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精护》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精护》第二章 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5)感觉质变
有毒物引起感觉性质改变(“红视症”、“绿 视症”等)。常见于药物或毒物中毒。
2.知觉障碍
(1)错觉(illusion)
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以错听和错 视多见。
(2)幻觉(hallucination)
是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的情况 下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常有听、视、嗅、味、触幻觉以及内脏性 幻觉。
感受性减低,甚至感觉缺失。多见于抑郁状态、 木僵、意识障碍或癔症。
(3)感觉倒错(paraesthesia)
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性质完全相反的感觉。多见 于癔症。
(4)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
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产生的各种不适或难 以忍受的异样感觉(牵拉、挤压、游走、蚁爬 感等)。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 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2.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
(1)又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2)是大脑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发生病 理生理变化或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感、 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其严重程度达 到需要用医学方法进行干预的一类疾病。
(3)包括精神病,但其范围更为宽泛。
案例导入
案例导入
某电台“心灵之约”主持人,29岁,近两周来懒 言少动,缺少笑容,有时对同事感慨地说人为何 要活着?主持节目和听众交流时极易动感情甚至 痛哭流泪。独自来心理门诊咨询,发现患者有严 重的抑郁情绪,诊断为抑郁症。医生通知家属来 门诊和患者一起商量治疗方案,家属和患者都不 接受抑郁症的诊断,只认为是心情不好,不是病 。不同意住院治疗,也不愿服用抗抑郁药,怕药 物会使大脑“变蠢”。一周后患者自杀。
1.国际疾病分类(ICD) 2.美国精神障碍分类(DSM) 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

精神科护理学PPT内容

精神科护理学PPT内容

第一章绪论现代精神医学经历了哪四次革新活动?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及要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内容1.心理护理重点:启发和帮助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2.安全护理3.饮食护理4.睡眠护理5.个人卫生的护理6.保证医嘱的执行素质要求1.良好的医护职业道德2.广阔扎实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知识3.强烈的敬业精神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病的概念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病因学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躯体因素:疾病、感染、营养不良3.理化因素:创伤、药物、毒物4.其他:年龄、性别社会心理学因素1.精神应激因素精神应激:指生活中某些事件引起个体精神紧张和感到难以应付而造成心理压力。

2.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移民等均可能增加精神压力3.个性因素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大脑功能障碍言谈、思维、表情、动作异常等大脑功能为什么会发生障碍?精神症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观察精神症状时的注意事项?精神症状的特点1.症状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明显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2.症状的出现与消失不能自控3.症状给病人带来痛苦或不同程度损害社会功能检查中的注意事项1.确定症状是否存在2.症状的强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3.分析各症状之间的联系4.重视各症状之间的鉴别,减少误诊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每次交接班时都必须清点人数,尤其是危险性的患者2.患者出入必须有护士或家属陪伴3.患者须经检查后进入病区,不能带任何危险物品或贵重物品进入病区4.病区里的危险物品须定点放置,专人管理,定时清点,如打火机剪刀、玻璃制品、钥匙等5.护士加强巡回检查,如夜间、厕所等6.患者洗澡时需有人陪伴7.药品柜要上锁并有专人管理8.定期检查病区的门窗等设施9.护士要向家属详细介绍安全管理制度10.发生意外事件时,及时报告并正确处理精神科护士怎样预防患者发生暴力行为1.环境:安静、宽敞、明亮、舒适、整洁2.护士要具备发现暴力行为的能力,细心观察患者,加强预防并及时处理暴力行为3.护士的态度要和蔼,表情亲切,语言温和,避免威胁性、紧张性的身体动作4.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适当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5.患者避免参加有竞争性的活动6.鼓励患者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宣泄情绪,提高患者控制情绪的能力7.把患者的暴力行为报告医生,以便更好地用药当患者发生暴力行为时,如何处理?1.呼叫其他人的帮助,疏散周围的患者。

精神科护理学期末复习

精神科护理学期末复习

精神科护理学期末复习材料(仅供参考)10级护理丙班第一章绪论1、精神医学经历了那些革命?(时间、人物、事件)(ZW)①18世纪末,法国精神医学家比奈去掉精神患者身上的铁链,主张人道地对待患者,被认为是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运动。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精神病学之父克雷丕林,将内外科疾病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精神疾病,提出精神疾病的分类原则;明确的区分了,一为躁狂忧郁精神病与早发性痴呆。

