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预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合集下载

重症精神应急处置预案

重症精神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提高我院对重症精神患者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维护医疗秩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规范重症精神患者的应急处置流程,确保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2. 提高医务人员对重症精神患者的识别、评估和处置能力。

3. 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重症精神患者的突发状况,包括但不限于:1. 精神病患者突然发病,出现自伤、伤人等行为。

2. 精神病患者突发意识障碍、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

3. 精神病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严重不适。

4. 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四、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重症精神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重症精神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现场处置、病情评估、救治措施等具体工作。

3. 设立后勤保障组,负责现场物资供应、安全保卫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现场发现(1)医务人员发现重症精神患者突发状况时,应立即报告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小组进行现场处置。

2. 现场处置(1)现场医务人员对重症精神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吸氧、止血等。

(3)确保患者安全,防止患者自伤、伤人。

(4)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区域,避免对患者和他人造成伤害。

3. 情况报告(1)现场医务人员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患者病情及处置情况。

(2)科主任、护士长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3)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向医院领导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4. 后续处置(1)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入ICU或其他科室进行治疗。

(2)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及处置情况。

(3)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情绪。

(4)对事件进行总结,查找原因,改进工作。

重性精神病应急医疗处置预案

重性精神病应急医疗处置预案

2012 年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办理方案重性精神疾病不不过医学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疾病负担重,二是致残率高,三是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社会影响大。

由于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也许对行为的控制力,可能以致危害公共安全、他人人身安全或自己人身安全的行为。

为预防和控制黄陵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危险行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促进社会牢固,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一)降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

(二)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率。

(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精神病人健康权益,保护社会序次牢固。

二、应急办理原则(一)合理:应急办理判断要正确,方法要合适,严格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及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赶到现场,采用干预措施,尽可能缩短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时间。

(三)安全:采用的所有办理措施,均旨在保护患者、家属、周围人群以及推行应急办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公共和个人财物。

(四)分级:依照应急事件大小,分级采用相应的应急办理,充分利用和节约应急资源。

(五)共同:在应急指挥部门一致指挥下,依照顾急事件的不同样样级别,协调各相关单位,组织突发事件共同一致的应急干预行动。

医疗部门主要负责医疗办理,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安全保障,民政部门主要负责贫困营救,患者属地基层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监护管理。

三、应急事件、应急医疗办理和应急组织分级标准四级应急事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出现或马上出现的突发性危险行为较轻,精神卫生兼职医务人员或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帮助解决的事件。

三级应急事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出现或马上出现的突发性危险行为较重,区级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能够及时帮助解决的事件。

四级应急医疗办理:四级应急组织:针对四级应急事件,患者或疑似患者家属 /精神卫生兼职医务人监护人 + 社区精神病人员或工作人员供应的监护小组其他成员(除应急医疗办理。

外民警)+ 患者所属单位管理人员 / 民政部门人员(三无患者) / 残联组织(残疾人)。

护理紧急风险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之令狐文艳创作

护理紧急风险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之令狐文艳创作

令狐文艳创作护理紧急令狐文艳风险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黔江民族医院2012.9类别:护理安全管理部门:护理部审核者:护理质控组成员生效日期:2009修订日期:2012-9 修订次数:2适用对象:护理人员目录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32.停水和突然停水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43.泛水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54.停电和突然停电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65.失窃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76.火灾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87.地震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98.护理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09. 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110.术后患者出现出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211.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312.患者自杀后的应急预案处理流程--------------------------1413.患者外出或外出不归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514.患者发生躁狂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615.患者跌倒与坠床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1716.病房发现传染病患者时的应急程序及处理流程--------1917.患者气管切开导管脱落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2018.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然断电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2219.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2320.患者发生静脉空气栓塞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2421.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生左心衰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2522.患者发生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处理---------------2723.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出现外渗时的应急预案处理流程—2824.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3025.患者发生误吸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3126.吸痰过程中中心吸引装置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3327.洗胃过程中洗胃机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3428.吸氧过程中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3529.使用过程中心电图机等仪器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3630.用药错误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3731.标本采集不符合要求或遗失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3932.紧急封存患者病历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4033.紧急封存反应标本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节预案及处理流程(一)对于各种科室进行的重大抢救活动应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及向院领导报告,以便医院能及时掌握情况、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更好地组织力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

