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1)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即此前的保皇派 的办报活动,在20世纪初到清末这段时间, 以1906年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为界经历 了两个发展阶段。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进一步活跃
八国联军的入侵和《辛丑条约》的签 订,给中国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也促 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四、新式官报的出版与新闻出版法规的制颁
受近代化报刊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 的旧式官报戊戌维新前后逐渐向新式的官 报转变。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96年到1902年,为新式官报 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从1902年《北洋官 报》的诞生到1911年,是近代新式官报的 大发展时期。
《商务官报》的宗旨:
(一)发表商部之方针 (二)启发商民之智识 (三)提倡商业之前途 (四)调查中外之商务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 报刊活动 第二节 “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 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一、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 士开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东南亚因为 是华侨聚居地,因此最早的华文报纸在那 里出现。
【学习思考题】
• 1.试论述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 刊的基本情况。 • 2.试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报人和报刊活 动。 • 3.苏报案的基本情况。 • 4.1902年后中国本土报刊事业的发展状况。 • 5.试评析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新闻思想。 • 6.试介绍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新闻业务的进步情 况。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 人士逃亡海外。1899年7月首先在加拿大创立了 保皇会(全称为“保救大清皇帝会”),随后又 陆续在南洋、欧、美、澳洲等建立了170多个分 支机构,从事保皇和君主立宪活动,被称为“保 皇派”或“保皇党”。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时报》



戍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重点创 建的舆论阵地。 1904.6.12-1939.9.1,上海,狄平子、罗普分任经理与主笔。 业务创新: 将粱在《新民丛报》上所创时事短评移植日报,评论与报 新报道紧密结合; 设“北京特约通信”专栏,聘黄远生写新闻通讯; 设周刊专版,聘专家任主编,轮流刊出; 1至6号字排版,新闻标题和新闻、评论的重点加圈点; 全张式版面模式




(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统 治; (2)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 国招致瓜分。
二、“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 展




(一)“慈禧新政”与清末民营新闻事业 的发展 (二)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 (三)革命派报刊的进一步活跃
3.上海新老商业报纸

《中外日报》 前身1898.5.5《时务日报》 改革: 日出两张,双面印刷,四版,每版四栏, 首创“片面分栏,新闻分类” 重视新闻报道 政治:保守爱国主义


老牌民营报纸

改进经营 《申报》:史量才
《新闻报》:副刊《庄谐丛录》后改《快 乐林》
(二)立宪派报刊活动的复苏与发展
“苏报案”




起因:与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直接 导火索是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 的发表 经过:1903.6,从日回国邹容出版《革命军》, 《苏报》刊文对其加以大力介绍和鼓吹。 1903.6.29,刊登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 系》 结果:1904年5月21日,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 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一、不定项选择题1.最早的华文报纸出现在()。

A.东南亚B.非洲C.东亚D.北美洲【答案】A【解析】海外华文报刊的创办自1815年由传教士始之后,发展十分缓慢。

东南亚因为是华侨聚居地,因此最早的华文报纸在那里出现。

l9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大批“契约华工”被诱拐到北美加州的金矿做苦力,50年代开始,华文报刊开始在美洲出现。

2.“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指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李大钊D.李根【答案】D【解析】华文报纸《东涯新录》(The Oriental)于1855年1月4日在旧金山创刊,由基督教长老会牧师威廉·斯卑尔)创办,中国留美学生李根(Lee Kan的译音)担任华文编辑。

李氏是第一批旅居美国的华侨知识分子,曾经在澳门马礼逊学校读书,与容闳同学,被称为“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

3.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

A.《旧金山唐人新闻纸》B.《唐番公报》C.《华人记录》D.《华西申报》【答案】ABCD【解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海外华文报刊再度兴起。

这一时期在美国创办的刊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旧金山唐人新闻纸》为1874年7月15日创刊。

