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合集下载

最新生物分离工程期末答案

最新生物分离工程期末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期末答案期末考试复习题吸附法和离子交换1、吸附作用机理是什么?按作用力可分为哪几种?答: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处于特殊的状态。

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是对称的,故彼此处于平衡。

但在界面分子的力场是不饱和的,即存在一种固体的表面力,它能从外界吸附分子、原子、或离子,并在吸附表面上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

按作用力可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2、吸附法有几种?各自有何特点?答:吸附法按吸附作用力分主要有三类,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特点:物理吸附基于吸附剂与溶质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溶质在吸附剂上吸附与否或吸附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溶质与吸附剂极性的相似性和溶剂的极性。

一般物理吸附发生在吸附剂的整个自由表面,被吸附的溶质可通过改变温度、PH和盐浓度等物理条件脱附。

化学吸附释放大量的热,吸附热高于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一般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稳定,不易脱附,故洗脱化学吸附质一般需采用破坏化学结合的化学试剂为洗脱剂。

化学吸附具有高选择性离子交换吸附所用吸附剂为离子交换剂。

离子交换剂表面含有离子基团或可离子化基团,通过静电引力吸附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吸附过程发生电荷转移。

离子交换的吸附质可以通过调节PH或提高离子强度的方法洗脱。

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与活性炭吸附剂相比有何优缺点?答: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选择性能好,吸附质容易吸附,并且阻力小,常应用于抗生素和维生素B12等的分离浓缩过程。

4、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那些?答:影响吸附的因素(1)吸附速度由于大分子分子量大,扩散慢,且吸附时常伴随着分子构型的变化,故其吸附速度慢,这就给讨论大分子吸附带来困难。

