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服饰及对周边国家服饰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服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服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服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承的国家,其服饰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的服饰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服饰——汉服,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受到关注和喜爱。

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风格。

它注重细节和整体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相融合。

近年来,汉服在国内外的流行度逐渐上升,成为了时尚圈的新宠。

不仅在中国,汉服在世界各地的时装秀上也频繁亮相,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汉服的经典之处在于其典雅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这种独特的设计风格对世界的时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丝绸文化也对世界的服饰产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丝绸在中国的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丝绸的光泽和质感使其成为了时尚界和纺织业的宠儿。

丝绸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服饰上,还延伸到了现代的时装设计中。

许多国际知名品牌都将丝绸作为了重要的面料之一,不仅因为其质感上乘,还因为丝绸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元素能够为设计增添独特的魅力。

丝绸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时装,还延伸到了家居用品、配饰等领域,为世界的服饰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的传统服饰元素在世界的时尚设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传统服饰元素,如绣花、刺绣、纽扣等,都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际时尚设计中。

这些元素不仅为服饰增添了独特的装饰效果,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许多国际知名设计师都将中国的传统服饰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其更具时尚感和独特性。

这种融合不仅使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也为中国的服饰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服饰文化还对世界的时尚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国的服饰注重整体的和谐和内在的品味,强调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的体现。

这种注重细节和讲究品位的理念,对世界时尚界的影响不可忽视。

许多国际时尚品牌在设计中也注重服饰的整体效果和细节的把控,这些都与中国的服饰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和对当今的服饰的影响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和对当今的服饰的影响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和对当今的服饰的影响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且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这种多样化的服饰文化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并对当今的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服饰分为上衣和下衣两部分。

上衣的形式有袍、衫、褂等,下衣则有裙、裤等。

在汉代以前,人们主要使用麻布和丝绸制作衣物,后来逐渐普及的棉花也开始用于服装的制作。

汉代是中国服饰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达到了一个巅峰。

各个民族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不仅交流了商品和技术,还传播了服饰文化。

唐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期,透过丝绸之路来往的来自中亚、欧洲的师傅和制衣工匠,给中国服饰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服饰文化。

例如,蒙古族的服饰以“长袍、长靴、短裤、白帽”为特点,展现了他们喜爱草原生活和骑马狩猎的特点。

藏族的服饰以藏青色为主色调,以精美的刺绣和挂饰为特点,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信仰。

彝族的服饰以色彩斑斓、线条流畅的刺绣为特点,体现了他们热情奔放的性格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对当今的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传统的民族服饰成为了当代时尚界的灵感源泉。

设计师们通过借鉴和融合传统的服饰元素,创造出了许多独特而富有创意的时装作品。

另一方面,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丰富的服饰经验。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研究和传承传统的服饰文化。

在当代的时尚界,中国民族服饰文化也在逐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国设计师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将古老的服饰款式与现代的剪裁和面料相结合,创造出了适应现代人们审美需求的服装。

这种融合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服装风格,推动着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及对周边国家服饰的影响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及对周边国家服饰的影响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及对周边国家服饰的影响寒假在家看了一些关于中国服装历史方面的书,对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与传播产生了一些看法。

人类文明史以来无论哪个时代服饰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饰的发展受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因素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

服饰具有自身的特性,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它的发展与演变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象征。

服装既要保证实用性,又要起到装饰的作用。

社会时尚从不同角度影响到服饰的变化,同时服饰又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变迁。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中国服饰文化所崇尚的就是“天人和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观,即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的,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

不同时代的服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汉服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

汉服的以交领右衽为主,兼有圆领,直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衣裳”制(上衣下裳,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襦裙”制(襦,即短衣)、袴褶制(上短衣,下长裤)等。

衣裳,深衣为礼服;襦裙为女装。

袴褶为常服。

汉服无扣,系带,宽衣大袖,线条柔美流畅。

传统服饰对当代服饰的影响作文

传统服饰对当代服饰的影响作文

传统服饰对当代服饰的影响作文你有没有发现,咱们现在穿的衣服呀,和老祖宗们的传统服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传统服饰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不断地给当代服饰带来各种各样的灵感和创意,让我们的穿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先来说说咱们中国的传统服饰吧。

像汉服,那可是有着数不清的讲究。

汉服的款式多种多样,什么曲裾、直裾、襦裙之类的。

你看现在的连衣裙,就有点像古代襦裙的现代版呢。

古代的襦裙,上襦下裙,把女性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的连衣裙也是,有各种花色和样式,但是那种上下身一体的设计理念,说不定就是从古代襦裙那儿得到的启发。

