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水的形状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教案五颜六色的水

小班科学教案五颜六色的水

小班科学教案五颜六色的水小班科学教案:五颜六色的水引言:小班是幼儿园中最小的年龄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本篇教案将介绍一种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五颜六色的水,帮助小班的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颜色水的特点。

2. 能够探究不同颜色水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1. 食用色素(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

2. 清水。

3. 透明杯子或容器。

4. 搅拌棒。

5. 塑料袋。

6. 白纸。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孩子们对颜色的了解并展示不同颜色的物品,引起他们的兴趣,为本次实验做好铺垫。

Step 2: 观察和描述不同颜色水的特点教师分别倒入红色、黄色和蓝色食用色素在三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各个颜色的水的特点。

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颜色、透明度以及和普通水的区别。

Step 3: 探究不同颜色水的形成原因教师倒入红色、黄色和蓝色食用色素在三个杯子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并分别使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然后,将红色、黄色和蓝色水分别倒入三个塑料袋中,用手将塑料袋捏紧,让孩子们观察和揣测会发生什么现象。

Step 4: 实验记录和讨论教师在白纸上为每个颜色的水编写标签,并将塑料袋放在白纸上,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下塑料袋中的水的颜色变化。

随后,教师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发生了什么,为他们提供正确的解释:食用色素会渗透到塑料袋内的水中,导致水的颜色发生变化。

Step 5: 学习结论教师帮助孩子们总结本次实验的发现和学习,强调不同颜色的水是由于食用色素的渗透而形成的。

提问孩子们,是否可以使用其他颜色的食用色素来制造不同颜色的水呢?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

Step 6: 拓展实验为了进一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教师可以示范如何混合不同颜色的水,例如将红色和黄色的水混合在一起,观察会发生什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水”第一章:水的认识1. 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水,知道水的基本特点。

2. 教学内容:a. 水的定义:水是一种透明的液体,是无色无味的。

b. 水的特点:水是流动的,具有流动性;水是柔软的,具有延展性;水是无色无味的,不具有气味和味道。

3. 教学活动:a.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杯水,让幼儿观察水的特点。

b. 教师邀请幼儿用手感受水的流动性和柔软性。

c. 教师向幼儿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特点。

第二章:水的变化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教学内容:a. 水的蒸发:水在阳光下或加热时会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气中。

b. 水的凝固:水在寒冷的天气或冷却时会变成冰,变得固态。

c. 水的融化:冰在加热时会变成水,重新变得液态。

3. 教学活动:a.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杯水,告诉幼儿水的蒸发现象,并演示在阳光下水的蒸发过程。

b.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杯冰,告诉幼儿水的凝固现象,并演示冰的融化过程。

c. 教师邀请幼儿观察和感受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第三章:水的用途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 教学内容:a. 生活用水:水用于洗手、洗澡、洗衣服等日常生活需求。

b. 农业用水:水用于灌溉农田,帮助农作物生长。

c. 工业用水:水用于工厂的生产过程,如发电、制造等。

3. 教学活动:a. 教师向幼儿介绍生活中水的用途,如洗手、洗澡等,并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

b. 教师向幼儿介绍农业用水的重要性,并展示灌溉农田的图片或视频。

c. 教师向幼儿介绍工业用水的作用,如发电厂使用水来产生电力。

第四章:保护水资源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教学内容:a. 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b. 节约用水:我们要珍惜水资源,避免浪费,如短时间淋浴、关闭水龙头等。

c. 保护水质:我们要保护水环境,不让污染物进入水中,保持水的清洁。

水宝宝变变变小班科学教案

水宝宝变变变小班科学教案

水宝宝变变变小班科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幼儿园的科学课堂中,提供给幼儿们丰富的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幼儿们可以体验和观察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本教案以“水宝宝变变变”为主题,通过实践引导幼儿们探究水的三态变化,激发幼儿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和气态。

2. 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水的三态变化。

3. 能够根据实践活动总结出水在不同温度下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杯子、水、冰块、盖子、水壶、烧杯、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2. 图片、卡片等教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 教师拿出一个杯子,展示给幼儿们看。

问:“这是什么?”幼儿们回答“杯子”。

2. 教师问:“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幼儿们回答“水”。

3. 教师提问:“水有什么样的形状?”引导幼儿们回答“没有形状”。

4. 教师再问:“水还能有其他形状吗?”引导幼儿们思考。

5. 教师展示一张插图,上面有水分子的示意图。

解释:“水是由许多微小的水分子组成的,它们相互之间不断地运动,所以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2. 实践活动:1. 冰水的实验:a. 教师准备好一个杯子,里面装满了冰块和一些水。

b. 教师让幼儿们用手轻轻触摸杯子的外壁,问:“杯子的外面感觉冷吗?”幼儿们回答“冷”。

c. 教师让幼儿们再用手触摸一下杯子里的水,问:“杯子里的水和杯子外面的冰块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们观察和思考。

d. 教师解释:“杯子里的水变成了固态,我们把它叫做冰。

它会散发寒冷的感觉,因为它把热量从我们的手传到了自己身上。

”2. 气态水的实验:a. 教师准备好一个水壶和一个空杯子。

b. 教师把水壶里的水烧开,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壶口上,等待一段时间。

c. 教师拿下杯子,问:“杯子里有水吗?”幼儿们观察后回答“没有”。

教师再问:“杯子里是什么?”引导幼儿们观察和思考。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世界》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世界》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世界》教案活动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透明、流动等。

