井漏造成井喷失控事故 安全经验分享【精选】

合集下载

井漏造成井喷失控事故安全经验分享共27页文档

井漏造成井喷失控事故安全经验分享共27页文档
Φ215.9mmPDC+Φ172mm*1°螺杆+Φ214mm螺扶+Φ158.8mm无磁钻铤一根+ Φ158.8mm钻铤一根)(27.55米)
4月19日7时30分,西部钻探公司和青海油田分公司两家立即启动紧急预 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一、事故概况
(三)抢险经过
4月19日12:40 抢接压井管线,通过压井管线向井内注入清水实施进口降温。 17:10消防车进行冷却工作,固井车从环空向井内注水,拖拉机开始进行拖 快绳作业, 用拖拉机拖拉绞车快绳起出井内钻具,关闭全封闸板,井口得到 有效控制。 4月20日1:35 -4:45实施压井作业, 分8次共向井内注入比重1.80 g/cm3的重 浆67方。注压5 MPa↘4MPa。套压由3.4MPa↘2.2MPa↗2.8 MPa。 5:10—9:00配置1.25 g/cm3-1.30 g/cm3堵漏钻井液实施堵漏。 4月21日15:40—-16:30注A级水泥37.5T(22方),关井套压为零。
候凝:每半小时观察一次套压变化.自17:00-19:30上升至1Mpa, —- 22日1:00下降为零,7:05,从节流管汇处泄压,无任何溢出物。
4月22—-23日现场清淤。
一、事故概况
一、事故概况
一、事故概况
(四)现场抢险时间
4月19日7:15- 4月19日20:05 从井喷到实施关井历时:12小时50分钟
英9-4-A5井是青海油田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砂山 油田东南端的一口注水井。 目的层:下油砂山组(N21) 地层压力系数:0.81~1.12 气油比:81m3/t 设计井深:1620米 套管结构:9 5/8*354.06
+5 ½ *1615

井控装置组合图

钻井安全经验分享--水平1井井喷事故

钻井安全经验分享--水平1井井喷事故

事业部 二、事故发生经过
1994年12月8日用清水替喷,关井;应:从采油树右翼套压闸门处用φ73mm的
外加厚油管接放喷管线,但:由于没有转换接头,井队仅在套压闸门(内螺纹)
焊接外加厚油管短接后,再接φ73mm的外加厚油管,开井放喷,见油头关井。
73mm平式内螺纹法兰 73因分析
(1)对水平1井的完井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在技术、物资准备不充分的条件下进 行作业; (2)在安装完采油树之后,没有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对采油树进行试压;
(3)安装油管挂时,没有上紧顶丝,管挂不密封,油气上窜;另外,盖板法兰上
螺栓时,没有对称紧螺栓,造成法兰盖板刺漏; (4)现场仅接了一条放喷管线,未做有效固定,且现场焊接是事故的重大隐患; (5)使用平板阀节流,违反操作规程,导致阀门刺坏,井口失控制; (6)对于高产油气的水平井来说,选用单闸门组的采油树是不合理的,一旦闸门刺 坏,出现险情无法及时更换。
事业部 五、事故教训
(1)高产油气井的完井试油工作应选派责任心强、技术过硬、井控意识强的同志 来负责,作业前,应制定周密的完井作业方案,并且进行技术交底,作业中,每道工序 完成后,必须认真检查、验收;
(2)现场人员在安装采油树之前,应该认真研究采油树的结构,掌握采油树的安装
要点,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安装; (3)严格按井控细则及工程设计的有关规定连接放喷管线,严禁采取现场焊接; (4)替喷后,采油树盖板法兰发生刺漏,应当在井口创造节流条件,准备压井液,组 织压井。
事业部 二、事故发生经过
油压为16MPa时采油树盖板法兰刺漏,打开右侧套压闸门节流放喷。放喷管线固 定较差,因强烈抖动朝天喷。抢接左翼放喷管线时,右翼放喷管线从焊接处断裂, 井喷失控。人员撤离井场。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井喷是指地下水、石油或天然气等储层岩石突然大量流出并冲出井口的现象。

井喷一旦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为了提高井控能力,必须吸取井喷案例的教训,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井喷案例,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教训。

1. 墨西哥湾Deepwater Horizon井喷事故2024年,墨西哥湾Deepwater Horizon石油钻井平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这起事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长期影响了墨西哥湾的生态系统。

