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楼阁山水画家.何镜涵山水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晚清著名画家钱冰《云台胜境图》

晚清著名画家钱冰《云台胜境图》

钱冰,字玉壶、雪民,清晚期著名书画家,安徽省居巢(今属安徽巢湖市)人,《清代画史增编》《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光绪庐州府志》有其记载。

蒋子宾《墨林今话续编》云:“钱玉壶冰,居巢人,为人雅朴,爱画成癖。

尝赠余山水小幅,颇得西庐老人意,书法思翁,往来淮浦间,行箧中必携古书画,自随日夕展玩,宜乎其艺之进矣。

”据历史记载,在清道光至同治年间,钱冰寓居于淮安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清浦区),与钱杜、汪鸿、郭频伽等画家相友善。

有清一代,清江浦当南北冲要,是河漕重地,河道总督、漕运总督驻节于此,亦是淮北盐业的重要集散地。

故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东南才艺之士多聚集于此,或作官员幕府,或以书画谋生,促进了淮安的繁荣和进步。

是时,钱冰以书画和书画收藏驰骋于江淮间,书法董其昌,画学王时敏,以摹古拟古为尚,在淮安留下一批画图。

今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云台胜境图》(见图)就是其中的一件,从中可看出他高超的书画艺术。

但这幅《云台胜境图》却不是临摹古人书画,而是以真山真水入画,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技法而写出清代云台山的实境,这在钱冰的现存山水画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故而弥足珍贵。

这幅《云台盛境图》,纵105厘米,横65厘米,纸本,水墨山水画,立意高古,构图雅致,运笔晚清著名画家钱冰《云台胜境图》文/王厚宇大家风骨钱冰《云台胜境图》局部PRwoRld \ 公关世界37清钱冰《云台胜境图》38公关世界 \ PRwoRld明洁秀润,气韵浓郁,初夏的景色跃然纸上,表现了雨过天晴后的云台山景色。

云台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之东南,古称郁洲山,又名苍梧山。

此图采取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画法,虚实相间,富有层次。

其近景所写者,纯系云台山中九龙桥之实景,上写群山环抱的幽谷之中,怪石嶙峋,涧深流急,有一大一小的二支涧流于此交汇。

其大涧之上的三孔拱桥乃九龙桥,小涧之上的单孔拱桥乃仙人桥,仙人桥上正有一位老者策杖而行,有可能是登山朝拜的香客。

据载,九龙桥始建于明代,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拱桥,山上有九条山涧交汇于此。

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何牛

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何牛

中国著名山水画家、书法家何牛一、何牛简介二、画家何牛的艺术创作之路三、国内知名艺术家点评何牛四、大写的笔墨——记何牛及其中国画艺术五、海南画展相关图片资料六、部分合影及获奖作品《南海谷王》何牛先生简介何牛,(本名周志明),1978年授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中国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书法家。

曾在南京艺术学院任教、现在南京应天学院教授国画山水。

作品《矿山林》获1982年全国性美展三等奖。

其它作品也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美展并获奖。

本人在江苏、广东及中国台湾等多城市举办个展,也曾赴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参展。

2006年4月至6月间,受国家宗教局指派随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在美国作文化交流两月,作品及现场挥毫受到美国各界人士欢迎,字画被中国驻洛杉矶、旧金山、纽约领事馆及美国高层人士收藏。

200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民革中央画院首届书画展”中作品《拜谒轩辕峰》入选。

山水有情,笔墨随心——画家何牛的艺术创作之路何牛,本名周志明,江苏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革中央画院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书法家。

生于南京的何牛,少年时代曾就读于南京大学附小,著名水彩画家崔豫章先生是他的绘画启蒙老师。

初中随南京四老之一韩少婴学习国画,毕业后,为了减轻母亲独自抚养家中五兄妹的负担,何牛离开南京前往就业前景较好的沈阳电力学校读书,毕业后分到抚顺矿山子弟学校当美术老师。

