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小儿疱疹性口炎内外联治的临床治疗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图 分类 号 ] 2 R7 6
曩 2 1 豢 mt e2 . 臻 o ; l r Ob o i 0; H ue i 豢1 1 l ,篓 e -dg 0 cr 强 o 9  ̄ a a t N1 t sa a 0 o 臻 h 臻 Mz n 臻 0 e
1 材 料 与 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 患者 治疗 效 果 比较 : 照 组 1 . 对 6例 中 , 愈 4 治 规 范 的诊 断 标 准 诊 断 , 有 患 儿 符 合 : 急 性 起 病 者 常 有 发 例 , 效 3例 , 效 5例 , 效 4例 , 所 ① 显 有 无 总有 效 率 为 7 ; 疗 组 5 治 热 , 温可 达 3 ~ 4 ℃ , 烦 躁 、 食 、 涎 、 部 疼 痛 。② 在 】 中 , 愈 7例 , 效 5例 , 效 2例 , 效 2例 , 有 效 率 体 8 O 有 拒 流 局 6例 治 显 有 无 总 舌 、 内 、 内或 齿 龈粘 膜 出现 单 个 或 成簇 的小 疱 疹 , 径 2 颊 唇 直 ~ 为 8 . 。治 疗 组 有效 率优 于对 照 组 。 75 3 m, 围有 红 晕 , 速 破 溃后 形 成 小 溃 疡 , 面 可覆 盖 白膜 。 a r 周 迅 表 2 2 不 良反应 : . 两组 均元 明显不 良反应 , 两组 比较 无差异 。 局 部 疼 痛 。常 伴 有颌 下 淋 巴结 肿 大 及 齿 龈 红 肿 。具 有 上 述 2 3 讨论 项 可 诊断 为 疱 疹 性 口炎 。 在 治疗 中 , 们 采 用从 全身 到 局 部 外 用 的 内 外 联 治 法 , 我 并 其 中男 1 8例 , 1 女 4例 , 龄 7月 ~ 4岁 。起 病 急 , 0 5 加 强 各 方 面 护理 的 实 施 , 得较 好 治 疗 效 果 。患 儿 家 属 感 觉 年 约 . 取 4 后 就 诊 , 儿 首 发症 状 多 为 急 性 发 热 3 ℃ 以上 ( 0 ) 疱 疹 性 口炎 发 病 比较 突 然 , 现 为 发热 , 温通 常 在 3 ℃或 以 d 患 8 10 、 表 体 8 进 食 时 哭 闹 ( O ) 未 引 起 重 视 , 热 后 才 来 就 诊 , 龈 红 上 , 感 冒” 溃 疡 ” 生 素 治疗 无 效 来 我 院就 诊 , 同 病 史 10 并 发 牙 以“ 或“ 抗 追 肿 (2 ) 8 。详 问 病史 , 的患 儿 平 时卫 生 习 惯 不好 , 常 用 手 患儿 有 贪 吃 , 化不 良 、 秘 史 ; 平 时 爱 用 手 指 抓 绕 口腔 等 有 经 消 便 或 指 挠 口 ; 的 患 儿 贪 吃 , 于 消 化 不 良 已 便 秘 较 长 一 段 时 间 不 良 习惯 ; 分 患 儿 父 母 长 辈 平 时 也 易 患 口腔 溃 疡 。患 儿 来 有 由 部 等 。约 6 的 患儿 发病 前 有 明确 的 接 触 疱 疹 病 患 者 的病 史 , 院时 口腔 症 状 较 重 , 部 牙 龈充 血 红 肿 , O 大 口腔 粘 膜 充 血 , 有 上 约 5 % 的患 儿 父母 有 长 期 反 复 发作 口腔 史 。就诊 时 患 儿 无 咳 许 多 大 小 不 一 成簇 分 布 的水 疱 , 径 约 1 3 m, 合 后 形 成 O 直 ~ r 融 a 嗽 、 涕 、 吐 、 泻 等病 史 , 诊 时 患 儿 大 都 精 神 萎 靡 不 振 , 大 小 不 等 、 缘 不 规 则 的 溃 疡或 糜 烂 面 , 面 常覆 盖 有 一 层 黄 流 呕 腹 就 边 表 易哭 闹 , 感 染 史 。患 儿 在 舌 、 内 、 内 或 齿 龈 粘 膜 出 现 单 白色 膜 , 液 分 泌 大 量 增 加 。 无 颊 唇 唾 个 或 成 簇 的 小疱 疹 , 为 红 色 小 点 , 速 转 为浅 小 溃 疡 或 多个 先 迅 维 生素 c通 过 促 进 羟 化 酶 的 活 性 , 进 胶 原 蛋 白 细 胞 问 促 小 溃 疡 融 合 成不 规 则 的 较 大 溃疡 。