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训练

合集下载

二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报告

二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报告

二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报告1. 引言本文档报告了二台电动机顺序启动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顺序启动是一种常见的电动机启动方式,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工业应用和设备。

本实验通过合理的控制手段,使两台电动机按照一定的顺序启动,并对启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监测和分析。

2. 实验设备和方法2.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 - 两台电动机 - 控制系统 - 电源 - 传感器2.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 设定控制系统的启动顺序和参数; 2. 连接电源和电动机,并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3. 启动控制系统,并观察电动机的启动顺序; 4. 使用传感器对电动机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3. 实验结果3.1 电动机启动顺序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二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动。

首先启动了电动机A,待其达到设定的转速后,再启动了电动机B。

启动顺序的设定和控制通过控制系统完成,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的性能良好,能够准确地实现顺序启动。

3.2 电动机运行状态监测通过传感器对电动机的转速、电流等参数进行监测,我们得到了电动机在不同阶段的运行状态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在顺序启动过程中,电动机A和电动机B都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运行状态稳定。

4.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顺序启动控制系统能够准确地实现电动机的顺序启动; 2. 电动机的运行状态稳定,符合预期的要求。

5. 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实现了二台电动机的顺序启动,并通过传感器监测了电动机的运行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顺序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是可行的,能够满足特定的工业应用和设备需求。

6. 参考文献[1] Smith, John.。

技能训练-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

技能训练-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

技能训练2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
1.实训目的
(1)通过对各种不同顺序控制电路的接线,加深对有一些特殊要求控制线路的了解。

(2)掌握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方法。

(3)熟悉两台电动机逆序停止控制方法。

2.实训设备和器件
表2.1
3.实训原理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如图2.1所示。

图2.1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
4.实训内容和步骤
(1)熟悉电气原理图,分析线路的控制关系。

(2)找到对应的交流接触器等元器件,并检查元器件是否完好。

(3)固定电气元件。

(4)按电气安装接线图接线,注意接线要牢固,接触要良好,文明操作。

(5)接线完成后,检查无误,经指导教师检查允许后方可通电。

5.检测与调试
(1)接通三相交流电源。

(2)按下SB2,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及接触器运行状态。

(3)同时按下SB4,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及接触器运行状态。

(4)在M1与M2都运行时,单独按下SB1,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及接触器运行状态。

(5)在M1与M2都运行时,单独按下SB3,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及接触器运行状态。

(6)按下SB3使M2停止后再按SB1,观察并记录电动机及接触器运行状态。

6.思考与讨论
举例说明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逆序停止控制线路在生产上的应用。

5.2.6-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顺序停转控制线路安装调试

5.2.6-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顺序停转控制线路安装调试

电气控制—试题单(5.2.6)
一、考核要求:
1、要求:根据考核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主电路及控制电路的接线、调
试,达到考核题规定的要求。

2、时间:60分钟
二、评分原则:
按照完成的工作是否达到了全部或部分要求,由考评员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在规定的时间内考核不得延时。

三、考核内容:
1、题目名称: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顺序停转控制线路安装及调试。

2、题目内容:各元器件说明如图,在自行分析电路功能后,完成考核要
求。

四、考核要求:
1、根据原理图进行主电路及控制电路接线。

2、能用仪表测量调整和选择元件。

3、板面导线敷设必须平直,各节点接线必须合理、紧密。

4、接电源、电动机等的导线必须通过接线柱引出,并有保护接地或接零。

5、装接完毕后,提请监考人员到位方可通电试车。

6、能正确、熟练地对电路进行调试。

7、如遇故障自行排除。

电气控制—答题卷(5.2.6)
姓名准考证号台号
考核时间:至:________ 总分________
按考核要求书面说明(由考评员任选一题):
1、如果电路中的第一台电动机能正常起动,而第二台电动机无法起动,试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

2、如果电路中的第一台电动机不能正常起动,试分析可能发生的故障。

上海市《维修电工初级工》职业技能鉴定
电气控制—准备单(5.2.6)
鉴定站所的场地、设备、工具、材料:
电力拖动(继电——接触器)实训台、三相电机、连接导线、电工常用工具、万用表。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延时控制方法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延时控制方法

