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东模范中学教学四环节十六字方针(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上海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华东师大一附中

上海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华东师大一附中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申报表
学校华东师大一附中
所在区虹口区
申报人陆磐良
填表日期2017年5月8日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制
申报承诺
本单位自愿参加本次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评估,并对以下事项作出郑重承诺:
1.评估申报材料中所填写的各项内容和所提供的所有附件材料均真实准确;
2.仔细阅读有关评估文件,并实事求是地完成自评自查工作;
3.在接受评估过程中,积极配合评估专家与评估工作人员,为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4.评估期间,不向评估专家和相关人员赠送任何礼品、礼金及有价证券等。

校长:陆磐良
日期:2017.5.8
表一、学校概况
表二、现行学校发展规划中有关行规教育的内容节选
表三、本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表四、行为规范教育目标与举措
表五、行规教育相关制度列表
表七、与行为规范教育相关的实践研究及研究成果
表八、与行为规范教育教育相关的公开发表论文、著作等
表九、品牌项目及特色
表十、示范辐射和展示交流情况
表十一、学校自评和区级评分
说明:
1.在评估周期内凡出现以下问题,将予以调查,调查结果将作为评估结果的重要依据:学校出现违法违纪、违背教育规律、违反基本办学规范的重大事件,教师师德问题,重大刑事案发,重大安全卫生事故。

2.各项二级指标的评分精确到0.1分。

区级专家组综合评审意见
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汇报课件

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模式解读汇报课件
1.学案设计
(1)学案分别设立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目标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自主学习、动态课堂 (聚焦生活、领悟生活、拓展深化、体验导 行)、课后作业四个大栏目。
(2)学案内容设计要求:
新授课在知识预习目标部分要以“明确、理解、了 解、运用”等明确的语言告知学生本课知识的 三维目标,在自主学习部分以知识问答的形式 呈现,对重难点部分在学案上要有所标记,给 出预习建议、学法指导和相关知识链接。
(3)问题的解决:一般程序: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 论交流→简易书写书面结论→全班展示与共享→教师 适时点拨和指导→完善最终结论
• 问题解决的原则:凡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进 行合作讨论,凡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能解决的问 题教师就不需要讲解,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只发生在学 生需要时,讨论交流后既要展示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的收获,又要对疑惑提出新的问题。
两年以来,我们始终围绕“教好教会,学好 学会”的核心理念,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不断 实践 “四步十六字”高效教学模式。尽管它富 含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地追寻教育的本真,始 终引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但教学实践中我们发 现,我们的政治课堂还要有自己的特色,为此
我们在鲜明体现学校“四步十六字”高效教 学模式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兄 弟学校的模式,打造出我们学校政治学科 的“案例导学法”教学模式。
• (2)目标明确,符合新课标三维目标三位一体要求。 • (3)遵循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此环节不可占用
时间过多,让学生粗线条地了解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2.领悟生活
(1)结合所选生活案例,结合课本知识设计明确的问 题,采用问题导学法,引思明理。力避教师课堂上不 提问、或自问自答现象。
(2)问题设计:要科学合理,有一定价值,具有层次 性,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 问题设计要符合关联性原则、情境性原则、探究性原 则、发展性原则。有难度的问题应分解进行,尽可能 将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观点具体化。

以美启智打造“尚美”绿色课堂

以美启智打造“尚美”绿色课堂

以美启智打造“尚美”绿色课堂作者:刘海波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5期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秉承“尚美求真,明德问学”的校训,以“尚美养正”的课程理念,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以期实现在文化活动中启美、在艺体活动中修美、在学科活动中育美、在德育活动中融美、在社团活动中赏美、在实践活动中悟美,打造“尚美”绿色课堂。

学校积极倡导“以学定教、绿色课堂”的教改理念,坚定地走“以生为本、少教多学”的道路,构建了“211”尚美课堂模式,提出了课堂教学尚美化标准。

“211”是指把课堂教学40分钟的课时划分为三部分:“2”指的是教师传授新知识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前一个“1”指的是师生互动交流探究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后一个“l”指的是学生的课堂练习、反馈和点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尚美课堂的基础是尊重、平等、和谐的人际(师生、生生)关系,手段是以质疑、对话为起点的沟通与合作,表征是高品质思维的培养与呈现。

