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课后习题答案5-8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沈殿霞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气体一.基本要求1.了解低压下气体的几个经验定律;2.掌握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能熟练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3.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注意Dalton 分压定律和Amagat 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4.了解真实气体m p V -图的一般形状,了解临界状态的特点及超临界流体的应用;5.了解van der Waals 气体方程中两个修正项的意义,并能作简单计算。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本章是为今后用到气体时作铺垫的,几个经验定律在先行课中已有介绍,这里仅是复习一下而已。
重要的是要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因为了解了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实际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而不致带来太大的误差。
通过例题和习题,能熟练地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掌握,,p V T 和物质的量n 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运算。
物理量的运算既要进行数字运算,也要进行单位运算,一开始就要规范解题方法,为今后能准确、规范地解物理化学习题打下基础。
掌握Dalton 分压定律和Amagat 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以免今后在不符合这种前提下使用而导致计算错误。
在教师使用与“物理化学核心教程”配套的多媒体讲课软件讲课时,要认真听讲,注意在Power Point 动画中真实气体的m p V -图,掌握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液化,临界点是什么含义等,为以后学习相平衡打下基础。
三.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 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的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根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沈文霞)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沈殿霞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气体一.基本要求1.了解低压下气体的几个经验定律;2.掌握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能熟练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3.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注意Dalton 分压定律和Amagat 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4.了解真实气体m p V -图的一般形状,了解临界状态的特点及超临界流体的应用;5.了解van der Waals 气体方程中两个修正项的意义,并能作简单计算。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本章是为今后用到气体时作铺垫的,几个经验定律在先行课中已有介绍,这里仅是复习一下而已。
重要的是要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因为了解了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实际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而不致带来太大的误差。
通过例题和习题,能熟练地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掌握,,p V T 和物质的量n 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运算。
物理量的运算既要进行数字运算,也要进行单位运算,一开始就要规范解题方法,为今后能准确、规范地解物理化学习题打下基础。
掌握Dalton 分压定律和Amagat 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以免今后在不符合这种前提下使用而导致计算错误。
在教师使用与“物理化学核心教程”配套的多媒体讲课软件讲课时,要认真听讲,注意在Power Point 动画中真实气体的m p V -图,掌握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液化,临界点是什么含义等,为以后学习相平衡打下基础。
三.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 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的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根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大学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课后参考答案第8章

尔电导率与它的离子摩尔电导率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在溶液不太浓时, 可以近似认为强电解质是完全解离的, 其摩尔电导率就等于离子
摩尔电导率的加和。 但对于组成离子的电价数大于 1,特别是在正、 负离子的电价不对称时, 在选取基本单元时要注意使粒子的荷电量相同, 若粒子的荷电量不同时, 要在前面乘以因子, 使等式双方相等。现用以下例子来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质的浓度增加的情况下, 其离子的浓度还是基本不变, 所以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的
变化不显着,一直处于比较低的状态。
3.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有什么变化?