2.4项目四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一一延时控制方法2.4.1 教学目的 1. 基本知识掌握编程元件定时器(T) 2. 技能培养(1) 能利用所学的指令和编程元件实现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2) 能熟练地应用延时控制电路,并将其应用于传送带控制系统、生产线顺序控制、 灯光闪烁控制、喷泉控制系统等2.4.2 项目控制要求图2-34所示为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电路图。

按下起动按钮SB2,第一台 电动机M1开始运行,5s 之后第二台电动机M2开始运行;接下停止按钮SB3,第二台电动 机M2停止运行,10s 之后第一台电动机M1停止运行;SB1为紧急停止按钮,当出现故障 时,只要按下SB1,两台电动机均立即停止运行。

图2-34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电路项目要求用PLC 来实现图2-34所示的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电路,其控制 时序图如图2-35所示。

KTi KT2FU2L J ■FU2QSFUiKMiI p p p l L 〕力 FRiFR2\\\图2-35控制时序图利用PLC的定时器及其通电延时控制电路可实现上述控制要求。

2.4.3项目预备知识1.编程元件(T)—通用定时器PLC中的定时器(T)相当于继电器控制系统中的通电型时间继电器。

它可以提供无限对常开常闭延时触点。

定时器中有一个设定值寄存器(一个字长),一个当前值寄存器(一个字长)和一个用来存储其输出触点的映像寄存器(一个二进制位),这三个量使用同一地址编号,定时器采用T与十进制数共同组成编号,如TO、T98、T199等。

FX2N系列中定时器可分为通用定时器、积算定时器两种。

它们是通过对一定周期的时钟脉冲计数实现定时的,时钟脉冲的周期有1ms、10ms、100ms三种,当所计脉冲个数达到设定值时触点动作。

设定值可用常数K或数据寄存器D来设置。

项目中所用为通用定时器。

(1)100ms通用定时器100ms通用定时器(T0〜T199)共200点,其中T192〜T199为子程序和中断服务程序专用定时器。

两台电机顺序控制的实训报告

两台电机顺序控制的实训报告

两台电机顺序控制的实训报告哎呀,这可是个大活儿啊!不过,别担心,小伙伴们,我马上就给你们讲讲两台电机顺序控制的实训报告。

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电机顺序控制。

简单来说,就是让两台电机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点启动和停止,实现某种功能。

这个功能可以是搅拌机、升降机、输送带等等。

好了,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我们要了解两台电机的基本知识。

电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设备。

它有很多种类型,比如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等。

但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是直流电机,因为它们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直流电机的主要部件有定子、转子和轴承。

定子上有很多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磁场,这个磁场会与转子上的永磁体或者励磁体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使转子转动。

转子的轴上有一组齿轮,通过齿轮的啮合,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传递给负载。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控制两台电机的顺序。

这里有两种方法: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手动控制就是人工操作按钮,按照预先设定的顺序启动和停止电机。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够灵活,不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工作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使用自动控制的方法。

自动控制就是利用电子元器件(如继电器、PLC等)来实现对电机的精确控制。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电机的启动和停止顺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那么,如何实现两台电机的自动控制呢?这里我们要用到一个叫做“梯形图”的编程语言。

梯形图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它可以用来描述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通过编写梯形图程序,我们可以实现对电机的顺序控制。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需要对电路原理、电子元器件以及编程语言都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相信总有一天能够成为电气自动化领域的专家!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很多问题。

比如,有时候电机启动太慢,影响整个生产线的运行速度;有时候电机启动太快,导致负载承受不了过大的压力;还有就是电机之间的同步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参数和程序,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延时控制方法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延时控制方法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延时控制方法1.控制原理在这种控制方法中,电机1先以正转方式起动,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电机2再以正转方式起动。

当需要停止时,先停止电机2,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再停止电机1、通过延时控制,可以避免电机的冲击启动和停止,对电机和其相关设备的损伤较小。

