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赵氏孤儿 赏析

赵氏孤儿  赏析
公孙杵臼·见 义勇为护孤儿
主题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 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 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为了除奸报仇,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亲人 的生命,朋友的生命,还有一辈子的光阴,都 义无反顾地献出去。但仔细想想,剧中除公主 和孤儿是奸臣屠岸贾的仇人之外,其他所有主 要人物程婴、韩厥、公孙杵臼等,跟屠岸贾并 没有什么过节,屠岸贾仇杀和追剿的对象本来 并不是他们。他们是为了一个诺言,一种信念, 一腔义愤,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 来,一个个慷慨赴死。也就是说,这戏真正使 人为之动容处,是他们道德和人格的崇高境界, 是人对于;赵氏孤儿>主要冲突和正 义人物之间的冲突交织在一起,人物性 格的内部冲突与外部冲突交织在一起, 正面人物的正义行为全都凝聚在人的 生命的光点之中.要生命,就看不到正 . , 义;要重现正义,就要毁灭生命.惨烈的 悲剧气氛,严肃的正义精神,以及丰富 而生动的戏剧效果,都是《赵氏孤儿》 戏剧冲突光彩耀目的重要因素.
作品在我国戏剧史上的地位及其戏 剧成就
元杂剧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王国维评价: “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也。” 它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英国剧 作家威廉赫察特改编为《中国孤儿》,在 英国文化界引起重大反响。他在献词中说: “其中有些合理的东西,英国名剧也比不 上。”《赵氏孤儿》被法国著名文学家伏 尔泰于1775年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 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艺术特色(二)人物形象鲜明
剧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赋予 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 崇高品格。但他们性格的完成,并不是 标签式的抽象道德观念的外化,而是在 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 现的,因而显得真实感人。
剧中一组人物:程婴、公孙杵 臼和韩厥等,为挽救孤儿——为一 个诺言、一种信念、一腔义愤,自 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 一个个慷慨赴死,杀身取义,或者 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

《赵氏孤儿》的欣赏

《赵氏孤儿》的欣赏

《赵氏孤儿》的欣赏故事情节的欣赏:影片讲述了春秋晋国时期,大将军屠岸贾与忠臣赵盾因权力斗争并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贵为驸马,竟设计将赵氏家族诛族,仅剩怀孕待产的庄姬公主,庄姬为留下赵家最后一个血脉,自尽前托民间医生程婴将遗孤赵武救出。

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

为了保全赵武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被迫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武,屠岸贾将程婴的亲身儿子当作赵武摔死。

此后,程婴含辛茹苦抚养赵武,他还让赵武拜仇人屠岸贾为干爹,将赵武培养得文武双全,待他成年后,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杀屠岸贾,终报前仇。

从画面的欣赏:在电影《赵氏孤儿》中,程婴去为庄姬把脉这场戏中,庄姬夫人此时的服装色彩设计的就颇具深意:身上的长袍颜色为嫩绿色与白色的组合,白色面料上面有不太显眼的纹样,服装款式从用上下连属的形式,宽松飘逸。

她妆容清淡,形象慵懒,表现出一位将为人母的女性那种浑然天成的安详与神圣。

而服装上那嫩嫩的绿色则象征着一种顽强生命力,一种期盼,暗示着一股顽强生命力的延续,为后面赵氏孤儿的曲折人生拉开帷幕。

综上所述,一部好的电影有了好的服装来搭配,不仅能让整部电影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电影中人物的内心情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情的悲欢离合,都能够通过画面中的服装、光线、历史背景、环境等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丰富人物的情感体验.这就是电影中画面的魅力所在。

屠岸贾摔死赵氏孤儿后,他服装的色彩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改剧中先前的黑色服装造型,服装上色彩开始大量运用浅色,而且色彩变化丰富。

