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组织环境和相关方需求管理控制程序

0218组织环境和相关方需求管理控制程序
0218组织环境和相关方需求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识别组织环境及内外部相关方需求,明确并监视其对组织的影响,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所有运行环境识别、相关方及其需求的明确、监视及控制。

3 职责

3.1 销售部负责销售相关环境分析及客户相关方监视管理;

3.2采购部负责外协相关环境分析及供应商相关方监视管理。

3.3 技术部负责组织环境分析及相关方需求的识别评审与监视过程的组织实施,除客户、供应商外其他运行环境、相关方需求识别评审及监视的开展。

6 相关记录

6.1 BC/QR0218-01《组织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表》

6.2 BC/QR0218-02《相关方及需求识别登记表》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含表格)

组织环境及相关方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目的 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 2.范围 本程序适用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和控制。 3.权责 3.1公司各部门都有责任识别和控制与其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助理负责对识别结果进行整理,并提交管理评审; 3.3总经理负责对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在公司内部的落实和应对。 4.定义 内部环境因素: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绩效等;外部环境因素:国际、国内、地区和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因素。 5.纠正措施控制流程

5.2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 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

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管理部: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国际国内形势、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技术部:内部(产品、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c)销售部:内部(产品、活动、服务、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管理者代表: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5.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 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管理者代表: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采购部:外包加工方、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c)销售部: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d)管理部: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6.相关文件 6.1《无》 7.相关表单 7.1《公司经营环境分析报告》

需求管理过程

需求管理过程 本文件属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印或传播。 2008-1-31发布 2008-2-18 实施

文件建立/修改记录

目录 1 简介 (4) 1.1 目的 (4) 1.2 适用范围 (4) 1.3 背景描述 (4) 1.4 术语表 (4) 1.5 参考资料 (5) 2 总体描述 (5) 2.1 概述 (5) 2.2 职责分工 (5) 2.3 结构描述 (6) 3 活动描述 (7) 3.1 需求培训 (7) 3.2 建立需求跟踪矩阵 (8) 3.3 维护需求跟踪矩阵 (9) 3.4 检查一致性 (10) 3.5 采取更正行动 (11) 3.6 需求变更管理 (12) 4 附录 (13) 4.1 附录A-相关过程 (13) 4.2 附录B-相关规范、指南 (13) 4.3 附录C-相关模板列表 (13)

1简介 1.1目的 制定需求管理过程的目的是管理产品和组件的需求,识别需求与项目计划及工作产品之间的不一致,有效地控制需求变更、以及跟踪需求的演进,指导项目组管理需求。 1.2适用范围 本过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的软件项目,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1.3背景描述 无。 1.4术语表 ●软件需求:用户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得到某一目标所需的软件功能。 ●基线:基线是经过评审和批准的配置项的集合,其作用是明确划分项目各阶段,确定各阶 段的结束点。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最基本的基线有需求基线、开发基线、发布基线等。 ●配置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简称CCB,是确定配置基线,评估、批准 变更,并保证已批准变更的实施的组织。 ●需求变更:需求变更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客户、高层和开发人员。因此,无论哪一方面提 出需求变更的要求,都应当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需求变更通常包括三项内容:新增需求、修改需求、删除需求。每一种变更都可能影响到其他需求的变化,因此在进行变更时需要利用需求跟踪记录。 ●需求跟踪:需求跟踪主要是跟踪需求及其实现之间的一致性,需求跟踪通过管理需求跟踪 记录来进行。在需求的阶段已经建立了需求跟踪记录,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不断填写需求跟踪记录,将设计、开发和测试等阶段产品与需求进行一一对应。同时,在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变更时,都要检查需求跟踪记录是否需要进行变更。需求跟踪是分布在各个开发阶段之中的。 ●涉众:专指所有会受到项目结果重大影响的人。要有效地解决任何复杂的问题,就会涉及 到满足不同涉众的需要。涉众通常会对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因而必须用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许多涉众都是系统的用户。其中许多涉众只是系统的间接用户,或者只受到系统所影响的业务结果的影响。还有许多涉众是系统的经济型买主或支持者。了解涉众的组成及其特定需要是开发有效解决方案的关键。典型的涉众有客户(或客户代表)、用户(或用户代表)、投资者、股东、生产经理、买方、项目经理、设计人员、测试

