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
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工程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2 术语
本规范给出了 21 个有关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工程质量验收方面的特定术语,以上 术语都是从钢塔桅结构工程质量验收的角度赋予其涵义的,但涵义不一定是术语的定义。 本规范给出了相应的推荐性英语术语,该英语术语不一定是国际上的标准术语,仅供参 考。
48
3 基本规定
3.0.2 参加质量验收的人员应是具备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资格可由移动通信钢塔 桅结构工程建设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 并应共同确认。这是一种专家评分共同确认的评价方法,但人员应符合第三款的规定。 3.0.4 根据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工程的特点,本规范将其分为地基基础和塔桅钢结构两 个分部工程进行验收,防雷接地工程应单独按 GB 51120《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 验收规范》进行验收。 3.0.7 本条与 GB 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相一致,根据《建设工程监 理范围和标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86 号),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 中型公用事业工程等应实行监理。对于该规定包含范围以外的工程,也可由建设单位完 成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工作。 3.0.8 本条规定对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工 程,可由建设单位组织制订专项验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工程验收规范
Acceptance Specifications of Structure Engineer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teel Tower and Mast YD/T 5132-20XX
条文说明
44
编写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6 年第二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 划的通知”(工信厅科 [2016]110 号)的要求进行修订。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规范题目(都信监理)

D
A
B
交接检查
联合检查
见证取样
初步验收
A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移动通信工程塔桅钢结构钢材的品种、规 全数检查 划、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 计要求,钢材的检查数量应为()。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移动通信工程塔桅钢结构焊接材料的品种 、规划、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 全数检查 和设计要求,焊接材料的检查数量应为 ()。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检查复检报 对钢材主控项目的抽样复验的检验方法是 告 ( )。
D
D
90%穿孔
95%穿孔
98%穿孔
100%穿孔
D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塔脚锚栓应采用双螺母锁紧,拧紧后外露 丝扣不宜( )。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NUT型线夹带螺母后的螺杆必须露出螺 纹,并应留有( )的可调螺杆长度,在NUT 型线夹安装后应将双螺母拧紧并宜装设防 盗罩。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单管塔法兰螺栓、角钢塔塔柱螺栓应采用 ()锁紧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对于自立式塔,架塔身中心垂直倾斜不得 大于全塔高度的( )。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对于单管塔、桅杆,其中心垂直倾斜不得 大于全塔高度的( )。 桅杆的拉线地锚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与 拉线棒应呈一直线,拉线的对地夹角允许 偏差应为()。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桅杆的拉线地锚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与 拉线棒应呈一直线,拉线水平投影间的夹 角误差值应()。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爬梯踏步杆()范围内不应有构件阻挡, 爬梯不得向内有坚角突出。 根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移动通信钢塔桅安装时,单节塔段的垂直 偏差为()。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YD-T 5131-2005)

!"#"$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 %& 年。
!"#"!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 %& 年。
!"#"’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
表 !"#"$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 " !’
一般情况下
#"(
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验算
(")
!!"———第 " 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 为可变荷载 !# 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 下应取 #"*,可变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 (;
(",
#"(
注:#表中 % 代表永久荷载,- 代表风荷载,. 代表平台活荷载,/ 代表裹冰荷载; $组合 // 中"$-一般取 ("&’,但对裹冰后冬季风很大的区域,应根据实地情况调查选用相应的值; %需要考虑雪荷载时,雪荷载的组合系数均取 (",。
!"#"% 结构或构件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 符号
!"!"# 作用与作用效应 !———基础或锚板基础所受的拔力、上部结构传到基础的竖向力; ">———基础自重(包括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 ""———土体重量标准值; " (———基础自重标准值; #———力矩或弯矩设计值; #$>、#%>———对 ? 轴、对 ; 轴的弯矩标准值;
《广东移动通信杆项目技术规范书》

《广东移动通信杆项目技术规范书》《广东移动通信杆项目技术规范书》1、设计要求1.1.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1.2.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1.3.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1.4.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
1.5. 钢塔桅结构所承受的风荷载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的规定执行,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采用,但基本风压不得小于0.35 kN/m2。
