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治新进展

合集下载

冠心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治疗方法引言:冠心病,又称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对于冠心病的病因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机遇。

本文将对冠心病病因的研究进展和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冠心病病因的研究进展1.1 高血压与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诱因,许多研究表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高血压通过增加心脏负荷、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机制,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引发冠心病。

1.2 高血脂与冠心病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认为,高血脂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狭窄,进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和心绞痛。

1.3 吸烟与冠心病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活化等,进而诱发冠心病。

1.4 糖尿病与冠心病糖尿病增加了患冠心病的风险。

高血糖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和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二、冠心病病因研究的新进展2.1 基因与冠心病近年来,基因研究逐渐成为冠心病病因研究的热点。

科学家通过大规模的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多个与冠心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变异与脂质代谢、血压调控、血小板功能等相关。

这些研究成果为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2 炎症与冠心病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最近的研究发现,慢性低度炎症的存在与冠心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等可作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针对炎症的干预也成为新的治疗策略。

2.3 微生物与冠心病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最新的研究表明,某些微生物群落的失调可能导致炎症反应的亢进,加速冠心病的发生。

因此,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可能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并讨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冠心病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新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替格瑞洛和依地酸等,在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方面表现出色。

这些新药物具有更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从而能更好地防止冠脉再狭窄和血栓形成。

二、血脂调节药物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血脂调节药物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血脂调节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此外,研究人员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新的血脂调节药物,如贝伐单抗和阿利肠肽等。

这些新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调节血脂,具有更好的降脂效果和更少的副作用。

三、抗血压药物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另一个危险因素,抗血压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常用的抗血压药物包括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抗血压药物进行了改良,并开发了新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新二代抑制剂和直接肾素抑制剂。

这些新药物能够更好地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负荷,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四、新型降糖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降糖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常用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和磺脲类降糖药物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新型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类似物和胰岛素增敏剂等。

这些新药物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总结起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新药物的研发使得冠心病患者能够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疗效明显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传统药物如丹参、川芎、天麻等对冠心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丹参是一种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丹参酮对冠心病有显著的抗缺血、抗心肌梗死作用,可降低心肌的氧耗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

川芎具有活血通络,舒筋活血的功效,对冠心病合并症和病因的调理作用显著。

天麻对冠心病伴有心绞痛、狭窄性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

针刺穴位可以改善心脏供血和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冠心病发作的次数和减轻症状。

针灸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荷等途径发挥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率较高,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预防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强调“治未病”,提倡“调理阴阳”,通过药膳调养心脏,增强体质,改善冠心病的易感因素,起到预防作用。

中医治疗也强调“因病施治”,提倡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特点,个性化地选取药物治疗,达到个体化预防冠心病的目的。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因子的参与,如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

这些研究为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介入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冠心病的新疗法研究

冠心病的新疗法研究

冠心病的新疗法研究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地的医学界。

为了探索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展冠心病的新疗法研究。

本文将介绍最近几年来在冠心病治疗领域取得的一些突破性进展。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它可以通过改变患者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来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科学家们发现某些特定基因异常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他们可以对这些异常基因进行修复或替换,从而实现冠心病的治愈或延缓病情进展。

二、干细胞治疗在冠心病中的前景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干细胞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的治疗方法。

在冠心病治疗中,干细胞可以被注射到患者的心脏血管系统中,通过分化为心脏细胞来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

干细胞治疗在一些前期的临床试验中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例如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肌坏死区域的面积等。

三、药物治疗方面的新进展除了基因编辑技术和干细胞治疗,药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2019年,一种名为PCSK9抗体的药物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冠心病。

该药物通过抑制LDL(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和清除,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此外,一些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四、心脏搭桥手术的改良和创新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治疗方法,通过移植其他的血管来绕过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

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心脏搭桥手术进行了一些改良和创新,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引入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和微创手术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五、心脏支架技术的创新心脏支架是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技术,可以通过在狭窄或阻塞的血管内放置支架来恢复血流。

在过去的几年里,心脏支架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创新和改进。

新一代的支架材料和设计使得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六、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冠心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从药物治疗到手术治疗,再到康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方面。

冠心病的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的治疗新进展

引言概述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脏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冠心病的治疗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冠心病治疗的新进展,并分析其对于患者健康的重要性。

正文内容
1.靶向治疗
1.1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
1.2脂质调节剂的创新应用
1.3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1.4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突破
2.介入手术的创新
2.1冠脉血运重建的进展
2.2血管内成形术的新技术
2.3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改进
2.4经皮冠脉介入手术的新进展
3.心脏再生治疗
3.1干细胞治疗的前沿研究
3.2基因治疗的创新应用
3.3生物支架的进展
3.4心脏移植的新技术
4.个体化治疗
4.1基因检测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推广
4.2药物敏感性检测的进展
4.3个体化手术方案的制定
4.4个体化康复计划的指导
5.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
5.1心脏病风险评估工具的改进
5.2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5.3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5.4心理干预在冠心病预防中的作用
总结
冠心病治疗的新进展包括靶向治疗、介入手术创新、心脏再生治疗、个体化治疗以及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等方面。

