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号航母回国始末 历时627天花费3000万美元

合集下载

中国引进瓦良格号内幕:将图纸藏在舰底偷运回国

中国引进瓦良格号内幕:将图纸藏在舰底偷运回国

中国引进瓦良格号内幕:将图纸藏在舰底偷运回国编者按:对外军购向来是涉及政治、外交和军事多种关系的敏感事项,尤其重大军购项目背后,往往隐藏极其艰苦的谈判拉锯和复杂多变的操作手法。

绝非一则消息看上去那样简单和顺理成章。

南方周末采访多位当年参与瓦良格舰项目的军方、企业人士和外交人员,详尽还原瓦良格号驶向中国的艰难之旅,从中即可窥见重大对外军购的秘密。

“在所有去中国的‘慢船’中,瓦良格号一定是最慢的之一。

”2001年7月,路透社记者博尔顿这么写道。

“慢船去中国”是句西方谚语,比喻世上最漫长的路途。

博尔顿写下这句话时,瓦良格号已在黑海被困整整一年,无法通过土耳其海峡。

对这艘前苏联时代的航母而言,来华路上遇见了太多考验——土耳其的阻挠、爱琴海的风浪以及充满变数的航道——直到2002年3月,锈迹斑斑的瓦良格号才割破浓雾,驶入大连港。

从乌克兰到中国,预计60天的航程最终走了627天;如果从1991年瓦良格号进入中国海军的视野开始算起,这段包含无数讨价还价反复拉锯的特殊“买卖”花费了11年。

2012年,还是在大连,由瓦良格号改建而成的“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成为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当年11月,歼-15在崭新的中国航母上起降成功。

如果上溯至解放军首次组织航母专题论证的1970年,航母进入中国海军序列的历程超过40年。

和锈迹一同被时光吞噬的,是漫长复杂的论证、研讨、争取和堪称戏剧化的购船过程;考虑到航母项目的特殊性,亲历者们大多沉默已久。

随着“辽宁舰”揭开面纱,多位曾助力航母来华的幕后人物首次接受南方周末详细采访,共同讲述这个“慢船来中国”的故事。

中船重工半路接手这是购买瓦良格的过程中,中国方面第一次集中动员国家力量介入“我想起了当年无数次来到伊斯坦布尔——与中方代表商讨、向土耳其政府申请通过海峡许可的日子。

”年过花甲的迪莫曼斯(Joop Timmermans)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于ITC(荷兰国际运输合约公司)来说,(拖运)瓦良格号是一项既有趣又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时隔多年后回头去看。

中国瓦良格号航母

中国瓦良格号航母

谎言笼罩下的瓦良格文章提交者:圣旨加贴在海军论坛铁血论坛/bbs31-0-1.html[转帖]谎言笼罩下的瓦良格8月6日更新还是没忍住写些东西,关于瓦良格,特意选在八一这个日子发出来,建军节嘛。

说实话发这种东西很是有些风险的,容易被鞭尸。

但我如果真错了我也认了,关注老瓦很久,现在不写点什么过几天很可能就没意义了。

[ 转自铁血社区/ ]在这里要说的是这些年关于瓦良格的种种谎言,当然是我认为的谎言。

至于这些谎言的背景里,是不是有象二战中那些精彩的谍战故事,我实在是真不知道。

谎言一:澳门公司买来改成海上赌场瓦良格当年是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买回来的,号称是要把她改成一个大型海上赌场,说的真是很象那么回事。

因为有基辅,明斯克的先例,又有老瓦内部被破坏的传言,一时之间,这个谎言被大多数人接受。

老瓦到了大连的第一年,保安工作形同虚设,甚至有网友说只要你开车进码头,保安就不会管,因为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不敢管。

种种迹象都让人觉得她的归宿肯定是公海赌船,即使一年多以后加强了保安也不会改变当初给人的印象。

不知道当初这种安排是不是一种策略,但我只能说这种安排成功的骗过了一大群军迷。

直到2005年8月,瓦良格披上中国海军的灰白涂装从船坞里出来,这个谎言才彻底被揭穿。

海上赌场的创意其实是很令人向往的,想象一下把机库改成赌场大厅,把下层数百个隔间改成客房,装修成本估计大到超出想象,而且海上保安工作也很成问题,百十号全副武装的保镖大概是不够的。

