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疝的解剖和手术治疗
腹壁疝的手术记录

腹壁疝的手术记录
腹壁疝是指腹壁肌肉和脂肪组织的缺陷,使内脏器官穿出腹壁形成隆起。
手术是治疗腹壁疝的有效方法。
手术前,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疝的类型、大小和位置。
手术一般选择腹壁镜下手术或传统开放手术,根据疝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过程中,医生先在疝的位置切开皮肤和腹壁,将脂肪和内脏器官推回腹腔。
然后,医生会用缝合线或网片修补腹壁缺陷,以加强腹壁的支撑作用,最后缝合切口。
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休息等。
术后一定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
腹壁疝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患者在手术前后需要仔细注意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以保证手术的成功和术后康复。
腹股沟疝ppt课件

沈定丰
-
1
§ 疝(hernia)——任何脏器或组织离 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 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间 隙进入另一部位。
-
2
-
3
腹壁疝示意图
腹壁疝
-
4
腹壁疝示意图
切口疝 •
•
-
5
腹壁疝示意图
脐疝 • •
-
6
病因
b
1.腹壁强度降低 2 腹内压力增高
-
.精索静脉曲张 3.淋巴结、脂肪瘤等 4 . 隐睾 5.腰大肌冷脓疡 6.急性肠梗阻
-
31
直疝(Direct hernia)
b 定义:腹内脏器自腹股沟内侧部 分的腹壁弱点(Hesselbach 三角区)脱出形成的疝。
-
32
腹股沟疝示意图
腹股沟直疝 •
•
-
33
病因和症状
-
34
鉴别诊断主要与斜疝区别
年龄 途径 外形 疝块 内环 与疝 关系 与腹 a关系 机会
斜疝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由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疝块不在突出
精索在疝囊后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a脉外侧 较多
直疝
多见于老年 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半球形基底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
26
直疝三角 (Hesselbach三角)
腹股沟区疝好发原因与生理保护作用的存在。
-
27
斜疝 (Indirect hernia)
2 定义:腹内脏器通过腹股沟 管的内环,沿着腹股沟管斜 行而自其外环脱出的疝。
-
28
腹股沟疝示意图
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解剖学结构基础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如肠管)通过腹壁的腹股沟区域突出的一种疾病。
根据腹股沟疝的解剖学结构基础,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类型。
一、腹股沟斜疝的解剖学结构基础1.解剖学位置:腹股沟斜疝发生在腹直肌和卵状突肌之间的腹股沟区域,可分为内、外两个腔。
内腔是指腹直肌和腹横肌之间的腹股沟管,外腔是指腹内、外斜肌之间的腹股沟环。
2.疝囊形成:腹股沟斜疝的疝囊由腹腔内的脏器(如小肠或大肠)穿过腹股沟区域的腹膜突出形成,其通道在内、外腔之间。
3.可能导致的症状和并发症:腹股沟斜疝的主要症状为患侧腹股沟区域的肿块,疼痛和不适感。
而腹股沟斜疝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腹股沟疝嵌顿、肠坏死和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二、腹股沟直疝的解剖学结构基础1.解剖学位置:腹股沟直疝发生在腹直肌和阔筋膜腱膜之间,位于腹股沟区域的腹壁。
2.疝囊形成:腹股沟直疝的疝囊一般由腹腔内的脏器(如肠管)穿过腹直肌和阔筋膜腱膜之间的腹壁组织形成。
3.可能导致的症状和并发症:腹股沟直疝的症状和并发症与斜疝类似,主要表现为患侧腹股沟区域的肿块、疼痛和不适感,同时也可能出现腹股沟疝嵌顿、肠坏死和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总结: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是常见的腹股沟疝病变,其解剖学结构基础决定了两者发病部位的差异。
了解并掌握腹股沟疝的解剖学知识,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以便及时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针对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解剖学结构基础,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我们将就这两种疝的特点,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进行更详尽的探讨。
从发病机制来看,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形成都与腹壁的解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腹股沟斜疝中,疝囊穿越腹壁内、外腔之间的腹股沟区域形成,这与腹壁解剖结构的一些特点有关。
而在腹股沟直疝中,疝囊则是穿越腹直肌和阔筋膜腱膜之间形成,这也与腹壁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TEP、TAPP)的解剖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TEP、TAPP)的解剖•俗称的“小肠串气”是怎么回事?(解剖篇)•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斜疝比左侧多!?原因竟然是它!•大腿根突然出来个包是怎么回事?有可能是股疝,谈谈股疝的外科解剖随着腹腔镜的普及,借助腹腔镜的腹股沟疝手术的开展日益普及,由于观察角度和手术操作的方式与传统的前方入路手术差异很大,有必要重新以新的角度认识该区域。