这些进展的应用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病情进展风险以及预防病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这些新进展带来了患者治疗的福音,但仍需加强研究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医疗专业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合作是
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改善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减少病痛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诊治新进展

冠心病诊治新进展

细胞治疗
研究利用干细胞治疗冠心 病,促进心肌再生和血管 修复,改善心肌功能。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探索
01
精准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环境和生活习 惯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02
03
靶向药物治疗
心理干预
研究针对特定病理机制的靶向药 物,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有 效性。
探索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治疗中的 作用,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 治疗。
PCSK9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降脂药物,可以通过抑制PCSK9蛋白的表达,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 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05 冠心病护理与康复的新进 展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
综合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生活方式指 导、病情监测等方面的综合 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 病情。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确 保患者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发展。
饮食调整
运动康复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膳食,控 制热量摄入,降低脂肪和胆 固醇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 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 质。
改善心脏功能。
长期管理与随访
定期复查
建议冠心病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电 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自我监测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如记录 心绞痛发作情况、测量血压等,以便 及时采取措施。
调整生活方式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 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降 低复发风险。

冠心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是什么

冠心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是什么

冠心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是什么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冠心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

首先,在诊断技术方面,多排螺旋 CT(MDCT)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相比,MDCT 具有无创、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

它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斑块的性质和分布,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CMR 可以评估心肌的灌注、活力和纤维化情况,对于判断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依然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

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不断涌现。

例如,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等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在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显示出了更好的疗效。

同时,PCSK9 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降脂药物,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管理带来了新的选择。

介入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与传统的金属支架相比,生物可吸收支架在完成支撑血管的任务后,可以逐渐被人体吸收,避免了金属支架长期留存体内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此外,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和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在外科治疗方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技术不断改进。

微创手术方式的应用,如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

同时,对于手术时机和适应症的选择,也有了更精准的评估标准。

基因治疗是冠心病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或改善与冠心病相关的基因缺陷,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虽然目前基因治疗仍处于实验阶段,但为未来冠心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另外,关于冠心病的预防,研究发现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研究动态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研究动态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研究动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对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探讨。

一、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冠心病患者常伴随有血脂异常,因此降血脂药物的使用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最近的研究表明,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草酸钙和贝特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这些新的药物治疗策略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冠心病患者常需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近期的研究表明,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普拉格雷在冠心病患者的使用中,能够更好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这种新型药物的问世,为冠心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三、β受体阻滞剂的研究进展β受体阻滞剂是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一环。

最新的研究发现,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可更好地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从而改善心血管功能。

此外,对于冠心病患者并发糖尿病的情况,使用胰岛素敏感性较好的β受体阻滞剂,如阿罗洛尔,则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这些研究成果为冠心病患者选择合适的β受体阻滞剂提供了新的参考。

四、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冠心病患者中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抗凝药物在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期的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华法林相比,新型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如达比加群酯在预防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方面疗效更佳,并且使用更加方便,不需要频繁监测凝血酶时间。

这些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便利和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新的进展。

