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儿卫生保健完整版教学讲义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完整版教学讲义全

幼儿卫生保健绪论一、幼儿卫生保健的概念和意义:幼儿卫生保健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学科。
幼儿卫生保健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幼儿园的各领域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为这些学科提供生理上的科学依据,又是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幼教专业学生将来在幼教岗位上做好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卫生保健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二、学习幼儿卫生保健的方法:1、调查法,它是经典的研究方法,通过体检、访问、交谈、问卷等手段。
对大量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幼儿身心变化规律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为幼儿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严格控制各种有关因素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目的性实验干预,以了解其干预效果的一类方法。
4、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总之学习本学科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和有计划地到幼儿园见习、实习,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自觉跟上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幼儿卫生保健的知识,模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幼儿树立模仿学习的榜样.学生对幼儿卫生保健的概念、中西方发展的历史和学习的意义理解较透彻,也能明白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但对学好这门学科对学好其它专业理论课程的指导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认识和理解。
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第一节奇妙的人体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
2024中职幼儿卫生保健优质教案全

2024中职幼儿卫生保健优质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保健》教材第四章“幼儿营养与饮食管理”,详细内容包括幼儿饮食营养需求、合理安排幼儿饮食、幼儿饮食卫生管理及幼儿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的预防。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幼儿饮食营养需求,了解合理安排幼儿饮食的重要性,认识到幼儿饮食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合理安排幼儿饮食的能力,能够进行幼儿饮食卫生管理。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饮食营养需求、合理安排幼儿饮食、幼儿饮食卫生管理。
难点:如何根据幼儿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及饮食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幼儿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饮食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讲解幼儿饮食营养需求,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和摄入标准。
(2)介绍合理安排幼儿饮食的方法,包括食物种类、搭配原则、用餐时间等。
(3)强调幼儿饮食卫生管理的重要性,讲解卫生管理的具体措施。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制定合理的幼儿饮食计划。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一份饮食计划。
六、板书设计1. 幼儿饮食营养需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2. 合理安排幼儿饮食食物种类、搭配原则、用餐时间3. 幼儿饮食卫生管理食品安全、卫生操作、餐具消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所在班级的幼儿制定一份饮食计划。
2. 答案要求:包括早餐、午餐、晚餐及加餐,注重营养搭配,确保食品安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幼儿饮食卫生管理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中职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学习基本的健康保健知识和技能,提高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1. 让学生了解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常洗手、刷牙、保持整洁等。
3. 培养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引导他们选择合理的饮食。
4.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
5. 提高学生对常见疾病的预防意识,教会他们简单的急救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a. 什么是幼儿卫生保健b. 幼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2. 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的养成a. 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洗手方法b. 牙齿清洁和刷牙的正确方法c. 保持整洁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d. 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的好处3. 健康饮食a. 饮食平衡和多样化的重要性b. 过量糖分和盐分对健康的危害c. 营养均衡的午餐建议4.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急救方法a. 流感和感冒的预防b. 手足口病和痢疾的预防c. 发热和轻度烧伤的急救方法三、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幼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的养成a. 介绍手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洗手方法,进行示范并让学生一起实践。
b. 引导学生了解牙齿清洁和刷牙的正确方法,讲解牙齿健康的重要性。
c. 讲解保持整洁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d. 谈论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3. 健康饮食a. 引导学生了解饮食平衡和多样化的重要性,讨论合理的膳食构成。
b. 警示学生过量糖分和盐分对健康的危害,引导他们选择健康的零食和饮料。
c. 提供午餐建议,教导学生如何搭配合理的午餐。
4.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急救方法a. 介绍流感和感冒的预防方法,强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等措施。
b. 讲解手足口病和痢疾的预防方法,提醒学生避免接触患病者的分泌物。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全完整版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全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保健》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生理特点、幼儿生活卫生、幼儿疾病预防等方面。
重点讲解幼儿生理特点中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生活卫生中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以及幼儿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特点、生活卫生和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提高对幼儿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理解,幼儿疾病预防措施的掌握。
教学重点:幼儿生理特点、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常见病的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卫生保健手册。
学具:笔记本、笔、卫生保健实践操作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幼儿生理发育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卫生保健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幼儿生理特点、生活卫生和疾病预防的知识点。
