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析扬州民歌艺术特征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是一种源自民间的音乐形式,是一种直接表达人民生活和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

民歌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歌词内容、音乐结构、旋律特点、演唱技巧等方面,同时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演唱风格。

民歌的歌词内容往往与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具有简洁、真实和生动的特点。

民歌的歌词往往选取与普通人生活相关的题材,如劳动、恋爱、家庭、乡愁等。

通过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民歌能够直击人们的内心,使人们产生共鸣和情感的共鸣。

民歌的音乐结构常常简单明了,以口头传承为主,没有复杂的曲式和和声。

民歌通常以简短的旋律为基础,通过反复、变化或补充来表达情感、描述故事或传达思想。

这种独特的音乐结构使得民歌易于传唱和吸引听众。

民歌的旋律特点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旋律形式各异,但总体上都具有平易近人、亲和力强的特点。

旋律线条简单、易记,常常有明快的节奏和起承转合的变化。

通过旋律的变化和层次的开展,民歌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寓意。

民歌的演唱风格也是民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演唱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苏北地区的民歌演唱注重响亮、高亢的唱腔,西南地区的民歌演唱则注重柔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不同的演唱风格展现了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的不同。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2016年第28期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 文化艺术 .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夏 青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化 江苏 扬州 225000 摘 要:扬州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扬州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生活。 扬州民歌的特征与扬州当地的环境、政 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生活习俗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地域特征、音乐创作特征以及方言特征三个方面对扬州民 歌的特征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扬州民歌;地域特征;音乐创作;方言
四、结束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文从扬州民歌中的劳动号子、扬州小调、地域特色、 音乐特色以及方言特色等多个方面对扬州民歌的特征进行阐 述。扬州民歌从方方面面展现了扬州独有的地方特色、文化 特色和历史积淀。民歌不仅仅是民歌,更重要的是对地方风 土人情、风俗习惯的描写和刻画。因此,应将扬州民歌中所 蕴含的浓厚的地方特色传承下去。
二、扬州民歌的音乐创作特征
扬州民歌的旋律特点是柔中带刚,传统扬州民歌包括俗 曲和杂调两大类。俗曲从明清时代流传至今,期间经过了多 次修改形成了特定的曲牌。杂调是节假日以及劳作时用于娱 乐的曲调。杂调的音域较小,情感的波动也较小,但是曲调 婉转动听。 扬州乡村地区的春秋劳作时节流行的是插秧号子。插秧
5
三、扬州民歌的方言特征
扬州民歌的形式多样,每一首民歌都独具特色,需要演 唱者对扬州民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艺术特色进行全 面的把握。在进行演唱时必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扬州各 地区的方言有所不同,所演唱出来的字韵感觉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演唱扬州民歌时需要对方言进行完美的处理。如扬 州小调《茉莉花》中“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里的“白” 字,以及“我有心采一朵戴”的“戴”字都需要使用扬州方 言进行演唱。再比如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口语都是扬州民歌的 方言特色 。 如扬州人民经常说的 “ 姑老太 ”、“ 歇脚 ”、 “伸懒腰”、“哪块”、“甩上天”等都具有显著的扬州地 方特色 。《 扬州号子 》 中的 “ 缈窗捂在外 , 请问一声姑老 太,哥哥上扬州奔哪块”就体现了扬州独具的本土特色,具 有浓郁的地方味道。许多扬州民歌中的衬词需要演唱者在演 唱过程中唱出衬词所具有的韵味 , 口腔应到位 , 如在听到 “杨柳青子青儿虐”、“拔根芦柴花”时能够给人浓厚的扬 州风韵。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

浅谈扬州民歌特征作者:夏青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8期摘要:扬州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扬州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生活。

扬州民歌的特征与扬州当地的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生活习俗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从地域特征、音乐创作特征以及方言特征三个方面对扬州民歌的特征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扬州民歌;地域特征;音乐创作;方言一、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景色优美、风光无限。

