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漏电缆分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6f543d2ba1aa8114431d9fa.png)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7月目录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1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1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1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22、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22.1.直放站22.2.宏蜂窝或微蜂窝33、无源室内分布系统43.2.电缆式43.2.泄漏电缆式53.3.光纤式64、有源室内分布系统75、电梯覆盖的解决方案8四、900/1800M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应用9五、室内分布系统选型要求111、厂商资质要求112、各配件、器件、缆线技术指标112.1.无源天馈分布设备112.2.室内覆盖有源天线分布设备(系统指标)152.3.干线放大器153、具备或部分具备系统监控164、设计施工能力16六、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标准171、安装工艺要求171.1.有源设备安装171.2.室内天线安装171.3.馈线及相关设施171.4.无源器件安装191.5.接地191.6.标签192、网络质量要求192.1.覆盖达标192.2.质量标准192.3.网络运行指标202.4.监控系统20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移动的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以极高的速度发展。
截至2000年底,全国GSM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6000万,网络规模容量及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三位。
与此相适应,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在此基础上,室内覆盖已成为今后网络覆盖的重点。
完善室内覆盖,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
随着网络的发展,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用户满足于能够打电话,现在则要求随时随地可以通话,室内话务已占相当大的比重。
在此情况下,必须加强室内覆盖,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另外,竞争对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并且具有资费优势,与其相较,中国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网络质量,实现室内覆盖是体现差异,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采用泄露电缆实现小区覆盖

1 1
6 0
一5. 7
-7 45 4.
I -67 1 .5
1 2
1 3
1 0
6 0
—1
—5. 7
-7 45 4.
-7 45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4 2. 5
-6 1 7. 5
表3 为以频率在 8 0 z~9 0 9MH 6 MHzG M 信号为例 S 上行链路预算,其中手机发射功率均为 3d m,墙壁穿透 3B
对泄漏电缆而言,当电波转播距离很小,耦合损耗与
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
2 试点案例—— 大关 南四苑深度覆盖解决方案
21小区环境 . 大关南四苑位于杭州市拱墅区香积寺路 17 ,小区 0号 占地面积约 30k 0 0 m ,具有绿化面积小、房屋分布不规则、
L d )= 8 11 (/ ), (B 6+ 0g c 2 其中d的单位为 m。 i
整个泄漏电缆的损耗 ( 包括传输损耗和空间耦合损耗) 的计算公式为 : L s(B = 0 S 10+ 5 × / 00 6+ 0 (/ ) os )5 ×  ̄ 00 L= 0 S 10+ 8 1l d 2 d g
・
2 1 年 第1 ・ 00 期
一
一
~
一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损伤 ;
2 G信号拟采用 3台光纤直放站 + 8m 泄漏电缆进行 25 覆盖,同时也考虑到 T D信号的覆盖,拟采用 T R DR U 和2 G信号进行合路对小区进行覆盖 , 以解决小区内占地 面积约 70m 的信号问题。 50 222覆盖效果分析 ..
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孑 的外导体三部 L