3. 实践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幼儿卫生保健实践操作,如洗手、佩戴口罩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具体案例,讲解幼儿疾病预防的方法。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10分钟):讨论幼儿卫生保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幼儿生理特点发育规律生理特点2. 幼儿生活卫生个人卫生习惯卫生保健措施3. 幼儿疾病预防常见病预防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列举三种幼儿常见病及其预防措施。
2. 答案:(1)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包括: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2)三种幼儿常见病及预防措施:流行性感冒:保持室内通风,加强体育锻炼,接种流感疫苗。
肠道寄生虫病:注意饮食卫生,定期驱虫,加强健康教育。
水痘: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患者,接种水痘疫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幼儿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2024年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全

2024年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保健》教材第四章“幼儿常见病防治”部分,详细内容涉及幼儿感冒、咳嗽、发热等常见疾病的症状识别、家庭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冒、咳嗽、发热等常见疾病的症状及危害。
2. 掌握幼儿常见病的家庭护理措施和预防方法。
3. 培养学生关爱幼儿健康,增强卫生保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识别、家庭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幼儿卫生保健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幼儿感冒、咳嗽、发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常见疾病,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详细讲解幼儿感冒、咳嗽、发热等常见疾病的症状、危害、家庭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关于幼儿感冒护理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幼儿常见疾病识别和护理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感冒的症状及家庭护理措施。
(2)如何预防幼儿咳嗽和发热?2. 答案:(1)幼儿感冒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
家庭护理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多喝水,适当休息等。
(2)预防方法: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感冒、咳嗽、发热的幼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识别、家庭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鼓励学生在家庭和实习中实践所学,提高幼儿卫生保健水平。
同时,教师可推荐一些相关书籍、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一、教案名称: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健康饮食与幼儿成长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幼儿成长过程中营养需求的认知。
3. 培养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膳食计划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幼儿健康饮食的重要性2. 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3. 科学合理的幼儿膳食计划制定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健康饮食?2. 学生分享对健康饮食的理解。
二、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幼儿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介绍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营养需求。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几个幼儿膳食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科学性。
2. 学生讨论并评价案例中的膳食计划。
四、实践活动:制定合理的幼儿膳食计划(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合理的幼儿膳食计划。
2. 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的膳食计划。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0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合理膳食计划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讲解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调整饮食。
2. 讨论如何确保幼儿获得必要的营养素。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改进现有的幼儿膳食计划。
2. 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课堂讨论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对幼儿卫生保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案名称: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人体生长发育与幼儿护理七、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对幼儿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制定适宜的幼儿护理计划的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 幼儿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适宜的幼儿护理计划制定十、教学过程:第六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幼儿生长发育的过程是怎样的?2. 学生分享对幼儿生长发育的理解。
中职《幼儿保健与卫生》教案(全)

中职《幼儿保健与卫生》教案(全)一、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引导中职学生全面了解幼儿保健与卫生知识,提高他们对幼儿健康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幼儿保健与卫生概述- 幼儿保健与卫生的概念- 幼儿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幼儿常见的健康问题及预防措施2. 健康生活惯培养- 饮食均衡与营养补充- 睡眠和休息的重要性- 个人卫生的养成3. 常见疾病及防治- 婴幼儿感冒及治疗- 儿童疫苗接种与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4. 特殊幼儿护理- 过敏性体质儿童的护理- 学龄前儿童的情绪管理三、教学方法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程中的案例应对问题并分享思考-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幼儿保健与卫生的视频素材,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游戏和角色扮演: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学生对幼儿保健与卫生知识的理解四、教学评估本教案将进行以下教学评估:- 小组展示:学生小组根据课程内容展示相关主题、案例分析等- 个人回答问题:随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书面作业:作业包括根据教材和课堂讨论的内容撰写反思总结五、教学资源- 教材:《幼儿保健与卫生》教材(根据学校选择的教材进行指导)- 视频素材:幼儿健康和卫生相关的视频素材- 外部资源:图书馆、网络资源等六、教学措施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教师示范:教师将示范正确的幼儿护理方法和做好个人卫生的示范操作-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幼儿保健与卫生的实际应用-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如健康餐食制作、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等七、教学安排本教案共设有10节课,每节课45分钟,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幼儿保健与卫生概述- 第二课:健康生活惯培养- 第三课:健康餐食制作- 第四课:儿童疫苗接种与预防- 第五课: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六课:过敏性体质儿童的护理- 第七课:儿童常见疾病及治疗- 第八课:学龄前儿童的情绪管理- 第九课: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第十课:教学评估和总结八、参考书目- 《幼儿保健与卫生》教材参考书目- 《幼儿护理与卫生教程》张明著- 《幼儿保健和卫生知识百科全书》陈凡编著以上是中职《幼儿保健与卫生》教案的详细内容和安排。
