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程红兵专业成长历程
听程红兵老师报告有感

听程红兵教授报告有感新城小学丁华娟在学校领导的指导、要求下,我利用课余时间聆听了原上海建平中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教授《学校的教学领导》的精彩报告,亲身感受了名师的风采,感慨万千。
程教授虽然是中学特级教师,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但他的讲座还是非常贴近我们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案例信手拈来;虽然他的报告主要是站在学校教学管理者的角度,但对我们小学基层普通教师还是极具教育启发性的。
听了程教授的报告,我对他的一些论述甚感受益匪浅。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五个“实”,即扎实的课(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有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常态下的课)、真实的课(有缺憾的课或有待充实的课).如果我们的课能够真正做到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有常态、有遗憾,那么这样的课才是有血有肉的,才是真实可信的,才是效果长远的。
对比自己的课,距离甚远,心中倍感惭愧.二、教师备课时必须做到的几个“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这几个“有"很好地概括了作为一个教师在备课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需要达到的要求。
对照这些要求我觉得自己还需加倍努力,逐步完善自我。
三、课堂“三声"。
即“掌声":教师深刻与精辟的讲解,使学生豁然开朗、顿悟;“笑声”:教师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浓厚;“辩论声”亦即学生自主与探究的积极参与,教学效率最高时是师生辩论时。
我们课堂上的笑声倒是不时出现,辩论声也时有发生,但真正发自学生自觉的掌声,那真是太难了。
我们知道,只有由衷地打动学生、和学生产生共鸣、并语言思辨精到,才有可能做到,这样的掌声、笑声和辩论声自我感觉实在是难以达到这种境界。
四、教学内容处理.学生已经懂的我们只需检查就行;学生不懂但他们自己看教材可以懂的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加以概括与提炼即可;学生不懂、看教材也不懂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与交流来弄懂;如果讨论与交流还弄不懂的话,那老师就必须进行讲授与阐明。
安安静静办学,打造理想中的“巴学园”——访特级教师、全国著名校长程红兵

****************人物访该安安静静办学,打造理想中的“巴学园”—访特级教师、全国著名校长程红兵程红兵,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教育学博士,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金 茂学校总校长兼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长。
曾任上海市建平中学校 长,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上海市浦东 新区教育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等 职,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请扫木刊二維4◎本刊记者□谢先成【编者按】2013年,时任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帀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的程红兵辞去职务,南下深圳到一所学校当校长,引起了基础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以“书生校长”自诩的他,只 想安安静静地办学,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办一所孩子们喜欢的、朴素的学校。
2020年,程红兵 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他带着“创办未来教育”的理想和“巴学园”的办学思考与实践经验再度回沪。
7 年后的今天,程红兵在深圳创办的“巴学园”成了怎样的一所学校?他在办学中有哪些新颖独特的思考?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广大中小学校长应该如何作为?他的办学思考和实践能给大家带来有益的启示。
教师教育论坛: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时,也将担负更多的使命和任务。
推 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在于校长。
您认为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校长?程红兵: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使命和任务, 不同的时代对校长的要求也必然不同,但我认为这些 要求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共性特质,因为每个时代的 校长都应该扎根他(她)所生活的时代,面向未来去 思考教育问题。
所以归纳起来,我认为新时代对校长 的要求大概有这样三点:第一,要有教育情怀。