当年乌克兰人下手狠点,估计现在赌场已经开张了,现在没机会了。

[ 转自铁血社区/ ]1985年12月4日,“瓦良格”号(当时的名字为“里加”号)航母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开建。

1988年11月25日,“里加”号下水。

1990年6月19日,“里加”号航母被改名为“瓦良格”号。

1995年,建造率68%的“瓦良格”号正式退出俄海军的编制,并以偿还债务为由送给了乌克兰。

[ 转自铁血社区/ ]司当时购买航母的理由是,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

当年瓦良格号归国途中,遭土耳其百般刁难,还索要10亿美元过路费

当年瓦良格号归国途中,遭土耳其百般刁难,还索要10亿美元过路费

当年瓦良格号归国途中,遭土耳其百般刁难,还索要10亿美元过路费新中国建立之后,各方面的的发展都可以说是飞速的,虽然中间也经历一些挫折,走过一些弯路,但是很快就回归了正轨。

几十年过去,中国的工业建设、军事实力、经济实力都已经飞跃到了世界前列。

尤其是军事实力,中国从一个只能从他国购买武器的国家,到现在能独立制造航母,是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3艘航母的国家。

中国航母制造之路,在最开始的时候其实走得很艰辛,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彼时的中国军工制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航母的核心技术研究上,却仍旧没有头绪。

众所周知,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是由瓦良格号改造而来,关于瓦良格号,中国当时为了获得它,也是费尽了心思,历经磨难。

瓦良格号原本是由苏联后期制造的,这艘航母的建设度只达到了68%,苏联就解体了,该航母当时位于黑海造船厂,就由乌克兰继承。

乌克兰原本是想自己继续完成瓦良格号的建造,最后却因为资金的困难,只能选择将其出售,缓解经济压力。

中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刻着手同乌克兰方谈判,想要购买这艘半成品的航母。

因为美国的从中阻扰,中国的购买被乌克兰方拒绝了,最后是爱国商人徐增平主动帮助国家,以自己的名义同乌克兰购买了这艘航母,理由是打造成邮轮,不涉及军用。

他花费巨资两千万美金将航母拍下,然而事情却还没完,乌克兰害怕航母精密部件被我们知道,于是将瓦良格号拆得只剩了一个大致的躯壳,并且截留了航母的设计图纸。

最后历经几个月,徐增平同乌克兰频频交涉,最终追回了瓦良格号的设计图纸,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进展,却又在运送瓦良格号回国的时候出现了意外。

瓦良格号途径土耳其附近的海峡时,被土耳其有不可控风险的理由给扣留在了海峡中,一扣就是2年之久,后来多方沟通之后,土耳其要求支付十亿美金的过路费。

土耳其给出的理由是,航母体型太大了,途中会影响其他船只的航行,所以索要10亿元。

大家都知道,土耳其这这不过是一个借口,目的就是为了阻拦瓦良格号回到中国,最后是与土耳其相邻的希腊对中国伸出了援手。

还瓦良格以真实的历史面目

还瓦良格以真实的历史面目

还瓦良格以真实的历史面目作者:向东殷明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3年第05期关于“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坊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闻版本,有些说法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有人把“瓦良格”号从乌克兰黑海口岸到中国大连港花费4年时间、近3万公里的曲折旅程,描绘成世界冷战思维下中国与西方国家殊死“暗战”的结果。

西方媒体也借此大肆渲染“中国阴谋论”,甚至称购买瓦良格就是“中国处心积虑进行军备扩张”的重要证据,而购买瓦良格的经手人徐增平甚至被描绘成神秘莫测的“中国007”。

这本《瓦良格谜局》,将用细节事实驳斥种种传言,从而证明一些西方媒体的恶意揣测毫无根据,纯属主观臆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本书的出版无疑起到了还“瓦良格事件”一个真实的历史面目的作用,也是给“中国阴谋论”者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让冷战思维者失望的是,在这本纪实文学作品中,瓦良格实质上只是华夏证券的一个投资项目。

在当年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的手上,像这样规模的项目很多,有的甚至比这个项目更大,投入更多。