“尚美”课堂的实质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学习。

下面将以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为例,介绍“尚美”课堂。

一、容错——创设鼓励质疑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质疑,就需要营造一个尊重、信任、容错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之所以缺少思维碰撞的火花,很多都是由学生害怕说错,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与合作的活动,对话与合作的基础是关系的平等。

因而,教师要有意地创设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这需要教师宽容学生的“幼稚问题”“不完美答案”,甚者“错误见解”。

如讲授七年级第一册《孟姜女》时,教师问学生是否有困惑,有学生问:“为什么万喜良死去多年,被埋在长城下,尸骨却还未腐烂?”很多学生笑起来,说:“这是神话传说啊!假的呗!”“讲故事的人瞎编的,骗人的!”问问题的学生霎时红了脸,觉得自己问得很幼稚,很不好意思。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情境导入——旨在以景(或境)激情(情感和兴趣),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殿堂。

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从时间维度来看是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大因素。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第5-20分钟为课堂教学的“黄金时段”(即在这个时段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学习效率最高),而课堂教学的前5分钟为“思想的安顿和学科思维的转换期”,是教学效率较低的时段。

如何尽可能缩短这个低效时段呢?这就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实现高效激趣导入。

我们要求教师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大家知道“景”能够激“情”,“情”能够产生“力”。

学导结合——学导结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学”指的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导”是指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是第一位的,而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这里首要的问题是要求教师“走出传统单向灌输的误区”实现角色的转变。

第一,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

第二,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

第三,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将课堂变为自学、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

学生的“学”要注重自觉性、主动性,使之乐学、会学且学会。

教师的“导”要体现这样两点理念:第一,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操作化”和“结构化”组织。

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自主探究,促动合作交流;将教学内容“操作化”,使“做”、“想”、“讲”结合,以“做”促动“想”,以“讲”梳理“想”,协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增强学科整合,揭示内容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十六字教学法

十六字教学法

初中历史课“十六字教学法”初探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关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发展智能、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要求,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逐渐探索出“激发兴趣,指导阅读,启迪思维,渗透德育”的十六字教学法。

本文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初中历史课“十六字教学法”作如下说明。

一、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

学生如对于某种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起,常常就会推动他们孜孜不倦地去进行钻研,从而成为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拓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中学历史课是一门非常有兴趣的人类社会科学,学生是喜欢学习的。

但由于多年来“重理轻文”的影响,特别是初中历史未列入升学考试的科目,被视为无足轻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从历史课地位和特点出发,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心理学、教育学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应遵循兴趣转化规律,交替使用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

我们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有目的的活动,和远大理想联系在一起。

很难想象一个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远大理想的人,会对历史学习感兴趣。

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就能提高自己的觉悟。

在讲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关天培坚守虎门、陈化成血洒吴淞、邓世昌壮烈牺牲等内容时,可用他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激发其爱国热情。

在讲林祥谦宁死不屈、董存瑞和刘胡兰不怕牺牲时,则用他们那种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慨,去感染学生,培养共产主义品质。

这样做,能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间接兴趣,从而发展到志趣,形成学生学习历史的推动力。

2.充分利用插图、挂图、实物模型、幻灯、电影、电视、录像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其直接兴趣。

二十四字行动指导

二十四字行动指导

二十四字行动指导〔关键词〕行动指导;“四性”要求;教导处工作〔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4―0463(2008)11(B)―0005―02教导处是学校教学管理中承上启下的中枢。

那么,教导主任应该处于什么角色?如何才能做好教导处各项工作?笔者认为以教导主任为核心的教导处,只有将每一项工作作为系统工程看待,严格实践“计划、策划、安排、管理、实施、服务、评价、调控、跟踪、反思、总结、改进”二十四字行动方针,教导处的工作才能不断地走上新的台阶。

