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情防控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制度

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制度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对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特制定本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制度。
一、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1、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网络,指定专人负责疫情监测工作。
监测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流行趋势、病原体变异等。
2、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传染病疫情。
3、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本单位的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报告。
4、单位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进行审核、登记,并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二、疫情防控措施1、控制传染源对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及时隔离治疗,严格按照隔离期限和要求执行。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采取隔离措施。
对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等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公共场所的清洁、消毒和通风工作。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品被污染。
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组织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三、应急处置机制1、制定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等。
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储备必要的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四、培训与宣传教育制度1、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防控能力。
2024年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样本(三篇)

2024年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样本根据《____传染病防治法》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应规定,为更有效地强化传染病防治与管理工作,本诊所特此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____管理(一)诊所全体人员均纳入防治工作小组,由所长全面负责,临床医生为直接责任人。
(二)指定内科医师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具体执行,接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与监督,确保传染病登记和疫情报告制度的落实。
二、疫情报告制度(一)建立并执行疫情管理与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事务。
(二)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上报,确保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三)医务人员需认真填写门诊日志,以利于传染性疫情的识别、收集和报告。
对于确诊为传染病或疑似病例的患者,需在门诊日志中记录患者姓名、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采取相应措施,并立即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四)如发现疑似甲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肺____等病例,需在____小时内送上级医院进行确诊。
对于其他可确诊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例,需在____小时内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送上级医院进行确诊。
三、社会监督制度1. 设立社会监督电话或意见箱,由专人管理并记录反馈。
2. 邀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定期组织座谈会,收集并采纳各方意见。
3. 实施以下公开制度:(1)所有在岗人员需佩戴包含本人照片、姓名或编号、职称或职务信息的胸卡。
(2)(3)(4)公开张贴由____部制定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
公布主要检查、治疗及常用药品价格。
患者诊疗结束后,应提供费用结算凭证。
四、药剂师岗位职责1. 在所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 负责药品调配,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3. 负责药品的检验鉴定,确保药品质量符合药典标准。
4. 定期检查毒、麻、限制、贵重药品和其他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向高层报告。
5. 完成所长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疫情防控和传染病管理制度

疫情防控和传染病管理制度1. 目的与范围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和传染病管理,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及相关人员。
2. 疫情防控组织与人员2.1 疫情防控组织医院将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与管理。
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判疫情形势,部署相关防控措施。
2.2 疫情防控人员医院将指定特地的疫情防控人员,负责执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操作,包含但不限于检测、隔离、流行病学调查、宣传教育等工作。
疫情防控人员需接受必需的培训,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疫情监测与报告3.1 疫情监测医院将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监测重点人群和科室的疫情动态,定期报告给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医院将建立疫情监测档案,记录疫情数据和统计信息。
3.2 疫情报告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相关科室应立刻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依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给上级疾控机构。
同时,医院应做好内部的信息共享和传递,确保及时准确的信息流通。
4. 传染病防护措施4.1 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依照规定佩戴防护用品,包含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在接触患者或可能涉及传染源的情况下,必需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
4.2 患者隔离医院将建立科学的隔离制度,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必需的隔离,减少传染风险。
隔离区域应具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并依据传染病的特点合理设置。
4.3 环境消毒医院将定期对医疗场合、物品和设备进行消毒,除去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消毒工作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消毒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5. 宣传教育与培训5.1 宣传教育医院将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向员工和患者传递相关的健康知识和防控信息。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提高公众对疫情防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5.2 培训医院将定期组织疫情防控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理本领。
培训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疫情监测、个人防护、隔离措施、消毒操作等,确保全体医务人员能够娴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三篇)