2.控制装置这种控制方法所需的控制装置包括一个计时器(Timer)、两个接触器(Contactor)、一个控制按钮箱(Control Station)。

其中计时器设置两个时间延时参数,分别用来控制电机的起动和停止延时时间。

3.控制步骤(1)顺序起动:首先,按下控制按钮箱中的电机1启动按钮。

该按钮通过接触器1的触点控制电机1的启动。

电机1经过计时器设定的起动延时时间后,开始正转运行。

(2)逆序停止:当需要停止时,按下控制按钮箱中的电机2停止按钮。

该按钮通过接触器2的触点控制电机2的停止。

电机2经过计时器设定的停止延时时间后,停止运行。

(3)再次顺序启动:当再次需要启动时,按下控制按钮箱中的电机1启动按钮。

电机1经过计时器设定的起动延时时间后,开始正转运行。

(4)再次逆序停止:当需要停止时,按下控制按钮箱中的电机2停止按钮。

电机2经过计时器设定的停止延时时间后,停止运行。

4.控制参数设定(1)起动延时参数:根据具体需求和电机性能来设置。

需考虑到电机的起动时间和相关设备的启动稳定性要求。

通常,起动延时参数的设置范围为0-30秒。

(2)停止延时参数:同样要根据具体需求和电机性能来设置。

需考虑到电机反向停止的时间和相关设备的安全要求。

通常,停止延时参数的设置范围为0-30秒。

5.控制安全措施为了确保控制安全,需要进行以下安全措施:(1)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器设备,如合适的计时器、接触器和按钮箱等。

(2)电路布线合理,避免漏电和短路现象。

(3)在电机起动和停止时,必须确保人员的安全,例如设置警示灯、警示声音或警戒线等。

(4)定期检查控制设备,保持其正常工作状态,如保持接触器的良好接触性能,防止因烧毁导致的无法控制等。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的PLC控制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的PLC控制
两台电动机旳顺序开启控制要求:
(1)开启控制: 按下SB1按钮,M1电动机开启; 再按下SB2按钮,M2电动机开启;
(2)停止控制: 按下SB3按钮,M2电动机停止; 再按下SB4按钮,M1电动机停止;
(3)本电路要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任务一:理一理
本电路最终实现旳功能: ___顺__序____开启, ___逆__序____停止。
A1
A2
N
L
注意工艺
PLC外围接线
任务四:写一写
第一步:绘制M1电动机启保停梯形图。
任务四:写一写
第二步:绘制M2电动机启保停梯形图。
任务四:写一写
第三步:M1先运转,M2后运转(顺序开启)。
提醒:
任务四:写一写
第四步:M2先停止,M1后停止(逆序停止)。
提醒:
项目五
PLC控制两台电动机旳 顺序开启和停止
1. 应用背景
诸多旳工业设备上装有多台电机,因为设备各部分旳工 作节拍不同,或者操作流程要求,各电机旳工作时序不同。
例如,通用机床一般要求主轴电机开启后再开启进给电 机。而带有液压系统旳机床一般需要先开启液压泵电动机后, 才干开启其他旳电动机。
2. 任务布置
任务二:分一分
名称 开启按钮 开启按钮 停止按钮 停止按钮 热继电器 热继电器
输入信号 符号 输入点编号
SB1
X0
SB2
X1
SB3
X2
SB称 接触器 接触器
输出信号 符号 输出点编号
KM1
Y0
KM2
Y1
I/O口分配
任务三:画一画
3
4
3
4
3
4
3
4
95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验思考题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验思考题

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验思考题篇一: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验思考题:1. 实验目的:在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验中,了解如何控制两台电动机的启动顺序,以及如何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实验设备和材料:实验设备包括一台控制器、一台电动机、一个电源和一个负载。

还需要准备一个控制线路图,以便了解如何连接和控制两台电动机。

3. 实验步骤:(1)确定启动顺序:根据实验需要,将两台电动机按照一定顺序启动。

可以通过调整电源电压或控制控制器的启动按钮来实现。

(2)连接控制线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和电动机的输入信号,并确保它们相互连接正确。