这次事故的教训之一是,必须加强井喷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

在井施工前,应对储层进行详细地质勘察,并采取合适的井控措施,以降低井喷风险。

2.美国夏威夷莫洛卡107号井喷事故2004年,美国夏威夷莫洛卡岛附近的海底石油钻井平台107号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这起事故的教训之一是,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危机管理措施。

事发时,平台上的人员没有足够的应急准备,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事故的严重性加剧。

因此,未来在钻井平台上必须加强培训和演练,确保人员能够在危机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3.中国东海平南油田井喷事故2024年,中国东海平南油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导致6名工人遇难。

这起事故的教训之一是,必须加强井施工和井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井喷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控制层压力失控,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注入均质水泥浆和打压井口,以维持适当的井口压力。

此外,应使用先进的井施工工具和设备,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4. 委内瑞拉Lagunillas油田井喷事故2024年,委内瑞拉Lagunillas油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导致10名工人死亡。

这起事故的教训之一是,井喷事故应该成为全行业的教训,而不仅仅是一起事故。

油田经营企业应该共享井喷事故的教训和经验,并在全行业范围内加强协作和合作,共同提高井控能力。

总的来说,吸取井喷案例的教训可以帮助改进井施工工艺和技术,加强井控能力。

井漏造成井喷失控事故安全经验分享

井漏造成井喷失控事故安全经验分享

案例二:某钻井公司的井漏事故处理
01
事故经过
某钻井公司在钻井作业过程中发生井漏事故,经过公司内部紧急处理,
成功控制了泄漏。
02
原因分析
事故主要是由于钻头磨损严重,导致井壁破裂引发泄漏。
03
安全经验
对于钻头等关键设备的维护和更换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确保设备处于
良好状态。同时,应加强现场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
目的和意义
提高从业人员对井漏和井喷失控事故 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和 损失。
促进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行业的安 全生产,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环境安 全。
02
井漏和井喷失控事故概述
井漏的定义和类型
井漏的定义
井漏是指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各 种原因导致钻井液(或完井液) 漏入地层的现象。
井漏的类型
井漏与井喷失控事故的关联
井漏与井喷失控事故的关联
在钻井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井漏问题,地层流体可能通过漏失通道 进入钻井液池,导致液面升高、压力增大,最终引发井喷失控事故。
预防和处理措施
为了预防和处理井漏和井喷失控事故,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钻前地质 调查、提高钻井液性能、加强钻井过程中的监测和及时处理漏失等。同时,应建 立应急预案,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
加强井控培训
提高钻井工人的井控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 采取有效措施。
应急处理
迅速控制井口
一旦发生井喷失控事故, 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井口, 如关闭防喷器、降低钻井 液压力等。
启动应急预案
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 相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 协调各方资源进行抢险救 援。
撤离危险区域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

吸取井喷案例教训提高井控能力一、从红吉林油田G+4-52井喷事故原因中吸取教训1、泥浆密度高是造成严重井漏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在提高泥浆密度时要注意地层的承压能力,不能认为泥浆密度越高越安全。

2、没有按规定设计安装封井器。

安装了封井器不按时管理等于没有,所以我们在安装后要很好的管理,包括试压维修保养到按时进行。

3、忽视该地区钻井的井控高风险性,沿袭历史经验和错误做法,片面理解、过分地夸大和依赖一次井控,将有浅气层的井按一般开发井对待。

所以立足于一次井控不是万能的。

4、钻井队的泥浆循环系统简陋,依然沿用地面池循环系统,无法准确计量泥浆量。

钻井队的坐岗观察以井口有无泥浆返出来判断是否井漏,以木棍的刻痕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泥浆坑液面的升降,并据此计量地面泥浆坑的泥浆量增减。

如此简陋的计量手段难以及时准确地发现井漏或井涌。

我们有了循环罐和检测设备如果不认真检测,论虚作假等于没有,我们必须加强坐刚工作5、发生井漏后,钻井队现场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对井漏可能导致井喷的问题认识不足,井控意识不强。