有 黄 白 色分 泌物 覆 盖 。将 质合 成 , 溃 疡 面 具 有 很 好 的保 护 作 用 。 利 巴 韦 林 为合 成 的 对 3 例 患 者 随 机分 为 对 照组 1 2 6例 , 疗 组 1 治 6例 。其 中 , 照 组 核 苷类 抗 病 毒 药 。作 用 机 理 尚 不 清 楚 , 是 其 体 外 抗 病 毒 活 对 但 男 9例 , 7例 , 龄 7 ~ 3 5岁 ; 女 年 月 . 治疗 组 男 9例 , 7 , 女 例 年 性 可 被 鸟 嘌 呤 核 苷 和 黄 嘌 呤 核 苷 逆 转 的 结 果 提 示 , 巴 韦 林 利 龄 1 月 ~ 4 。心 、 、 格 检 查 、 经 系 统查 体 无 异 常发 现 。 可 能 作 为 这 些 细 胞 的 代谢 类 似 物 而起 作用 。 1 岁 肺 体 神 对 上述 资 料 进 行 分 析 , 别 、 情 、 病 原 因 、 均 年 龄 、 生 性 病 发 平 发 我 们 在 常规 治疗 基 础 上 , 采用 聚 肌 胞 注 射 液 外 用 于 患 处 , 的 部 位 、 情程 度 等 均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0 0 ) 具 可 比性 。 病 P .5 , 聚 肌 胞 注射 液是 广 谱 抗 病 毒 药 。 由多 分 子 核 苷 酸 组 合 而 成 , 12 治 疗 方 法 : 组 患儿 均 常 规 保 持 口腔 清 洁 , 饮 水 , 在 体 内 能诱 生干 扰 素 , 多种 病 毒 引 起 的 疾 病有 较好 的疗 效 。 . 两 多 对 禁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饮食少食 煎炸肥 甘之 品, 以清 淡 为 并 能增强抗 体形成和刺激巨噬细胞吞 噬作用 。在我们的资料 宜 , 吃清 淡 蔬 菜 , 进食 微 温 的流 质 或 软 食 。发 热 时 宜 卧 床 中 , 儿 无 效 病 例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患 儿 家 属 未 注 意 饮 食 清 洁 卫 多 可 患 休息 , 热退 后 可 适 当活 动 , 意保 持 室 内空 气 流 通 。加 强 口腔 生 , 注 以及未 能 制 止 患 儿 在 疼 痛 时 挠 1 继 发 细 菌 感 染 所 致 。感 : 3
生活疾病-疱疹性口炎的治疗

疱疹性口炎的治疗【导读】疱疹性口炎是一种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密集型小水泡,容易复发。
疱疹性口炎多一般发生于6、7月份,是一种高发幼儿疾病,发病期间孩子出现发烧、哭闹等情况,妈妈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症状。
疱疹性口炎的治疗疱疹性口炎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主要是通过唾液及疱疹液直接传染,也可以通过餐具和衣物间接传染,而且疱疹很容易就会破溃形成溃疡,导致宝宝疼痛难忍,非常痛苦,宝妈们最关心的就是疱疹性口炎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宝宝早日康复。
宝宝患了疱疹性口炎会出现发烧,体温会达到38-40℃,要持续2-3天,在口、唇、舌等处会出现小水泡,小水泡破溃就会形成小溃疡。
宝宝由于空腔疼痛不能吃、不能喝,哭闹不止,这时妈妈就更加的细心的护理。
宝宝发烧水分失去比较多,要注意给宝宝多喝水,帮宝宝清洁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以免传染。
宝宝口腔周围的皮肤如出现发红时,可以用冰块敷在患处,减少疼痛。
饮食一定要清淡,不要给宝宝吃酸甜咸的食物,以流食为主,微热或微凉即可。
禁止给宝宝使用药物或吃刺激性食物。
如果宝宝持续高烧拒绝进食,就要考虑输液治疗,防止病情就加重。
另外多给宝宝补充维生素B,增强宝宝的机体免疫力。
疱疹性口炎的症状疱疹性口炎是一种常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的传染性疾病,6个月-2岁幼儿是高发人群。