色彩的处理采用渐变和渲染的特殊效果。

设计师意在用这种色彩的明显变化来凸显此时屠岸贾的心理变化:经过一番残酷的政治斗争,他终于可以独揽大权了,可以在高度的紧张后好好松口气了。

因此影片中不断闪现他服装上的浅色调,以此来体现他在彻底放松后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在一场陪年幼的赵氏孤儿在野外玩耍时的戏,屠岸贾身上的服装色彩丰富,色调柔和。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中国京剧是一门享誉世界的艺术,它集唱腔、歌唱、舞蹈、戏剧等于一体,以其多变而又同时具有稳定性的面貌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其中,《赵氏孤儿》的经典之作,在京剧曲目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以《赵氏孤儿》的唱词来做赏析,深入到京剧的文化特色中,希望藉此使更多的人欣赏到京剧的优雅与经典。

《赵氏孤儿》的剧情梗概可以这样概括:大江东去,浪淘尽,谁能知?赵氏孤儿,被抛弃于河边,被一位老妪收养,赵氏孤儿被培养成了一个漂亮的、具有神秘魅力的姑娘,远近闻名,却不知道自己原来是一个王妃。

孤儿周游四方,经过许多见闻,最终发现了自己的身份,回到了王宫,与王和老妪共祝福着赵氏孤儿的幸福,赵氏家族的和平。

《赵氏孤儿》的唱词以优美动听的古典词调为主,把叙事、情感和逻辑融入其中,把层出不穷的剧情叙事方式表现出来,使整个剧情更加活灵活现。

该唱腔中的精彩句子,极富诗意,妙极而具有深远的寓意,在描绘赵氏孤儿生活的过程中,把诗意和逻辑结合起来,使事件出现在细节中,引发着观众的强烈共鸣。

例如,在赵氏孤儿回到王宫的情景中,有一句叫做“大江东去,浪淘尽,谁能知”的台词,向观众展示了赵氏孤儿无限懵懂的表情,但又具有不容忽视的信息:就算江水流离了,但不知道的记忆也会在某一天被释放,而她最终还是被记起自己的身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这句唱词所蕴含的哲理,把“记忆”、“时空”、“身份”这三者联系在一起,使京剧中更加生动和深刻,把赵氏孤儿的故事更深入地表达出来。

另外,在《赵氏孤儿》中,更吸引了观众的是苍松翠柏的唱词,词曲共同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诗意景象,充满着理想主义和诗意的关怀:“苍松翠柏,万古长青,随太空流转,绵延不绝”。

这些充满着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赵氏孤儿最终回到王宫的圆满结局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综上所述,《赵氏孤儿》以其诗意、经典和高超的艺术功力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杂剧·《赵氏孤儿》原文翻译赏析

杂剧·《赵氏孤儿》原文翻译赏析

杂剧·《赵氏孤儿》原文翻译赏析《冤报冤赵氏孤儿》楔子(净扮屠岸贾领卒子上,诗云)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当时不尽情,过后空淘气。

某乃晋国大将屠岸贾是也。

俺主灵公在位,文武千员,其信任的只有一文一武:文者是赵盾,武者即某矣。

俺二人文武不和,常有伤害赵盾之心,争奈不能入手。

那赵盾儿子唤做赵朔,现为灵公附马。

某也曾遣一勇士鉏麑,仗着短刀越墙而过,要刺杀赵盾,谁想鉏麑触树而死。

那赵盾为劝农出到效外,见一饿夫在桑树下垂死,将酒饭赐他饱餐了一顿,其人不辞而去。

后来西戎国进贡一犬,呼曰神獒,灵公赐与某家。

自从得了那个神獒,便有了害赵盾之计,将神獒锁在净房中,三五日不与饮食,于后花园中扎下一个草人,紫袍玉带,象简乌靴,与赵盾一般打扮;草人腹中悬一付羊心肺,某牵出神獒来,将赵盾紫袍剖开,着神獒饱餐一顿,依旧锁入净房中。