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作者学号系部通信学院专业通信技术(通信工程与监理)标题问题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完成时间:2021 年5月13日毕业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论文外文摘要目录第1章概述 (1)第2章室内分布系统原理 (2)2.1 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的拔取 (2)2.2 室内分布系统组网 (3)第3章多系统共用信号分布系统组网 (11)3.1 多系统共建的可行性分析 (11)3.2 多系统共建的组网方式 (11)第4章楼层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 (14)4.1 勘测及要求 (14)4.2 设计 (17)第5章工程设计实例和故障分析 (23)5.1 室内分布系统的工程设计实例 (23)5.2 室内分布系统的故障分析 (31)5.3 故障处理工具 (32)5.4 设备故障分析及实例 (33)5.5 天馈故障分析及实例 (35)结论………………………………………………………………………………… (37)致谢………………………………………………………………………………… (39)参考文献………………………………………………………………………………… (40)第1章概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市的高楼大厦也如如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各种建筑物越来越多,越建越高,在一些商贸中心,建筑物都是肩挨着肩建的,通信的电磁波在在这种地方传输受到非常多的干扰,玻璃墙壁等的反射,使信号大幅度的衰减。
另一方面是现在的建筑物都是用钢筋混泥土建成的,楼的外墙贴上大理石,室内有效各种各样的材料装修,电磁波穿过这些建筑时损耗非常大或者直接屏蔽信号,无法进行正常通信。
在大型建筑物的底层部分,如车库、地下室、地下商场、隧道等场所,基站的信号凡是非常弱,存在很多盲区;在大型建筑物的高层部分,如12层以上的楼层,基站的信号覆盖不到。
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区、人群密集区,基站的密度非常大,平均站点间距小于1000米,在扇区的交叉处,覆盖到室内的信号非常多,杂乱,通话不稳定。
矿井多水平漏泄通信系统的组网研究与应用

2 方 案实 施
根据协庄 煤矿具 体 的要 求研究 开发一 套 由单 根下井 泄 漏电缆作 为共 用天线 、 套 漏泄通讯 系统组 网的矿井综合 漏 3 泄通讯系统 , 每套漏泄通讯系统基地 台能够在井上调 度室独
立工作 , 自的手持机用户分布在井下 各个煤层任意 位置 , 各 3
的困难。为 了减少地质条件对无 线通信信号 的衰 减 , 通常采
311 研 究用漏泄 电缆作为天线 的上 行频率 5 . MH 赫兹 .. 93 5 z 是随 着掘进煤 层的拓展 , 现有 3个煤 层在 同时开采 , 同水 不
【 摘
应用 。
要】 文章介绍了协庄煤矿漏泄通讯系统的使用现状 , 针对使用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 采用单电缆多漏泄通信系统, 实
现共用语音传输模 式 , 达到节能降耗安全可靠的 目的。 主要 包括 : 漏泄通信 系统的组 网方法、 漏泄通信天线共用器的研 究和现场
【 关键词 】 节能 ; 漏泄通讯 ; 全; 安 研究 ; 可靠性
sac , oeta i al cm nct nss m laa eadaheecm nviet nm si o et aheetep roe erh m r nas  ̄ecbe o mu i i yt k g n civ o mo oc a s i o m d c i up s h n ao e e r sn o v h
【 e od]nr ; aae eaiy f o m n ao; eu tr er K yw rsE e y L kg lbi m ui tnScry e a h g e ri l oc t ci i s c
0 概述
矿山井下通信担负着矿 山生产 、 安全 、 调度 的重要任务 , 在矿 井安全 、 高效生 产 、 险救灾 中发挥着十 gX n e nn o pC .L d, na h n o g 2 1 2 ) S a d n iw nMiigGru o, t.Xiti a d n , /2 1 S
泄露电缆资料

标称损耗 規格 漏缆型号 频率
插入损耗 dB/100米 耦合损耗 95% 2米
系统损耗 dB/300米
83.6
76 83.8
1 1/4"
1 5/8"
RCT6-S-1A-RN
RCT7-S-1A-RNA RCT7-CPUS-4A-RNA
2400M2400M 源自400M5.24.26 4.6
68
64 70
8
安德鲁泄漏电缆系列
Frequency Range
L 70 – 300 MHz T 300 – 500 MHz C 800 – 1000 MHz
系统
800M Tetra 专网 公网 (800-2400M) 公网 (70-2400M) 公安,消防 350M/800M
P U S
设计最高时速:270公里/小时 线路全长 190km 隧道累计长度110Km 2009年1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GSM-R 覆盖系统.
