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

范仲淹的简介和名句代表作品范仲淹,字文熙,号石泉,湖北襄阳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属于北宋范氏门第,是范文正的曾孙。
他自幼聪明好学,深知读书之道,十四岁时就在家学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典,十六岁时考中进士,后曾担任多个朝官职位,勇于改革,是北宋晚期重要的政治家和文化人。
范仲淹的作品大多富含文化、哲理、历史、政治和社会思考等方面,他的名句代表作品广泛流传,并为后人所珍重。
以下是范仲淹的简介和代表作品:一、范仲淹的简介范仲淹生于北宋治平四年(998年),死于北宋绍兴六年(1107年),享年一百零九岁。
范仲淹早年在家中学习经史,十六岁的时候就考中进士,后来担任过很多朝官,如秘书省校书郎、刑部员外郎、枢密副使、兵部侍郎等。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曾孜孜以求改革,深谋远虑,行事果断,理论切实,对于北宋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还是北宋晚期的著名文学家,有多篇文学作品广受喜爱,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祭侄文》等等,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而范仲淹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的名句和名言了。
以下是范仲淹的部分代表作:二、范仲淹的名句与代表作1. 《岳阳楼记》,其中著名名句:“黄山楼北辰七星,灵岩寺西江水。
”成为经常被人引用的名句。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出了秀美的江山如画,也表达了范仲淹赞美自然和感慨人生的情感。
而其中的这一句“黄山楼北辰七星,灵岩寺西江水”则是形意兼备的名句,意境非常优美,自然得体,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景象。
2. 《岳阳楼记》,其中著名名句:“风景这边独好,人在其中偏惆怅。
”同样出自《岳阳楼记》,这句名言是范仲淹最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
这句话既抒发了自己对于美景的喜爱,又表达了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人生总会遇到种种变幻和不确定,而这种变迁却常常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惑。
3. 《祭侄文》,其中著名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祭侄文》是范仲淹写给侄子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中那句著名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范仲淹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范仲淹的简介及代表作有哪些书

范仲淹的简介及代表作有哪些书范仲淹(1018-1097),字希文,号东篱,汉族,河南洛阳人。
他是北宋初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书法家,是南北文化交汇的代表。
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代表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一些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经典。
范仲淹的生平范仲淹出身名门望族,祖籍河南洛阳,为公元1018年生于河南荥阳。
范仲淹在其家族三代中是第一位名声显赫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远房亲戚,赵匡胤登基后,范仲淹随即被任命为宰相,成为宋太祖赵匡胤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臣子之一。
范仲淹在担任宰相期间,领导了多项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他的改革思想和政策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范仲淹的代表作品范仲淹的文学才华在中国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
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乡土情怀。
除了文学作品之外,范仲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范仲淹的代表作品包括:《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篇短文,被誉为“千古文章”。
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一篇游记,描述了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并讨论了政治和人伦的问题。
这篇文章完美地融合了游记、政论、议论和诗歌等多种文体,揭示了范仲淹的高超的才华和丰富的人文素养。
《东篱乐府》《东篱乐府》是范仲淹的另一项代表作品,这是一本以乐府诗为主的集子。
这本书共包括三十余篇乐府诗,它是中国乐府文学中的杰出代表,也被认为是范仲淹为人文国家作出贡献的印证之一。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是范仲淹的又一篇经典文章,曾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千古绝唱”。
这篇文章描述了晋代文学家王羲之在滕王阁的经历与作品,表达了范仲淹对中国文化精神和历史传统的敬重。
简单的语言、朴素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使得这篇文章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文人必读之经”。
《太和正音谱》《太和正音谱》是范仲淹的另一项著作,这本书记载了当时音乐的各种演奏方法和世间的乐器分类,被视为是中国乐谱的一部经典。
范仲淹的简介与代表作品是