答:要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情况来讨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是指,将含
有 1 mol 电解质的溶液, 置于相距为单位距离的两个电极之间所具有的电导。
答:比较电池中两个电极的电极电势, 电势高的电极称为正极, 电势低的电极称为负极。
电流总是从电势高的正极流向电势低的负极, 电子的流向与电流的流向刚好相反, 是从负极
流向正极。 根据电极上进行的具体反应, 发生还原作用的电极称为阴极, 发生氧化作用的电极称
为阳极。在原电池中,阳极因电势低,所以是负极。阴极因电势高,所以是正极;在电解池 中,阳极就是正极,阴极就是负极。
5.为什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电迁移率和摩尔电导率的数值比同类离子要大得多? 答: 因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传导电流的方式与其它离子不同,它们是依靠氢键来传 递的, 所以特别快。 它们传导电流时,不是靠离子本身的迁移,而是依靠氢键和水分子的翻 转来传导电荷的。如果在非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就没有这个优势。
握离子强度的概念和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的理论计算。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课后答案完整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出版)(新)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参考答案第一章气体一、思考题1. 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 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 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当左球的温度为273 K,右球的温度为293 K时,汞滴处在中间达成平衡。
试问:(1)若将左球温度升高10 K,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2)若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 中间汞滴向哪边移动?答:(1)左球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推动汞滴向右边移动。
(2)两球温度同时都升高10 K,汞滴仍向右边移动。
因为左边起始温度低,升高10 K所占比例比右边大,283/273大于303/293,所以膨胀的体积(或保持体积不变时增加的压力)左边比右边大。
4. 在大气压力下,将沸腾的开水迅速倒入保温瓶中,达保温瓶容积的0.7左右,迅速盖上软木塞,防止保温瓶漏气,并迅速放开手。
请估计会发生什么现象?答:软木塞会崩出。
这是因为保温瓶中的剩余气体被热水加热后膨胀,当与迅速蒸发的水汽的压力加在一起,大于外面压力时,就会使软木塞崩出。
如果软木塞盖得太紧,甚至会使保温瓶爆炸。
防止的方法是灌开水时不要太快,且要将保温瓶灌满。
5. 当某个纯物质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不断升高平衡温度,这时处于平衡状态的气-液两相的摩尔体积将如何变化?答:升高平衡温度,纯物的饱和蒸汽压也升高。
但由于液体的可压缩性较小,热膨胀仍占主要地位,所以液体的摩尔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而蒸汽易被压缩,当饱和蒸汽压变大时,气体的摩尔体积会变小。
随着平衡温度的不断升高,气体与液体的摩尔体积逐渐接近。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沈殿霞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气体一.基本要求1.了解低压下气体的几个经验定律;2.掌握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能熟练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3.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注意Dalton 分压定律和Amagat 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4.了解真实气体m p V -图的一般形状,了解临界状态的特点及超临界流体的应用;5.了解van der Waals 气体方程中两个修正项的意义,并能作简单计算。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本章是为今后用到气体时作铺垫的,几个经验定律在先行课中已有介绍,这里仅是复习一下而已。
重要的是要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因为了解了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实际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而不致带来太大的误差。
通过例题和习题,能熟练地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掌握,,p V T 和物质的量n 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运算。
物理量的运算既要进行数字运算,也要进行单位运算,一开始就要规范解题方法,为今后能准确、规范地解物理化学习题打下基础。
掌握Dalton 分压定律和Amagat 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以免今后在不符合这种前提下使用而导致计算错误。
在教师使用与“物理化学核心教程”配套的多媒体讲课软件讲课时,要认真听讲,注意在Power Point 动画中真实气体的m p V -图,掌握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液化,临界点是什么含义等,为以后学习相平衡打下基础。
三.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 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的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根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详解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课后习题详解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编科学出版社-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电化学III.思考问题的参考答案1.什么是正极?什么是负极?两者有什么不同?什么是阴极?什么是阳极?两者有什么不同?答:比较电池中两个电极的电极电位。