校长首先应该喜欢当老师, 喜欢孩子,而不是喜欢“校长”这个职位。
也就是说, 校长不应把“校长”当作官来做,应该把学生的成长 放在首位,把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作为自己 行动的最重要目标。
程红兵:以勇气智慧直面教育现场

程红兵:以勇气智慧直面教育现场2XXX年,程红兵的身份在不断变化,从江西老区的一名普通中学语文教师到上海市建平中学的教师、校长,再到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和今天的浦东教育局副局长,在新时期中国基础教育现场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场内,他是在场者、体验者、参与者(实践者)、建设者(发展者);在场外,他是思考者、研究者、批判者、求证者、作证者与管理者——当然,这场内与场外角色往往是交叉在一起的。
相应的,“教育现场”在他的笔下,不是线性的、程式化的、确定性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多维的复杂性和混沌性,读者可以从书中窥视教育现场的丰富性。
面对混沌的教育现场,程红兵摒弃了那种一分为二、非黑即白的对立思维模式,用一种包容的(亦A亦B)、超越的(非A非B)、引导的(A统ab)的动态思维方式理解教育现场,提出了“用核心发展力代替核心竞争力”的观点,认为师生主体关系在教育发展中处于一种“相互渐变”的状态,主张教育批评应该是“直面现场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批评,始于论事终于说理的批评,不去恶意攻击他人的人格尊严以炒作自己,不去夸大事实、无中生有以哗众取宠,而是建设性地求真、求善、求美”。
程红兵对教育现象加以判断,我们能感到一种“双重意识”:一重是严苛审视自己的自我意识,一重是基于对他人(学生、其他教师、学校等等不同的主体)的发展认识而产生的教育价值判断意识。
这两种意识交织和冲撞,形成了他直面教育现场的一系列教育主张。
这种“双重意识”首先是对内的,是一种作为语文教育“局”内人的自我拷问和自我觉醒。
程红兵多次对学员说:一个能够“自说自话”的人,才是一个独立的人——在一个人们已经习惯于“失语”的时代,其培训基地的许多学员被这个要求“折磨”得脱胎换骨,第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
可贵的是,他同时又能深深地认识到,任何一个“局”,其实都不是世界的全部,“局”内固然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但这种运作其实常常由它之外的另一个大“局”的发展和变化所掌控。
程红兵:好教师就是好教育

程红兵:好教师就是好教育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7期文/ 张贵勇人物简介程红兵,安徽六安人,1982 年大学毕业开始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市级骨干教师带教导师,上海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华东师大特聘教授,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
上一两堂好课不难,难的是不断上出好课;发表一两篇文章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学习、思考。
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韧性、在于坚持。
教学不能被简化为技术记者:很多名家都提倡教师阅读哲学和教育哲学之类的书,这类书对普通青年教师到底有多大作用?如何才能让这类书籍真正内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程红兵:教育哲学还是应该读一些的,原因在于,教育哲学能帮助教师思考教育的本源性问题,帮助教师回到教育的原点来思考教育。
当下的课程改革有一种技术化倾向,教育教学多沉浸在技术层面上,教师更多地热衷于讨论教学的技术问题,如同课异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教学模式等。
这些东西固然是重要的,但我认为不是最重要的,只关注这些而不考虑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导致课程改革流于形式,浅表化,简单化,深入不下去。
课程在文化层面上没有多少变化,依然是比较保守、封闭的,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缺钙”。
美国学者阿莱克斯? 斯坦迪什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还需要教学理论、哲学、文化的支撑。
如果教师对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历史以及学科知识没有掌握,他们是不应该教学的。
这些对于一个师范生理解他的角色、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成为一个合格教师是非常关键的。
诗人纪伯伦有句诗说得好: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我以为教师也好,校长也罢,应该思考最重要的问题——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旨归、哲学意义以及终极目标,这些最终将决定教师教学行为,决定我们的教育话语、教育细节。
语文教育需要潜心探索记者:语文教育需要批判和建设,但当下对语文教育批判的多,建设的少。
把学校打开程红兵

6
为什么?
•一所三岁的学校何以如此引人注目? •他们做了什么? •他们有什么大不了的工作成效? •明德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7
回归原点:
学校靠什么生存、发展? 学校如何成为特色学校? 进而成为名校?
