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与体质辨识

合集下载

中医体质辩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中医体质辩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质辨识 能够很 好的检 查 中人 体的亚健 康状 态, 结合针对性 的调理措施 , 可以使人恢复到健康水平 , 减少疾病 的发 生。
【 关键词 】 中医体质辨识
治 未病
作用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t v e : To s t u d y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e f e c t o f T C M Co n s t i ut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d i s e a s e . Me t h o d s : 7 2 p e o p l e wi t h Qi
de ic f i e nc y c on s t i ut t i o n w e r e r a n do ml y d iv i d e d i nt o t he c o nt ro l g r o up a nd t he e xp e im e r nt l a gr o up . Th e e xpe im e r n t l g a ro up a do pt ed )
【 摘
要】 目的: 研 究 中医体质在治未病的 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 选取 气虚体质 的 7 2 人作 为研 究对 象, 随机 分为对 照组和 实验
组, 实验 组 采 取 调 理 措 施 , 对 比 调 理后 的健 康 状 况 。结果 : 实验 组 3 6人 感 冒的 次 数 和 疲 劳 综 合 症 的 情 况 明 显好 于对 照组 。结论 : 中 医体
f a ig t ue s y ndr o me we r e s i g ni ic f a nd y b e t t e r ha t n h os t e i n t he c on ro t l ro g up.C o nc l us i on:TC M Co ns t i ut t io n i d e nt i ic f a ion t c a n be ve r y g oo d t O c h e c k t he s u b he a l t h y s t a t e of h uman bod y,c om b i n e d wi t h t he t  ̄ge t e d c o nd i io t n i ng me a s ur e s ,c a n ma ke pe o pl e r e ur t n t o t h e h e lt a h l e ve l , r e d uc e he t oc c u  ̄e nc e o f t he d i s e a s e.

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研究发表时间:2014-07-17T08:30:00.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陈怡[导读] 人们的观念与时俱进地变化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目的的再审视,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

陈怡(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 6630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识气虚质给予自助调理方案的疗效。

方法:对比给予自助调理方案前后的体质变化。

结果:治疗组体质转为平和质47例;无变化6例,总有效率88.70%。

结论:自助调理方案对体质的改善疗效确切。

【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识治未病气虚质自助调理方案【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070-02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与时俱进地变化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目的的再审视,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的理念与实践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相对稳定的固有物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

它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

这种体质特点或隐或显地体现于健康和疾病过程之中。

中医体质学一方面强调人体体质的形成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两个基本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充分体现出中医学“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

治未病的学说它包括有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未变防变,已变防逆,初瘥防复等。

中医体质辨识是治未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中医体质辨识和治未病

中医体质辨识和治未病

中医体质辨识和治未病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

除了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医体质辨识和治未病成为了一种新的健康理念。

本文将介绍中医体质辨识的方法和治未病的意义。

中医体质辨识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对体质特征的分析和评估,判断一个人体质的健康状况和易患疾病的倾向。

中医体质辨识主要有九种体质类型,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每个体质类型都有其特点和不足之处,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调理和养生。

首先是平和质,这是一个理想的体质状态。

平衡的阴阳,强健的体魄,免疫力强,抵抗力好,不易得病。

其次是气虚质,这是一种常见的体质类型。

气虚质的人体质较弱,易疲劳,抵抗力差,容易感到气短乏力。

接下来是阳虚质和阴虚质,这两种体质类型体现了阴阳的失衡状态。

阳虚质的人体质虚弱,手脚发凉,易感冒;阴虚质的人则常常觉得干燥热痒,容易上火。

再来是痰湿质和湿热质,这两种体质类型主要与体内湿气的滋生有关。

痰湿质的人身体容易胖,皮肤黯淡,消化功能不佳;湿热质的人则出现口苦口臭、大便干燥等湿热症状。

血瘀质是指体内有瘀血积聚的体质类型,容易出现瘀斑、淤血等症状。

气郁质是指体内有气郁的体质类型,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悲伤、失眠等。

最后是特禀质,这是一种过敏性体质,对某些特定物质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有助于提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和养生。

与西医的“治病”不同,中医注重的是“治未病”,即在未患病之前通过调整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患病的发生。