又饿了三五日,复行牵出,那神獒扑着便咬,剖开紫袍,将羊心肺又饱餐一顿。

如此试验百日,度其可用。

某因入见灵公,只说今时不忠不孝之人,甚有欺君之意。

灵公一闻其言,不胜大恼,便向某索问其人。

某言西戎国进来的神獒,性最灵异,他便认的。

灵公大喜,说当初尧舜之时,有獬豸能触邪人,谁想我晋国有此神獒,今在何处?某牵上那神獒去。

其时赵盾紫袍玉带,正立在灵公坐榻之边。

神獒见了,扑着他便咬。

灵公言:屠岸贾你放了神獒,兀的不是谗臣也!某放了神獒,赶着赵盾绕殿而走。

争奈傍边恼了一人,乃是殿前太尉提弥明,一瓜搥打倒神獒;一手揪住脑杓皮,一手扳住下嗑子,只一劈将那神獒分为两半。

赵盾出的殿门,便寻他原乘的驷马车。

某已使人将驷马摘了二马,双轮去了一轮。

上的车来,不能前去。

傍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你道其人是谁?就是那桑树下饿夫灵辄。

某在灵公根前说过,将赵盾三百口满门良贱,诛尽杀绝。

止有赵朔与公主在府中,为他是个驸马,不好擅杀。

某想剪草除根,萌芽不发,乃诈传灵公的命,差一使臣将着三般朝典,是弓弦、药酒、短刀,着赵朔服那一般朝典身亡。

《赵氏孤儿》元杂剧话剧对比分析

《赵氏孤儿》元杂剧话剧对比分析

《赵氏孤儿》元杂剧话剧对比分析《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中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媾期间,而起赴汤蹈火这,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至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有诸多版本,元代纪君祥元杂剧《赵氏孤儿大团圆》与现代剧作家金海曙的话剧《赵氏孤儿》这两个版本中,魏绛,这个两部剧作均出现的剧中边缘人物引起了我的注意。

魏绛这一角色无论是元杂剧还是话剧,与最原始的《史记·赵世家》和《左传》中的记叙并不相同。

在这两本文献中,魏绛这个角色的原型其实是韩厥。

《左传》中,“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

”栾、郤为征。

六月,晋讨赵同、赵括。

武従姬氏畜于公宫。

以其田与祁奚。

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

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

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

《周书》曰:‘不敢侮鳏寡。

’所以明德也。

”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史记·赵世家》中如此记叙:“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

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

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

”但在元杂剧和话剧中,韩厥却成了一个看守赵庄姬的将军,这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即使知道程婴带走了赵氏孤儿却仍放过了程婴,而他面临忠义的抉择,最终自杀谢罪。

魏绛这个在后世戏剧创作中为情节新创设出来的人物,无论是在元杂剧还是在话剧中均是正面角色,但两剧中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情节设置并不尽相同。

在元杂剧《赵氏孤儿》中,魏绛在第五折登场,在得知程勃要“擒拿屠岸贾,雪父之仇”,便“奉主公的命,道屠岸贾兵权太重,诚恐一时激变,着程勃暗暗的自行捉获,仍将他阖门良贱龉龃不留。

”在程勃即赵氏孤儿捉住了屠岸贾后,再度出场宣判了屠岸贾的罪行:“屠岸贾,你今日要早死,我偏要你慢死。

令人,与我将这贼钉上木驴,细细的剐上三千刀,皮肉都尽,方才断首开膛,休着他死的早了。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赵氏孤儿》赏析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

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

法国着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

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

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

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

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

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

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

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

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

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

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

史记《程婴存赵氏孤儿》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程婴存赵氏孤儿》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程婴存赵氏孤儿》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程婴存赵氏孤儿》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节自《赵世家》)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①。

赵氏孤儿讲解

赵氏孤儿讲解

赵氏孤儿讲解
《赵氏孤儿》是一部中国传统戏曲剧目,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正义和忠诚的故事。

故事背景设置在明朝末年,主人公赵志刚是赵家庄的独子,他聪明善良,深得父母宠爱。

然而,由于朝中权贵的斗争,赵志刚的父亲被冤枉陷害而死,母亲也因伤心过度而病倒。

赵志刚为了救母寻找父亲的仇人,但却不幸被仇人所杀。

之后,赵志刚的妹妹赵小兰和侄儿赵小宝被带到陌生的地方,遭受了各种苦难。

最后,他们幸得好心人的收养,得以重获新生。

这个故事展现了一个家庭在面临困境时团结一致的力量,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不公和权力斗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赵氏孤儿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在艰难时刻相互扶持的精神。

