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心理学考研三人行预测模拟题系列-----心理统计与测量部分

合集下载

2011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1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1年考研心理学(实验统计与测量)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数据类型属于比率数据的是( )A.智商分数B.反应时C.年级D.数学成绩正确答案:B解析:比率数据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能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反应时属于比率数据。

而智商分数和年级都有高低之分,没有绝对零点,因而都属于等级数据。

数学成绩有高低之分,也有相对零点,因而属于等距数据。

故本题选B。

2.下列选项中,可以不写进测验使用手册的是( )A.测验题目B.信度证据C.效度证据D.测试对象正确答案:A解析:测验使用手册是对某测验的总体说明,需要提供表示该测验一致性水平和有效水平即信度和效度证据,以及对该测验的适用人群特点和性质的介绍。

不需要提供测验题目。

故本题选A。

3.下列是四位儿童的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结果。

心理年龄超过8岁的儿童是( )A.小明、小丽B.小丽、小芳C.小刚、小芳D.小刚、小明正确答案:B解析: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测得的智商分数为比率智商,即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乘以100。

对于6岁儿童,若其心理年龄超过8岁,则其比率智商应大于8/6×100=133;题中小明的生理年龄为6岁,比率智商为120,因此其心理年龄没有超过8岁。

对于7岁儿童,若其心理年龄超过8岁,则其比率智商应大于8/7×100=114;题中小丽生理年龄为7岁,比率智商为115,因此其心理年龄刚刚超过8岁。

对于8岁儿童,若其心理年龄超过8岁,则其比率智商应大于8/8×100=100;题中小刚生理年龄为8岁,比率智商为95,因此其心理年龄小于8岁。

对于9岁儿童,若其心理年龄超过8岁,则其比率智商应大于8/9×100=89;题中小芳生理年龄为9岁,比率智商为90,因此其心理年龄刚刚超过8岁。

故本题选B。

4.某初中招收600名新生后,进行了一次分班考试。

按照考试的功能,这次考试属于( )A.诊断性评估B.形成性评估C.安置性评估D.终结性评估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测验的目的可以将测验分为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

心理统计考研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考研试题及答案

心理统计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心理统计考研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2. 在正态分布中,哪个数值可以将数据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包含大约33.3%的数据?A. 平均数B. 中位数C. 标准差D. 四分位数答案:D3.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到 1B. 0 到 1C. -∞ 到∞D. 1 到∞答案:A4. 下列哪项是推断统计的内容?A. 数据的收集B. 数据的描述C. 总体参数的估计D. 数据的分类答案:C5. 一个样本的方差为0.16,标准差为:A. 0.4B. 0.32C. 0.16D. 0.04答案:B6. 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表示:A. 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的平均变化量B. 自变量的标准差C. 因变量的标准差D. 因变量的总变异答案:A7. 在进行t检验时,如果t值大于临界t值,我们通常会:A. 拒绝零假设B. 接受零假设C. 增加样本量D. 重新收集数据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中常用的信度指标?A. 重测信度B. 平行形信度C. 内容效度D. 因素分析答案:D9.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如果我们想剔除一个或多个自变量,我们可能会使用:A. 方差膨胀因子(VIF)B. 多元方差分析(MANOVA)C. 多元共线性D. 标准回归系数答案:A10. 下列哪项是心理统计中的基本概念?A. 变量B. 常量C. 操作D. 理论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标准正态分布的特点。

答案:标准正态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

它具有以下特点:(1) 钟形曲线,对称分布;(2) 曲线下面积为1;(3) 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等,都为0;(4) 曲线下距均值±1个标准差(-1, 1)的面积为68.27%,±2个标准差(-2, 2)的面积为95.45%,±3个标准差(-3, 3)的面积为99.73%。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种情形中能够计算积差相关系数的是A.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B.学生的智力分数和学生的学习成绩C.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D.教师的性别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积差相关系数需要满足的条件。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

本题中,选项A不符合这个条件,教师和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观测值无法计算积差相关系数。

(2)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

本题中,教师的性别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非连续变量,因此选项CD不符合这个条件。