中医的养生方法包括调节饮食、运动锻炼、保持心态平和、中药调理等。

在饮食方面,对于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食物。

比如,阳虚质的人可以多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姜、葱、羊肉等,以增加体内阳气;阴虚质的人可以选择滋阴的食物,如芝麻、蜂蜜、绿豆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的节制,不过度饮食,避免伤害脾胃。

运动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体质辨识与治未病

中医体质辨识与治未病



体质分类


湿热质(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 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形体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 疮,口苦口干,身体困倦,大便粘滞不畅或燥结 ,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 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疾病形成是多种致病因素长期积累的 过程,一旦被确诊,病情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 “治未病”涉及未病先防、欲病救萌、 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多阶段人群。 有病治病,无病养生,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医健康体检对非急性期疾病的人群都是 适宜的。
中医体质分类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 定》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第一部指导 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 为体质辨识及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 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 类科学化、规范化。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 气郁表现胃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形态瘦者为多。神情抑郁,情感脆弱 ,烦闷补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燥、梅核气、百合并及郁证等 对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 适应阴雨天气。


体质特征


特禀质(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 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 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 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型疾病者具有母体影 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 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 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 齿迟、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 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 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治未病与体质辨识

治未病与体质辨识

体质:气虚质(D型)
饮食宜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粳米、小米、大 麦、白扁豆、土豆、白薯、红薯、山药等。少吃具有耗气 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
气虚质推荐药膳
•黄芪童子鸡 •山药粥
体质:气虚质(D型)
避免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损 伤正气,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 屏风散以预防。
心理特征 容易心烦急躁
体质: 湿热质(F型)
发病倾向
适应能力
中医辩 体描述
易患疮疖、黄疸、 热淋等病
对夏末秋初湿热 气候,湿重或气 温偏高环境较难 适应
湿热体质易患疮疖、 脂溢性皮炎、复发性 口疮、慢性膀胱炎、 胆结石、胆囊炎、特 异性结肠炎等
体质: 湿热质(F型)
饮食宜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薏米仁、莲子、 茯苓、红小豆、绿豆、冬瓜、丝瓜、西瓜、莲藕等。少吃 胡桃仁、狗肉、香菜、辣椒、花椒、酒等甘酸滋腻之品及 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食品。
气虚质 12.71%
阳虚质 7.9%
痰湿质 6.29%
湿热质 9.88%
平和质 32.75%
血瘀质 7.95%
阴虚质 8.89%
特禀质 4.91%
气郁质 8.73%
九种体质的特点
痰湿体质,体胖
E
气虚体质,气短 D
F 湿热体质,长痘
阴虚体质,口渴 C
G 血瘀体质,长斑
阳虚体质,怕冷 B 平和体质,健康 A
体质: 特禀质(I型)
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少吃 荞麦、蚕豆、牛肉、鹅肉、虾、蟹、茄子、酒、辣椒、浓 茶、咖啡等食物
特禀质推荐药膳
• 葱白红枣鸡肉粥 • 固表粥:乌梅15克、黄芪

辨识体质治未病

辨识体质治未病

辨识体质治未病. 叶又红来源:文汇报何为“治未病”?“治未病”理论始于传统中医经典书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治病,是能够在病情还没有发展到某种状况时,他就已经能掌握病情,配合早期治疗,或刚要发生于萌芽之时就歼灭于无形,预防病情的发作。

如果等疾病已经形成才去治疗,就像渴了才去打井,战争起来后才想到去打造兵器,不是太晚了吗?据《史记·扁鹊仓公传》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就是位“治未病”的名医。