很多宝妈对疱疹性口炎并不是很了解,一旦患病妈妈束手无策。
今天小编给各位宝妈介绍一下疱疹性口炎的症状,帮助宝妈及时应对。
疱疹性口炎一般分为原发性疱疹口炎和复发性疱疹口炎,两种症状略有不同。
原发性疱疹口炎的症状:1、多发生于6个月-2岁宝宝。
2、会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3、口腔内会出现成簇小水疱,容易溃破,导致形成溃疡。
4、原发性疱疹口炎具有自限性,一般7-10天可以自愈。
复发性疱疹口炎的症状:1、复发性疱疹口炎多发生于成人,病程一般1-2周。
2、复发性疱疹口炎主要由于感染、疲劳、日晒、局部刺激、情绪紧张、胃肠功能紊乱、环境改变等引起的。
小儿疱疹性口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小儿疱疹性口炎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儿童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粘膜传染病。
临床上,它具有自限性和复发性,最容易发生在6个月至2岁的婴儿身上。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在医学上被称为I单纯疱疹病毒。
其病因与常见感冒一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通常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感染,即病毒携带者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将病毒传播到空气中,导致他人感染。
疱疹性口炎在冬春季节很常见。
婴儿出生后,体内有来自母亲的抗体,起到保护婴儿的作用。
这种来自母亲的抗体通常在6个月左右消失。
在2岁之前,婴儿没有完全产生新的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因此儿童没有抵抗力,感染病毒后很容易发生。
大多数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仅用于最终诊断。
常用方法有非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和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
疱疹性口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时发热38~40℃,1~2牙龈、唇、舌、颊粘膜等部位的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溃疡形成后迅速破裂,覆盖黄白纤维素分泌物,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上腭和咽部。
疱疹经常发生在嘴角和嘴唇周围的皮肤上,儿童疼痛严重,所以他们经常易怒和哭泣。
因为疼痛,他们拒绝吃牛奶,经常流口水,颌下淋巴结经常肿胀。
3~5后天恢复正常,溃疡面也在1~2本周逐渐愈合,但局部淋巴结肿大持续时间较长,约2~3周后恢复正常。
大多数病例可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仅用于最终诊断。
常用方法包括非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和特异性疱疹病毒检查,可明确感染类型;常规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升高。
中医称小儿疱疹性口炎为中医称"口疳"、"口疮"等等。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调理不当、喂养不当、肆意食用脂肪、甜味、油腻、热,或喜欢吃油炸烤、内火、心脾热火、经络熏舌,或外感风热邪,邪热乘脾,攻击舌,腐蚀口腔肌膜,导致口腔黏膜破裂。