扬州民歌的曲调主要由号子和小调构成。

号子的节奏感较强,是当地人民在工作和忙种过程中所演唱的民歌,能够给予演唱者积极向上的情绪,使人们在劳作时能够节奏一致,步伐统一。

高邮号子在扬州的名气颇盛,由于高邮地区盛产鸭蛋,鸭蛋号子可以用来帮助人们来计数,曲风结构在不断重复的节奏中不断变化,曲风新颖。

《数鸭蛋》是扬州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号子之一,曲子幽默生动。

《数鸭蛋》中模仿鸭子嘎嘎的叫声,充满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让人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工作。

高邮号子是扬州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扬州地区的鸭、鱼、水、稻作等方面的元素进行了融合。

劳动号子有关于劳动的也有感叹劳动的艰辛生活反面的题材,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扬州人民的生活现状以及风土人情。

“扬州小调”受到江苏淮扬地区人民的深切喜爱。

扬州小调的旋律优美、结构整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远古时代,秦岭淮河以南的楚越、巴蜀地区河流众多、地广人稀,人民的生活安逸富足、无忧无虑。

扬州人已经适应了静谧祥和的生活氛围,性格温和。

再加上扬州地区气候湿润,雨后景色更加秀美,扬州人民的性格更加细腻多情。

因此扬州小调多是描写田园、水乡、花草等景色以及历史故事。

许多扬州民歌描述的是美好的爱情故事,更加凸显了扬州的风土人情。

曲子优美流畅,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扬州江南水乡的温柔美丽。

《茉莉花》是扬州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保留了《鲜花调》的基本旋律,具有南方项目的色彩,曲调优美。

清明时期是扬州民歌的再一次繁荣时期,当时的皇帝为了恢复经济,大力推行各类生产措施,进行了淮河、运河的整治以便农民进行灌溉。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民歌是生长在民间的歌曲,它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性特点。

本文将从歌曲主题、表现手法、节奏韵律、人声表达等方面探究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

一、歌曲主题民歌主题广泛,常涉及到农民的生活、劳作、婚俗、祭祀等方面。

民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讴歌,如山歌、田园歌、渔歌等,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浓郁的人情味。

同时,民歌也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的痕迹,如革命歌曲、抒情歌曲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经验。

二、表现手法民歌的表现手法相对简单,重在自然真实和情感直抒。

一般来讲,民歌旋律上比较简单,歌词较短且有规律性,从而更容易传达唱者的真情实感和歌曲的主旨。

民歌通常以独唱或合唱的形式演唱,强调个人的感情体验和自由发挥。

此外,民歌常采用一些艺术手法,如变调、加强音色、换气等,以增强表现力和情感表达力。

三、节奏韵律民歌的节奏韵律是民族文化和音乐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常来说,民歌的节奏韵律多采用三拍子或四拍子,既能表现出动感和风格,又有着均衡和协调之美。

在民歌演唱中,往往会强调节奏的变化和转折,通过间奏和高潮的设置,增强歌曲的情感张力和感染力。

四、人声表达演唱风格是民歌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民歌艺术的精髓所在。

民歌的演唱风格通常注重自然和真实,反对人工和矫饰。

演唱者要用真情实感来表达歌曲的内涵和主旨,要在音乐的节奏和韵律中体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气息。

此外,演唱者还要注意声音的控制和调节,充分发挥个人的音色和表现力,以求更好地传达唱者的情感和歌曲的内涵,使演唱更加动人、真实和感染人。

综上所述,民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其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地域性。

在保护和传承民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好民歌艺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以激发更多人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使民歌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扬州民歌教学——声情并茂

扬州民歌教学——声情并茂

114 Northern Music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扬州民歌教学——声情并茂廉 蕾(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心小学,江苏 扬州 225109)【摘要】扬州民歌教学在培养当代学生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通过“声”与“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相结合进行音乐教学,提高学生民歌演唱的技巧和丰富演唱情感,使得扬州民歌深受学生的喜爱并得以继续传承。