灌满泥浆后,既不校核漏失和灌入的泥浆量、计算漏失速度,也不适当地静置一段时间以便充分观察环空液面变化,确定井下稳定与否,而是匆忙决定起钻。

在发生井漏后我们同样没有进行观察,所以堵漏后必须进行观察后在决定起钻。

6、起钻时又采取整立柱起钻的常规做法,违反了一次井控的预案要求的“用方钻杆一个单根一个单根地逐根起出”的要求,造成发生井喷后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接上方钻杆,失去了循环压井的通道。

我们同样是这样的做法,所以我们以后在起钻时必须先用放钻杆带出几根后观察井下正常时再正立柱起钻。

7、井控无关论:由于无知,认为井控是别人的事,与自己和单位无关。

无知无畏,不信不怕。

我们同样存在着。

8、侥幸心理:认为井喷毕竟是少数,这次我们也不会摊上,不会发生井喷。

这种思想我们井队普遍存在。

9.井控意识淡薄,麻木不仁:把传统的违规做法和“低老坏”毛病视为正常,见怪不怪。

井喷事故心得体会范文

井喷事故心得体会范文

井喷事故心得体会范文范文一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井喷事故这个让人后怕的事儿。

一想到井喷事故,我心里就“咯噔”一下。

那场面,简直不敢想象!到处都是混乱,大家惊慌失措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心有余悸。

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安全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松啊!在平时的工作中,那些看起来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

就像一颗小火星,能引发一场大爆炸。

而且呀,团队的协作在这种关键时刻太重要了!大家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尽快控制住局面,把损失降到最低。

如果有人掉链子,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还有就是,预防措施一定要做到位!不能等事故发生了才后悔莫及。

定期的检查、维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流程,这些都不是说说而已。

经历了这次井喷事故,我算是明白了,安全是天,容不得半点马虎。

咱们得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身边的人。

范文二嘿,朋友们!今天来和你们讲讲我对井喷事故的一些感受。

井喷事故一发生,那可真是炸开了锅!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咋办。

但后来冷静下来一想,这就是对我们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一次大考。

首先呢,我觉得知识和技能太关键啦!要是平时没好好学,到了这时候只能干瞪眼。

所以啊,平时的培训和学习可不能偷懒,那都是保命的本事。

还有啊,沟通在这种时候也超级重要。

大家得把信息传达到位,不能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然整个救援工作就乱套了。

再说说责任心吧。

每个人都得把自己的那份责任扛起来,不能推诿。

因为在事故面前,没有小责任,都是大担当。

这次事故虽然可怕,但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课。

让我们知道了哪里有不足,哪里需要改进。

以后啊,咱们一定得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不让这样的事故再发生!好啦,这就是我的一些体会,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井漏造成井喷失控事故-安全经验分享

井漏造成井喷失控事故-安全经验分享

只进不出的严重井漏,造成上部井段液柱缺失,为井喷埋事故下了隐患。
在英东油田已完成的107口井中,二开后发生35井次失返性漏失,几乎全 部是靠注入水泥浆进行封堵,漏失段集中在350~500米之间,说明了当
前设计的350米表层套管不符合设计原则要求,却又长期未得到修正。
二、事故原因分析
6、 未严格执行钻开油气层前的检查、验收及审批制度
挤,确保环空不窜气;
(4)增加钻井液(出入)口密度、出口流量和池体积三类传感器以及溢流自动报警 装置、小型液气分离器;
(5)配备软体消防水罐、消防泵、高压水枪、消防毛毡、消防锹、灭火机等消防器
材; (6)强化双坐岗及领导干部24H值班制度,确保井控坐岗能快速、有效的发现钻井 过程中的溢流等险情。
4月19日7时30分,西部钻探公司和青海油田分公司两家立即启动紧急预 案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一、事故概况
(三)抢险经过
4月19日12:40 抢接压井管线,通过压井管线向井内注入清水实施进口降温。 17:10消防车进行冷却工作,固井车从环空向井内注水,拖拉机开始进行拖 快绳作业, 用拖拉机拖拉绞车快绳起出井内钻具,关闭全封闸板,井口得到 有效控制。 4月20日1:35 -4:45实施压井作业, 分8次共向井内注入比重1.80 g/cm3的重 浆67方。注压5 MPa↘4MPa。套压由3.4MPa↘2.2MPa↗2.8 MPa。 5:10—9:00配置1.25 g/cm3-1.30 g/cm3堵漏钻井液实施堵漏。
漏、塌、喷同在一个裸眼段, 洛河、直罗、延安砂层、长4+5(承
压当量密度1.13 g/cm3, )层承压
能力低; 而长7层段泥页岩(安全钻进密 度大于1.17 g/cm3)极易垮塌; 目的层长8 易出水; 上半年施工的7口水平井有5口 井在长4+5漏失严重,有3口井因井 漏复杂填井侧钻改为定向井。