当时扁鹊路过齐国,齐桓侯接待了他。

扁鹊看到齐桓侯后说:“您有病在肌表,不治就会加重。

”齐桓侯说:“我没病。

”扁鹊走后,齐桓侯对左右人说:“扁鹊这个人就是徒有虚名,把没病的人说成有病来骗取功名。

”过了五天,扁鹊再次拜见齐桓侯,说:“您有病在血脉,不治恐怕要深入。

”齐桓侯很不高兴地说:“我没病。

”又过了五天,扁鹊见到齐桓侯说:“您有病在肠胃,不治恐怕要加重难治了。

”齐桓侯非常不高兴,干脆不理扁鹊……又过了五日,扁鹊远远望见齐桓侯转身就跑。

齐桓侯感到很奇怪,忙派人问扁鹊原因。

扁鹊说:“君王疾病在肌表时,用汤熨可以治疗;在血脉时,用针灸砭石的力量可以治疗;在肠胃,可以配合酒剂治疗;现在疾病已经深入骨髓,就是神仙也没有办法了。

”又过了五天,齐桓侯果然发病了,连忙派人去找扁鹊,扁鹊已经走了,齐桓侯最终不治身亡。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未病”到“已病”,从未成形到已成形。

按照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任何一个器质性的病变都是从非器质性的阶段发展而来。

在非器质性的阶段治疗是比较容易的,而一旦进入器质性的阶段,治疗就困难多了。

因此,为医者不但要善于治病更要善于识病。

疾病在未病的阶段,在未成形的阶段,你能否发现它,截获它,使它消于无形。

像扁鹊望齐桓侯之色一样,病还在皮肤就发现了,在皮肤就进行治疗,应该不费吹灰之力。

中医体质辨识与治未病ppt课件

中医体质辨识与治未病ppt课件
应能力较强。
体质分类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 血表现为主要特征。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劳 ,精神不振,易出汗,肌肉松软不实,舌淡红, 舌边有齿痕,脉弱。
发病倾向:易感冒、内脏下Fra bibliotek等病;病后康复缓 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
了中医体质测试工具。

中医体质辨识操作简单、方便理解、
容易为使用者所接受,有助于中医药理论
体系走近现代人生活。

通过研究不同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强调体质的可调性,从改善体质入手,为
改善患病个体的病理状态提供条件;实现
个体化诊疗。
中医体质辨识
实践意义
“亿万苍生,九种体质,人各有质。 体病相关;体质平和,健康之源,体质偏 颇,百病之因。”
调性。
体质分类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 、精力充沛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 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 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 佳,二便正常,淡红舌,薄白苔,脉缓和有力。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
中医体质辨识与 治未病
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体质学是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
究出发点,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
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把握健康与
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从而制定防
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
法,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

中医体质的
论述始于西汉时期
的《黄帝内经》,

中医体质辨识和治未病

中医体质辨识和治未病

中医体质辨识和治未病治未病是伟大医学思想的树立。

治未病思想发端于我国的《黄帝内经》,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一思想的伟大意义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

而医学的,最高境界是“圣人不治。

已病治未病。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医学研究的三种对象,一是未病----健康无病的状态,二是欲病----疾病将要形成的状态,三是已病----疾病已经形成。

与之相对应是医学研究的三个层次,“上医”——维护健康的养生医学。

“中医”——早期干预的预防医学。

“下医”——针对疾病的治疗医学。

“治未病”的三个目标:“未病先防”——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

“既病防变”——对已经发病要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和恶化。

“已病早治”——已经发病要及时治疗一个较长时期以来,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逐渐被淡化,甚至被“治已病”所取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渴望健康的欲求日益增长,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治疗已病是消极被动的,是对医学主体功能的削弱与颠倒。

医学发展重心的转移昭示着21世纪的医学将不再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人的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现在城市大医院经常人满为患,医疗费用支出已不堪重负,目前的医疗现实急需“未病先防”,因此实践治未病是伟大的社会运动。