【关键词】扬州民歌教学;声情并茂【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8-0114-02【本文著录格式】廉蕾.扬州民歌教学——声情并茂[J].北方音乐,2020,09(18):114-115.当下,流行音乐十分受到人们的喜欢,尤其是一些青少年。

走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听到流行音乐,包括在校园里,许多少年儿童都在模仿一些明星演唱流行歌曲。

对于中国新一代的孩子,音乐课上每次问道:“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优秀的民族歌曲?”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

“民族的即世界的。

”远的不说,就自己家乡的民歌——扬州民歌,拥有千年的文化历史。

如何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传承民族文化,使学生接受和热爱民歌,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重任。

一、声(一)吐字引起学生对民歌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演唱歌曲,势必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并且能够增添学生的自豪感。

同时,作为民歌的独特魅力,方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项。

扬州方言特点,发音几乎没有卷舌音,声音放在舌尖上。

比如在扬州民歌《杨柳青》歌词中“晨”的发音要变翘舌“chen”为平舌音“cen”;“水”的发音要变翘舌“shui”为平舌“sui”。

在这首歌中,除了将翘舌音变平舌,还有些字要变音发声,比如“麦”读作“mo”;“哥”读作“guo”。

加入方言的演唱,使得民歌的地方特色更加鲜明,使得学生对民歌的学唱非常感兴趣。

歌曲《杨柳青》谱例(二)衬词衬词是民歌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他没有任何实际含义,确是区分各个地方民歌的一个标志,在突出地方特色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其思考

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其思考

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其思考作者:何磊政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1期(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江苏扬州 225009)【摘要】扬州民歌作为地方社会历史文化的记载,在中国民歌百花园中芬芳夺目。

它“融会南北,兼济刚柔”,既有南方的婉转,又有北方的豪迈,不仅是因为扬州地理环境的优越以及地域文化的熏陶,还在于演唱中乡村俚语的运用以及语音、语调的变换等,使得扬州民歌旋律婉转、明朗,深受人们喜爱。

【关键词】扬州民歌;演唱特点【中图分类号】J642.22 【文献标识码】A引言提到扬州,或许你会想起开凿大运河、带动当时扬州经济繁荣的隋炀帝杨广,也或许会想到扬州是一个旅游城市,那里有盐商的府邸以及诱人的汤包。

而对于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或许大家了解甚少。

扬州民歌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的价值并非只是娱乐消遣,而应该是透过音乐本身,来探寻它背后更多的“社会故事”。

因此,笔者在搜集和整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地方音乐”课上邵萍老师传授的相关知识,对扬州民歌的演唱特点予以窥探,并加以思考。

一、扬州民歌扬州,一座建立于公元前486年的历史文化古城,古称广陵,位于苏南与苏北的中间地带,是京杭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地。

得天独厚的人文、生态环境,不但铸就了扬州璀璨的文化积淀和繁盛的商业往来,还使得它获得“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中国运河第一城”等美好称赞。

作为“控江襟淮”的东方名城,扬州在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扮演亚都的角色,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都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具体而言,扬州在经济上有曾有过三次鼎盛,为世界所瞩目。

即汉代的“吴王盛世”时,扬州“富可敌国”;唐代的“大唐盛世”时,扬州在全国的地位犹如今天的上海;更引以为豪的当属清代的“康乾盛世”,当时扬州为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与英国伦敦、法国巴黎伯仲之间,仅次于北京、江宁,超过苏州、杭州和广州。