(3)两列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或接近正态分布。

这一条件应通过查阅已有资料或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进行分析。

(4)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

这一条件应通过绘制相关散点图或查阅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综合上述分析,本题的选项应是B。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研究者试图考察五位评委对七名选手的排序是否一致,应计算的相关系数的类型是A.斯皮尔曼等级相关B.肯德尔W系数C.肯德尔U系数D.二列相关正确答案:B解析: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是等级相关的一种,它适用于只有两列变量,而且是属于等级变量性质的具有线性关系的资料,主要用于解决称名数据和顺序数据的相关问题。

肯德尔W系数,又称肯德尔和谐系数,是表示多列等级变量相关程度的一种方法,适用于两列以上的等级变量。

肯德尔U系数又称一致性系数,适用于对K个评价者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分析。

它与肯德尔W系数所处理的问题相同,但不是要求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排序,而是要求评价者对评价对象两两比较。

二列相关适用的资料是两列数据均属于正态分布,其中一列变量为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是人为划分的二分变量。

综上分析,本题应选B。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一个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正确答案:B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本题题干就是效度的定义。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根据真分数理论,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的关系为A.二者恒等B.效度系数大于或等于信度系数C.信度系数的平方根小于或等于效度系数D.信度系数的平方根大于或等于效度系数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信度和效度的定义,可知rxy2=SV2/Sx2,rxx=ST2/Sx2,又因为,ST2=SV2+SI2,故可推知rxy≤。

由此可知信度系数的平方根是效度系数的最高限度。

因此本题选D。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期末考试之后,教师要对试卷的效度进行分析,分析试卷是否能够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这里教师分析的效度类型是A.内容效度B.区分效度C.校标效度D.构想效度正确答案:A解析:内容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

在学业测验中更加注重内容效度。

这是因为学业测验更加注重考查对于某些方面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测验项目应该是该方面知识、技能的代表性样本。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4.现想用某种测验选拔机械工人,应注重检验的效度类型是A.内容效度B.区分效度C.效标关联效度D.构想效度正确答案:C解析:效标关联程度也称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估计的有效性。

被估计的行为是检验测验效度的标准,被估计的行为简称为效标。

招聘考试特别注重的是实证效度,不太注重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

因此本题选C。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5.现欲使用某种智力测验将弱智儿童甄别出来以便对他们施以恰当的教育。

参加测试的儿童为1000人。

三人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考样本

三人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考样本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考一、单项选择题: 1 —6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13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在研究方法上, 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而极力反对研究意识, 反对使用内省法的是___________ 。

A、行为主义B 、构造主义C 、格式塔D 、人本主义2、________ 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B 、神经回路C 、突触D 、神经冲动3 、鲁利亚经过对大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恢复治疗中总结提出脑的oA 、模块说B 、整体说C 、定位说D 、机能系统说4、在睡眠状态时, 脑电主要是_________ 波, 个体处于清醒并安静休息状态时的脑电波, 在睡眠中不会出现, 但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时的脑电波中会出现的是__________ 波。

A aB 、△C 、BD 、S5、我们有的人看书时读的很快, ”一目十行” , 有的人则读的很慢, 一次只读一句话, 这反映了注意的____________ 品质上的差异。

A、注意的广度B .注意的稳定性C .注意的分配D .注意的转移6、暴躁时看白色会有助于镇静, 寒冷时看到红色会让人觉得温暖、天热时看蓝色觉得清凉, 这是感觉的______________ 现象。

A、适应B 、后象C 、对比D 、联觉7、我们看到两种明度不同但很相似的颜色, 我们初看可能感觉到二者颜色是相同的, 可是如果将其中一种颜色的明度进行一定程度变化时, 我们就恰能分辨出二者的不同, 这种刚刚能分辨出最小差异量的能力是__________________ 。

A、感觉阈限 B 、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受性 D 、差别感觉阈限8、在银幕上相继投射两个图形, 前面一个为圆盘, 后面一个为圆环, 当二者间隔时间短暂时, 只看到圆环而不见圆盘, 这种现象是_____________ 。

A、对比B 、掩蔽C 、适应D 、似动9、一些立体电影看起来惊险刺激, 身临其境, 是运用了 __________ 的原理。

2011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题(二)

2011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题(二)

2011考研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数列11,11,11,11,13,13,13,17,17,18对应的中数是()。

(A)12.66 (B)13.33 (C)12.83 (D)12.52.A 和B两名学生在数学和语文考试中的分数如下:平均数标准差 A考生 B考生语文 70 8 70 57数学 55 4 57 70则()。