范仲淹的简介与代表作品是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他的人生经历非常传奇,他的文学成就也极其辉煌。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范仲淹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代表作品。
一、范仲淹的生平事迹范仲淹于1018年出生于河南省河南府(今河南省南阳市),他的祖父是一个名叫范汝弼的官员,范汝弼曾经任职于太学,他的父亲范彦卿也曾经任职于官府,范仲淹在家中排行第三,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范仲淹十分聪颖,他自幼善于诗文,十六岁时便已经通晓经史子集,被誉为“天才少年”。
范仲淹成年后,他进入了官场,历任侍从、知州、刑部尚书等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范仲淹刚刚进入官场的时候,他出任了江西南昌知州,此时正值腐败盛行的年代,当地百姓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范仲淹决心治理贪污腐败,他采取了种种措施,加强了对百姓的援助,积极推行“起居注”等政策,使得南昌的治安和民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随后,范仲淹出任刑部尚书,他深谙法律法规,负责管理全国的司法制度,他推行了温文尔雅的审判方式,始终以公正、严谨的态度处理各类案件,得到了朝廷和百姓的高度赞誉。
范仲淹在政治、文学、哲学、教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拥有广泛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被誉为中国“文治之祖”。
二、范仲淹的代表作品范仲淹的代表作品非常丰富,既有政论、经传,又有文言小说、诗歌等。
以下是范仲淹的一些代表作品:1、《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篇叙事文,记录了范仲淹在岳阳楼上游历时的所见所感。
全文语言雄浑,气势磅礴,表现出了范仲淹对祖国河山的深厚热爱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武家坡》《武家坡》是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国的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武渡利忠勇抗敌,最终守卫住了家园。
这篇小说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表现出了范仲淹对祖国的热爱和忧患意识。
3、《渔家傲》《渔家傲》是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诗歌,它表现了中国古代渔夫的坚定、自立自强的气概。
全诗写丽江的渔家人抵抗外敌入侵的英勇事迹,反映了范仲淹忧患意识和忧国爱民的卓越思想境界。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歌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歌范仲淹(1026-1097)是中国北宋中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
他的名字是“遵义范氏之子”,他的祖先是从南方流亡到北方的范公羊家族的后裔。
范仲淹自幼聪颖,学富五车,尤擅长经史子集和诗词歌赋。
他曾就读于洛阳梅山书院、开封太学,在学习期间深入研究《尚书》、《易经》、《春秋》等经典著作,同时也广泛涉猎文艺作品,如赋、诗、词和曲等。
他的诗词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抒情特色,堪称当时的佳作。
范仲淹还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风格别致、流畅,为后人所称道。
他在文学和书法方面的造诣,为中国古代文化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除此之外,范仲淹的政治成就也相当显著。
他是当时的状元,曾担任过主管水利和修建白塔的官职,又镇守湖州,领导过对侵入的南方夷族的战争,甚至还担任过南面王朝的相国和军机大臣等要职。
他的政绩主要体现在他开展水利工程和战争勇志上。
范仲淹被称为“水利名臣”,在他的努力下,黄河水灾得到了缓解,水利工程在当时乃至后来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普及。
他统一了蜀、岭南、海南和闽粤等地区,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当时中国南方的政治和军事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范仲淹的代表作品是《岳阳楼记》,这篇文学巨著堪称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之一。
其以扣人心弦的笔触描写了岳阳楼的丰富历史和人文景观,反映了范仲淹的爱国之情和文化自信。
而他的古诗也是不可忽视的文化瑰宝,他的诗学思想自成一派,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自然、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并因此被极力推崇为“文化富翁”。
以下是范仲淹的一些著名诗歌。
1.《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竹露滴清。
欢乐几时见?此时不见终难见。
欹枕江南烟草软,梦回吹角连营。
"2.《渔家傲》:“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挽陈同甫》:“唐李靖,尝识陈济世,泪与之俱。
今君升天,泪痕两行路。
但恨朝廷无好政,此心君已知。
范仲淹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呢

范仲淹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呢范仲淹(1018年-1096年),字元仲,号芸山,东京(今河南商丘)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官员、诗人和理学家。
他是北宋开国元勋范阳洪氏的后代,早年曾就学于苏辙门下,崇尚理学,曾任北宋宰相,后因政治上的争论而被贬谪,但仍以诗文声名卓著。
下面就是范仲淹的简介和诗句。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自幼聪明好学,曾就学于苏轼门下,苏轼十分器重范仲淹的才华,曾称他为“后学之宗”、“帝王之师”,对他的学问和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范仲淹早年在官场上的表现十分优秀,官运顺达,先后任职于中书侍郎、知制诰、集英殿校书、靖康元年参知政事、文彦博被罢免后不久,范仲淹被任命为丞相,成为了北宋的政治中心人物。
范仲淹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养,成为了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清新明丽、豁达从容、感情真挚、洒脱自然著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范仲淹诗句范仲淹的诗歌文集中,最著名的是“岳阳楼记”和“千秋岁”,这两首诗形象地表现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他在岳阳楼游览时的感受与体会,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人文的历史。
其中有一句经典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这句诗真实地表达了他在岳阳楼游览时的兴奋和感慨,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祖国的千年历史和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千秋岁”是范仲淹的另一首代表作,这首诗是以身世变迁为线索,揭示了范仲淹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其中有一句诗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句诗准确地抓住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对范仲淹的震撼作用,并借项羽的形象寄托了范仲淹对自己的人生追求。
总之,范仲淹是一个才华横溢、卓越领袖和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文化和人生的理解和表达。
他的作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启发人们心灵的重要精神资源,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范仲淹的简介有哪些