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满足制造使用的要求,并保持有效的过程能力。 2. 适用范围 2.1.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要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 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的控制; 2.2.本程序适用于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 3. 职责 3.1.公司管理层负责组织经营计划的正确制定和执行过程的跟踪。 3.2.各部门负责提供经营计划的相关数据,并执行与自身范围相关的经营计划要求 4. 定义(略) 基础设施:指生产设备、模具和工装夹具、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包括服务软件的体系。 运行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或使用场所 5. 作业内容 5.1 设施的管理 5.1.1.设施的选购、验收; a)当需购置设备或附件时,由采购课负责采购,必要时,生产部协助采购。 b)设备购置进厂,生产部负责依据设备说明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并验收合格准予 进厂;若验收不合格,则采购课办理退换或维修事宜,直到验收合格。 c)厂房设施购置进厂,由采购课负责依据设施使用说明书或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验收,并验 收合格准予进厂;若验收不合格,则采购课办理或维修事宜,直到验收合格设施应包括:工作 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 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d) 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 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 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施验收单》由文控中心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 具等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e) 验收不合格的设施,生产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f) 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并在《公司主要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 g) 生产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 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控制程序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会影响到体系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识别内外部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及应对措施的建立和评价过程。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落实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定期识别和评审。 3.3各部门:负责参与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和评审; 4.定义 4.1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例如组织使命、资源、内部管理、内部绩效等。 4.2外部环境:例如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有关的因素等。 4.3相关方:人或组织,能影响组织的某个决策或活动,或被其影响,及认为自身会被其影响。如:客户、外部供方、行业组织等。 5.程序 5.1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对象 5.1.1 在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环境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 a. 宏观经济因素:如汇率、国家经济、CPI指数、信贷; b. 市场竞争因素:如市场占有率、可替代产品、行业标杆企业状况、顾客趋势等; c. 社会因素:如本地就业数据、教育水平、工作时间、假期等; d. 政治因素:如政治稳定性、本地基础设施、政府公共服务等; e. 法规因素:如产品法规、有害物质法规、劳工法规等; f. 技术因素:如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专利有效期等; 5.1.2 在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环境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 a. 公司使命:如愿景、目标、义务; b. 公司资源:如:财务、人力、环境、基础设施、知识储备; c. 公司管理:如组织架构、决策过程; d. 公司运营绩效:产品先进性、生产交付能力、体系能力、客户评价、质量管理绩效、合规性等。 5.1.3 在分析相关方要求时,可考虑: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2、范围 适用于对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控制。 3、权责 4.1、最高管理者负责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提供和管控协调,负责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适当的资源。 4.2、生产技术部负责长期工作环境控制与管理。 4、定义 工作环境:指工作场所洁净度、产品所需的物理环境等。 5、工作流程: 5.1、定期组织对全公司员工进行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安全工作的内容是: 5.1.1、大力开展劳动保护工作。 5.1.2、建立与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制度。 5.1.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 5.1.4、必要时设置不安全因素控制点。 5.1.5、进行全面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5.2、文明生产 5.2.1、生产过程安排合理,物品的堆放,存储,装运有条理,工序间流转记录准确,有严明的工作纪律、工艺规范。

5.2.2、技术、安全、质量、教育标准化,人、机、物布置合理,无多余杂物,设备安全运行,整洁完好,工作场地布局合理,工作环境自然条件良好,量具、测仪存放整洁。 5.3、各部门首先要调查现况,再设置目视管理(即看板管理)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透明度,实行自我管理,养成管理主体意识。 5.4、生产各部负责对工艺手段和加工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工艺路线和搬运路线,对不同状态物品挂相应标识牌,以引导确认之作用。 5.5、办公室制订《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见附录1),定期对各部进行“5S”运动、安全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并运用《“5S”检查评分表》(见附录2)对作业现场进行考评。 5.6、工作环境设计与实施 5.7.1 、各部对现有工作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5S”作业使生产现场标准化。 5.7.2、各部组按“5S”要求,将所有物品定位,做到有物必有区,有区必挂牌。按区存放,按规划图定位,图物相符,通过科学的整理整顿使现场人、机、物三者结合状态达到最佳程度。 5.7.2、各部组按产品特性的要求对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卫生及通风情况等)进行有效管理。 5.6、组织验收考评 成立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每月按“5S检查评分表”、“工作环境因素评量表”对各部门进行评比。 5.7、考评结果在厂内公布,并对其归档、保存。 6、相关文件:

