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

合集下载

乘法的意义教研活动(3篇)

乘法的意义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乘法作为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探讨乘法的意义,提高教师对乘法教学的认识,促进乘法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特开展本次乘法的意义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明确乘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讨乘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乘法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乘法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乘法概念解析(1)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表示将一个数(被乘数)重复加另一个数(乘数)若干次。

(2)乘法的性质: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 乘法在教学中的应用(1)生活中的乘法:如购物、烹饪、旅游等,让学生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数学问题中的乘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乘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乘法与其他运算的关系:如乘法与加法、减法、除法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

3. 乘法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创设与乘法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运用实物、图片、图形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概念。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乘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变式训练:通过变换乘法问题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 教学案例分享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乘法教学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简要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及流程。

2. 乘法概念解析:邀请数学专家进行乘法概念解析,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乘法。

3. 乘法教学策略研讨:分组讨论乘法教学策略,分享交流心得。

4. 教学案例分享: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乘法教学案例。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活动收获,反思乘法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6. 结束语: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感谢各位教师的参与。

五、活动预期效果1. 教师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得到提高,明确乘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用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课程名称: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乘法的意义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 乘法的意义的理解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乘法口诀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 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二、探究1. 让学生观察一些相同加数的和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乘法的实用性。

三、练习1. 让学生做一些乘法的题目,巩固乘法的意义。

2. 让学生做一些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1. 让学生总结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让学生总结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练习,让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的意义及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详细补充和说明:一、乘法的意义1.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简便的运算方法,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

例如,3 3 3 3可以表示为4×3,这里的4就是加数的个数,3就是相同的加数。

2. 乘法的性质:乘法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10篇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10篇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10篇乘法的意义篇一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课题一: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和第25、26页的乘法交换律,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能够用乘法交换律验算乘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授课类型:新授课练习课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教师出示复习题。

1、同学们乘8辆汽车去参观,平均每辆汽车坐45人。

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2、同学们做纸花。

第一组做了45朵,第二组做的和第一组同样多,第三组做了50朵。

三个组一共做了多少朵?3、小荣家养鸭45只,养的鸡比鸭多90只。

小荣家养鸡多少只?上面这些题哪些可以用乘法计算?为什么?二、新课1、教学例1。

出示例1的插图,再提问: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可以怎样求?还可以怎样求?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用乘法计算:5×6=30(个)解答这道题用乘法计算简便还是用加法计算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乘号前面的数叫做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叫做乘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注意: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例如:1×3=3 3×1=3 1×1=1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例如:0×3=0 3×0=0 0×0=02、教学乘法交换律。

让学生再看例1的插图,然后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同乘法计算还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5=30(个)比较一下这两个乘法算式,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学生发言后,教师边说边板书: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三、巩固练习:1、做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乘法的意义教案

乘法的意义教案

乘法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会读写乘法算式。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运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主题图(例如游乐场中小朋友坐过山车、玩旋转木马等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过山车上有2 排座位,每排坐3 人,一共有多少人?旋转木马上有 4 个座舱,每个座舱坐 2 人,一共有多少人?2、探究新知(1)解决过山车上的人数问题让学生用加法算式来计算:3 + 3 = 6(人)(2)解决旋转木马上的人数问题学生列出加法算式:2 + 2 + 2 + 2 = 8(人)(3)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加法算式,发现特点第一个算式是 2 个 3 相加,第二个算式是 4 个 2 相加。

(4)如果有 10 个 2 相加,用加法算式写出来会很长,从而引出乘法。

3、认识乘法(1)以 2 + 2 + 2 + 2 = 8 为例,讲解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介绍乘号“×”,读作“乘”。

(3)将 4 个 2 相加改写成乘法算式:4 × 2 = 8 或 2 × 4 = 84 叫做因数,2 也叫做因数,8 叫做积。

(4)回到过山车上的问题,2 个 3 相加可以写成 3 × 2 = 6 或 2 × 3 = 64、乘法算式的读写(1)教师示范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让学生练习读写乘法算式。

