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卫生保健教案12级

合集下载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第一章:认识身体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

教学内容:1. 身体部位的认识:头部、面部、手臂、腿部等。

2. 身体清洁的重要性:每天洗脸、洗手、刷牙等。

教学活动:1. 游戏:找出身体部位,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2. 故事:讲解一个关于身体清洁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清洁身体的重要性。

第二章:饮食健康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学内容:1. 健康饮食的原则:均衡饮食、适量饮食、定时定量等。

2. 食物的营养价值:蔬菜、水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教学活动:1. 游戏:营养配对,让幼儿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

第三章:个人卫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个人卫生的方面:洗手、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

2. 个人卫生的好处: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等。

教学活动:1. 演示:讲解个人卫生的正确方法,让幼儿学会洗手、刷牙等。

第四章:疾病预防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教学内容:1. 常见疾病:感冒、流感、肠胃炎等。

2. 预防方法:勤洗手、注意饮食、保持室内通风等。

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一个关于疾病预防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2. 游戏:疾病预防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预防疾病的方法。

第五章: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1. 交通安全: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不在车上玩耍等。

2. 防火安全:不玩火、不靠近火源等。

教学活动:1. 演示:讲解交通规则和防火安全的重要性。

2. 游戏:安全知识问答,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基本的安全常识。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学内容:2. 情绪管理方法:表达情绪、寻求帮助、分享快乐等。

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游戏:情绪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保健》教材的第二章“幼儿饮食营养”和第四章“幼儿个人卫生”,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饮食营养的重要性、食物的分类及营养成分解析,以及幼儿个人卫生的基本知识、洗手方法和口腔卫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饮食营养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个人卫生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卫生保健意识。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幼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和卫生保健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食物营养成分的计算和幼儿饮食搭配。

教学重点:幼儿饮食营养的重要性、食物分类及个人卫生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食物模型、卫生保健挂图、计算器。

2. 学具:笔记本、笔、食物搭配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幼儿园午餐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饮食营养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幼儿饮食营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食物的分类和营养成分。

3. 实践情景:分组讨论,让学生为幼儿园的孩子们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搭配。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份午餐的营养成分,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6. 个人卫生知识讲解:介绍幼儿个人卫生的基本知识、洗手方法和口腔卫生等。

7.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幼儿卫生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幼儿饮食营养的重要性2. 食物分类及营养成分3. 幼儿个人卫生知识4. 洗手方法和口腔卫生5. 食物营养成分计算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幼儿园的孩子们设计一份早餐、午餐和晚餐的营养搭配。

2. 答案:早餐:牛奶、鸡蛋、面包、水果;午餐:米饭、鱼、蔬菜、豆腐;晚餐:面条、瘦肉、胡萝卜、西红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幼儿饮食营养和个人卫生的基本知识,但食物营养成分计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一、教学目标:2. 教授幼儿基本的保健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共同参与卫生活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卫生的重要性: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基本卫生习惯:教授幼儿如何洗手、刷牙、洗脸等基本卫生习惯。

3. 自我保健知识:让幼儿了解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的基本保健知识。

4. 团结协作: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学会共同参与卫生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卫生的重要性。

2. 游戏法:设计相关卫生保健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基本卫生习惯。

3. 示范法:教师或同伴示范,让幼儿跟着学习自我保健知识和卫生习惯。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游戏材料等。

2. 洗手、刷牙、洗脸等实物操作材料。

3. 教学场地、桌椅等。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卫生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跟踪调查幼儿在家庭和园所中的卫生习惯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3. 收集家长和同伴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活动安排:1. 教学活动一:卫生的重要性(故事导入,讨论)时间:20分钟内容: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卫生的重要性,之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 教学活动二:学习基本卫生习惯(示范、实践)时间:15分钟内容:教师示范洗手、刷牙、洗脸等基本卫生习惯的正确方法,让幼儿跟着实践,确保他们掌握这些基本卫生习惯。

3. 教学活动三:自我保健知识学习(讲解、互动游戏)时间:20分钟内容:教师讲解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的基本保健知识,之后组织幼儿进行互动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加深对自我保健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活动实施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卫生的重要性。

2. 第二步:示范基本卫生习惯的正确方法,让幼儿跟着实践。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卫生保健教材第四章《幼儿饮食卫生与营养》,详细内容为第二节“幼儿饮食的合理安排与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幼儿饮食的合理安排,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营养需求。