华医网继续教育公共课《急诊与灾难医学》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华医网继续教育公共课《急诊与灾难医学》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2018年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急诊与灾难医学》答案
令狐文艳
《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推荐单向波除颤使用(E)
E、360J
2人以上进行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实施者交换按压操作的时间间隔为(E)
E、2分钟
ARDS的氧合指数(A)
A、≤200mmHg
ARDS的诊断标准,错误的是(B)
B、血浆D-二聚体小于500ug/L
双上肢所占人体的体表面积约为(B)
B、1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处理,错误的是(A)
A、5%
急性胰腺炎急诊非手术治疗中,哪一项未被包括在内(E)
E、生长抑素类似物八肽静脉滴注
急性有机磷中毒,颤动
急性有机磷中毒发生肺水肿的治疗(D)
D、阿托品
急性有机磷中毒洗胃时应采取的体位(B)
B、左侧卧位
急性中毒的急救首先要做的是(A)
A、立即中止接触毒物
急性中毒时,血液透析对以下哪种毒物的清除作用最差(E)
深II°烧伤典型的临床表现是(D)
D、创面基底红白相间
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D)
D、急性肾小管坏死
失血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出血量最少的可能是(E)
E、心动过速
实验和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灌注压>(C)是复苏成功的必需条件
C、15mmHg
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B)
B、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可为急性细菌感染提供最为确切诊断和鉴别诊断佐证的是(D)
D、细菌涂片或培养
口腔内温度属中等度发热的是(D)
D、39℃
矿难事故的伤情特点,错误的是(A)
A、发生率高
矿难事故的伤情特点,错误的是(D)
D、受伤部位多以颅脑损伤占大多数

神经外科应急预案最新版之令狐文艳创作

神经外科应急预案最新版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一节呼吸骤停的抢救令狐文艳呼吸骤停有中枢性、周围性两种原因。

前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疝,尤其是枕大孔疝引起;后者则常见于昏迷患者误吸、气管导管阻塞、呼吸器失灵等。

抢救措施:1.立即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尽快气管插管。

或紧急环甲肌膜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呼吸机支持呼吸。

2.静推呼吸中枢兴奋剂,给氧。

3.有梗阻性脑积水者,立即进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

4.待呼吸恢复和循环稳定后进行病因治疗,如切除肿瘤或减压等。

5.多参数监护仪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建立特护记录。

第二节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癫痫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表现,癫痫持续状态是威胁病人生命的急症之一。

抢救措施:1. 严密观察病情,预防自伤或跌伤。

2. 立即控制抽搐,可选用安定、苯妥英钠、鲁米那钠静脉滴注或肌注,或水合氯醛灌肠,必要时静脉注射硫喷妥钠。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给氧,必要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4. 维持循环功能。

5. 防治脑水肿,给予脱水剂和糖皮质激素。

6. 维持营养和水电介质平衡第三节癫痫的抢救癫痫大发作常见于颅脑外伤、颅内占位病变及脑血管病变的病人。

抢救措施:1.立即将患者领口松开,防止舌咬伤及坠床。

2.立即注入镇静药(鲁米那钠0.2g或安定20mg)。

3.加床栏。

4.癫痫持续状态,应做好气管切开,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并加用激素及适量脱水剂,加大抗癫痫药。

5.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加强临床护理。

6.尽早明确诊断。

第四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抢救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常致病人残废或死亡。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及脑膜刺激征、动眼神经麻痹、偏瘫、失语等。

抢救措施: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再出血的体征。

2.静脉输入甘露醇、固利压、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

3.应用尼莫地平、尼莫通持续静脉泵入,以控制血压。

☆中医急诊学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医急诊学之令狐文艳创作

一、名解1、令狐文艳2、急诊:是用最短的时间明确诊断,进行抢救治疗;急救:是指运用各种方法抢救危急中重症;急症:是指各种危急重症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

2、脱证:是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而致的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甚则神昏为主要表现的急危病证。

