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成语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让梨》的故事
从前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懂事,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兄弟七人相处的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了许多梨,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也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
心想,别看这孩子还小,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应该才对呀。
”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你真是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长大一定会很有出息!”。
孔融让梨的故事(5篇)

孔融让梨的故事(5篇)孔融让梨的故事(5篇)孔融让梨的故事范文第1篇2、原文:《孔融让梨》范晔〔南北朝〕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3、翻译:孔融让梨的故事范文第2篇这里有两个小故事,同大家共享。
一则是外国一个出名的“分粥”故事。
说的是有七个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们想建立一个制度来解决每天分食一锅粥的问题。
起初,大家发觉,不论是谁,只要负责分粥,分给自己的总是最多。
于是打算轮番分粥,结果凡是当天负责分粥的人,还是给自己分得最多。
后来,大家商议,推举一个最信得过的人来分,但是好景不长,同样的状况又消失了。
后来,大家只好再选一人来做监督,这样一边分,一边做监督,结果粥虽然分得公正了,但是耗时太长,等粥分完也凉了。
而且,时间一长,分粥人和监督人消失了“权力合谋”,两人分得的粥最多。
这时有一个农夫出了个办法,还是大家每天轮番分粥,每人可任选其中一碗,但分粥人只能取最终一碗。
这个办法的效果特别得好,从今,七碗粥总是一样多,由于分粥人都意识到,假如分得不一样,自己将得到最少的一碗。
这个故事中,农夫的方法特别聪慧,通过利用人的私欲,达到了安排的公正。
由此联想到企业的管理,有的企业想方设法订立很多规章制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正常有序地运行,其实它们忽视了对机制的完善。
一种好的制度,必需要以合理和科学的方式加以贯彻才会取得预期效果。
犹如上面分粥,轮番分粥和派人监督都是好的制度,但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制度有效性的发挥。
另一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故事。
说的是孔融来分梨,总是把最小的留给自己。
面对比自己大的兄长,理由是“我年纪小,应当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而对比自己年幼的弟弟,理由则是“由于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当让着他。
”这个故事中孔融表现出的美德千百年来始终被人津津乐道,成为培育儿童名贵品质的经典故事。
今日我们从另一角度分析,孔融分梨当然高尚,但也需要既定规章的协作。
《孔融让梨》的典故

《孔融让梨》的典故从前啊,有这么个小娃娃,名叫孔融,聪明伶俐,人见人爱。
他家呢,兄弟姐妹好几个,每天吃饭时候可热闹了。
有一天,家里头买了几个大鸭梨,黄澄澄的,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老爹老妈想着孩子们平时都挺乖的,这回得好好奖励一下,就把梨洗干净,放在了盘子里,准备让大家分着吃。
孔融呢,作为家里的小弟弟,按说应该先挑个大的,毕竟小孩子嘛,都爱吃个大的甜的。
可你猜怎么着?孔融这家伙,眼睛滴溜溜一转,小手没往大梨上伸,反而先拿了个最小的,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这一举动,可把家里的大人小孩都给看愣了。
“融儿,你咋不挑个大的呢?”老爹笑眯眯地问,心里头却是又惊又喜,这孩子,懂事儿得让人心疼。
孔融抬起头,小嘴油光光的,一脸认真地说:“爹,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梨。
大的留给哥哥姐姐们,他们平时照顾我,辛苦了。
”这一番话,说得全家人心里暖洋洋的。
哥哥姐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好意思起来,心想自己平时也没干啥大事儿,咋就让小弟弟这么惦记呢?“融儿真懂事!”老妈眼眶都红了,赶紧拿了个大梨塞到孔融手里,“好孩子,你也得吃大的,长身体呢!”孔融摇摇头,把大梨推了回去,坚持说自己吃小的就够了。
这下子,家里头的气氛更温馨了,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笑声不断。
这事儿啊,很快就传遍了乡里乡亲。
大伙儿都夸孔融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说他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将来定有出息。
就连学堂里的老夫子听说了,也特意把孔融叫到跟前,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夸他做得对,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叫做“孔融让梨”,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他学习。
从此以后啊,孔融让梨的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
每当家里分东西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提起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要相互谦让,不要争强好胜。
而孔融呢,也因为这个小小的举动,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小英雄,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
岁月如梭,转眼间孔融长大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小时候的那次让梨经历,总是把谦让和分享的精神记在心里,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帮助身边的人。
孔融让梨的成语典故

孔融让梨的成语典故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简介】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
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
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
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
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
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
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
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
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
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让梨》的意思

《孔融让梨》的意思
《孔融让梨》是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孔融为了帮助他的朋友曹操获得梨子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多个版本,下面是其中一个版本的内容: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是当时的一位有野心的军事将领。
有一天,曹操看到一棵结满了梨子的树,他非常想要摘到梨子吃。
然而,树上的梨子却太高了,曹操无法够到。
这时,孔融路过,他看到曹操的困扰,主动上前帮助他。
孔融非常高大,可以轻松够到树上的梨子。
然而,孔融却主动让给了曹操,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值得享受如此美味的梨子。
曹操感到非常惊讶和感激,他被孔融的大公无私所感动。
他决定将来一定要报答孔融的恩情。
故事的意义在于弘扬孔融的高尚品质,他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而是为了帮助朋友而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利益。
这种精神被称为“让梨”,意味着为了帮助他人而退让自己的利益。
这个故事常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慷慨的精神。
《孔融让梨》也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利益冲突时能够主动退让,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以更高尚的方式解决问题。
最有内涵的成语故事