2. 学会判断食物的营养价值,提高幼儿饮食搭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饮食的合理安排及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营养需求。

重点:食物的营养价值判断,饮食搭配方法,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食物模型、营养金字塔图表。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幼儿饮食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哪些饮食习惯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讲解幼儿饮食的合理安排,介绍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营养需求。

b. 分析食物的营养价值,教授饮食搭配方法。

c. 强调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为幼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为不同年龄段的同学设计饮食搭配。

六、板书设计1. 《幼儿饮食卫生与营养》2. 内容:a. 幼儿饮食的合理安排b.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营养需求c. 食物的营养价值判断d. 饮食搭配方法e. 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自己设计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身情况,合理搭配食物,注意营养均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为家人设计饮食搭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健康饮食小卫士”,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掌握程度。

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和针对性教学。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

4. 作业设计的生活实际应用和答案的指导性。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第一章:认识身体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

教学内容:1. 身体的基本部位:头、脸、手、脚等。

2. 身体的功能:呼吸、消化、运动等。

教学活动:1. 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各个部位和功能。

2. 游戏活动:开展“认识身体”的游戏,加强幼儿对身体的认识。

第二章:个人卫生教学目标:2. 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疾病。

教学内容:1. 洗手: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手部清洁。

2. 刷牙: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保持口腔卫生。

教学活动:1. 实践操作:让幼儿演示正确的洗手和刷牙方法。

2. 故事讲解: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第三章:饮食卫生教学目标:2. 教育幼儿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

1. 食品安全: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避免食用有毒食物。

2. 饮食搭配:学习合理的饮食搭配,保持营养均衡。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食品安全和饮食搭配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

2. 角色扮演:开展“食品安全小卫士”的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

第四章:环境卫生教学目标:2. 教育幼儿关注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

2. 环保意识: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教学活动:1. 实地考察:带领幼儿参观垃圾处理场,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2. 制作手工:制作垃圾分类的标志,增强幼儿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第五章:运动卫生教学目标:2. 教育幼儿注意运动安全,预防运动损伤。

教学内容:1. 运动准备:了解运动前的准备工作,避免运动损伤。

2. 运动后恢复:学习运动后的恢复方法,保持身体健康。

1. 演示教学:教师演示运动准备和运动后恢复的方法。

2. 体育游戏: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运动卫生。

第六章:眼睛和耳朵的卫生教学目标:1. 教育幼儿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教学内容:1. 眼睛卫生:学习正确的眼睛保护方法,如避免用脏手触摸眼睛。

幼儿园卫生保健课程教案

幼儿园卫生保健课程教案

幼儿园卫生保健课程教案教学课题:幼儿园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目标:1. 了解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学习简单的卫生保健方法。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保健意识和习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和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能够学习到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和意识。

教学方式:游戏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笔、幼儿专用牙刷、儿童牙膏、毛巾、洗手液、面巾纸、消毒纸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早操:让幼儿活动身体,准备好下一步的学习。

2. 唱歌:通过唱歌的方式,让幼儿学习卫生保健的知识,如《洗手歌》、《刷牙歌》等。

二、讲解卫生保健知识(10分钟)1. 洗手: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幼儿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洗手方法。

2. 刷牙:用游戏的形式教导幼儿正确的刷牙姿势和步骤。

3. 拭鼻:告诉幼儿正确的拭鼻方法,避免病菌传播。

4. 小结:请幼儿回答什么是卫生保健,为什么要卫生保健,有哪些卫生保健方法等。

三、互动教学(15分钟)1. 游戏:猜谜语,将谜语内容与卫生保健相关联,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卫生保健的知识。

2. 实践:让幼儿用幼儿专用牙刷和儿童牙膏刷牙,让幼儿尝试把脏东西清洗掉,让幼儿体验到卫生保健的实际应用场景。

四、巩固与提高(10分钟)1. 回答问题:提问幼儿如何保持身体的清洁卫生。

2. 练习:让幼儿跟随老师的演示,自己动手演练卫生保健方法。

3. 总结:请幼儿说出今天学到的卫生保健知识,并总结卫生保健的意义和作用。

五、作业布置和展示(5分钟)1. 请家长帮助幼儿在家再次练习卫生保健方法。

2. 下节课展示一些幼儿做的与卫生保健相关的手工制作品。

六、课后反思(5分钟)对刚刚结束的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卫生保健的知识,通过互动游戏和实践操作,让幼儿更好的理解卫生保健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意识。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卫生的重要性,增强幼儿卫生保健意识。