无论从这个项目的筹备阶段、购买阶段,还是从初期的拖运阶段来看,都没有中国政府和军方的影子参与其中。

是的,中国的确需要航母这样的装备,但中国不可能超越自身的综合国力去考虑这件事情。

中国最早参观和接触到“瓦良格”号的人员,的确是政府派出的代表团。

但几次接触下来,考虑到购买价格和重建基础对处于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国家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最终只能望而却步。

事实就是这样,试问对于一个年度军费开支仅仅100亿美元的国家,怎么可能造出90亿美元的航母购买及重建的财政预算呢?何况是在刚刚作出过“百万大裁军”的决策之后?从本书中与航母相关人物的命运,读者也不应该很难得出“购买瓦良格只是民间商业行为而不是政府和军方行为”的结论,地处北京的华夏证券和香港的创律集团因为购买瓦良格而陷入资金困局,几近濒临倒闭破产的地步。

虽说华夏证券和创律集团危机还有着各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但购买瓦良格并滞留黑海无疑成了两公司引爆经营危机的导火索。

中国首艘航母“诞生”记

中国首艘航母“诞生”记

中国首艘航母“诞生”记作者:海韬梁嘉来源:《人民文摘》2011年第06期2002年3月4日,被拆除一空的“瓦良格”号航母,从黑海的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驶抵遥远的中国大连。

它当时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由澳门一家公司购得,该公司原本打算将它改造成一个娱乐场所,就如目前停靠深圳的“明斯克”航母一般。

至此,“瓦良格”号一直是海内外媒体关注的热点。

经过漫长地猜测、关注和等待,整修一新的“瓦良格”号即将成为中国海军拥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这一点似乎再没有人怀疑。

但是,为什么会是“瓦良格”号呢?一艘“二手航母”能否支撑起中国远洋海军的未来?中国将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航母发展之路?这些开始成为新的话题。

2011年将成中国“航母元年”?1985年,一艘名为“里加”号的前苏联航空母舰,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开建。

那时,谁也不会将这艘航母与中国联系起来。

1990年“里加”号航母被更名为“瓦良格”号。

1993年,乌克兰和俄罗斯签订黑海舰队分割协议,“瓦良格”号划归乌克兰。

1995年,完成68%建造工程的“瓦良格”号正式退出俄海军编制。

1999年,在开建14年、下水11年、停建8年后,锈迹斑驳的“瓦良格”号开始了前往中国的艰难之旅。

经过长达两年的谈判,“瓦良格”号于2001年11月1日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

经过627个昼夜,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航母终于停靠在此行的终点——中国大连港。

此时,“瓦良格”号的命运仍然备受猜测,是被改造成“基辅”号航母那样的海上娱乐设施,还是最终被拆解,或是存在其他用途,众说纷纭。

2002年至2005年间,大批中方工程技术人员对“瓦良格”号进行了全面检测。

同时,包括居住舱、工作舱、引擎、发电设备在内的航母内部整修工程也逐步展开。

在解决了航母特种钢材的技术引进问题后,“瓦良格”号于2005年进入干船坞进行舰体维护。

经过一年左右的施工,“瓦良格”号已油漆一新, 舰桥部分也做了防锈处理,甲板完成了初步翻新。

瓦良格的传奇故事

瓦良格的传奇故事

“瓦良格”的传奇故事制作:pjx资料来自网络音乐:我爱这蓝色的海洋2012-7-3E-mail文化传播网中国船长讲述牵引“瓦良格”的经历中国船长⏹这个中国船长名字叫:余新洪。

