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层现象
血液分层的特点

血液分层的特点
血液分层是指在一个垂直容器中,血液由于不同密度而形成的分层现象。
以下是血液分层的特点:
1.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血液的分层是由于不同组分之间的密度差异造成的,这种分层并不是静态的,但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分层相对稳定,层次分明。
2. 约束于重力作用:血液分层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因此它需要一个垂直的容器以确保分层效果。
在其他无重力或微重力环境下,如太空中,血液可能会失去分层特性。
3. 血液分层是因为不同组分的密度差异: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浆是血液中非细胞部分,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由于这些组分的密度不同,血液会分层,红细胞通常沉积在底部形成红细胞层,白细胞和血小板在其上面形成一层白细胞层,而血浆则在顶部形成血浆层。
4. 可能受到血液流动的影响:血液分层通常是在静止状态下观察到的,但当血液流动时,如在动脉和静脉中,血液分层可能会受到流动的影响,不再保持稳定的分层状态。
总的来说,血液分层是血液不同组分间密度差异的结果,它在垂直容器中表现出稳定的分层特性,为研究和分离血液中的不同组分提供了便利。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第1课时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第一节 血液: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最___多___,成熟的红细胞__没__有____细 胞核。 (2)功能:红细胞具有运输_氧__气__的功能。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 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时,人就会出现__贫_血___症状。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4.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名称
形态特征
功能
红细胞
数目最多,圆饼状,富含血红 蛋白,成熟后无细胞核
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数目最少,个体最大,有细胞 核
吞噬细菌,对人体有防御和 保护作用
血小板
数目较少,个体最小,形状不 规则,无细胞核
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典例] 2017·通辽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D ) A.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B.②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①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D.成熟的①无细胞核
2.白细胞 (1)特点:白细胞比红细胞大,___有_____细胞核,但数量比红细胞少 得多。 (2)功能:有些白细胞如淋巴细胞能___吞_噬____侵入体内的病菌,从而 保护人体的健康。当人的某些部位有炎症时,血液里白细胞含量会 __增__多____。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3.血小板 (1)特点: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细胞。 (2)功能:血小板能促进__止_血___并加速血液___凝_固____。 4.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主要有:__红__细_胞___计数(RBC)、_白__细__胞_计数 (WBC)、__血_红__蛋_白____含量(Hb)、__血__小_板___计数(PLT)等。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归纳提升】 1.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最多。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 过少时会出现贫血。 2.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与血浆的区别是其中不含 有纤维蛋白原。 3.图中有细胞核和形状不规则的血细胞分别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白 细胞的数量偏多,说明人体某些部位患有炎症;血小板数量偏少, 可能会出现异常出血。
血液分层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血液分层实验的操作步骤;3. 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分析各层成分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占血液总体积的55%,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等组成,具有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维持渗透压和pH平衡等功能。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负责运输氧气、防御感染和止血凝血。
血液分层实验通过加入抗凝剂,使血液中的血细胞因比重不同而分层,从而便于观察和分析各层成分的特点。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试管、试管架、量筒、滴管、吸管;2. 实验试剂:抗凝剂(如柠檬酸钠)、生理盐水;3. 实验样品:新鲜血液。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干净试管,加入约2ml抗凝剂;2. 用滴管吸取新鲜血液,加入抗凝剂中,轻轻混合;3. 将试管静置一段时间,观察血液分层现象;4. 根据分层现象,记录各层成分的颜色、透明度和细胞数量;5. 分析各层成分的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浆:上层为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体积的55%。
血浆中含有水、蛋白质、电解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
通过观察,血浆层无血细胞,说明血浆主要由水和其他物质组成。
2. 白细胞和血小板:中层为白色或淡黄色,约占血液总体积的5%。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液中呈悬浮状态,不易沉淀。
通过观察,中层细胞数量较少,说明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液中所占比例较小。
3. 红细胞:下层为暗红色,约占血液总体积的40%。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通过观察,红细胞层较厚,说明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比例较大。
六、实验结论1.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占血液总体积的55%,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等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负责运输氧气、防御感染和止血凝血。
2. 通过血液分层实验,观察到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三层结构,进一步证实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中考第一轮复习资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概括】1.血液组成和功能(1)血液的组成:血液加抗凝剂的后会分层,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是 ,下层是红色的 ,在两层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90%的 ,约7%的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 等约3%,此外,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尿素等) 功能::红细胞、 、血小板 2.三种血管的特征、分布和功能3.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填心脏结构图 (1) 口诀: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左心房连 左心室连 右心房连 右心室连 4.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2)血液循环的途径:①体循环:→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