(A)A考生与B考生的成绩一样好;(B)A考生的成绩较好;(C)B考生的成绩较好;(D)无法比较;3.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A)符号检验(B)秩和检验(C)t检验 (D) χ2检验4.拒绝H0假设时所犯统计错误的概率为()。

(A)α(C)β5.已知某智力测验测试结果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从中随机抽取10名被试,其平均值,方差,则总体均值的0.95的置信区间为()。

(A)(B)(C)(D)6.下面关于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7.已知智商测验的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某人智商为130,智商比他低的人约占()(A)5% (B)50% (C)95% (D)98%8.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的F检验,总的变异可以被分解为()。

(A)误差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两部分;(B)残差平方和、组间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三部分;(C)总平方和、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三部分;(D)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两部分。

9.一项研究收集了一批大学新生的高考分数,在他们四年后毕业时又测量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报告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努力程度)。

高考成绩和动机分数的相关为.42,这个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什么?(A)再测信度(B)内部一致性(C)预测效度(D)同时效度10.外向性测量在面试和测验上的相关为r=+.50。

面试的信度为.6,测验的信度为.8。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5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一枚硬币掷三次,出现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是A.0.25B.0.375C.0.50D.0.625正确答案:B解析:一枚硬币掷三次,有八种情况,分别是正正正,正正反,正反正,正反反,反正正,反反正,反正反,反反反。

根据概率乘法规则计算,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1/2×1/2×1/2=1/8。

再根据加法法则,两次正面在上的概率为3/8。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2.关于标准正态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A.标准正态分布的横轴是标准分数B.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96标准差处C.标准正态分布中,y的最大值是1D.标准正态分布通常写作N(1,1)正态分布正确答案:A解析:当正态分布以标准分布记分时,正态分布就被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因此标准正态分布的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通常写作N(0,1)正态分布,其横轴为标准差,纵轴为概率密度,最大值为0.3989。

标准正态分布的拐点在正负1个标准差处,曲线从最高点向左右延伸时,在正负1个标准差之内,既向下又向内弯;从正负1个标准差开始,既向下又向外弯。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心理统计与测量3.某学业成就测验由100道正误题组成,每题1分。

如果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排除猜测作答的情形,考生正确回答的题目数量至少应该是A.59题B.60题C.62题D.63题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二项分布的应用。

此题n=100,p=0.5,q=0.5,p=q,np=20>5,故此二项分布接近正态分布,这时二项分布的X变量(即成功的次数)具有如下性质,μ=np,,经过计算本题中μ=50,σ=5。

也就是说,如果考生随机猜测作答,答对的平均题数是50,标准差为5。

据正态分布概率,当Z=2.33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9%(注意这是单侧检验),如果用原始分数表示,则为x=μ+2.33σ=50+2.33×5=61.65。

2011心理学考研--心理统计与测量部分_试题

2011心理学考研--心理统计与测量部分_试题
4.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常用的指标包括( )。
(A)分半信度 (B)克伦巴赫a系数 (C)肯德尔W系数
(D)K-R20 (E)复本信度
三、 简答题(每道题10分,共20分)
1.研究者想要分析某一心理实验对被试反应时的影响(假如被试的反应时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随机选取了20名被试。实验者收集到的信息如下:
1.数列11,11,11,11,13,13,13,17,17,18对应的中数是( )。
(A)12.66 (B)13.33 (C)12.83 (D)12.5
2.A 和B两名学生在数学和语文考试中的分数如下:
平均数 标准差 A考生 B考生
语文 70 8 70 57
1.关于标准分数,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分数可以对同一团体两组属性不同的测量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
(B)标准分数可以对不同质的数据求和;
(C)标准分数的次数分布与原始分数的次数分布形态相同;
(D)标准分数有固定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A)第三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大;(B)第三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小;
(C)三组数据离散程度一样大; (D)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某班级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一个学生成绩为80分,他在全班的名次为( )
(A)前10% (B)前 20% (C)后10% (D) 后20%
三人行预测模拟题系列-----心理统计与测量部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有三种年龄的分布:① 0岁,1岁,2岁;②0个月,12个月,24个月;③ 0天,365天,730天,关于这三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行预测模拟题系列-----心理统计与测量部分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有三种年龄的分布:① 0岁,1岁,2岁;②0个月,12个月,24个月;③ 0天,365天,730天,关于这三组数据的离散程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三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大;(B)第三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小;(C)三组数据离散程度一样大;(D)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某班级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全班平均成绩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一个学生成绩为80分,他在全班的名次为()(A)前10%(B)前 20%(C)后10%(D)后20%3.一个满分为20分,且测试结果服从正态分布的测验,想了解该测验结果与文化程度是否有关联,则最恰当的方法是()。