安全经验分享 井喷案例分享

安全经验分享 井喷案例分享
※ 必须设计下表 层套管和安装封 井器,表层套管 底部要坐于泥岩 段,并保证封固 质量。
第十二页,共18页。
3 经验教训
●要切实提高井控意识,从思想和行动上引起高度重
视,做到警钟长鸣。
※开钻前,对钻 井队职工进行工 程地质交底,并 做好防喷预案。
第十三页,共18页。
3 经验教训
●要严格井控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坐岗制度的落实,
第十六页,共18页。
加强防喷演习训练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第十七页,共18页。
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第十八页,共18页。
第十页,共18页。
2
事故原因分析
三是井控“九项”管理制度在钻 井队不能落实,尤其是座岗制度,因 此未能及时发现起钻中的抽吸现象, 而引起井喷,这是导致这次严重事故 的直接原因。
第十一页,共18页。
3 经验教训 ●针对浅气层压力高、发生突然、反应时间短等特点,
要加强地质调查及分析研究工作,当地下情况不清或 有浅层油气时:
第八页,共18页。
2
事故原因分析
一是对低压低渗透开发井 ,没有把 井控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上。思想麻痹、 重视不够,设计不下表层套管和不装防 器是导致这次严重事故的主要原因。
第九页,共18页。
2
事故原因分析
二是该井区只有一口探井资料,埋 深460米左右的黑帝庙透晶砂体的分布 规律、埋藏深度、压力等情况均无资 料可查。地质情况不清是导致这次严 重事故的客观原因。
井液和水所覆盖。
第六页,共18页。第七页,共Fra bibliotek8页。1
井喷失控案例
● 1995年3月30日