所谓“扬州民歌”,乃是指多年来流传在江苏扬州、泰州两大市辖区及其周边地带的号子、小调、风俗歌等民间歌曲。

浅谈民歌戏曲鉴赏

浅谈民歌戏曲鉴赏

浅谈民歌戏曲鉴赏其实我本人很喜欢中国古代的一些传统文化,尤其对书画和园林情有独钟。

很荣幸的是,我来到了扬州学习,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让我魂牵梦绕。

瘦西湖是我经常留连往返的地方,我喜欢一个人拿着相机,拍下瞬间却又永恒的照片。

在瘦西湖中的徐园,展示了一些作家的书画,虽然数目不多,但在灰色的砖瓦和红色的栏杆的衬托下,书画更具中国魂。

在杨柳岸旁边的亭子中,可以听到有一些年长者在唱曲,旁边还有同伴在伴奏。

每次听到的时候,只是觉得曲子很特别,很好听。

正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喜爱,我选了《民歌戏曲鉴赏》这门公选课。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可以对中国的民歌和戏曲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体会到中国的民歌和戏曲精华所在,并尽己所能将正在慢慢淡化甚至可能失传的民歌和戏曲传承下去。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们的第一次课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多种民歌,如扬州的《茉莉花》,甜美清纯的音乐让人联想到风光旖旎的扬州城,正开满了茉莉花,花香扑鼻,我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感受这番风情。

民歌将那个时期的历史记录下来,让后人慢慢体会和咀嚼。

我出生在苏州,自然而然对江南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所偏爱。

但在老师介绍的所有民歌中,我最喜欢的却是陕西民歌《绣荷包》。

原因如下:(一)音乐是感性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描绘了塞外磅礴、雄浑的气势,这与江南的风景完全相反。

那一片黄土、风沙的环境孕育出了粗犷耿直的陕西人们,孕育出了热情奔放的陕西民歌。

或许正是这一种相反的风格让我对陕西民歌《绣荷包》喜爱至极。

音乐是感性的,尝试不同的风格也许能使我更加理解音乐,更加喜爱音乐。

(二)音乐是有故事的。

我认为每一首曲子后面总有一些故事,因为没有故事的音乐是不深刻的,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能引起大家共鸣的。

《绣荷包》讲述的是一位女子为她的情人绣荷包的故事。

她的情人在走西口,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这位女子一边绣荷包一边担心她的情人,希望他可以平安,可以早点回来。

《绣荷包》唱出了女子的担忧和期盼,同时又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最新公开课湘教小学音乐四上1(听赏)杨柳青

最新公开课湘教小学音乐四上1(听赏)杨柳青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注意歌曲风格的把握,了解扬州相关文化,努力用扬州方言来学习演唱。

2学情分析四年级同学的知识量比较大,要利用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分析,解决本课的地理,民俗,建筑,音乐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教师引导同学们拓展知识,丰富情感,体验成功和快乐。

促进今后的学习。

3重点难点1感受民歌的地域特点和音乐风格。

2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来尽情表现出扬州特有的音乐风味。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同学们,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扬州在江苏省,扬州确实有着令人神往的美景!今天让我们大概游览一下扬州的美景吧,这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内容还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

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活动2【讲授】感受歌曲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复听:这首歌唱的什么歌曲的名字与内容的关系劳动人民下田干活的情景,你觉得几拍子比较合适了解歌词内容,歌名与内容的关系,体会几拍子的; 再听:了解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讨论:1衬词又不表达什么具体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2去掉衬词唱歌曲,再听歌曲,感受衬词的作用结论:衬词虽然不表达具体意思,但是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风趣活动3【讲授】学唱歌曲师: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这首歌曲是2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演唱时可要注意了。

老师范唱一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地唱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扬州民歌艺术特征摘要:扬州是中华戏曲、音乐文化的瑰宝,多年来流传于江苏扬州、泰州及其周边地区,源自当地百姓日常生活和劳作中的号子、小调和风俗歌曲等民间歌曲。