1 相关方控制程序

1801培训控制程序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培训控制程序CSWMD·B1801-2000 版次: A/O 受控状态:发放编号:编写人:年月 日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2000-05-15发布2000-06-01实施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文件更改一览表更改页章节号更改通知单号更改内容日期批准人培训控制程序CSWMD·B1801-2000 版次:A/O 第1页共1页1.目的为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保证各种质量活动符合规定要求与最终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使顾客满意,本院建立并实施《培训控制程序》,对职工进行上岗培训和再教育。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与质量有关的人员培训。 3.职责3.1人事教育处是本程序的管理部门,制订人员培训年度计划和计划的组织实施。 3.2本程序的相关责任部门是与质量体系有关的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的培训需求计划,协助人事教育处实施培训计划。 4.工作程序4.1培训计划4.1.1各相关部门根据需要,提出本部门年度培训需求计划,并填写《部门培训需求计划表》。 4.1.2人事教育处于每年元月底制订并编写《人员培训年度计划》报院长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实施。

4.2培训内容4.2.1质量教育培训对各级管理人员与执行人员,根据不同的要求,组织贯彻GB/T19000-1994-ISO9000:1994系列标准的培训,组织院质量体系文件的学习。 4.2.2新上岗和转岗职工培训4.2.3继续教育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先进技术和新的管理知识的继续教育。 4.2.4特殊工种人员培训对岗位有特殊要求的人员,按照国家具体规定进行培训.考试.考核.确认资格。 4.2.5重要岗位人员按“特殊过程关键工序人员”进行培训。 4.3建立并保存各类人员的培训档案。 5.培训记录表格以下记录按规定保存。 (1)《培训记录》CSWMD.JL18012000 (3)《人员培训年度计划》CSWMD.JL180320006.相关/支持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职工继续教育的规定》培训记录CSWMD.JL18012000 部门:年度:专业培训内容与要求培训人数计划学时实施时间备注制定人:审核人:批准人:批准日期:人员培训年度计划 CSWMD.JL18032000 序号姓名性别 年龄部门岗位或工种培训日期证号发证机关备注

相关方控制程序

相关方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相关方施加影响,并进行必要的管理,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相关方的管理工作。 3.职责 3.1企业运营中心和相关部门负责外来参观、联系业务人员的管理并施加影响。 3.2物资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的管理并施加影响。 3.3装备部负责对外承包方进行管理并施加影响。 3.4安全部负责对进入本公司的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管理。 4.工作程序 4.1相关方分类 4.1.1 供应商:包括原材料和机配件等辅助材料供应商。 4.1.2 外承包方: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商、固体废弃物处理承包方、外加工单位。 4.1.3 运输方:包括运输公司等。 4.1.4 外来人员:来厂参观、联系业务等人员。

4.2对相关方的管理 各部门应及时识别本部门的相关方,建立各自主要相关方清单,并施加影响,对其信息交流应有相关记录,将公司 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通告相关方。 4.2.1 对供应商的管理 物资采购部每年对主要供应商进行合格供方评价的同时,应进行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评价,在采购物料时,应优先采购通过 ISO9001、ISO14001、OHSMS18001认证企业生产的产品。在采 购过程中应向供应商索要: a.一般原材料、机配件产品说明书; b.劳保用品的“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c.危险化学品、油料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4.2.2 对外承包方的管理 a.装备部与施工单位的合同书中,应有保证其施工过程中避免或减 少环境影响以保证职业健康安全和包括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 员进行培训的承诺。通报公司环境、 安全方面的规定,并要求其执行; b.装备部在进行技改、基建安装工程等项目的同时,办理好“三同

