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的设题陷阱讲课教案
论述文常见设题陷阱分析

论述文常见设题陷阱分析【知识点讲解1】【以偏概全】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 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 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 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指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选项句中关键词,如:(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⑶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解题对策:阅读时,一定要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重点关注:a 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 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者B,所有;部分等);c 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 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知识点讲解2】【张冠李戴】以偏概全 注意选项与原文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的表程度、范围、数量、频率等关键 词。
【例】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
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傩〃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2023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陷阱题型避雷++课件27张

设题陷阱典型示例
一、因果混乱 陷阱特征: 1.强加因果:把根本没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2.因果颠倒:故意把原文中的“因”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了 “因”。
避雷方法: 抓关联词语法。做题时重点关注“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 以”“因此”“因而”“从而”“由于”“由此可知”“于是”“导致” 等。
五、张冠李戴
陷阱特征: 将甲事物表述成乙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事迹、观 点、成绩说成是乙的;或者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分析,而选项却从 “彼”对象入手分析。
避雷方法: 圈出陈述对象。 注意选项句的主语和宾语,留心文中代词的指代内容。
经典例题 试题选项 C 名家往往以极大的热情赞扬和推荐时人所撰的像《十国 纪年》那样的史著,因为它们的叙事具有创新性,编修体裁、体例具有 创新性。 原文信息 其次对于时人所撰史著,尤其是叙事颇具特色的史著,编修 体裁体例具有创新的史著,名家往往以极大热情予以赞扬推荐。如对于 刘恕及其《十国纪年》…… 比对分析 原文信息是“叙事颇具特色的史著,编修体裁体例具有创 新”;选项信息是“叙事具有创新性,编修体裁、体例具有创新性”。 张冠李戴,暗换主语。
经典例题 [2019全国卷ⅡT2-D]文章论证了杜甫之所以对时代苦难有 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地汲取了前人传统。
原文信息 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 与单荷。
比对分析 选项强加因果。
经典例题 A 鲁迅把民族振兴和民族文化重建的基本途径归结为“尊 个性而张精神”,直接导致鲁迅的独立人格在个性精神的支撑下实现。
避雷方法: 仔细比对寻找依据;根据原文合理推理。
经典例题 试题选项 C 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 《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信息 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 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而申不害、慎到、 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 发。 比对分析 选项中“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 高地位极有关系”,在原文信息中找不到依据。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整合概括设置三类陷阱 课件26张

• 3.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 4.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 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
• 【答案】
• 1.A
• D.“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错,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 俗,但因“少暇”未写成,是一种遗憾,不是过失,后来写了一篇《放猖》, 就算弥补了这一遗憾。“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所以”强加因果,原 文“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说的是“好像”。
三、内容理解题
• 这类题目题干要求往往有“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命题者为了考查 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会对文本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概念、句子、局 部内容等做正确或错误的解读。这种解读其实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的加工转 换,要求考生对这种加工转换的正误做出判断。
• 命题者在命置选项时,一般不是直接摘抄原文的句子,往往运用“似是而 非”和“似非而是”的手法对原文的信息内容进行转述,这就出现了形异意 同、形似意异的选项,来考查考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因此,在“比文题, 想规律”的过程中要掌握高考命题者在命置此类选项的“规律”:熟悉内容 信息加工转换的主要方式以及在这种方式下可能设置的陷阱。这样在“审选 项,抓关键—找原文,定题源—比文题,想规律”的解题过程中才能有思维 趋向, 进而区分形异意同、形似意异的选项。
• 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 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 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 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 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 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视一 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 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
高考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题陷阱 学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一、解题方法1.句、重要概念等;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分析时要透彻,文所对应的文字进行比照判断。
这是基本的解题方法。
二、设误类型1.张冠李戴把属于甲的特征说成是乙的,把甲的事迹、观点、成绩说成是乙的。
只有回到原文中寻找原始依据,才可做出判定。
【对应文段】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
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试题】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2.无中生有【对应文段】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试题】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3.偷换概念 【对应文段】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试题】科技黑箱是一种特殊的存储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对科学知识进行了修正。
【对应文段】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试题】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高考语文课件第三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大命题陷阱