对于TEP和TAPP,无论是何种术式,目的都是在腹膜前间隙游离出一定范围,放置补片,以强化腹横筋膜,即覆盖肌耻骨孔。
补片应与周围的骨性和肌性组织重合。
补片的上方要覆盖联合肌腱3cm,外侧达髂前上棘,内侧覆盖腹直肌和耻骨结节并越过中线,下方的内侧要置入Retzius间隙。
精索需“腹壁化”。
因此,精准掌握该区域解剖非常重要。
目录⊙腹股沟区层次⊙腹横筋膜家及其衍生结构⊙髂耻束⊙腹膜皱襞和凹陷⊙Retzius间隙⊙Bogros间隙⊙死亡冠⊙疼痛三角⊙危险三角1腹股沟区层次腹股沟区是腹前外侧壁的特殊区域,它连接腹部、盆部和下肢,其解剖层次与腹前壁基本相同,由深至浅可分为:①腹膜壁层、②腹膜外筋膜(腹膜外脂肪)、③腹横筋膜(浅、深层)、④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⑤浅筋膜深层(Scarpa筋膜)、⑥浅筋膜浅层(Camper's筋膜)、⑦皮肤。
盆腔上面观(男性)2腹膜形成的皱襞和凹陷脐正中襞:1条,位于中央正中线,脐正中襞是胚胎时期脐管闭锁形成的脐正中韧带。
脐内侧襞:2条,位于脐正中襞两侧,内含有闭锁的脐动脉的远侧段。
脐外侧襞:2条,位于脐内侧襞两侧,内含腹壁下动脉,故又名腹壁下动脉襞。
这5条皱襞将该部位的腹膜前区域分成三个陷窝:1、膀胱上窝:2个,位于脐正中襞和脐内侧襞之间,深面有膀胱,前方有腹直肌保护;2、腹股沟内侧窝:2个,位于脐内侧襞与脐外侧襞之间,和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位置相当,与腹股沟管浅环(外环、皮下环)相对,是腹股沟直疝突出的部位;3、腹股沟外侧窝:2个,与腹股沟管深环(内环、腹环)相对,位于脐外侧襞的外侧,是腹股沟斜疝突出的部位。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解剖系列--腹前壁后面观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解剖系列--腹前壁后面观
总之,在脐以下,腹前外侧壁的壁腹膜形成五条皱襞:位于正中显得为脐正中襞,其中有脐正中韧带;位于脐正中襞外侧者为脐内侧襞,内有脐动脉索;最外侧者为脐外侧襞,其中有腹壁下血管。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襞的内外侧,分别为腹股沟内外侧窝,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
腹股沟内侧窝的位置相当于腹股沟三角,腹股沟外侧窝的尖对向腹股沟深环。
脐韧带包括:腹腔镜视野下还可以看到男性的输精管、精索血管,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生殖血管,髂外动静脉,斜疝和直疝的疝环口等结构。
疝气病的治疗方法

疝气病的治疗方法疝气是指腹壁肌肉和腹膜壁上的一个或多个缺口,使腹腔内的脏器脱出或突出。
常见的疝气类型包括腹股沟疝、脐疝、腹裂疝等。
疝气疾病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治疗才能减少症状和并发症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疝气治疗方法:1. 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疝气最常见的方法。
根据疝气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外科医生可以选择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是通过在腹壁上做一个较大的切口,将脱垂的器官放回腹腔,并加固腹壁缺口。
腹腔镜手术则是通过几个小的切口,使用腹腔镜和特殊仪器进行手术操作。
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包括创伤小、恢复快和术后疼痛少。
2. 疝气支具对于一些高龄、有严重合并症或禁忌症的患者,手术可能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在这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疝气支具。
疝气支具是一种特殊的腹带或支架,可以通过压力和支撑来减少疝气突出。
疝气支具通常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和适应期,并且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
3. 医药治疗药物治疗对于疝气的根本治疗并不起作用,但有时可以用于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例如,一些药物可以用于减轻疝气疼痛、消除肠道胀气或减少便秘等。
4. 疝气操疝气操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特殊的体位和呼吸动作来加强腹肌和腹壁肌肉的收缩力,从而减少疝气的突出。
疝气操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效。
5. 改变生活方式一些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可以帮助减轻疝气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例如,保持体重正常、避免激烈的体力劳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用力排便等。
此外,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规律的排便习惯也有助于减少便秘对疝气的刺激。
总的来说,疝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疝气支具、医药治疗、疝气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来决定。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患者都应经常接受医生的随访和评估,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讲解模板腹壁疝修补术

手术讲解模板腹壁疝修补术
一、腹壁疝修补术是什么?