研发部需求开发流程管理

研发部需求开发流程管理

管理目标 1、所有关系人清晰明确地了解项目的需求和 期望,努力做到满足项目所有关系人的不同需求;项目关系人包括:项目团队成员和项目团队外(内部/外部客户,内部/外部合作伙伴,经销商/客户等)。 2、项目管理三要素平衡(时间/成本/质量), 即开发项目按需按时按质的完成。 3、目标:功能满足需求,设计支持变化,开发 快速迭代,成果持续交付。 执行概述 1、建立有效的工作流程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初期使用传统RUP过程,引入部分敏捷方法,团队磨合完成后逐步实现敏捷开发全流程管理。 2、明确项目目标,制定具有可行性的项目计 划,有效明确的分解项目需求。 3、跟踪设计/开发/测试/回归/发布全流程,推 动项目按预定计划执行。 4、解决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冲突,一般集

中在需求不明/工作量或时长/开发难度/跨 部门协调等几个方面。 5、调动开发团队的积极性,创造力,推动团队 成员在项目过程中的学习成长。 6、风险识别、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的预案。 项目管理 1、需求阶段 对项目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评估、成本评估以及风险评估。 与需求提出方的代表进行需求讨论,明确项目的目标、价值。 确定项目范围、功能及优先级。 组建项目团队,特别要搞清楚项目的关键人。 项目启动会议,相关的关系人都必须参加。 2、设计阶段 根据确认后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工作任务分解(WBS);资源申请,项目涉及到的开发资源、测试资源、设计资源(包括人员和软硬件资源);数据库设计;系统

设计;文档(包括系统用例、Demo、测试用例等);评审会议。 设计阶段结果交付一般为系统用例/系统原型/系统设计文档(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文档等。 该阶段交付成果需要进行评审。 3、执行阶段(开发和测试) 准备开发环境、测试环境。 跟踪,推动项目按计划进行。 项目成员以日报/项目负责人以周报的形式通报各关系人当前项目的进展情况。 按里程碑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估,以确保该阶段完成的质量。 代码审核,包括CS审核、SQL审核、WEB 审核等。 对需求变更进行控制管理。 测试阶段BUG响应及改进、收集反馈意见。 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 4、发布阶段 包括制定项目发布计划,用户培训,发布上

组织环境理解和分析管理程序

版本号修订页次修订内容修订日期 核准审 核 制/修订

1.0. 目的: 理解、确定、监视和评审和组织环境相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采取措施适应环境变化,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 2.0.适用范围: 包括和公司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的组织环境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构成,组织环境信息的收集和更新,以及组织环境的理解,组织环境分析、监视和评审的方法。 3.0.定义: 3.1愿景:由最高管理者发布的对组织的未来展望。 3.2使命:由最高管理者发布的组织存在的目的。 3.3目标:要实现的结果。 3.4战略:实现长期或总目标的计划。 3.5组织环境: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它既需要考虑内部因 素,例如: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还需要考虑外部因素,例如:法律法规、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因素。 3.6战略小组:由常务副总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所组成的项目小组。其工作任务是负责对公 司的组织环境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理解和确定并及时对环境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负责公司风险的识别、评价及制定应对措施;负责战略的制定。 4.0.权责: 4.1战略小组负责统筹组织环境信息的收集、分析、监视和评审,理解和确定组织环境的内部因素和 外部因素。 4.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涉及的组织环境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理解和确定本部门相关的组织环境的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将结果向战略小组反馈。 4.3总经理负责确定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发展战略,负责审批“组织环境内外部因素分析 表”。 5.0.流程图:

6.0.内容: 6.1组织环境信息收集 6.1.1组织环境信息分类:组织环境信息分为组织环境外部因素和组织环境内部因素。 a)组织环境外部因素的一般构成见下表: b)组织环境内部因素的一般构成见下表: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767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0目的 对本公司物业管理服务过程及管理过程中与环境影响相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实现。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资源(水、电、纸张和原材料等)的使用和环境污染物(污水、废气、噪声、废弃物)的排放与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的控制,以及对相关方的管理。 3.0主要职责 3.1管理处负责对水、电的控制,消防安全管理,设备维修时的环境管理及废弃物管理。 3.2行政部负责对办公用纸的控制。 3.3管理处负责对维修零配件使用控制、危险品的管理、使用控制和小区(大厦)废弃物的收集、搬运,以及物业管理服务现场的其它环境管理事项,并对服务供方施加影响。 3.4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其它职能部门的管理。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含表格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ISO9001:2015) 1. 目的 为满足ISO 9001:2015标准的要求,正确理解、协调和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以实现预期的结果。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组织相关方包括:顾客、供方、员工和股东及政府监管部门和其它民间组织等的需求和期望的识别、理解、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管理。 3. 职责 总经理办公司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文件的修编管理和组织实施。 人力行政部负责公司员工和股东及政府监管部门和其它民间组织等的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 营销部负责产品和服务的用户和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 采购部负责外部供方需求和期望的监测、分析、评价和协调、控制。技术质量部负责用户和顾客、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部门、其它民间组织的需求和期望的评价和协调、控制。

