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能力:《美术鉴赏》第一讲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学案
《美术鉴赏》第一讲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 学案

《美术鉴赏》第一讲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及目标:1、了解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特点,提高美术鉴赏能力;2、了解色彩基本知识,提高鉴赏色彩的能力;3、认识三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表达方式,掌握其辨别的方法。
4、能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掌握基本的美术作品评判的方法。
5、简要了解中外绘画的画幅形式。
美术是高中“艺术”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
“基本能力”测试涵盖了高中美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包括绘画、雕塑、民间美术、书法、工艺美术、建筑、摄影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体现了对普通高中生美术基本能力素质的要求,是对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美术经验的检验。
美术欣赏以考查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目的,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的联系与整合。
学生应以“基本能力”测试为契机,积极主动,着眼于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间的有机整合和内在联系,以观察、关注身边的生活琐事为起点,进而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以浓厚的兴趣与饱满的热情进行艺术欣赏、表达感觉。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与美术鉴赏一、美术作品的分类●按艺术门类分: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 摄影。
●按材料分: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水粉画、水彩画、连环画。
●按题材分:人物画、静物画、花鸟画、风景画或山水画。
●按形制分:浮雕、圆雕、透雕。
●按功能分:公共性建筑、纪念性建筑。
●中国画按技法分:工笔画和写意画。
●中国画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二、美术作品的特征1、造型空间特征美术又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2、视觉特征3、材料肌理特征如:平滑、粗糙、软硬、水渍淋漓的薄涂、油彩浓重的厚堆)肌理美感强化丰富了美术作品的视觉审美效果。
4、静态特征与戏剧、舞蹈艺术相比较其它随时代发展而形成的新艺术形式如:动画、大地艺术等。
三、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特征:具体性、形象性。
基本能力学案——美术鉴赏(图片)

基本能力学案――美术鉴赏知识一、美术鉴赏1.美术鉴赏的定义: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2.鉴赏三步骤:①美术的基本信息,从分析作品的形式和形象入手。
具体的说就是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门类、材料、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语言、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
②对内容的理解、体验。
作品的环境表现:典型形象、典型环境、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③赏即欣赏,就是接受者把他通过鉴别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与个人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画面背后的故事等,对内涵的探究及领悟。
3.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1]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角度,深化对作品的主题涵义,形象创造,形式意味的理解与鉴赏。
[2]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是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另一个角度。
[3]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突出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形式美感特点,这是最常用的一种鉴赏角度。
4. “比较”是鉴赏美术作品的一个直观、有效的方法[1]“纵比”不同时代作品,通过比较体会不同时代中人们对美感趣味的不同追求。
[2]“横比”同样内容的作品,通过比较可以鉴赏不同美术家的不同创作特点。
不同国家、民、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美术的范畴,美术的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园林)二.美术作品的门类1、美术作品的门类:绘画、建筑(园林)、雕塑、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篆刻、摄影。
绘画:赵佶《芙蓉锦鸡图》2、绘画及分类:(绘画是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
)①按材料和技法: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其中的速写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方法)等画种。
②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风景画)、静物画;其中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被称为国画的三大画科。
③按形式语言(表现手法):具象、意象、抽象绘画。
基本能力学习课件:第1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 在南京和丹阳一带,已发现有南朝的宋、齐、 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的陵墓石雕31处,其 中29处的石雕保存较好。这些石雕,包括神道两 侧的石柱、石兽和石碑等。石兽相对而立,头上 长双角的称“天禄”,长独角的叫“麒麟”,均 是传说中的灵异瑞兽,只能用于帝王陵墓。王公 贵族墓前的石兽无角,称“辟邪”。这些象征权 势的镇守、护卫陵墓驱邪的石兽,形象在狮虎之 间,更似以狮子为基础的夸张变形,肩有羽翼, 多作昂扬张口、挺胸迈步状,形体硕大,粗壮厚 重。其雄强威武的气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南朝时期雕刻的代表。
扎根南国( 中国画, 1998年)吴
奔马 (中国画,1951年)徐悲鸿
➢ 这幅《奔马》在表现方法 上,将西洋画中的解剖与中国 传统笔墨相结合,显示出徐悲 鸿以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传统 中国画以使之具有面对现实的 能力的思想。在主题上,他以 昂首飞奔的骏马来表达对民族 前途的关怀和希望。徐悲鸿给 这幅作品起名《山河百战归民 主》,表达了他对新中国成立、 人民从此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 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与情感寄 托。
《捣练图卷》
拾穂(油画,1857年)米勒(法国)
➢ 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 从35岁起就定居巴比松,之后他一住就是27年, 几乎一生没有离开过那里。他在那里生活、劳 动、创作,画出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他与 巴比松许多画家来往,和他们交流创作思想。 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比松农民的生活和那里的自 然世界。但是从米勒作品的意义来看,他又超 越了巴比松派,他把人性中质朴、善良、高贵、 永恒的一面呈现出来,从而感染了全世界的人。
➢ 美术作品-----艺术形态、作品形式-----差异 ➢ 对比两幅作品《捣练图》《拾穗》 ➢ 社会背景 ➢ 画家-----考察-----表现意图 ➢ 作品-----价值判断