110Km泄漏同轴电缆(RCT7-CPUS-3A-RN)
公网覆盖系统
GSM900/1800; CDMA850;3G 220Km泄漏同轴电缆( RCT7-CPUS-3A-RN)
4
辐射型泄漏电缆
主要特性
信号功率在整段电缆上发散分布一致
一根电缆可以承载多种业务
在障碍物多的复杂空间环境下性能优异
在Tetra,GSM900/1800,CDMA800,3G,GSM-R等专有频 段上的优化设计。
多种型号,规格可供选择
PRIVATE AND CONFIDENTIAL © CommScope
铁路 GSM-R
2.4G/802.11WLAN
高铁隧道覆盖中的_POI_泄漏电缆_解决方案_黄国晖

表 1 各类车厢穿透损耗(dB)
车型
普通车厢
T 型列车 12
K 型列车 13
庞巴迪列车 24
CRH2 列车 12
CRH3 列车 20
CRH5 列车 24
卧铺车厢 综合考虑衰减值
12
14
14
24
12
20
24
高速铁路开通后,表 1 中列出的各型列车都有 可能投入运行,同时由于铁路线一般呈狭长分布,因 此天线一般也近似与铁路线平行,同时高速列车屏 蔽效果比较好,所以穿透损耗比较大。在计算时应该 根据实际使用的车型进行取数,本文中采用平均值
16dB 进行计算。 1.1.3 多普勒频移
高速运行的列车和固定基站之间,由于相对速 度过高,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效应(见图 2),随着车速 的不断提高,多普勒频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高 铁覆盖中需要重点考虑,多普勒频移的存在,导致基 站和手机的相干解调性能降低。直接影响到小区选 择、小区重选、切换等性能。
P
产品与解决方案
PRODUCTS AND SOLUTIONS
散射波 直射波
接收台 反射波
发射台
图 1 隧道内无线传播环境示意图
高速铁路隧道一般来说比较狭窄,特别是当列 车经过时,被列车填充后所剩余的空间很小,这时无 线传播与没有列车通过时差别较大,复杂的无线环 境使得多隧道高铁隧道内应考虑比普通高铁更行为 有效的覆盖方案。
在切换区大小不变的前提下,速度越快的终端 穿过切换区的时间越小。因此,当终端的移动速度足 够快以至于穿过切换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处理软切换 的最小时延,此时会导致掉话的产生,因此在进行覆 盖规划时应注重切换区的设置。
为了避免反复切换,各个系统大多采用了同小 区组网的方式(cdma 2000 中称为同 PN 组网),以扩 大单个小区的覆盖范围,减少切换次数。 1.2 隧道内覆盖解决方案 1.2.1 常规覆盖手段
铁路公网无线信号覆盖中的漏缆应用

互联网+应用nternet Application铁路公网无线信号覆盖中的漏缆应用□张涛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摘要】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度高的发展中国家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 会需求,泄漏同轴电缆的出现确实提高了网络服务质量,也成为现在网络领域的重要交通通道。
迄今为止,国家铁路在技术水平、线 路全长、运行速度、建设规模和一体化能力方面是世界上最高的。
到2015年,国家铁路发展目标是将网络信号覆盖全国90 %以上 的铁路。
【关键词】铁路公网信号覆盖漏缆应用一、公网覆盖现状采用泄漏同轴电缆,提高信号覆盖的均匀性,频率的使用范围更广,有效解决了场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由于多年的经验和技术研发,同轴泄漏电缆具有出色的信号传输特性,最大传输距离可达600米,信号衰减较小,大大提高了无线信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因此,漏泄同轴电缆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山区、隧道。
由于漏泄同轴电缆的人力消耗和复杂维护,依然要搭配传统的铁塔天线在隧道外使用。
对信号不良的隧道相关无线电缆覆盖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征服。
在信号的覆盖领域,漏泄同轴电缆还被用作髙速路隧道,使部分无线覆盖的隧道可以正常进行通信,即使汽车急速通过,也能保证信号传输的连续性和信号强度的均匀性,而且能有效解决无线信号场强问题,同时,施工技术的逐步提髙也提髙了视觉审美效果。
由于现代交通工具时速速度快,需要一种新的规划理念,不但要满足网络覆盖的要求,更要让网络信号提髙质量。
目前,铁路网覆盖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铁路困难地段无覆盖。
许多髙速铁路段采用了其他区的覆盖模式,满足了部分隧道的要求,但对于稍长的隧道段,将形成一个盲目的覆盖区。
2) 对于特殊的移动环境,没有有针对性的设计,而是采用了与普通场景一样的规划方法。
导致信号质量问题,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3)依旧遵循低速轨道规划。
如果拷贝低速铁路覆盖系统,轨道速度提髙后区间联控和信号服务质量肯定会下降。
泄漏电缆与地铁覆盖应用

泄漏电缆与地铁覆盖应用漏泄电缆,最初是为了解决地下隧道之类特殊环境内无线电波难以传输问题而发展起来的。
