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去描写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300字 小学生描写诸葛亮的作文300字_作文300字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300字小学生描写诸葛亮的作文300字我眼中的诸葛亮桑雪宁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既聪明又不聪明的人。
诸葛亮的崇拜者先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
说起他的聪明,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比。
是的,比如他演的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不仅吓走了司马懿的百万大军,还被后人赞扬,真是一举两得。
可他犯的错误,可能就鲜为人知了吧。
诸葛亮的手下原有一个叫马谡的人,一直得不到诸葛亮的重用,很不高兴,可诸葛亮总怀疑他,无论如何都不重用他。
后来,诸葛亮这样的态度激怒了马谡,诸葛亮临终前还说:“马谡必反。
”后来他真的反了。
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我认为不是,是因为诸葛亮那一直怀疑的态度使马谡反了的。
不过我认为他更多的是聪明,因为他能猜测人的心思。
比如他演空城计时,在司马懿百万大军面前,竟毫不惊慌,因为他知道司马懿知道他一向小心,所以以为城里有伏兵,就不敢进攻,如果换一个人来面对这危急的场面,一定会吓得马上逃跑,来不急狂测对方的心思,如果暴露了自已的兵少,肯定必死无疑。
所以不仅要有过有的勇气也要能猜测对方的心思。
诸葛亮虽然会犯一些错误,但他在我的眼中仍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我很敬佩他。
我眼中的诸葛亮唐靖茹在三国时期,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就是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刘备的参谋。
在罗贯中笔下,他是一个忠于国家,而且聪明的一个人。
不过我认为,罗贯中把他描写的份量级了,我想“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刘备为了请到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幸苦了这位皇帝。
虽然这样,但诸葛亮在我眼里仍是机制多谋的。
其一,诸葛亮实力超强。
还是说上段那个故事,如果诸葛亮没有很强的实力,我想刘备也不会三番五次地前去拜访。
而且刘备的军队总能获胜,我想这功劳在于诸葛亮。
其二,诸葛亮计谋足。
我读过一首诗,名叫《八阵图》,它是这样写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诗是杜甫对诸葛亮一生成就的高度概括。
八阵图在三国时期乃至后来很长一段历史期间,无人能破这个阵,只要走进去,就会迷失在八阵之中。
用神态描写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作文

用神态描写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用神态描写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作文篇1我学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后,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识大体,顾大局。
周瑜嫉妒他的才干,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却镇定自若,答应他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我为他捏了把汗,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完?可他还立了军令状!诸葛亮知人善任,知道鲁肃是一个忠厚守信的人,就私自找鲁肃帮。
我觉得诸葛亮不是人,是神仙。
当时的科学并不发达,为什么诸葛亮能预计第三天有大雾呢?那是因为他博览群书,时常观察天气,才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对比他我就很惭愧,因为我不喜欢读课外书,只喜欢看电视、打游戏,所以成绩一直“马马虎虎”的。