2. 掌握基本的幼儿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卫生的重要性2. 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3. 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保健4. 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5. 家庭与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合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示范法:演示幼儿卫生保健的操作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幼儿卫生保健的实际案例。

4. 讨论法:引导幼儿和家长参与卫生保健话题的讨论。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幼儿卫生保健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实物:幼儿卫生保健用品(如洗手液、纸巾等)。

3. 案例材料:幼儿卫生保健的实际案例。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幼儿卫生的重要性1. 导入:讲解幼儿卫生的概念,引导幼儿和家长认识到幼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幼儿卫生的基本要求和意义。

3. 互动:讨论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卫生保健方面的责任。

第二课时: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1. 导入:讲解幼儿生理特点,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

2. 讲解:介绍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的关系。

3. 示范:演示幼儿卫生保健的操作方法。

第三课时: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保健1. 导入:引导幼儿和家长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保健问题。

2. 讲解:介绍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

3. 互动:讨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四课时: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护理1. 导入:讲解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2. 讲解:介绍幼儿常见疾病的症状、原因和预防措施。

3. 示范:演示幼儿疾病预防和护理的操作方法。

第五课时:家庭与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合作1. 导入:强调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卫生保健方面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家庭与幼儿园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3. 互动:讨论如何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合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和家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幼儿卫生保健知识的兴趣和需求。

幼儿园身体卫生保健教育教案

幼儿园身体卫生保健教育教案

幼儿园身体卫生保健教育教案幼儿园身体卫生保健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幼儿园身体卫生保健教育二、教学目标:1.了解身体卫生保健的概念与意义。

2.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卫生习惯。

3.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示范教学法、互动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可借助幼儿喜欢的儿歌以及幼儿自己的亲身体验,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

2.知识讲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身体卫生保健教育的内容特点,老师可侧重于讲解以下知识点:(1)什么是身体卫生保健?(2)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3)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

(4)合理膳食,饮食卫生。

(5)注意身体锻炼。

3.教学实践(1)首先,老师可通过引导幼儿做游戏等方式,让幼儿能够认识到常见的卫生污染,如细菌、病毒等。

同时让幼儿了解到,这些危害人身体健康的微生物往往存在于不能被肉眼清晰看到的地方,并且它们很容易在场所、家庭、学校等多种环境中产生。

(2)要明确指导孩子如何正确洗手。

告诉孩子需要使用温水和洗手液,并且清洗时间要长一些,比如二十秒左右。

在洗手时注意力度,尽量沾湿双手所有部位。

注意保持指缝处和指甲的干净,并且要让孩子知道:在特定场景中比如触摸动物、摸到水龙头以及拿到面纸或配件等之后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洗手。

(3)利用一些适合幼儿的游戏让宝贝认清如何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可以将他们的房间打扫干净,在地上放上各种小玩具,让孩子玩一会儿后突然将各种糖果、饼干等抛到地上,随之老师解释的是这样做的方法是不对的。

最后通过创造性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并保持身体卫生。

(4)以小贴士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如何保护健康。

此时的教师可以更加互动,让孩子专门学习如何合理膳食,让孩子知道哪些食物对于身体特别好。

4.总结要引导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进行整体总结,点名幼儿清洗的过程、洗手的时间以及读一些健康贴士。