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严世才等领导组织召开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事故原因分析
6、 未严格执行钻开油气层前的检查、验收及审批制度 该井甲、乙方驻井专职安全监督各1名。经过一、二开以及打开油气层
前验收时均未发现泥浆液面报警装置失效,打开油气层审批报告流于形势, 安全监督检查记录泥浆液面报警装置为合格。存在着检查不严肃、事后补签 以及验收组织形式混乱等问题,难于保证验收效果。
4月19日7时15分,起钻至井内剩余一柱钻铤时提升短节内溢出泥浆,接 着从环空喷出泥浆接近二层台,发生井喷。前期喷出物是泥浆,逐渐转变为 油、气、泥、水混合物。由于喷势过猛,下放游车抢挂吊卡失败,井口一片 大方瓦喷出,井内钻铤上顶5米,由于本井安装的双闸板防喷器,无法实施 关井。
Φ215.9mmPDC+Φ172mm*1°螺杆+Φ214mm螺扶+Φ158.8mm无磁钻铤一根+ Φ158.8mm钻铤一根)(27.55米)
四、长庆井控风险梳理及控制措施
4.3 制定了“三高”及“两浅”井防喷技术措施 强化和细化起钻、钻进、起下钻灌浆、钻井液储备以及特殊作业等方面的
井控技术措施,并督促严格执行,提高应急响应级别。坚持“三高”重点井油 气层作业期间派驻双安全监督实施跟班监督。
针对两浅井的井控风险及作业特点,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制订“两浅井” 风险控制措施,从意识、工艺、装备、措施等方面做好钻遇浅层气的应对准备, 重点抓好长庆黄陵地区“两浅井”的安全施工。树立“处理井漏,预防井喷” 的安全理念,将产层严重井漏纳入应急状态管理,制订专项井控技术措施,切 实抓好井漏条件下的井控工作。
井漏造成井喷事故 安全经验分享
李欣 川庆钻探长庆工程院钻井所
2013年6月
一、事故概况
2013年4月19日7:15,由西部钻探青海钻井公司40520钻井队(CNPC乙级资 质)承钻的海西洲英东油田英9-4-A5井,在二开井深1461米时失返后起钻准备换 钻具堵漏时发生井喷失控事故,4月19日20:05 成功关井,历时12小时50分钟。
而长7层段泥页岩(安全钻进密 度大于1.17 g/cm3)极易垮塌;
目的层长8 易出水; 上半年施工的7口水平井有5口 井在长4+5漏失严重,有3口井因井 漏复杂填井侧钻改为定向井。
四、长庆井控风险梳理及控制措施
2、将林区、超前注水区块、高气油比区块、含CO、H2S有毒有害气体区块油 井水平井井控风险级别由二级提高到一级。建议修改完善长庆井控实施细则, 提高细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长庆井控风险梳理及控制措施
4、重点加强“三高井、两浅井”井控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的落实 4.1三高井:
土库曼:高压、高含硫、高含CO2、高压盐膏层、高温、高产 陇东气探井:高压 长庆高含硫井:靖边气田下古水平井
靖南高桥、苏里格南区上古水平井 4.2两浅井:
黄陵、合水、黄龙等含浅层气水平井 安塞、黄陵油田长2以浅目的层水平井 (化子坪、镰刀湾等垂深小于1000米的井)
严格落实地层承压试验、低泵冲试验和短程起下钻、起钻连续灌浆的要求 以及钻开油气层后发生井漏的处理措施。
强化加重钻井液和加重材料储备要求。
四、长庆井控风险梳理及控制措施
5、制定了黄陵、合水、黄龙等含浅层气区块井控风险控制措施 (1)井场周边按照防火要求设置隔离带或隔火墙,定期对井场周边30米内林 带喷淋增湿降温 (2)优先实施水源井,建立固定的消防水源点,水源可用在森林消防和钻井 过程。 (3)井队储备重晶石不少于80吨、堵漏材料8吨、消泡剂1吨、乳化剂1吨、 除硫剂0.5吨,发生油气侵后要立即停钻、除气,同时适当加重钻井液,直至 油气侵消除后方可恢复钻进。 (4)放喷管线出口需有防火装置(加装引火筒防火墙) (5)施工单位在开钻前制定井控、森林防火、灭火应急预案。 (6)二开全井段段加装钻具浮阀 (7)进入延安组顶部开始坐岗,开始启动井控工作,直到固完井。 (8)立足一次井控,“发现溢流立即关井、疑似溢流关井检查”的关井原则。
候凝:每半小时观察一次套压变化.自17:00-19:30上升至1Mpa, —- 22日1:00下降为零,7:05,从节流管汇处泄压,无任何溢出物。
4月22—-23日现场清淤。
一、事故概况
一、事故概况
一、事故概况
(四)现场抢险时间
4月19日7:15- 4月19日20:05 从井喷到实施关井历时:12小时50分钟
灌浆管线
泥浆出口
灌浆管线
5
四通
节流管汇
压井管汇
2FZ28-35
四通
节流管汇
四、长庆井控风险梳理及控制措施
3、进一步提高气井三开转二开、靖南下古高含硫井四开转三开井身结构水平井
井控风险控制能力
苏59-15-48H
靖南57-6H1
四、长庆井控风险梳理及控制措施