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一、疫情预测与预警机制疫情预测和预警是制定有效传染病疫情管理策略的基础。
针对传染病流行趋势,建立科学的预测模型和分析方法,以及完善的预警系统,是保障公共健康的关键措施。
预测和预警机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1. 设立专门的预测研究机构,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建立精准的疫情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 强化疫情监测和数据收集能力,及时获取并分析疫情数据,以便预测和预警;3. 建立多层级的预警系统,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响应。
二、疫情防控措施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中,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实施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加强防控策略的科学性研究,结合疫情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确定适用的防控措施;2. 加强疫苗研发,提高疫苗的研制和生产能力,以保障公众充分接种疫苗;3. 强化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行为习惯,减少传染病的传播;4. 加强医疗资源的管理和配置,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5. 加强社区的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的社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体系。
三、疫情响应与应急预案在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关键。
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应做到以下几点:1. 建立健全的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机构的职责和工作流程;2. 加强应急机构的人员培训和能力提升,确保应急响应的敏捷性和科学性;3.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保障急需物资的供应;4. 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体系,确保指挥层级清晰,信息畅通,协调高效;5. 强化国际间的疫情信息共享和合作,提高应对跨国传染病疫情的能力。
四、疫情溯源与追踪疫情溯源和追踪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为了及时了解传染病的起源和传播途径,准确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1. 建立健全传染病病原体溯源和追踪机制,确保溯源和追踪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 提高传染病病原体取样和检测技术水平,增强对传染病病原体的识别和追踪能力;3. 加强与疫情调查相关的技术培训和信息共享,提高后续控制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4. 强化与媒体的沟通和配合,及时公布溯源和追踪的结果,减少舆论误导,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知。
2024年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三篇)

2024年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国内所有传染病的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疾病预防控制、病例报告和登记、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管控、疫情通报和应急处置等相关方面。
第三条传染病管理工作应坚持科学、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将公共卫生服务放在首位,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素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传染病防控的良好共同体。
第四条所有从事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应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得敷衍塞责、虚报瞒报。
第二章疾病预防控制第五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应以疫苗接种为核心,推广疫苗接种工作,并建立健全疫苗接种信息管理制度,落实疫苗安全监测和意外反应报告制度。
第六条加强传染病阻断措施,对发现的新型传染病进行快速处置,采取隔离、消杀等手段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
第七条扩大传染病检测的范围和力度,建立健全传染病快速检测体系,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和鉴定能力。
第三章病例报告和登记第八条传染病病例发现后,各级医疗机构应立即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流行病学史等相关信息。
第九条各级疾控中心应及时对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进行核实和登记工作,建立起包括实时监测、信息交换、统计分析在内的传染病病例登记信息系统。
第十条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病例报告和登记的统一标准和流程,提高病例报告和登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四章流行病学调查第十一条发现传染病病例后,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第十二条流行病学调查应建立完善的调查流程和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研判。
第十三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传染源管控第十四条对于已经确定的传染源,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包括但不限于隔离治疗、消杀、人员追踪等措施。
2024年传染病管理制度(四篇)