生产部负责用户和顾客、政策法规和政府监管部门、周边居民和其它民间组织的需求和期望的评价和协调、控制。 4. 工作要求 工作程序 人力行政部编制提交“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和控制、管理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相关部门按要求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相应的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提交评价结果和协调控制措施。 人力行政部组织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会议,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和相关部门主管参加审议。 人力行政部根据会议审议结果,汇总编制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满足情况分析评价报告,制定协调、控制管理措施。报经总经理签批后实施。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时机选择 a.通常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管理评审认为必要时进行; b.在组织宗旨、战略、内外部环境、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发生重大改变时进行。 评价人员 参与相关方需求和期望分析、评价、控制管理的人员应为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评价管理知识培训合格的部门主管。

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含记录)

组织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ISO9001-2015/ISO14001-2015) 1.0目的 为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0职责 3.1 人事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3.2 品质部负责技术风险分析、质量风险分析。 3.3 业务部负责市场风险分析。 3.4 涂装/注塑部负责经营风险分析。 3.5财务部负责财务风险分析。 4.0工作程序 4.1 风险识别时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4.2 参与风险管理的人员应经过人事部组织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 4.3 需考虑的风险有: 4.3.1质量风险

a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换货、修理等风险。 b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4.3.2环境风险 a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考虑库存。 b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c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d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同伙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4.3.3经营风险 a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b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c设备: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d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e法律纠纷: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4.3.4市场风险 a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过程运行环境控制程序文件

1依据 本程序文件根据ISO9001∶2015中“7.1.4”条款和公司质量手册“7.1.4”节编制。2目的与范围 经对公司环境评价确认,对需采取运行控制的环境因素,策划其相应的过程和活动。规定运行程序和准则,对重要环境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消除或降低环境风险,确保影响环境的产品\过程和活动得到控制,预防环境的污染,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实现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与环境运行有关的活动、过程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的控制。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本程序的建立、实施,并推动体系实施的持续性。 3.2 管理中心负责公司对本程序运行策划; 负责公司重要环境因素管理,包括制定管理措施、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负责对本程序运行测量\检查; 3.3制造中心负责公司环境运行控制,对生产过程重要环境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3.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和业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的管理控制。 4 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的控制 4.1 环境运行控制策划: 4.1.1 运行控制应考虑的因素有: A)EHS方针、目标指标; B)本公司的工艺特点; C)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评价的结果; D)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E)需要的控制活动及控制方法;

4.1.2 运行控制的依据和标准 A)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B)适用的环境标准; C)EHS方针、目标指标; D)本公司的环境行为准则; 5.1 过程控制的策划 5.1.1 技术中心负责编制工艺流程,产品标准、产品图样、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做好过程策划。制造中心及相关部门按策划要求做好人员配备、岗位检验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配备设备工装,创造工作环境。 5.2 过程控制的要求 5.2.1 制造部调度根据评审通过的“生产预测单”编制“生产派工单”,明确生产过程所使用的生产工艺。 5.2.2 制造中心的全部作业活动,均应在工艺文件、质量控制文件或质量体系文件中描述清楚,其质量要求,应在设计和工艺文件中作明确而完整的规定。 5.2.3 生产现场使用的所有技术文件、质量体系文件应齐全、正确、完整、清晰、有效,各部门均应按《文件控制程序》对文件要求进行管理。 5.2.4 员工应严格按照标准图样、工艺文件精心作业,制造中心每周组织人员进行工艺纪律检查,并填写《工艺纪律查核表》。 5.2.5 根据工艺文件的规定,需配备符合现场使用要求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等,但在新设备、大修或改造后的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认可,确保与产品质量要求相一致。 5.2.6 做好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工装处于完好状态。具体按《基础设施控制程序》、《工装管理规定》执行。 5.2.7 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配备应满足工艺文件所提出的要求,确保其跟产品质量要求相一致。 5.2.8 员工技能需满足工艺规定要求,并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培训后执行。 5.2.9 原辅材料投产前,应经进货检验合格方可投入加工或装配。 5.2.10 进货、过程和最终检验按《产品和服务放行控制程序》执行。 5.2.11 使用的监视、测量设备均应合格,并在周期检定期限内使用。具体按《监视和测