(南海救助局的一个船长)。

⏹按照他自己的话“就是园一个中国人的航母梦”。

⏹就是这样一个航母梦,使得他和他的团队,前后经历了无数次的惊涛骇浪,经历了长达2年多的艰苦卓绝,终于把瓦良格这个庞然大物拖回到了大连港。

“瓦良格”号航母是前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二号舰。

1985年开工建造,1988年下水。

苏联解体后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瓦良格”号于1992年1月停止建造。

“瓦良格”最先是由一个澳门的旅游公司,在乌克兰的竞标中拍得。

以拖往澳门,作商业旅游项目之用。

“航母梦”⏹后来发现,澳门水域水深不够,无法停靠。

⏹以是便引发出了《瓦良格号舰母的传奇故事》。

瓦良格没有动力,不能行走,只能靠其它船拖着走,要把这样的庞然大物拖回遥远的中国,谈何容易?一开始,政治上的问题就出来了。

瓦良格竞标后,最先由一艘俄罗斯的拖轮从黑海拖出来。

要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政府不同意。

长时间解决不了,瓦良格只好在黑海海面上兜圈子,足足兜了几个月,真是漫长的岁月啊!不准靠岸,只好打圈圈。

(因为是军用舰船,普通港口不准停靠)。

⏹其间遇到了许多风险。

一次缆绳断裂,险些翻沉,硬是靠俄罗斯水手们的奋力,挣扎过来。

⏹中国政府为此多次出面,与土方不断交涉,协调,解决了土耳其方面提出的一个一个问题。

最终土耳其政府同意了瓦良格的请求。

几个月后,瓦良格在土方多艘舰艇的护送下通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

临危受命瓦良格进入地中海。

这时,外国敌对势力,群起制造阻拦,行程更加困难了。

许多问题迎面走来。

不能过苏伊士运河,走不了印度洋这条线了,怎么办?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大西洋,南下绕过好望角”,再难也要拖回中国去!响当当的誓言,激动着人们。

这时,余新洪船长及其团队临危受命,担当了此重任。

“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

“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

“瓦良格”号的前世今生2012-09-27 09:22:49提起航母“瓦良格”号,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说起当年是谁把它从乌克兰买回来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提起航母“瓦良格”号,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要说起当年是谁把它从乌克兰买回来的,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当年买回“瓦良格”的那位香港商人,1952年出生在烟台,在潍坊长大,参军来到济南,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广州军区体工队转业后移居香港,他的名字叫徐增平,他的身份是香港创律集团董事局主席和全国政协委员。

1991 年底,曾经辉煌的苏联轰然倒塌,庞大的家业由参与独联体的15个加盟共和国来瓜分。

前苏联的第二艘航空母舰“里加”号(以苏联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命名,也就是后来的“瓦良格”号)在解体前只完成了70%的工程。

解体后该舰归乌克兰所有,而乌克兰无力完成它,俄罗斯又不需要它,也无力提供资金造完。

在费了一番争执和相互推诿后,乌克兰终于打出高价出售的招牌。

一开始乌克兰叫价4亿美元,可不久又提价到20亿美元,并承诺造完它。

转眼6年过去了,“里加”号改名“瓦良格”号(苏联为纪念在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乌克兰既没有造完它,也无人再去关心它,“瓦良格”号就一直停放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的船台上,任凭风吹日晒,直至整个船体锈迹斑斑。

世人的目光再也难以聚焦在它的身上,它好像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1997年10月下旬,得知消息的徐增平马上赶赴乌克兰,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包括舞厅、旅馆和博彩设施等,日后将其停泊在澳门附近海域。

当时乌克兰对购买“瓦良格”号提出了四个条件:首先要提供由一流银行开出的资信证明,证明公司在银行有5000万美金以上的存款,而创律集团当时的银行存款只有大约3000万港币;其次必须证明购买这艘航母不做军事用途;同时这个商业项目要获得国家级批准,并且还要获得目的港所在国家签发的进口许可证。

乌克兰:卖瓦良格是被中国骗了

乌克兰:卖瓦良格是被中国骗了

乌克兰:卖瓦良格是被中国骗了据俄罗斯《真理报》2月8日报道,不久前乌克兰媒体出人意料地就将近20年前的航母交易激烈抨击中国,原因是《南华早报》披露了中国当年购买“瓦良格”号的一些内幕,致使乌方提出一个迟到多年的问题:中国当年为什么欺骗他们?至于乌克兰如何把“瓦良格”号航母卖给中国,需要从上世纪90年代初谈起。

当时一位中国商人从乌克兰购买在苏联时期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却未能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最初承诺将在航母上建赌场、宾馆和饭店,结果却使中国海军拥有了第一艘作战航母“辽宁舰”。

该舰于1985年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是苏联海军第二艘1143.6型航母。

苏联解体后,1992年该舰留在了乌克兰,但是由于经济困难,1998彻底停建。

最后未能完工的“瓦良格”号被中国商人仅以区区数百万美元购走,用拖船绕过世界三大洋运到中国,但是最后没有成为海上赌场,而是在完成建造工作和现代化改装之后,成为一艘作战航母,于2012年9月25日编入人民解放军海军序列。