8
原因:
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是基本保障 学校精神——树立现代办学理念,这是学校灵魂 课程谱系——建构学校自主课程,这是主要载体 教师队伍——建设现代教师团队,这是教育主体 文化场域——营造和谐学校氛围,这是文化环境
案例3:在反复的训练中试图消灭差生
❖ 训练乌龟跟兔子一起赛跑,不允许他们失败 ❖ 这个游戏规则意味着什么? ❖ 否认龟兔之间有自然禀赋的差异, ❖ 在乌龟中建立对兔子的崇拜,对自己的否认, ❖ 不再认识与反思赛跑规则的不正当性,建立对秩
序的认同,对自己命运的接受。
案例4:一条老师发给家长的短信
❖ “尊敬的家长:你好!最近天气比较冷,感冒 等流行性疾病很容易传染,希望能注意孩子的 营养,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板蓝根作为预防。 ”
父母不希望你成为运动健将,只是希望你有健 康的、充满活力的身体; 父母不需要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你需要 有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和懂得欣赏美的心灵; 父母不需要你门门功课都优异,但希望你对知 识要终身保持孜孜以求的劲头。
27
1、聚焦核心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 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把学校打开程红兵
把学校打开
程红兵: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2
程红兵:书生校长
原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 原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 原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3
4
《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
❖ 作为一个年满52岁的教育工作者,生命留给我创造的时间和机 会不多了,去深圳办学是一个机遇,我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
封面人物——程红兵

现任 深圳 明德 实验 学校 校长 , 兼 任华 东师 大特 曙教 授 , 教 育 部 中 学 校 长 培 训l 中心 兼 职教 授 , 』 _ 海 市 人 民 政 府 督学 , 中国语 文报 刊协 会课 堂教 学 分会理 事长 , 中 国 教育 学会 初 中教 育 专业 委员 会 副理 事长 , 上 海教 茸出版 社 特约编 审 , 上海 市语 文名 师培 养基 地主 持人 , 上 海市 语 文学 会 副会 长 , 上海 市 教师 学研 究 会语 文教 师 专业
一
所 理想 学校 而来 》 《 《 程红 兵说 语 文》 《 语 文教 学常 识 性 回归 》 《 程
人格 教裔 》 等 I 4部 专 著 。主 编 《 新语 文 课程论 》 等 8部 文 集 。主 持
教 师专项 课题 “ 自主探 究性语 文 教 学模 式研 究 ” , 结题 ; 课题 成 果 “ 作文” 被 认定 为上 海市 科技 成 果 ; 主持 上海 市 教委课 题 “ 以模块 课 学校 文 化 建设 的 实践 研 究 ” , 结题 ; 主 持 教育 部 规 划课 题 、 上海 市 题、 上 海市 哲 社重 点 课题 “ 区域 教 育研 发 机构 促 进 教育 公 共服 务 能力 提升 的路 径研 究 ” , 结 题 。2 0 I 6年 起 主 持 教 育 部 重 点 课 题 “ 教育 治 理 现 代 化 进 程 中学 校 治 理 体 系 变 革研 究 ” , 目 前 正
委 员会 主任 。
曾先后 担任 上海 市建 平中 学校 长 、 上 海市 浦东 教 育发展 研 究院 院长 、 上 海 市 浦 东 新 区 教 育 局 副 局 长 。先
程红兵:这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岗位

程红兵:这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岗位作者:翁利丹来源:《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2018年第06期从一名教师起步,程红兵不仅是中学特级教师,还先后担任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
2013年,他被猎头盯上,经反复劝说后选择南下深圳,扛起教改重担。
“这是我人生的最后一个岗位。
”管理去行政化、走班制、导师制、学分制……短短数年间,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早已声名鹊起,系列改革的背后深深烙上了程红兵的印记。
与此同时,程本人却是“青丝白发转眼间”,原本意气风发的潇洒书生已经略显苍老。
再度相逢,本刊记者强忍“今日相逢悲白发”之感,带领大家一同走近这位改革先驱,听听他在人生最后一岗的改革心声。
这五年远超过去十几年的付出《学校品牌管理》:白发多了这么多,有没有觉得这五年比过去十几年在建平中学付出的心血更多?程红兵:绝对远超过去的付出。
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全新的学校,从无到有,到组成团队,到建章立制,到综合改革,太操心了。
面对新教师,必须手把手地教,教他们写教案、出考题、开家长会、写期末评语、编写教材,就像企业培训一样,下礼拜要做什么得临时培训。
在听课评课方面,我花了很大的心思和精力。
建校第一、第二年,我平均每天听三节课。
后来慢慢放下了,学校扩大了,也提拔了一些副校长,就让他们来听课。
我相对超脱一点。
和其他学校相比,我们的教师成长很快。
上学期在深圳福田和广东省的教学技能综合大赛中,我们获奖最多,十几个特等奖,十几个一等奖,每个学科都有。
有教师从教一两年就拿到深圳好课程奖。
其实,我们就是帮老师迈出第一步。
等到迈出去而且成形的时候,他们就会有种顿悟的感觉,从而变得自信。
后面做课题、深圳好课程评选等,我都鼓励他们报,帮忙看材料、提意见,然后一大堆人获奖。
最大的一次修行《学校品牌管理》:程校长是以情怀和思想取胜,到了明德,情怀和思想的比例是否要降低一点,战术的比例是否要增加?程红兵:三个维度都要有,缺一不可。
程红兵关于教育家的思考

南辕北辙:教育家渐行渐远■程红兵编者按:程红兵,已从事教育事业31年,系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等职;2013年在海选校长中被全球最大的猎头公司选中,首任深圳市明德实验学校创校校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步伐,教育也在发展进步。
从教育理念到学校建设,从课程改革到课堂变革,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育分享了经济发展的红利,进入了一个“不差钱”的时代。
GDP的4%作为教育经费,即将成为现实。
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愿意把钱花在办学上,都愿意把钱投在子女的教育上。
大部分学校告别了寒酸简陋的时代,盖起了高楼,拓展了校园,有了塑胶跑道,有了比较现代的实验室。
即便是乡村学校,也有了很大改观。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乡村学校也成了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
教育分享了社会开放的红利,进入了一个告别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
请进来,把大学教授请到中小学来,大学教授把发达国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请到中国来,请到中小学来,培训校长,培训教师。
