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合集下载

【精品】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章节复习—四年级数学下册考点分类强化训练(原卷)人教版

【精品】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章节复习—四年级数学下册考点分类强化训练(原卷)人教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章节复习考点分类强化训练知识点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1)的位置,它们的和这叫做用字母表示:a+b=(2)加法交换律中变化的只是两个的位置,不变的是这两个及它们的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这叫做用字母表示;:(a+b)+c=3.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在计算几个数连加的算式时,可以利用使计算简便。

4.连减的简便计算(1)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各个用字母可表示:a-(b +c)=(2)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

用字母可表示:a -b-c=知识点二:.乘法交换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数,或者先乘积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知识点三:乘法及连除的简便计算1.同一道乘法算式的不同简算方法:计算某些特殊的乘法算式时,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折分成两个数的积,再运用来进行简算;也可以将其中一个因数折分成两个数的再运用来进行简算。

2.连除的简便计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可表示为:a÷b÷c= (b≠0,c≠0)(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可以改为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用字母可表示为:a÷(b×c)= (b≠0,c≠0)【易错典例1】96÷2÷3的结果与()的结果相等.A.96÷5 B.96×6 C.96÷6【易错知识点分析】根据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乘以这两个数的积,据此解答.【完整解答】96÷2÷3,=96÷(6×3),=96÷6,=16;故选:C.【考察知识点】本题考查了除法的性质的灵活应用.【易错典例24×(17×25)=4×25×17 运用了乘法()A.交换律B.结合律C.交换律和结合律【易错知识点分析】在算式4×(17×25)=4×25×17中,25与17交换了位置,而又把4和25结合起来先相乘,因此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完整解答】4×(17×25)=4×25×17,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故选:C.【考察知识点】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与运用.【易错典例3763﹣67﹣13=763 ﹣(67 + 13 )【易错知识点分析】763﹣67﹣13是一道连减的算式,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据此解答.【完整解答】763﹣67﹣13=763﹣(67+13)=763﹣80=583.故答案为:763;67.【考察知识点】考查了用连减的性质计算,关键是掌握连减的性质.【易错典例4根据运算定律或性质,在下面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356﹣178﹣122=356 ﹣(178+ 122 )59+ 52 +48=59+(52+ 48 )7800÷25 ÷4=7800÷(25× 4 )203×75=(200 +3)×75=200 ×75 + 3 ×75 .【易错知识点分析】算式①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计算;算式②根据加法的结合律进行计算;算式③根据除法的性质进行计算;算式④可将203拆分为200+3后再据乘法分配律计算.【完整解答】①356﹣178﹣122=356﹣(178+122), ②59+52+48=59+(52+48),③7800÷25÷4=7800÷(25×4),④203×75=(200+2)×75=200×75+3×75;故答案为:356,122,48,4,200,75,2.【考察知识点】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式中数据,运用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易错典例5运用加法交换律或加法结合律计算下面各题.129+163+137 176+218+382+224 5+37+45+6346+81+154+119 178+44+256+122 118+38+162 【易错知识点分析】①根据加法结合律,计算即可;②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即可;③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即可;④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即可;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计算即可;⑥根据加法结合律,计算即可.【完整解答】①129+163+137=129+(163+137)=129+300=429②176+218+382+224=(176+224)+(218+382)=400+600=1000③5+37+45+63=(5+45)+(37+63)=50+100=150④46+81+154+119=(46+154)+(81+119)=200+200=400⑤178+44+256+122=(178+122)+(44+256)=300+300=600⑥118+38+162=118+(38+162)=118+200=318【考察知识点】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律简便计算.【易错典例6简便计算.125×32×25;783+245+117+255;57×125+125×43;26×101.