1.6.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条件下,在以风荷载为主的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通信杆杆身任意点的水平位移与高度的比值不得大于1/40。
2、材料要求2.1.钢材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进口钢材产品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和合同规定标准的要求。
2.2.钢材的表面外观质量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2)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8923规定的C级及C级以上;(3)钢材端边或断口处不应有分层、夹渣等缺陷。
2.3.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2.4.钢塔桅结构连接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锚栓(机械型和化学试剂型)、地脚锚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3、制作要求3.1.焊接要求(1)碳素结构钢应在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低合金结构钢应在完成焊接24h以后,进行焊缝探伤检验;(2)焊缝施焊后应在工艺规定的焊缝及部位上打上焊工钢印;(3)单管塔管身的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管的环向对接焊缝应采用全焊透接头形式,不应低于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管的纵向对接焊缝不宜低于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纵向焊缝不应多于两道。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验收规范quotamp’—amp总则quotquot为加强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质量管理统一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验收保证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quotquot本规范适用于自立式塔架、桅杆、单管塔等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验收。
quotquot本规范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amp、《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amp配套使用。
quotquotamp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quotquot’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的制作和安装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有关规定。
对于在高度’及以上的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上进行施工作业者要具有登高作业证并应采取有关安全措施。
术语quotquot验收-../01-2./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评定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检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quotquot进场验收341/-../01-2./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等按相关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对产品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
quotquot检验批4230/.1452651按同一的生产条件或按规定的方式汇总起来供检验用的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
quotquotamp检验4230/.1452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测量、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778—第四部分通信建设工程验收标准规范quotquot见证取样检测quotamp’ampamp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有关人员现场取样并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所进行的检测。
quotquot?唤蛹煅椤痲uot-./amp由施工的承接方与完成方经双方检查并对可否继续施工做出确认的活动。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施工质量标准

1、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施工质量因符合YD/T 5132-2005标准及其他相关专业验收规
范的规定;
2、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3、参加验收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4、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5、对有疑义的钢材、标准件等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6、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7、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项目进行抽样检测;
8、承担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9、工程的感官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塔桅钢结构
钢材的主控项目:钢材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焊接材料的主控项目:焊接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连接用紧固标准件的主控项目: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连接用高强度螺栓、普通螺栓、锚栓、地脚锚栓等紧固标准件及螺母、垫圈等标准配件,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
桅杆用钢绞线、钢丝绳、线夹、花篮螺栓、拉线棒的主控项目:桅杆用钢绞线、钢丝绳、线夹、花篮螺栓、拉线棒,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
检查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新)

全数检查
10%比例 30%比例 50%比例 抽查 抽查 抽查 A
1~2
2~3
3~4
2~4
B
建设单位许可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许可 许可 许可
C
180200
200180
200250
250200
A
1
1.5
2
2.5
C
0.01
0.02
0.05
0.1
B
Hale Waihona Puke 一,二二,三三,四
二,四
B
根据信产部《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 设计规范》规定,锥形单管塔的水平风 荷载可分段计算,以分段中央高度的风 荷载作为该段的平均风荷载,整塔的分 段数不宜少于()。 根据信产部《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 设计规范》规定,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 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年。 根据信产部《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 设计规范》规定,钢塔桅结构的焊接宜 采用手工电弧焊,选用的焊条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构件钢 材的强度相适应,对于Q235钢,宜选用 ()型焊条。 根据信产部《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 设计规范》规定,有加劲肋法兰盘底板 厚不小于()mm,管径大于或等于120mm 时,螺栓不宜少于()个。 根据信产部《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 设计规范》规定,承受上拔力和水平力 的各类独立基础、锚板基础等应验算抗 拔稳定性和()稳定性。 根据信产部《移动通信工程钢塔桅结构 设计规范》规定,单桩基础的桩顶水平 位移允许值应小于()mm,桩身配筋率 不宜少于(),必要时还应验算桩身裂 缝。
