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一下课程纲要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2012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授课时间:55课时左右◆授课教师:马智平◆授课对象:培育小学一年级学生【背景】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不仅使得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程总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简单图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形拼图。
2.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口算简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实际问题。
能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观察计数器,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说出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5.通过观察,小组讨论,能找出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一、课程资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doc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课时:65课时设计者:卫芬芬/郑州航空港区中心学校背景本册教材中的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都是一年级上册知识的扩展,其余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是本册的重点和难点,所涉及的计算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加减法计算教学的核心,是迅速和准确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必要前提,更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强调优法的计算,强调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发现计算规律,形成计算技能。
此外,教材非常注重对知识的回顾整理,在七个单元的结束处都设置了“成长档案”,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好习惯,为逐步学会主动建构知识奠定基础。
书中有六个单元都编排了解决问题的例题,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目标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比较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组成以及顺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认识人民币,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内容实施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平陌镇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韩丽萍总课时:3课时
一、学生及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特征,经过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
1、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1课时
2、拼一拼 1课时
3、认识图形练习课 1课时
四、课程实施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
2.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要落实到位。
五、课程评价:
1、利用基本练习评价学生对图形的名称的认识情况。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评价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评价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文档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1、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数小棒、数豆子”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情境“买铅笔、捉迷藏、快乐的小鸭”等,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1、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数学好玩(分扣子)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数学好玩(填数游戏)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各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还不强,思维很直观,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注重从大家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知识出发,让大家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方法自觉投入到学习当中,并认识到我们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金水区农科路小学课程类型:小学数学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教材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设计教师:王瑞云张宏栩王珂孙丽平张彤红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一、课程目标(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1、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数小棒、数豆子”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情境“买铅笔、捉迷藏、快乐的小鸭”等,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图形与几何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1、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统计与概率数学好玩(分扣子)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三)、综合与实践数学好玩(填数游戏)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背景本册教材中的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都是一年级上册知识的扩展.其余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是本册的重点和难点.所涉及的计算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加减法计算教学的核心.是迅速和准确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必要前提.更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强调优法的计算.强调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发现计算规律.形成计算技能。
此外.教材非常注重对知识的回顾整理.在七个单元的结束处都设置了“成长档案”.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的好习惯.为逐步学会主动建构知识奠定基础。
书中有六个单元都编排了解决问题的例题.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2课时
课程实施
教学方式: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组织游戏等。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体验观察、小组交流等学习方法。
实施对策:
1.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3.采用4课时进行教学。
有效性评价
1、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进行一次合作性的实践活动。
课
程
内
容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数数、数的组成
1课时
读书、写数
1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1课时
多些少些
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1课时
课程实施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演示、讲授法、引导法、师生共同交流法等。
学习方法:观察、动手操作、讨论法等。
实施对策:
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课
程
目
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课
程
内
容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上下
1课时
前后
1课时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4.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数的读写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
有效性评价
1.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一年级数学下期课程纲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期《课程纲要》科目名称小学数学设计教师朱冬丽日期2012.2适应年级一总课时60课程类型基础课程学校郑州航空港区外国语小学课程内容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数与代数”领域: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图形与空间”位置、图形的拼组“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实践综合应用”领域: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找规律、总复习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从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
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课程内容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山亭区冯卯镇明德小学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材版本:青岛出版社
授课课时:54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设计教师:宋慧
设计时间:2020年2月3日
一、课时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逛公园——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
3、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4、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5、下雨了——认识钟表
6、小小储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牧童——认识图形
2、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
(三)、统计
1、我换牙了——统计
2、在统计过程中,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简要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儿童乐园 --总复习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三、课程实施
(一)数与代数
1.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借助直观学具,调动已有的兑换经验完成计算。
在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掌握计算方法。
3.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自己的算法。
4.通过填写百数表,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5.通过借助100以内的数目表和计数器引导探究
(二)空间与图形
1.利用学具以描、画、印、拓等方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统计
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活动,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
通过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的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四、课程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
1.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和书面作业进行评价,可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课堂情况: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自主探究、是否主动乐于与同伴合作、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通过课堂随时观察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状态(预习、课前准备、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通过问题的解决,观察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情况:能否按时按完成;能否认真书写;能否及时纠正等。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活与数学
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二)结果性评价:纸质性笔试评价。
(三)评价主体和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1.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和鼓励性的物质奖励相结合。
如;作业书写认真、工整并全对,奖励小红花等。
2.评定等级:对课堂学习、作业可分别评为优、良、合格、需努力等级。
3.不定期,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方法正确认识自我,以求自我激励。
山亭区冯卯镇九老小学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