在抚顺期间,他被选送到“鲁迅艺术学校”深造,接受了严格的专业训练。

上世纪70年代末,又拜师于著名国画大师宋雨桂先生门下,学习国画山水。

北国风光耳濡目染,大山名川作客尺幅,那种气势博大的环境氛围,与何牛内在的善良、倔强、阳刚气质相谐和,造就了画家最初期追求的大与力并存的艺术风范,《盼归》、《矿山林》等作品获奖。

1994年,心怀故土的何牛放弃在东北的职业回到阔别30年的南京定居,不久应聘于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任教。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件(35张PPT)

在本幅作品中,枯树站在江边,怪石嶙峋。大江 之上一支小船在寒江独钓。对岸一排排枝桠小树, 再远处出现茫茫大山,在大山之上又好像有皑皑白 雪,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片冰雪的世界。
结论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 (道理论证)
学 学

以 作
画 ,
致 悟
境 创
用 境

学以致用
作者对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启示:要熟悉自己的写作对象,下笔以前,需要全面观 察,把握其精神实质。
学以致用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 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 画的。” 启示:写作不能照搬现实中的景、物、事。而应投入情 感,加以渲染,才会动人。
学以致用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 ,一定要有强烈、真 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启示:写作应以情动人。假、大、空的文章读来必然味 同嚼蜡。
学以致用
“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 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启示:写作应有独创性。名家文章,必然有其独特的视 角,或者体现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学习论证
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如《十六字令三
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
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

二 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
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
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
有了灵魂。
学以致用
再观几幅名画,从景、境、情几个方面细细品味,用以下句式 谈谈画作带给你的美感体验。

(完整版)何镜堂作品欣赏

(完整版)何镜堂作品欣赏

何镜堂作品欣赏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另外,何镜堂院士还创立了“两观三性”的建筑设计理念,探索出了产、学、研三结合的发展模式,为广东省和全国建筑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介绍作为我国建筑界最优秀的设计大师之一,何镜堂院士是岭南建筑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主持设计过两百多个重大项目,获奖无数。

其中包括:国家金、银、铜奖以及一、二等奖100余项;2001年获国家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评选中,以13项作品获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并荣获全国“十佳具有行业影响力人物”大奖。

1996年初,何镜堂在《建筑学报》写了一篇短文,《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首次在学报上提出了何镜堂的创作思想。

后来在2002年9月《建筑学报》上发表了《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一文,较为系统的论述了何镜堂所主张的创作理念,即二观(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学术观点,以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何镜堂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每年都在多次的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了交流。

2002年,何镜堂和倪阳副总建筑师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的设计,该馆选址于校园教学区的中心,位于东西两湖的交接处,视野宽广,环境优美。

何镜堂仔细研究了项目的条件,提出“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宜透不宜堵”的设计策略,创作了一个玲珑通透,与周围环境和谐,有岭南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新建筑,建成后已成为全校师生聚合和交流的地方,并被评为建设部和教育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和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建筑设计的最高荣誉。

【青绿山水】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与李昭道

【青绿山水】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与李昭道

【青绿山水】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与李昭道【青绿山水】唐代大小李将军---李思训与李昭道明唐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绢本设色101.9 x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南宋-元画神品上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唐李思训御苑采莲图卷南宋画北京故宫故宫博物院藏唐李思训宫苑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无作者款印。

此图绘崇山峻岭间殿阁亭榭林立,人物穿梭往来。

山水采用高远及深远的构图法,极尽岩岭幽缈之致。

岩石以粗笔勾廓,行笔富于变化;部分山体行笔简劲,以墨笔皴擦或覆以石青、石绿;长松古木皆精致地表现出其表面纹理及枝叶,杂树叶冠则以白粉、石绿及墨笔点画或涂染。

图中建筑、船只的描绘均未用界尺,但结构准确。

屋脊等处多覆以石青、石绿色,用以代表琉璃瓦,门窗则施以对比的朱红色。

此外,建筑、船只、山体轮廓以及山间云气等景物多在墨线基础上以金线勾描,部分山体直接以泥金皴点,水纹纯用金线勾成,使画面显得金碧辉煌。

全图将山野之间的逸趣与宫殿的富丽完美地结合,是一幅极富装饰趣味的山水楼阁画佳作。

此图原被认为代表了唐代李思训画派的艺术风格,但傅熹年先生通过对图中的种种名物制度及金碧山水画派的发展进行科学考证,认为此图的时代上限恐难超越南宋中期,且不能代表李思训父子的画风,很可能出于既不了解唐代宫苑之制、也未亲见宋代宫苑贵邸的临安以外地区或民间画家之手。