2024年传染病管理制度一、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在法定报告时限内,以最快速度向本市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简称疾控中心,下同)报告。
二、实行传染病首诊负责制。
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转入传染病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三、建立传染病个案登盲目产,按照卡片登记项目填写齐全,不得漏项。
掌握其动态情况,做好追踪随访。
四、做好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应急救治、转院治疗等。
必要时对病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进行预防性消毒;对病人接触者,实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预防性用药。
五、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症候群(如发热、腹泻、因病缺勤、缺课等)监测工作。
建立监测资料档案,开展监测分析。
六、加强对结核病传染源扫现与报告,配合疾控中心做好辖区内恢复期结核病病人的送药和访视工作。
七、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开展防治知识宣传,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咨询、检测、转诊服务;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随记、医疗救助;妥善保管工和档案,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八、对传染病预防、治疗管理中,发生传染病疫情缓报、漏报、谎报、隐瞒不报,造成疫情扩大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部门和责任人,应严格追究责任。
2024年传染病管理制度(二)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特制定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为传染病责任报告人。
二、门诊医生诊治病人,必须登记门诊日志,要求登记项目准确、完整、字体清楚。
三、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肺炎、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____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疫情网络直报,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发现乙类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和丙类传染病____小时内通过疫情网络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四、责任报告人发观麻疹、白喉、百日咳、脊灰、流脑、乙脑、伤寒及副伤寒、钩体、疟疾、出血热等我市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及疑似病人,以最快方式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配合检诊。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3篇)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
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防范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制定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 原则:政府主导、科学决策、预防为主、科技支撑、依法依规。
三、制度内容1.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1)建立传染病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疫情。
(2)明确传染病报告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地报告传染病情况。
(3)建立传染病报告的奖惩机制,激励和约束相关人员履行报告义务。
2.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1)加强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控意识和能力。
(2)建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制定针对不同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3)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管理,规范感染控制风险评估和治疗措施。
3. 传染病防控应急管理制度(1)建立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规定传染病防控应急工作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应急措施等。
(2)加强传染病检测和诊断能力,确保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传染病病原体和诊断疾病。
(3)建立传染病防控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机制,确保应对突发传染病爆发的需要。
4. 传染病防控监督与评估制度(1)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的监督。
(2)定期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3)建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信息化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和分析利用能力。
四、责任和义务1. 政府责任: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2. 医疗机构责任:加强感染控制管理,完善医疗设施和设备,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3. 个人责任:遵守传染病防控相关规定,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防控能力。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范文(4篇)