(2)分子量的影响对孔性固体,分子量增加,吸附量减少。

对大孔或非孔固体α=1只有1个吸附点α=0表示大分子完全平躺。

(3)溶剂的影响在溶剂中,大分子较伸展,吸附量减少。

若溶剂产生竞争吸附,吸附量减少。

(4)温度的影响存在着温度升高使吸附量下降和温度升高使吸附量升高两种情况。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绪论细胞分离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越小;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2.表示离心机分离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 C ..A.离心沉降速度B.转数C.分离因数D.离心力3.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主导作用..4.简答:对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过滤分离;为什么要缓慢增加操作压力5.判断并改错: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改:不断下降..6.简答:提高过滤效率的手段有哪些7.判断并改错: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改:更易破碎..8.简答:采用哪种方法破碎酵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9.简答:蛋白质复性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简答:常用的包含体分离和蛋白质复性的工艺路线之一..1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A.增加操作步骤B.减少操作步骤C.缩短操作时间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12.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A.重力B.摩擦力C.静电力D.浮力13.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14.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15.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 A 相互作用的结果..A.疏水性B.亲水性C.氢键D.静电16.判断并改错: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17.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A.调整pHB.加热C.降温D.加盐或絮状剂18.撞击破碎适用于 D 的回收..A.蛋白质B.核酸C.细胞壁D.细胞器1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 浮力; 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20.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回收率:一是提高每一级的回收率;二是减少操作步骤 ..21.评价一个分离过程效率的三个主要标准是:①浓缩程度②分离纯化程度③回收率 ..22.区带离心包括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23.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B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24.简答:管式和碟片式离心机各自的优缺点..25.单从细胞直径的角度;细胞越小;所需的压力或剪切力越大;细胞越难破碎..沉淀1.防止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 ..2.判断:当蛋白质周围双电层的ζ点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而难以沉淀..√3.降低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厚度;可以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实现蛋白质沉淀..4.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盐析沉淀; 等电点沉淀; 有机溶剂沉淀..5.判断并改错:蛋白质水溶液中离子强度在生理离子强度0.15~0.2mol·kg-1之外;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改:离子强度处于高离子强度时..6.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盐析常数Ks反映 C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A.操作温度B.pH值C.盐的种类D.离子强度7.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β常数反映 B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A.无机盐的种类B.pH值和温度C.pH值和盐的种类D.温度和离子强度8.Cohn方程中;Ks越大;β值越小;盐析效果越好..9.蛋白质溶液的pH接近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 B ..A.最大B.最小C.恒定D.零10.蛋白质溶液的pH在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静电荷数为0 ..11.判断并改错:在高离子强度时;升温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有利于盐析沉淀;因此常采用较高的操作温度..×改:只在离子强度较高时才出现..12.判断并改错:利用在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的原理进行分离;称为等电点沉淀;而不必考虑溶液的离子浓度的大小..×改:在低离子强度条件下..13.等电点沉淀的操作条件是低离子强度和pH=pI ..14.判断并改错:无论是亲水性强;还是疏水性强的蛋白质均可采用等电点沉淀..×改:适用于疏水性强的蛋白质酪蛋白..15.有机溶剂沉淀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有机溶剂用量越少;在溶液等电点附近;则溶剂用量越少 ..16.变性活化能 A 的蛋白质可利用热沉淀法分离..A.相差较大B.相差较小C.相同D.相反17.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盐析的效果不同;一般离子半径 A 效果好..A.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B.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C.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D.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18.盐析沉淀时;对 A 蛋白质所需的盐浓度低..A.结构不对称且高分子量的B.结构不对称且低分子量的C.结构对称且高分子量的D.结构对称且低分子量的19.盐析常数Ks 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的 增高 或分子结构的 不对称 性而增加..萃取1.溶质在液—液两相中达到萃取平衡时;具有化学位 相等 ;萃取速率为 0 的特征..2.溶质在液—液两相中达到萃取平衡时;萃取速率为 B ..A.常数B.零C.最大值D.最小值3.溶质在两相达到分配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 C ..A.相等B.轻相大于重相中的浓度C.不再改变D.轻相小于重相中的浓度4.萃取分配定律成立的条件为 C ..A.恒温恒压B.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低浓度范围D.恒温恒压;低浓度范围5.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 C ..A.完全相同B.数值相同C.分配常数是分配系数的一种特例D.分配系数是分配常数的一种特例6.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在 A 情况下相同..A.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子形态相同B.达到相平衡时C.低浓度范围D.较高浓度时7.