美术鉴赏模块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美术鉴赏模块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课题:《美术鉴赏》模块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设计与授课:瓦房店市第六高级中学王岩推荐: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相毅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案)瓦房店市第六高级中学王岩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理解、区分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理解具象作品、意向作品、以及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
懂得美术鉴赏对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难点: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学生会使用专业术语描绘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表述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不仅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情趣和审美的眼睛。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美术鉴赏》的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师:大屏幕出现课题)(二)新授:1.讲授美术的概念①什么是美术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②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一、导入二、教学过程提问:对“美术”的认知。
在自己心目中对美术的概念及美术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一、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提问:对“欣赏”和“鉴赏”的认知和区别?(一)、美术的门类【合作探究一】看图片思考问题?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讨论:美术的范围有多大?老师总结并板书:提问,思考让大胆说出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整合讨论成果,集中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引出课题。
通过合作《墨梅图》上题《咏梅诗》一首:“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咏梅诗》第一、二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第三、四“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学生仔细观察、结合历史、文学、积极思考、大胆回答。
3、《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4、《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传世名作,同时也是联合国会议大厅里永久陈列的一幅画,作品完成于1937年。
《格尔尼卡》很有名,大到美术史,小到中小学的美术课本都有专门介绍。
大学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过程和特征。
-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分析、评价等。
- 了解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如绘画、雕塑、建筑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美术鉴赏对个人审美素养的提升和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
-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美术鉴赏的概念、过程和特征。
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3.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
2. 如何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幅作品美在哪里?-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培养审美的眼睛。
2. 学习新知- 美术鉴赏的概念:- 教师解释“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别、鉴定,欣赏、观看。
- 美术鉴赏的定义: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 美术鉴赏的过程:- 观察作品:从整体到局部,从细节到整体。
- 分析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风格、技巧等。
- 评价作品:从审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课堂练习- 教师展示几幅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美术鉴赏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2. 学习新知-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 绘画:包括油画、水彩画、素描、版画等。
- 雕塑:包括圆雕、浮雕、透雕等。
- 建筑:包括古代建筑、现代建筑等。
基本能力学习课件:第1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美术鉴赏的意义和方法
培养审美意识
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 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 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传承文化
美术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鉴 赏美术作品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传 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总结美术鉴赏的意义和方法
拓宽视野
通过欣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 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与碰撞,拓宽视野,增加文化素养。
观察画面的构图,分 析画家如何运用空间、 比例、透视等手法来 组织画面。
关注色彩的运用,理 解画家通过色彩表达 情感和主题的意图。
观察线条的运用,体 会线条在绘画中的表 现力和画家的技巧。
分析表现手法,理解 画家所采用的风格、 流派和技法对作品的 影响。
雕塑作品的鉴赏
观察雕塑的形态,分析作品的造 型特点和表现的主题。
主题理解
探究艺术作品的主题、意义和内 涵,结合创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 景,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比较鉴赏
将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分 析它们的异同点,更深入地理 解艺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实践探索
通过亲身参与艺术创作或艺术评论 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提升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02 美术鉴赏的基本要素
线条
线条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虚实等变化,可以 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质感。
线条的运用可以传递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是表达艺术意境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线条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构图和画面效果,对于整体视觉效果的呈现具有重 要意义。
色彩
色彩是美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 素,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可