而且汉服的交领右衽的设计,也被很多现代的中式风格服饰所借鉴。

这种交领的设计,不仅看起来很有层次感,还带着一种古朴典雅的气质。

比如说有些改良版的中式小礼服,就采用了交领的元素,再搭配上现代的面料和时尚的剪裁,让穿着的人既有一种古典美,又不失现代的时尚感。

再看看旗袍,哇哦,旗袍简直就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

传统旗袍那修身的剪裁,能够完美地勾勒出女性的身材曲线。

现在的旗袍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良。

以前的旗袍可能比较长,适合一些正式的场合。

现在呢,有了短款的旗袍,更适合日常穿着,而且在图案和颜色上也更加大胆创新。

有的旗袍上会绣上现代的卡通图案,或者是用一些很鲜艳的撞色设计,这要是放在以前可不敢想。

但是不管怎么改,旗袍那种独特的韵味始终都在。

它的立领、盘扣和开衩这些标志性的元素,就像一种时尚密码,被当代的设计师们巧妙地运用到各种时尚服饰当中。

你看那些国际大牌有时候也会借鉴旗袍的元素,设计出一些带有东方风情的礼服,在红毯上那可是相当吸睛呢。

除了咱们中国的传统服饰,国外的传统服饰对当代服饰也有着不小的影响。

就拿欧洲的宫廷服饰来说吧。

那些华丽的裙摆、精致的蕾丝花边和复杂的刺绣,简直就是贵族的象征。

现在的婚纱很多就借鉴了宫廷服饰的元素。

大大的裙摆,就像公主的礼服一样,让每个新娘在婚礼上都能像女王或者公主一样耀眼。

从明朝赐藩属国服饰,看中国服饰对周边国家官服的影响

从明朝赐藩属国服饰,看中国服饰对周边国家官服的影响

从明朝赐藩属国服饰,看中国服饰对周边国家官服的影响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而这个文化最好的表现就是衣冠。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周公制周礼而治天下,被儒家尊为圣人。

衣冠、礼仪在古代往往用来代指文明。

程颐认为:“礼一失则为夷秋,再失则为禽兽。

圣人恐人之入夷狄也,故《春秋》之法极谨严,所以谨严者,华夷之辨尤切切也。

”中国数千年的衣冠也成为华夷之别的标准之一,而古代周边国家为显示自己是文明华夏成员,纷纷都向中原王朝朝贡,而中原王朝对于藩属国最高的礼仪就是赐服,赐予象征华夏的各种服饰。

中原王朝给藩属国赐服最多的就是明朝,明朝向前来朝贡的高丽(后为朝鲜王朝)、日本、安南、琉球三国(后只剩中山国)、暹罗等国赐服,这些藩属国接受明朝赐服后,视为珍宝,模仿制作,从而影响了本国的民族服饰。

明朝皇帝画像明朝建立之初向前来朝贡国家赐服,象征自己是华夏正宗古代东亚文化中会严格区分华夷,华代表华夏正统,是最有文化的代表,而夷是野蛮,落后的象征。

中原衣冠制度是辦别夷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华夏礼仪的必要组成。

对华夷衣冠区分,古时常用用“右衽”区分、华夏服装的特性皆为“右衽”。

上古时代,上衣多为交领斜襟,中原人崇尚右,习惯上衣襟右掩为右衽。

北方游牧民族崇尚左,衣襟左掩,为左衽,被称为胡服,右衽就成为华夏民族的象征符号。

孔子说过:“微管仲,吾其披发左征矣。

”把左衽披发看成的蛮夷落后的象征。

元朝属于蒙古族建立,当时周边中原藩属国多称为左衽披发匈奴入帝,并不承认为华夏正统。

明朝建立之后,汉人重新夺回华夏政权,明朝向周边藩属国发出圣旨,宣告明朝上承天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明朝是协和万邦的皇朝。

昔帝王之治,天下凡月所照,无所有近,一视同仁。

故巾国尊安,四方得所,非有意于臣服之也。

自元政失纲,天下兵征者十有七年,四方遅远,信好不通。

诚肇基江左,扫群雄,定华夏,臣民推戴,己主中国,建国号大明,该元洪武。

浅谈汉代服饰文化,对后世的启发及影响

浅谈汉代服饰文化,对后世的启发及影响

浅谈汉代服饰文化,对后世的启发及影响本期导读服饰,是我们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

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同时服饰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也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远远大于服饰本身。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服饰历史,是对中国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体现。