2. 通过亲手操作,激发幼儿对探索水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清水、彩色墨水或食用色素- 小瓶子、勺子、漏斗- 各种形状的容器(如塑料杯、碗、瓶子)- 水果(如葡萄、苹果片)或其他可漂浮物- 毛巾若干- 图画纸和彩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约5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水的小故事,引出今天探索的主题:“奇妙的水世界”。

2. 认识水的特性(约10分钟)- 教师演示水的透明性:使用两个透明杯子,一杯装水,一杯装牛奶,让幼儿观察并比较。

- 介绍水的流动性:用勺子将水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展示水如何流动。

3. 动手实验(约20分钟)- 颜色变变变: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使用滴管将少量彩色墨水加入水中,观察颜色混合的变化。

- 漂浮与沉没:提供水果和其他物品,让幼儿预测哪些会漂浮,哪些会沉下去,并进行实验验证。

- 水的形状:让幼儿用水填充不同形状的容器,观察水是如何适应容器形状的,理解水无固定形状的特性。

4. 观察记录(约10分钟)-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鼓励他们在图画纸上以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5. 总结分享(约5分钟)- 邀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实验感受,教师总结水的奇妙特性。

- 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如雨、雪、雾等。

注意事项:- 确保所有材料安全无毒,适合幼儿操作。

- 实验过程中,教师需全程监护,确保幼儿安全。

- 准备足够的毛巾,以便于清洁和保持环境干燥。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学到关于水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各种各样的水小班科学教案

各种各样的水小班科学教案

各种各样的水小班科学教案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之源。

在小班科学教学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有趣而创新的教案,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中培养他们对水的兴趣,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基础科学概念。

以下是几个有关水的小班科学教案的分享。

一、教案一:水的状态变化教学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并能够观察和描述它们之间的转变。

教学材料:- 水- 冰块- 热水壶- 平底锅- 温度计- 玻璃杯教学步骤:1. 介绍水的三种状态:液体、固体和气体。

让孩子们讨论并描述这三种状态的特点。

2. 给每个孩子分发一个玻璃杯,然后让他们用温度计测量室温下的水的温度。

记录下测量结果。

3. 随后,将一些水倒入平底锅中,然后把锅放在热水中加热。

让孩子们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温度的变化。

4. 当水温度升高到100℃时,水开始沸腾,产生蒸汽。

让孩子们观察蒸汽的产生并描述这一过程。

5. 将锅从热水中取出,让孩子们再次观察水的变化。

让他们记录下水的温度变化。

6. 将水倒入玻璃杯中,等待水温下降。

让孩子们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温度的变化。

7. 最后,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

让孩子们观察冰块的变化,并描述这一过程。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孩子们对水状态转变的描述和记录,以评估他们对水状态变化的理解程度。

二、教案二:水的浮力教学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水的浮力,并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教学材料:- 玻璃杯- 水- 各种物体,如硬币、塑料球、木块等教学步骤:1. 介绍浮力的概念,并让孩子们探讨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让他们讨论什么样的物体会浮起来,什么样的物体会沉下去。

2. 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玻璃杯和一些不同的物体,让他们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请孩子们根据观察结果来总结一些可能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例如,物体的形状、大小、重量等等。

4. 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带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让他们预测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进行实验验证他们的预测。

《奇妙的水》小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水》小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水》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水1.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特点和用途。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水的定义: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的液体。

水的用途:水可以用来饮用、洗手、浇花等。

水的特点:水可以流动、透明、溶解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展示水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水的特点。

实验:让幼儿用手感受水的流动性和透明性。

小组讨论:让幼儿讨论水的用途。

第二章:水的形态变化2.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种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2 教学内容液态水:水在常温下是液态的。

固态水:水在低温下会结冰,成为固态。

气态水:水在高温下会蒸发,成为气态。

2.3 教学活动实验: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实验:让幼儿观察水蒸发的过程。

小组讨论:让幼儿讨论水的形态变化。

第三章:水的溶解作用3.1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溶解作用。

培养幼儿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溶解: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如糖、盐等。