陶冶情操
鲁美版美术 美术鉴赏 第1课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3-教案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初步掌握美术作品的分类,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问思观察,自学比较等方法,以其在探究和创新等方面培养学生,以交流式提问促进师生互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力,提高审美情趣和美感品位,热爱生活并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了解一些美术作品,但是对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如何鉴赏美术作品?还处于目生阶段,所以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了解知识,进而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及能力,并通过多媒体课件里穿插图片和视频激起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好奇心。
采取小组讨论,融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以达到美感体验与文化省思的审美效应。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牢记美术的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对一件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鉴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的概念,以及理清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2教学环节第一个内容: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六人一组,分发小画册,分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哪个时期的?2、它属于美术作品中的哪一类?3、里面的内容是什么?4、内容可以分为几段,概括各部分内容?播放视频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导出什么是美术鉴赏的概念。
听授第二个内容: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大屏幕展示六件作品,分别引导学生归类。
教师总结美术作品的分类:六大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摄影。
然后,教师具体引导学生了解每大类的细分.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第一讲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及目标:1、了解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特点,提高美术鉴赏能力;2、了解色彩基本知识,提高鉴赏色彩的能力;3、认识三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表达方式,掌握其辨别的方法。
4、能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掌握基本的美术作品评判的方法。
5、简要了解中外绘画的画幅形式。
美术是高中“艺术”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科目。
“基本能力”测试涵盖了高中美术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包括绘画、雕塑、民间美术、书法、工艺美术、建筑、摄影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体现了对普通高中生美术基本能力素质的要求,是对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美术经验的检验。
美术欣赏以考查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目的,注重美术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的联系与整合。
学生应以“基本能力”测试为契机,积极主动,着眼于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间的有机整合和内在联系,以观察、关注身边的生活琐事为起点,进而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以浓厚的兴趣与饱满的热情进行艺术欣赏、表达感觉。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与美术鉴赏一、美术作品的分类●按艺术门类分: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 摄影。
●按材料分: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水粉画、水彩画、连环画。
●按题材分:人物画、静物画、花鸟画、风景画或山水画。
●按形制分:浮雕、圆雕、透雕。
●按功能分:公共性建筑、纪念性建筑。
●中国画按技法分:工笔画和写意画。
●中国画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二、美术作品的特征1、造型空间特征美术又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2、视觉特征3、材料肌理特征如:平滑、粗糙、软硬、水渍淋漓的薄涂、油彩浓重的厚堆)肌理美感强化丰富了美术作品的视觉审美效果。
4、静态特征与戏剧、舞蹈艺术相比较其它随时代发展而形成的新艺术形式如:动画、大地艺术等。
三、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艺术语言的特征:具体性、形象性。
狭义的艺术语言是指: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两个方面●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基本的语言表达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绘画笔墨、章法、皴法。
四、学习鉴赏美术作品1、美术鉴赏:运用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在于鉴古今、评优劣、定高下。
鉴:甄别、归类、分析、判断2、美术鉴赏的意义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美术的这种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3、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1)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洪荒风雪》黄胄《文姬归汉图》张禹(金)2)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例如:伦勃朗、凡高个人经历与其作品。
3)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初踏黄金路》李焕民其它鉴赏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以及经验不同理解也会不同。
比较是鉴赏美术作品的一个直观、有效的方法。
横比:同样内容的作品,通过比较可以鉴赏不同美术家的不同创作特点;不同国家、民族的美术家在表现同一题材时所使用的不同美术技巧手法。
纵比:不同时代的作品,通过比较可以体会出不同时代中人们对美感趣味的不同追求。
4、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1)针对社会现实以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愚公移山》徐悲鸿◆《父亲》油画罗中立◆《马拉之死》油画 ________(法国)针对艺术问题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巴尔扎克》雕塑 _______(法)■《生日》油画夏加尔(俄国)■《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壁画米开朗基罗(________)2)影响创作意图的因素a、不同社会、文化下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题材表达对现实的态度和处理明暗、透视的能力;中国的文人画家:梅、兰、竹、菊或山水表达他的个人情操和笔墨情趣。
《开国大典》油画董希文《丛竹图》中国画郑燮(清)b、在同一社会和文化下艺术家的艺术成长过程、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的差异《离婚诉》(版画)古元《怒吼吧,中国》(版画)李桦3)在不同的艺术类型中,艺术家表达其创作意图的方式不同●具象艺术中,主要是通过刻画形象的细节来实现其创作意图。