今后,我可要多看书啦!诸葛亮的胸襟宽阔,顾全大局,明知道周瑜要害他还不动声色,并且完成任务,使周瑜无话可说。
而我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跟同学过不去……诸葛亮,我真佩服你!用神态描写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作文篇2题目:用神态描写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国的名臣谋士,被后人尊称为"武侯"和"君佞之重"。
他忠心报国,英勇善战,更是个非常睿智的策士。
虽然历史上对他的详细形貌描写不多,但从他的一些神态动作中,我们还是可以领略到这位伟人的非凡风采。
首先,诸葛亮总是一脸肃穆威严的神情。
据说他年轻时就已眉宇深沉、目光如电,甚至普通士卒见了他也要心生敬畏。
这种肃穆神态使他即便在谈吐间也多了一份沉稳威严的味道。
在军中点将布阵时,他就用那犀利深邃的目光环视全场,只一个眼神就能使将士们汗毛直立、战意高昂。
战场之上,他更是一派雷霆万钧的英姿,神色狰狞,盯住敌阵就像老虎盯住猎物那样不放,令敌军心生胆寒。
其次,诸葛亮也时常一副沉思省察的模样。
在空闲时,他经常凝眉沉思,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似乎在构思天衣无缝的谋略。
有时他也低头认真审阅奏章文书,时而抚掌而叹,时而摇头摆手,专注而投入的神态尽显他钻研用心之态。
描写诸葛亮机智的句子

描写诸葛亮机智的句子
诸葛亮的机智世人皆知,这位杰出的谋士曾经带领三国巧妙出其不意地赢得了结果。
诸葛亮曾使用过多种策略来取得胜利,他屡获胜利,让对方无可奈何。
他从不盲目地发动战斗,而是尝试诸多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诸葛亮在策略和谋略方面极具才智,他能够看到形势的一切,从一开始就能预测到最后的结果,从而给出最佳的策略。
他有个特点就是容易看穿对手的计策,尽管对方采取了最精密的阴谋,也休想对诸葛亮相害无时。
诸葛亮在兵法策略方面,有着敏锐的眼光。
他能观察周边环境,考虑远景,从而领先把握局势,并给出最佳的行动策略。
为了求取胜利,他不仅擅长用心智、刺激头脑,还懂得在相关的推理上发挥极大的作用,把不同的局势和决策连接起来,让对手刻不容缓。
诸葛亮的谋略也是一绝,他有着极高的智慧,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给对方极大的压力,有的时候也会假兵伪将,虚张声势,端正气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也极具说服力,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意图传达给他人,让他们接受其中心思,服从他的统治。
诸葛亮是一位机智聪明的谋士,他以谋略、智慧而取胜,这让他终生受到赞誉。
他所奉行的思路,令无数人羡慕,他所使用的技巧,令无数人敬畏,他以机智和有趣的策略,在历史上留下无尽经典,足以叫人惊叹,激发无尽的想象力。
诸葛亮的机智深得我心,我一边敬仰一边借鉴,无论多么险恶的
局面,只要有诸葛亮般的机智,便可取得胜利。
诸葛亮不仅可以成为我们学习智慧和勇气的良师,也可以成为我们机智思维的角色模板。
蜀相描写诸葛亮一生功绩的句子

蜀相描写诸葛亮一生功绩的句子
1.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为蜀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诸葛亮在蜀国时期,积极参与国家决策,制定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3. 诸葛亮精通军事战略,他制定的“七擒孟获”战略,成功击败了南蛮叛乱,稳定了边疆局势。
4. 诸葛亮善于治国理政,他提出的“兴学育才”政策,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5. 诸葛亮深入研究天文地理,他编纂的《军器方略》对军事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 诸葛亮在蜀国时期,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提出了一系列的农田水利建设方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力。
7. 诸葛亮对外交事务也有出色的表现,他与吴国的孙权保持良好的关系,确保了两国的和平发展。