扬州民歌有别于江南吴侬软语的婉约、精致,而是具有“融汇南北,刚柔并济”的艺术特征和风格。

千百年来扬州民歌曲调优美、旋律动人,词曲流畅清晰、结构精巧,调式和调性也丰富自然、变化多端、别具一格,既展现了苏北平原的辽阔激扬,也渗透着江南水乡的钟灵秀美。

扬州民歌之于当地百姓,如百般似水柔情滋润着扬州人的心田,也让很多他乡异客流连忘返,心弦激荡。

本文以扬州民歌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等与扬州民歌密切相关的因素,从扬州民歌所处的地域特征、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和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三方面为切入点,探究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寻找扬州民歌历经千百年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依然被传颂、吟唱的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扬州民歌,演唱形式,民族音乐,艺术特征On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angzhoufolk songsAbstract:Yangzhou is a treasur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 music culture, popular in Jiangsu for many years in Yangzhou,Taizho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rom the local daily life and work in the songs, songs and other folk songs and folk ditty. Yangzhou folk so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Jiangnan whisper graceful and delicate, but a blend of North and south,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style of the rigid and soft ". For thousands of years, Yangzhou folk song melody, touching melody, lyrics clear and smooth, delicate structure, mode and tonality also have a unique style, rich natural, be the most changeful, both show the vast Jiyang Subei plain, but also permeated with the Jiangnan beautiful Zhong Ling. Yangzhou folk songs from the local people, such as a variety of gentleness moistens Yangzhou people's heart, also let a lot of country land linger, heart stirring.This paper takes Yangzhou folk song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factors of local history and culture andcustom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Yangzhou folk song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features, from the Yangzhou folk songs of Yangzhou folk songs and folk songs of Yangzhou cultural value three aspec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Yangzhou folk song inquiry. Looking for Yangzhou folk songs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enduring the spread is still being spread, the charm of singing.Key words: Yangzhou folk songs, singing form, folk music, artistic features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4)引言: (6)1、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 (7)1.1扬州民歌发展环境 (7)1.2扬州方言的艺术色彩 (9)2、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 (10)2.1演唱中衬词的运用 (11)2.1.1掌握好衬词的读音 (11)2.2.2掌握好不同衬词的语气词. 122.2演唱中的咬字行腔 (12)3、扬州民歌的文化价值 (13)3.1扬州民歌的文化背景 (13)3.2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 (14)4、扬州民歌的艺术特征 (15)4.1旋律流畅清晰、优美鲜明 (15)4.2结构精致紧凑、千姿百态 (16)4.3调式调性变化随心所欲 (16)4.4风格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16)结语 (17)参考文献 (17)致谢 (19)引言: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淮扬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代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出扬州民歌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

扬州民歌起源到逐渐形成体系再到发展完善,历经千百年磨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泛地传唱度。

随着自身艺术形式的发展、融合,今天的扬州民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创新,受到世界文化的一致认同,一切的辉煌和成就都源自扬州民歌独特的地域成因和艺术特征。

1、扬州民歌的地域特征扬州处于长江三角洲扬子江北岸,历史悠久、景色优美,以此地为中心发展形成的淮扬文化艺术是中华艺术瑰宝。

扬州民歌受到江南民风习俗和语言文化的影响形成,特色鲜明、曲调别致,具有强烈的扬州地域文化特征,是淮扬文化、江南文化的代表。

1.1扬州民歌发展环境扬州古称广陵、江都,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河道综合、位置优越,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

扬州优越的经济环境和稳定的政治环境使当地的文化得到发展,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和文章锦绣之地,艺术文化也光彩夺目。

扬州民歌的曲调主要由号子和小调构成,号子节奏感强,是当地人民从事生产工作中所演唱的歌曲,其中高邮号子在扬州最具名气。

《数鸭蛋》是扬州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号子之一,曲子幽默生动。

《数鸭蛋》中模仿鸭子嘎嘎的叫声,充满了欢乐活泼的氛围,让人民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工作。

高邮号子是扬州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扬州地区的鸭、鱼、水、稻作等方面的元素进行了融合。

劳动号子有关于劳动的也有感叹劳动的艰辛生活反面的题材,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扬州人民的生活现状以及风土人情。

扬州小调因其旋律优美、结构整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长久以来深受到淮阳地区人民的喜爱,古代淮扬地区地广人稀、物产丰饶,扬州人生活富足安逸,性格温和谦逊,加之扬州地区气候温润,风景柔美秀丽,为扬州人民的性格也更加了一份细腻多情,因此扬州小调多是描写田园风貌、水乡春光以及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历史故事,更有许多词曲是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刻画,突显扬州地区风土人情。