美国人创办,旅美华侨主编,周刊,声称以“欲华人多闻广见”为办报宗旨,分各货行情、来往船期、上海新闻、花旗薪闻、大埠新闻、羊城杂报新闻等栏。

《唐番公报》为1875年9月11日创刊,周刊,由旅美华侨黄卓(Chock Wong的译音)与美国人霍夫曼(J.Hoffman)联合创办,翌年旅美华侨林赞(Lira Dane的译音)接办后改名为《华番汇报》。

《华人记录》为1876年在旧金山创办。

《华西申报》为1883年在旧金山创刊。

4.有“南洋第一报人”之称的是()。

A.薛有礼B.叶季允C.张泽黎D.薛荣樾【答案】B【解析】《叻报》主笔一职则由原任职于香港《中外新报》的叶季允担任。

叶氏主持《叻报》笔政40年.以“惺噩生”为笔名,先后撰写过数百篇社论和评论,文笔流畅,立论新颖,开华侨风气之先,有“南洋第一报人”之称。

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版)章节题库(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哈艳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修订版)章节题库(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圣才出品】

第四章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一、名词解释1.《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复旦大学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 答:《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由孙中山亲自操办并确定报刊名称,陈少白担任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

它的宣传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揭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②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鼓动人民争取民主权利;③对义和团的反侵略反帝活动表示支持,热情歌颂起义志士的革命精神;④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它不仅是革命党人的宣传舆论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多次武装起义的策划、组织和联络工作,就是在报馆内进行的。

辛亥革命后,迁至广州出版,1913年8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

2.《时报》答: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时报》为大型日报,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

该报是在康梁的直接筹划下创办的。

它标榜其主张适合于时,随时而变。

着力于报刊业务改革,现在一般报纸通用的对开分为4版、两面印刷的版式是《时报》首创的。

3.《大公报》答:创刊于1902年6月17日。

创办人英敛之。

创办的目的在于冲破封建顽固势力禁锢,运用西方学术观点,对读者进行思想启蒙。

以“敢言”著称。

它敢于揭露封建顽固派的弊政,赢得不少读者,销量可观。

《大公报》到1949年1月停刊,历时47年,是我国历史悠久且具有广泛影响的一份时事政治性日报。

4.《京话日报》答:1904年8月16日创刊于北京。

这是一份以市民为读者对象的小型日报。

其创办者为彭翼仲。

京话日报》猛烈抨击官场腐朽,鼓吹反帝爱国、社会改良和君主立宪。

《京话日报》销量相当可观,最多时达1万多份,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份销量逾万份的报纸。

5.《新民丛报》答:《新民丛报》是改良派在戊戌政变后最重要的机关报和宣传阵地,于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

中国新闻史讲义之六:清末民初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史讲义之六:清末民初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史讲义之六:清末民初新闻事业第四章清末民初《清议报》:1898年由康有为、梁启超创刊于日本横滨,是变法失败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报刊,梁启超为主编和第一撰稿人。

1901年因报馆失火而停办。

特点:①样式模仿《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比《时务报》有明显提高,栏目丰富,门类清楚。

②开设了中文报刊中的第一个时事短评专栏。

内容:①痛斥慈禧、荣禄、袁世凯等人,歌颂光绪皇帝,在保皇报刊中掀起了要求光绪归政的热潮。

②宣传维新,更明确地主张君主立宪。

《新民丛报》1901年《清议报》因报馆失火而停办后,梁启超于1902年创办《新民丛报》并自任主编及第一撰稿人。

内容:①阐述国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与国民的关系等问题,大力鼓吹“民族御侮论”和“民权救国论”。

②介绍西方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的思想和学说。

③批判封建专制统治。

影响:①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外,成为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

②“时务文体”这时也被称为“新民文体”,风靡报界和文坛。

积极:对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学说的介绍和对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消极:在政治改革上是宣扬改良的。

后来梁启超政治态度大变,反对共和,《新民丛报》从此开始反对民主革命,宣扬“预备立宪”、“开明专政”等倒退言论,逐渐为爱国青年所厌弃。

《东方杂志》:1904年在上海创刊,清末时是一份大型文摘杂志,以启导国民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