8. 诸葛亮善于用人,他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9. 诸葛亮一生勤奋好学,不仅精通兵法和政务,还广泛涉猎文学、历史等知识,成为了古代中国的学者兼政治家。
10. 诸葛亮在对内治国、对外交往中,坚持以仁义为核心,注重民生,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11. 诸葛亮在位期间,蜀国国力逐渐增强,社会秩序稳定,为后来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诸葛亮的个人评价(通用22篇)

诸葛亮的个人评价(通用22篇)诸葛亮的个人评价(通用22篇)诸葛亮的个人评价篇1诸葛亮用过的计谋有许多,比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江东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取零陵、锦囊妙计、计擒张任、得汉中、平四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收姜维、空城计、射马中獐、增灶减兵、陇西抢收麦、制造连环驽、木牛流马、汉中屯田、上方谷兵困司马懿、锦囊计除魏延……我很佩服诸葛亮。
许多人都说诸葛亮很谨慎。
我却认为诸葛亮很大胆。
险走江东舌战群儒,这是谨慎吗?草船借箭,独自带着二十几只小船去曹营,没有胆识可以吗?空城计,城中只有二千多人却吓退了司马懿几十万人马,这莫非不大胆吗?上方谷兵困司马懿,一般的人能做得到吗?只有诸葛亮才敢。
正是由于他在紧急关头大胆使用计谋。
最终才取得了胜利。
关键时刻诸葛亮能大胆的.使用计谋。
这也是他平常谨慎的结果。
假如他一贯都是大胆的,那么在危险时刻,即使破釜沉舟,别人也不会信任的。
也有许多人说他神机妙算,我不否认,可是有的时候,比如在陇西收麦的时候,诸葛亮制作了好多木牛流马来运粮。
他考虑的就不周全。
司马懿让他的手下做了那么多的木牛流马,莫非他们就发觉不到舌头中的机关吗?一旦发觉这个机关,诸葛亮的计谋不就白费了吗?诸葛亮,一个既谨慎又大胆、机灵过人、神机妙算的人。
诸葛亮的个人评价篇2料事如神、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诸葛亮不想背负蜀汉灭亡的千古罪行。
话说天下形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一统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定。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只是临时的,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实力最弱的蜀国首当其冲,必定灭亡,必定成为被吞并的对象。
刘备东征失败后,本就实力不强的蜀国,元气大伤,国力进一步衰落。
加上从前的"五虎上将'死的死、老的老,新人又未能准时涌现,蜀汉人才断层,显得后继无力,以致于后来到了"蜀国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尴尬境地。
描写诸葛亮的名句

描写诸葛亮的名句
1. 诸葛亮那可是智慧的化身啊!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蜀汉的方向。
你看他草船借箭,这计谋,多牛啊!
2. 诸葛亮简直神了呀!他就如同那定海神针,让蜀汉在乱世中屹立不倒。
还记得他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吗?哇塞!
3. 诸葛亮啊,真的是超级厉害的人物呢!好比一把锋利的剑,为蜀汉披荆斩棘。
他舌战群儒的时候,那气势,谁敢比?
4. 诸葛亮,那绝对是传奇一般的存在呀!恰似一阵春风,给蜀汉带来勃勃生机。
七擒孟获,这手段,真绝了!
5. 诸葛亮真的是太了不起啦!仿佛一座巍峨的高山,让人敬仰。
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多神奇啊!
6. 诸葛亮,那可是无人能及的呀!就像一轮暖阳,温暖着蜀汉的臣民。
他的《出师表》,读起来真是让人感动啊!
7. 诸葛亮啊,真的是令人钦佩至极!好比一艘巨轮,带领蜀汉破浪前行。
他设八阵图,厉害不厉害?
8. 诸葛亮,绝对是智慧的代名词呀!恰似一道闪电,划破黑暗。
他临终前还在为蜀汉谋划,这精神,谁能及?
9. 诸葛亮真的是太牛了吧!仿佛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光芒四射。
他治理蜀汉,井井有条,厉害吧!
10. 诸葛亮,那可是高不可攀的存在啊!如同一片浩瀚的星空,神秘而又强大。
他的一生,不就是一部传奇吗?