俄报称,有趣的是,该舰在结构上接近于同类型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大部分差别主要体现在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上。

俄军另外一艘类似航母“戈尔什科夫”号在北德文斯克市北方机械制造企业改装之后,成为印度海军“维克拉姆蒂亚”号航母。

乌克兰信息社驻北京记者塔纳西丘克指出,最初中国承诺该舰只用于和平目的,将被改造成赌场和酒店,但是在真正得到航母之后,却使它成为人民解放军海军的骄傲。

中国商人从1996年6月开始寻求购买乌克兰“瓦良格”号航母,为此在基辅创办一家公司,雇用了12名海洋工程师。

在乌政府提出航母销售后不能用于军事目的的条件后,中国商人向乌方保证,声称准备在澳门将该舰改造成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赌场。

为此目的,中国商人1997年8月在澳门成立了一家虚构的公司。

1998年1月,中国商人携带200万美元现金和文件前往乌克兰购买航母。

谈判过程相当艰苦。

除了向造船厂领导大送美元之外,还被迫经常和他们喝烈酒,喝他带来的中国62度二锅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良格号航母回国始末历时627天花费3000万美元
“瓦良格”号是苏联建造的第二艘真正的航母,但随着苏联解体,它与“明斯克”、“基辅”号一样,被卖给了中国。

尽管“瓦良格”号航母流落异乡已四年之久,但它一刻都没有离开俄罗斯人的视野。

本文即为俄罗斯《起飞》杂志社主编安德烈·福明首次披露“瓦良格”号的撰文。

在美丽与孤独、无奈与追求的交替挣扎之后,“瓦良格”号开启了另一扇希望之门。

尽管多少有些类似舞曲的突然切换,舞者不免或相互踩脚,或别扭,或冲撞。

不过,较之于优雅的慢三,探戈还有更多的热情、刚劲与奔放。

建造始末
1985年12月4日,“瓦良格”号航母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造船台安家落户。

这是继按照1143.5设计方案刚刚完成建造和下水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之后,在造船台上实施建造的第二艘航母。

1982年5月7日,经过反覆酝酿和讨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做出了按照1143.5设计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决定。

9月,“定单105”(1143.5设计方案的工厂编号)第一艘航母首先在黑海造船厂造船台开始建造。

第二年,决定建造“定单106”第二艘航母。

在建造之前,“定单105”原准备以苏联拉脱维亚加盟共和国首府里加命名,但这一命名方案很快被否决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姓,后又以苏联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的姓命名。

“定单106”排水量为55000吨,舰长302米,舰宽35.4米,飞行甲板长70.5米,吃水10.5米,采用了4台蒸汽轮机。

与”定单105”不同,”定单106”装备了改进型舰载电子设备。

1988年11月25日,“定单106”下水。

随后,根据苏联政府的决定,黑海造船厂开始按照1143.7设计方案建造“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编号为“定单107”。

1143.7方案采用了核动力装置,增加了外形尺寸和排水量,除在舰首安装滑跃式起飞甲板外,还计划安装两部燃气弹射装置。

1990年7月,“定单106”航母被命名为“瓦良格”号,以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装甲舰。

截止1991年11月,“定单106”航母的建造率已达68%。

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瓦良格”和“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的建造工作全部停止。

寻找买家
随着苏联解体和乌克兰独立,“瓦良格”号航母变成了乌克兰的财产,但依然在俄罗斯海军战斗编成之内。

若要完成“瓦良格”号剩余的32%建造工作,至少需要2亿美元资金支援。

对于捉襟见肘的乌克兰来说,根本没有能力拿出这笔开支。

“瓦良格”号被长时间遗弃在尼古拉耶夫市的岸边,期间,俄罗斯也曾与乌克兰方面商谈“瓦良格”号航母的赎买问题。

但谈判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

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向俄罗斯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天价。

在乌克兰眼里,“瓦良格”号航母价格远远超过了自身价值,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防潜力。