【易错知识点分析】算式①可以将式子中的32看作8×4,然后根据乘法交换率及结合律化为125×8×4×25进行计算;算式②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算式化为(783+117)+(245+225)进行简便计算;算式③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算式化为(57+43)×125进行简便计算;算式④可以将10看作100+1,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完整解答】①125×32×25=(125×8)×(4×25)=1000×100=100000②783+245+117+255=(783+117)+(245+225)=900+470=1370③57×125+125×43 =(57+43)×125 =100×125=12500④26×101 =26×(100+8) =26×100+26×1 =2600+26 =2626【考察知识点】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式中数据,运用合适的简便方法计算.考点1:加减法交换律1.(2014秋•丰都县校级期末)79111315171921(+++++++= ) A .28B .2283-C .22113-2.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548294+=326477+=589235+=3.用你喜欢的方式计算998988++5216979++3726(172631)-+1000911922999988-------- 62712665--222426283032+++++考点2:乘法运算律4.(2012秋•杨浦区期末)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87091473295527391105409------7564782346(356178)146++++-6253640125⨯⨯⨯3333333334⨯.5.(2016春•麻城市期中)用简便方法计算1258⨯时要使用(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D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6.(2013秋•霍邱县期末)125(98)9(1258)⨯⨯=⨯⨯是运用了(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C .加法交换律D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7.学校图书室有9个同样的书柜,每个书柜有4层,平均每层放250本书.学校图书室一共摆放了多少本书?8.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12232712⨯+⨯ (404)25+⨯ 48101⨯611251259⨯+⨯ 25404⨯ 12581⨯.考点3:运算律与简便运算9.(2020秋•长春期末)下面等式成立的是( ) A .36001203612÷=÷ B .25(48)(254)(258)⨯⨯=⨯⨯⨯C .37993737(991)⨯+=⨯+10.(2020秋•北票市期末)与1000250150--结果相等的是( ) A .1000(250150)-- B .1000(250150)+-C .1000(250150)-+11.(2020秋•凉州区期末)3.5 6.4 5.5 6.4 6.4 6.4(3.5 5.51)⨯+⨯+=⨯++计算中运用了( ) A .乘法分配律B .乘法结合律C .乘法交换律12.(2020春•衡水期末)应用乘法结合律简算2825⨯时,这样最简便( ) A .4(725)⨯⨯B .2025825⨯+⨯C .7(425)⨯⨯D .3025225⨯-⨯13.(2018春•平桂区 期末)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是 ()a b c ab ac ⨯+=+ ,(3954)4639(5446)++=++运用了加法 使计算简便.14.(2018春•新北区校级月考)25⨯ a 25a =⨯6587a ⨯⨯= (6587)⨯⨯ 43⨯ b =⨯2370702770(⨯+⨯=⨯ + )15.(2018春•安溪县期中)根据运算定律填空.3737a +=+ a(25)4b +⨯= 425⨯+⨯16.(2019秋•临泉县校级期中)用简便方法计算:1253225⨯⨯78103⨯ 253611⨯⨯14376314⨯+⨯(25125+ )8⨯542025⨯⨯⨯.17.(2018春•阳春市校级期末)用简便方法计算:73 3.427 5.6+++7.25 3.42 1.58--(12525)4⨯⨯36372377⨯+⨯4300254÷÷58394261+++考点4: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8.(2015秋•阳山县期末)红星商场有230台彩电,电冰箱比彩电少120台,两种家电一共多少台?列式正确的是( ) A .230120+B .230120230-+C .230120230++19.(2015春•原州区校级期中)一只蜗牛用4分钟爬行了24米,照这样的速度,要爬行72米须用几分钟?列式是( ) A .24(724)⨯÷B .24(724)÷÷C .72(244)⨯÷D .72(244)÷÷20.(2014秋•上海期末)10克蜂蜜中含有3.2克葡萄糖,照这样计算,300克蜂蜜中含有多少克葡萄糖?不正确的算式是( ) A .10 3.2300÷⨯B .300(10 3.2)÷÷C .3.210300÷⨯D .3.2(30010)⨯÷21.(2020秋•青山区期末)宁宁参加演讲比赛,一篇大约900字的演讲稿,正好用时5分。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3.填空。 (1)一个数加0,还得( 这个数 )。 (2)两个加数( 交换 )位置,( 和 )不变,这 叫做加法( 交换律 )。
4.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1)276+124=180+220( )
(2)a+20=400+a( )
(3)550+240=240+550(√ ) (4)a+c=c+a( √ )
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得数是一样的。
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在想一些类似的算式
+
=
+
+
=
+
问题:1. 像这样的算式你写的完么?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问题:2.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感受。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R·四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 20和50分别叫什么?
30和20叫做加数、 50叫做它们的和。
探索新知
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 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
56+40=96
40+56 = 56+40
3+5 65=65+35 a+12=12+ a
巩固新知
1. 应用加法交换律,用线连一连。 28+56 79+O ۞+69 ۞+O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分类指导举一反山