也可在高烧、急性传染病、长期腹泻、津液损伤、阴液损失冰不生火、虚火浮、烧舌、发病后发生。
疱疹性口炎病毒病的治疗及护理

02 情绪调节:帮助患者调 整情绪,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 康复。
03 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的 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 的心理干预,如认知行 为疗法等。
04 社会支持:鼓励患者与 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 沟通,获得社会支持,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疱疹性口炎病毒
3
病的护理措施
生活护理
STEP1
身体抵抗力
04
及时就医:出 现症状及时就 医,避免病情
恶化
谢谢
STEP2
STEP3
STEP4
保持口腔清洁: 勤刷牙、漱口, 保持口腔卫生
饮食调整:避 免辛辣、刺激 性食物,多喝 水,多吃蔬菜 水果
休息与运动: 保证充足的休 息,适当进行 户外运动,增 强免疫力
心理疏导:保 持良好的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 有助于病情恢 复
饮食护理
保持饮食清淡,避 免辛辣、油腻、刺
疱疹性口炎病毒病的治疗及 护理
x
目录
01. 疱疹性口炎病毒病的概述 02. 疱疹性口炎病毒病的治疗方法 03. 疱疹性口炎病毒病的护理措施
疱疹性口炎病毒
1
病的概述
病因
01
02
03
04
疱疹性口炎病毒 (HSV)感染
病毒通过唾液、飞沫 等途径传播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易 感染
病毒潜伏在体内,在 某些情况下被激活
症状
口腔溃疡:口腔内出现多个溃疡,疼痛明显 发热:体温升高,可能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等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 食欲不振:由于口腔疼痛,患者可能食欲减退 Nhomakorabea 诊断方法
01
临床症状:观察患者口腔黏膜、 皮肤、眼部等部位的症状
药物雾化疗法治疗疱疹性口腔炎120例临床观察

药物与临床 ・
20 1第8第期 0年 月 4 2 1 卷
药物 化疗法 疗疱疹 腔炎1 例临 雾 治 性口 2 0 床观察
申小保 ( 湖南省邵 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 , 湖南邵 阳 4 2 0 ) 2 00 【 要】目的 探讨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疱疹 眭口腔炎的临床疗效 。 摘 方法 将我院 2 0 0 8年 6月 2 0 0 9年 6月 收治的疱疹性 口腔 炎患者 10例随机分 为物化治疗组和传统对 照组 各 6 2 0例 , 治疗组采 用维生素 C、 塞米 松 、 地 庆大霉素 、 蛋 白酶超声雾化 靡 吸入治疗 , 对照组采用 口服维生素 C及西瓜霜喷剂传统 对症 治疗 。 对两组 的临床效果 进行统计 学分析 。结果 两组总有效 率相 比差异有显著性( <00 ) P , 两组症状 、 5 体征消失时间相 比差异有显著性( <00 ) P . 。结论 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 5 口腔炎疗效较好 , 值得临床推广。
口腔黏膜疱疹缩小 、 溃疡减少 为有效。治疗 5 d以上所有症状均 未好转 为无效 。
1 统 计 学 处理 . 4
地 发挥 作用 , 从而使用小剂量药物就可达 到最佳 的治疗效果 , 并 可避免 全身应用所产 生的毒副作用 。雾化吸入能使雾化 药物颗 ( 下转第 7 页 ) 1
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2 结果
21 两组 疗 效 比较 .