还需要连接电源和负载,以便使实验设备正常运行。

(3)测试启动性能:启动两台电动机后,测试它们的启动性能。

可以使用万用表测试电动机的电压和电流是否达到启动要求,以确保电动机能够正常启动。

(4)调试控制电路:根据实验结果,调试控制器的控制电路,确保控制顺序正确。

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器的启动按钮或更改电源电压来实现。

4. 实验结论:通过完成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验,可以了解如何控制两台电动机的启动顺序,以及如何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还可以学习如何调试和控制电路,以确保实验结果正确。

5. 拓展阅读: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如何使用控制器进行PID控制,以及如何根据实验结果调整PID参数。

还可以学习如何检测实验设备的可靠性,以确保实验能够持续运行。

6. 参考文献:[1] 刘宏伟, 张雷. 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验[J].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5, 44(11): 18-20.[2] 王刚, 张艳丽. 电动机控制技术综述[J]. 工业自动化, 2016, 38(6): 79-84.篇二: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验思考题: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实现智能化控制,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也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控制方式。

在进行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验时,需要对控制方式、启动顺序、启动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设计,以确保实验的效率和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师生相互改进,使之进步
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完成情况表
被考评人
考评指标
考评内容
分值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知识
技能
掌握
情况
知识点1(PLC控制改造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基本方法)掌握
20
知识点2(ALD、OLD)掌握
20
任务完成情况(设备运行成功)
10
德育
能力
情况
出勤
按时上课,做好学习准备
10
纪律
5
5
仪表端庄,尊重、严格要求学生,感情饱满
5
6
示范准确,操作熟练,专业扎实,无知识性错误
5
7
语音标准,表达清晰,板书工整,设计规范
5
8
教学、训练条件准备充分
5
9
突出重点、难点
5
10
任务教学组织严谨,指导学生得法
5
11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能力训练的积极性
10
12
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合理,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任务准备
1、检查出勤情况
2、观察学生状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预习本次课内容
2、根据课堂中所需要进行准备
组织课堂,使之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
任务引入
1、观看视频
1、跟随老师进行本次课内容学习
项目功能认识。
任务提出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训练
接受本节任务
第五步:任务实施(复习PLC控制改造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基本方法)
第六步:方法交流(回答学生提出问题)
第七步:任务评价(自评、互评、师评,指出不足)
第八步:任务总结(对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已具备知识
机床电器
教学方法
教法
任务驱动法
学法
学生动手学习,教师讲述学习、
教学媒体及辅件
实训设备,计算机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训练》教案
课题
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PLC中的基本指令ALD、OLD。
2,掌握用PLC控制改造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用PLC完成基本电路的能力。适用于基本功一般和比较差学生。
2、培养学生对梯形图功能的理解,适用于基本功较好学生。
做好接受任务并完成任务的准备
任务研究
怎样进行顺序控制
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讨论解决任务
培养自我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任务实施
1、PLC控制改造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基本方法
2、实训设备上完成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训练
独自思考、自行讨论分析、解决任务
方法交流
组织学生介绍自己解决任务的方法。
仔细倾听其他小组方法,说明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
结合自己方法,发现其中的不足
任务评价
组织学生对本次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评价
对自己,小组,他人的成果进行评价
自评、互评、师评,指出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任务总结
1.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说表现出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进行评价;
2.对用到的知识进行概括
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在完成整个任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所学到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情感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完成具体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用PLC控制改造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基本方法
教学组织与过程
第一步:任务准备(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以及保证有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步:任务引入(观看视频)
第三步:任务提出(两台电动机顺序起动联锁控制训练)
第四步:任务研究(怎样进行顺序控制)
5
13
课堂反馈敏锐,调节应变能力强
5
14
掌握进度,完成计划,课堂教学效率高
5
15
教学双边互动交流好,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5
16
注重学生思维开发和人文素质培养
5
17
90%以上学生圆满完成课堂任务能力训练
10
合计
教学任务分析存在问题
序号
内容
问题
分析及解决措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自觉遵守纪律
遵守课堂秩序
10
态度
积极主动,积极配合教师教学
15
协作能力
与同学发表观点,配合相互协作能力
15
合计
总分
任务评价标准
序号
评价内容
定值
得分




1
教学目标合理、适中、可检验、具有可操作性
5
2
教学知识、能力训练切合能力实际
5
3
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特点
10
4
教材内容处理得当,让学生了解当前新的科技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