3、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由严重感染、严重免疫紊乱、创伤、烧伤以及各种休克所引起的,以严重生理紊乱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其临床特征是多个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重症胰腺炎等疾病过程中,发病在24h以上,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性的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发生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疾病过程中,肺实质细胞损伤导致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5、神昏:指由多种病引起心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以神识不清为特征的急危重症.6、猝死:指各种内外因素导致心之藏真脏器受损,阴阳之气突然离决,气机不能复返,心.搏接近停止跳动或刚刚停止跳动而表现为发病疾速,忽然神志散失,寸口、人迎、阴股脉搏动消失,呼吸微弱或绝,全身青紫,瞳孔散大,四肢厥冷等一系列临床病象的危重疾病。

7、高热:机体在内外病因作用下,造成脏腑气机紊乱,阳气亢盛而引发的以体温升高为主症的常见急症。

8、心衰:心体受损,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无力运血行气着导致的常见危重急症。

9、肺衰:由于肺之藏真受伤,气力衰竭,呼吸错乱,百脉不畅而引起的急危重症。

10、肾衰:肾体受损,藏真衰竭,阴液不化,五液失司,开合失职而引起的水津代谢失常,溺毒入血,壅塞三焦的急危重症。

11、中毒:毒物经人体食道、气道、皮肤、血脉侵入体内,致使气血失调,津液、水精施布机能受阻,甚则损伤脏器的急性病症。

12、急性酒精中毒:由于饮入过量酒精后所引起的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又称醉酒。

中医院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预案

中医院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预案

常宁市中医院精神疾患应急医疗处置预案为了预防和控制精神疾患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危害行为,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回归社会及家庭,促进和谐社会,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一、目标(一)降低精神疾患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

(二)提高精神疾患患者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三)保护精神病人健康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精神卫生法”的法律效应。

二、原则(一)合理:应急处置判断要准确,方法要恰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及时:按部门规定,接通知后5分钟应急处理小组成员及时赶到现场,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缩短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时间。

(三)安全:采取的一切处置措施,均旨在保护患者、家属、周围人群以及实施应急处置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公共和私人财物。

(四)分级:根据应急事件大小,分级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充分利用和节省应急资源。

(五)协同:在应急指挥部门统一指挥下,按照应急事件的不同级别,根据部门领导,相关单位,现场评估制度一致的应急干预行动,并按照精神疾患四级应急及处置方案操作执行。

三、组织(一)应急领导小组组长:邓芳文副组长:欧礼陈玉英成员:医务科、内科、外科、妇产科、精神病科负责人,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应急事件的评估,医疗处置并协助组织工作,必要时要求后勤、保卫等部门参加。

(二)应急领导小组职责常宁市中医院精神疾患应急医疗指挥部门由医务科总体负责,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应急决策,组织内、外、妇、精神病科相应处置。

四、应急事件监测和报告(一)卫生系统:各医疗卫生单位,收集并监测到辖区精神疾患或疑似患者发生需要四级预防方案中信息及本单位在管在治患者需特殊处置及治疗患者信息。

(二)其他系统:公安、民政、社会及家属来院提供信息,需依法、依规强制式根据病情需处置后。

五、应急事件医疗处置流程①信息—②出诊—③评估—④处置六、应急处置方式遵循《疾病诊疗规范-精神病分册》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规定。

对“门诊留观”或者“紧急住院治疗”的患者,理相关手续。

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预案重性精神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个体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

在突发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攻击、自残、逃离等危险行为。

因此,建立一份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预案,以供参考。

一、预案目的与原则1. 建立应急处置预案的目的是保证患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并及时提供适当的医疗和支持。

2. 原则上尊重患者的人权和尊严,采用非暴力、非约束和基于共识的方法。

3. 组织好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及时、协调的处置工作。

二、预案组织机构1. 应急管理指挥部:由相关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组成,负责协调、指挥和监督处置工作。

2. 医疗救治队:由专业医疗人员组成,负责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救治。

3. 安全保障队:由安全人员组成,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保障所有人员的安全。

4. 心理支持团队:由心理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三、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和响应:a. 政府相关部门或医疗机构接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管理指挥部,并通知相关救援队伍。

b. 指挥部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评估情况并启动应急响应。

2. 患者评估:a. 医疗救治队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史、个人特点等。

b.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应对措施和是否需要转诊至专业医疗机构。

3. 现场处置:a. 安全保障队负责现场人员疏散、场所封锁等措施,确保现场安全。

b. 医疗救治队根据患者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应对措施,包括口头沟通、药物治疗等。

c. 心理支持团队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

4. 后续处理:a. 指挥部对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及时修订预案。

b. 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持续治疗,确保康复和稳定。

四、人员培训与演练1. 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定期进行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的培训,包括疾病知识、心理疏导和危机处置技能等。

