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
梧桐雨(歌词)

梧桐雨(歌词)
蔡章田
那年下着梧桐雨,
雨点淅沥,家乡山水翠欲滴。
江流滚滚汽笛声声催人急,一艘驳船载梦去
拨开迷茫.拨开烟雨,
船到码头人上岸,
帝王之乡不忍离。
啊,明显陵,帝王气,
元佑宫里宏愿许!
啊,文峰塔,报恩寺,
大美钟祥装心底!
梧桐雨中,男儿立志闯四方,为了生计,也为家乡更美丽!
今年下着梧桐雨,
细雨如丝,织绿山水新天地。
乡村振兴浩浩春风催奋起,
一幅画卷展江汉,
大美钟祥,新城崛起。
车进钟祥人还乡
帝王之乡创奇迹。
啊,古兰台,雄风起,
莫愁起舞唱万里。
啊,白雪楼,阳春台,
千年古城焕生机。
梧桐雨后,共园复兴梦百万儿女齐努力,砥砺奋进,聚力新时代名城再创新传奇。
《梧桐雨》的诗意解读

《梧桐雨》的诗意解读作为元曲中一颗耀眼的明珠,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在艺术上的成就是突出的,王国维称“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笔者认为,《梧桐雨》一曲有着醇厚的诗意诗味。
一、内涵丰富的意象《梧桐雨》中“霓裳”和“梧桐”在剧中经常出现,是剧中的核心意象。
它们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作品的主题、结构乃至情感的表达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梧桐雨》第二折【快活三】【鲍老儿】【古鲍老】【红芍药】四支曲子写的是陈香亭下舞“霓裳”的情景,这里的“霓裳”就是指的《霓裳羽衣曲》。
其中【快活三】写的是乐舞前的准备工作,【鲍老儿】【古鲍老】写的是在沉香亭中弹奏《霓裳羽衣曲》的情景,【红芍药】一曲写的是杨贵妃妙曼的舞姿。
从作品的结构来看,“沉香亭中舞霓裳”作为《梧桐雨》中重要的场面之一,它在整个作品的叙述结构中是重要的一环。
在作品第四折中,“【滚绣球】长生殿那一宵,听回廊祝誓约。
不合把梧桐挨靠,?言词絮絮叨叨。
沉香亭那一朝,按霓裳舞六幺,红牙箸击成腔调,乱宫商闹闹吵吵。
是兀那当时欢会栽排下,今日凄凉厮觅着,暗暗地还报。
”在此,“霓裳”的意义已经凝练成一种感情的载体,它寄托着唐明皇对杨贵妃深深的思念。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霓裳”这一意象读到所谓的亡国之音。
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过华清宫》)即是明显的例子。
在中晚唐诗人的眼中,“霓裳”成为亡国的祸根,这是他们对明皇声色误国的切身的体会。
再说“梧桐”,一般认为作品的名字出于《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历来写李杨的故事很多,所选用的名字也很多,有“马嵬坡”“华清宫”“长生殿”“霓裳曲”等,唯有白朴以“秋雨梧桐”名篇,完全理解为出自白居易的诗句是不妥当的。
“梧桐”意象在这部戏剧中是有着独特的意味的。
梧桐树在剧中为李杨爱情的见证。
第一折【醉中天】和第四折中【白鹤子(三)】写的是梧桐树见证了李杨爱情的盟誓。
而第四折【白鹤子(四)】与【滚绣球】两支曲子目睹了“舞霓裳”的欢乐场面,这才有了“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的悲凉心境。
古诗桂枝香·梧桐雨细翻译赏析