54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 XXXX-XX 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teel Towers and masts(征求意见稿)YD YD XXXX —XX 200X -XX -XX 发布 200X -XX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teel Towers and mastsYD XXXX-XX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施行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出版社200X 北京前言本规范的编制是以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为准则,遵守建筑结构荷载和建筑结构(钢结构、建筑抗震、建筑地基基础等)设计规范的基本规定,结合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的特性,对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中的技术问题作出规定。
本规范共分七章,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结构内力分析、构件及节点连接、构造与工艺技术要求、地基与基础。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希随时将问题和意见反馈给我们,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主要起草人:谢郁山、徐少伟、楚劲参编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陆皞、殷晓霞目次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设计规定3.1设计原则3.2荷载与地震作用3.3材料选用4.结构分析4.1一般规定4.2自立式钢塔架4.3单管塔4.4拉线塔5.构件及节点连接5.1一般规定5.2构件设计5.3连接设计5.4法兰连接计算5.5塔脚板连接计算6.构造与工艺技术要求6.1一般规定6.2节点连接6.3制作与安装6.4工艺技术要求7.地基与基础7.1一般规定7.2地基计算7.3基础设计7.4基础的抗拔稳定附录A 法兰盘内力计算附录B 基础和锚板基础抗拔稳定计算附录C 本规定用词说明1总则1.0.1为在移动通信铁塔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特制定本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 XXXX-XX 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teel Towers and masts(征求意见稿)YD YD XXXX —XX 200X -XX -XX 发布 200X -XX -XX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teel Towers and mastsYD XXXX-XX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施行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出版社200X 北京前言本规范的编制是以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为准则,遵守建筑结构荷载和建筑结构(钢结构、建筑抗震、建筑地基基础等)设计规范的基本规定,结合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的特性,对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中的技术问题作出规定。
本规范共分七章,其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结构内力分析、构件及节点连接、构造与工艺技术要求、地基与基础。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希随时将问题和意见反馈给我们,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主要起草人:谢郁山、徐少伟、楚劲参编单位:华信邮电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陆皞、殷晓霞目次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设计规定3.1设计原则3.2荷载与地震作用3.3材料选用4.结构分析4.1一般规定4.2自立式钢塔架4.3单管塔4.4拉线塔5.构件及节点连接5.1一般规定5.2构件设计5.3连接设计5.4法兰连接计算5.5塔脚板连接计算6.构造与工艺技术要求6.1一般规定6.2节点连接6.3制作与安装6.4工艺技术要求7.地基与基础7.1一般规定7.2地基计算7.3基础设计7.4基础的抗拔稳定附录A 法兰盘内力计算附录B 基础和锚板基础抗拔稳定计算附录C 本规定用词说明1总则1.0.1为在移动通信铁塔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悬挂移动通信天线为主的钢塔桅(自立式和拉线式)的设计,其它通信钢塔桅设计可参照使用。
1.0.3本规范的编制是以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为准则,执行和引用以下技术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钢塔桅的基础设计,尚应执行土建设计的其它技术规范和强制性标准。
1.0.4在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钢材牌号、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其他的附加保证项目。
此外,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形式、焊缝质量等级、端部刨平顶紧部位及对施工的要求。
1.0.5在已有建筑物上加建移动通信钢塔桅时,应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1.0.6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钢塔桅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1.0.7钢塔桅结构设计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或新结构形式,当缺乏实践经验时,应经过试验验证。
1.0.8在进行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时,凡本标准未作出规定的,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塔桅高度(Height of tower)塔桅塔脚基础顶面至塔顶避雷针安装处的垂直距离2.1.2塔桅根开Tower spacing)三、四边形塔架相邻塔柱中心线之间的距离2.1.3长细比构件计算长度与构件截面回转半径的比值2.1.4主材铁塔的塔柱,主要受力构件,相当于空间桁架的弦杆2.1.5腹杆连接铁塔各主材的支撑构件,包括水平横杆和斜杆2.1.6横隔杆(Horizontal Cross membe用于连接水平横杆的杆件2.1.7辅助杆用于减小受力构件的计算长度的构件2.1.8角钢塔主材及腹杆主要采用角钢制作的塔桅2.1.9钢管塔主材采用钢管制作的铁塔2.1.10单管塔用于通信用途的单管悬臂式构筑物2.1.11拉线塔由立柱和拉索构成的塔桅钢结构2.2符号2.2.1作用与作用效应F——基础或锚板基础所受的拔力、上部结构传到基础的竖向荷载G——基础自重(包括基础上的土重) 标准值;kG——土体重量标准值;eG——基础自重标准值;fM ——力矩或弯矩、上部结构传至基础的弯矩;xk M 、yk M ——对x 轴、对y 轴的弯矩;N ——轴向力(拉力或压力)、纤绳拉力;k p ——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max