此外,剧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呼吁人们要勇敢地为正义和公正而战。

赵氏孤儿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更是一个充满教育意义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氏孤儿》(作品)赏析
《赵氏孤儿》作者纪君祥,本剧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故事围绕救弧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塑造了不畏牺牲的英雄人物形象,展示了正义必将战胜歪恶的精神,故事情节惨烈、豪壮,是中国古典悲剧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赵氏孤儿》的故事是在《史记。

赵世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传说而创作的。

剧写晋灵公时大将屠岸贾专权,杀害忠臣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连驸马赵朔之子也不肯放过.草泽医生在将军韩厥的帮助下将孤儿放入药箱带出附马府,屠岸贾得知孤儿被救,下令要将全国一个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全部杀死。

程婴与中大夫公孙杵臼议定,将程婴之子冒充赵氏孤儿交公孙杵臼藏于家中,后由程婴“告密“,牺牲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性命来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婴儿。

屠岸贾搜杀公孙杵臼和程婴之子后得意忘形,视程婴为心腹且收假程婴之子真赵氏孤儿为义子。

二十年后,程婴向赵氏孤儿说出底细,赵氏孤儿亲捉屠岸贾,为家报仇,恢复赵氏基业爵号。

本剧的成功之处首先通过以救孤为中心塑造了几个悲剧极为感人的英雄形象。

首先是韩厥,其虽是屠岸贾手下大将,却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当发现程婴药箱中婴儿时,不但没有捉拿程婴,反而掩其逃走,并以自杀灭口来坚定程婴救孤之决心。

公孙杵臼在严刑拷打下坚持假戏真做,最后撞阶而死,使屠岸贾无法穷究此事,而作为草泽医生程婴则是救孤最关键人物。

作者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起先公主托他救孤时,他还心存顾虑,当公主自缢身亡将他推至一条义
无反顾之路,韩厥,公孙杵臼先后救孤献身更激励他成为一位披肝沥胆的义士,最为悲壮的是,他要直面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屠岸贾残忍地剁为三段,令他五内俱焚且无法渲泄情感,而程婴以坚强的意志,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一切,而且还耍含辛茹苦二十年,终将孤儿扶养成人,以报深仇。

作者就是在尖锐剧烈的矛盾冲突中,成功塑造了忍辱负重,舍己救人,自我牺牲的程婴形象。

作品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句话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有价值”,另一方面是“毁灭”这是“悲”的必要条件。

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归根到底就是美的东西,也可以说悲剧便是美得毁灭。

西方人也认为悲剧才是真正的艺术,就必然出现挫折、失败、甚至牺牲。

作者正是按照悲剧的审美规律组织悲剧冲突的。

先看赵盾“专一片报国之心,无半点于家私”,这样的忠臣竟被屠岸贾屠杀三百余口。

这无疑是美的毁灭。

而屠岸贾派去刺杀赵盾的鉏麑juni为其忠义所感触槐而死,大将韩厥为救孤儿自杀而终。

当屠岸贾因搜孤儿想杀全国之婴儿时,矛盾不在是两家个人恩怨,这集中体现了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美与丑的斗争。

为了真理才有了公孙杵臼、程婴的巨大牺牲。

剧中悲剧英雄英勇不屈的精神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给人以巨大的力量和震撼..这种力量远远超过了自身(救孤)的价值。

正如王国维指出的那样:“其间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

”因此,本剧充分体现了悲剧的壮烈美和崇高美,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一杰出的历史剧,它以歌颂英雄人物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全剧的思想灵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元灭南宋之后,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反元复宋的民族情绪日益高涨,《赵氏孤儿》的一个“赵”字,正是宋王朝的姓氏,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曾有过“程婴存赵真公志,赖此忠良壮此行”的诗句。

剧中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正是元代知识分子精神需求的体现。

《赵氏孤儿》自问世以来,影响巨大,王国维高度评价其悲剧成就,认为它和《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几百年来一直活跃于戏剧舞台,也是我国最早传入外国的剧本之一。

该剧本堪称我国古典历史剧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