古诗桂枝香·梧桐雨细翻译赏析《桂枝香·梧桐雨细》作者为宋朝诗人张辑。
其古诗全文如下:梧桐雨细。
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
悠悠岁月天涯醉。
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
从前谙尽江湖味。
听商歌、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前言】《桂枝香·梧桐雨细》是宋朝词人张辑的作品。
这是一首悲秋之词,写的是作者被秋天触发的一股羁旅之愁、蹉跎之恨与思乡之情。
词人着力刻画出由秋雨、秋声、秋风、秋气、秋露、秋月等所会成的一片阴郁、凄凉、衰飒、忧伤的秋之环境与氛围,以烘托映衬其凄苦不堪的秋思与秋愁。
这种写作手法虽然谈不上有多少创新,但运用得还是相当成功的。
【注释】[1]衣篝:熏衣用的竹熏笼。
[2]线袅蕙炉沉水:香炉中的烟雾呈线状缓缓升起。
[3]紫箫吹断:比喻与情人离别。
[4]素笺恨切:写给情人的信充满了万般思念。
[5]夜寒鸿起:以夜间大雁比喻自己孤单寂寞貌。
[6]客里:漂泊他乡。
[7]商歌:悲凉低迷的歌。
【翻译】细雨敲打着梧桐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像是秋天被风撕碎的呻吟。
屋内,竹熏笼上烤着潮湿的衣服,燃烧着沉香的铜炉升起细线般的香雾。
我无数岁月都在天涯中沉醉,每一次秋天的经历都让我多一分身心的憔悴。
积压满腹的忧怨之气,怎能通过紫箫全部吹熄,素绢纸上早布满了恨切的话语。
大雁在夜晚的寒空中向南飞去,夜空中留下声声哀啼,这景象让我心中更加悲凄。
又何苦呢?孤独凄凉地在他乡为客,失去了多少故乡草堂外的春色,丢掉了欣赏溪水清澈、竹林翠透的快乐。
西风吹落了片片树叶,也吹老了我几多人生岁月。
我已尝尽了漂泊江湖的艰辛,如今又听到了这细雨敲出的秋天声音,怎会不萌发千里归乡之心。
露水已浸湿我的衣服,昨夜醉酒现在还未消除,稀疏的门帘透来暗淡的月光,照得让人无法进入梦乡。
【赏析】本篇词牌标为“桂枝香”,实际上就是《疏帘淡月》。
高三抒情散文《梧桐雨》200字(共6页PPT)

高三抒情散文《梧桐雨》
和那一片永不凋谢的梧桐 叶
关键词:梧桐叶,凋谢。
高三抒情散文《梧桐雨》
“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再见
200字
梧桐雨
高三抒情散文
绵绵的细雨打湿了梧桐 叶
树下的姑娘,打着油纸 伞
慢慢回头,脸上淡淡的微笑
冲破了世纪的炎凉 转过身,撑伞走过落叶满 地的小路
留下淡淡的清香 闭上眼,在雨中倾诉那不一样的 孤寂
关键词:细雨,梧桐叶,姑娘,油
纸伞,世纪,落叶,满地,小路,打湿, 打着,回头,转过身,撑伞,走过,留下, 倾诉,炎凉,孤寂。
高三抒情散文《梧桐雨》
感受那一样的多情 梧桐树下的姑娘,在雨
中等待
等待繁华緑意、樱花作雨、 桃花成雪
睁开眼,目光停留在梧 桐树上最后一片树叶
在细雨中,微微颤动 姑娘的背影渐渐模糊 只留下一把青涩的油纸伞
关键词:多情,梧桐树,姑娘,樱
花,作雨,桃花,成雪,睁开眼,目光, 树叶,细雨,背影,油纸伞,感受,等待, 停留,颤动,留下,繁华,模糊,青涩。
浅析元杂剧《梧桐雨》的悲剧性

浅析元杂剧《梧桐雨》的悲剧性作者:刘嘉慧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02期摘要:《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为元代作家白朴的杂剧代表作,主要描写了在唐代安史之乱背景下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本剧不单单描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也描写了比之爱情更为深邃的历史。
《梧桐雨》抛弃了中国戏曲中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悲剧作为结尾,这种写作思路与作者自身境遇及所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联系。
关键词:《梧桐雨》; ;爱情悲剧; ;历史悲剧; ;白朴中图分类号:J9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122-03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自古以来便受文人青睐,从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到后来关汉卿所写的《哭香囊》、庾天锡的《华清宫》和《霓裳怨》以及白朴的《梧桐雨》,这一略带民间传奇性质的历史题材为后世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白朴的《梧桐雨》是一出彻底的悲剧,王国维自《人间词话》中评价此剧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1],评价之高足见其文学成就。
白朴的《梧桐雨》在写作上直白毫无隐晦,他不为渲染两人伟大爱情而淡化史实,在楔子中便提到杨贵妃原为寿王李瑁妃子,因貌美被唐明皇相中先度为女道士后封为贵妃,在后文中更是对两人的荒淫无度,唐明皇的不理朝政进行了大胆描述。
若是往深处研读,便可以看出《梧桐雨》言情而不纯,其还想要表现更加深刻的国家兴衰以及人性的幻灭感等主题,可以说这部作品思想复杂又意蕴深刻。
一、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在白朴的《梧桐雨》中,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并不纯粹,或者说这是一场唐明皇的单恋。
白朴对于唐明皇和杨贵妃两人的爱情塑造上一改前人赞扬或同情的态度,在他的笔下这两个人物都具有批判性,其中最有批判意味的便是杨贵妃。
《梧桐雨》中的杨贵妃,既虚伪自私又薄情淫乱。
从本文所写背景来看,杨玉环本为唐明皇的儿媳,因美貌吸引了唐明皇因而成为了他的妃子,这个时候唐明皇已年愈花甲,而杨贵妃却正值青春华年,再嫁的对象比自己大了几十岁,对方即便是皇帝恐怕也不能产生真爱。
元杂剧《梧桐雨》赏析