李思训(653一718)唐代书画家。

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唐宗室,高宗时为江都令。

武则天当政,弃官潜匿。

神龙元年(705)出为宗正卿。

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

李邕碑称「云麾将军」。

工书法,尤擅画山水树石,笔力犹劲。

胜景、送别与隐居山水—— 弘仁山水画的图式、时空与意涵

胜景、送别与隐居山水—— 弘仁山水画的图式、时空与意涵

□ 邱才桢·传世经典绘画史中的弘仁(1610-1664)被列为清初“四僧”画家之一,学者常常将其绘画风格与其遗民身份结合在一起。

这固然凸显了其迥异他人的人生际遇与个人风格,具有符号化和传播学上的便利,但也遮蔽了其生活的丰富图景。

而且,对其“遗民画风”的阐述多基于风格学层面,而风格下的图式等层面,以及图式与精神意涵之间的链接关系尚需进一步深入解读。

弘仁画中的遗民情结早已被诸多学者指出。

而有些作品,如果仅从风格学意义上来探讨其遗民情结,则力度有限。

比如其早年的《黄山图册》(60开)①。

这60开的图册中,一图一景,描绘了黄山的60个景点,这套画作属于典型的胜景图。

胜景图又称为名胜图,属于实景图的范畴。

台湾学者梅韵秋在《明代苏州地区的胜景纪游图》中将明代以前的胜景图分为三类,分别为“地图式”“写实性”以及“超现实性”三种。

第一类以王维《辋川图》代表,这也是现存最早的实景图。

继之以北宋李公麟的《山庄图》《蜀川图》和元代吴镇的《嘉禾八景图》,此类图与舆地图经有较为密胜景、送别与隐居山水—弘仁山水画的图式、时空与意涵切的关系,写实性大都不强;第二类以传为宋代荆浩《匡庐图》为代表,李嵩《西湖图》及元代王蒙《太白山图》为其发展,这类图含有较强的写实成分,着重于对某一名胜的外貌作重点描绘,以突出景点的特征;第三类以元赵孟頫《吴兴清远》以及《鹊华秋色图》为代表,注重描绘理想化的、超现实的、象征意味浓厚的山水。

弘仁的《黄山图册》(60开)具有较强的写实成分,属于第二种类型。

黄贞燕将实景图分为三大类:描绘特定地域的山水图、园林书斋图,以及名胜图②。

黄文玲将“描绘特定地域的山水图”与“名胜图”合为一类,因为“画家在绘画特定地域的山水时,有时就是选择当地的名胜入画”③。

弘仁的《黄山图册》(60开)继承的是宋元以来的写实胜景图的传统,描绘的正是黄山这一特定区域。

就黄山题材的胜景图而言,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画家冷谦所作的《黄山图》,这是现存最早的以黄山为题材的卷轴画。

语文课件--山水画的意境

语文课件--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新知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多次提到“意境”一词,那么你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例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也是诗人的特定感受所依赖的一定的氛围。

新知讲解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2.分析论证思路,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及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文中阐述的意境,并能借此感悟山水画与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新知讲解认识作者,了解“意境观”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新知讲解李可染山水画欣赏新知讲解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

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山水画的特点新知讲解 读读写写。

意境( )惆怅( ) 真挚( )渲染(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jìngchàng zhì xuàn新知讲解词语解释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艺苑名士吴湖帆

艺苑名士吴湖帆

艺苑名士吴湖帆文/蒋 频吴湖帆(1894—1968年),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以湖帆名世,江苏苏州人。