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定律分类指导举一反山

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分类指导 举一反三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也合用三个数连续相加。

用字母表示:a+b=b+a例:16+23=23+16做一做:75+168+252 65+73+135 88+75+12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22+58)+42=22+(58+42)=22+100=122做一做:425+14+186 186+38+62 155+657+2453.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综合应用时,加括号可以使计算过程更清晰。

例:343+452+148+257=343+257+452+148=(343+257)+(452+148)=600+600=1200做一做:63+71+37+29 67+25+33+75 129+235+171+165二、连减的简便计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例:342-28-172=342-(28+172)=342-200=142做一做:868-52-48 400-256-44 500-257-34-1432.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例:198-75-98=198-98-75=100-75=25做一做:425-74-25 515-128-215 534-257-34-1433.“同级运算”中的数字搬家。

加减法属同一级运算,交换加数或者减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通常排在第一个位置上的数字不动,后面的数字在搬家时一定要带着符号搬)用字母表示:a-b+c=a+c-b例:384-59+16=384+16-59=400-59=341做一做:528-64+72 672-36+28 342-87+584.减号后面加括号,加变减,减变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之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之运算定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之运算定律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计算多个数连加。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计算多个数连加。

如如: 125+36+75+264=(125+75)+(36+264)=200+300=500有的算式中带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并不简便,根据数的特点可以先把括号去掉,再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如:(452+36)+(48+564)=(452+48)+(36+564) =500+600 =1100注意:在计算连加算式时,不要盲目地进行计算,首先要观察算式中的数,看看有没有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如果有...,.那么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或加法结合律进行计算.....................,.这样既简便.....又准确...。

二、减法的运算性质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

注意:根据数据的特点逆运用减法的性质也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算式要改变运...........算符号...。

如:346-(146+63)=346-146-.63 =200-63 =137减法性质的逆运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相当于从被减数中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2.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

3.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交换加数、减数的位置再进行计算,其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a>c )运用加法交换律可以验算加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看和是否相等。

人教四下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人教四下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知识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速算与巧算( 基础篇 )1、加法运算定律(2个):☆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即: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即:(a + b) + c = a + (b + c)(提醒:运用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连加的简便计算方法:①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交换再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连加的简便计算例题:50+98+50 488+40+60 165+93+35 65+28+35+72=50+50+98 =488+(40+60)=93+165+35=(65+35)+(28+72)=100+98 =488+100 =93+(165+35)= 100+100=198 =588 =293 = 200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即:a – b – c = a – (b + c)注:连减的性质逆用:a – (b + c) = a – b – c = a – c – b☆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即:a-b-c=a—c-b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如:226-58-26=226-26-58③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

如:106-(26+74) = 106-26-74连减的简便计算例题: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528—(65+35) =528—128—89 =528—128—150=528—100 =400—89 =400—150=428 =311 =2503、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性质: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整理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整理归纳

加法运算定律知识归纳一、加法运算定律: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 = b+a2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 = a+(b+c)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3(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 = a-(b+c),如:234-66-34=234-(66+34)。

注意符号的改变(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a-b-c=a-c-b,如:234-66-34=234-34-66。

二、简便计算(简便计算的关键就是要凑整!凑整!凑整!)1、连加的简便计算:①使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如:415+89+85+11=(415+85)+(89+11)2、连减的简便计算:①减数加起来能凑整时: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

