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教案的封面及格式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封面封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封面封底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题目:姓名:学号:系别:年级专业: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定稿日期:年月日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为人处事的指南学生姓名陆奕娴成绩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学生为人处事的指南在大学里,虽然大家还过着学生时代的生活,但是大学同样是我们踏进社会的一个跳板,每位学生通过大学的学习后,学习职业技能,然后进入社会开始扮演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在自己的职位上各司其职。

现今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专业知识,却往往自以为自己能在社会上很容易地找到一席之地。

但是他们往往忽略社会上为人处事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就更容易融入社会,发挥着自己的专长,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如龙得水。

比如当我们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

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解决,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

此时,我们需要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

这个慧眼正是指导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具体来说,那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

马克思理论哲学指导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他是一门科学实在的学科,时时刻刻都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

她让我们更科学地为人处事,指导着我们向正确的方向走。

马克思理论是很好的导师,她教给世人很多科学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对于我们将要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本读懂社会的一本秘笈。

马克思理论哲学常常要求我们要用辩证思维来看待事物。

或许在高三时我们把她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我们真正理解了吗,我们真正运用在生活中了吗?很多大学生是没有真正做到的。

用辩证思维来看待事物即是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

前些日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有名研究生就因为生活压力大而选择轻松一跳,与世长辞,来逃避生活压力带来的痛苦。

确实,生活上各方压力的袭击会使我们窒息,使我们痛苦。

没有人的人生是平平坦坦的,每个人都有各自承担的压力,都有自己难以面对的事情。

但是事物是要辩证看待的,生活是有压力的,但是我们之所以不断成长和进步也是靠这些方方面面的压力推动我们前进,推动我们努力。

马原思政课教学设计范本

马原思政课教学设计范本

马原思政课教学设计范本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马原思政课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2. 了解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3. 掌握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3.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4.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解读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3. 问题导向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4. 教学游戏法:利用教学游戏等互动方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引入相关的现实问题或者案例,引起学生对马原思政课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与探讨(30分钟)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3.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展开讨论。

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一次全班讨论,总结各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4. 案例分析(30分钟)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更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意义。

5. 思辨能力培养(20分钟)提出一系列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发表个人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辨能力。

6.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讨论质量、问题回答的准确性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学思政课马原教案

大学思政课马原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二、讲授新课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1)阐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2)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建设等。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1)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战略,如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战略。

2. 提出问题:如何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讲授新课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1)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1)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2)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3篇

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3篇

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3篇篇一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一、策划书名称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二、活动背景1. 活动开展原因。

2. 相关情况分析。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媒体效应等)都应该明确写出。

活动目标要具体化,并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等。

四、资源需要列出所需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包括使用的地方、可以获得的资源等。

可以列为已有资源和需要资源两部分。

五、活动开展作为策划的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写出每一点能设想到的东西,没有遗漏。

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

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六、经费预算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七、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八、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单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信息如为多页,应注明页码并装订好。

注意: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篇二马原策划书格式模板一、策划书名称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二、活动背景1. 活动开展原因。

2. 相关情况分析。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经济效益、社会利益、媒体效应等)都应该明确写出。

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马原

大学生讲思政课教案马原

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教学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特点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历程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三、政治经济学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四、科学社会主义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2.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3.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多少了解?2. 回答后,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授新课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定义和特点- 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2.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历史观3. 政治经济学- 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原理- 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4. 科学社会主义- 讲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探讨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实践三、课堂互动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深入学习。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更多内容。

2. 结合实际,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023马原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学习标准教案ppt

2023马原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学习标准教案ppt

经济结构
文化结构
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的 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等。
指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包括思想、 道德、宗教、艺术等,是社会精神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结构
指政治制度、政治权力、政治组织等 构成的体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 组成部分。
社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他们的实践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同 时,人民群众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同时,还要坚 持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 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 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 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联在社 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教训。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们将摆脱自然、社会 和思想的束缚,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的命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 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 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性课题”报告封面及要求.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性课题”报告封面及要求.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性课题报告课题名称:坚定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学生序号: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上课时间院系专业坚定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卡尔〃亨利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即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而马克思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坚定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相关。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

父亲是一个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律师,他的思想对年青的马克思产生一定的影响,至少可说在其思想里自由主义观点在早期占据着一席之地。

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但在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

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

德国议会只为贵族地主考虑,审议结果是:居民们拾捡树枝的行为确为盗窃!如果持续下去,要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引起了全国民众对议会的强烈不满,人们愤怒谴责议会的不公平处理。

马克思对此事感到十分气愤,便在《莱茵报》上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严厉抨击了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立场坚定地站在民众一边,维护农民的利益。

对于《莱茵报》所发表的观点,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他们立刻派人查封了《莱茵报》,迫使它停止印刷。

马克思一气之下,辞去了报纸的主编职务。

马克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后悔,相反,他更认清了反动政府的丑恶本质。

他在寻找着时机,去继续与反动政府作坚决斗争。

马克思不是只会空谈理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投身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坚定无畏的革命家。

大学马原教案PpT

大学马原教案PpT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掌握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其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 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1. 讲解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结合实际案例,如科技发展、社会变革等,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影响。

三、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讲解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包括:-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 讲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 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2. 结合实际案例,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案例分析1. 提供实际案例,如科技发展、社会变革等,要求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析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总结,强调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手段:1. PPT课件2. 实际案例3. 小组讨论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学时
学分数
3
课程类型
必修课(是)选修课()
理论课(是)实验课()
任课教师
张波
职称
讲师
授课对象
美术与工艺设计系0601.0602.0603.0604.0605.0606;
音乐系0601.0602
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主要参考资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5-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斯大林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十四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制度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五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Fra bibliotek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运城学院教案
社科部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教研室名称马克思主义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
授课教师张波
职称讲师
授课计划
授课时间:9月10日至1月6日(共16周)
计划制定时间:2007年9月10日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编号
总学时48学时
讲课:48学时
实验:学时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十一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十二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十三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进程
时间(周)
教学内容(章节)
学时分配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案
(第次课学时)
一、授课题目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
五、作业
六、主要参考资料
七、课后记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基本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