通过降血脂药物的研究,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的研究以及抗凝药物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并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疾病的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理念更新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
对于持续存在症状的忠者但冠脉造影正常或中等狭窄且iwFR/FFR值保留的患者,应当考虑 使用基于导丝测量的CFR和/或微循环阻力测量。(IIa)
对于怀疑存在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患者,如果冠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可以考虑在造影期间 腔内注射乙酰胆碱或腺苷进行多普勒测量,计算内皮依赖或非内皮依赖的CFR,明确是否 存在微循环/心外膜血管的痉挛。(IIb)
风险评估更新
2019 ESC CCS 新的主要推荐 基本检查,诊断和风险评估
对于有症状且临床评估不能除外阻塞性CAD的患者而言,推荐使用非侵入性心肌缺血功能成像或冠脉CTA作为初始诊断试验。 建议根据CAD的临床可能性和病人本身条件、当地医疗水平及可获得的检测手段等因素选择初始非侵入性诊断试验。 若冠脉CTA无法明确诊断或无法确定功能状态,推荐使用心肌缺血功能成像检测。
IIa
如果另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是不确定的或非诊断性的,应考虑冠状动脉CTA替代有创血管造影。
IIa
不推荐将冠脉CTA应用于弥漫钙化病变、心律不齐、肥胖、不能屏气或存在其它影响成像质量因素的患者中。
III
风险评估更新
运动平板试验的推荐等级
2013
级别 2019
级别
推荐将运动平板试验作为有心绞痛症状、 CAD PTP中间水平(15-65%)且未服用抗缺
2019 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亮点
药物治疗更新
新型口服抗凝抗栓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证据,NOAC地位升高,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推荐更 加明确(I类) 对于PCI术后需要口服NOAC的高出血风险患者,建议NOAC减量 接受阿司匹林单药治疗,DAPT或OAC单药治疗的胃肠道出血高危患者,推荐同时使用质子泵抑 制剂 降脂方面:最大耐受量他汀类药物后血脂仍不达标,建议联用依折麦布,如果还不达标,建议 联用PCSK9抑制剂(I类) 糖尿病患者建议使用SG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I类) 硝酸酯类药物为二线控制心绞痛症状的药物
风险评估更新 对于临床可能性高、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少量运动即可诱发典型心绞痛且临床评估高危的患者,推荐使用侵入性冠脉造
影明确CAD诊断。除了病变程度较重的患者(狭窄程度>90%),血运重建前必须使用侵入性功能检测评价狭窄程度
级别
I I I I
对于非侵入性检测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应考虑联合应用侵入性冠脉造影和侵入性功能评价技术明确诊断
三选二 1.病史、症状 2.心电图 3.心肌坏死标记物
1+1 1.心肌坏死标记物 2.病史、症状或心电图
• 对冠心病的认知观念有所改变
• 由单个的心血管事件的诊断及处理,到把冠心病作为一个长期的慢 性病的管理,更加重视全程的事件链的整体诊断及治疗。
2019 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
认知理念更新 风险评估更新 药物治疗更新
a.不稳定心绞痛 b.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c.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新WHO心肌梗死分型
• 心肌梗死的新概念 I型 由原发冠脉事件(如斑块侵蚀/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的与缺血相关的自发性心肌梗死 II型 继发于氧耗增加或氧供减少(如冠脉痉挛、冠脉栓塞、贫血、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导致缺血
的心肌梗死 III型
认知理念更新
稳定性冠心病(CAD)修正为慢性冠脉综合征(CCS)
强调CAD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和冠脉循环功能改变的动态过程,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 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来延缓或逆转疾病进展。特别强调了疾病全程管理的理念:Lifestyle factor:Smoking cessation,Healthy diet,Physical activity, Healthy weight Other
推荐使用运动平板试验评价运动耐受力、症状、心律、 血压变 化甚至是用于某些患者的不良事件风险评估
I
Hale Waihona Puke 血药物患者确诊稳定性CAD的初始手段, 除
I
非患者无法运动或心电图改变导致其结果无
当无法获取其它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成像技术时,可以虑使用运 IIb
突发心源性死亡(包括心脏停搏),通常伴有心肌缺血的症状,伴随新发ST段抬高或新发LBBB,和(或)经冠 脉造影或尸检证实的新发血栓证据,但死亡常发生在获取血标本或心脏标志物升高之前
IVa型 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
IVb型 尸检或冠脉造影证实与支架血栓相关的心肌梗死
V型 与CABG相关的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诊断模式
风险评估更新
验前概率
新指南引入了“冠心病临床可能性”这一新概念,取代了旧指南中的“检查前可能性(PTP)”,新指南推荐基于患者的 “冠心病临床可能性”选择个体化的筛查手段。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是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手段(I类推荐),而对于高冠心 病临床可能性的患者,侵入性检查如冠脉造影则是首选(I类推荐)。
2019 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亮点
认知理念更新
新指南关注的重点由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替代了稳定性CAD:研究趋势从事件转变为事件链 CCS人群常见的六种临床表现 微循环的理念进一步得到重视
风险评估更新
对冠心病验前风险(PTP)进行了修订,引入了冠状动脉疾病临床可能性 无创影像学评估首选CTA,若患者症状严重或CAD可能性大,首选有创方式 运动平板试验的推荐等级有所下降(IIb),更加强调了首选影像功能学评估 颈动脉超声IMT不推荐用于心血管风险评估
认知理念更新
CCS指南明确了临床中最为常见的六种CCS类型
(1)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或憋气症状的可疑CAD患者;(2)有新发心衰或左室功能障碍 的可疑CAD患者;(3)ACS事件发生1年内或近期经历血运重建后仍有稳定性心绞痛症状 的患者;(4)确诊或血运重建>1年后的患者;(5)有心绞痛症状和疑似血管痉挛或微 血管疾病的患者;(6)筛查发现CAD的无症状患者;
冠心病诊治新进展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丁浩
冠心病诊断分型
1979年WHO冠心病分型
1.原发性心脏骤停 2.心绞痛 3.心肌梗塞 4.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5.心律失常
近期分型
1.隐匿性冠心病 2.心绞痛 3.心肌梗死 4.缺血性心肌病 5.猝死
• 冠心病现代分型 1.稳定性冠心病(SCAD) 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