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

合集下载

孔融让梨的故事(5篇)

孔融让梨的故事(5篇)

孔融让梨的故事(5篇)孔融让梨的故事(5篇)孔融让梨的故事范文第1篇2、原文:《孔融让梨》范晔〔南北朝〕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3、翻译:孔融让梨的故事范文第2篇这里有两个小故事,同大家共享。

一则是外国一个出名的“分粥”故事。

说的是有七个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想建立一个制度来解决每天分食一锅粥的问题。

起初,大家发觉,不论是谁,只要负责分粥,分给自己的总是最多。

于是打算轮番分粥,结果凡是当天负责分粥的人,还是给自己分得最多。

后来,大家商议,推举一个最信得过的人来分,但是好景不长,同样的状况又消失了。

后来,大家只好再选一人来做监督,这样一边分,一边做监督,结果粥虽然分得公正了,但是耗时太长,等粥分完也凉了。

而且,时间一长,分粥人和监督人消失了“权力合谋”,两人分得的粥最多。

这时有一个农夫出了个办法,还是大家每天轮番分粥,每人可任选其中一碗,但分粥人只能取最终一碗。

这个办法的效果特别得好,从今,七碗粥总是一样多,由于分粥人都意识到,假如分得不一样,自己将得到最少的一碗。

这个故事中,农夫的方法特别聪慧,通过利用人的私欲,达到了安排的公正。

由此联想到企业的管理,有的企业想方设法订立很多规章制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正常有序地运行,其实它们忽视了对机制的完善。

一种好的制度,必需要以合理和科学的方式加以贯彻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犹如上面分粥,轮番分粥和派人监督都是好的制度,但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制度有效性的发挥。

另一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故事。

说的是孔融来分梨,总是把最小的留给自己。

面对比自己大的兄长,理由是“我年纪小,应当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而对比自己年幼的弟弟,理由则是“由于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当让着他。

”这个故事中孔融表现出的美德千百年来始终被人津津乐道,成为培育儿童名贵品质的经典故事。

今日我们从另一角度分析,孔融分梨当然高尚,但也需要既定规章的协作。

孔融让梨的故事儿童版

孔融让梨的故事儿童版

孔融让梨的故事儿童版
一年秋天,孔融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坐船上游玩。

他们带了一篮子梨子,想一起分享。

孔融拿起最大的梨子,想吃掉它,但他想到了别人,于是他问旁边的朋友:“谁想要这个最大的梨子呢?”
“我!”有个小伙子说,伸出手来。

孔融却说:“你先等等,让我问问其他人。


于是孔融问了其他人,结果没有人比那个小伙子更想要那个最大的梨子。

孔融想到了友谊和公平,于是他将那个最大的梨子分成了几个小块,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块,并且那个小伙子还得到了额外的一块。

大家都感到孔融的做法非常明智和公正。

他们非常感激孔融,觉得他是个聪明而又公正的人。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学到友谊和公正的道理。

我们要像孔融一样,关心别人和公平地对待别人。

儿童故事--孔融让梨

儿童故事--孔融让梨

爸爸又说:“弟弟年纪比你小,弟弟应 该吃最小的呀。〞
孔融笑了笑:“我是哥哥,弟弟年纪比 我小,我应该让着弟弟呀!〞
爸爸妈妈都非常快乐,夸赞孔融是 个懂事的好孩子。
孔融让梨是 指人们懂得 谦让、礼貌和尊重 他人,具 有尊老爱幼和尊长的好习惯!
孔融让梨
❖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 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 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 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 “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
孔融四岁了,一天,他和哥哥、弟弟在 院子里捉迷藏。
这时,爸爸的一个朋友来了, 手里提着一篮黄澄澄的梨子。
“孩子们,快来吃梨啦!〞妈 妈在屋子里喊。
妈妈端着梨,走到孔融面前。孔融想了 想,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爸爸妈妈都很惊讶,问:“融儿,你怎 么挑最小的梨呢?〞
孔融说:“我的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大的让给哥哥吃才对呀!〞
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爸爸 妈妈都非常快乐,夸赞孔融是个懂 事的好孩子。

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儿童成语故事一:孔融让梨从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名叫孔融。

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回家。

家里有五个兄弟,父亲让孔融来分梨。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剩下的大梨都分给了哥哥们。

父亲很惊讶,问他为什么自己拿最小的。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梨。

”父亲听后非常高兴,夸奖孔融懂得谦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不争抢,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是“孔融让梨”,用来形容一个人懂得谦让,不与人争抢。

儿童成语故事二:画蛇添足从前,有个人得到了一壶酒,他决定和几个朋友一起分享。

他们约定,谁画的蛇最快,谁就能得到这壶酒。

其中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他画完蛇后,看到其他人还没画完,就得意地说:“我画得这么快,还可以给蛇添上脚。

”于是他在蛇的身体上画上了脚。

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其他人的蛇也画完了,他们指着他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给它添上脚,这不是画蛇添足吗?”结果,他们没有把酒给他,而是给了那个画得第二快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过分,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画蛇添足”的解释是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儿童成语故事三: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是一个古代中国的寓言,描述了一个小偷试图偷取一个响铃。

由于担心铃声会暴露他的行踪,他愚蠢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不会听到铃声。

这个故事用来嘲笑那些自欺欺人,认为只要自己看不见或听不见,别人也就不会发现真相的人。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掩耳盗铃”的解释是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儿童成语故事四: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晚上,狼来偷羊,咬死了好几只。

第二天,他修补了羊圈,防止狼再次进来。

邻居看到后说:“你早干什么去了?羊都丢了才修补羊圈。

”那个人回答说:“现在修补也不晚,至少可以防止剩下的羊再被狼咬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及时补救,虽然不能挽回已有的损失,但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发生。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东汉末年,孔融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家里非常富有。