据苏联圣彼得堡涅夫斯基设计局的设计师们透露,20世纪90年代中期,“瓦良格”号也有过被拯救的机会。

当时乌克兰计算,如果要解体“瓦良格”需投2.5亿美元,而出售解体后的废钢铁却只能得到500万美元。

因此,乌克兰没有再向俄罗斯提出无法接受的天价。

这时,“瓦良格”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俄罗斯的手中,但谈判再次决裂。

1995年,“瓦良格”号正式退出俄罗斯海军的编成,并以偿还债务为由送给了乌克兰。

乌克兰迅速地找到了出售“瓦良格”的潜在对象-中国。

但美国进行了粗暴干涉:若向中国出售,必须将舰载武器装备全部拆除;否则,将采取经济制裁。

在美国的压力下,“瓦良格”的舰载武器装备被拆卸一空。

除保留上层建筑外,几乎成了一个空壳子。

1999年,乌克兰终于与澳门一家“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

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购买
“瓦良格”号航母的理由是,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

开工不久,正在船台上的“瓦良格”号船体部分
瓦良格”号航母未建造完成而显得杂乱的甲板
在埃维拉岛搁浅
1999年,在下水11年和停建8年之后,“瓦良格”号航母准备移居中国。

启航前根据买方要求,在舰首的明显位置标明即将落户的新港名称。

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边,出现了英文“圣文”字样(圣文是位于加勒比海圣文森特岛和格林纳丁斯群岛的首府)。

同时,乌克兰与中国方面为其拟定了穿越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地中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航线。

然而,当准备启航时,从土耳其传来了禁止“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电报。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俄罗斯海军在黑海作战力量的削弱,土耳其不顾国际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开始强化了对过往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国外船只的限制,尤其是对俄罗斯海军舰艇的限制。

土耳其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他船只正常航行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

明眼人很清楚真实背景:土耳其受到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政治压力。

为尽快加入北约,土耳其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以满足北约提出的各种要求。

于是,中国与土耳其开始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土耳其认为即使中国答应遵守事先规定的20条海上防范措施,“瓦良格”号对海峡内的其他船只的威胁程度只能减少60%-70%。

为确保该航母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海事部门将命令所有船只停航,使用7艘拖船和消防救生船为其提供保障。

土耳其还要求所有保障船只,必须安装由土耳其提供的通信设备,航行时打开船上所有的照明设备,对所有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担保。

对于土耳其的苛刻要求,中国答应每年为土耳其安排200万名旅游者,作为补偿。

但这一条件遭到土耳其的拒绝。

在中国答应交付10亿美元保证金的前提下,才允许“瓦良
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2001年11月1日,“瓦良格”号航母顺利通过了长32千米、宽650-3300米、深30-120米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在穿越连接欧亚长达2800米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时,16名领航员和250名水手(专家)参加了“瓦良格”号航母的护航工作。

在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后,“瓦良格”号航母顺利地穿越了达达尼尔海峡,11月3日进入爱琴海。

在爱琴海,“瓦良格”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暴。

由于风暴很大,它与3艘拖船连接的拖缆相继被刮断。

“瓦良格”号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横冲直撞。

当时,“瓦良格”号航母上有3名俄罗斯籍水手、3名乌克兰籍水手和1名菲律宾籍水手。

水手们竭尽全力拯救“瓦良格”号航母。

由于人手少,加上海风过大,“瓦良格”号航母在希腊埃维拉岛浅滩搁浅。

希腊海事救护直升机迅速赶来,将7名水手救走。

这时,“瓦良格”号航母实际上已经变成无人看守的“空巢”。

最后3艘拖船和1艘希腊船只用拖缆固定住“瓦良格”号,终于控制住了航母。

7名水手重新回到“瓦良格”航母上,于是它继续向东航行。

从地中海穿越直布罗陀,进入大西洋,再从西环绕非洲大陆。

2001年12月11日,“瓦良格”号航母驶过非洲的好望角,穿越整个印度洋。

2002年2月5日,“瓦良格”号航母驶入马六甲海峡,随后进入中国的南海。

经过627个昼夜,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航行的终点--中国大连港口。

为使“瓦良格”号航母完成这次不平凡的航程,中国共计大约花费了3000万美元。

1998年拍摄的“瓦良格”号,此时乌克兰正急于出售之
拖带途中的“瓦良格”号航母
航空俯拍的正在拖带中的“瓦良格”号航母
“瓦良格”号航母需要通过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瓦良格”号航母正在通过海峡大桥救护直升机掠过“瓦良格”号航母舰岛
2009年4月2日拍摄的“瓦良格”号航母正在拖船的帮助下移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