高电位的电极称为正极,低电位的电极称为负极。
电流总是从高电位的正极流向低电位的负极。
从负极到正极,电子的流动方向与电流的流动方向正好相反。
根据电极上进行的具体反应,发生还原作用的电极称为阴极,发生氧化作用的电极称为阳极。
在原电池中,阳极因电势低,所以是负极。
阴极因电势高,所以是正极;在电解池中,阳极就是正极,阴极就是负极。
2.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如何随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答:要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情况来讨论。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离子导体所具有的电导。
对于强电解质,如hcl,h2so4,naoh等,溶液浓度越大,参与导电的离子越多,则其电导率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但是,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电解质的解离度下降,再加上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离子的迁移速率降低,所以电导率在达到一个最大值后,会随着浓度的升高反而下降。
对于中性盐,如kcl等,由于受饱和溶解度的限制,在到达饱和浓度之前,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对于弱电解质溶液,由于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固定值,因此当电解质浓度增加时,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弱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变化不大,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
3.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有什么变化?答:我们应该分两种情况来讨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是指在单位距离的两个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的电导率。
由于溶液中导电物质的量为1mol,对于强电解质,当浓度降低时,正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加快,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也相应增加。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课后习题答案详细讲解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课后习题答案详细讲解....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气体一.基本要求1.了解低压下气体的几个经验定律;2.掌握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能熟练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3.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注意Dalton分压定律和Amagat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4.了解真实气体pVm图的一般形状,了解临界状态的特点及超临界流体的应用;5.了解vanderWaal气体方程中两个修正项的意义,并能作简单计算。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本章是为今后用到气体时作铺垫的,几个经验定律在先行课中已有介绍,这里仅是复习一下而已。
重要的是要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因为了解了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实际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而不致带来太大的误差。
通过例题和习题,能熟练地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掌握p,V,T和物质的量n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运算。
物理量的运算既要进行数字运算,也要进行单位运算,一开始就要规范解题方法,为今后能准确、规范地解物理化学习题打下基础。
掌握Dalton分压定律和Amagat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以免今后在不符合这种前提下使用而导致计算错误。
在教师使用与“物理化学核心教程”配套的多媒体讲课软件讲课时,要认真听讲,注意在PowerPoint动画中真实气体的pVm图,掌握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液化,临界点是什么含义等,为以后学习相平衡打下基础。
三.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的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专注专业....2.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3.两个容积相同的玻璃球内充满氮气,两球中间用一根玻管相通,管中间有一汞滴将两边的气体分开。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沉文霞 南京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沉文霞南京大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气体一.基本要求1.了解低压下气体的几个经验定律;2.掌握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能熟练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3.掌握理想气体混合物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注意Dalton分压定律和Amagat 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4.了解真实气体p Vm图的一般形状,了解临界状态的特点及超临界流体的应用;5.了解van der Waals气体方程中两个修正项的意义,并能作简单计算。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本章是为今后用到气体时作铺垫的,几个经验定律在先行课中已有介绍,这里仅是复习一下而已。