腹壁疝修补术是一种手术,它的作用是通过植入缝合针将切开的腹壁
组织缝合在一起,来修复腹壁疝(拉张腹壁)。
腹壁疝是腹部内外部腹壁
组织出现断裂(撕开),出现腹壁膨出,出现疝的一种症状。
二、腹壁疝修补术的准备
1.进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排查腹壁和腹内组织的状况,以及其它组
织的状况。
2.清洁腹部皮肤,除去污渍,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确保手术地方没
有细菌及杂质。
3.麻醉处理,将整个腹部裹上毛巾,以防止感染。
4.在腹壁疝的腹壁上划痕,以确定需要缝合的缝线位置。
三、腹壁疝修补术的操作步骤
1.将切口分成几片,根据所需,将分成两片或者多片。
2.准备植入缝合针,根据所需的腹壁缝宽度,调整植入缝合针的尺寸,准备好所需的缝线和缝合针,然后放置植入缝合针。
3.将缝线放置于已植入缝合针的腹壁缝上,然后开始缝合腹壁缝,仔细、缜密地将所有层缝合好。
4.缝合完成后,使用消毒剂清洁腹壁切口以及周围组织,然后将切口
处的腹壁叠层平整折叠,用缝合针将叠层的腹壁缝合在一起,锁定缝合针,使其稳定。
腹股沟疝PPT课件

方法:头低足高位;药物;持续缓慢
注意:动作轻柔;观察(手法复位后24小
时内,必须严密观察腹部体征,一旦出现
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应 尽早手术探
13
查)
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 .病因: (1)先天因性素 (2)后天性因素:腹股沟区解剖缺损、
腹壁肌或筋膜发育不全
14
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0
斜疝与直疝的临床特点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见于儿童及成年人
仅见于老年人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 进阴囊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 蒂柄形
疝块不再突出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 进阴囊 半球形,基地较宽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的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
22
既往史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140mmHg/100mmHg,规 律口服服药,自诉血压控制稳定。 个人史:生于台州市椒江区,大学,工人,性格开朗。29岁结婚, 配偶体健,育有一子,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健在,无兄弟姐妹,均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 精神病、传染病或类似的病史。
诊断:1.右侧腹股沟疝 2.高血压1级
24
25
手术治疗:右侧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
患者术后第一天:诉腹股沟区切口疼痛,肛门已排气,大便未解。 无腹痛腹胀,无咳嗽咳痰,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征象。查体:神 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腹 平,腹股沟区切口敷料干洁,全腹软,无压痛,肠鸣音3-5次/min。 予以半流质饮食。 术后第二天:腹股沟切口处疼痛较昨日好转,无畏寒发热,无恶心 呕吐,无腹痛腹胀,肛门排气排便正常。食纳佳,进食后无不适。 查体:神志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 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4次/min,腹股沟区切 口愈合可,无红肿渗出等并发症,阴囊无肿胀。可行简单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二: 展开
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住疝装置
将线结抽紧后把多余的缝线剪掉
打结处, 另一只手拿住疝装置中的缝线 端, 将缝线向上提起
• 步骤三: 检查/固定
检查疝装置钻石部分是否已在缺损部
分展开并置于筋膜下.