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平衡时;状态函数与萃取操作形式 无 关..8.Henry 型平衡关系;y=mx 在 低 浓度范围内适用..ngmuir 型平衡方程;12m x y m x=+在 高 浓度范围适用..10.论述:利用热力学理论说明分配定律..11.弱酸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pH 降低而增大;弱碱性电解质随pH 降低而减小..12.论述:水相物理条件对有机溶剂萃取的影响①pH ②温度③无机盐的存在..13.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为相似相溶性原理 ..14.发酵液中夹带有机溶剂微滴形成水包油型乳浊液;有机相中夹带发酵液形成油包水型乳浊液..15.简答:如何防止乳化现象发生16.判断并改错:①萃取因子是表示萃取相中溶质的量与萃余相中溶质的量之比..√②萃取分率是表示萃取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量之比..√③萃余分率是表示萃余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量之比..√17.若萃取平衡符合线性关系;并且各级萃取流量之和为一常数;各级萃取流量均相等时萃取分率 A ..A.大B.相等C.小D.不确定18.无机盐的存在;可以降低溶质在水相中的溶解度; 有利于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19.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水相从pH 9.8降至pH 5.5时;分配系数会 B ..A.不改变B.降低C.先升后降D.增加20.青霉素是较强的有机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水相中pH从3 升至6时;分配系数会 A ..A.明显降低B.变化不大C.明显增加D.恒定不变21.简答:聚合物的不相溶性..双水相的形成22.双水相相图中;系线越长;两相间的性质差别越大 ..23.双水相中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主要有静电作用、疏水作用、生物亲和作用..24.非电解质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 A ..A.减小B.增大C.趋近无穷D.变化不大25.判断:荷电溶质在双水相中分配系数的对数与溶质的静电荷数成反比..×改:成正比..26.判断: 双水相中荷电溶质的分配系数不仅与溶质的静电荷数有关;还与添加的无机盐的种类有关..√27.疏水因子HF 是描述 上相 与 下相 之间疏水性的差异的参数..28.疏水因子HF 与成相聚合物的 种类 、 相对分子质量 和 浓度 有关;与添加的盐的 种类 和 浓度 有关;与 pH 值 有关..29.疏水因子HF 一般随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和盐析浓度的增大而 B ..A.减少B.增大C.恒定D.趋近于零30.在pH 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与双水相的疏水因子HF 呈线性关系;则直线的斜率定义为 D ..A.双水相的疏水性B.蛋白质的分配系数C.蛋白质的静电荷数D.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31.论述: 双水相中溶质的分配系数的表达式:()ln FZ m HF HFS HFS RTϕ=+∆+∆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如何影响分配系数..32.在pH=pI 的双水相中;若双水相疏水因子HF=0;则蛋白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为 C ..A.无穷大B.零C.1D.0<m<133.双水相的疏水因子HF 值越大;则溶质的分配系数越 B ..A.大B.小C.趋近于1D.趋近于零34.PEG/DX 双水相中;若降低PEG 的相对分子质量;则蛋白质的分配系数 增大 ;若降低DX 的相对分子质量;则分配系数 减小 ..35.双水相中无机盐的添加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 相间电位差 和 表面疏水性 的影响..36.在PEG/DX 双水相中;若添加的无机盐使相间电位差0ϕ∆<;要使蛋白质分配于富含PEG 的上相中;应调节pH B ..A.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B.大于等电点C.小于等电点D.等于737.在pH 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主要根据 C 产生各自分配..A.荷电荷的大小B.分子量差异C.疏水性差异D.荷电荷性质38.无机盐的存在 B 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A.不影响B.有利于C.不利于D.以上答案都不对39.有机溶剂萃取较高温度有利于目标产物的回收与纯化;通常操作是在 A 下进行..A.较低温度B.较高温度C.室温D.任何温度40.在较低的pH下有利于青霉素在有机相中的分配;当pH大于6.0时;青霉素几乎完全溶于水相中..41.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使溶质分离的方法称为萃取..42.判断:由于温度影响相水系统的相图;因而影响蛋白质的分配系数;因此温度对双水相系统中蛋白质的影响很大..×改:T对双水相系统中蛋白质的影响很小..43.简答:乳状液膜的制备方法..44.简述:反萃相化学反应促进迁移及其特点..45.利用液膜膜相中流动载体 B 作用的传质机理称为液膜膜相载体输送..A.渗透B.选择性输送C.溶解D.扩散46.液膜中膜溶剂的粘度越大;则膜 B ..A.越薄B.易于成膜C.难成膜D.稳定性越差47.破乳常用的方法有化学破乳和静电破乳 ..48.简述:影响液膜萃取的操作因素..49.蛋白质溶解在反胶团中的主要推动力是 C ..A.浓度差B.电位差C.静电相互作用D.压力差50.反胶团萃取若选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水相中pH B 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易溶于反胶团中..A.大于B.小于C.等于D.偏离51.反胶团直径减小;则蛋白质的溶解率减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则溶解率减小 ..52.论述:如何设计双水相..53.简述:酶失活的原因..54.超临界流体在其临界温度和压力附近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 C 发生很大的变化..A.粘度B.体积C.密度D.质量55.液固萃取时利用液体提取固体的有用成分的 C 分离操作..A.溶解B.吸附C.扩散D.渗透56.液膜萃取过程中;溶质的迁移方式包括单纯迁移、反萃相化学反应促进迁移、膜相载体输送 ..57.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萃取速度 C 液—液萃取..A.低于B.等于C.大于D.近似等于膜分离1.膜分离是利用具有一定 D 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过程..A.扩散B.吸附C.溶解D.选择性透过2.反渗透中;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则施加的压力越大 ..3.反渗透分离的对象主要是 A ..A.离子B.大分子C.蛋白质D.细胞4.超滤膜主要用于 D 分离..A.菌体B.细胞C.微颗粒D.不含固形物的料液5.微滤主要用于 A 分离..A.悬浮物B.不含固形物的料液C.电解质溶质D.小分子溶质溶液6.透析主要用于 D ..A.蛋白质分离B.细胞分离C.悬浮液的分离D.生物大分子溶液的脱盐7.菌体分离可选用 C ..A.超滤B.反渗透C.微滤D.电渗析8.除去发酵产物中的热源通常选用 C ..A.反渗透B.微滤C.超滤D.透析9.蛋白质的回收浓缩通常选用 B ..A.反渗透B.超滤C.微滤D.电渗析10.不对称膜主要由起膜分离作用的表面活性层和起支撑强化作用的惰性层构成..11.孔径越大的微滤膜;其通量 A ..A.下降速度越快B.下降速度越慢C.上升速度越快D.上升速度越慢12.超滤和微滤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 B 为传质推动力..A.渗透压B.膜两侧的压力差C.扩散D.静电作用13.超滤和微滤的通量 C ..A.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B.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C.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D.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14.电渗析过程采用的膜为 C ..A.亲水性膜B.疏水性膜C.离子交换膜D.透析膜15.相对分子量相同时; B 分子截留率最大..A.线状B.球型C.带有支链D.网状16.