治疗 组 6 0例 , 愈 1 痊 5例 , 显效 2 5例 , 有效 1 8例 , 无效 2
例, 总有效率 9. 对照组 6 例 , 6 %, 7 0 痊愈 1 例 , 1 显效 1 例 , 6 有效
1例, 8 无效 1 5例 , 总有效率 7 %。 5 两组 总有效率相 比差异有显著 性( .8 。P . ) x 6 5 <O0 有统计学意义 , 5 见表 1 。
小儿疱疹性口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小儿疱疹性口炎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疱疹性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是小儿易发的急性口腔粘膜感染。
疱疹可发生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也可单独发生在唇及口周皮肤,牙龈上较少见,有自限性。
本病是一种世界流行的发疱性热病,发病率较高,学前儿童多见,尤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无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机构引起小流行。
本病属中医学的“口疮”范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本病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这种病毒分为I型和Ⅱ型,I型以口腔粘膜皮肤发病为主,Ⅱ型致病多在外生殖器粘膜皮肤。
病毒在人体内可寄居终生,常因感冒、发热、消化功能紊乱、局部受药物或机械刺激后发病。
2.病理单纯疱疹病毒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类。
病毒进入细胞浆内,脱去表面的蛋白质,中心的核酸在细胞中合成氨基酸,复制出新的病毒,即成为直径约125~150nm的圆形小体(病毒包涵体),其迅速增生繁殖,穿过细胞膜向周围扩散,引起上皮细胞变性,使上皮棘层细胞内发生气球样和网状液化变性。
气球样变性细胞失去细胞间质,彼此间分离,形成水疱。
部分上皮细胞内水肿,细胞壁臌胀,最后破裂,邻近细胞互相融成网状,形成多房性水疱。
如多房性水疱中的.残余细胞壁溶解消失,即变成单房性水疱,其疱壁极薄,容易破裂,形成溃疡。
镜下可见棘层细胞内水肿,固有层内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或出血,有炎症细胞浸润。
水疱内有变性的上皮细胞,细胞核中央有嗜伊红性包涵体,即病毒小体。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细胞及体液的免疫能力时,潜伏在细胞核内的病毒再次活跃,引起疱疹的复发。
二、中医口疮之名,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民病口疮”之说。
《诸病源候论·口疮候》中有“小儿口腔,血气盛,兼将养过温,必有客热熏上焦,令口生疮也。
”的论述,指出心经热盛发为口疮。
《圣济总录》亦有“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唇口病论》说“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生疮疡,……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日口疮”。
口腔单纯疱疹临床诊断治疗分析

口腔单纯疱疹临床诊断治疗分析作者:吴畏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4期【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口腔单纯疱疹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口腔单纯疱疹的临床治愈率。
方法 60例口腔单纯疱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最基本的过氧化氢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的患者7 d内全部治愈,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的患者经过30 d左右的治疗,有20例患者病情有所改善或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67%,剩余的10例没有任何好转,改用综合方法治疗。
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口腔单纯疱疹效果显著,治疗周期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口腔单纯疱疹;综合方法治疗;过氧化氢;效果显著口腔单纯疱疹是口腔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口腔黏膜及口周皮肤以疱疹为主的感染性疾病,祖国医学称之为“热疮”,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1]。
根据医学数据可知,世界上有1/3以上的人群曾患复发性疱疹性口炎,而有30%~90%的调查对象的血液中有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存在,说明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周围、喉咙、颜面皮肤都出现了疱疹,有些患者是眼部疱疹性角膜炎,严重了可能感染到生殖器等隐私部位。
临床发病以6岁以下的儿童较多见,由于婴儿出生以后,就有对抗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这是一种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 4~6个月以后将会自行消失, 2岁之前将不会再出现明显的抗体,该病在成人群体也不少见[2]。
该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为了研究口腔单纯疱疹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本院选取了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10月收治的60例口腔单纯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资料、临床症状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将其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疱疹性口炎的治疗原则