吴湖帆富于收藏,为近代著名收藏家之一,藏有金石书画数千件。

他的收藏一是来自祖父辈的旧藏,如吴大澂遗传的周代邢钟和克鼎。

吴湖帆极喜爱这两件上古青铜器,名其室为“邢克山房”。

吴大澂生前特别宝爱的古印40余方、官印50余方和将军印28方,后亦为吴湖帆收藏。

二是来自夫人潘静淑的嫁妆。

潘静淑曾祖潘世恩为清道光时宰相。

伯父潘祖荫为清光绪时军机大臣、工部尚书,其攀古楼所藏文物富甲东南。

潘静淑过门时,嫁资中有宋拓欧阳询《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三帖,加上吴大澂旧藏《虞恭公碑》旧拓,因此集齐欧阳询四大名帖。

吴湖帆对此十分珍爱,遂将家中厅堂命名为“四欧堂”。

吴湖帆还依次名其长子为孟欧、次子为述欧、长女为吴湖帆 《日出》思欧、次女为惠欧,以应符“四欧”之数。

潘静淑30岁时,岁逢辛酉,与宋景定刻《梅花喜神谱》干支相合,其舅潘仲午即以所藏《梅花喜神谱》为寿礼。

吴湖帆命其寓所为“梅景书屋”。

潘静淑奁中又有先世得御赐玉华砚,其砚洁如堆雪,润若凝脂。

夫妇俩视若珍宝,又命其室为“玉华仙馆”。

三是吴湖帆本人收集之珍品。

如购得隋代《董美人墓志铭》旧拓,吴湖帆珍爱之至,特辟一屋珍藏并取名“宝董室”。

如何绍基得到《张黑女碑》后的情景相似,他平时将碑帖随身携带,须臾不离,有时睡觉也挟册入衾,并曰“与美人同梦”。

吴湖帆还多方搜罗清代的状元写扇,有的出高价收买,有的用藏品与之交换。

历20年之久,吴湖帆获藏75柄,形成他的收藏特色。

吴湖帆收藏的历代名帖名画甚多,如北宋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册》、宋宁宗后《樱桃黄鹤图》、宋梁揩《睡猿图》、宋王晋卿《巫峡清秋图》、宋赵构《千字文》、宋画《汉宫春晓图》、刘松年《高山四皓图》、宋拓《梁萧敷敬太妃墓志》、宋刻《淮海长短句》、元倪云林《秋浦吴湖帆 《春云烟柳》渔村图》、元吴镇《渔父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元王蒙《松窗读书图》等,后均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楼阁山水画家.何镜涵山水作品欣赏
何镜涵(1923~2008),号君望,别名少民,满族,北京人。

1923年7月生于满族书香世家,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何老的艺术人生有着及其重要影响。

何老自幼天资聪慧,受其父熏陶,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尤喜爱中国画并阅读大量古典书籍,积累了深厚的学养。

他与徐燕荪、王雪涛、溥雪斋、吴光宇、吴镜仃、蒋兆和等著名画家友谊甚厚,非师即友。

何先生与王雪涛先生合作出版连环画《炮大哥》,也与吴光宇、吴镜仃等先生合作绘制《首都之春》大幅山水,并给古典文学故事画了大量插图。

1957年,年仅36岁的何镜涵被原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聘为终生画师。

从此他在中国画创新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雨墨馨香推荐阅读:
画坛绝品——齐白石工笔草虫册页2013.01.29 画坛绝品——齐白石工笔草虫册页
女画家李碧霞花鸟作品欣赏2013.01.29 女画家李碧霞花鸟作品欣赏
郭公达国画山水欣赏2013.01.29 郭公达国画山水欣赏
岁月静好…【油画欣赏】2012.12.18 岁月静好…【油画
欣赏】
闲静时分…【国画欣赏】2012.12.18 闲静时分…【国画欣赏】
青铜百花…【国画欣赏】2012.12.18 青铜百花…【国画欣赏】
雍正圆明园行乐图2012.09.23 雍正圆明园行乐图
诗韵画境,入梦写意2012.09.23 诗韵画境,入梦写意
水墨情2012.09.22 水墨情
敦煌飞天,视觉盛宴!2012.09.22 敦煌飞天,视觉盛宴!笔墨妙趣,恬淡人生-—谢友苏人物画2012.09.22 笔墨妙趣,恬淡人生-—谢友苏人物画
不在画中游,胜似画中仙【国画欣赏】2012.07.07 不在画中游,胜似画中仙【国画欣赏】
评论这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