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 A 分子截留率较低..A.线状B.带有支链C.球状D.不带支链17.两种以上高分子溶质共存时与单纯一种溶质存在的截留率相比要 A ..A.高B.低C.无变化D.低许多18.膜面流速增大;则 C ..A.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增加B.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减少C.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减少D.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增加19.膜分离过程中;料液浓度升高;则 D ..A.粘度下降;截留率增加B.粘度下降;截留率降低C.粘度上升;截留率下降D.粘度上升;截留率增加20.当pH C ;蛋白质在膜表面形成凝胶极化层浓度最大;透过阻力最大;此时截留率最高..A.大于等电点B.小于等电点C.等于等电点D.等电点附近21.真实截留率和表面截留率在 B 情况相等..A.存在浓差极化 B.不存在浓度极化 C.料液浓度较大 D.料液浓度较低22.错流过滤操作中;料液流动的剪切力作用可以 B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厚度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厚度C.加重浓度极化;且增加凝胶层厚度D.加重浓度极化;且降低凝胶层厚度23.论述:实际膜分离过程中;影响截留率的因素有哪些24.料液的流速增大;则透过量增大;透过通量的极限值增大 ..25.当压力较小时;膜面上尚未形成浓差极化层时;此时;透过通量与压力成 A 关系..A.正比B.反比C.对数关系D.指数26.当压力逐渐增大时;膜表面出现浓差极化现象;此时;透过通量的增长速率 A ..A.放慢B.加快C.不变D.为零27.欲使溶质浓度高的一侧溶液中的溶剂透过溶质低的一侧时;在溶质浓度高的一侧 A ..A.施加压力大于渗透压B.加压力小于渗透压C.加压等于渗透压D.减压小于渗透压28.当料液浓度提高时;透过通量减小;极限透过通量减小 ..29.论述:分离影响膜分离速率的因素..30.浓度极化不存在时;表观截留率= 真实截留率;当溶质完全被截留时;表观截留率等于 1 ;当溶质自由透过膜时;表观截留率等于0 ..吸附与离子交换1.吸附按作用力主要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2. 比表面积和孔径是评价吸附剂性能的主要参数..3.简答: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离子交换特性的差别4.简答:兰格缪尔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要点是什么5.简答:为什么离子交换需在低离子强度下进行6.溶液的pH>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荷;溶液的pH<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荷..7.当吸附操作达到穿透点时;应 B 操作..A.继续吸附B.停止吸附C.停止再生D.停止洗脱8.离子交换的分配系数与离子浓度呈 D 关系..A.线性增加B.线性减少C.指数增加D.指数减少层析1.层析操作必须具有固定相和流动相..2.溶质的分配系数大;则在固定相上存在的几率大;随流动相的移动速度小 ..3.层析柱的理论板数越多;则溶质的分离度越大 ..4.两种溶质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小;需要的越多的理论板数才能获得较大的分离度..5.简答:为什么凝胶过滤层析通常采用恒定洗脱法6.凝胶过滤层析中;流动相的线速度与HETP成 C 关系..A.无B.线性减少C.线性增加D.对数7.GFC中溶质的分配系数在分级范围内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增大而 B ..A.线性增大B.线性减少C.急剧增大D.急剧减少8.凝胶的分级范围越小;则分离度 A ..A.越大B.越小C.小于1D.小于09.简述:GFC与其他层析法比较其特点是什么10.简述:为什么IEC离子交换层析很少采用恒定洗脱法11.IEC操作多采用线性梯度洗脱和逐次洗脱..12.线性梯度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线性增大;因此;溶质的 C 连续降低;移动速度逐渐增大..A.溶解度B.扩散系数C.分配系数D.分离度13.逐次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阶跃增大;溶质的分配系数 B 降低..A.逐渐B.阶段式C.线性D.急剧14.简答: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优缺点是什么15.HIC疏水性相互作用层析主要采用降低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IEC离子交换层析主要采用增加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亲和纯化1.具有亲和作用的分子物质对之间具有“钥匙”和“锁孔”的关系是产生亲和结合作用的 C ..A.充分条件B.充要条件C.必要条件D.假设条件2.简答:产生亲和作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3.如果亲和作用主要源于静电引力;提高离子强度会 D 亲和作用..A.增加B.减弱C.不影响D.减弱或完全破坏4.如果亲和作用以氢键为主;提高离子强度会 D 亲和作用..A.增加B.减弱C.不影响D.降低或消除5.当亲和作用以疏水性相互作用时;提高离子强度会 A 亲和作用..A.增加B.减弱C.无影响D.完全破坏6.在亲和分离操作中;许多亲和吸附的目标蛋白质用高浓度的盐溶液洗脱;说明 D 在亲和作用中占主要地位..A.疏水性相互作用B.配位键C.非共价键D.静电力7.判断并改错:在适当的pH下;亲和结合作用较高;而略微改变pH不会影响亲和作用..×改:会减弱或完全消失亲和作用..8. C 的存在可以抑制氢键的形成..A.氧原子B.氮原子C.脲和盐酸胍D.NaCl9.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加剧;结合部位的静电作用、氢键及金属配位键的作用会减弱;疏水性相互作用会增强 ..10.若亲和结合作用源于亲和分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键;则加入 C 可使亲和结合作用消灭..A.NaClB.硅酸铵C.EDTA乙二胺四乙酸D.SDS11.亲和层析的洗脱方法有特异性洗脱法和非特异性洗脱法..12.论述:比较特异性洗脱和非特异性洗脱的优缺点..电泳1.电泳是荷电电解质溶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泳动的现象..2.电泳分离是利用电解质在电场中泳动速度的差别进行分离的..3.电泳分离的机理是 B 分离过程..A.液—液相平衡B.速率C.分配平衡D.筛分4.荷电溶质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和黏性阻力的作用..5.凝胶电泳时利用 D 使分子大小不同的电解质分离的..A.静电作用B.亲水作用C.疏水作用D.分子筛作用6.不连续凝胶电泳的凝胶层由浓缩层和分离层组成..7.不连续凝胶电泳的上层起浓缩作用;下层起分离作用..8.电解质溶质的迁移率是 C 下的泳动速度..A.单位时间B.单位溶质质量C.单位电场强度D.单位静电引力结晶1.结晶是从液相或气相中生成 形状一定 、 分子或原子、离子有规则排列 的晶体的现象..2.结晶是利用溶质之间 C 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一种扩散分离操作..A.浓度B.静电引力C.溶解度D.扩散系数3.结晶是内部结构的质点元作 三维有序规则 排列的形状一定的固体粒子;而沉淀是 无规则 排列的无定形的粒子..4.大多数溶质的溶解度随 B 的升高而显著增大..A.压力B.温度C.扩散系数D.浓度5.除温度外; B 对溶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A.压力B.溶剂组成C.稀度D.扩散系数6.微小晶体的溶解度 B 普遍晶体的溶解度..A.低于B.高于C.接近D.等于7.当微小晶体的半径c r r <时;则微小晶体会 自动溶解 ;当微小晶体的半径c r r >时;则微小晶体会 自动生长 ..干燥1.简述: 喷雾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简述:液化床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3.简述: 气流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绪论细胞分离》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 越 大 ,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 越 小 ,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