范仲淹的简介有哪些范仲淹(1019-1088),字希文,号梦窗,汉族,吴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家、军事家。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臣”之一,曾在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都取得过重大的成就。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人士、智者和文化活动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范仲淹的一生为中国文化和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方面:范仲淹曾多次出任要职,为北宋政治稳定做出突出贡献。
他曾先后任职于中书省、侍中、右司谏、太子三师、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使等多个重要职务,屡次被皇帝任命为重要谋士,负责朝廷内外的诸多事务。
他曾用自己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挽救了北宋皇室的危机,推动了政治稳定和官场政治的改革,也为后世政治家和改革家做出了卓越的示范和榜样。
二、文化方面:范仲淹是宋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为宋代文化和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因他的《岳阳楼记》而名噪一时,这篇文章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他的文章涵盖了文化、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另外,他还曾主持编撰了《新唐书》、《资治通鉴考异》等文化巨著,为后世历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军事方面:范仲淹曾在军队中担任过重要职务,他尤其擅长军事策略和战争战术。
他曾以清晰的思路和机智的策略,指挥北宋军队在对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特别是,他哈世奇之役,以少胜多,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战,被誉为“千古奇闻”。
综上所述,范仲淹可以被称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为中国文化和历史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他的为人,政治成就、文化贡献、军事辉煌,都是中国尊严和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中国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智慧和精神榜样。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和诗

范仲淹的简介资料和诗
范仲淹(1018年-1097年),字师师,号东篱,晚号梦窗主。
他是北宋名臣、文学家、政治家,以清正廉明、勤政爱民、文武双全著称于世。
范仲淹于宋神宗景祐年间出任参知政事,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他在政务处理中不耻下问、认真负责,提出了“宽中取严”的治国理念,即在在处理事务时,要懂得“宽容”和“严厉”的分寸把握。
这一理念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有重要影响,
而且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政治经验。
范仲淹不仅是政治家,还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深受人们喜爱,其中最著名的是《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描绘了他在岳阳楼的游览,表达了他对长江、岳阳楼、汉水、洞庭湖等自然风光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也讴歌了他自己的官德和忠君爱国的精神。
这篇文章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学、民族、情感等多种特点,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后人传颂至今。
除了《岳阳楼记》外,范仲淹还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其中《苏堤春晓》、《夜泊牛渚怀古》、《渡汉江》等诗歌既表现出他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又表达出他忠诚、坚定的性格,反映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文学家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追求。
在他的诗词中,既有散文的隽永和意境,又有诗歌的抒情和意味,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至今。
总之,范仲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诗歌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清廉、正直、忠诚、高尚的品格、文学作品的优美包容性,都是我们今天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词

范仲淹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词范仲淹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文化名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雅致高峰,既有政治上提倡忠诚,又有意境上彰显理性,被誉为“唯一的四大家”。
范仲淹的简介:范仲淹,字文简,号半山,北宋时期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人。
早年就读于郑州崇文书院,后考中进士,并担任过许多国家要职,包括提举襄陵府、改制观察虏寨、两浙宣抚使等。
范仲淹在官场上一直秉持正义,力主宽政,反对陋习,他的政绩远近闻名,被后人誉为“仁政之士”。
范仲淹除了在政治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曾经用自己的文笔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范仲淹的诗风清新,意境优美,深受读者喜爱。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也为传承和发展中国古典文学作出了积极贡献。
范仲淹的古诗:范仲淹的古诗以描述山水田园为主,其作品充分展现了其文学造诣。
以下是范仲淹的代表作:《岳阳楼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滕王阁序》:“舟遥遥兮欲去,客故故兮不忍。
浣溪沙、淤泥难书;漳浦路、崎岖多险。
虽无缰绳之制,然犹能系马于车前;虽有缰绳之制,而不能系马于车后。
江之中流,岛屿相望,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些诗词表达了范仲淹对自然和生活的真情实感,流露出他的淳朴、宁静的个性。
范仲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范仲淹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他提倡讲究“未雨绸缪”的军事策略和行政管理方式,强调道德和法制的完善。
这些思想贡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范仲淹还在文献学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致力于整理、保存和传承古代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范仲淹简介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版)》2007年第18期
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青少年时期,在日食两餐冷粥的困境中坚持刻苦攻读,甚至五年未尝解衣就枕。
这番艰苦生活的磨练,使他后来始终能以清廉律己,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忧天下”的初志。
中年做官后,他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后得罪宰相吕夷简,他被贬饶州。
康定元年(1040年),边事紧急,他被召为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
由于号令严明,训练有方,又能团结当地羌人,戍边数年,名重一时,羌人尊之为“龙图老子”,西夏称之为“小范老子”,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
庆历三年(1043年),吕夷简被罢相,范仲淹重任参知政事。
此后,他又提出十条建议,革新朝政,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引起了腐朽官僚势力的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迫使他再次离朝,“庆历新政”至此结束。
后于赴颖州途中病死。
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他意识到宋朝数十年来文章柔靡、风俗巧伪的危害,强调继承历史上进步的文学传统,并推荐当代能坚持风雅比兴传统的好作品,自己的诗文也代表着文学创作中的进步方向。
他的论说文旨在阐明民为邦本的重要性,议论风发,具有夺人的气势。
《岳阳楼记》是其传颂千古的名作。
此文提出正直的士大夫立身行事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全文将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辞简约,音律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造。
诗歌方面,他坚持风雅传统,诗风古朴,有散文化及多议论的倾向,以《四民歌》为代表。
词存五首,《渔家傲》为其名作,在对戍边生涯的叙写中,将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及忧国思乡的悲凉情怀表达得和谐统一,开拓了宋词表现的新领域。
著有《范文正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