这 时 ,左 丞相 李 林 甫 慌 张 禀告 :安 禄 山反叛 已杀 上 长 安 。唐 明皇 沉 沦 于女 色 之 中 ,怪 其
扰 了他 的 兴致 。及 至 问 李林 甫 如 何 平 叛 ,李 因承 平 日久 ,人 不 知 兵 ,无 计 可 施 。唐 明 皇 只好幸 蜀 以避其 锋 ,又 担 心贵妃 驱 驰不惯 。 右 龙 武将 军 陈 玄礼 护 驾 幸 蜀 ,路 遇 父 老 拦 驾 ,表示 愿从 殿下 破贼 去 长安 。如 若人 蜀 , 中原 百 姓谁 为 主 ? 唐 明 皇便 叫太 子 近 前 ,命 他 留在 中原 转 任 讨 伐 。太 子 率 军 回转 ,众 军
白朴 的 《 桐 雨 》 是 根据 白居 易 的 ( 梧 - K 恨 歌 》 编 撰 的 ,可 贵 的是 作 者 把这 个 爱 情 故 事放 在 安 禄 山叛乱 这个 重 大 的 历史 事 件 里 来
贵 妃饮 酒 作 乐 。四川 使 臣遵 圣 旨为 贵妃 进 贡 I
鲜 荔 枝 ,贵 妃 吃 罢 为 唐 明皇 演 霓 裳 羽 衣 舞 。
贵 妃 建议 留他 于 宫 中解 闷 ,唐 明皇 应 允 ,赐 予 贵 妃 为义 子 ,始 封其 为平 章 政 事 ,国舅 杨
国忠 一再 反 对 。且加 封 为渔 阳节 度 使 ,镇 守
不 进 。 陈 玄礼 奏 道 :众 军要 求 除 掉 专权 误 国 又 与 藩 使 沟 通 的杨 国忠 。 唐 明 皇 迫 于 压 力 ,
会 价 紧呵 ,似 玉盘 中万颗 珍珠 落 ;一
会价 响 呵 .似 玳 筵 前几 处 笙歌 闹 :一会 价 清
呵 ,似 翠岩 头一 派寒 泉 瀑 ;一会 价 猛 呵 ,似
绣 旗 下数 面征 鼙操 。兀 的不 恼 杀 人 也 么哥 ! 兀 的 不恼 杀 人也 么哥 !则被 他诸 般 儿 雨 声相
《梧桐雨》赏析

《梧桐雨》赏析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戏曲,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描写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
共四折-楔子。
剧情是: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
丞相张九龄奏请明皇杀掉安禄山,明皇不从,反而召见授官。
此时贵妃正受宠幸,奉明皇命收安禄山为义子,赐洗儿钱。
后来安禄因与杨国忠不和,出京任范阳节度使。
月七日,贵妃与明皇在长生殿欢宴。
明皇将金钗钿盒赐给贵妃,酒酣之际,二人深感牛郎织女的坚贞,对星盟誓,愿生生世世为夫妇。
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贵妃正在品尝她喜爱的荔枝,安禄山谋反的消息传到,明皇携贵妃仓皇入蜀。
驻扎马嵬驿时,军队起了骚乱。
龙武将军陈玄礼请明皇诛杀祸国殃民的杨国忠,明皇依言而行。
但军队仍不肯前进,陈玄礼又请诛媚惑君王的杨贵妃。
明皇无奈,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带到佛堂中,由她自尽。
这样,军队得到了安抚,保护明皇逃亡。
肃宗收复京都后,太上皇(明皇)闲居西宫,悬挂贵妃像,与之朝夕相对,追念不已。
一夜,明皇正在梦中与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
他追思往日与贵妃欢爱情景,惆怅万分。
元曲白朴《梧桐雨》第四折原文注释