③20世纪,弗洛伊德他认为人的一切思维、情感和行为都有其内在的原因。

④现代精神医学史上最为重要的革命性时间是1953年氯丙嗪抗精神病作用的发现和应用。

2、1873年,理查兹提出了要以对内科疾病患者护理同等水平来护理精神障碍患者,因此,她被称为是“美国精神科护理的先驱”3、美国最早专门为训练精神科护理人员而开办的护理学院创设于1882年,在马萨诸塞州的马克林医院。

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熟悉①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类。

②社会心理因素:1)精神应激因素:一端是直接的致病作用,另一端在疾病的发生中起的作用很小,顶多是诱发因素。

2)社会因素3)个性因素精神疾病的症状学ZW精神症状: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这种障碍必定有其物质基础,只是严重程度与性质不一。

精神症状发生的4种情况:①是大脑结构的病变所致(为什么会有大脑功能障碍?)②是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③是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④颅脑占位性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⑤是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⑥是大脑代谢或生化病变所致的精神障碍⑦是目前病因或发病机制不明所谓的“功能性精神病”精神症状的特点:①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符:②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③症状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这一点也是鉴别正常与不正常的关键。

【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题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题

精神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最早建立精神病院的地区是A.长沙B.北京C.广州D.南京2. 关于精神病学的学科地位,以下哪种说法正确A.精神病学是生物医学的分枝学科B.精神病学是行为医学的分枝学科C.精神病学是社会科学的分枝学科D.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枝学科3. 每年的哪一天为“世界精神卫生日”A. 3月21日B. 6月26日C. 10月10日D. 12月3日4. 美国第一位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先驱者是A.南丁格尔B.琳达.理查兹C.克雷佩林D.希波克拉底5 下列关于精神活动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精神活动是大脑机能的产物B.精神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C.病态精神活动与客观现实脱离因此与客观现实无关D.精神活动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6. 关于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B.与躯体疾病毫无关系C.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可以引起心身疾病9.关于精神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精神疾病具有遗传性,是基因将疾病的易感性一代传给一代;B.精神疾病的病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C.精神疾病是遗传性疾病;D.大多数精神疾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二多项选择题1.病因尚不明确的精神疾病包括 ABDEA. 精神分裂症B. 抑郁症C. 脑炎所致精神障碍D. 焦虑症E. 强迫症2.关于心身疾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 也称为心理生理疾病B.是一组与心理紧张有关的躯体疾病C.有器质性病变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D.冠心病和消化性溃疡不属于心身疾病E.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对重要的作用3.精神疾病患者安全护理的内容包括 ABCA.自杀、自伤行为的护理B.攻击暴力行为的护理C.出走行为的护理D.进食行为的护理E.睡眠的护理4. 关于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A.可以作为相关因素影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B.可以作为原因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C.可以在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D.可以引起心身疾病E.与躯体疾病毫无关系三简答题1. 简述精神疾病的原因2. 简述精神病学的四次革新运动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幻觉的定义为A.人脑接受各种客观刺激所产生的知觉B.人脑在没有客观刺激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知觉体验C.客观刺激作用于各感觉器官后所产生的知觉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和错误的知觉2.听幻觉最常见于A.