[例 1] (2017·全国卷Ⅰ第 1 题 B 项)与气候变化有关 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 题。
[原文信息] 如果说“社会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志 来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意志的实质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求 真 意 志 ”“ 求 权 意 志 ”“ 求 爱 意 志 ” , 而 是 “ 求 价 意 志”,即追求“价值”的意志。
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可以
说,“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 [比对分析] (答案)原文中说“这个意志的实质不
命题陷阱 7: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指在解说原文或转述文 陷阱 意时,增添了原文中没有的信息,也 剖析 就是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文中未涉
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
识别 方法
细读选项,明确解说范围;检查选项 的内容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 是否能根据原文内容合理推断出来
[例 7] (2016·山东卷第 6 题 C 项)古体诗在形式上有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 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张冠李戴,是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 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通常在表述 对象上设置干扰。具体来说,就是将甲 陷阱 事物表述成乙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 剖析 述成彼方面,把甲的事迹、观点、成绩 说成是乙的;或者题干要求从“此”对 象入手分析,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 手分析
识别 读文时,将对象标注圈画出;答题时, 方法 对选项中的主语、宾语要特别注意
论述类文本阅读第二讲识别命题陷阱课件—新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

……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
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
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错误转述
所谓“张冠李戴”就是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 性说成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设错方式 将甲事物表述成乙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事迹、观 点、成绩说成乙的;或者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分析,而选项却从“ 彼”对象入手分析。
真题小练:
原文 选段
试题 选项 比对 结果
(2017·全国Ⅰ卷第 1 题 B 项对应文段)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 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 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 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 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设错方式 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者转述文意时,有意弄错对象,如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属 性、作用或者发展趋势进行调换、改变。在貌似而质不同中迷惑考生。
辨认方法 阅读原文时,对概念、对象要特别关注,用圈点勾画和批注标注的方法做好 标记。做题时,分辨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的现象,特别注意选项的 主语、宾语是否与原文一致。
夸大功能或效用。
以偏概全
D.宋代各种信用情势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
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
提供了借鉴。
夸大作用
【对应文段】“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
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
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
论述类文本的设题陷阱讲课教案

• 识别方法:阅读原文时,对概念、对象要特别 关注,用圈点勾画和批注标注的方法做好标记。 做题时,分辨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的 现象,特别注意选项的主语、谓语是否与原文 一致。
• [对应文本]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 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 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 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 【参考答案】 原文中说:“一般来说,……时尚兴盛 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由“一般来说”可见,它 还有特殊情况存在,并非绝对。而选项中没有了“一般 来说”这一限制,前提内涵范围被放大,以此为依据推 出的结论不一定符合事实。“可见”用词不当,前后句 构不成因果关系。
• 【参考答案】根据原文表述可知,活化乡村记忆指“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 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而不是“赋予乡村记忆新 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的表 述也不对,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使乡村记忆成为配套设 施,而原文第四段中的“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 套……产业等”,意思是“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 闲产业等”作为乡村记忆的配套设施。属于偷换概念。
• 设错方式: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 原文并无此意,凭空捏造。
• 识别方法:在做题时仔细检查所给选项的内容 能否在原文中找到依据,或者能否根据原文合 理地推断出来。
• [对比选项] (2017•全国卷ⅢT2-C)文章提出以综合 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 的标准。
• [对应文本]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 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 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 甄选。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docx