汉朝是在秦朝以后的封建一统国家,是中华民族服饰审美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汉代的服饰审美文化是在继承先秦服饰审美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朝代的时代背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汉朝服饰风格。

(一)、汉服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汉服的起源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源头息息相关,其含义,从字面来看,“汉”即汉朝,也可指汉族。

“服”,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后在《尔雅·释诂》记载:“服,事也。

”这里“服”的本意为服从。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到:“服,用也,一曰车右騑,所以舟旋。

”这里的“服”,表示从属意思,引申为“衣服”,解释成附属于身体的东西,可穿可脱。

汉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形成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

在公元前 21 世纪的夏商周王朝,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服装及面料技术也得到进步,服饰制度趋于完善,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蛮荒走向文明,开始了“垂衣裳治天下”。

之后又到了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国,秦王朝为了巩固统治,统一服饰,建立了衣冠制度,废除周代六冕的服装制度,用通天冠作为常服,百官戴高山冠……穿袍服,身佩绶。

汉朝承袭了秦朝的多项制度,西汉初期,政治上采用休养生息政策,服饰也比较简朴。

汉武帝以后,丝绸之路的影响使得与邻国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增强,服饰变得丰富起来,初步制定了服饰的等级制度,直到东汉时期,服饰制度才正式确立,恢复了秦废除的冕服制度和祭祀制度,古代的深衣也演变成了比较简单的袍类服饰,这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服饰制度进入了比较完善的阶段。

(二)汉代服饰特点:以“丽”为主线,不同阶层服饰又展示出各自的特点汉代的服饰主体上是以“丽”为主要的审美风格。

唐代服饰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唐代服饰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唐代服饰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唐朝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繁荣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服饰方面,唐代的时尚和风格也对周边国家的服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传播:唐代是丝绸之路繁荣的时期,中国的丝绸、织物和服饰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以及东南亚地区。

这种传播促进了文化交流,周边国家开始受到中国服饰的影响。

宫廷礼仪和服饰的影响:唐代的宫廷礼仪和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国家的王室和贵族阶层。

一些周边国家的统治者可能效仿唐朝的服饰风格,以显示对唐朝的敬意或借鉴其豪华的宫廷礼仪。

文化输出:唐代的文学、绘画和艺术作品中描绘的服饰风格也通过书籍、绘画等形式传播到周边国家。

这些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的服饰描绘可能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时尚观念和审美标准。

外交婚姻的影响:唐代时,通过外交婚姻,中国的文化和服饰传播到了周边国家。

公主嫁到其他国家,其所带来的文化和服饰也对接受方的服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体而言,唐代的服饰风格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多种途径传
播到周边国家,对周边国家的服饰产生了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宋代服饰对海外的影响

宋代服饰对海外的影响

宋代服饰对海外的影响
宋代服饰对海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时期,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宋代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宋代服饰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如西夏、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服饰元素,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影响了海外服饰文化:宋代服饰的款式、面料、图案等方面都对海外服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宋代的宽袍大袖、交领右衽的款式被朝鲜、日本等国的服饰所吸收,宋代的丝绸、棉布等面料也被东南亚、南亚等地所采用,成为当地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推动了中外技术交流:宋代服饰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对海外服饰生产技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宋代服饰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如西夏的毛织技术、波斯的染缬技术等,推动了中外技术的交流与融合。

4. 提高了中国服饰的国际地位:宋代服饰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赢得了海外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同时,宋代服饰的对外传播也扩大了中国服饰的国际影响力和知
名度,提高了中国服饰的国际地位。

总之,宋代服饰对海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为中国服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服饰及对周边国家服饰的影响
寒假在家看了一些关于中国服装历史方面的书,对中国古代服装的发展与传播产生了一些看法。

人类文明史以来无论哪个时代服饰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饰的发展受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等因素影响,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

服饰具有自身的特性,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它的发展与演变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象征。

服装既要保证实用性,又要起到装饰的作用。

社会时尚从不同角度影响到服饰的变化,同时服饰又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变迁。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

无论是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是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

中国服饰文化所崇尚的就是“天人和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观,即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的,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

不同时代的服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汉服
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
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
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
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
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
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
系。

汉服的以交领右衽为主,兼有圆领,直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衣裳”制(上衣下裳,裳
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上衣下裳连体)、“襦裙”制(襦,即短衣)、袴褶
制(上短衣,下长裤)等。