躁狂症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E.应激相关障碍3.下列哪项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A.思维迟缓B.思维散漫C.病理性赘述D.关系妄想6.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D 是癔症的典型症状7.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部分或全部不能再现以往的经历称为记忆错误B.由于再现的失真而引起的记忆障碍称为遗忘C.病人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亲身经历的记忆称为错构D.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具体时间,具体人物或地点上搞错了,称为错构10.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定向力障碍B.情感淡漠C. 注意力集中困难D.记忆力障碍11.关于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意识障碍时出现的杂乱思维B.在智力缺损时出现的离奇想法C.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的病理性歪曲信念D.是可被说服的不现实想法12.关于思维奔逸,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B.是躁狂症的常见症状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13.男,28岁,以前精神正常,到某地出差刚下火车,突然感到要暴发战争了,因为好多人都往出口处跑;最可能的症状是A.错觉B.幻觉C.感知综合障碍D.原发性妄想14~15题共用备选答案A.强迫性思维B.思维奔逸C.联想散漫D.强制性思维14.病人反复出现一些想法,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但无法控制;该症状为答案:A15.病人体验到脑内概念不断涌现,一个意念接着一个意念,该症状为答案:D16~17题共用备选答案A.思维被夺取B.思维被洞悉C.思维贫乏D.思维散漫16.病人认真讲了一番话,但医护人员都不理解他要说什么问题,该症状为答案:D17.病人对医生的问题只能在表面上产生反应,缺乏进一步的联想,该症状为答案:C18. 最常见幻觉为A.幻听B.幻视C.幻触D.幻味E.幻嗅19. 医生问病人为什么住院了,病人答道:“我有2个孩子,红桃代表我的心,你放开手,是计算机病毒,保养自己……”,这属于什么症状A.思维奔逸B.病理性赘述C.刻板言语D.持续言语E.思维破裂20. 脑内突然涌现出大量异己的奇怪念头,病人对此也感莫名其妙,且不能控制,这种症状可能是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C.强制性思维D.强迫性思维二多项选择题1.在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异常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BCDE A.纵向比较,与其过去的一贯表现相比较B.横向比较,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比较,差别是否具有显著性,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一般限度C.应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进行分析D.结合当事人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E.精神症状是否持续存在,随时随地地表现出来2.每一精神症状均有明确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 ADEA.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控制B.症状是否出现可以受意识控制C.症状可以通过转移的方法使其消失D.症状内容与周围环境不相称E.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3.关于强制性思维与强迫性思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BCEA.强迫性思维是指脑内突然涌现出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B.强迫性思维是指脑内反复想同一个问题,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C.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可出现强迫性思维D.强制性思维是强迫症的特征性症状E.强制性思维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5.下面关于妄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EA.妄想内容与事实不相符B.病人对妄想坚信不疑C.妄想可通过解释等心理治疗消失D.妄想可影响病人的情感及行为E.妄想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6.关于情感淡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A.指面部没有表情B.指对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事情漠不关心C.指患者内心体验减弱或缺乏D.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E.常见于抑郁症8.木僵常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ABDEA.精神分裂症B.抑郁症C 神经衰弱D.脑器质性精神障碍E.