重要的是要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因为了解了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实际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理而不致带来太大的误差。
通过例题和习题,能熟练地使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掌握p,V,T和物质的量n几个物理量之间的运算。
物理量的运算既要进行数字运算,也要进行单位运算,一开始就要规范解题方法,为今后能准确、规范地解物理化学习题打下基础。
掌握Dalton分压定律和Amagat分体积定律的使用前提,以免今后在不符合这种前提下使用而导致计算错误。
在教师使用与“物理化学核心教程”配套的多媒体讲课软件讲课时,要认真听讲,注意在Power Point动画中真实气体的p Vm图,掌握实际气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液化,临界点是什么含义等,为以后学习相平衡打下基础。
三.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使一个尚未破裂而被打瘪的乒乓球恢复原状?采用了什么原理?答:将打瘪的乒乓球浸泡在热水中,使球的壁变软,球中空气受热膨胀,可使其恢复球状。
采用的是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在两个密封、绝热、体积相等的容器中,装有压力相等的某种理想气体。
试问,这两容器中气体的温度是否相等?答:不一定相等。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若物质的量相同,则温度才会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核心教程第二版(沈文霞)课后习题答案5-8-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四.概念题参考答案1.在等温、等压且不做非膨胀功的条件下,当反应的1r m 5 kJ mol G -∆=⋅时,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为 ( )(A) 正向自发进行 (B) 逆向自发进行(C) 无法判断 (D) 反应不能进行答:(C)。
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用等温、等压且不做非膨胀功的条件下r m G ∆的变化值,而不能用r m G ∆的值。
除非该反应是在标准压力下进行,则r m 0G ∆>,反应能逆向自发进行。
或者r m G ∆是一个绝对值很大的负值,改变压力商也不可能改变r m G ∆的符号,则r m G ∆也小于零,这时可以估计反应能自发正向进行。
2.理想气体混合物在化学反应达平衡时,应该使用下列哪个关系式 ( )(A )r m ln p G RT K ∆=- (B )r m ln p G RT K ∆=-(C )r m ln x G RT K ∆=- (D )r m ln c G RT K ∆=-答:(B )。
根据理想气体化学势的表示式,对数项中用B /p p 表示,在化学反应等温式中,对数项中是压力商p Q ,达平衡时,是平衡时的压力商,所以标准平衡常数是p K ,相应的Gibbs 自由能的变化值为r m G ∆。
3.理想气体反应23CO(g)2H (g)CH OH(g)+=的r m G ∆与温度T 的关系为:1r m /(J mol )21 66052.92/K G T -∆⋅=-+。
若要使反应的平衡常数大于1,则应控制的反应温度为 ( )(A) 必须低于409.3℃ (B) 必须高于409.3 K(C) 必须低于409.3 K (D) 必须等于409.3 K答:(C)。
r m G ∆与标准平衡常数p K 的关系式为r m ln p G RT K ∆=-,要使1p K =,则r m 0G ∆=。
从已知的关系式,解得409.3 K T =。
要使反应在标准压力下能自发正向进行,r m G ∆必须小于零,所以,根据已知的关系式,反应温度必须低于409.3 K 。
4.在973 K 时,反应222CO(g)H O(g)CO (g)H (g)++的标准平衡常数0.71p K =。
若将如下各分压的理想气体混合在一起,CO 100 kPa p =,2H O 50 kPa p =,2CO 10 kPa p =,2H 10 kPa p =,在相同温度下,反应的方向将( )(A) 向右进行 (B) 向左进行(C) 处于平衡状态 (D) 无法判断答:(A )。
有一个可以作为判据的化学反应等温式为r m ,()ln ln T p p p G RT K RT Q ∆=-+如果若p p K Q >,则r m ,()0T p G ∆<,反应可自发向右正向进行。
这个反应的p Q 值为10100.0210050p Q ⨯==⨯ p Q 远小于p K 的值,所以反应自发向右进行。
5.在350 K 时,43NH HCO (s)发生分解反应的计量方程为43322NH HCO (s)NH (g)CO (g)H O(g)++设在两个容积都等于310 dm 的密闭容器A 和B 中,分别加入纯的43NH HCO (s)1.0 kg 和20.0 kg ,保持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容器中压力相等 (B) A 内压力大于B 内压力(C) B 内压力大于A 内压力 (D) 必须经实际测定方能判别答:(A)。
因为容器的体积有限,43NH HCO (s)都是过量的,在相同温度下,两密闭容器中的分解压力相同。
6.根据某一反应的r m G ∆值,下列不能确定的是 ( )(A) 标准状态下自发变化的方向(B) 在r m G ∆所对应的温度下的平衡位置(C) 在标准状态下系统所能做的最大非膨胀功(D) 提高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情况答:(D)。
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情况,要用van ’t Hoff 公式判断,要根据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来决定提高温度对平衡有利还是不利,而用r m G ∆不好确定。
7.某实际气体反应,用逸度表示的标准平衡常数 随下列哪个因素而变( )(A) 系统的总压力 (B) 催化剂(C) 温度 (D) 惰性气体的量答:(C)。