对相关方的管理程序

编号:SM-ZD-85288 对相关方的管理程序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对相关方的管理程序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OHSMS的正常运行,对可能产生职业安全健康危险的相关方进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与公司OHSMS有关的、涉及相关方的所有公司管理部门。 3.职责 3.1设备处、供销处、基建处负责对与之有业务关系的相关方的OHS管理工作。 3.2人事处负责临时工、民工等外协人员的OHS管理工作。 3.3各相关单位负责对进入本单位工作现场外来人员的OHS管理工作。 3.4安全责检查各相关单位对相关方的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设备处等单位对引进的外协人员进行公司OHSMS 运行知识的教育工作并负责贯彻执行《设备检修安全管理标准》,防止事故的发生。 4.2人事处对临时工、民工等进行OHS知识的培训并督促、检查其执行情况。 4.3基建处对外包工、外来基建队伍进行公司OHSMS 运行知识的教育工作,监督检查其对国家颁发的《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在合同中应尽可能包括劳动保护品的配备;发生事故的处理条款等内容。 4.4接受外协的各单位对外协人员进行本部门的安全教育工作并提出安全技术要求。 4.5供销处的原材料采购、设备处的设备、备品、备件的采购、安全处劳动保护用品的采购活动中,应向供应商索要必要的安全性能指标和运输、包装、贮存条件说明等信息,并监督其实施。 4.6相邻单位及相关方的合理抱怨、意见由安全处负责搜集、整理,并予以答复,安全处处理不了的向管理者代表

ISO9001-2015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程序

文件名称:组织环境与相关方管理程序

1.0 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用于指导: 1.1.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因素; 1.2.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1.3.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 和机会; 1.4.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0 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0 定义: 3.1 总经理办公室: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2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 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3 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0 定义 4.1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4.2相关方:对公司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 的个人或者组织。 5.0 工作程序: 5.1组织环境管理 在建立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雷诺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雷诺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 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总经理办公室: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 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b)文控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 经济环境等)。 c)研发部`: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d)制造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等)。 e)营销中心: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市场、 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f)人力资源部:内部(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 理。 5.1.3环境因素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因 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因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 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5.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5.2.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 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 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a)总经理办公室:所有者、合伙人、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b)文控中心:政府、协会、竞争对手或其他社会团体。 c)营销中心: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d)人力资源部: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e)研发部`: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f)制造中心: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 总整理。 5.1.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 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因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 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进行修订。 5.3风险和机会的应对 5.3.1风险和机会识别:公司各部门应针对所负责的过程,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 望或要求,结合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过程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5.3.2风险和机会评估:各部门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和机会,进行评估确定其级别,然后 拟定应对措施。

环境运行策划和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控制,确保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2 范围 适用于组织环境运行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 管理代表负责组织编写有关环境运行控制的相关文件; 3.2 质量部负责环境管理运行控制。负责新、改、扩建项目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的落实和施工,负责与设备有关的相关方环境管理; 3.3 人事行政部负责体系人员管理; 3.4 工厂负责生产过程中环境控制; 3.5 物料部采购负责组织对供方或合作方施加环境影响; 3.6 商务部门负责顾客对产品环保、安全要求影响的控制; 3.7 质量部负责监测设备的管理; 3.8 各职能部门负责各管辖范围内环境运行控制要求的实施。 4 内容及要求 4.1 环境运行的一般要求 4.1.1 管理代表负责组织人资、生产、工程、质量等部门识别环境有关活动,编制有关的制度; 4.1.2 工厂设备部门对设施、设备(含环境保护、消防安全设施设备等)进行控制,制定各类设备安全操作和维修保养规程,保证设施、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a)劳动场所布局要合理,保持清洁、整齐。有毒有害的作业(如喷塑烘烤生产线、焊接作业等),必 须有防护设施。 b)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并要做到正确使用,经常维护和定期检修。设备拆卸时, 地面上应铺盖塑料布或纸张,防止滴漏油到地面上。对于漏、滴油现象采用导流槽予以收集。各废弃设备维修中的零部件、废油棉丝和手套应分类收集,及时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应对有关回收物签定有关回收或清运外包协议。 c)可能造成重要环境影响风险的设备,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对机加工序噪声采取佩带耳塞等措施,防 止噪声超标污染和损伤。 d)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 e)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型电气设备。 f)各类特种设备应取得使用许可证。 工程部设备负责对主要耗能设备进行重点管理,以确保能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对铝锭等原材料进行统计管理。具体按与能源原材料消耗有关规定执行; 4.1.3 质量部按《监测资源控制程序》进行控制,保证环境的监测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控制程序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控制程序 前言 本程序是按照《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TS22163、ISO14001:2015)要求基础上建立的,本程序强调过程方法在理解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活动中的运用,且在工作流程图中得以体现。 本程序文件由质量课提出,归口质量课。