我的观点结论:诸葛亮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其杰出的人物,他的智慧和才能让人赞叹不已,他的事迹和精神也将永远被铭记和传颂。
三国演义诸葛亮作文1000字(推荐26篇)

三国演义诸葛亮作文1000字(推荐2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讲话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sentence summari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三国演义诸葛亮作文1000字(推荐26篇) 三国演义诸葛亮作文1000字第1篇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
描写诸葛亮的形容词

描写诸葛亮的形容词
1.聪慧的: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他的智慧超凡脱俗,常常能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
2. 谦虚的:诸葛亮虽然才华横溢,但性格特别谦逊,从不张扬自己的才能,而是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3. 忠诚的:诸葛亮对蜀汉国家和刘备都有着忠诚的情感,他不畏艰难险阻,为了国家和主公,甘愿献出一切。
4. 机智的:诸葛亮的机智非常出色,他常常能够迅速地想出应对危机的办法,并且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
5. 谋略高超的:诸葛亮不仅机智,其谋略也是高超的。
他在战场上常常能够制定出精准的计策,使敌人措手不及。
6. 慈祥的:尽管面对繁重的工作和紧张的情况,诸葛亮的神态总是慈祥的,他会温柔地对待身边的人,让人感到安心。
7. 有胆有识的:诸葛亮不仅智慧出众,他还有着非凡的胆略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他的勇气和决心深深地打动了人们。
8. 博学的:诸葛亮不仅懂得军事战略,还对文化、历史、经济等领域有着广博的知识储备。
他的博学多才令人敬佩。
9. 仁慈的: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也表现在他的仁慈上。
他善待他人、体恤弱者,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伤害别人。
10. 气度高贵的:尽管身居高位,诸葛亮从不以权力为荣。
他的气度高贵,不卑不亢,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从容自若。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去描写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葛亮的评价1
蜀国晚期,人才凋零。
公元263年魏国派兵伐蜀,刘阿斗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请求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出战。
诸葛瞻从来就没有打过仗,但在蜀汉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率军到绵竹抵御邓艾,但终因敌强我弱而惨败,诸葛瞻本人也战死于沙场。
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不愧是诸葛一门,也是忠烈之士。
当他看到父亲阵亡后,也不顾一切地冲进魏军阵中同邓艾拼命,结果也以身殉国。
所以说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祖孙三代,都是为国尽忠而死的,这样的英雄子孙,令人敬佩不已!但从另一方面讲,诸葛瞻的军政才能和他父亲的确沒在一个档次上。
葛亮的评价2
关羽败走麦城,被俘,不降,为东吴所害。
意气用事的刘备为报兄弟之仇,亲率大军远征东吴,结果被名不见经传的小将陆逊一把火烧了七百里,最终一败涂地。
退到白帝城的刘备因此一病不起,临终前,刘备托付诸葛亮: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则自立为王。
简单说来就是如果我儿子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你就尽力辅佐,若不是当皇帝的料,你就废黜了他,自己当皇帝算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城托孤。
众所周知,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初期,是一个群雄四起,
人人争着称王称帝的时期,刘备之子刘禅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无德无能,根本无力胜任一国之君,诸葛亮取而代之既是蜀汉众望所归,又是履行刘备的遗言,但他为何不肯取而代之,自立为君呢?真是书上说的那诸葛亮愚忠、尽忠尽孝吗?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诸葛亮太过精明,打着自己的精明算盘。
诸葛亮在这件事上的精明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聪明绝顶的诸葛亮看透了刘备白帝城托孤的真正用意。
刘备让诸葛亮取而代之是假,探视诸葛亮是否别有用心是真,是在考验诸葛亮的忠心。
世袭禅让,子承父业,数千年的传统了,谁愿意将自己好不容易打来的江山拱手相让一个异性人呢?精明的诸葛亮深知这一点,他也深知刘备对他并不信任,早怀有防备之心。
还在刘备入川时就能看出,当时刘备带的是庞统,而把诸葛亮安置在老家,就是为防止诸葛亮因功劳大而居功自傲。
即使诸葛亮后来加入刘备军团的初期,诸葛亮也没有很大的权力,地位也在糜竺、孙乾等人之下。
诸葛亮深知刘备的用意就是要给自己一个旁敲侧击,要安守本分,尽力辅佐,不要僭越本分,别有用心。
刘禅再差也轮不到你取而代之,阿斗即使是块烂泥,你也得想办法扶上墙头。