高考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选择题选项陷阱设置方法一、明确客考内容及命特征主要考“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就是要按照目要求准确地定信息段,取所要求的信息;“整合”就是在不改原意的基上,将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知,把握个材料之的关系,行合或重。
做可分“索原文→比→作出判断”三步走。
根据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原文)一般不,关在于与行比作出判断上,一步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中改了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命特征:此目是在玩文字游,命者改造原文置部分定或状(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句意。
二、的常用六种方法:1.:减。
除句子而改句意。
最常的是减定、状,修成分的减就意味着的改,有可能是内容的大,也有可能是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定或状,造成内容的曲解。
3.:。
或句子序,从而改句意。
4.改:改法,或用的的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倒、主客体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代替猜⋯⋯5.漏: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句,但合干来看只是了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种有很大迷惑性,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有关或无关的几个(句子)糅凑合而造成,或者将望文生的几个加去,干判断。
注:正确多采用句式互、同替代的方式。
三、的陷阱的律主要是考学生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置,往往具有迷惑性,是理清了文章思路不,只有掌握了命的律,才能更准确地破陷阱,排除。
因此了解的置方法,是提高答准确率的关。
仔辨干 , 特关注中于定或状位置的似是否等:一般而言,置的迷惑性表在如下几方面:1.以偏概全有命者故意增、改文中表示范限制或是程度的重的干考生。
主要指空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的判断。
例:原文: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行制度:B 氏族形成后,沿用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施行制度。
例;12 题选项 E:法律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并强制推行的行为规则,用以规范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其中有政治法、公民法和国际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比选项] (2013•大纲全国卷T5-B)温室气体使全球 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 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
陷阱六 混淆时态
• 特点: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 上设置干扰,故意把先期说成后期,把已然说 成未然,把或然说成必然。
• 设错方式:“已然”是已经发生的情况,“或 然”是可能发生的情况,“未然”是还未出现 的情况。命题者设置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把 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推论说成是既成 事实。
陷阱三 范围不清
• 特点: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 围加以随意扩大或缩小。
• 设错方式 :扩大范围(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 如:以部分代替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替一 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替普遍(或相反)。故意增 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的修饰成分或者表 轻重程度的限制成分。
• 识别方法:关注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 常见的有:表数量多少的词(少数、部分、几个、 大多数等)、表范围大小的词(凡、全部、所有 等)、表程度轻重的词(特别、尤其、十分、稍 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通常、总是、有时、 偶尔等)、表多
• [对比选项] (2015•天津卷T6-B)“自然世界”是“社 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 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 的作用相同。
• [对应文本] 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 挥了自然规律在“Βιβλιοθήκη 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 作用。
• 【参考答案】 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 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知,在“社会世界” 的形成中发挥同等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 “自然规律”。属于张冠李戴。
• [对比选项] (2017•全国卷ⅢT1-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 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 设施。
• [对应文本]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 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 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 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 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
• [对比选项] (2017•全国卷ⅡT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 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 进步。
• [对应文本] 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 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 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 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 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 设错方式: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者转述文意时, 故意弄错对象,如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属性、作 用或者发展趋势进行调换、改变。在貌似而实 质不同中迷惑考生。
• 识别方法:阅读原文时,对概念、对象要特别 关注,用圈点勾画和批注标注的方法做好标记。 做题时,分辨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对接错误的 现象,特别注意选项的主语、谓语是否与原文 一致。
陷阱二 张冠李戴
• 特点: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是乙的观点,或 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 淆对象。
• 设错方式:将甲事物表述成乙事物,将事物的 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事迹、观点、成 绩说成是乙的;或者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 手分析,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
• 识别方法:读原文时,将对象标注、圈画出来; 答题时,对选项中的主语、宾语要特别注意。
• 【参考答案】 原文的表述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而选项却扩大为“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 的”,属扩大范围;“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 开放和进步”的说法属偷换概念,是“青花瓷的两次外 销高峰”反映了明代中国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 放和进步的”。
陷阱四 偷换概念
• 特点:将一些似乎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造成 选项表述的概念的属性、本质特征、具体作用 或发展趋势等内涵发生改变。
陷阱五 因果混乱
• 特点:故意弄错因果关系,以此迷惑考生。
• 设错方式:强加因果,把根本没有因果关系的 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 因果颠倒,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 原文中的“因(条件)”变成了“果”,或把 “果”变成了“因(条件)”。
• 识别方法:在阅读文章时,重点关注“因为、 因此、由于、因而”等词语,仔细分析选项中 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
• 【参考答案】根据原文表述可知,活化乡村记忆指“在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 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而不是“赋予乡村记忆新 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的表 述也不对,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使乡村记忆成为配套设 施,而原文第四段中的“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 套……产业等”,意思是“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 闲产业等”作为乡村记忆的配套设施。属于偷换概念。
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 ——命题陷阱精讲
陷阱一 曲解文意
• 特点: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 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 意思。
• 设错方式:命题人不结合文段的前后语境,对 某些词句的含义故意加以曲解,从而导致了错 误的分析和概括。
• 识别方法:整体上把握材料,把题目中所提供 的选项,如对词语的解释、对语段的理解等, 还原到材料的对应之处,将选项与原文仔细对 照,逐项检查,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就不难得出答案。
• [对比选项] (2017•全国卷ⅡT1-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 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 型。
• [对应文本] 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 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 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 的例证。
• 【参考答案】 “从而”一词强加因果。从原文最后一 段的最后一句话可知,青花瓷“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 型”,只是“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而不是“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