5、巩固练习(1)出示一些加法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算式。

例如:5 + 5 + 5 = 5 × 3 ; 7 + 7 + 7 + 7 + 7 = 7 × 5(2)根据乘法算式,让学生说出表示的意义。

例如:3 × 4 表示 3 个 4 相加或 4 个 3 相加。

乘法的实际意义教案

乘法的实际意义教案

乘法的实际意义教案【篇一: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的意义和乘法交换律教案】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讲乘法的意义和3个运算定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掌握,对乘法的意义也有了初步理解,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比较简便的形式乘法来计算.这一节是在已学的基础上,以定义的形式给出乘法的确切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了乘法意义之后,教材又通过具体的例子概括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并且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这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小节中学生参与推导乘法运算定律的过程是教学重点.另外,在这3种运算定律中只有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它不仅涉及到加法运算,而且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又容易混淆,所以学习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成为了本小节的教学难点.教师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节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教法建议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的形式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解乘法结合律前通过几道计算结果是10,100,1000 的口算题,让学生找出5和2,25和4,125和8三对好朋友,为学习乘法结合律做了铺垫.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结合例1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其次再让学生采用观察、分析的方法比较哪种算法简便?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的意义.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教师可以出示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小组、同桌、集体)、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乘法的运算定律.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参与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使自己成为主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的应用.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4+4+4+4 3012 60 40425 9+9+9+9+9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二、探求新知1.教学乘法意义:(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下载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②判断: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2.教学乘法交换律:(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125○51240020○20400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反馈练习: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119=9100 1218=218 a+b=b+a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1232=32□ 3941=□□(2) 教师提问: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教师板书)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3225 105424三、巩固发展四、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五、布置作业教材62页1、2题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1516=16□2574=□□7(6025)□=60(□8) (125□)□=125(914)【篇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案例】《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

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2. 能够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乘法的意义1.1 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1.2 讲解乘法的符号表示,如2×3表示2个3相加的和。

1.3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第二章:乘法表2.1 讲解乘法表的排列规律,即每个数与其前面的数相乘的结果。

2.2 让学生通过记忆或查找乘法表,掌握1至10的乘法口诀。

2.3 进行乘法表的填空练习,巩固学生对乘法表的理解。

第三章:乘法的运算定律3.1 讲解乘法的运算定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2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的应用。

3.3 进行运算定律的应用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第四章:乘法的应用4.1 讲解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等。

4.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乘法问题。

4.3 进行乘法应用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五章:乘法的拓展5.1 讲解乘法的拓展知识,如乘方的概念。

5.2 让学生理解乘方与乘法的关系,掌握乘方的运算规则。

5.3 进行乘方运算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乘法应用的能力;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乘法表;2. 乘法运算定律的示例;3. 乘法应用的练习题;4. 乘方运算的示例和练习题。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际例子讲解乘法的意义;2. 采用口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乘法表;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乘法问题;4. 采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六章:乘法的进一步理解6.1 通过图片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在量化大量相同物品时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乘法的意义|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乘法的意义|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乘法的意义| 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实例解释乘法的作用;3.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

二、教学重点1.确定乘法的概念和意义;2.理解并应用乘法口诀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的抽象概念和作用;2.应用乘法口诀表进行乘法计算。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2.课堂讨论法;3.实验法。

五、教学准备1.准备口算棒、乘法口诀表;2.掌握乘法口诀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口算棒,提出以下问题:•当我手中有4个口算棒,但我要知道10个口算棒的个数,我该怎么算?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引出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2. 讲授1.确定乘法的概念和意义教师通过生活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例如:•一篮子有20个苹果,每个学生要分到4个,一共要分多少个?(用4×20求解)通过这样的乘法的例子,让孩子明白乘法的意义是在做相同数量的加法,是在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例如,4个口算棒,数量为4,而10个口算棒的数量是4个口算棒的数量的2.5倍,也就是2.5组4个棒子。

在理解乘法概念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黑板上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乘法的计算方式,让孩子们感性理解,使用例子进行演示。

2.理解并应用乘法口诀表教师通过口算方法来强化孩子们的乘法技能,确保孩子们能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

例如,2×2、3×3、4×4等都应该在不断的反复练习中记住。

3. 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听写演练、口算和考试等方式来强化孩子们的乘法技能。

七、教学反思本教学活动通过生活实例和可视化呈现的方式,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了乘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表,并且通过多种实验的方式强化了孩子的乘法技能。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抽象概念,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实用技巧。

乘法的意义(1)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乘法的意义(1)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乘法的意义(1)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用乘法算式表示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的意义。

2. 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的意义。

2. 能够正确地用乘法算式表示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意义,复习加法的基本运算。

2. 提问:如果有多个相同的数相加,我们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例如: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表示:2 2 2=6,用乘法表示:3×2=6。

3. 讲解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乘法算式由两个乘数和一个积组成,乘数表示要相乘的数,积表示乘法的结果。

例如:3×2=6,其中3和2是乘数,6是积。

4.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乘法的意义。

2. 强调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的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了乘法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理解乘法的关键。

乘法的意义是指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案-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
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和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①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②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2 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①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②课本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 ×a)(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和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页1、2题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