用缝线固定疝装置上片
PHS与Mesh Plug的比较
慢性疼痛
VYPRO 网片
部分可吸收
大网孔 轻量网片 多股编织 用于切口疝 未染色 操作方便 弹性大 对周围组织刺激小
网孔大小与斑痕组织的形成
VYPRO的优势
• VICRYL吸收后表现同腹壁自然的顺应性 – 减少病人术后不适及异物感 • 操作方便, 手感好
• 部分吸收后,存留的异物少,不会形成板状瘢痕组织 • 大网孔利于组织生长
节,联合肌腱,腹股沟韧 带 肌腱膜,皮下组织,皮肤
精索通过,再将切口缝合
• 止血,清洗,缝合腹外斜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3DP
• 3DP开放式前壁及后壁
的修补
• 体积小减少异物感
• 手术操作简单,适用于
较小的斜疝,直疝与股 疝及脐疝
3-DP的手术操作
• 步骤一: 放入
常规分离疝囊, 将普理灵* 三维疝装置
切口疝的手术治疗
• 对于缺损范围较小,自身组织相对充裕的情况,可以
将自身组织拉拢缝合修补缺损,而不采用人工修补材 料,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切口疝的手术治疗
• 目前大多数切口疝手术采用人工材料进行缺损修补,
补片放置位置可位于腹直肌层之上,肌层之间以及肌 层下方。但采用肌层间修补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 较少被采用。
腹股沟疝的成因和组成
• 局部腹壁肌层或组织薄弱,
腹内压增高,导致腹膜包裹 腹腔内容物从腹壁的薄弱处 突出,形成疝气。斜疝是从 内环口突出,直疝是从腹横 筋膜薄弱处突出。 即为腹膜,疝内容物为肠管 或大网膜。直疝和斜疝疝囊 外覆腹横筋膜。
• 突出部分叫做疝囊,疝囊壁
腹股沟区的解剖
• 解剖层次
由外向内: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 ,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 ,腹膜
• PHS
• 疝环填充式
1.需要分离腹横筋膜与腹膜间隙 1.无需分离腹横筋膜深部间隙, 对手术操作要求低,手术时间 ,对手术医生操作要求更高。 略短。 2.下片覆盖范围大,适合不同大 2.对于较大疝囊或直疝斜疝联合 小的疝囊。 出现的病人,可能需要使用两 3. 修补范围大,术后复发率极低 个补片,增加手术费用。 。 3.由于伞形补片固定不佳或收缩 4. 符合正常的解剖层次,术后异 移位导致术后复发。 物感小。 4.由于形状及放置位置,术后异 物感反映较多。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突出位置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疝的分类
• 按照临床类型分类
易复性疝 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Richter疝,Littre疝等。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
• 高位结扎
对于幼儿的疝气手术,只 需高位结扎即可,因为幼 儿的腹肌可在成长发育中 逐渐强壮,但对于成人, 仅此治疗是不彻底的,只 见于较窄性疝有肠坏死造 成局部严重感染的,需择 期行修补手术。
Q&A
PHS可以修剪吗? 可以修剪以满足个体需要,但在充分分离腹膜前间隙的基础上不需要作 太大的修剪。 使用PHS在分离腹膜前间隙时会不会导致大量出血? 因为腹膜前间隙并没有很多血管,只要当心避开腹壁下血管即可,不会 有大出血。 使用PHS可以作复发疝的修补吗? 可以,大量的临床应用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对于解剖清晰的可以按照常 规进行,对于解剖已经不清的,可以按照具体情况对网片进行修剪, 比如将上片部分或全部去除。
切口疝的手术操作
• 游离疝囊,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瘢痕组
织,回纳疝内容物。
切口疝的手术操作
• 游离肌层与下层腹膜间
隙,为补片置入作准备
切口疝的手术操作
• 置入补片,补片与健康组织
重叠部分应至少大于2cm, 才能有效地支撑缺损组织。
切口疝的手术操作
• 缝合肌层以及其他组织 • 放置引流管以防止血清肿
形成,引发感染,必要时 可以作减张切口
• 找到并游离或中断疝囊向上直至疝囊颈部,标志为
露出腹膜外脂肪,在直疝则用电刀在疝囊表面将腹 横筋膜作一圆形切口,大小略大于PHS的连接部
• 在疝囊颈部用手指或纱布条分离腹横筋膜和腹膜间
隙,分离的范围以容纳下片为准
• 置入下片,用手指将其铺平
PHS修补手术步骤
• 在上片侧面剪一切口以使 • 将上片分别固定于耻骨结
为腹股沟区,剑突,脐 部以及手术切口,通常 为腹壁无肌层覆盖区域 发病率在男性远高于女 性,唯独股疝发病率一 女性为高
• 腹壁疝尤其以腹股沟疝
腹壁疝发生的危险因素
• 肥胖 • 年龄 • 性别 • 糖尿病 • CODP • 前列腺疾病 • 贫血 • Smoking
• 恶性肿瘤 • 血型
• Renal failure
• 手术
腹壁层次的解剖
切口疝的发生部位及解剖层次
• 切口疝发生往往是采用腹
正中切口手术以后,因为 腹白线无肌层,血供较差 ,缝合技术不佳以及感染 会影响术后切口愈合,造 成局部缺损,导致疝气发 生。目前观点认为切口疝 的发生与个体胶原代谢障 碍存在很重要的关系。 皮下组织,白线,腹膜。