漏泄同轴电缆,是一种特殊的同轴电缆,与普通同轴电缆的区别在于:其外导体上开有用作辐射的周期性槽孔。
普通同轴电缆的功能,是将射频能量从电缆的一端传输到电缆的另一端,并且希望有最大的横向屏蔽,使信号能量不能穿透电缆以避免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但是,漏泄电缆的设计目的则是特意减小横向屏蔽,使得电磁能量可以部分地从电缆内穿透到电缆外。
当然,电缆外的电磁能量也将感应到电缆内。
辐射型电缆和天线的差别就像是长日光灯管...…和传统电灯泡的差别。
1 漏泄同轴电缆构成漏泄同轴电缆主要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带槽孔外导体和电缆护套等构成。
内导体采用光滑铜管或轧纹螺旋铜管,外导体采用簿铜皮,其上开制不同形式的槽孔纵包而成,槽孔形式多种多样,有八字形、U 字形、┙字形、一字形、椭圆形等,而且槽孔的排列也不尽相同。
2 漏泄电缆工作原理按漏泄原理的不同,漏泄电缆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耦合型、辐射型和漏泄型。
其中,漏泄型可以归属辐射型。
2.1 耦合型漏缆耦合型漏缆有许多不同的结构形式,例如,在外导体上开一长条形槽,或开一组间距远小于波长的小孔,或在漏缆两边开缝。
电磁场通过小孔衍射,激发漏缆外导体的外部电磁场。
电流在外导体外表面流动,漏缆好像一条可移动的长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
与耦合模式对应的电流平行于漏缆轴线,电磁能量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在漏缆周围,并随传输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因此这种形式的电磁波又叫“表面电磁波”。
这种电磁波主要分布在漏缆周围,但也有少量随存在于附近障碍物和间断点(如吸收夹钳、墙壁处),进而产生衍射。
外导体轧纹且纹上铣小孔的电缆,是典型的耦合型漏缆。
一般用于室内分布覆盖。
优点: 无抑制频带,具有全频性能。
缺点: 耦合损耗大。
2.2 辐射型漏缆辐射型漏缆外导体上,按一定规律连续开制不同形式的槽孔,槽孔有八字形、斜一字形、横一字形等,而电磁波就是这些槽孔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泄漏电缆集信号传输、发射与接收等功能于一体,同时具有同轴电缆和天线的双重作用,特别适用于覆盖公路、铁路隧道、城市地铁等无线信号传播受限的区域。
链路预算是泄漏电缆分布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通过一个采用泄漏电缆进行地铁隧道覆盖的实例,介绍泄漏电缆分布系统链路预算的一般方法,并对泄漏电缆分布系统采用的放大器进行详细设计。
一、泄漏电缆简介
泄漏同轴电缆(Leaky Coaxial Cable)通常又简称为泄漏电缆或漏泄电缆,其结构与普通的同轴电缆基本一致,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开有周期性槽孔的外导体三部分组成。
电磁波在泄漏电缆中纵向传输的同时通过槽孔向外界辐射电磁波;外界的电磁场也可通过槽孔感应到泄漏电缆内部并传送到接收端。
目前,泄漏电缆的频段覆盖在450MHz-2GHz以上,适应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体制,应用场合包括无线传播受限的地铁、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等。
在国外,泄漏电缆也用于室内覆盖。
与传统的天馈系统相比,泄漏电缆天馈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信号覆盖均匀,尤其适合隧道等狭小空间;
※泄漏电缆本质上是宽频带系统,某些型号的泄漏电缆可同时用于CDMA800、GSM900、GSM1800、WCDMA、WLAN等系统;
※泄漏电缆价格虽然较贵,但当多系统同时引入隧道时可大大降低总体造价。
二、泄漏电缆链路的预算
链路预算的主要目的是校核初步设计的泄露电缆分布系统能否满足正常的通信要求,包括上下行接收强度的预算。
如果系统中有射频放大器或采用无线直放站作为信号源,还应该进行上行噪声预算和下行交调预算。
下面以某地铁隧道覆盖为例,介绍链路预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图1为该地铁站泄漏电缆分布的示意图,A向隧道长度为1500m,B向长度为500m。
信号源为宏基站,载频数为4,每载频发射功率为46dBm,采用功分器将信号分为A、B两个方向,同时在B向通过功分器连接天线以覆盖地铁站台。
系统覆盖要求为:90%的车内覆盖电平达到-85dBm。
采用耦合型泄漏电缆,该电缆标称衰减为5.1dB/100m,50%的耦合损耗为72dB,在保证90%的覆盖概率时耦合损耗增加9dB,即90%的耦合损耗为72+9=81dB。
图1 某地铁站泄漏电缆分布系统示意图
在进行链路预算时,常用的方法是找出链路最长、信号损耗最大的一条泄漏电缆路由进行上下行链路预算。
考虑到泄漏电缆为宽带系统,可能需要对每种通信体制分别进行链路预算,一般选择发射功率小或频率较高的通信体制进行链路预算。
在本例,我们选择A向链路进行链路预算,表1为A向链路上下行强度预算的结果。
表1 A向链路上下行强度预算结果
不难看出,上下行链路指标均不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该段分布系统进行重新规划。