如:106-26-74 = 106-(26+74)②被减数和其中一个减数有相同部分时:交换减数的位置。

如:126-74-26= 126-26-74③两条减法运算性质混合使用。

如:976-1-376-2=976-376-(1+2)3、减法运算性质的逆运算:(就是减法性质的公式左右反过来)①a-(b+c)= a-b-c,如:654-(79+154)=654-79-154=654-154-79654-(79-46)=654-79+46=654+46-79(注意:括号外面是“-”号,去括号时要变号!括号外面是“+”时,则不用变号,如:654+(79-54)=654+79-54=654-54+79)4、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①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带着数字前面的符号搬家)如:123+38-23=123-23+38 146-78+54=146+54-78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减法性质混合使用:如:253-157+47-43=253+47-157-43=253+47-(157+43)5、特殊的简便计算,如386-98,其中一个数字非常接近整百数,故可把它看成整百数,减多了就要加回去。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第【1】篇〗一、说教学目标掌握加法交换律,能利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归纳运算律、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符号意识与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

【说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的探究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春季运动会的情景图,提问学生:你能够读取到哪些信息?学生通过对的观察可以得到:跳绳的男生有 28 人,跳绳的女生有 17 人,踢毽子的女生有 23 人。

教师说明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这节课将探寻运动会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

(二)讲解新知结合情境图中的信息,教师提问: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可能回答 28+17=45(人),也有可能回答:17+28=45(人)。

进一步提问学生你是如何列出这个算式的?学生根据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或者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得到跳绳总人数。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两个算式,并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得出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接下来,提问学生:你能仿照这个式子再写几个吗?组织学生进行仿写,并进行追问: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观察用文字语言总结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接下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示在自己的发现。

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为△+○=○+△或者用文字表示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字母进行表示,得到 abba +=+ 。

教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三)课堂练习练一练:填空,并说明应用了什么方法。

82 8 82 += + ()(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课后练习 1,2 题。

四、说板书设计〖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说课第【2】篇〗《加法交换律》说课稿一、说教材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7-18页加法运算定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算定律,为后面的字母表示数打下基础,这一课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在运算方面上的一系列定律,统称为运算定律。

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案1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二、教学目的: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究运算律的过程中,开展分析^p 、比拟、抽象、概括才能,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概括才能。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详细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安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答复)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究发现第一环节探究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单独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3、假如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a+b=b+a老师指出: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4、初步应用:在( )里填上适宜的数。

37+36=36+( ) 305+49=( )+305 b+100=( )+b47+( )=126+( ) m+( )=n+( ) 13+24=( )+( )第二环节探究加法结合律1、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和认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促进学习迁移.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概括具有一定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学习,对加法和乘法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感性认识上升为规律性理性认识.
2、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运用具有一定灵活性,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这是问题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运算定律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提供了极好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教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9课时:
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1课时
第2课时加法运算定律(2)——加法结合律……………………1课时第3课时加法运算定律(3)——简便计算……………………1课时
第4课时减法性质及应用………………………………………1课时
第5课时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1课时第6课时乘法运算定律(2)——乘法结合律……………………1课时第7课时乘法运算定律(3)——乘法分配律……………………1课时第8课时乘法运算定律(4)——简便计算……………………1课时
第9课时除法性质及应用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说理、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情景导入】
谈话导入: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数、50叫做它们和.)
【新课讲授】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出示课件)根据所给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
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40+56)
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
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个是上午和下午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写出像上面一样算式来呢?
(例如:8+6=6+8等等).这个式子也是等式吗?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
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示.(○+△=△+○)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用字母更简洁).
等式左边a和b就是等式右边b和a,也就是数没有发生变化.刚才我们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阶段练习: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同得数用线连起来.
30+20=5028+72=100
38+50=8820+30=50
72+28=10050+38=88
学了这么多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战?
【课堂作业】
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数.
29+17=□+29128+□=15+□
□+□=323+18654+x=□+□
2、填空.
(1)一个数加0,还得().
(2)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画“√”.
(1)276+124=180+220()
(2)a+20=400+a()
(3)550+240=240+550()
(4)a+c=c+a()
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验算:
307+348=验算:
123+2847=验算: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
探索加法交换律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规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规律,比如说25+32+75怎样计算更简便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思考来迎接下一节课吧!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9页练习五第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40+56=9656+40=96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交流、归纳,亲历了探究加法交换律这个数学问题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喜悦或失败情感.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和总结怎样获得规律方法上,使学生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