设有内务、外交、财政、教育、实业等栏目,分门别类地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文章。

后来不断改进,成为材料丰富、翔实的综合性杂志。

《时报》:1904年由保皇会创办于上海,是保皇会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为和《申报》竞争,该报业务上锐意革新:①版式新颖。

②注意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

③大量刊载知识性强、品味较高的文学作品,受到知识阶层欢迎,很快成为上海的着名报纸。

《京话日报》:1904年创刊于北京。

该报以“开民智”为宗旨,以中下层市民为主要对象,报价低廉。

特点:①全用口语写作,但内容和简单启蒙的白话报刊不同,该刊热情宣传爱国,大胆揭批官府豪门,勇于为下层民众鸣不平,提倡社会公益事业。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2版)配套题库-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1.试论述资产阶级各派别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的基本情况。

答:清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纷纷在海外创办各类报刊,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1)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变成“保皇派”或“保皇党”。

自1898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保皇派在海外创办和控制的报刊有30多家。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①《清议报》是戊戌政变后康、梁等人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的机关报,旬刊,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

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并开办了中文报刊上最早的时事短评专栏——“国闻短评”。

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停刊。

②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该报是按照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的模式创办起来的,半月刊,封面有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并有重要内容的目录。

内容共分25个栏目。

《新民丛报》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和君主立宪,最终于1907年8月悄然停刊。

(2)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创办的主要报刊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到武昌起义这段时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逐步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革命派的办报活动空前发展的时期。

海外共出版革命或有革命倾向的报纸有60多种。

①《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

由孙中山指派他的战友陈少白主持,报纸专载新闻和评论。

《中国日报》的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鼓吹反清革命;二是宣传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赞美共和制度;三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

该报于1913年8月被袁世凯在广东的代理人龙济光查封,共存在了13年零8个月。

②在《中国日报》的带动和孙中山的指导下,1905年同盟会成立前,粤港和南洋等地出版了很多革命报刊,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郑贯公创办的《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和《有所谓报》。

第四章清末新闻法制建设与

第四章清末新闻法制建设与

毛泽东谈《民立报》
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 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 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 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 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 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 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现今大公报首次问世了,自以为有必要为此 作个序言:什么叫大公?忘掉自己就是大我,没 有私心就是为公。本报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刚愎 自用;也不会流于世俗、颠倒是非。报道那些有 益于国家有助于学术的东西,其他偏激歪谬的言 论不是我们所选择的,猥邪琐屑的事是我们所鄙 弃的。希望海内外的有识之士能够加以教诲,以 发扬我报宗旨,开启民智,简化陋俗。我的同仁 们应当奋起自我鞭挞,坚持与人为善共同扩大大 公无我的志向,这是顾名思义不至辜负所学的。 但愿能移风易俗,国富民安,没有天灾人祸,百 姓安康这样我们就如愿以偿,如此,我们的心也 能得到了宽慰。

4、《大江报》案
由于《大江报》言论激烈,特别是1911 年7月《亡中国者和平也》与《大乱者 救中国之妙药也》发表后,湖广总督瑞 徵震怒,派兵包围报社,逮捕了詹大悲。 何海鸣当时不在报社,次日投案。后来 两人被判监禁,报纸被查封。
詹大悲
五、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中新闻理论与 业务的发展


1、《民呼日报》:1909年5月创办 2、《民吁日报》:1909年10月创办 3、《民立报》 :1910年10月创办

啊!《民呼日报》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现 呀?我们的主张是《民呼日报》,是黄炎子孙之 人权宣言书。有世界而后有人民,有人民而后有 政府。政府有保护人民之责,人民亦有监督政府 之权。政府不能保护其人民,则政府的资格就丧 失。人民不能监督政府,则人民的权利就等于没 有。古往今来统治人民的人,往往恃其有无上的 魔力,对于人民不为道之行为。在人民之上的人 既时时专一凭借权柄蹂躏民权之心法,那么在下 之人也必时时心怀仇耻的感情来对待。人民压郁 既久,势必发生不良后果,或联合万众之同志, 以求逞于一二人。当此之际,欲设一策,以巩