表示离心机分离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  。

✌离心沉降速度 转数 分离因数 离心力 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 介质 阻力和 滤饼 阻力,其中 滤饼 占主导作用。

简答: 对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过滤分离),为什么要缓慢增加操作压力?判断并改错: 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

(×)改:不断下降。

简答: 提高过滤效率的手段有哪些✍判断并改错: 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

☎×✆改:更易破碎。

简答: 采用哪种方法破碎酵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简答: 蛋白质复性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简答: 常用的包含体分离和蛋白质复性的工艺路线之一。

 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增加操作步骤 减少操作步骤 缩短操作时间 降低每一步的收率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 的作用。

✌重力 摩擦力 静电力 浮力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 。

✌渗透压 电位差 自由扩散 压力差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 。

✌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 ✌ 相互作用的结果。

✌疏水性 亲水性 氢键 静电判断并改错: 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

☎×✆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

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

✌调整☐☟ 加热 降温 加盐或絮状剂撞击破碎适用于  的回收。

✌蛋白质 核酸 细胞壁 细胞器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 重 力, 浮 力, 摩擦阻 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 重力 浮力 摩擦阻力 。

生物分离工程题目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1、凝聚与絮凝的主要原理为()。

A.破坏胶体粒子的稳定性B.重力沉降C.筛分作用D.水化层作用我的答案:A2、凝集是指发酵液中的胶体粒子相互凝集成为直径为()左右块状絮凝体的过程。

A.1mmB.3 mmC.5mmD.7mm我的答案:A3、生物悬浮液由()组成。

A.水,培养基B.代谢产物C.生物碎片D.A,B和C我的答案:D4、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

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我的答案:C5、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A.离心分离B.过滤C.沉降D.超滤我的答案:B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A.离心B.过滤C.双水相萃取D.超滤我的答案:D7、等密度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我的答案:A8、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以上均可我的答案:B9、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A.加热B.调pHC.絮凝和凝聚D.离心我的答案:D10、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A. 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我的答案:C11、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我的答案:D12、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A.越小B.越大C.不变D.无法确定我的答案:A二、填空题1、根据目标产物存在的位置:分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根据目标产物存在的形式:分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我的答案:第1空:胞内第2空:胞外第3空:活性产物第4空:包含体2、固液分离的主要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发酵液预处理中,体积较小的细菌和酵母菌,采用________分离;细胞体积较大的丝状体(霉菌放线菌),采用________分离。

我的答案:第1空:离心分离第2空:过滤分离第3空:离心第4空:过滤3、为使过滤进行的顺利通常要加入__________。

最新《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资料

最新《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资料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绪论细胞分离》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越小,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

2.表示离心机分离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 C 。

A.离心沉降速度B.转数C.分离因数D.离心力3.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主导作用。

4.简答:对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过滤分离),为什么要缓慢增加操作压力?5.判断并改错: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

(×)改:不断下降。

6.简答:提高过滤效率的手段有哪些?7.判断并改错: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

(×)改:更易破碎。

8.简答:采用哪种方法破碎酵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9.简答:蛋白质复性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简答:常用的包含体分离和蛋白质复性的工艺路线之一。

1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B.减少操作步骤C.缩短操作时间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12.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