元曲白朴《梧桐雨》第四折原文注释,生平介绍见前。
《梧桐雨》为其代表作,叙述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奸臣杨国忠当朝,招致安禄山叛乱。
唐明皇仓皇逃亡四川避难,行至马嵬驿,发生兵变。
护驾兵士杀死杨国忠后,又迫使唐明皇赐杨贵妃自尽。
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到长安,成为太上皇。
使人描摹杨贵妃真容,朝夕哭奠。
在雨打秋桐的秋夜,则倍加思念。
此处节选的第四折即表现唐明皇在秋夜梧桐雨中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
《梧桐雨》第四折(高力士上,云)自家高力士是也。
自幼供奉内宫,蒙主上抬举,加为六宫提督太监。
往年主上悦杨氏容貌,命某取入宫中,宠爱无比,封为贵妃,赐号太真。
后来逆胡称兵,伪诛杨国忠为名,逼的主上幸蜀。
行至中途,六军不进。
右龙武将军陈玄礼奏过,杀了国忠,祸连贵妃。
主上无可奈何,只得从之,缢死马嵬驿中。
今日贼平无事,主上还国,太子做了皇帝。
主上养老,退居西宫,昼夜只是想贵妃娘娘。
今日教某挂起真容,朝夕哭奠。
不免收拾停当,在此伺候咱。
(正末上,云)寡人自幸蜀还京,太子破了逆贼,即了帝位。
寡人退居西宫养老,每日只是思量妃子。
教画工画了一轴真容供养着,每日相对,越增烦恼也呵!(做哭科,唱)【正宫•端正好】自从幸西川还京兆,甚的是月夜花朝!这半年来白发添多少,怎打叠愁容貌!【幺篇】瘦岩岩不避群臣笑,玉仪儿将画轴高挑。
荔枝花果香檀卓[1],目觑了伤怀抱。
(做看真容科,唱)【滚绣球】险些把我气冲倒,身谩靠,把太真妃放声高叫。
叫不应,雨泪濠咷。
这待诏手段高[2],画的来没半星儿差错。
虽然是快染能描,画不出沉香亭畔回鸾舞,花萼楼前上马娇,一段儿妖娆。
【倘秀才】妃子呵,常记得千秋节华清宫宴乐,七夕会长生殿乞巧。
誓愿学连理枝比翼鸟,谁想你乘彩凤返丹霄,命夭!(带云)寡人越看越添伤感,怎生是好!(唱)【呆骨朵】寡人有心待盖一座杨妃庙,争奈无权柄谢位辞朝。
则俺这孤辰限难熬[3],更打着离恨天最高[4]。
在生时同衾枕,不能勾死后也同棺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折中“【普天乐】恨无穷,愁无限。
争奈仓卒之际,避不得蓦岭登山。
銮驾迁,成都盼。
更那堪浐水西飞雁,一声声送上雕鞍。
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
”秋风雁影,情景凄然。
雁声、西风、落日诸意象,渲染烘托出悲怆的氛围,把唐明皇离京时,对故国山川的无限依恋之情以及无可奈何仓惶而逃的心绪,描绘得形象深刻。
离人的无奈、感伤之情完美地融合于凄清萧索的景象中,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作品中营造意境最为成功之处无疑为第四折,包围在第四折中唐明皇周围的景物是“秋虫”“西风”“落叶”“秋雨”和“梧桐”,而梧桐又正是当年他与贵妃“并肩斜靠”之处,如今在秋雨中更显出人亡物在的凄楚。
这一切都与此时唐明皇的处境和心境融汇在一起。
忆旧、伤逝、相思交织在一起,伤感情绪和秋雨细敲梧桐的凄凉萧瑟的氛围,和谐一致,情景交融,构成一种诗剧的境界。
第四折后半部八支曲子,由梧桐夜雨惊散美梦生发开去,以情会景,铺陈渲染,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一代落难帝王的茕独与愁苦。
全剧以一曲【黄钟煞】结尾,写尽了“雨和人紧厮熬”“雨更多泪不少”的情和景。
在此,白朴充分发挥他精于化用古典诗词营造悲剧氛围之特长,调动大量足以呈示主人公隐微心绪的意象,编织成一曲曲情景交融的剧曲,如泣如诉地宣泄主人公怀旧、伤逝、相思、愧悔、孤独、怨怅等抑郁的情结,制造了一个凄冷、清绝而又孤寂、迷惘、凄恻的意境,表现了一个人在梦醒之后感到无路可走的绝望心情。
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不仅一阵阵把梧桐叶打得凋谢了,也一点点把读者的心滴碎了!《梧桐雨》真可谓“有意境而已矣”,达到了“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的艺术效果。
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
李隆基对着梧桐回忆:“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它惊觉了。
”这点明了梧桐在整个剧本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在我国的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
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高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细致地描绘李隆基哀伤的心境;沉痛伤悲的语言,也使人荡气回肠,更能透过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满眼、人事已非的怆痛。
可以说,《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
跌宕,笔墨酣畅优美,而构筑的意境则深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