清末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

清末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次办报高潮但戊戌政变后,各地报纸纷纷停刊,国人自办报刊走向低谷,“圣主幽囚,新政隳堕,内地报馆封禁无存。

天津、上海、澳门为权奸势力所不能及,巍然存者,仅二三焉。

”不过,报业很快恢复并加强了发展势头。

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实行“新政”,遂步放开报禁与言禁。

在经历了由戊戌政变所导致的发展低谷后,国人自办报刊很快恢复,掀起了报业扩展的第二次高潮。

这次办报的热潮一直持续到1912年,成为中国近代报业史上的重要时期。

一、海外保皇报刊的活跃:变法失败后,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被迫逃亡海外,他们以日本为基地,奔走于世界各华人聚居地区,短短几年,在世界各地广泛建立了“保皇会”,创办和控制了30多种报刊,将海外华文报刊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海外华人报刊的出现与初步发展: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版由来已久。

鸦片战争前在东南亚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等是最早的一批。

其后,从19世纪50年代到1998年,主要在美国和东南亚,先后出现过20多种华文报刊。

1854年的《金山日新录》——第一份以华人华侨为读者对象的华文报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纸;1856年的《沙架免度新录》——在美国出版的第一份由华侨自己创办的的华文报纸,也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日报;李根——美国第一位华人编辑;1875的《唐番公报》(《华番汇报》)是19世纪在美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华文报纸;1883年的《华美新报》是纽约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2、海外保皇报刊:上述海外华文报刊大都多是宗教或商业性的,主办者有外国人也有华侨,这些报刊都以当地华人为读者对象,与中国国内的联系较少。

而保皇会在海外创办的控制的报刊,则有很强的政治性。

其中在日本和东南亚出版的,还大量发行到国内。

保皇会在海外创办和控制的报刊主要有:1898的《天南新报》——新加坡;1898年的《清议报》——日本横滨;1899年《文兴报》——美国旧金山;1900年的《新中国报》——檀香山;1902年《新民丛报》——日本横滨;1902年《东华报》——澳大利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日报》不仅是宣传机关, 还是革命党南方党务军务的总机关,兼宣传与组织双 重功能。
《中》出版两月后,又出版约一年的《中国旬 报》,用广东民间喜闻乐见的粤讴、南音、班本等文 艺体裁,讽刺昏庸腐朽的清朝官吏。《中国旬刊》停 刊后,有关内容移入《日报》,改名《鼓吹录》,是 我国最早的副刊之一。 ► 《中国日报》的出版改变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的 宣传方式,并使革命的宣传从此进入了一个大众传播 的新阶段。

于是,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的第一份机 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
《民报》是一份大型的时事政论性刊物, 它的宗旨是为革命运动建立理论基础。《民 报》发刊辞中第一次提出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从此《民 报》致力于这一主义的宣传。 ► 设有论说、时评、纪事等栏目,并以刊 登政论文章为主,此外还大量地介绍各国的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介绍西 方的各种新思潮,成为当时革命宣传的一面 鲜明的旗帜。
►陈 ►少 ►白
►陈 ►少 ►白
陈少白(1869-1934)原名闻韶,后改名白,字少白, 号夔石,广东新会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早期重要的报 刊活动家。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并称反清“四大 寇”。 ► 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1890年入香港西医书院, 与孙中山拜盟为兄弟。每于学课余暇,与孙中山、尤列、 杨鹤龄聚会于杨耀记,畅谈革命,无所忌讳。 ► 1895年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事败 与孙中山、郑士良逃亡日本,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 1897年去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 ► 1899年奉孙命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 与保皇会刊论战。同时联络三合会、哥老会,与毕永年 等组织兴汉会,推孙为总会长。