结果:血液由血变为血。
②肺循环:右心室→→肺部毛细血管网→→左心房结果:血液由血变为血。
3)血液循环的功能:把氧气和养料带到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带走。
(①根据上图,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要到达下肢细胞中,要经过哪些管腔?要经过几层细胞膜?外界氧气→→→肺部毛细血管→→左心房→→主动脉→→下肢肌细胞氧气要经过()细胞膜②据图说明下肢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要排出到体外,要经过哪些管腔?经过几层细胞膜?二氧化碳→下肢中毛细血管→→右心房→→肺动脉→→肺泡→→外界二氧化碳要经过()细胞膜③据图说明脑中神经细胞如何获取小肠吸收的葡萄糖?这一过程中,葡萄糖几次经过心脏?葡萄糖→小肠毛细血管→肝毛细血管→→右心房→→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左心房→→→头部毛细血管神经细胞葡萄糖()次经过心脏5.ABO血型及输血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输为原则,否则会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注:型血为万能输血者,型血为万能受血者。
)【典型题例】1.下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2.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①个体最小,能穿透血管壁B.②数量最多,能够吞噬病菌C.③的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D.①②③三种细胞中只有③没有细胞核3.你一定有过手指被划出小伤口的经历,但你会发现伤口即便不包扎血液也会慢慢凝固,这与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有关()A.吞噬细胞B.血小板C.红细胞D.白细胞4.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下图,下列对血管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①是静脉B.②是毛细血管C.③是动脉D.全是毛细血管5.心脏的瓣膜只向一个方向开,保证血液的方向是()A.心室→心房→动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静脉 D.心房→心室→静脉6.与人心脏四个腔直接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静脉血管是()A.肺动脉B.肺静脉C.主动脉D.上、下腔静脉7.下图X表示人体某内脏器官,a代表流入该器官的血液,b代表流出该器官的血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b中氧气含量增加,则X为肺B.若b中尿素含量减少,则X为肾脏C.若b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则X可能为小肠D.若b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则X可能为肝脏8.我们体内的血液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发生倒流,其主要原因是( ) A.肌肉收缩挤压血管B.血管壁有一定的弹性C.心脏有节律地舒张和收缩D.心脏和血管内瓣膜的作用9.现代临床医学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血液或某种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中动脉的分层结构特点

中动脉的分层结构特点
中动脉是人体主要的动脉之一,负责将氧合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
身各个部位。
该动脉的分层结构特点非常重要,不仅影响其功能,也
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下面我们来细致地分步骤阐述中动脉的分层
结构特点。
第一步:外膜层
中动脉的外膜层是它最外层的一层,主要由结缔组织和弹性组织
构成。
结缔组织负责提供支撑,弹性组织则赋予中动脉弹性,使其能
够承受来自心脏的血液脉搏。
同时,外膜层内还分布着一定数量的神
经末梢和微血管,它们与中动脉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第二步:中膜层
中动脉的中膜层位于外膜层和内膜层之间,是中动脉最厚的一层。
中膜层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组成,平滑肌细胞是中膜层的主
要成分,负责调节中动脉的直径和血压,以维持血流和氧气的均衡分配。
而弹性纤维则保证了中动脉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使血流血压能
够平稳地传递。
第三步:内膜层
中动脉的内膜层紧贴着血液流经的管腔,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基底
膜构成。
内皮细胞是构成内膜层最主要的细胞类型,它们参与调节血
管内壁的通透性和血栓形成,维持血液流动的稳定性。
而基底膜则为
内皮细胞提供所需的基质支持。
总之,中动脉的分层结构特点是其正常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关键。
当中动脉内皮层的通透性发生变化时,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造成中动脉硬化和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疾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需要注重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吸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饮食
习惯,适当锻炼身体,以防止发生这些疾病的发生。
最新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集体备课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获奖(四篇)

最新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集体备课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获奖(四篇)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集体备课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获奖篇一本课是新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通过呼吸吸进氧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被组织细胞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走?顺理成章的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而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同时为后面学习血液循环、输血、献血做了铺垫。
所以本节课从内容上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
说学生熟悉血液是因为他们对血液的颜色有感性认识,有过流血、验血的经历。
说学生对血液陌生,是因为学生不知道血液里有哪些成分,以及各种成分各有什么作用。
这些知道的却很少。
所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看课件,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1.通过课件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了解血液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教学重点: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温故引新,导入新课。
2.探究学习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化验单,对化验单初步解读。
2)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得到血液的组成。
3)学习血浆的组成及主要功能时,先让学生猜想: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从成分上再猜想它的功能又是什么?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得到结论。
这样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猜一猜、想一想,并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学生会有成功的喜悦。
5)最后通过比较血细胞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通过练习,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实验:加入抗凝剂使血液分层.