疱疹性口炎的治疗原则1、全身抗病毒治疗:核苷类抗病毒药和利巴韦林,对于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可口服阿昔洛韦200mg/次,5次/日,或者利巴韦林200mg/次,3~4次/日。
2、局部治疗:口腔黏膜局部用药,常使用的制剂有溶液、糊剂、散剂及含片,如复方硼酸溶液、0.1%~0.2%洗必泰溶液含漱,酞丁胺软膏、阿昔洛韦软膏局部涂擦,锡类散、养阴生肌散局部使用,葡萄糖酸氯已定片含化等;对于复发性唇疱疹还可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
3、对症和支持疗法: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进食困难者可静脉输液,补充维生素B、C等。
4、中医中药治疗。
疱疹性口腔炎的鉴别诊断1.口炎型口疮:为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病程反复,不经过发疱期,溃疡主要分布于口腔内角化程度较差的黏膜处,不造成龈炎,儿童少见,无皮肤损害。
2.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疱沿三叉神经分布成带状排列,不超过中线,疼痛剧烈,愈后一般不再复发。
3.手足口病: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现散在水疱、丘疹,数量不等,口腔内水疱易破,形成溃疡。
4.多形性红斑:一组累及皮肤和黏膜,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病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黏膜病,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红斑及水疱,疱易破,遗留糜烂面,表面有大量渗出物形成厚的假膜。
疱疹性口炎会对宝宝的危害疱疹性口腔炎会由发烧和口腔疼痛等症状开始,婴儿经常会发怒、无精打采和拒绝饮食。
宝爸宝妈一定要注意,疱疹性口炎还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
因此,如发现宝宝有疱疹性口腔炎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宝宝疱疹性口炎的治疗方法患病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多喝水,不要用刺激性的药物和食物,否则加重疼痛。
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也可喷撒西瓜霜,锡类散等。
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涂2.5%~5%的金霉素鱼肝油,1~2小时一次。
疼痛严重者可在食前用2%利多卡因涂布局部,以减轻疼痛,患病期间最好吃微温或凉的流质食物为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疱疹性口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发表时间:2009-07-29T16:13:55.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姜沛纯 (大兴安岭林管局集团总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 1
[导读] 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的,多见于1~3岁小儿,无明显季节性
【中图分类号】R7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22-02
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的,多见于1~3岁小儿,无明显季节性,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播,引起流行。
其原发性感染是小儿口腔炎中最常见的原因。
1 诊断思路
1.1病史要点
1.1.1 1~3岁小儿,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儿所中感染容易传播,引起流行。
1.1.2 发病情况和症状急性起病者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有烦躁、拒食、流涎,较大患儿可诉口腔疼痛,进食后加剧。
1.2查体要点
初期在齿龈、颊黏膜、舌及上腭、咽部出现如米粒样大小黄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1~2天后疱疹溃破成为溃疡,上有淡黄色的分泌物覆盖,旁边红晕有时互相融合成片。
也可侵及唇周皮肤,常伴有齿龈红肿、颌下、颈上部淋巴结肿大,有触痛。
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病程长进食少的患儿精神差。
1.3辅助检查
1.3.1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或稍低,可有淋巴细胞增高。
1.3.2其他检查CRP:<8μg/ml,合并细菌感染时可>8μg/ml。
1.4诊断标准
1.4.1好发于6个月至5岁小儿。
1.4.2急性起病者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8~40℃,有烦躁、拒食、流涎、局部疼痛。
1.4.3在舌、颊内、唇内或齿龈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2~3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小溃疡,表面可覆盖白膜,局部疼痛,常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及齿龈红肿。
1.5鉴别诊断
1.5.1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发生在咽腭弓、悬雍垂和软腭等处,有时见于舌,一般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可肿大。
1.5.2溃疡性口腔炎多由球菌引起,如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多发生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儿。
病初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黏液增多,继之表现为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可融合成大片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的假膜呈灰白色或浅黄色,擦去假膜呈出血性糜烂面,唾液黏稠。