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范文总则为了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定,制定本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
一、工作职责1.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地区传染病防控方案,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指导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开展工作。
2. 各级卫生健康机构负责本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并配合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3.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承担相应责任,配合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和卫生健康机构的工作。
4. 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应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本地区传染病疫情和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二、防控措施1. 疫情监测与报告(1)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应建立和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体系,定期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并及时报告上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2)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应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个人传染病信息记录,并及时上传至相关系统。
(3)疫情报告应包括传染病的基本信息、报告人、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情况等内容。
2. 传播途径控制(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并加强通风。
(2)对疫情发生地或高风险区域进行管控,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3)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应加强对食品安全和卫生条件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3. 医疗救治(1)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救治的工作机制,明确人员配备和处置措施。
(2)合理安排病房和医疗资源,做好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治疗工作。
(3)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防控知识培训,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4. 人员管理(1)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应建立健全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
(2)员工在发病期间应主动向单位报告,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3)员工应做好个人防护,遵守相关防控措施。
5. 宣传教育(1)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并定期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2)各级卫生健康机构应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高效有序地做好本企业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工作,避免或减轻传染性疾病造成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工作。
三、引用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四、管理内容
1、复工前准备
1.1 公司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副厂长、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传染性疾病疫情期间的管理调度工作。
1.2 复工前领导小组负责安排储备红外测温仪、75℃酒精/84消毒液、喷雾器、防护口罩、应急交通车、应急药品等防疫人防技防物资,并提前规划好隔离观察室。
1.3 领导小组应针对染性疾病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制定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并提前发送到各部门学习。
1.4 各部门负责人需在复工前提前统计各自人员预备到岗情况并汇总报告到办公室,办公室汇总上报领导小组便于工作安排;部门负责人应先行对本部人员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对于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员工应通知其延迟到岗(至少痊愈后三到五天内无异常)。
2、复工后管理
2.1 复工第一天进行全员健康排查,所有员工进入公司前必须佩戴口罩接受门卫红外测量体温,检查合格准予入厂;体温超过37.3℃禁止入厂,并由领导小组安排专人送至就近医院治疗并安排在厂外职工宿舍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症状如无减轻立即送往指定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上报;开车进厂的员工,所有车辆进厂时需要先进行车辆消毒处理方才进厂。
(人员入厂检查处置流程见附件1)
2.2 外来人员、访客进入工厂前必须佩戴口罩并接受门卫红外测量体温,门卫负责记录体温,检查合格经领导小组同意方可入厂;体温超过37.3℃禁止
入厂,并报告公司对接人予以劝返;保卫科负责做好外来人员登记确认工作,所有外来人员必须登记姓名、电话、近期是否去过疫区等信息。
2.3 所有员工每天必须接受入厂前和出厂时两次体温检测检查,各部门负责人每天下午将部本门人员健康情况通过微信工作群汇报,发现人员异常或疑似情况随时汇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观察,避免交叉传染;对于发现的疑似病患领导小组立即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消毒、上报等应急处置措施。
2.4 乘坐公司班车上下班员工必须佩戴防护口罩,下车后应及时使用洗手液洗手,班车每次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通风,由专人负责管理检查。
2.5 复工复产前,由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对公司所有场所进行一次消毒,之后每三天一次;值班室、办公室、餐厅、生活垃圾堆放处等重点部位安排专人每天早晚消毒各一次。
2.6 公司食堂禁止采购未经宰杀未经检疫的活禽活鱼肉品,禁止提供生菜,加工环节严格生熟分开,作业中必须佩戴口罩;一次性的餐具必须集中喷洒消毒液后扔弃,重复性使用餐具必须进行消毒,禁止未经消毒反复使用。
2.7 员工到餐厅就餐时不要用自己的筷子和餐具从公共菜盆和盘子里夹菜,统一由食堂工作人员分餐,尽量采取分餐制把饭菜放到自己的餐具里就餐;就餐尽量安排分区域分时段进行,就餐时,禁止员工相对攀谈,防止飞沫传播。
在卫生间、食堂等主要场所设置洗手液,所有员工饭前便前便后必须洗手,并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2.8 复工后,领导小组负责安排专人对必须的防护用品库存量和近期使用量进行核算,提前采购,合理库存。
该物资作为日常防护物资及应急处置物资按需发放;必要时安排专人负责统一废旧换新,防止不合规扔弃形成传染源。
2.9 员工在各自劳动岗位上必须佩戴口罩或防毒半面罩;禁止随地吐痰,个人防护用品废弃物以及口鼻分泌物等用纸巾包好放入公司专用垃圾桶,由专人每天进行消毒处理。
2.10 车间、会议室、办公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保持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左右;公司在防疫期停止前,尽量避免或控制人数参加集体活动及大型会议,尽量减少或停止因公出行、聚会等,确实需要的,须向领导小组报告并取得同意。
2.11 员工在宿舍内应保持室内卫生保持清洁,地面及桌椅勤擦拭消毒,勤通风换气,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捂住口鼻,饭前便后洗手,不要用手搓揉眼睛,尽量减少外出次数,如需外出一定要佩戴防护口罩,宿舍楼内公共区域由清洁员每天至少进行 1次消毒。
五、工作要求
1. 公司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传染性疾病疫情期间的管理调度工作,各部门负责人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安排做好人员检查及工作、生活场所消毒等工作,发现异常人员必须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小组。
2. 疫情期间全体员工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下班时间不要聚会、不要串门、不要握手、不要扎堆;要做到不感染自己、不感染别人、不被别人感染,共同配合做好防疫工作。
3. 公司所有员工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严禁传播不实信息制造恐慌情绪,领导小组对公司管理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瞒报、漏报的,要及时追责问责,严肃处理。
六、考核及奖惩
1.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按照要求每天上报人员健康情况,保卫科记录好外来人员检查情况,发现未上报或记录的对相关责任人罚款200元/人次。
2. 对发现的异常人员未及时上报的对相关责任人罚款500元/人次;情节严重的由领导小组研究处理意见;造成严重后果的交由上级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3. 未按照公司要求佩戴防护口罩等防护用品、未按要求对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和违反公司规定私自聚会、扎堆的,以及其他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罚款1000元/人次。
4. 对患有发热等症状应按要求进行隔离观察的人员不服从公司管理的,扣除当月全部奖金,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5. 疫情期间在公司防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由公司领导小组研究给予物质奖励并进行通报表扬。
七、相关文件/记录
1.《外来人员检查登记表》
2.《岗位人员每日体温检查统计表》
八、发布与实施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制度由公司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有限公司
2020年02月01日
附件1:人员检查处置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