实验:加入抗凝剂使血液分层
血浆 成分: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它养料和废物
血液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管
位置: 胸腔中部偏下方
心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
心室壁厚
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动脉血)
结构四个腔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动脉血))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静脉血)
右心室(连通肺动脉,静脉血)
瓣膜房室瓣(只能向心室开)
动脉瓣(只能向动脉开)
功能:血液运输的动力
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心脏生理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
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
血液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的途径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血型的发现: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
血型:ABO血型系统将人类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输血与血型输血: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血量:成人体重的7%~8%;献血量200~300ml。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1 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男性生殖系统: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
(睾丸是主要生殖器官,因其可以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卵巢是主要生殖器官,因其可以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2 性激素的作用雄性激素:刺激男性相关器官发育;维持男性特征。
雌性激素:刺激女性相关器官发育;维持女性特征和性周期。
(卵巢活动具有周期性)3 受精作用在输卵管中,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4 胚胎发育(“十月怀胎”280d 40周)(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睾丸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开始细胞分裂胚泡细胞分裂,分化卵巢卵子输卵管输卵管子宫胚胎胚胎发育胎儿分娩婴儿子宫阴道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1 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到个体发育成熟。
人生长发育的几个时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
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2 青春期发育身体其他器官功能的发育性发育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器官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第二性征的发育(男性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的第二性征包括: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音调较低等)(女性在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的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人体概述1 八大系统:“小虎省内寻觅芸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
2 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能够解释骨的煅烧以及脱钙实验)骨的成分无机物(钙盐):使骨脆硬有机物(蛋白质):使骨柔韧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⒉蛋白质、糖类、脂肪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供能物质。
(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备用的供能物质脂肪)⒊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症种类缺乏症种类缺乏症维生素A 夜盲症钙儿童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维生素B 脚气病铁贫血症维生素C 坏血病碘地方性甲状腺肿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人体的消化与吸收⒈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最膨大的部位)、小肠(最长的部分)、大肠、肛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分层实验
( 抗 凝 剂 )
柠 檬 酸 钠
静置
血浆 白细胞 血 细 胞 血 液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液的组成
RBC是红细胞;PLT是血小板 WBC是白细胞;Hb是血红蛋白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讨论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后,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几层?
因为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它们的比重不一样, 所以会分层。分成三层。
血液分层现象
亭口中学 张丽英
生活中常会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为一时失
血过多而离开了人世。如果能够及时输血,他们可能 会很快的恢复健康。可见,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
为什么血液对人体这么重要呢?
我们是小小科学家!
探索血液的组成
大家知道:血液在自然状态下会凝固 成血块,首先在量筒内滴加几滴5%的柠 檬酸钠溶液(抗凝剂),然后取家兔的 血液10ml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再静 置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 显的分层现象。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Fra bibliotek细胞与血浆共同组成
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所以,血液是一种组 织,属于结缔组织,又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叫 做流动的组织
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由那几部分组 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 么层次?
血液是由上层的淡黄色半透明液体,下层深红色部
分及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组成。上层的液体是 血浆;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的物 质里,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 中。
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