多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周围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假膜涂片,镜下可见革兰阳性球菌。
1.5.3手足口病以发热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①发热:多发生在皮疹出现之前,体温在38~40℃,热型不规则,热程2~7天不等;体温高度与热程呈正比,即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②皮疹:均有散在皮疹,好发部位为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少数患儿四肢及臀部也可见,躯干部极少。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突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大小如米粒乃至豆粒大小。
能自己诉说的小儿有咽痛、咽下困难,重症病例有流涎、拒食现象,水疱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疼痛异常,并因此影响哺乳或进食。
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发热为首发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口腔黏膜疹,手足远端斑丘疹,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不难做出诊断。
1.5.4水痘病原体为水痘病毒,疱疹可见于口腔任何部位,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头皮、阴部黏膜及眼结膜均可累及。
2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保持口腔清洁、抗病毒、防继发细菌感染及退热等对症处理。
2.1经典治疗
2.1.1一般治疗保持口腔卫生,注意口腔护理;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微温清淡饮食为宜,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发热时卧床休息,热退后可适当活动,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1.2基本药物治疗 (1)抗病毒治疗:伐昔洛韦(明竹欣)每日10mg/kg,分2次口服,用5~7天。
严重者可用阿昔洛韦,每日10mg/kg静脉滴注,用3~5天。
也可用利巴韦林,每日10mg/kg静脉滴注,用5~7天。
可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
双嘧达莫(潘生丁)每日3~5mg/kg,分2~3次口服,疗程3~5天,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主要抗RNA病毒,能完全抑制病毒特异的增殖过程,机制是阻止二氧嘧啶核苷、腺苷、脱氧胞嘧啶核苷等进入细胞内,从而选择性地抑制病毒RNA的合成。
此外,双嘧达莫还具有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病毒的能力,从而灭活病毒。
(2)局部治疗:局部外涂阿昔洛韦溶液或碘苷(疱疹净)溶液,或局部用重组人α-干扰素喷雾剂、利巴韦林气雾剂或口腔炎气雾剂,亦可选用锡类散、西瓜霜、蒙脱石粉(思密达)等外涂,每日2~3次。
对局部疼痛剧烈者,可于进食前涂2%利多卡因止痛,但需防过量吞服。
(3)退热镇静:高热烦躁者用退热镇静剂。
退热剂如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mg/kg,每4~6小时口服一次,布洛芬溶液每次2~
10mg/kg,或用冰袋等物理方法降温。
惊厥时用10%水合氯醛每次0.5~0.8ml/kg灌肠,或地西泮(安定)每次0.3~0.5mg/kg肌内注射。
(4)其他:合并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补充复合维生素B或维生素B2。
发热、拒食者要补充葡萄糖及电解质溶液加强支持治疗。
2.2治疗步骤
3 预后评价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一般1~2周痊愈。
痊愈后可能复发。
4 最新进展与展望
4.1大多数的原发性感染是因为接触了含有HSV-1的分泌物或病损部位而发病。
也有研究发现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也参与口腔溃疡的发生,约。
10%~15%的疱疹性口腔溃疡由HSV-2引起。
疱疹病毒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在口腔溃疡的发生中发挥启动作用,另一方面
疱疹病毒可能参与了口腔溃疡的血管炎性过程,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感染细胞经损伤的血管内皮直接入血,作为一种抗原成分启动血管炎性过程。
4.2更昔洛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是阿昔洛韦的同系物,对疱疹病毒具有极强的抗病毒活性,强于阿昔洛韦。
药物进入细胞后,在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和(或)鸟苷激酶及细胞激酶的作用下逐渐磷酸化为三磷酸更昔洛韦,从而竞争性抑制DNA多聚酶或有直接掺入DNA链中,终止DNA链延长,通过这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
这种转化型的更昔洛韦在病毒感染细胞内的浓度高于非感染细胞10倍以上,从而更好地提供了作用选择性。
4.3聚肌胞溶液为双键多聚肌苷酸的聚合物的灭菌水溶液,能增强抗体形成,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病毒唑为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能抑制核酸的合成。
有报道用聚肌胞和病毒唑溶液联合涂擦创面,有利于疱疹减少、溃疡愈合。
4.4用3%过氧化氢(双氧水)清洁牙龈,有利于牙龈充血红肿消退。
3%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有杀菌、防腐和除臭作用,与牙龈分泌物中的触酶相遇,分解释放游离氧,产生泡沫,将牙龈表面的分泌物、脓液等坏死组织分离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