(A)等级相关(B)二列相关(C)点二列相关(D)卡方检验4.已知某智力测验测试结果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从中随机抽取10名被试,其平均值,方差,则总体均值的0.95的置信区间为()。

(A)(B)(C)(D)5.拒绝H1假设时所犯统计错误的概率为()。

(A) <α(B) >α(C) <β(D) >β6.在完全随机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当组数大于3时,用均数两两比较的t检验,将会()。

(A)同时增大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B)只增大第一类错误,但不增大第二类错误;(C)只增大第二类错误,而不增大第一类错误;(D)第一类错误和第二类错误的变化均不确定。

7.对于样本平均数而言,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且总体方差未知时,该统计量对应的标准误为()。

(A)(B)(C)(D)8.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的F检验,总的变异可以被分解为()。

(A)误差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两部分;(B)残差平方和、组间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三部分;(C)总平方和、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三部分;(D)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两部分。

9.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是( )。

(A)比奈-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奈量表(C)西蒙-比奈量表(D)韦氏量表10.你在施测一个人格测验,并认为它能够预测心理障碍。

但你担心表面效度对部分被试产生影响。

你认为下列()涉及到了表面效度问题。

(A)我认为人格测验能够很好地测量人格(B)我认为被试可能会感到这个人格测验侵扰了他们的隐私(C)我认为各种人格测验都非常擅长测查精神障碍(D)我认为有精神障碍的被试不会接受该测验11.因素分析的目的是()。

(A)根据一组心理特质的测量推导出新的心理特质的测量(B)用更少量的因素概括或解释一大群变量之间的关系(C)同时估计大量变量之间的信度,而不必对每个变量都进行计算(D)测量一大群变量在不同被试或施测条件下效度之间的差异12.韦氏智力测验提供了()。

(A)言语、操作和总量表的IQ分数(B)言语和空间知觉的分数(C)只有一个总的IQ分数(D)实践智力和学术智力的分数13.下列()研究者会最反对斯皮尔曼的智力理论。

(A)卡特尔(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B)斯腾伯格(实践智力,言语智力和问题解决)(C)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型)(D)瑟斯顿(七种基本心理能力)14.人格测验中迫选法的主要目的是()。

(A)受暗示性(B)识别谎言(C)消除猜测(D)减少谎言15.效标关联效度系数()。

(A)测量的是测验的内部一致性(B)是测验分数与效标测量间的相关(C)测量的是测验适用于何种人群(D)是因素分析的一种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关于线性回归分析假设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回归分析中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应服从正态分布;(B)特定自变量X对应的因变量Y,应服从方差相等的正态分布;(C)不同观测误差项之间相互独立;(D)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具有线性关系;(E)自变量X和因变量Y均为连续测量数据。

2.完全随机设计与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相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要求同一区组内的被试具有同质性;(B)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接受不同处理的被试具有更好的同质性;(C)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提高了实验处理的效率;(D)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比完全随机设计更容易得到显著的处理效应检验结果;(E)完全随机设计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得到的处理平方和相同。

3.具有代表性的投射测验有()。

(A)主体统觉测验(B)16PF (C)句子完成测验(D)画树测验(E)罗夏墨迹测验4.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常用的指标包括()。

(A)分半信度(B)克伦巴赫a系数(C)肯德尔W系数(D)K-R20 (E)复本信度三、简答题(每道题10分,共20分)1.研究者想要分析某一心理实验对被试反应时的影响(假如被试的反应时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随机选取了20名被试。

实验者收集到的信息如下:被试编号实验前实验后1 300 2802 350 360…….. ……………….19 400 40020 420 410(1)研究者收集到的信息,能否说明该心理实验是否对被试反应时有无影响?并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说明,请加以修改或补充所需信息。