A.重力B.摩擦力C.静电力D.浮力13.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14.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15.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 A 相互作用的结果。

A.疏水性B.亲水性C.氢键D.静电16.判断并改错: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

(×)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

17.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

A.调整pHB.加热C.降温D.加盐或絮状剂18.撞击破碎适用于 D 的回收。

A.蛋白质B.核酸C.细胞壁D.细胞器1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浮力,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库及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生物分离工程是指将生物体内所需的活性成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工程技术。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分离工程的应用领域?A. 制药工业B. 酿酒工业C. 农业生产D. 燃料生产答案:D2.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方法不属于常见的生物分离工程方法?A. 附着法B. 膜分离法C. 蒸馏法D. 萃取法答案:C3. 生物分离工程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膜分离法B. 萃取法D. 离心法答案:A、B、C、D4. 以下哪个选项中的分离方法不适合于高分子物质的分离?A. 膜分离法B. 结晶法C. 离心法D. 沉淀法答案:B5. 在生物分离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成本因素B. 分离效率C. 操作难度D. 原料来源答案:A、B、C、D二、多选题1. 生物分离工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B. pH值C. 浓度D. 氧气含量答案:A、B、C、D2. 下列哪些应用领域可以运用生物分离工程技术?A. 制药领域B. 酿酒领域C. 化妆品领域D. 电子领域E. 食品工业答案:A、B、C、E三、简答题1. 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要描述分离原理。

答案:生物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

常见的分离原理包括按照溶解度、相对分子大小、疏水性等特性进行分离。

2. 生物分离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案:生物分离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提取药物原料、纯化药物、分离杂质等。

例如,通过膜分离法可以将药物原料与废弃物质分离开来,提高纯度;通过离心法可以分离出生物制剂中的细胞碎片和溶液,得到纯度更高的药物。

四、应用题生物分离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请你分析以下场景并给出解决方案。

场景描述:某食品工厂生产的食品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成分,但是这种营养成分并不稳定,容易在加工过程中被破坏。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库与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库与答案

生物分离工程习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52题,每题1分,共52分)1.乳化液膜的制备中强烈搅拌()。

A、应用在被萃取相与W/O的混合中B、是为了让浓缩分离充分C、应用在膜相与反萃取相的乳化中D、使内水相的尺寸变小正确答案:A2.在液膜分离的操作过程中,()主要起到稳定液膜的作用。

A、表面活性剂B、膜溶剂C、载体D、增强剂正确答案:A3.真空转鼓过滤机工作一个循环经过()。

A、过滤区、再生区、缓冲区、卸渣区B、过滤区、缓冲区、再生区、卸渣区C、缓冲区、过滤区、再生区、卸渣区D、过滤区、缓冲区、卸渣区、再生区正确答案:B4.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A、超声破碎法B、高压挤压法C、高速珠磨法D、高压匀浆法正确答案:A5.分配层析中的载体()。

A、能吸附溶剂构成固定相B、是流动相C、是固定相D、对分离有影响正确答案:A6.关于分配柱层析的基本操作错误()。

A、用硅藻土为载体,需分批小量地倒入柱中,用一端是平盘的棒把硅藻压紧压平B、分配柱层析适用于分离极性比较小、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的成分,或极性很相似的成分。

C、装柱分干法和湿法两种D、分配柱层析法使用两种溶剂,事先必须先使这两个相互相饱和正确答案:B7.以下哪项不是颗粒在离心力场中受到的力()A、阻力B、重力C、离心力D、向心力正确答案:B8.下面哪一种是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A、亲和层析B、凝胶层析C、盐析D、离子交换层析正确答案:A9.蛋白质具有两性性质主要原因是()A、蛋白质分子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B、蛋白质分子有多个羧基和氨基;C、蛋白质分子有苯环和羟基D、以上都对正确答案:B10.关于疏水柱层析的操作错误()A、疏水柱层析分辨率很高、流速慢、加样量小B、洗脱后的层析柱再生处理,可用8mol/L尿素溶液或含8mol/L尿素的缓冲溶液洗涤,然后用平衡缓冲液平衡C、疏水层析柱装柱完毕后,通常要用含有高盐浓度的缓冲液进行平衡D、疏水层析是利用蛋白质与疏水性吸附剂之间的弱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层析技术正确答案:A11.乳化液膜的制备中强烈搅拌()。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绪论细胞分离》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越小,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

2.表示离心机分离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 C 。

A.离心沉降速度B.转数C.分离因数D.离心力3.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主导作用。

4.简答:对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过滤分离),为什么要缓慢增加操作压力5.判断并改错: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

(×)改:不断下降。

6.简答:提高过滤效率的手段有哪些7.判断并改错: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

(×)改:更易破碎。

8.简答:采用哪种方法破碎酵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9.简答:蛋白质复性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简答:常用的包含体分离和蛋白质复性的工艺路线之一。