实际气体化学势的标准态与理想气体是一样的,其标准态化学势仅是温度的函数,所以标准平衡常数也是温度的函数,会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8.在某一反应温度下,已知反应(1)3222NH (g)3H (g)N (g)+的标准平衡常数为(1)0.25p K =。
那么,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22331H (g)N (g)NH (g)22+的标准平衡常数(2)p K 为 ( )(A) 4 (B) 0.5(C) 2 (D) 1答:(C)。
第二个方程是第一个方程的逆过程,标准平衡常数是第一个方程的倒数。
而第二个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是第一个方程的一半,则标准平衡常数应开1/2次方,所以 121211(2)2(1)0.25p p K K ⎛⎫⎛⎫=== ⎪ ⎪ ⎪⎝⎭⎝⎭9.在298 K 时,某化学反应的标准Gibbs 自由能变化的变化值r m 0G ∆<,则反应对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将 ( )(A) 0K = (B) 1K >(C) 0K < (D) 01K <<答:(B)。
因为 r m ln G RT K ∆=-,r m 0G ∆<,ln 0RT K -<,1K >。
10.在如下几个反应中,增加系统的总压,能使产物的比例增加的是( )(A) 32CaCO (s)CaO(s)CO (g)+(B) 222CO(g)H O(g)CO (g)H (g)++ (C) 22331H (g)N (g)NH (g)22+(D) 523PCl (g)Cl (g)PCl (g)=+答:(C)。
增加系统的总压,虽然不改变标准平衡常数,但是对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有利,能使产物的比例增加。
这里只有(C)是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
11.在等温、等压的条件下,反应22C(s)H O(g)CO(g)H (g)+=+的平衡常数和转化率分别为(1)p K 和1α。
充入一定量的2N (g)后,再次达平衡时的平衡常数和转化率分别为(2)p K 和2α。
两者的关系为 ( )(A) (1)(2)p p K K =,12αα> (B) (1)(2)p p K K >,12αα>(C) (1)(2)p p K K <,12αα< (D) (1)(2)p p K K =,12αα<答:(D)。
因为温度不变,所以标准平衡常数也不变。
这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2N (g),相当于起了降压的作用,所以转化率会提高。
12.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 5(g) 在一密闭刚性容器中达到分解平衡。
若往容器中充入氮气,使系统的压力增加一倍,则 PCl 5的解离度将(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确定答:(C)。
虽然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氮气,应对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有利,但是因为在密闭刚性容器中,体积不变,则压力也相应增加,使压力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的比值不变,所以解离度亦不变。
13.PCl 5的分解反应的计量方程为523PCl (g)Cl (g)PCl (g)=+,在473 K 达到平衡时,PCl 5(g)的解离度0.485α=,温度升至573 K 达到平衡时,解离度0.97α=,则此反应是 ( )(A) 放热反应 (B) 吸热反应(C) 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D) 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相等 答:(B)。
升高温度,可以使吸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14.在298 K 和标准压力下,反应2221H (g)O (g)H O(l)2+的1r m 237.13 kJ mol G -∆=-⋅,11r m 163.3 J K mol S --∆=-⋅⋅。
假定,m 0p C ∆=,则在398 K 时,反应的r m (398K)G ∆的值为 ( )(A) 1237.13 kJ mol --⋅ (B) 1237.13 kJ mol -⋅(C) 1220.80 kJ mol --⋅ (D) 1253.51 kJ mol --⋅答:(C)。
因为是等温反应,所以 r m r m r m G H T S ∆=∆-∆r m r m r m H G T S ∆=∆+∆311[237.13298(163.3)10] kJ mol 285.79 kJ mol ---=-+-⨯⋅=-⋅因为假定,m 0p C ∆=,所以r m H ∆和r m S ∆的值不随温度而变,则r m r m r m (398K)398K G H S ∆=∆-⨯∆111285.79 kJ mol 398K (163.3 J K mol )---=-⋅-⨯-⋅⋅1220.80 kJ mol -=-⋅第六章 相平衡四.概念题参考答案1.4NH HS(s)与任意量的3NH (g)及2H S(g))达平衡时,有 ( )(A) C = 2,P = 2,f = 2 (B) C = 1,P = 2,f = 1(C) C = 2,P = 3,f = 2 (D) C = 3,P = 2,f = 3答:(A)。
系统中有三个物种,一个平衡条件,由于已存在3NH (g)及2H S(g),就不存在浓度限制条件,所以组分数2C =。
平衡共存时有固相和气相两个相,根据相律,自由度2f =。
2.在大气压力下,3FeCl (s)与2H O(l)可以生成32FeCl 2H O(s),32FeCl 5H O(s),32FeCl 6H O(s)和32FeCl 7H O(s)四种固体水合物,则该平衡系统的组分数C 和能够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P 为( )(A ) 3, 3C P ==(B )3, 4C P == (C ) 2, 3C P ==(D )3, 5C P == 答:(C )。
这是二组分系统生成稳定化合物(或稳定水合物)的一个例子,3FeCl (s)与2H O(l)可以生成多种水合物,但它还是二组分系统,所以组分数必定等于2。
不能把生成的稳定水合物也看作是组分。
如果要写出生成水合物的多个平衡方程式,则多一个水合物物种,也多一个化学平衡方程,所以组分数是不会改变的。
根据组分数等于2这一点,就可以决定选(C )。
根据相律,当自由度等于零时,能得到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
则20f C P =+-=,理论上最大相数似乎应等于4,但是题目已标明是在大气压力下,用*13f C P P =+-=-,所以能见到的平衡共存的最大相数只有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