走出去,走出校门,到县城去,到省城去,到沿海发达地区去,学习新思想,学习新经验;走出去,走出国门,到英国去,到德国去,到欧美发达国家去,学习新理念,学习新思路。
我们的中小学校长、教师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毋庸讳言,教育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也染上了经济这只“动物”身上所固有的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病症。
一度甚嚣尘上的教育产业化虽然被强行压制,但教育界诸多顽症都或多或少地与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更有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
毋庸讳言,教育在分享社会开放成果的同时,也沾上了社会浮夸、躁动不安、虚假繁荣等多种病症。
今天的中国教育已经是一个理念爆炸的时代,几乎所有的校长、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说出许多新的理念,都能喊出一两句代表性的口号,但应试教育等教育异化现象并没有消除,反而愈演愈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程红兵成长的个案研究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教师专业地位提高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调整语文课程结构,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
本文依据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育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以特级教师程红兵为例,对他的专业成长道路做了深入的了解,分析了名师成长的途径和个人相关因素,以及笔者个人对于程红兵老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从中找到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普适性成长规律,以期对中学语文教师发展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应对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实现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教学名师;程红兵;个案研究;专业成长ABSTRACT: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status of teacher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both the requirement, but als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ra. A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languag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so teachers must set up the new education idea, adjust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curriculum, effort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evel. According to pedagogy, education, culture, language pedagogy discipline related theory, the super teacher Cheng Hongbing, for example, for he mad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roads, analyzes the way of teacher growth and personal factors, and the author for Cheng Hongbing some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ummary and thinking. Find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rowth pattern, in order to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have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ory and practice, dealing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or language teachers new demands, to achieve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role conversion.Key words:teaching masters; Cheng Hongbing; A case stud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一、引言笔者在学习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中发现,许多特级教师起初跟其他老师的经历都是一样的。
他们的起点都并不高,他们之所以在教学当中能够游刃有余,并不主要是由于天资聪慧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他们都十分注重自身主体性的发挥,能够克服各种艰难困苦。
笔者以名师程红兵为例,对他的生平经历和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发现了关于名师成长的相关促成因素,旨在能为更多中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二、程红兵老师专业成长历程简介程红兵,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校长,上海市市级骨干教师带教导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工会副主席,“浦东新区程红兵语文教师培训基地”负责人,华东师大特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
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中学十佳青年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多种荣誉称号。
程红兵老师1961年生于厦门。
1996年他读小学,从认字起,就被汉字的魔力所吸引。
他从小就喜欢读《半夜鸡叫》《地道战》《地雷战》等连环画。
原本很不愿做老师的他却在1978年被江西师范学院录取。
进入大学后,他以既来则安的心态积极投入大学生活。
当他看到图书馆大量的藏书“感觉就像老鼠掉进米缸里”,①他远离其他人唱歌跳舞侃大山的娱乐活动,一门心思地读书,废寝忘食地走进经典。
他看书杂取旁搜,吸收各领域精华,尤其喜欢看哲学类的书籍。
这养成了他深厚的逻辑思辨能力,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哲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把教育逻辑思考贯穿在语文教学当中,使得他终能以冷静的眼光去审视风起云涌的种种教学改革。