最有内涵的成语故事1.孔融让梨东汉时,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孔融。
他从小就特别懂事,大人都很喜欢他。
他家里有七个兄弟,孔融排行第六,上有五个哥哥,下有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妈妈端来一大盘子梨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吃。
梨是妈妈刚刚洗干净的,有大的,有小的,梨皮雪白还沾着水滴。
兄弟们一见到梨,都高兴地上前挑大的拿。
轮到孔融了,他走到桌子前,不但没挑大的拿,还偏偏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到了很疑惑,以为孔融不喜欢吃梨,就对孔融说:“梨是很有营养的水果,你不喜欢吃吗?你在长身体,不喜欢也要多吃一点。
“爸爸,我很喜欢吃梨啊。
”孔融认真地回答说。
爸爸又问道:“你喜欢吃梨,为什么不拿大的,却偏偏拿一个小的呢?”孔融回答说:“因为我的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爸爸继续问:“弟弟比你小,为什么不把小的留给弟弟吃呢?”孔融说:“因为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当然要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了非常高兴,笑着夸奖他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这一年,孔融才四岁。
成语释义:是指人们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具有尊老爱幼和尊长的好习惯。
2.盲人摸象(典故)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
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
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
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
”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
”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
儿童成语故事

儿童成语故事儿童成语故事一:孔融让梨从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孩,名叫孔融。
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回家。
家里有五个兄弟,父亲让孔融来分梨。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剩下的大梨都分给了哥哥们。
父亲很惊讶,问他为什么自己拿最小的。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梨。
”父亲听后非常高兴,夸奖孔融懂得谦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不争抢,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是“孔融让梨”,用来形容一个人懂得谦让,不与人争抢。
儿童成语故事二:画蛇添足从前,有个人得到了一壶酒,他决定和几个朋友一起分享。
他们约定,谁画的蛇最快,谁就能得到这壶酒。
其中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他画完蛇后,看到其他人还没画完,就得意地说:“我画得这么快,还可以给蛇添上脚。
”于是他在蛇的身体上画上了脚。
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其他人的蛇也画完了,他们指着他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给它添上脚,这不是画蛇添足吗?”结果,他们没有把酒给他,而是给了那个画得第二快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过分,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画蛇添足”的解释是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儿童成语故事三:掩耳盗铃掩耳盗铃是一个古代中国的寓言,描述了一个小偷试图偷取一个响铃。
由于担心铃声会暴露他的行踪,他愚蠢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就不会听到铃声。
这个故事用来嘲笑那些自欺欺人,认为只要自己看不见或听不见,别人也就不会发现真相的人。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掩耳盗铃”的解释是比喻自欺欺人,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儿童成语故事四: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群羊,一天晚上,狼来偷羊,咬死了好几只。
第二天,他修补了羊圈,防止狼再次进来。
邻居看到后说:“你早干什么去了?羊都丢了才修补羊圈。
”那个人回答说:“现在修补也不晚,至少可以防止剩下的羊再被狼咬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及时补救,虽然不能挽回已有的损失,但可以防止更大的损失发生。
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通用8篇)

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通用8篇)四岁的孔融就懂得了谦让的道理,把大的梨让给自己的哥哥吃,小朋友们也要学习孔融让梨的这种精神。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篇1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
他家有六个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
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
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四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
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
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
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
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
”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
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
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篇2今天我和妈妈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孔融让梨》。
故事里面讲的是,孔融家有七人,孔融排行第六。
他四岁一天,邻居家送来一筐梨,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把大的梨让给哥哥们。
大家都好奇的问他,你为什么挑小梨吃,而不挑大梨吃呢?孔融回答,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梨,我是小弟弟,应该吃小的啦。
大人们听了都称赞孔融是个懂事谦让的好孩子!这个故事并不是叫我们让一个梨,而是教我们怎样做人。
我们应该学会谦让,要多关心别人,不要光想着自己。
我决心以后要做一个像孔融一样有谦让精神的,有爱心的人。
中国传统故事孔融让梨篇3《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融让梨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叫孔融的小朋友 他有五个哥哥 因为孔融年龄最小,哥哥们都特别疼爱他 一天,爸爸带回来一篮新鲜的梨 看上去又大又好吃 哥哥们都舍不得先吃,就让孔融先去挑 孔融把篮子里的梨挨个看了看 然后,他高兴的拿起了那个最小的梨,说“我要吃这个” 爸爸看到了 笑着问孔融:“这么多梨,又让你先挑,你为什么先挑了最小的梨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应该拿最小的,剩下的留给爸爸妈妈和哥哥们 吃” 只有 4 岁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谦让自己的哥哥 大家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挑选,你会选哪个梨呢?
1/4
2/4
3/4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