有一天,孔融听说了一个叫做“让梨”的故事。

故事说,有一天,一个小孩拿着一块大梨跑到路边,看见孔融来了,就对他说,“先生,您好,我这块梨太大了,您能不能让一下?”孔融听了,很高兴地说,“好啊,你想要我怎么让呢?”小孩说,“您把梨的一半给我吧。

”孔融笑着说,“好,我把梨的一半给你。

”小孩却说,“先生,您能不能再让一下?”孔融说,“好,你想要我怎么让呢?”小孩说,“您把梨的一半给我,再把剩下的一半也给我。

”孔融听了,觉得这个小孩很有趣,就把梨整个给了他。

孔融听完这个故事后,觉得这个小孩很有趣,就对家人说,“我也要学习让梨的精神。

”从此以后,孔融每天都会在家里准备一些水果,等待有人来让梨。

有人来让梨时,孔融总是笑着说,“好,我把水果都给你。

”孔融的家人看到这种情况,都觉得很奇怪。

后来,有人告诉孔融,“让梨”并不是真的要让梨,而是要让出一些利益给别人。

孔融听了以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他觉得自己之前理解错了,“让梨”的真正含义是要学会让出一些东西给别人,而不是简单地把东西给别人。

孔融听了这个道理以后,决定改变自己的做法。

他开始在学问上更加谦虚,乐于助人,不再把自己的学问和财富独占,而是愿意与他人分享。

他的名声因此更加显赫,人们也更加尊敬他。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融最初对“让梨”的理解是片面的,但后来通过他的努力和改变,他明白了“让梨”的真正含义,并且付诸行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虚、宽容,愿意与他人分享,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学会“让梨”,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让出,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让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尊重。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融最初对“让梨”的理解是片面的,但后来通过他的努力和改变,他明白了“让梨”的真正含义,并且付诸行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虚、宽容,愿意与他人分享,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孔融让梨的简短小故事

孔融让梨的简短小故事

《孔融让梨的简短小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个聪明的小朋友。

有一天,家里有一盘梨。

孔融和哥哥弟弟们都想吃。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爸爸问他为啥,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们。

”爸爸听了,直夸他懂事。

《孔融让梨的简短小故事》
小朋友们,听我讲哦。

孔融家里有好多梨。

哥哥弟弟们都抢着要大的。

可孔融不一样。

他拿了最小的那个。

大家都很奇怪。

孔融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梨。


大家都觉得孔融真乖。

《孔融让梨的简短小故事》
亲爱的小朋友们,故事来啦。

有一次,孔融和家人分梨。

他没有挑最大最甜的。

而是选了个小小的。

别人问他为啥。

孔融笑着说:“我小呀,小梨就够我吃啦,大梨给哥哥们。

”小朋友们,我们要像孔融学习哟。

孔融让梨成语故事(精选20篇)

孔融让梨成语故事(精选20篇)

孔融让梨成语故事孔融让梨成语故事(精选20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孔融让梨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孔融让梨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叫孔融的小朋友他有五个哥哥因为孔融年龄最小,哥哥们都特别疼爱他一天,爸爸带回来一篮新鲜的梨看上去又大又好吃哥哥们都舍不得先吃,就让孔融先去挑孔融把篮子里的梨挨个看了看然后,他高兴的拿起了那个最小的梨,说“我要吃这个”爸爸看到了笑着问孔融:“这么多梨,又让你先挑,你为什么先挑了最小的梨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应该拿最小的,剩下的留给爸爸妈妈和哥哥们吃”只有4岁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谦让自己的哥哥大家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挑选,你会选哪个梨呢?孔融让梨成语故事篇2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

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

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

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

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

"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

"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

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

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

儿童睡前故事孔融让梨

儿童睡前故事孔融让梨

儿童睡前故事孔融让梨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孔融的小朋友。

孔融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他有好几个兄弟姐妹。

有一天,家里人买了一篮子梨子回来。

这一篮子梨子黄澄澄的,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想咬上一口。

孩子们看到这一篮子梨子,都兴奋极了,一个个围在篮子旁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梨子,嘴里还不停地咽着口水。

这时,孔融的父亲站了出来,说道:“孩子们,这一篮子梨子你们自己来分吧。

”大家听到父亲这么说,都高兴得不得了。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大的梨子了。

可是孔融却没有这样做。

他站在那里,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然后走到篮子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子。

父亲看到孔融的举动,感到很奇怪,就问他:“孔融,你为什么不拿大的梨子呢?”孔融抬起头,眨着明亮的眼睛,认真地说:“父亲,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梨应该留给哥哥姐姐们吃。

”父亲听了孔融的话,欣慰地笑了,他摸着孔融的头说:“孩子,你真懂事,懂得谦让,是个好孩子。

”哥哥姐姐们听到孔融的话,都觉得很不好意思。

他们看着手中的大梨子,再看看孔融手中的小梨子,纷纷把自己手中的大梨子递给孔融,说道:“孔融,你吃大的,我们吃小的。

”孔融连忙摆摆手说:“不用了,哥哥姐姐们,你们吃大的,我吃小的就好。

”就这样,孔融让梨的故事传遍了整个村子。

大家都夸奖孔融是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还让自己家的孩子向孔融学习。

孔融的谦让精神,不仅仅是在分梨子这件事情上体现出来。

在平日里,他也总是尊敬长辈,爱护弟弟妹妹。

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也从不争抢玩具,总是让着别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孔融慢慢长大了。

他依然保持着这种谦让的品质,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后来,孔融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很有品德的人。

他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向孔融学习,学会谦让,做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好孩子。

当我们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分享东西的时候,不要只想着自己,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
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
即出于此。

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

融七岁时,

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为当时着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