1982年程红兵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母校上饶一中任教。
虽不愿当老师,但潜意识里热爱文科的他在带着几分离经叛道,带着几分驳杂的讲课中与学生一同走进了语文课堂的“磁场”。
1987年,因评职称需要,程红兵偶然以题为《对高师中文专业的反思》获《江西高教研究》大加赞赏和推荐。
此后他整理许多心得成文,然而一年之内却毫无所获,但他在不断地投寄,不断地被退回和不断地修改过程中逐渐成长。
他开始意识到他总是以一个“批判现实主义者”的身份去思考,以批判精神涉及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他开始相信波普尔理论“科学是可证实的,也是可证伪的。
”并以自己的眼光扫描审视中学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首次想到以培养人格为标尺去思考语文教育界的种种现象。
一次,程红兵在《语文学习》上看到了魏书生《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一文,对于当中“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事事有时干。
”的观点仔细研究,引发了自己的一些观点,认为应采用双向思维,而不是只考虑到正极期望走向,把孩子用模子塑造成标准规范的器件。
学科教学应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三位一体,不可或缺。
他随即写就《回到原点------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寄到《语文学习》与当时已名震一时的魏书生大胆请教讨论。
一大批名师,新秀都开始纷纷发表文章各抒己见进行探讨,由此引发科学与人文关系话题的热议。
程红兵进一步深入思考研究这一问题,并完成了第一本专著《语文教学的人文思考与实践》。
1988到1993年,程红兵陆续参加了许多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获得了许多大奖。
1994年他从上饶来到上海,调入建平中学,结识名师于漪老师并做了深入的交流请教。
在这一年程红兵一鼓作气连发了七篇文章,这成为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1995年,被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评为上海市市级语文骨干教师,并在1996年又被评为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从1996年开始,程红兵先后担任建平中学教科所副主任、校长助理、党总支副书记。
他的平和、谦恭和朴实的个人气质以及严谨勤奋的教学态度获得师生一致赞誉,也获得了校长冯恩洪的信任和赏识。
1999年,程红兵做了建平中学常务副校长。
2000年他又获得了“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之后还相继获得了“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的称号。
2003年8月,他正式成为建平中学校长。
自此,程红兵在继续进行教学的同时开始进行学校管理,跨入研究加管理的教学模式。
近几年,程红兵更多思考的是语文人格教育和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模式。
认为语文学科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意态度、审美意识、人格发展,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后来他又陆续出版了《创新思维与作文》《中学生怎样写科研小论文》《程红兵与语文人格教育》等专著。
多年来,经他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了30多篇文章,并获得全国作文大赛一、二等奖,上海市高中作文大赛一、二等奖。
他所带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平均分获上海市第一名,他自己任教的班级平均分又是年级第一名。
他主持的国家教育部课题“语文自主性研究学习”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钱梦龙老师这样概括:程红兵的成功,不在于他在语文界享有多高的知名度,也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辉煌的“头衔”,在于它切切实实地以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成功地证明了某些常识的价值。
他能不随种种新潮理论的诱惑而始终站在语文的原点更加本质、朴素的去思考语文教育的一些问题。
三、程红兵成长为名师的个人促成因素(一)个人魅力与高度职业热情1、个人魅力所谓教师的个人魅力就是“教师个人成熟的并能够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力量。
”①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亲和力强,能与学生融洽相处,获得同事敬重,领导信任放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是一种表率,所到之处即起到无言的身教作用。
言教虽然重要,但身教重于言教,身教的意义更大,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形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影响效果。
有人格魅力的老师是一种力量,能给学生以鼓励和鞭策。
他应该时时刻刻能够使学生充满崇拜羡慕、吸引,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向心力,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向教师看齐,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深远的积极影响。
笔者经过对程红兵多方面的了解认为他有以下几个个人魅力的闪光点,或者说至少适应了当前语文教学的步伐:(1)平和谦虚、执着勇敢的大家风范程红兵之所以成为名师,这与他自觉地塑造自身内在气质是分不开的。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者,则自成高格。
”本不愿当老师的他被迫走上讲台,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以即来则安的平和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与学生的交流亲近的过程中品出了当老师的味道,找到了教师价值意义的自我认可。
他说:“作为校长应该:少一点应酬,多一些服务;少一点高谈,多一些实干;少一点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点指责,多一些反省。
”②他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切实地努力实践了这一点。
在与魏书生《论语文教学的科学管理》一文构建的庞大科学化语文教育系统产生异议时,程红兵并不迷信于当时已是语文教坛巨星的魏书生,而是敢于发表己见大胆命笔,写就《回到原点-----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寄到《教育研究》与魏书生商榷。
成为校长后,他并不满足于以做一个“潇洒痛快”的批判者,毅然决然的兼做一个建设者的角色,在语文教育界开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