1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B.减少操作步骤C.缩短操作时间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12.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

A.重力B.摩擦力C.静电力D.浮力13.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14.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15.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 A 相互作用的结果。

A.疏水性B.亲水性C.氢键D.静电16.判断并改错: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

(×)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

17.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

A.调整pHB.加热C.降温D.加盐或絮状剂18.撞击破碎适用于 D 的回收。

A.蛋白质B.核酸C.细胞壁D.细胞器1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浮力,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绪论细胞分离》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越大,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越小,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

2.表示离心机分离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 C 。

A.离心沉降速度B.转数C.分离因数D.离心力3.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介质阻力和滤饼阻力,其中滤饼占主导作用。

4.简答:对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过滤分离),为什么要缓慢增加操作压力?5.判断并改错: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

(×)改:不断下降。

6.简答:提高过滤效率的手段有哪些?7.判断并改错: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

(×)改:更易破碎。

8.简答:采用哪种方法破碎酵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9.简答:蛋白质复性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简答:常用的包含体分离和蛋白质复性的工艺路线之一。

1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B.减少操作步骤C.缩短操作时间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12.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

A.重力B.摩擦力C.静电力D.浮力13.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

A.渗透压B.电位差C.自由扩散D.压力差14.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15.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A 相互作用的结果。

A.疏水性B.亲水性C.氢键D.静电16.判断并改错: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

(×)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低。

17.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

A.调整pHB.加热C.降温D.加盐或絮状剂18.撞击破碎适用于 D 的回收。

A.蛋白质B.核酸C.细胞壁D.细胞器1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重力,浮力,摩擦阻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的关系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20.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回收率:一是提高每一级的回收率,二是减少操作步骤。

21.评价一个分离过程效率的三个主要标准是:①浓缩程度②分离纯化程度③回收率。

22.区带离心包括差速区带离心和平衡区带离心。

23.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B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24.简答:管式和碟片式离心机各自的优缺点。

25.单从细胞直径的角度,细胞越小,所需的压力或剪切力越大,细胞越难破碎。

《沉淀》1.防止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

2.判断:当蛋白质周围双电层的ζ点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蛋白质溶液处于稳定状态而难以沉淀。

(√)3.降低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和双电层厚度,可以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实现蛋白质沉淀。

4.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盐析沉淀,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

5.判断并改错:蛋白质水溶液中离子强度在生理离子强度(0.15~0.2mol·kg-1)之外,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

(×)改:离子强度处于高离子强度时。

6.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盐析常数Ks反映 C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操作温度B.pH值C.盐的种类D.离子强度7.在Cohn方程中,logS=β-KsI中,β常数反映 B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无机盐的种类B.pH值和温度C.pH值和盐的种类 D.温度和离子强度8.Cohn方程中,Ks越大,β值越小,盐析效果越好。

9.蛋白质溶液的pH接近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 B 。

A.最大B.最小C.恒定D.零10.蛋白质溶液的pH在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静电荷数为0 。

11.判断并改错:在高离子强度时,升温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有利于盐析沉淀,因此常采用较高的操作温度。

(×)改:只在离子强度较高时才出现。

12.判断并改错:利用在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的原理进行分离,称为等电点沉淀,而不必考虑溶液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改:在低离子强度条件下。

13.等电点沉淀的操作条件是低离子强度和pH=pI 。

14.判断并改错:无论是亲水性强,还是疏水性强的蛋白质均可采用等电点沉淀。

(×)改:适用于疏水性强的蛋白质(酪蛋白)。

15.有机溶剂沉淀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有机溶剂用量越少;在溶液等电点附近,则溶剂用量越少。

16.变性活化能 A 的蛋白质可利用热沉淀法分离。

A.相差较大B.相差较小C.相同D.相反17.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盐析的效果不同,一般离子半径 A 效果好。

A.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B.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C.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D.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18.盐析沉淀时,对 A 蛋白质所需的盐浓度低。

A.结构不对称且高分子量的B.结构不对称且低分子量的C.结构对称且高分子量的D.结构对称且低分子量的19.盐析常数Ks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的增高或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而增加。

《萃取》1.溶质在液—液两相中达到萃取平衡时,具有化学位相等,萃取速率为0 的特征。

2.溶质在液—液两相中达到萃取平衡时,萃取速率为B 。

A.常数B.零C.最大值D.最小值3.溶质在两相达到分配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C 。

A.相等B.轻相大于重相中的浓度C.不再改变 D.轻相小于重相中的浓度4.萃取分配定律成立的条件为 C 。

A.恒温恒压B.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C.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低浓度范围D.恒温恒压,低浓度范围5.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 C 。