(2)研究者要得出想要的结论,需要进行哪些分析,分别用什么方法,什么情况下,可以说明实验对被试的反应时有影响。

2.叙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编制过程。

四、论述题1.研究者预回答在四种不同处理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

随机抽取5名被试,分别接受四种不同的实验处理,结果如下表(假设测试结果服从正态分布,各处理组方差齐性)。

实验处理被试 A1 A2 A3 A41 2 3 4 52 3 5 5 63 34 6 74 4 6 7 85 4 56 6(1)该研究设计属于哪种设计,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应用什么方法分析数据?(2)对上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回答四种处理下,被试反应是否存在差异?该实验设计是否成功?()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数列11,11,11,11,13,13,13,17,17,18对应的中数是()。

(A)12.66 (B)13.33 (C)12.83 (D)12.52.A 和B两名学生在数学和语文考试中的分数如下:平均数标准差 A考生 B考生语文 70 8 70 57数学 55 4 57 70则()。

(A)A考生与B考生的成绩一样好;(B)A考生的成绩较好;(C)B考生的成绩较好;(D)无法比较;3.研究为完全随机取样设计,需检验两组平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已知其分布为非正态,最恰当的统计方法是()。

(A)符号检验(B)秩和检验(C)t检验 (D) χ2检验4.拒绝H0假设时所犯统计错误的概率为()。

(A) <α(B)>α(C)<β(D)>β5.已知某智力测验测试结果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从中随机抽取10名被试,其平均值,方差,则总体均值的0.95的置信区间为()。

(A)(B)(C)(D)6.下面关于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7.已知智商测验的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某人智商为130,智商比他低的人约占()(A)5% (B)50% (C)95% (D)98%8.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有效性的F检验,总的变异可以被分解为()。

(A)误差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两部分;(B)残差平方和、组间平方和和区组平方和三部分;(C)总平方和、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三部分;(D)回归平方和和残差平方和两部分。

9.一项研究收集了一批大学新生的高考分数,在他们四年后毕业时又测量了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报告自己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努力程度)。

高考成绩和动机分数的相关为.42,这个相关系数反映的是什么?(A)再测信度(B)内部一致性(C)预测效度(D)同时效度10.外向性测量在面试和测验上的相关为r=+.50。

面试的信度为.6,测验的信度为.8。

经过校正外向性的相关约是多少?(不能用计数器)(A) r=+.27 (B)r=+.50 (C)r=+.72 (D)r=+1.0011.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智力可定义为所有的以下几项,但除了(A)问题解决(B)感觉敏锐性(C)熟练的推理(D)学习知识的能力12. 下面()测验没有采用了离差智商。

(A)斯- 比测验60年修订版(B)韦氏测验(C)中国比内测验(D)陆军甲、乙测验13.下面关于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智力只受遗传的影响(B)智力只受环境的影响(C)智力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D)智力的上限越高,环境的作用就会越大14.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是由理论推演法编制的人个问卷,其理论依据是()(A)卡特尔的特质论(B)艾森克的特质论(C)莫里的需要理论(D)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15.下列这些测验,哪一种客观性最低?(A)智力测验(B)人格问卷(C)投射测验(D)神经心理测验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关于标准分数,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分数可以对同一团体两组属性不同的测量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B)标准分数可以对不同质的数据求和;(C)标准分数的次数分布与原始分数的次数分布形态相同;(D)标准分数有固定的平均数和标准差;(E)一个非正态分布可以通过转换为标准分数,将其分布转化为正态分布。

2.下面关于方差分析基本假定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变量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B)各试验组内方差齐性;(C)不同被试之间的观测相互独立;(D)总变异可以被分解为几个相互关联的部分;(E)自变量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

3.MMPI的几个效度量表是()。

(A)装好量表(B)疑问量表(C)诈病量表(D)校正量表(E)说谎量表4.测验的标准化是指()的一致性(A)测验编制(B)实施(C)计分(D)测验分数的解释(E)测验的形式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以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为例,说明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

2.试述常见的影响效度的因素。

四、论述题1.在单因素实验设计中,通常有完全随机的单因素设计和随机区组的单因素设计两种基本模式,请从方差分解的角度说明这两种设计中对自变量(或因素)效应检验的统计思路,写出基本的统计公式,并结合具体问题,比较两种设计的异同。

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一负偏态分布中,算术平均数(M)、中数(Md)和众数(Mo)之间数值大小的关系为()。

(A)M>Md>Mo (B) Md>M>Mo (C) Mo>M>Md (D) Mo>Md>M2.P45=65 表示()。

(A)低于45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5%;(B)高于45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5%;(C)高于65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5%;(D)低于65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