p ——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边缘的最大压力;min p ——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边缘的最小压力;Q ——底板的均布反力; I q 、a q ——单位长度、单位面积上的裹冰荷载;R ——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f R ――法兰盘之间的顶力;G k S ——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G E S ——Qk S ——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Wk S ——Ehk S ——EVk S ——T ——作用在底板上的拉力;1T ——一个地脚螺栓承受的上拔力;2.2.2 计算指标f ——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v f ——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a f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E f ——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g f ——钢绞线强度设计值; b t N ——每个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E N ——欧拉临界力;S ——地基变形的规定限值;——结构或构件的变形限值;2.2.3 几何参数A ——截面面积、毛截面面积、基础底面积;B ——底板宽度;C ——主角钢边至底板边的距离;D ——地脚螺栓对应的计算宽度;H ——塔桅结构的总高度;W ——截面抗弯模量;x W 、y W ——对x 、y 轴的抗弯模量;max Y ——地脚螺栓中心至主角钢的最大距离;i y ——第i 个螺栓中心到旋转轴的距离;a ——底板计算区段的自由边长度、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x a ——合力作用点至x e 一侧基础边缘的距离;y a ——合力作用点至y e 一侧基础边缘的距离;b ——计算高度处的裹冰厚度、平行于x 轴的基础边长、多边形单管塔单边宽度; min b ——塔脚底板各区段中的最小宽度;d ——圆截面构件、拉索的直径;e ——力矩;x e ——X 方向的偏心距;y e ——Y 方向的偏心距;cr h ——土重法计算的临界深度;l ——平行于y 轴的基础底面边长;t ——连接件的厚度; s ——螺栓的间距;θ——两螺栓之间的圆心角,弧度、拔力与水平地面的夹角; 0α——土体计算的抗拔角;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C ψ—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q ψ——准永久值系数;W ψ——γ——裹冰重度;0γ——1γ——土体重的抗拔稳定系数;2γ——基础重的抗拔稳定系数;G γ——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Q γ——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Eh γEV γ——W γ——RE γ——1α——变化系数;2α——与构件直径有关的裹冰厚度修正系数;ϕ——轴心受构件稳定系数;3 基本设计规定3.1设计原则3.1.1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设计,采用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3.1.2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3.1.3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
3.1.4移动通信钢塔桅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3.1.5移动通信钢塔桅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变形或耐久性能的有关规定限值。
3.1.7塔桅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设计,其表达式为:R S S S Qik Qi ni Ci k Q Q Gk G ≤⎪⎭⎫⎝⎛++∑=γψγγγ2110 (3.1.7)式中0γ——G γ——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应取1.2;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有利时应取1.0;对结构的倾覆、滑移验算,应取0.9。
Qi γ——第i 个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其中1Q γ 为可变荷载1Q 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但对安装检修荷载可采用1.3;G k S ——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Qik S ——第i 项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其中k Q S 1为第一个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其荷载效应在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Ci ψ——可变荷载Qi 的组合值系数,应根据不同的荷载组合按本章的规定采用;n ——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数。
R ——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
3.1.8塔桅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考虑如下两种不同荷载基本组合,其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应分别按表3.1.8采用:表3.1.8 荷载基本组合及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注:1、表中G 代表永久荷载,W 代表风荷载,L 代表平台活荷载,I 代表裹冰荷载;2、需要考虑雪荷载时,雪荷载的组合系数均取0.7;3.1.9结构或构件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RE Wk W W EVk EV Ehk Eh G E G R S S S S γγψγγγ/≤+++ (3.1.9) G γ——G E S —— Eh γEV γ——Eh γEV γEh γEV γEh γEV γEhk S ——EVk S ——W γ——Wk S ——W ψ——RE γ——3.1.10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分别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进行计算,并应满足本规范要求的限值。
1、标准组合应用于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变形,其表达式为:δψ≤++∑=Qik ni Ci k Q Gk S S S 21 (3.1.10-1)2、准永久组合用于地基变形的计算,其表达式为:S S S Qik ni qi Gk ≤+∑=1ψ (3.1.10-2)式中δ——结构或构件的变形限值;S ——地基变形的规定限值;qi ψ——准永久效应组合时,任何第i 个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按表3.1.10取用。
表3.1.10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系数注:1、在风玫瑰图呈严重偏心的地区,计算地基不均匀变形时风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采用0.4(频遇值);2、雪荷载的分区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执行。
3.1.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控制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塔桅结构任意点的水平位移不得大于该点离地高的1/ 75;对桅杆结构,层间的相对水平位移,尚不得大于层间高度的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