2024年精选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全

2024年精选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卫生保健》教材第四章“幼儿营养与健康”展开,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营养基础知识、幼儿膳食指南、营养性疾病及其预防、健康饮食习惯培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营养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膳食指南,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 使学生掌握营养性疾病的基本类型及其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营养性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及幼儿膳食指南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幼儿营养基础知识,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实物展示(营养食品、餐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幼儿餐桌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证幼儿饮食的营养与健康,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a. 讲解幼儿营养基础知识,包括营养素的作用、食物来源等。
b. 介绍幼儿膳食指南,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
c. 解析营养性疾病的原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d. 强调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一道关于幼儿膳食搭配的例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膳食指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份适合幼儿的午餐食谱,并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幼儿营养与健康2. 内容:a. 幼儿营养基础知识b. 幼儿膳食指南c. 营养性疾病及其预防d. 健康饮食习惯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幼儿膳食指南,为自己所在的城市设计一份适合幼儿的午餐食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幼儿营养与健康的基本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幼儿营养与健康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食堂,了解幼儿实际饮食情况,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卫生保健绪论一、幼儿卫生保健的概念和意义:幼儿卫生保健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学科。
幼儿卫生保健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及幼儿园的各领域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为这些学科提供生理上的科学依据,又是职业学校幼教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幼教专业学生将来在幼教岗位上做好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卫生保健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呢?二、学习幼儿卫生保健的方法:1、调查法,它是经典的研究方法,通过体检、访问、交谈、问卷等手段。
对大量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幼儿身心变化规律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为幼儿卫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在严格控制各种有关因素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施加目的性实验干预,以了解其干预效果的一类方法。
4、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总之学习本学科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课和有计划地到幼儿园见习、实习,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自觉跟上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幼儿卫生保健的知识,模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幼儿树立模仿学习的榜样. 学生对幼儿卫生保健的概念、中西方发展的历史和学习的意义理解较透彻,也能明白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但对学好这门学科对学好其它专业理论课程的指导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认识和理解。
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第一节奇妙的人体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
人的头颈包括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头颅里有颅腔,腔有脑,脑与椎管里的脊髓相连。
面颅上有眼、耳、鼻、口等器官。
颈是头和躯干相连接的部分,比较灵活。
躯干里面容纳了许许多多的脏器。
躯干的前面可分为胸部和腹部,后面可分为背、腰、臀等部。
胸部有胸腔,腔有心、肺等器官。
腹部有腹腔和盆腔。
腹腔容纳胃、大肠、小肠、肝、脾、胆囊、胰、肾等器官。
盆腔里容纳乙状结肠、直肠和膀胱。
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也位于盆腔。
运动灵活的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各一对。
人体结构由表及里可分为皮肤、肌肉和骨骼等。
躯干容纳着许多脏器官的腔称为体腔。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是复杂的统一的有机体,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一)细胞细胞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一个人的全身大约有75万亿个细胞,100多个种族。
细胞之所以能够进行一切生命活动,与它的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共有60多种。
其中含量较多而生理功能比较明确的约20种。
碳、氢、氧、氮四种元素在体含量最高,合起来占总量的96%左右。
还有含量较少的钙、磷、钾、硫、钠、氯、镁等元素,以及铁、锌、氟、锰、铜、碘、钴等10多种微量元素。
(二)组织组织是人体有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结构。
人体的组织,根据形态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
(三)器官器官是指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特定形态和特定功能的结构。
如心脏就是循环系统中的一个器官,其心腔的皮由上皮组织构成,心壁则主要由心肌组成,还含有一些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四)系统在人体,若干功能和结构相近的器官,共同执行某一完整的生理功能而组成系统。
人体全身可分为八大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分泌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一)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人体具有新代谢、兴奋性、生殖等基本生理特征,其中新代谢是其他基本特征的基础。
人体新代谢的过程包含许多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能在体顺利进行是由于一种叫酶的生物催化剂在起作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这种催化能力称为酶的活性。
人体已发现近千种酶。
酶的主要特点:1、具有高度的专一性2、酶的催化作用于温度和酸碱度有关3、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二)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人体有完整的调节机制人体的生理功能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个方面。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反射,对器官功能活动的调节;它的特点是:迅速、局限和短暂。
体液调节是由体分泌腺所分泌的各种激素来完成的。