①将表套加深到安定组,封固好白垩系易漏、易塌及水层,不再执行500的标准; ②直井段钻穿刘家沟地层后要进行地层承压能力试验,在确保能承受当量泥浆比重 1.30g/cm3的前提下方可进行下步定向施工,以确保斜井段泥岩、煤层井壁稳定及入窗 井控安全。 ③配置专用灌浆罐专用灌浆管线,钻开油气层后起钻前先进行短程起下钻,发生漏失的 情况下采取连续灌浆的方式。 ④进入目的层后,相邻井不得进行压裂作业,同时靖南处于油、气田叠合区,上部中生界 油层处于超前注水采油去,存在地层压力异常可能,防止出现井涌井喷事故,确保井控 安全。 ⑤严格执行钻开油气层的检查验收制度。钻井队应在钻开油气层前,按照钻进、起下钻 杆、起下钻铤、空井发生溢流的四种工况分班组、定期进行防喷演习,演习不合格者不 得打开油气层。 ⑥针对单井具体地质情况强化钻井工程个性化设计,强化监督,提高设计、细则以及安 全标准的执行力,对现场施工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三、事故的相似性
2013年上半年,长庆区域共发生溢流及以上井控险情20起,主要集中在先 注后采区。从这起井喷失控事故可以看出,该井的施工现状与目前我们所施工 的镇北、姬塬、坪桥、合水、黄陵、桐川等注水高压区、含浅层气、高气油比 区块极为相似,主要表现在: ①上部裸眼井段都有漏层、地层承压能力较低,钻达目的层发生溢流加重时常 出现上部地层漏失; ②地层压力系数在0.81-1.12之间; ③气油比较高,在80m3/t以上; ④井口防喷器组合大部分为单闸板或双闸板; ⑤井身结构为二开结构,且表层套管下深较浅; ⑥溢流检测装置简单、可靠性差,手段单一。
四、长庆井控风险梳理及控制措施
6、黄陵、洛川、宜川、富县等区块森林密集、雨量大,又是水源区,加强林区“特 殊区域”钻井施工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提升安全、消防和环保设计等级,重点作 好森林防火、防洪防汛、防环境污染、防山体滑坡、防触电等安全工作,杜绝井喷、 火灾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1)施工队伍要达到森林区消防安全标准; (2)严格执行并落实林区钻井安全、消防和防火施工标准; (3)油层套管全井段封固,水泥返至地面,不能做到一次上返井口的,实施正注反 挤,确保环空不窜气; (4)增加钻井液(出入)口密度、出口流量和池体积三类传感器以及溢流自动报警 装置、小型液气分离器; (5)配备软体消防水罐、消防泵、高压水枪、消防毛毡、消防锹、灭火机等消防器 材; (6)强化双坐岗及领导干部24H值班制度,确保井控坐岗能快速、有效的发现钻井 过程中的溢流等险情。
4月19日20:05 - 4月22 日7:05 从成功关井到压井成功历时:59小时
总抢险时间:71小时50分钟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井控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习惯性心理井控安全 井型简单、地层压力较低,自勘探开发以来同区块没有发生过溢
流险情和井喷事故,认为该地区没有井控风险,不会发生井喷事故。 2、没有意识到漏喷转换的风险
二、事故原因分析
8、钻井地质工程设计存在缺陷,指导性较差 8.1钻井地质设计对井控相关风险提示不具体
对上部井段存在井控高风险的13个油气同层提示不够明确。 8.2钻井工程设计没有对邻井频繁的失返性井漏给予提示
从设计源头上没有认识到漏喷转换的井控风险,英东地区10口井的钻井 工程设计中的相关技术措施内容完全一样,没有针对单井具体地质情况进行 个性化设计,针对性较差,指导性不强。
四通 套管头
一、事故概况
(二)事故经过
4月14日 11时二开钻至井深360米、404.5米发生两次漏失,分别经过水 泥浆封堵,才恢复正常。4月19日0时钻进至井深1450米时再次发生井漏,漏 速每小时3方。1时20分继续钻进至1461米时井口失返,起钻计划进行挤水泥 堵漏。起钻前从环空灌入堵漏浆18方,井口未见液面。
一、事故概况
(一)英9-4-A5井基本情况
英9-4-A5井是青海油田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砂山 油田东南端的一口注水井。 目的层:下油砂山组(N21) 地层压力系数:0.81~1.12 气油比:81m3/t 设计井深:1620米 套管结构:9 5/8*354.06
+5 ½*1615
井控装置组合图
2FZ35-35
田正33井区的上部白垩系洛河组地层恶性失返型漏失,从根本上消除了井漏 问题及井控隐患。
四、长庆井控风险梳理及控制措施
1、优化井身结构,用表套、技套先期封固易漏层。
以及针对姬嫄油田黄36井区南部: 漏、塌、喷同在一个裸眼段,
洛河、直罗、延安砂层、长4+5(承 压当量密度1.13 g/cm3, )层承压 能力低;
对该地区多口井发生的严重井漏,以及同井组的相邻井从350米 到井底存在多层油气显示的情况没有分析,没有针对多频次的井漏 开展风险评估,没有研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操作程序,使井喷风 险隐患长期存在,仅从工程技术方面进行治漏堵漏。 3、井漏情况下起钻未连续灌浆
钻开油气层后上部地层又发生井漏,失没有意识到在井漏情况 下起钻存在发生井喷的风险,未制定井漏情况下有针对性的防喷措 施,导致发生溢流导致井喷。
发生井漏后,井队把全井钻入油气层后的唯一一次在井漏情况下的起钻 当做常规作业对待,现场监督未提醒井队告知事项。 7、井控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