急性应激障碍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感觉、知觉及感知综合障碍2.何谓幻觉常见的幻听分为哪几类3.简述遗忘的常见分型及其临床表现4.焦虑与恐惧的异同点5.情感低落与情感淡漠的鉴别要点6.在精神科评判自知力的意义7.如何理解定向力第九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一单项选择题1.精神活性物质是指A.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但不易成瘾的物质B.来自体内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C.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D.来自体内可影响精神活动,但不易成瘾的物质2.戒断症状是指A.一次摄入大量精神活性物质后产生的症状B.由于依赖,表现为情绪上、行为上、生理上对所依赖物质的强烈需求C.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过程中引起的损害D.对精神活性物质产生依赖之后,一旦停用所产生的症状3.下列不属于酒瘾者特点的是A.渴望饮酒或努力觅取酒B.酒量较大C.多数曾多次试图戒酒而失败D.常在清晨饮酒,或随身带酒频繁饮用4.有关普通醉酒状态,下述正确的是A.由一次过量饮酒后出现B.只饮用少量的酒即出现醉酒状态C.症状的轻重与病人的体质有关D.多见于对酒精耐受性很低的人5.不符合慢性酒精中毒所致谵妄的是A.突然停饮酒后发生B.又有全身肌肉粗大震颤C.有思维奔逸D.有意识障碍6.酒依赖者停饮后戒断症状中最严重的是A.幻觉、妄想B.共济失调C.震颤谵妄D.恶心、呕吐7. 我国的毒品不包括A.阿片类B.可卡因C.大麻D.酒精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1.关于耐受性的描述,正确的有ACDEA.有长期持续的使用某物质史B.耐受性是不可逆的C.若欲达到预期的效应,则需要明显的增加该物质的剂量D.若仅使用相同的剂量则效果明显降低E.改变精神活性物质使用途径也是耐受性的表现2.药物依赖的常见症状有ABCDA.耐受性增加B.戒断症状C.强烈的精神活性物质渴求D.强制性觅药行为E.精神发育迟滞3.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ABCDEA.酒类、阿片类B.大麻C.催眠药、抗焦虑药D.可卡因、烟草E.挥发性溶剂4.对吸毒病人的社会心理干预包括ABCDEA.改变环境B.断绝毒品来源C.行为治疗D.家庭治疗E.个体或集体心理治疗三简答题1.简述依赖的概念及分类2.酒依赖的特点第十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一单项选择题1.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中,目前最重要的因素是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精神因素D.性格因素2.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A.思维障碍B.记忆障碍C.意志障碍D.行为障碍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 是错误的;A.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好B.病前性格健全预后较好C.无明显发病诱因预后较差D.病程长、发病迟、未及时治疗效果差4.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是A.联想障碍B.妄想C.行为紊乱D.情感淡漠5.有关精神分裂症,下述错误的是A.多起病于青壮年B.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C.具有思维、意识等多方面障碍D.在重性精神障碍中患病率最高6.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的是A.被控制感B.情感障碍C.幻听D.智能障碍7.精神分裂症治疗首选A.心理治疗B.精神药物治疗C.电痉挛治疗D.手术治疗8. 某患者有被害妄想,认为饭中有毒而拒食,此时护士的正确做法是A.避免冲突,不勉强患者进食,让其饥饿再进食B.强行喂食C.把患者约束起来,直至同意进食为止D.带去餐厅与其它病友一起进食9.精神分裂症各种类型中治疗效果最差的是A.单纯型B.青春型C.紧张型D.偏执型10.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幻觉主要是A.味幻觉B.言语性幻听C.幻视D.内脏幻觉二多项选择题1.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以阳性症状为主,包括 BCEA.情感淡漠B.幻觉C.妄想D.思维贫乏E.行为异常2.关注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意义在于ACDEA.有效识别早期症状B.确定诊断C.合理选择治疗药物D.判断预后E.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措施3.精神分裂症的预后与ABCDE 有关A.病前有无精神因素B.家族史中有无典型精神分裂症C.病前性格内向与否D.起病急或缓E.症状以阳性还是阴性为主4.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护理评估主要包括ABCDEA.生活自理能力B.角色功能C.人际交往能力D.现实检验能力E.以上都是5.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护理,下述错误的是 BCA.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B.冲动或易激惹的病人不宜分开活动与居住C.有自杀、自伤倾向的病人最好单独居住D.加强巡视,防止意外行为的发生E 发药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6.护理兴奋躁动患者的原则是ABCA.预防兴奋躁动的发生B.减少或避免兴奋躁动引起的伤害C.加速治疗D.