衣裳,深衣为礼服;襦裙为女装。

袴褶为常服。

汉服无扣,系带,宽衣大袖,线条柔美流畅。

衣裳,上衣下裳,衣一般是交領大袖的,裳的结构类似裙子,衣裳制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裝形式.為了表示尊重传统,衣裳制被作为最高级别的礼服形式。

深衣,上衣下裳相连,有曲裾和直裾之分。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时绕至背后,再用腰带系扎。

深衣被儒家赋予了很多理念与意义,成为文人的基本裝.
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

以大袖为多,袖口有明显的收敛,领、袖都饰有花边。

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常打一排密裥,有的还裁制成月牙弯曲状。

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

襦裙,上短衣,下裙,裙以带系扎。

有短襦,半臂,大袖衫。

日本和服
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
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
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
度。

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

至今日本仍把和服称为“吴服”,意为从中国
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衣服。

初期和
服为唐服翻版,之后的盛装十二单的外套华
服也被称为“唐衣”。

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
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岀自
己的民族特色。

如男服的裤子,江户时期之后女服腰带
逐渐增宽到比较大的尺度,腰带鼓节移到后背并发展出
种种样式,也是区别和服与汉服的主要标志。

和服衣料
上的纹饰等往往也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朝鲜服装韩服
唐代时,新罗与唐朝交往甚密,服饰特点几乎与唐
朝无异,李氏朝鲜中期之后韩服特别是女服朝高腰襦裙
发展,同汉服区别逐渐增大,但官服,朝服,宫廷重要
礼服仍一直保留较多汉服制度,并随汉服变化而变化,
如唐朝时官员的乌纱幞头的后系带为下垂带样式,新
罗官员幞头同为此样式,而明代之后改为展角样式,
李朝也改为短展角;而现代韩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
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字领),
而朝鲜服装的交领发展为小v领;女服裙子束的特别
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唐装、
唐装是以立领、敞领、斜襟、对襟、盘花扣、织
锦缎等为特征的“古装式样”,可以说是满装的延续和
改良。

唐装的款式结构有四大特点:一是立领,上衣
前中心开口,立式领型;二是连袖,即袖子和衣服整
体没有接缝,以平面裁剪为主;三是对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盘扣,扣子由纽结和纽袢两部分组成。

从面料来说,则主要使用织锦缎面料。

同时唐装还饰有中国传统的图案——五色土、龙、凤、仙鹤、蝴蝶、牡丹、荷花、龙字、寿字、福字……或团花或散花。

而今成为社会当红潮流的唐装,其实是传统风格的中国式服装。

其作为时尚,在整体上又兼容着一些现代元素,也就是说现在穿
着的唐装已经进行了很多改良。

现在的中式服
装很少用连袖,因为连袖就等于服装没有肩部,
也不能用垫肩,那样肩部就不够美观;传统中
式服装是不收腰的,女士穿着缺乏曲线美,现
在的中式服装都改成收腰的了;过去的裙子下
摆非常窄,走路只能迈碎步,现在把裙摆做大
了,便于活动。

所以说,现在的唐装是传统和
现代的结合品。

它既吸取了传统服装富有文化
韵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时又吸取了西式服装立
体剪裁的优势,使古老的唐装重新登上了时尚
舞台。

唐装的图案体现了传统装饰的吉祥意念,一个民族的装饰特点渗透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团花状的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
戏珠等团花,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又如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

清朝服装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清代的衣服长袍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成全国的一般服饰,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

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早期是宽宽大大的,后来才变成了有腰身,在旗袍外面再加上一件「坎肩」(背心)。

她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

至于汉族妇女的服饰,则和明代差不多。

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与衣身修长、衣袖短窄的满装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服用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的繁复,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

马褂、旗袍是清代男女的典型服饰。

现已成为中国的传统服装。

马褂是一种穿于袍服外的短衣,衣长至脐,袖仅遮肘,主要是为了便于骑马,故称为“马褂”。

满人初进关时,只限于八旗士兵穿用。

直到康熙雍正年间,才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并发展成单、夹、纱、皮、棉等服装,成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着。

之后更逐渐演变为一种礼仪性的服装,不论身份,都以马褂套在长袍之外,显得
文雅大方。

旗袍是我国一种
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
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
来。

由于满族称为“旗
人”,故将其称之为“旗
袍”。

清初,满族妇女以长
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
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到了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

这种旗袍是汉族妇女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改进,才进入千家万户的。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服饰历史,尽管千变万化,但在款式、纹样、色彩、面料等方面,都融入了民族的人文精神,衣冠服饰是记载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篇章。

为我们今天的服装设计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以后的服装设计中期待有更多的作品带有中国风的设计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