《教皇英诺森十世》、《梦娜丽莎》●意象艺术中侧重于作者的感觉和情感的表达,主要是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来实现其创作意图。
《荆柯刺秦王》(画像石)山东嘉祥县武梁祠《卢昂大教堂》油画莫奈(法国)●抽象艺术中主要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其构成来实现创作意图,通过符号的构成来实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塔特林(俄国)●表达艺术家的某种观念重手段(媒介)的选择《L.H.O.O.Q 》(复制品)杜尚(法国)《析世鉴》(综合材料)徐冰(中国)5、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晓雪山行图》国画马远(宋)◢《渔笛清幽》国画夏圭(宋)◢《大卫》雕塑1443—1444年多纳太罗(意大利)◢《大卫》雕塑1501—1504年米开朗基罗(意大利)◢《艰苦岁月》雕塑潘鹤◢《梦》油画卢梭(法国)1)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判断受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
2)美术作品的评价方式: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这种评论方法主要产生中国,其特点就是不局限于单一的方面,而是从作品总体的气韵或神韵来判断作品的优劣。
·其由低到高的评价为:能品、妙品、神品、逸品(每品又分上中下三等)●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主要是指: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五、色彩知识1、原色间色复色原色:也叫“三原色”。
即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
是最基本的原色,它们之间不同比例的混合可以调配出无穷无尽颜色。
而其自身却无法通过其它颜色的混合而产生。
三原色的纯度是最高的。
间色:又叫“二次色”即橙绿紫。
它是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
红与黄调配出橙色;黄与蓝调配出绿色;红与蓝调配出紫色。
能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
间色的纯度较高。
复色:也叫“复合色” “三次色”。
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三原色或者任意两种间色所得的颜色。
复色又称浊色、灰色。
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族,于变万化,丰富异常,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
复色纯度较低。
2、色彩关系同类色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
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相邻色在色环中邻近的色相。
如红的相邻色就是橙色和紫色,黄色的相邻色就是绿色和橙色,蓝色的相邻色色是紫色和绿色。
从同类色、相邻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
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
互补色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
色相环中任意两原色混和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
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
3、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4、色调:冷色调即蓝绿紫色调暖色调即赤橙黄色调六、美术的形式语言(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1、具象艺术: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艺术。
具象艺术采取了模仿的办法,并且为了成功又创造出一系列方法:透视、解剖、明暗、比例等方法。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画家顾闳中《王时敏像》明代画家_______;《教皇英诺森十世》西班牙画家________ 《清明上河图》宋代画家张择端;《石工》法国画家库尔贝《血衣》现代画家王式廓;《梦娜丽莎》_______(国家)画家达芬奇●具象艺术的特点:A、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B、艺术形象的_________C、_______(叙事性)●具象艺术的功能:记录功能、社会干预性功能。
●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A、要分辨出是肖像作品还是主题性作品;B、要看环境的表现●艺术语言的运用:中国:线条和随类赋彩西方: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等。
2、意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艺术。
意象是与“实象”而言,指意欲之象、意念之象、主观之象。
意象艺术是艺术家的感觉、想象和表现意图所呈现出来的形象。
理解意想表现性美术的两个角度:一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种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来理解。
意想艺术从整体上超越了具象艺术在形象上和时空上的限制,延伸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使我们对事物和现时有了更为全面和宏观的把握。
★意象艺术的特点:主观性,注重心理表现。
★艺术语言的运用:增加了变形、夸张、重组等手段。
A、中国:造型夸张,笔简意赅,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如:齐白石《虾》;朱耷《鹌鹑图》;东汉雕塑《说唱俑》;黄宾虹《湖滨山居》《山居图》明代徐渭等B、西方: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流派纷呈。
“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3、抽象艺术:是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艺术。
“抽象”是与“具象”相对而言的,在抽象艺术中有的是对客观形象的简化和抽离,有的则是与客观形象完全无关。
抽象艺术严格来讲是那种完全抛弃了可视自然形象的表现的艺术形式。
A、两位抽象艺术家:*冷抽象着重于理智的结构分析硬边、几何化的造型和平涂的塑造方法。
特点:规整、理性。
蒙德里安(荷兰)《红黑黄蓝构成》、《百老汇的爵士乐》《开花的苹果树》克兰(美)《尼金斯基》*热抽象主要用色彩和变化的线条来创作,强调感情的直接宣泄、有机的形态和表现方法。
特点:即兴、自由、感性。
康定斯基(俄国)《即兴之31》B、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①在实践中认识到美术的形式可以通过表现性的处理提升为自为的抽象艺术形式。
②在音乐的类比中获得启发。
C、抽象艺术的特点:______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词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
◆其分析性包括五个方面:①形式与色彩: 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②构图与笔触: 马列维奇(俄)《白上白》波洛克(美)《作品36》③材料与肌理: 斯特拉《隐现3X》④空间与透视: 瓦萨雷利(匈牙利)《红窗》⑤光影与运动: 波丘尼(意)《空间中连续性的形式》七、形式美:是由形式传达出的美。
形式:一是指形体、形态;二是指形体、形态借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来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构成形式美的主要方面: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构成的形态变化;2、语言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绘画笔墨、章法、皴法)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雄视》中国画潘天寿●《春雪》中国画吴冠中●《向正方形致敬》油画阿尔伯斯(美国)●《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雕塑公元前1世纪(希腊)●《荷矛者》雕塑公元前5世纪伯留克莱托斯(希腊)★黄金分割率:黄金比为1∶0.618、 5:8。
★郭熙(北宋)《林泉高致集》“三远”高远:自山下仰山巅;深远:自山前窥山后;平远:自近山望远山。
八、中外绘画的画幅形式1)中国绘画的画幅形式:长卷:横长幅,一般高不足一米,长可达数米,高度更低的称为“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