尽快让其回归社会E.以上都是三简答题1.简述精神分裂症常见类型及主要症状2.简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3.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措施4.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31 岁,一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多疑、敏感,认为邻居在背后议论他,说他的坏话;感到马路上的人也议论他,诋毁他的名誉;近一个月病情加重,认为邻居收买了公安局的人派人跟踪监视他,想害死他,并用高科技仪器控制他的脑子,让他头痛,使他生不如死; 为此,患者多次拿刀找邻居,被家人及时制止;近三天,患者拒食,听到有声音告诉他:“饭里有毒,不能吃;” 医生与其交谈时,病人表情变化不明显,语声偏低,反应慢,很少抬头看医生;否认自己有病; 要求:指出病例的主要精神症状,提出疾病诊断及主要的护理措施;第十一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一单项选择题1.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A.发作一次,加重一次,残留阴性症状B.一次发作,永不缓解C.反复发作,从无缓解期D.反复发作,大多数能缓解2.关于心境障碍的血缘关系与发病率的关系,下面哪种说法正确A.血缘关系与发病率高低无关B.血缘关系越远,发病率越高C.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E.以上都不是3.患者男性,32岁,未婚;近半月来自觉聪明过人,能力非凡,精力旺盛,逢人打招呼,整天喜气洋洋;每天早起出门,很晚回家;乱买东西送人,喜欢唱歌、跳舞,喜欢结交朋友,尤其喜欢接近异性;交谈时,滔滔不绝,自觉思维加快,脑子里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出现,写文章一挥而就;好管闲事,做事虎头蛇尾,举止轻浮,不顾后果,情绪不稳,常为小事而勃然大怒;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精神分裂症B.反应性精神障碍C.人格障碍D.躁狂发作4.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心境障碍没有幻觉B.心境障碍没有妄想C.心境障碍没有思维散漫D.心境障碍可伴有幻觉、妄想5.躁狂发作睡眠障碍的特点是A.入睡困难B.多梦C.早醒D.睡眠需要减少6.抑郁发作睡眠障碍的特点是A.入睡困难B.早醒C.睡眠过多D.多梦7. 男性,35岁,每年有情绪低落1~2个月;情绪低落严重时有厌世及自杀行为;近来又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对该病人主要防止A.攻击行为D.毁物C.自杀D.伤人8.女性,30岁,3个月来工作较累,近3周出现兴趣缺乏,易疲劳,言语少,动作迟缓,自觉脑子笨,没有以前聪明,早醒,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全身酸痛,有时感心慌气急;总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你认为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焦虑症B.神经衰弱C.疑病症D.抑郁症E.心身疾病9.锂盐是治疗的首选药A.躁狂发作B.抑郁发作C.精神分裂症D.强迫症二多项选择题1.心境障碍可有以下哪些表现 ABCDEA.情感高涨B.情感低落C.有认知和行为改变D.可有精神病性症状E.有反复发作倾向,发作间期多可缓解2.躁狂发作的临床特征有 ABDA.心境高涨,自我感觉好B.思维奔逸,音联意联C.思维被洞悉感D.爱管闲事、挥霍E.行为怪异三简答题1.心境障碍的概念2.简述躁狂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3.简述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第十二章癔症患者的护理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癔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癔症又称歇斯底里B.一般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基础C.近年来把癔症划出神经症的意见已占大多数D.一般认为癔症的预后较好E.起病常与心理应激有关2.某女,32岁,初小文化,已婚,乡村干部;2年前行绝育术,手术顺利;但在术中,患者回忆说听到医生说了一句“夹断了”的话;之后即感到全身无力,出现双腿不能走路,曾经过针灸等治疗而有所好转,但某日听及另一医生说“半年不下床,好腿也会瘫的”后病情又逐渐加重以至双腿不能活动;既往史、家族史及生长发育无特殊,病前性格争强好胜;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深浅反射异常,未引出病理征;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该患者的诊断应考虑A.神经衰弱B.重症肌无力C.抑郁症D.癔症二简答题癔症的分型与临床特点。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学》(2.0版)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标1、理解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和主要任务;2、了解精神医学发展简史;3、了解精神科护理发展简史;4、理解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5、理解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二)重点、要点精神科患者与其他患者在临床表现和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方面有很多不同,需注意以下方面。