《新民说》梁启超发表的代表作 长达11万字之多。
政治上,《新民丛报》总的倾向是保皇立宪,但前 期和后期有所区别。1903年以前的《新》适应时代潮流, 发表和许多高谈革命的文章,引起保皇派的不满。也为 此销量大增,达14000份。在国内外设立97个代销处。 1903年低,梁启超赴美洲游历考察之后,公开宣布不再 谈革命,与共和告别。 ► 《新民丛报》的这些介绍改变了中国思想界的闭塞状 态,打开了受传统观念束缚的知识分子的眼界,启发了 他们民主革命的觉悟,给他们提供了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尚未自觉承担起这些宣传工作时, 《新民丛报》在思想上起到了引导青年知识分子的桥梁 作用。 ► 《新民丛报》中文章是新民文体。前面有时务文体。
►清
►议 ►报 ► ►
► 1898年由康有为、梁启超创刊于日本横滨,是变
法失败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报刊,梁启 超为主编和第一撰稿人。1901年因报馆失火而停 办。 ► 其办报宗旨“主持清议,开发民智” ► 宗旨:主持清议; 开发民智 ;
《清议报》办报目的
► 激发国民之正气; ► 增长国学之学识; ► 交通中日两国关系;
►新
►派在海外最重要的一份机关报。
► 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半月刊。
主编是梁启超。
► 该报前期办报宗旨是开民智、造新民。该报的命
名就是取义《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新民,在止于善。”在梁启超看来,中国积弱 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素质低下。


《开智录》是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份刊物,由 郑贯公主编。郑贯公、冯樊龙、冯斯栾三位创办人, 分别用“自立”、“自由”、“自强”的笔名,在 该刊上发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文章, 人称“三自”。 《译书汇编》由戢元丞、杨廷栋、杨荫杭、雷奋于 1900年12月 6日在东京创刊,与第1 个留日学生团 体“ 励志会” 关系密切,曾译载过不少介绍 18、 19 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文章。 《国民报》1901年5月10日创刊于东京,其第4期发 表章太炎的《正仇满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 改良派思想理论的第 1篇文章。

五、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大论战
► 《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
《民报》创刊第一期上,就发表汪精卫、陈天华的文章,矛头 直指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新民丛报》,由此双方展开了新闻史 上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 ► 《民报》第三期发行号外,发表文章列举了双方对立的观点12 条,并宣告从第四期起逐一予以驳斥。此后陆续发表文章,对 改良派展开全面攻势。

郑贯公办报活动

(1880—1906)名道,字贯一,笔名自立,广东香山人。清末著 名革命报人。他的文章对列强和清政府大加鞭挞,深刻犀利,在港粤 报人中首屈一指,赢得爱国人士的普遍尊敬。26岁即染病去世。 经 历: ①16岁因家贫辍学,东渡日本在太古洋行横滨支店佣工,业余 时间自学维新派书报,任《清议报》助理编辑而受知于梁启超,准其 免费入横滨大同学校学习。在校学习期间,他接受了卢棱、孟穗斯鸠、 达尔文、斯宾赛等人的学说,同时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交往,遂倾向 于革命。后主编《开智录》,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个具有革命思 想倾向的刊物。因谈及革命而被《清议报》解职。 ②后经孙中山介绍任香港《中国日报》记者,其文常有新颖思 想,受到欢迎,名声渐起。因与陈少白意见不和离开。 ③先后在香港创办《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 等革命报纸。其中《有所谓》庄谐并重,雅俗共赏,成为当时港粤报 纸中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


《民报》是月刊,但每月出版日期不定, 且经常脱期或中途停刊。主要撰稿人有章 太炎、陈天华、胡汉民、汪精卫、宋教仁、 黄侃等。
► 主编先后为胡汉民、 ► ►
章太炎、
汪精卫。