其中,名曲《茉莉花》曲调优美流畅、唱词温柔美丽,为世人展现一幅扬州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

《茉莉花》作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走出国门,被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选用作为歌剧《图兰朵》主题音乐而享誉世界,这首民歌2003年被正式确定为扬州市歌,2008年又登上了北京奥运会的舞台。

现代扬州民歌中对爱情、劳作和风土人情的描写较多,特别是对爱情的歌颂在扬州民歌中得到充分体现。

号子和小调是扬州民歌的两大重要题材,充分体现了扬州地区特色,也印证了地域特征对扬州民歌发展的影响。

1.2扬州方言的艺术色彩扬州所处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区(或称下江官话区)。

扬州位于江苏中部,方言既有苏南方言的轻柔圆润,又带着苏北方言的干练豪爽。

南北方言的交汇,使得扬州方言独具特色。

扬州方言与扬州民歌柔美的旋律的完美结合,让扬州民歌大放异彩。

扬州方言极具个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n”与“l”不分:如“牛”,“刘”不分;“你”,“里”不分;“您”,“林”不分等;平仄不分:如“早”,“找”不分;“草”,“吵”不分;“湿”,“丝”不分等;扬州方言有许多的合音字,如“忙”是“马上”的合音,我忙来就是我马上来的意思;“供”就是“告诉”的合音,我供你就是我告诉你的意思等等。

扬州小调《茉莉花》中“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里的“白”字,以及“我有心采一朵戴”的“戴”字都需要使用扬州方言进行演唱。

再比如在演唱过程中运用口语都是扬州民歌的方言特色。

如扬州人民经常说的“姑老太”、“歇脚”、“伸懒腰”、“哪块”、“甩上天”等都具有显著的扬州地方特色。

《扬州号子》中的“缈窗捂在外,请问一声姑老太,哥哥上扬州奔哪块”就体现了扬州独具的本土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味道。

许多扬州民歌中的衬词需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唱出衬词所具有的韵味,口腔应到位,如在听到“杨柳青子青儿虐”、“拔根芦柴花”时能够给人浓厚的扬州风韵。

扬州方言在扬州民歌中的运用是扬州民歌的点睛之笔;甜美而不酥麻,豪爽而不粗犷的扬州方言使得扬州民歌更加动人心扉。

2、扬州民歌的演唱特征扬州民歌在演唱时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将吴侬软语和淮扬方言中优美独特而方言发言融入扬州民歌,运用本地语言特色表现本地故事,是扬州民歌演唱中的最大特色。

2.1演唱中衬词的运用中国不同地域的民歌都会使用极具特色的“衬词”来为自己地区的民歌增添地域色彩,扬州民歌也不例外,所以在演唱扬州民歌的时候重要的不仅是扬州方言,衬词的演唱也是极具扬州地方色彩的,衬词演唱的不到位,扬州民歌情调和韵味也无法表达。

承载民歌的方言不同,民歌中的衬词也不同,不一样的歌曲、不一样的情绪,衬词的演唱方式也都不一样。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衬词的演唱了解:2.1.1掌握好衬词的读音衬词往往就是扬州民歌最有特色的部分,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过于拘谨,咬字偏向普通话,那便失去了民歌本身的韵味。

以扬州民歌《大哥大嫂子》中的衬词为例:“我上(的)扬(了)州(nia),买(了)头(的)油(nia)。

“nia”这个字唱的时候应该唱出俏皮、可爱的效果。

而不能唱得太笨重,那样就失去了这首民歌本该表达的情绪。

2.2.2掌握好不同衬词的语气词以扬州栽秧号子《唱的大家劲头来》为例:“叫(啊)我(的了)唱来(嗨)我(哇)就(的个)来(呀)”中的“啊”“嗨”“哇”“呀”这些语气词在演唱时就不能够全都用一种语气去演唱,否则只会让整首歌显得呆板,毫无生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