• 切口疝解剖层次:皮肤,
Ethicon疝修补网片市场定位
•VYPRO II* •PHS* •3-DP* VYPRO* PROCEED*
PROLENE* Flat mesh
PROLENE* Flat mesh
不要去贬低对手,要做的只是提高自己
腹股沟区的解剖
• 腹股沟管是位于腹内斜肌
,腹横肌下缘与腹股沟韧 带之间的空隙,其内口为 深环,是腹横筋膜的裂隙 ,其外口为浅环,为腹外 斜肌腱膜的裂隙,精索即 走行于腹股沟管中。腹股 沟斜疝也就是通过腹股沟 管伴行于精索,可进入。
腹股沟区的解剖
• 这张图上可见精索从腹
横筋膜的裂隙一直下行 ,其外覆腹横筋膜,箭 头处即为内环口,斜疝 疝囊即从此处突出。
• 置于腹膜前,依靠自身
弹性展开,提供支撑, 防止疝内容物突出。
• 同样可用于切口疝。 • 缺点: 1. 手术操作相对要求较高 2. 修补范围较小
3. 价格昂贵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Mesh Plug
•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
将疝内容物回纳后,用伞形补片填塞入腹股沟管,其上方覆盖的平片 还有助于加强后壁。但不适合很大的疝囊,如果伞形补片发生移位会 导致疝复发,此外有较多病人反映异物感明显。
Q&A
PHS可以用来做股疝修补吗? 可以,对于腹股沟入路的手术,只要股疝的内容物去除即 可以按照直疝的方法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下片很容易折叠 ,但这样可以覆盖耻骨肌孔,起到了保护股疝的作用,对 于下入路的手术,可以通过股管置入PHS,然后将上片剪 除,在连接部与周围组织缝合。 使用PHS后对于病人的活动有无限制? PHS是一种无张力修补手术,病人能够很快恢复日常生活 ,没有太大的限制。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 PHS
• PHS疝修补
下片类似于腹腔镜修补,加强后壁,中间的连接部起到填充疝环的作用 ,上片类似于Lichtenstein repair ,加强后壁。这样就起到了多重修补 的作用,同时更符合腹股沟区的正常层次分布。
PHS修补手术步骤
•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找到并游离精索
• 缺点
对手术医生操作要求较 高,复发率较无张力修 补略高。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平片
• Lichtenstein repair
用一片平网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取代了将不同层次的自身组织拉拢 缝合达到修补后壁的作用。但修补作用较弱,不适合较大的疝囊。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平片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Kugel网片
两种方法补片的位置比较
Q&A
PHS适合什么样的疝气手术?
PHS适合所有的直疝,斜疝甚至于复发疝。
PHS适合联合疝或马鞍疝的修补吗?
可以在手术中将腹壁下血管打断或移开使直疝,斜疝融合,至于斜 疝合并较小的直疝,因为下片已完全能覆盖腹横筋膜的薄弱处, 所以无需这样处理。 如何才能将下片展平?
PHS的下片置于腹横筋膜和腹膜的间隙,只有用手指将腹膜向里 轻推才能分离这个间隙,分离的范围以能容纳下片为准,因为操 作空间有限,下片不可能完全铺平,但只要没有卷折就可以,此 后腹压的作用会使下片平铺在腹横筋膜的深面。
腹壁疝的解剖和手术治疗
韩峰
It’s not so difficult!
But you need to be concentrated!
腹壁疝形成原因
• 由于腹壁缺损或局部组织
薄弱,当腹压增大时,腹 腔内容物可从缺损或薄弱 处突出,形成包块,引起 临床症状。
腹壁疝的常见发生部位
• 腹壁疝的常见发生部位
两种常见的张力性疝修补方法
• 疝修补术
Ferguson法:将腹内斜肌下缘,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 Bassini法:在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缝合。
腹股沟疝的低张力修补--Shoudice
• 修补腹横筋膜,重建腹
股沟管后壁。
• 优点
手术费用低,手术效果 较张力性修补好,术后 病人疼痛较轻。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Mesh Plug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腹腔镜修补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的修补(TOPP)
用腹腔镜在腹壁肌层后方,腹膜之前置一补片,达到修补后壁的作 用。 但需要全麻手术,手术风险和费用高。
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VYPRO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