章太炎
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 ► 经历: ► ①担任过《时务报》等多家报刊的撰述和主笔。 ► ②为《苏报》撰稿,为《革命军》作序,在 “苏报案” 中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 ► ③是《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 ► 特点: ► ①有很好的古典文学素养和丰富的历史知识。 ► ②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激情充沛在当时产 生过重大影响。 ► 缺点: ► ①好用古字、奇字,文章常难于通晓,限制了读者范 围。 ► ②内容方面也有不少消极的东西。



►民
►报
► 前身为留日学生的革命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
《二十世纪之支那》是华兴会的机关报, 1905年6月创刊,由宋教仁等主持。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成立后,华兴会领袖 黄兴、宋教仁决定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为 同盟会的机关报。但在移交之前,遭到日本政府 的查禁,不能再使用原刊物名称。同盟会决定改 名《民报》出版。

报刊
时间
地点 旧金山
创办人
内容、地位
1、《金山日新录》 1854
美国基督教会 第一份以华人华侨为 读者对象的华文报刊。 新闻综合性报刊
2、《东涯新录》
1855
旧金山
基督教长老会 内容与前者接近 牧师威廉.斯 俾尔
广东人司徒源 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 创办的华文报刊 美国人主办、 以“欲华人多闻广见” 旅美华侨主编 为办报宗旨。 旅美华侨黄卓 19世纪在美国出版时 与美国人霍夫 间最长的一份华文报 曼联合创办 纸。


最高发行量17000份,其中半数以上是在国内秘 密发行的。 与此同时,《民报》也日益受到清廷的嫉恨与日 本政府的关注。 1908年10月,《民报》第24期因发表汤增璧鼓 吹暗杀注意的《革命之心理》一文,被日本政府已破 坏治安为借口封禁。


四、留日学生的办报活动
从1898年开始,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1905年 达8000多人。 ► 留日学生刊物以1902年为界限分两个时期。 ► 前期比较重要的刊物主要有:《开智录》、《译 书汇编》、《国民报》



在反种族压迫、反封建专制、反帝国主义的宣传上, 该报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舆论阵地,也曾发挥过重要的 作用。 ► 此外,在版式上,《中国日报》也成为时代的先行者。 它完全仿照日本报纸,创多栏横排,标题长短不一,版面 活泼大方。是中国近代报刊中第一份首开横排分栏的报纸。 ► 因此,《中国日报》被国民党报人称为“党报元祖”。



留日学生创办的第 2批革命报刊,是1902以后在东京出版 的《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潮》 、《直 说》 、《江苏》、《二十世纪之支那》等。 这些刊物多由各省留日学生同乡会主办,带有不同程度的 地方色彩。 主编人黄兴、 宋教仁、刘成禹、许寿裳、秦 毓鎏等, 都是拒俄义勇队、 军国民教育会或华兴会、光 复会的成员。这些刊物起初主要从爱国爱乡土的感情出发, 歌颂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祖国的壮丽河山,分析帝国主 义侵略造成的危急形势,呼吁爱国救亡刻不容缓。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资产阶级各派系在海外、港澳报刊活动 “新政”与国内新闻事业的发展 新闻思想与新闻业务的发展
第一节 资产阶级各派系在海外、港澳 报刊活动
► 一、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在国人自办报刊在神州大地兴起的前后,海外华文报 刊也开始在华人华侨旅居之地诞生与发展。 ► 在美国、南洋诸国、日本东京、伦敦、德国、加拿 大、澳大利亚等地创办。
3、《沙架免度新 录》 4、《旧金山唐人 新闻纸》 5、《唐番公报》
1856 1874 1875
萨克拉 门托 旧金山 旧金山
报刊
时间
地点
创办人
内容、地位
6、《华美新报》 1883
7、《华美新报》 1890
纽约
芝加哥
旅美华侨黄 清福
旅美华侨黄 清福 程蔚南等主 持报务 薛有礼
纽约出版的第一家 中文报纸
效仿西方的杂志,封面是彩色图片,中国地 图,卷首一共有25个栏目,在此之前报纸比最多 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 所不谈。其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 美,确实是“中国报纸之前所未有的”——梁启 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