五、教学资源:课件、幻灯,玩具、录音设备等。

六、教学评价:1. 教师可进行游戏、作业设计等方式的巩固及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卫生保健教案时间:第二学期班级:12级课型:讲授法教师:高筱彤课题: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第一节: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概括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一):骨骼(二):肌肉(三):关节和韧带三:幼儿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1:保证充足营养,合理户外运动2:培养良好习惯,预防颈椎变形3:不猛牵拉手臂,防止关节脱臼4:注意适度运动,有利足弓形成第二节: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概述(一):心脏(二):血液(三):淋巴循环系统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一):心脏(二):血液三:幼儿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一):合理组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二):预防动脉硬化始于幼儿(三):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毛病,预防缺铁性贫血(四):发烧时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五):保证血液循环畅通第三节:呼吸系统一:呼吸系统概括(一):鼻(二):咽(三):喉(四):气管及支气管(五):肺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一):年龄越小呼吸越快(二):声音不够坚韧保护嗓子(三):警惕幼儿发生急性喉炎三:幼儿呼吸系统的保护要点(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幼儿用鼻呼吸,防止鼻阻塞,鼻出血等1:防止幼儿鼻腔感染或鼻出血2:教会幼儿正确擤鼻涕(二):科学的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三):严防呼吸道义务(四):保护幼儿声带第四节: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概述二: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一):口腔1:牙齿2:唾液腺(二):胃(三):肠(四):肝脏(五):胰腺三:幼儿消化系统的保育要点(一):从小注意保护乳齿1:营养和阳光2:定期保护牙齿3:漱口和刷牙4:适宜的刺激5:纠正幼儿的某些不良习惯,预防牙齿排列不齐(二):培养幼儿的良好进餐习惯1:饭后擦嘴、漱口、吃完零食也要及时漱口2: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3:饮食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三):饭前饭后不要组织幼儿进行剧烈运动(四):培养幼儿的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第五节: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概述(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中枢神经2:周围神经(二):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三):大脑皮质活动的某些特性、规律1:优势原则2:镶嵌式活动原则3:动力定型4:睡眠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一):幼儿大脑皮质活动的规律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2:容易兴奋、容易疲劳3: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4:脑的耗氧量大5: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对血糖的变化敏感(二):精神神经发育三:幼儿神经系统的保育要点1:充分利用大脑的皮质活动规律,注意科学用脑2:保证幼儿的充分睡眠时间3:保证空气新鲜4:保证合理的饮食,摄取营养物质第六节:泌尿系统一:泌尿系统的概述二: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一):从“无约束”到“有约束”排尿(二):尿道短,容易发生上行性泌尿道感染(三):幼儿膀胱小,排便次数比成人多(四):三岁以后容易患急性肾炎三:幼儿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一):训练幼儿自觉排尿的能力(二):每天要适量饮水(三):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四):养成每晚睡前清洗外阴的习惯(五):培养幼儿的良好如厕习惯教育幼儿不要长时间憋尿第七节:感觉器官(一):视觉器官——眼睛1:眼球2:附属部分3:眼睛的功能视觉(二):幼儿眼睛的生理特点(三):幼儿眼睛的保育要点1:注意科学采光2:写字、绘画、看书、看电视等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3:养成良好的保护眼睛的卫生习惯4:对视力差的幼儿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治疗二:听觉器官——耳(一):耳的结构和功能1:外耳2:中耳3:内耳(二):幼儿耳的生理特点与保育要点1:耳廓易生冻疮2:外耳道易生疖3:易患中耳炎4:对噪声更敏感5:预防幼儿患聋哑症,应提倡优生,开展孕期保健6:慎用耳素性抗生素之类的药物三:身兼多职——皮肤(一):皮肤的构造(二):皮肤的功能(三):幼儿皮肤的特点与保育要求1:皮肤的保护功能差2:皮肤调节体温的功能差3:皮肤的渗透作用强第八节: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概述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一):脑垂体1: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2:侏儒症和巨人症(二):甲状腺(三):幼儿内分泌系统的保育要点第九节:生殖系统一:生殖系统的概述二:幼儿生殖系统的特点三:幼儿生殖系统的保育要点(一):幼儿期是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给幼儿适当的性教育(二):保持外生殖器官健康第十节: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一:生长发育的概念二:幼儿体格发育评价(一):幼儿发育的规律性(二):常用的评价指标第二章:幼儿营养卫生第一节:营养学的基础知识一:营养与营养素的含义二:能量(一):热量的单位(二):幼儿对热量的消耗(三):幼儿总需热量三:蛋白质(一):生理功能1:构成修补细胞、组织2:调节生理功能3:供给能量(二):蛋白质的组成与分类1:必需氨基酸2:非必需氨基酸(三):蛋白质消化率(四):蛋白质的生物价(五):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六):膳食中的蛋白质的来源(七):蛋白质的供给量四:脂类(一):生理功能(二):脂肪是组成(三):脂肪的供给量和来源五:碳水化合物(糖类)(一):生理功能(二):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与食物来源六:矿物质(无机盐)(一):生理功能(二):幼儿较易缺乏的无机盐七:维生素(一):维生素的分类(二):幼儿较易缺乏的维生素八:水(一):生理功能(二):幼儿对水的需求量(三):正确喝水第二节:幼儿膳食一:幼儿膳食配对原则(一):符合幼儿营养的需要(二):符合幼儿的消化能力(三):食物促进食欲(四):讲究饮食卫生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