具体可考虑修改泄漏电缆路由设计、链路加装放大器、选用更大直径和更高性能的辐射型泄漏电缆、修改系统结构、运用光纤分布式系统等方法。
下面采用添加放大器的方法来对该段泄漏电缆分布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三、泄漏电缆分布系统放大器的设计
1、GSM信号源与第一个放大器之间的电缆长度的确定
第一个放大器的位置应该在辐射信号刚好是-85dBm的地方。
-85dBm=46dBm-8-3-2-6-LossCoup-LossLong
其中:LossCoup为泄漏电缆的耦合损耗,本例取值81dB;
LossLong为泄漏电缆纵向衰减。
信号源和第一个放大器之间允许的最大纵向衰减为:
LossLong=46+85-8-2-3-6-81=31dB。
泄漏电缆的纵向衰减为5.1dB/100m,第一放大器与GSM信号源之间的电缆长度为:
31/5.1×100=608m。
2、放大器增益的确定
放大器的增益等于放大器的单载频最大允许输出功率与放大器输入功率之差。
放大器单载频的最大允许输出功率与放大器输出功率1dB压缩点以及被放大的载频数量直接相关。
图1为放大器1dB压缩点、放大的载频数和最大单载频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
本系统采用Andrew 1216GSM放大器,下行1dB压缩点为27dBm、放大载频数为4,查图2可知单载频最大输出功率为18dBm。
放大器增益=单载频最大允许输出功率-放大器输入功率
=单载频最大允许输出功率-(最小可接受信号电平+耦合损耗+列车穿透损耗)
=18-(-85+81+6)=16dB。
图2 1dB压缩点、单载频最大输出功率与载频数之间关系
3、放大器之间泄漏电缆长度的确定
两个放大器之间的泄漏电缆纵向衰减应该等于放大器增益才能保证两个放大器之间的隧道覆盖,故放大器之间的泄漏电缆长度为:
ΔL=放大器增益/泄漏电缆纵向衰减=16/5.1×100=315m。
4、需要的放大器数量的确定
放大器数量=((隧道长度-馈源到第一个放大器之间的距离)/放大器之间的距离)的天棚整数值。
例如,隧道长度为1500m,放大器之间的泄缆长度为315m,馈源距第一个放大器之间的距离为608m,则需要(1500-608)/315=2.83的天棚整数值,即三个放大器,两放大器之间的实际距离为(1500-608)/3=297m。
四、上行链路C/N的设计
由于泄漏电缆耦合损耗较大,手机信号在经过泄漏电缆耦合损耗后,再经过放大器后,单载频输出功率较小,上行功率较小,因此必须考虑放大器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放大器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可用噪声系数来衡量,级联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SNFsys=10lg[F1+(F2-1)/G1+(F3-1)/G1G2+……]
其中:Fn=lg-1(SNFn/10);
SNFn为各级放大器噪声系数;
Gn为前级链路的总增益,包括放大器增益和泄漏电缆纵向衰减。
正如前面设计,在泄漏电缆分布式系统中,每个放大器的增益都近似等于前段泄漏电缆的纵向衰减损耗。
因此Gn=0dB,如果放大器的噪声系数相等,则上面公式可简化为:
SNFsys=10lg[nF1-(n-1)]
其中:n是放大器的级联级数。
Andrew 1216GSM放大器上行噪声系数为8、级联级数为3,系统的总上行噪声系数为:
SNFsys=10lg[3F1-(n-1)]=12.3dB。
噪声系数降低了基站的接收灵敏度,系统的灵敏度为:-104+12.3=-91.7dBm。
GSM900手机的发射功率2W(33dBm),经过列车穿透损耗、耦合损耗和泄漏电缆衰减后,到达放大器输入口的功率为:
33-81-6-297/100×5.1=-69.15dBm>-91.7dBm,上行载噪比满足通信要求。
五、下行链路C/I的预算
在放大器载频数较多或联级数过多的情况下,下行交调产物往往会严重恶化系统的C/I,进而影响到系统性能。
在满足系统所需要的载频数和放大器级联级数的条件下,要达到系统C/I的要求,放大器的互调性能就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
放大器级联系统的C/I值可以用下式表示:
C/Isys=C/I2-Tone-C/IDegr
其中:C/Isys为放大器级联分布式系统的C/I;
C/I2-Tone为单放大器放大两个载频时的C/I;
C/IDegr为放大器级联和放大载频数增加对C/I的恶化量;
C/I2-Tone为单个放大器产生的交调量,它主要取决于放大器的IP3,即放大器的三阶互调截点。
图3是C/IDegr与放大器级联和放大载频数的关系,图4是C/I2-Tone和放大器的IP3
之间的关系。
前面设计的泄漏电缆分布系统有三个放大器,放大的载频数为4,根据图表可以得到由于载频数和放大器级联级数增加引起的C/I恶化值,即C/IDegr等于20dB。
如果系统要求的C/I,即C/Isys=12dBm,则允许单个放大器引起的C/I 恶化量为:
C/I2-Tone=C/Isys+ C/IDegr=12+20=32dB。
由C/I2-Tone和放大器IP3之间的关系图可以得到需要的单个放大器的最小的IP3为33dBm。
Andrew 1216GSM放大器下行三阶截点为35dB,满足下行设计要求。
图3 放大器级联级数、载频数与C/I关系
图4 放大器I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