1、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⑴心理护理;⑵安全护理;⑶饮食护理;⑷睡眠护理;⑸个人卫生防护;⑹保证医嘱的执行。

2、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⑴要有良好的医护职业道德,富有同情心;⑵要有广阔坚实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知识;⑶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练习题1、浅谈作为精神科护士应具备哪些素质。

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一)学习目标1、掌握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的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2、了解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标准;3、了解中国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CCMD-III);4、理解精神症状的本质、特点及在诊断中的地位;5、掌握感觉、知觉及感知综合障碍的概念及其鉴别;6、了解常见的感觉障碍;7、掌握幻觉的定义及其常见类型;8、了解思维的概念及其特征;9、掌握常见思维联想障碍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10、掌握常见的思维逻辑障碍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11、掌握妄想的定义及其临床特征;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的联系及其不同的诊断价值;12、掌握常见妄想的临床特征;13、了解情绪、情感与心境的联系及区别;14、掌握常见情感障碍的表现;15、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及回忆;16、掌握常见的记忆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17、了解意志的含义;18、掌握常见意志障碍;19、了解智能及智商的含义;20、掌握智能障碍的两大类型;21、了解假性痴呆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22、掌握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23、掌握常见的意识障碍;24、掌握与意识障碍相关的一些症状;(二)重点、要点1、精神症状的本质、特点及在诊断中的地位;2、感觉、知觉及感知综合障碍的概念及其鉴别;3、幻觉的定义及其常见类型;4、常见思维联想障碍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包括联想奔逸、联想迟缓、联想贫乏、病理性赘述、病理性简述、思维阻滞、矛盾思维、强迫观念、强制性思维等;5、常见的思维逻辑障碍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包括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等;6、妄想的定义及其临床特征;原发性妄想与继发性妄想的联系及其不同的诊断价值;7、常见妄想的临床特征:包括被害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被洞悉妄想等;8、常见情感障碍的表现:情感性质的改变,包括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易激惹、情绪变化无常、情绪麻木、强制性苦笑、病理性激情、情绪淡漠等;9、常见的记忆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记忆减退、遗忘、柯萨可夫综合征、错构症、虚构症、似曾相识症、视旧如新症等;10、常见意志障碍:包括意志缺乏、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症、意志增强、精神运动性兴奋、被动现象、强迫动作、模棱两可现象、被动服从、模仿症状、违坳症状、重复与刻板动作等;11、智能障碍的两大类型:精神发育迟滞常发生于18岁以前,由于大脑发育受阻引起的;痴呆通常发生于18岁以后,具有器质性基础,是智能、记忆及人格的全面衰退;12、假性痴呆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包括刚塞综合征、童样痴呆;13、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14、常见的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意识混浊、昏睡、昏迷、朦胧状态、谵妄状态及梦样状态等;15、与意识障碍相关的一些症状:包括注意障碍、定向障碍、现实解体、人格转换、自知力障碍等。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精神科护理学概述1. 学习目标:a. 理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b. 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c. 了解精神科护理的历史和发展。

2. 教学内容:a. 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b.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c. 精神科护理的历史和发展。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以及精神科护理的历史和发展。

b.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对精神科护理学的理解和思考。

4. 教学评估:a. 提问:评估学生对精神科护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的理解。

b.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讨论中的表现。

二、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1. 学习目标:a. 理解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b. 掌握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c. 了解精神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教学内容:a. 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b. 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c. 精神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分类,精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b.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精神疾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4. 教学评估:a. 提问:评估学生对精神疾病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b.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三、第三章:精神科护理评估1. 学习目标:a. 理解精神科护理评估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

b. 掌握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c. 了解精神科护理评估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学内容:a. 精神科护理评估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

b. 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c. 精神科护理评估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 教学方法:a. 讲授:讲解精神科护理评估的重要性和基本步骤,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精神科护理评估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b. 角色扮演:训练学生进行精神科护理评估的技巧。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精神科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它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精神疾病急危状态防范与护理、治疗过程护理、家庭与社区防治。

常见的精神病,包括它们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应用护理程序对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根据本教学大纲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处理常见的精神疾病,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各种精神障碍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以达到本科护理学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目标。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自学39学时,理论面授教学33学时。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学会与精神障碍病人进行护患沟通,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识别常见精神疾病;学会精神障碍病人急危状态的防范与处理;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各种精神障碍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教学进度学时分配表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吕春明编著.《精神科护理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二)参考书[1]刘哲宁,杨芳宇编著.《精神科护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2]郝伟,于欣编著.《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1、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包括学生考勤和课堂听课情况、平时作业等两部分内容,共占课程总成绩的50%。

(1)考勤和课堂听课情况:占课程总成绩的20%。

(2)平时作业: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如心理测评报告等),占课程总成绩的30%。

2、课终成绩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1.完成课本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工作,特别是精神疾病症状学的学习。

2.完成作业:案例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作业内容如下:患者,男,25岁,未婚,大学生。

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第二章

精神科护理学第一章、第二章

(一)思维形式障碍(disorders of the thinking form)
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的 症状如下: 1.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观念飘 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 富生动。多见于躁狂症。
(一)思维形式障碍(disorders of the thinking form)
二、精神障碍的心理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 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 景、人际关系等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 、社会因素。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第一节 概述
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 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 神症状。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 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psychopathology)。
(一)思维形式障碍
4.思维散漫(looseness of hought)指思维 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思 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 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 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 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对问话的回答 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
(一)思维形式障碍
12.语词新作(neologism)指概念的融合、 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 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 特殊的概念。如“犿”代表狼心狗肺; “%”代表离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 春型。
(一)思维形式障碍
13.逻辑倒错性思维(paralogism thinking) 主要特点为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 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 不可理解。如一患者说:“因为电脑感 染了病毒,所以我要死了”。可见于精 神分裂症和偏执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与特点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精神科相关的知情同意原则了解精神医学发展简史;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精神疾病与法律的关系、强制性医疗1.精神科护理学: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