二):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三):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四):坚持每天饮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五):膳食清淡少盐,正确选择零食,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六):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证正常体重增长(七):不挑食不偏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八):吃清洁卫生未变质的食物三:幼儿食谱的编制(一):食谱编制基本原则(二):食谱编制的理论依据(三):食物选择的原则(四):幼儿食谱编制四:托幼机构的膳食卫生(一):食物选购要求(二):烹调制备要求(三):食物储存(四):进食卫生1:良好的物理环境,进餐前有准备2: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3:适当的进餐速度4:进餐时不谈笑打闹5:不强迫幼儿进食五:厨房和炊事人员的卫生第三章:幼儿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第一节: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一:提高老师的安全意识二: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一):融安全教育于一日生活中,提高幼儿教育的自我保护意识(二):安全知识和教育活动相结合,增强幼儿的安全常识(三):定期举行安全演习,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三:强化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第二节:常见的幼儿意外事故的原因及处理一:常见外伤(一):擦伤(二):扎刺(三):划伤(四):挤伤(五):头部摔伤二:骨折(一):骨折症状(二):现场处理三:脱臼四:烧(烫)伤(一):烧(烫)伤的程度区别(二):急救(三):预防五:鼻出血六:晕厥七:抽风(惊厥)八:异物入体(一):异物入鼻(二):异物入咽(三):异物入眼九:中暑十:冻伤十一:触电十二:食物中毒十三:误服药物第三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法一:火灾(一):预防措施(二):应急措施二:地震(一):预防措施(二):应急措施三:走失(一):预防措施(二):应急措施第四章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第一节:幼儿常见的传染和预防一: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一):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三):易感人群二:传染病的预防第二节: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一:水痘、风疹、麻疹、和幼儿急疹(一):水痘(二):风疹(三):麻疹(四):幼儿急疹二:猩红热(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四):预防三:流行性腮腺炎(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四):预防四:手足口病(一):病因(二):症状(三):预防五:流行性感冒(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与预防六:传染性肝炎(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四):预防七:细菌性痢疾(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四):预防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病因(二):症状(三):预防九:流行性乙型脑炎(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四):预防第三节:幼儿常见疾病一:上呼吸道感染(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与预防二:肺炎(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与预防三:腹泻(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与预防四:缺铁性贫血(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及预防五:佝偻病(一):病因(二):佝偻病的症状(三):护理及预防六:龋齿(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及预防七:肥胖症(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及预防八:发育迟缓(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及预防九:痱子(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及预防十:弱视(一):病因(二):症状(三):护理及预防第五章: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第一节:幼儿心理卫生一:幼儿心理卫生概述(一):幼儿心理卫生的含义(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三):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的工作的指导二:幼儿心理年龄特点与心理保健(一):幼儿心理年龄特点(二):幼儿心理保健重点第二节:幼儿心理问题一: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一):幼儿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三):幼儿心理问题的早期症状二: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一):缺乏耐心(二):打人骂人(三):偷窃(四):厌食(五):口痴(六):抽动症(七):遗尿症(八):儿童孤独症(九):多动症第六章:托幼机构的的生活保健制度第一节:生活制度一:生活制度的含义二:制定生活制度的意义(一):合理的生活制度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二):正确执行生活制度,能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三):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教人员做好工作的基本保证三:制定生活制度的依据(一):考虑幼儿年龄特点(二):考虑幼儿生理活动的特点(三):考虑家长的需要(四):结合季节做适当调整四:生活制度的实施五:一日生活制度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一):入园(二):进餐(三):喝水(四):睡眠(五):盥洗(六):如厕(七):教育活动(八):游戏和户外活动(九):离园第二节:托幼机构的的卫生保健制度一:体格检查制度(一):幼儿的体格检查(二):工作人员的体格检查二:预防接种制度(一):做好预防接种的登记工作(二):做好预防接种的通知工作(三):做好预防接种过程中的登记、检查工作以及接种后的观察工作(四):做好预防接种的补种工作三:隔离制度(一):对患儿应及时进行隔离(二):对接触班的隔离(三):对疑似患儿应进行临时隔离(四):对工作人员及家属的要求(五):幼儿离开园所返回时的观察与检疫四:消毒制度(一):物理消毒法(二):化学消毒法(三):幼儿园的消毒五:环境卫生制度(一):放射场地的卫生要求(二):常用设备与用具的卫生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