识别、监视和评审与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制定应对措施以满足相关方需求和期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组织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的识别、监视和评审、应对措施制定等系列控制活动。 3.引用标准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TS22163 《轨道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4.术语(定义) 相关方:与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个人或组织。包括顾客、社会团体、外部供方、监管机构、非政府组织、工会、银行、合伙人、竞争对手、和所在地区的组织或个人等。 5.职责 管理者代表及总经理分别负责审核和批准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的识别、评价、风险和机会分析及应对措施。 质量课: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即要求)进行识别、评价、分析风险和机会及策划应对措施,负责更新相关记录。 各部门:配合进行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识别、评价、风险和机会分析及应对措施拟定,负责对相关方及其需求和期望的监视和评审。

需求管理过程

需求管理过程XXXX有限公司

前言 按照国家军用标准《GJB 5000A-2008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和公司《5000体系软件方针》的要求,为了确保软件项目需求管理过程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特制订本程序。 本程序文件主要编写人: 本程序文件批准人: 本程序文件批准日期:

更改历史页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角色和职责 (1) 5 过程域描述 (2) 6 主要活动 (2) 6.1 确认软件研制要求 (2) 6.2 需求跟踪 (4) 6.3 需求更改控制 (6) 7 通用要求 (7) 7.1 制定方针 (7) 7.2 策划此过程 (7) 7.3 提供资源 (7) 7.4 指派职责 (8) 7.5 培训人员 (8) 7.6 管理配置 (8) 7.7 标识并吸纳利益相关方 (8) 7.8 监督并控制此过程 (8) 7.9 客观评价遵循性 (8) 7.10 与更高层一起评审状态 (8) 8 相关过程文件 (8) 9 指导性文件 (8) 10 模板 (9) 11 检查表 (9) 12 标准对照表 (9)

1范围 本过程文件依据《5000体系软件方针》,规定了我公司军用软件研制过程中需求定义、需求变更控制以及需求跟踪等活动的相关要求。 本过程文件适用于我公司军用软件项目的需求管理过程,其它软件项目可参照执行。 2引用文件 GB/T11457-2006 软件工程术语 GJB 5000A-2008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 5000体系软件方针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 GB/T11457-2006和 GJB 5000A-2008附录 A术语。 4角色和职责 角色和职责见表 1。 表1 角色和职责

组织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而确定并分析受影响的组织内外部因素和能力。 2.范围: 适用质量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术语: 3.1组织环境: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结果的结合。 3.2环境因素: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因素。 3.3相关方:对公司的决定或行为能够施加影响、或受其影响、或者自身感觉到受其影响的个人或者组织。 4.职责 4.1管理部: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确定组织风险。 4.2总经理:批准组织环境识别所采取的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 4.3管理者代表: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4.4各部门: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5.0 工作程序 5.1组织环境管理 组织环境管理在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时,本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本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5.1.1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估: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管理部:内部环境(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环境(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各部门:内部环境(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环境(法律、竞争对手、市场、外部供方、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计划财务部:外部经济因素、财务风险。 5.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上,提交综合管理部进行汇总整理。 5.1.3 组织环境因素监测与更新:管理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审。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因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部,由管理部对《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5.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