一、前期预设指向:计划、策划、安排计划尽管每学期初的计划为数不少,但是这些计划多了宏观的指导,少了细节的安排。

那么,不妨从大的方面做宏观和整体的安排部署,再把各项工作精细化、具体化。

比如,备课管理就可以分解为备课检查计划、备课管理计划、备课反馈计划等。

这样开展工作时目的性强了,实效性自然也会提高。

而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会得到教师的支持,因为教学管理工作越精细化,教师的责任和职权越分明。

策划有过承担并主持大型教研活动的经历,就会明白:要使活动取得成效,活动策划是关键。

计划的宏观性表现为明确在哪一个时间段由谁做什么的问题,而策划则是翔实地反映某一项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等诸项具体事宜,就像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样,常态的课堂与观摩课堂的不同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不同。

所以策划活动应该随情况而变化,既可为动态的又可为静态的,就实质而言,是对计划的细节完善和隐形促动。

安排看到这两个字,厦门市思明区梧村小学教室里的值日生安排表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值日生表上不是我们常见的时间安排和值日生姓名,而是每一个值日生所要做的具体工作。

如,负责擦黑板的是谁,负责擦窗台的是谁,负责开关电灯和电扇的是谁等等。

各项教务工作的安排也不正是如此吗?需要关注到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怎么做五个问题。

指向于前期预设的“计划、策划、安排”可以说是活动过程的基础和前提,否则活动过程指向就成了无本之木。

上海课堂教改100条

上海课堂教改100条

上海课堂教改100条李由富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

(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

凡是先进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

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

浅析“十六字”外语教学法

浅析“十六字”外语教学法

浅析“十六字”外语教学法作者:徐凤梅来源:《科学与技术》2018年第10期所谓“十六字”外语教学法是由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特级教师张思中等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门外语基础过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历经4年研究和实践,已经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提前结题。

教育专家认为,运用张思中老师提出的“十六字”外语教学法,可以大面积提高中学外语教学质量,保证中学生一门外语基础过关,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第二外语。

华东师大一附中外语特级教师张思中老师历经40多年的悉心研究,根据“心理优势理论”,创造了“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的16字外语教学法,这就是被我国中小学外语教育界所推崇的“张思中外语教学法”。

一、适当集中这里所讲的“集中”是指集中教学。

集中教语音、集中教词汇、集中教语法、集中教知识,集中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1.什么是集中教学集中教学就是强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求集中思想、集中材料、集中时间、集中方法等强化有意识记,加深有意识记,使识记长久保持。

如把分散的语音教学中的国际音标集中起来按对称法排列,一节课就教完且学生印象深刻,久记不忘;如把过去分散教学的单词按重读音节发音相同进行归类集中教学,一节课可教50-100个单词,一次可攻克几百上千个单词,突破了英语学习的难关;语法教学也是一样,集中起来按规律教,则能短期速成。

2.为什么要集中教学为什么要进行集中教学?主要是因为集中起来容易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教学效果好。

学校英语最大的困难是单词难记。

英语已经几百年没有进行文字改革了,读和写极不一致。

尽管英语是拼音文字,可是还要依靠各种拼音方案,如韦氏音标、国际音标等来帮助标音。

如果英语单词这个关能突破,那学习英语就容易多了。

许多老师把单词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比做吃核桃与吃葡萄。

分散教好比吃核桃,又硬又难吃到,边敲边剥边丢不能全吃;而集中教好比吃葡萄,一串一串地吃,又甜又好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华东模范中学教学四环节十六字方针教学相长
0311 21:21
::
上海华东模范中学教学四环节十六字方针
预习读研读教材,对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标注

查阅字典、网络、报刊和笔记等,解决教材中的相关问

思思考教材中问题、概念、方法等
问提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准备在课堂中解决
上课听认真听课,重看(实验)过程记仔细记录课堂讲解内容
说积极提问、参与议论、善于交流等练做好课堂练习
作业温做作业前先复习纠订正前次作业错误习认真做新作业
疑产生作业中的新问题
复习忆记忆或背诵教材中的文章、概念、公式等

回顾一个阶段(天、周、月、章节)的学习,整理笔
记、思考
联知识的联想、迁移、融会贯通
研进一步开展研(探)究性学习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