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5单元 第1课 朝鲜战争(同步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朝鲜战争

(时间:25分钟分值:50分)

基础达标(36分)

1.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历来众说纷纭。有人在20世纪60年代这样写道:“苏

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让朝鲜半岛‘独立的计划,该计划要使朝鲜不受除苏联之

外任何国家的控制。”此人最有可能是站在下列哪个国家政府的立场上

( )。

A.苏联B.伊拉克

C.美国D.朝鲜

解析这段材料认为朝鲜战争是由苏联造成的,因此此人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一边的。

答案 C

2.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的关键因素是美国

( )。

A.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的决议

B.宣布武装援助韩国

C.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D.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

解析美国组织所谓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略,使朝鲜战争由内战变成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答案 D

3.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派遣志愿军赴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中朝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联合消灭韩国

C.要建立亚太地区的新秩序

D.在美苏之间建立第三种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人民赴朝作战的原因,当然目的是多方面的,有打击美帝国主义嚣张气焰的目的,也有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但最基本的要求是捍卫中朝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答案 A

4.面对朝鲜战争的结果克拉克说:“我们失败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这说明( )。

①朝鲜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美国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

③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美国放弃了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③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理解能力。朝鲜战争的结果是美国东亚霸权主义的失败,打破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美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美国至今都不会放弃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

答案 A

5.“冷战”与“热战”的关系是( )。

A.“热战”是“冷战”矛盾激化的产物

B.“热战”本质取代了“冷战”

C.两者是同时存在,互相矛盾

D.两者形式和目的都不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冷战”与“热战”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美国遏制社会主义,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产物。

答案 A

6.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组成(%)

)。

A.进攻朝鲜更多地体现了美国的意志

B.南朝鲜反对盟军

C.多国军队组成说明战争的正义性

D.朝鲜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

解析表格型选择题应首先弄明白其含义.从军队组成来看美军占多数,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在多国部队中掌握着主动权,便于满足其要求。

答案 A

7.下列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斗争

B.是为避免在中国境内作战而出兵

C.是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反击

D.是为解放台湾受阻而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和理解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朝鲜战争是以两大阵营对抗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美国打着维护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旗号干涉朝鲜内

政,以维护其在东亚的利益,因此,中朝人民的反帝斗争,既保卫了社会主义制度,又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答案 A

8.“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再认再现能力。此句是彭德怀语。他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 C

9.1950年6月到1953年底,美国的“特需”采购为日本带来约23亿美元。丰田会社的社长后来回忆说,“这些订单救了丰田的命。我既为我的公司感到

高兴,又对我欣喜于别国的战争而怀有罪恶感”。这场“别国的战争”指的

是( )。

A.朝鲜战争B.苏伊士运河战争

C.巴勒斯坦战争D.美苏冷战

解析“1950年6月到1953年底”正是朝鲜战争期间。

答案 A

能力提升(14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他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材料二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三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罗兹·墨菲著《亚洲史》材料四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

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它们在什么问题上有相似(同)的记录?(3分)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能列举可能造成这种不同的若干原因吗?(6分)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5分)

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即可得出,难度不大。第(2)问需要理解不同材料呈现不同观点的原因,因为作者的立场不同,观点自然各异。第(3)问是要逐步培养分析历史的意识及研究历史学的基本方法,知道孤证不立,需要史论结合等。

答案(1)朝鲜战争;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

(2)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进攻;材料二认为是北朝鲜要“解放”南朝鲜;材料三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内战;材料四认为是北朝鲜反抗南朝鲜的侵略。原因:事件本身复杂——因此难以说清,导致众说纷纭;作者立场不同——因此视角不同,导致分析不同;受意识形态制约——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事实(列出两条即可)。

(3)会尽量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两个材料就下结论;会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含意;会将上述材料及著作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情感(按层次即可)。方法或途径:借助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更多资料,进行比较;与老师和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可能的话,寻访身边的老人,了解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通过信件(邮件)向有关专家请教(列出三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