不溶解:有些物质不会被水溶解,如沙子、木头等。

3.3 教学活动实验:让幼儿观察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实验:让幼儿观察沙子在水中的不溶解过程。

小组讨论:让幼儿讨论水的溶解作用。

第四章:保护水资源4.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培养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节约用水:每个人都有责任节约用水,避免浪费。

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保护河流等。

4.3 教学活动故事讲解:讲解一个节约用水的故事。

小组讨论:让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实践活动:让幼儿演示节约用水的行为。

5.1 教学目标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关于水的知识。

评价幼儿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

5.3 教学活动评价:评价幼儿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

作业布置:布置一个关于水的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

第六章:水的过滤实验6.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过滤的原理。

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水的神奇变化》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水的神奇变化》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水的神奇变化》教案教案名称:《水的神奇变化》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有不同的形态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壶、冷水壶、冰块、玻璃杯、吸管、搅拌棒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教学PPT。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水吗?”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与水有关的事物,引发幼儿对水的好奇心。

2. 探索活动(1)请幼儿品尝白开水,感受水的味道,让他们明白水是无味的。

(2)用吸管吹水面,观察水的变化,让他们理解水是无形的。

(3)将冷水倒入玻璃杯中,然后加入冰块,观察水的变化,让他们理解水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

(4)将热水倒入另一个玻璃杯中,用搅拌棒搅拌,观察水的变化,让他们理解水可以由液态变为气态。

3. 总结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回顾实验过程,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能在不同温度下呈现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态。

四、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水的变化,例如雨后的水洼会慢慢消失,冰箱里的水会变成冰块等,增强他们的生活观察力。

五、活动评价:本活动通过实验的方式,使幼儿直观地了解到水的性质和变化,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热水烫伤幼儿。

同时,也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水的形状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水的形状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水的形状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水的形状,了解水的流动性和变化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 水, 果汁, 碗, 杯子等容器。

2. 彩色纸张, 剪刀, 胶水等手工材料。

3. 手绘画板和彩色画笔。

4. 实验室刀具或者模具。

活动流程:活动一: 水的形状观察1. 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形状, 如液体呈现的形态、变化等。

可以利用幼儿身边的水源, 如水杯、水盆等, 观察其中的现象。

2. 让幼儿用手指浸入水中, 观察水在手指周围的形状变化。

3. 让幼儿用不同的容器向地面倒水, 观察水在地面上的扩散形态。

4. 引导幼儿用手指或者物体在水中搅动, 观察水的流动性和变化性。

5. 鼓励幼儿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并记录下来。

活动二: 以水为主题的手工制作1. 为幼儿准备一些彩色纸张和剪刀等手工材料。

2. 引导幼儿用彩色纸张剪出水滴形状的图案, 然后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到另一张纸上。

3. 让幼儿用彩色纸张剪出水波纹形状的图案, 然后粘贴到另一张纸上。

4.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设计其他与水相关的手工制作, 如鱼、船等。

活动三: 水的形状绘画1. 准备手绘画板和彩色画笔给幼儿。

2. 引导幼儿绘制自己对水的形状的想象, 或者根据观察到的水的形状进行绘画。

3. 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 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表达水的变化和流动。

活动四: 水的形状模具制作1. 准备一些实验室刀具或者模具。

2. 引导幼儿将泥巴或者泥土放入模具中, 并用刀具修整出不同的形状。

3.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比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

活动结束:1. 让幼儿展示他们的手工制作和绘画作品, 并让他们向其他同学解释他们的作品代表什么。

2. 综合讨论幼儿们在观察、制作和绘画中的感受和认识, 并给予他们一些赞扬和鼓励。

3. 清理活动现场, 整理好用过的材料和工具。

活动延伸:1. 在户外进行水的形状探索, 如观察水流动的形状和声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活动:水的形状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状变化,进一步了解水的特性。

.乐于参加实验探索活动,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搜集各种不同形状的盛水器皿。

.大水箱、盛着水的透明塑料杯。

.隔水围裙或简易小雨衣。

活动过程
1. 给每位幼儿一杯水,请幼儿观察并触摸杯子里的水,向幼儿提问:
.水有颜色吗?
.水在杯子里是什么形状的?
.触摸水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 请幼儿介绍自己搜集回来的盛水器皿,说说它的形状。

3. 幼儿操作,尝试把杯子中的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盛水器皿中。

建议幼儿搜集瓶口较大的器皿,以便进行倒水活动。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4. 与幼儿观察和讨论,当水倒入不同形状的器皿时,水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水的形状会随着器皿的形状而改变。


5. 老师总结:水没有一定的形状。

把不同形状的器皿放在展览角,请幼儿欣赏。

活动评价
.能参与讨论水的特性。

.能投入实验、观察活动。

活动建议:
.活动的重点在于鼓励幼儿探索水的特性,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不要追求让幼儿说出水无固定形状这一特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