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调节人体的新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基本功能。
自身调节的围较小,也不十分灵敏,但仍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节幼儿各系统特点与卫生保健幼儿为什么要经常洗澡?为什么要让幼儿到户外晒太阳?为什么不应该让幼儿吃水泡饭、汤泡饭?科学的保育基于科学的育儿知识。
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才能主动地按科学规律教养幼儿。
一、运动系统人体各种姿态和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运动系统完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人体骨骼的共有206块,骨的形态各异。
(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1、柔软的骨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幼儿骨骼比较柔软,软骨多。
骨膜的成骨细胞,在幼年时期直接参与骨的成长,使骨不断地伸长、增粗。
骨组织含有机物和无机物。
骨髓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幼儿的骨膜比较厚,血管丰富,这对骨的生长及再生起重要作用。
幼儿机体各部分的骨组织也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尤其体现在脊柱、骨盆和腕骨等部分。
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
2、灵活的关节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
骨连接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
幼儿的关节窝较浅,牢固性差,易脱臼。
3、易疲劳的骨骼肌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能随着人的意志而收缩。
全身的骨骼肌约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
肌肉中75%是水分,25%是固体成分,肌肉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它在人体中起运动、支持、保护等作用。
幼儿肌肉柔嫩,含水分相对较多,易疲劳或受损伤。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通过各项活动的锻炼,幼儿动作的速度、准确程度及控制活动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二)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1、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2、合理组织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3、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4、衣服和鞋子应宽松适度5、主要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在组织活动时,要做好运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避免用力过猛牵拉幼儿手臂,防止脱臼和肌肉损伤。
还要注意幼儿不宜拎过重的东西,手做精细动作的时间宜短。
二、呼吸系统人体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是通过呼吸系统完成的。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则称为下呼吸道。
(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1、鼻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
幼儿鼻腔窄小,没长鼻毛,鼻泪管特别短,易患泪囊炎、结膜炎和上呼吸道疾病。
2、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幼儿咽鼓管较短且平,易患中耳炎。
3、喉喉是呼吸道的一部分,也是发音器官。
会厌软骨控制着喉的入口和气管。
幼儿喉腔狭窄,声带不够坚韧,声音易嘶哑,有炎症易引起呼吸困难。
4、气管、支气管气管上接喉的下方,下在胸腔分为左、右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管壁覆盖的黏膜分泌的黏液有抑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幼儿气管、支气管黏膜柔嫩,黏液分泌少,易发炎。
5、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的频率随年龄和性别而异。
幼儿肺容量较成人小,呼吸表浅,每次呼吸量少,因此幼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二)、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1、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保持室空气新鲜。
3、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4、保护幼儿声带。
5、严防异物进入幼儿呼吸道。
人体的心脏、人体的血液循环是人体的生命线,非常重要。
三、循环系统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需要不断地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不断地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循环系统来输送的。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一)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1、幼儿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存在于心脏和血管中,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机体所需要的氧气和养料的供应,以及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各种代谢废物的排除,都要通过血液的运输来实现。
此外,血液对机体还具有保护和防御等功能。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1)、幼儿血液的特点幼儿的血液量相对较成人多,但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防御能力差。
(2)、幼儿心脏的特点幼儿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大,心排出量少,心率快,脉搏节律不规律。
(3)、幼儿血管的特点幼儿血管比成人短,径却相对较成人粗,供氧充足,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幼儿年龄越小,心脏收缩的节律越不稳定,血压越低,脉搏越快。
2、幼儿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包括淋巴管、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幼儿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易出现淋巴结肿大和扁桃体发炎。
(二)、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1、保证幼儿营养,防止贫血。
2、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
3、组织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4、幼儿衣着要宽大舒适。
5、要预防幼儿患传染病6、预防动脉硬化应始于幼儿四、消化系统(一)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由唾液腺、肝脏和胰腺组成)、小消化腺(有胃腺、肠腺等)。
1、牙齿功能:咀嚼、磨碎食物,使食物和消化液混合。
胚胎6周开始牙齿发育,5岁出齐20颗乳牙;6岁开始换恒牙;乳牙易生龋齿;乳牙的咀嚼、咬啃对恒牙的正常萌出有重要作用。
2、胃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并初步消化食物。
幼儿胃容量较小,伸展性和蠕动功能差,因此幼儿的消化能力较弱,需少量多餐。
3、肠小肠的功能:将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
大肠的功能:贮存经消化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
幼儿肠的吸收能力比消化能力强,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但幼儿肠蠕动能力比成人弱,易便秘。
肛门的功能:排出食物残渣形成的粪便。
4、唾液腺功能:消化淀粉食物,杀灭口腔细菌,保护胃黏膜。
幼儿唾液分泌较少,口腔较干燥。
5、肝脏功能:代谢、贮存养料和解毒的作用,及促进对脂肪的消化。
幼儿肝脏相对较大,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差,受饿易发生低血糖。
幼儿肝脏的解毒能力较差,要防止受细菌病毒的损害。
6、胰腺功能:帮助消化食物,保持血糖相对稳定。
幼儿胰腺很不发达,易受气候和疾病影响,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道各器官的关系及其和消化腺的相互关系:食物进入口腔经过牙齿磨碎,再通过食管进入胃,在胃暂时贮存并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消化吸收了营养物质后,剩余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再进一步吸收利用后形成的粪便由肛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