2. 针对重大活动和场所,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和协作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处置预案令狐文艳为营造和谐社会,做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针对突发重性精神疾病,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急剧变化,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对自身的伤害(自杀、自伤行为),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对财物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等危害社会行为;或者出现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不立即进行医疗处置、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就会发生伤害和损失以及加重伤害和损失程度等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医疗应急处置措施,为此根据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规范,特制订我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应急处置预案,具体如下:。

一、内容(一)应急事件指征1、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已经或可能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对财物和公共安全造成损失的患者。

2、自伤或者自杀行为患者出现下列行为之一的:(1)有明显的自杀观念,可能出现自伤或者自杀行为。

(2)已经出现有自伤或者自杀行为,对自身造成人身伤害。

(3)有扩大性自伤或者自杀的言语、企图或行为,对他人可能或已经造成人身伤害。

3、急性的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药物中毒(自杀或误服),或者长期服药过程中出现的需及时处理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二)知情同意;在精神科专科医师对患者实施应急医疗处置之前,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应在《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

《知情同意书》不能及时送达患者家属或者监护人时,由在现场履行公务的公安机关公务人员签字证实。

(三)处置原则1、合理:应急医疗处置判断要准确,方法要恰当,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

2、及时: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赶到现场,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缩短造成伤害和损失的时间。

3、安全:采取的一切处置措施,均旨在保护患者、家属、周围人群以及实施应急医疗处置的医疗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公共和私人财物;必要时应联系当地公安机关协助。

(四)处置前准备1、人员准备(1)建立应急医疗处置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现场其他参与人员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和(或)公安机关公务人员,在需要采取保护性或强制性应急医疗处置措施(如保护性约索、强制性治疗)时,应参与并协同实施应急医疗处置措施。

执行应急医疗处置任务的救护车驾驶员、护理员,须接受危险行为防范措施培训。

(3)基层精防人员在对已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进行应急医疗处置时,基层精防医生和精防护士应尽可能全程参与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过程,并在应急医疗处置组到达现场前做必要的前期处置和准备工作。

2、流程准备制定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应急处置流程,我院设立24小时有人值守的应急医疗处置专用电话。

主要用于:A.在已纳入社区/乡镇管理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用于应急医疗处置组与基层精防医生或精防护士、片区民警、患者家属等其他相关人员联系;B.在条件许可地区,为尚未纳入社区/乡镇管理患者或者疑似患者、非本地常住患者或者疑似患者提供应急医疗处置服务。

对处置后需要住院的病人采取先入院后办手续的快速通道。

3、设备和设施准备具有必要安全防护设施并且设有保护性约束功能的救护车及相关的精神科药品。

4、应急事件报告程序制定应急事件报告程序,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向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报告,后者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县卫计委。

情况紧急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向我院报告;尚未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可以直接送往我院,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可以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送往我院;非本地常住居民,包括临时居住人员、观光旅游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发生应急事件的,目击者、知情者或者当事人可以拨打“110”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通过救助站送往我院。

5、处置方式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采取的有关应急医疗处置措施,应该遵循《疾病诊疗规范-精神病分册》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规定。

对“精神科门诊留观”或者“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的患者,应按照门诊留观和紧急住院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1)现场临时性处置用于疾病诊断明确,问题清楚,处理措施不复杂的情况。

主要针对一般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或病情不重,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家庭有一定管理条件的患者。

对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在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完毕后,基层精防医生或者精防护士应每4小时随访一次。

连续2次随访病情稳定后可停止随访。

如果现场临时性应急医疗处置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应及时转为精神科门诊留观或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2)精神科门诊留观用于能立即确诊,需进一步检查或观察;或疾病诊断虽已明确,但处理措施较简单,预计问题可以在24小时内得到解决的情况。

主要针对较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患者家属/监护人有较强看护能力并且危险性评估在2级及以下的患者。

如果估计病情不能在24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或有继续发展加重的趋势,应随时转为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