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A基础护理 B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暴力行为、自杀、出走、噎食、木僵等)C异常精神、行为的护理 D特殊治疗的护理(电抽搐治疗)E患者回归社区或家庭后长期的家庭护理3.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与特点(1)安全护理: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工作,尤其是症状活跃期的患者(2)心理护理(对精疾患者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和对待疾病):A心理护理是“心”的呵护(支持性心护)B对精神病人,尤其恢复期和自知力无损害的患者甚为重要。

4.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及其重要性:(1)基础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对始动性缺乏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2)保证医嘱的执行: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病人自知力丧失和依从性差的特点决定)确保发药到手、看服吞下、服后检查(必要时)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1.精神病的概念及其与精神疾病概念的异同2.常见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重要精神障碍的概念: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散漫3.学会对常见精神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与正确的识别与评估熟悉:1.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2.感知觉障碍与思维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各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学1.精神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2.精神疾病:是比精神病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精神病,也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3.精神症状的本质: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且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4.常见精神症状:(1)认知障碍: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意识障碍、自知力障碍(2)情感障碍: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稳定性障碍、情感协调性障碍(3)意志障碍: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5.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1)感觉障碍A感觉过敏:感受性↑,多见于焦虑症。

B感觉减退:感受性↓,多见于器质性精障、抑郁、木僵C内感性不适(患者述体内有异常不适感或难以忍受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如感到某种扭转、牵拉、游动、溢出、阻塞、气流上涌感):多见于精分症、抑郁症、器质性精障、躯体形式障碍(2)知觉障碍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符的事物。

1.生理性错觉:如草木皆兵2.病理性错觉:多见于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如谵妄)、焦虑症等B幻觉: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似知觉。

1.按感觉器官分:幻视、幻听、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2.按幻觉性质分:真性幻觉假性幻觉3.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3)感知觉综合障碍: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举例:(某患者看见护士的鼻子特别大,且呈黑色 2.窥镜症)发生错误感知。

类型:空间、时间、运动、周围环境真实性的感知综合障碍。

多见于:精分症、癫痫、抑郁症。

(4)三种感知障碍的比较:种类客观事物错误感知感知综合障碍存在个别属性错觉存在整体属性幻觉不存在整体属性(二)思维障碍: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内容障碍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1)联想障碍A联想速度和量的异常: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a思维奔逸:快、多,与周围现实相关而不荒谬;常伴有意志活动增强和情绪高涨b思维迟缓:慢、少,智力与判断能力正常;常伴有动作和行为的减少或抑制和情绪低落c思维贫乏:乏、空,电报式语言;常伴情感淡漠、意志活动缺乏(精分症阴性症状)B联想连贯性异常: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a思维松弛(思维散漫):患者意识清楚,但思维内容散漫、缺乏主题,叙述不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使人感到交谈困难。

如“现在是上午,我家生活有困难,老师讲课我听不懂,我买了二本书”。

b破裂性思维:患者意识清楚,概念间断裂,,单独语句在结构和文法上正确,但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使人无法理解用意。

严重时成“词语的杂拌”。

如某病人被问及为什么住院,答:“我上不了班,家里两个孩子,还得种地,老天爷说:你是皇帝。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c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背景上出现的破裂性思维(如谵妄)如,某术后老年患者意识障碍时喊叫:快跑,狐狸精来了!杀我!给我解开!Yes,发大水了。

天热的慌。

针扎我“C联想途经异常: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D联想形式障碍: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E思维自主性异常:思维被强加思维云集强迫观念a思维被强加/思维插入:头脑中被插入了别人的思想b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b1外部力量强制联想,思维内容是自己或强加的b2欲罢不能的感受不明显(区别于“强迫观念”)b3来去均快c强迫观念:脑中反复不自觉地出现同一内容的思维;欲罢不能而焦虑、痛苦,伴有仪式动作(2)思维逻辑障碍A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如某病人经常反穿衣服,说自己表里如一,心地坦白。

B词语新作 C逻辑倒错(丁某是死人,我把他拉活了,所以他要害我)D 矛盾观念(3)思维内容障碍A妄想:是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a特征:信念歪曲、坚信不移、个人独有b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分: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虚无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释义妄想、变兽妄想、被洞悉感、非血统妄想、被窃妄想B类妄想观念:与妄想有一定的关联,多为妄想的早期表现。