因此诸葛亮听到刘备的托付后,当即下跪,表示自己誓死效忠,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葛亮的评价3
尽忠尽孝的诸葛亮不想做汉贼,不愿担负篡汉(蜀汉)的骂名。
刘备的驾崩,无疑是诸葛亮上位的最好时机,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他也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否则他早就终老在隆中了。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那个群雄四起,众人都抢着当皇帝的时代,不想当皇帝的英雄也不是真英雄。
若说诸葛亮没有当皇帝的心思,那绝对是假话,只是精明的诸葛亮有着自己的顾虑。
刘备逝于白帝城后,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威望,自然也能称帝,但诸葛亮称帝必然引发蜀汉的内部权力斗争,必然加速蜀汉的灭亡。
虽说在蜀汉的建立中诸葛亮功不可没,但蜀汉江山终究是刘氏父子的,蜀汉中的众多文臣武将孝忠的也是刘氏父子,你诸葛亮当了君王,人家未必心悦诚服,也未必会买账,更不用说尽心尽力了,因此,拥刘(禅)派和拥诸(葛亮)势必会展开一场你死我亡的内部斗争,即便诸葛亮获胜称帝,也终将胜之不武,必将像曹魏篡汉一样背负汉贼的骂名,这对于一直打着讨伐汉贼、兴复汉室口号起家的蜀汉而言,无疑是自打嘴巴,自取其辱。
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三国时代号称双雄并峙。
两人既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比如两人才干难分高下,伯仲之间,但发迹时间却相差很大。
诸葛亮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司马懿生于光和二年,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两岁。
但诸葛亮二十七岁时出山辅佐刘备,从此出将入相,风云际会,一举成名天下知。
而司马懿则属于大器晚成,他出山时间和诸葛亮差不多,但在曹魏阵营中一直坐了十几年冷板凳,直到曹操死后,司马懿已经四十出头,才得以担任魏国尚书、侍中等要职,跻身曹魏重臣之列。
葛亮的评价4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都曾身为托孤重臣,受命辅佐幼主,权倾朝野,位极人臣。
所不同的是诸葛亮被后世誉为忠臣典范,而司马懿则成了背义忘恩的盗世奸雄。
诸葛亮是忠臣,司马懿是奸臣,仿佛是毫无疑义的定论。
但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有关史料,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魏略》记载,魏明帝曹叡在迎击诸葛亮的北伐时,就曾专门发布檄文,痛斥诸葛亮外务立孤之名,内贪专擅之实。
《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刚死,蜀汉大臣李邈就向刘禅上书《丞相亮卒上疏》,请求朝廷批判诸葛亮,认为诸葛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使得蜀汉上下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是类似于西汉吕禄、霍禹那样的专权乱政的奸臣。
看来无论是敌对阵营,还是蜀汉内部,都有人注意到诸葛亮大权独揽、架空刘禅的现实。
那刘禅作为诸葛亮的主公,对他又是怎样的评价?《魏略》记载,刘禅曾用这八个字评价过诸葛亮: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朝政大事听凭诸葛亮处置,而祭祀典礼等礼仪性事务则仍由刘禅出面完成。
身为一国皇帝却仅仅担负礼仪性的名誉元首,听起来有一种很别扭的感觉。
葛亮的评价5
料事如神、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诸葛亮不想背负蜀汉灭亡的千古罪行。
话说天下形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一统是大势所趋,
是历史的必然。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只是暂时的,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实力最弱的蜀国首当其冲,必然灭亡,必然成为被吞并的对象。
刘备东征失败后,本就实力不强的蜀国,元气大伤,国力进一步衰落。
加上昔日的五虎上将死的死、老的老,新人又未能及时涌现,蜀汉人才断层,显得后继无力,以致于后来到了蜀国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尴尬境地。
反观魏国,随着司马氏父子逐步掌握了曹魏大权,魏国政局趋于稳定,经济也得以恢复和发展,新人辈出,人才济济,东有羊祜,西有钟会邓艾,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魏国的实力日益膨胀。
料事如神的诸葛亮自然也早有先见之明。
早在诸葛亮未出庐时,就在隆中曾给刘备规划,成就三国鼎立的霸业后,若天下有变,便可派一上将直取中原,统一大业即可实现,然而一个简单的变字却有无数变数,诸葛亮也只是猜测,有很多不确定性,那时已显出他对统一的信心不足,那么在《后出师表》里的表述就更直接明了了。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诸葛亮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刘备的王业终究保不住,迟早要葬送,只是时间的问题,只是葬送在谁手中的问题,与其等着人家来灭,还不如自己拼一拼,说白了就是以攻为守,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姜维的九伐中原,无不如此,也无一例外地无功而返。
怎么去描写诸葛亮的个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