(3)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用于患者病情危重,需要保护性治疗或强制性治疗;或处理措施复杂,病情需要较长时间(24小时以上)才能控制;或不能确诊,需进一步检查、观察或会诊的情况。

主要针对危险性评估在3级及以上的患者,或出现严重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患者。

6、院外应急医疗处置常用措施(1)心理危机干预。

使用支持性和解释性言语,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和愤怒情绪,劝说患者停止危害行为。

同时对现场其他人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安慰性疏导、转移。

(2)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为及时控制和制止危害行为发生或者升级,而对患者实施的保护性措施。

经患者监护人(家属)同意,在当地公安机关公务人员协同下,使用有效的保护性约束手段对患者进行约束,对其所携危险物品及时全部搜缴、登记、暂存,将患者限制于相对安全的场所。

(3)快速药物镇静。

为迅速控制患者情绪,经应急医疗处置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诊断并处方,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等,或加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快速镇静。

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持续性药物治疗。

对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根据疾病诊断和既往治疗情况,应及时制定和调整长期药物治疗方案,以巩固治疗效果,控制并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查看并处理患者出现的身体损伤。

必要时,请就近综合性医院会诊或协助诊疗。

7、处置后患者管理已经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患者,在应急医疗处置结束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按照要求进行患者社区/乡镇管理;尚未接受社区/乡镇管理的本地常住患者,在应急医疗处置结束后仍然在家居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在征得患者本人,或者监护人或近亲属同意并签署《参加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知情同意书》后(有地方立法规定的除外),按照要求登记和开展患者社区/乡镇管理。

8、几种常见危害行为的处置原则(1)暴力攻击行为①评估患者危险性。

根据患者病史及目前的状况,评估冲动和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危险性评估。

②非药物性干预措施。

A.一般的安全技巧: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直接的目光对视,不要随便打断患者的谈话,要有安全的逃离通道,及时发现患者愤怒的迹象,取走患者携带的凶器等。

B.检查技巧:避免给患者过度的刺激(声光),予以足够的个人空间,尽量保持开放的身体姿势,尊重、认可患者的感受,向患者表示随时愿意提供帮助。

多做言语的安抚,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劝阻患者停止暴力无效时,则予以身体约束。

③药物治疗。

采用快速镇静疗法,如使用氟哌啶醇,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

④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2)自伤自杀行为①阻止自伤自杀行为,救治躯体损伤。

快速进行必要的躯体检查,实施现场急救,恢复并维持生命体征正常。

视躯体损伤程度及医疗处理条件,决定是否转入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救,或请其他科会诊。

如生命体征平稳,应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场地,由专人看护,避免再度发生自伤自杀行为。

如在社区内缺少安全保护措施,应采取精神科门诊留观或紧急住院治疗。

②快速药物镇静。

③)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适时开始或调整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方案。

了解并分析自伤自杀的成因,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

(3)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副作用较多,特异质反应也常见,所以处理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治疗原发病同等重要。

常见的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恶性综合征、体位性低血压、药物过量中毒等。

处置急性药物不良反应,应遵照《疾病诊疗规范-精神病分册》、《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的要求实施。

9、处置记录和报告执行应急医疗处置任务的精神科执业医师,在应急医疗处置完成后24小时内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记录单》一式二份(表1-9)。

《应急医疗处置记录单》一份留应急医疗处置组存档,另一份随同应急医疗处置有关的材料一并移交有关部门。

采取“现场临时性处置”的,移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保存;采取“精神科门诊留观”的,移交接诊医院的精神科门诊;采取“精神科紧急住院治疗”的,移交接诊医院的精神科住院部。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定期将《重性精神疾病应急医疗处置季度报表》(表1-10)报所在地县级精防机构。

二、预案的启动和终止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应急处置预案的启动必须报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同意方可启动,预案的终止也必须征得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的同意,并且,无论是启动或终止都必须要有记录,及时填写应急处置单。

三、保障措施1、领导重视,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以适应工作的开展2、业务精干,加大培训力度,使所有参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应急处置的医师、护士及其他人员都经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相关知识培训,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应对重性精神疾病的各种应急事件。

3、通讯畅通,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求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必须24小时开机,保持通讯处于畅通状态,以便随时调动工作人员。

总之,根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采取正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减少突发应急事件的发生和降低突发应急事件造成的损害程度,使我市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做到实处,显出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