C超价观念:a概念:是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b特点:以事实为基础,对事实做出超乎寻常的评价并坚持,逻辑上接近正常思维c多见于:人格障碍(三)注意障碍(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集中地指向某一对象的过程注意的分类:主动注意(随意注意):有既定目标;被动注意(不随意注意):无既定目标(2)注意障碍A注意增强:焦虑症、偏执精分症、抑郁症注意涣散:焦虑症、精分症、儿童多动症B注意减退:焦虑症、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障注意转移:躁狂症C注意狭窄:意识障碍(朦胧状态) D注意衰退:慢性精分症(四)记忆障碍(1)分类A记忆量的改变:a记忆增强:躁狂、偏执性精障记忆减退:焦虑、痴呆、抑郁b遗忘:意识障碍、痴呆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

原因:最常见于:意识障碍其次:痴呆和其它脑器质性疾病种类:顺行性遗忘近事遗忘器质性遗忘逆行性遗忘远事遗忘心因性遗忘B记忆质的改变:错构症:老痴、酒中毒性精障;虚构症:痴呆;似曾相识感:癫痫a错构证: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b虚构症b1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

b2对同一事件,患者每次重述时均有变化,易受暗示的影响。

柯萨可夫综合征:指一组症状群,包括近事遗忘、虚构症、定向障碍。

见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障、痴呆、脑外伤、脑肿瘤(五)智能障碍(1)智能:主要是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的心理特征,是智慧与能力的合称。

(认知:感知、记忆、注意、思维等)A表现为:理解力、计算力、分析力、创造力等B在精神医学界:一般用“智力测验”来评定一个人的智能:智商(2)智能障碍A精神发育迟滞:18岁以前,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

如唐氏综合征、孕期感染与中毒B痴呆:后天获得的智能受损,继发性的。

多见于阿尔茨海默症、麻痹性痴呆等痴呆症。

C假性痴呆:是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的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的状态,是一种功能性的、可逆的、暂时的类似痴呆状态。

发生时可伴有可逆性的、暂时的意识障碍。

D假性痴呆分类:a童样痴呆:全部模拟幼儿言行,多见于癔症b刚塞尔综合征:核心症状为近似回答,多见于癔症、心因性精障c抑郁性假性痴呆:多见于严重抑郁患者,表现为痴呆早期症状(六)定向力和定向力障碍(1)定向力: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对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2)定向力障碍:是指对环境或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

包括:A对环境的定向力障碍:时间、地点、人物(周围的)B自我定向障碍: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3)临床意义:定向力是判断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A意识障碍时几乎必有定向障碍B但有定向力障碍不一定有意识障碍(七)意识障碍(1)意识定义:A哲学上:人的主观世界 B心理学上: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C医学上:是指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2)意识障碍:指病人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辨认能力及反应能力的减退或丧失。

或者说: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缺乏作出有意义的反应的能力。

意识障碍是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同时受累(感知、记忆、思维、情绪)A意识水平减低的主要表现(觉醒程度的降低)a感知觉的清晰度下降、迟钝,感觉阈值升高 b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遗忘c思维迟钝,不连贯性 d理解困难,判断能力减低e情感反应迟钝、茫然 f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g定向障碍,对时间、地点、人物不能辨别,严重时自我定向(姓名、年龄、职业)也不能辨认B意识障碍的分类:a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的: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b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谵妄★、梦幻状态、朦胧状态(范围缩窄)c自我意识障碍: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交替人格、人格转换C有关意识内容的改变:谵妄a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幻觉、错觉,以幻视多见b多出现不协调性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躁动不安、言语错乱、紧张恐惧c有定向力障碍,尤其是周围环境定向力障碍d呈现昼轻夜重的病情特点e主要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障和中毒所致精障,病死率可达10%,病损多是可逆,非结构性的。

(八)自知力障碍(1)自知力: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A包括三个方面:a对疾病的认识:承认有病b对症状的认识:能认识疾病的异常表现,并正确分辨和描述。

c对治疗的认识:主动接受治疗或服从治疗&(2)自知力障碍临床意义A是临床精神病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B患者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是临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预测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