A.完全相同B.数值相同C.分配常数是分配系数的一种特例D.分配系数是分配常数的一种特例6.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在 A 情况下相同。

A.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子形态相同B.达到相平衡时C.低浓度范围D.较高浓度时7.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平衡时,状态函数与萃取操作形式无关。

8.Henry型平衡关系,y=mx在低浓度范围内适用。

ngmuir型平衡方程,12m xym x =+在高浓度范围适用。

10.论述:利用热力学理论说明分配定律。

11.弱酸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pH 降低而增大,弱碱性电解质随pH 降低而减小。

12.论述:水相物理条件对有机溶剂萃取的影响(①pH ②温度③无机盐的存在)。

13.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为相似相溶性原理。

14.发酵液中夹带有机溶剂微滴形成水包油型乳浊液;有机相中夹带发酵液形成油包水型乳浊液。

15.简答:如何防止乳化现象发生?16.判断并改错:①萃取因子是表示萃取相中溶质的量与萃余相中溶质的量之比。

(√)②萃取分率是表示萃取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量之比。

(√)③萃余分率是表示萃余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量之比。

(√)17.若萃取平衡符合线性关系,并且各级萃取流量之和为一常数,各级萃取流量均相等时萃取分率A 。

A.大B.相等C.小D.不确定18.无机盐的存在,可以降低溶质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有利于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

19.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水相从pH 9.8降至pH 5.5时,分配系数会 B 。

A.不改变B.降低C.先升后降D.增加20.青霉素是较强的有机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水相中pH从3 升至6时,分配系数会 A 。

A.明显降低B.变化不大C.明显增加D.恒定不变21.简答:聚合物的不相溶性。

(双水相的形成)22.双水相相图中,系线越长,两相间的性质差别越大。

23.双水相中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主要有静电作用、疏水作用、生物亲和作用。

24.非电解质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 A 。

A.减小B.增大C.趋近无穷D.变化不大25.判断:荷电溶质在双水相中分配系数的对数与溶质的静电荷数成反比。

(×)改:成正比。

26.判断:双水相中荷电溶质的分配系数不仅与溶质的静电荷数有关,还与添加的无机盐的种类有关。

(√)27.疏水因子HF是描述上相与下相之间疏水性的差异的参数。

28.疏水因子HF与成相聚合物的种类、相对分子质量和浓度有关,与添加的盐的种类和浓度有关,与pH值有关。

29.疏水因子HF一般随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和盐析浓度的增大而 B 。

A.减少B.增大C.恒定D.趋近于零30.在pH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与双水相的疏水因子HF呈线性关系,则直线的斜率定义为 D 。

A.双水相的疏水性B.蛋白质的分配系数C.蛋白质的静电荷数D.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31.论述:双水相中溶质的分配系数的表达式:()lnFZm HF HFS HFSRTϕ=+∆+∆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及如何影响分配系数。

32.在pH=pI的双水相中,若双水相疏水因子HF=0,则蛋白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为 C 。

A.无穷大B.零C.1D.0<m<133.双水相的疏水因子HF值越大,则溶质的分配系数越 B 。

A.大B.小C.趋近于1D.趋近于零34.PEG/DX双水相中,若降低PEG的相对分子质量,则蛋白质的分配系数增大,若降低DX的相对分子质量,则分配系数减小。

35.双水相中无机盐的添加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相间电位差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36.在PEG/DX双水相中,若添加的无机盐使相间电位差0ϕ∆<,要使蛋白质分配于富含PEG的上相中,应调节pH B 。

A.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B.大于等电点C.小于等电点 D.等于737.在pH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主要根据 C产生各自分配。

A.荷电荷的大小B.分子量差异C.疏水性差异 D.荷电荷性质38.无机盐的存在 B 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

A.不影响B.有利于C.不利于D.以上答案都不对39.有机溶剂萃取较高温度有利于目标产物的回收与纯化,通常操作是在 A 下进行。

A.较低温度B.较高温度C.室温D.任何温度40.在较低的pH下有利于青霉素在有机相中的分配,当pH大于6.0时,青霉素几乎完全溶于水相中。

41.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使溶质分离的方法称为萃取。

42.判断:由于温度影响相水系统的相图,因而影响蛋白质的分配系数,因此温度对双水相系统中蛋白质的影响很大。

(×)改:T对双水相系统中蛋白质的影响很小。

43.简答:乳状液膜的制备方法。

44.简述:反萃相化学反应促进迁移及其特点。

45.利用液膜膜相中流动载体 B 作用的传质机理称为液膜膜相载体输送。

A.渗透B.选择性输送C.溶解D.扩散46.液膜中膜溶剂的粘度越大,则膜 B 。

A.越薄B.易于成膜C.难成膜D.稳定性越差47.破乳常用的方法有化学破乳和静电破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