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

随着期望平均寿命延长,国人也更加注重自身健康。

国家人口与卫生科技发展战略确定了要战略前移:即从疾病为主导向健康为主导转变,重预防、重保健、治未病,使人们逐步形成维护促进健康,不得病或少得病的意识。

时代在发展,健康的概念不再是单纯的没有疾病,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是在人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能力上完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体质学概论 中医体质学的三个关键性科学问题 中医体质学的分类 九种体质的健康调护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简介
ppt课件
7
一、中医体质学概论
中医体质学的渊源 中医体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体质的概念 体质的形成
ppt课件
8
(一)中医体质学的渊源
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它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早在医学起源时期即 出现了对体质的认识。
ppt课件
18
9种体质类型图示
平和质 气虚质
阳虚质 阴虚质
痰湿质
湿热质
瘀血质
ppt课件
气郁质
特禀质
19
气 虚 质
阳 虚 质
阴 虚 质
痰 湿 质
ppt课件
20
瘀血质
湿热质
ppt课件
21
平和质的体质特征—健康
ppt课件
22
平和质健康调护
饮食:饮食注意节制,不要过饥过饱,不要常吃过冷或过热 和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 瓜果,少食过于油腻或辛辣之物;不要吸烟酗酒。
ppt课件
12
(四)体质的形成
先天禀赋 种族、家族遗传 婚育及种子 养胎、护胎和胎教
后天因素 饮食营养 生活起居 精神情志 环境因素 疾病与药物因素
ppt课件
13
二、体质学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体质可分论
—— 体质可以客观分类。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已被认定为中华中医药 学会标准,成为对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评价的标准 化工具。
治未病
未病先防 欲病早治 既病防变 病后康复
5
为什么我连喝水都胖,别人天天吃肉都长不胖? 有什么药能把我脸上的痘弄下去? 为什么我反复地感冒,一次刚好,一次又来? 为什么我到了夏天都开不了空调,还一喝凉水就
拉肚子? 我为什么总是有气无力,病了吗?会死掉吗?
ppt课件
6
主要内容
ppt课件
10
(三)中医体质学的概念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 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 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 预防、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学科。
是从中医基础理论中分化出来的新的学科。
ppt课件
11
体质的概念
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 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 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它具有个体差 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 特点。
治未病与体质辨识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汤军 主任中医师
ppt课件
1
2200多年前《黄帝内经》记载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不治已乱治 未乱”。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
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 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 脾。四季脾王 不受邪。即 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 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
ppt课件
9
(二)中医体质学的形成与发展
《内经》为源头 《伤寒杂病论》为体质理论应用开端 历代医家对中医体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清叶天士第一次明确提出“体质”一词。
20世纪70年代,王琦老师为代表的学者开始体质学说 的研究。历经30余年,目前已经构建了现代中医体质 学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医体质学学科。
ppt课件
25
阴虚质的体质特征—缺水
ppt课件
26
阴虚质健康调护
体育锻炼: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在公园、广场、庭院、湖 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清新之处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 之以恒。平时可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以健脾补气。不宜做大负荷和 大出汗的运动,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运动,以免耗损元气。
情志调摄;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别人交谈、沟通。以积 极进取的态度应对生活。
也。 —《金匮要略》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23
气虚质的体质特征—气短
ppt课件
24
气虚质健康调护
饮食:可多食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 肉、鹌鹑肉、泥鳅、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 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起居: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应适当午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 要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激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 以免损伤元气。
西方起源——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 公元前360~377年)在其所著的 《论人的本性》一书中提出“体液说”,认为人 体有4种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它们的组合构成了人体的“特质”。
东 方 起 源 ——中医对体质的 论述始于 2200 年前 《黄帝内经》,书中对体质的形成、体质的特征 与分型,以及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治 疗的关系等均有论述。
通过干预可以使人的体质偏颇失衡状态得到改善 与调整,从而恢复健康,甚至从根本上改变治疗 观点。
ppt课件
16
三、中医体质学 的分类与健康调护
ppt课件
17
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特征
中医9种体质特征主要从形体特征、常见 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 适应能力等方面加以描述。
其中常见表现主要从面色、眼目、口鼻、 精神状态、饮食、二便、舌脉等方面的特 征进行表述。
起居:起居应有规律,不要过度疲劳。饭后宜缓行百步,不 宜食后即睡。作息应有规律,应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时间。
体育锻炼:根据年龄和性别,参加适度的运动。如年轻人可 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情志调摄: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积极进取,节制偏激的情 感,及时消除生活中不利事件对情绪的的负面影响。
ppt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4
体质学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体病相关论
—— 体质类型影响疾病的倾向性。
中医体质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一类疾病的发 生与人的体质因素与类型有关, 如高血压、糖尿 病、高脂血症、中风属于痰湿质较多,成为发生这些 疾病的“共同土壤”。
ppt课件
15
体质学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体质可调论
—— 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 有可变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