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7历史排序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2018高考历史复习:各阶段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比较

2018高考历史复习:各阶段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比较
2018高考历史复习:各阶段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比较
对历史阶段特征的学习掌握,是现行高中历史模块教材的薄弱环节,却是全国高考历史试题经常涉及的模式。
从选择题来看:正确选项的判断,除了需要全面、准确的理解题干材料信息,还必须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作出最佳选择。
从主观题来看:“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的“所学知识”,往往是某个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史的综合,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更是主观题得分的重中之重。
政治
阶级矛盾
庶族崛起,士族衰落。
制度政策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藩镇割据。
政局对外
国家统一强盛,对外开放。
文化
思想
佛、道兴盛,儒学危机,“三教合一”趋势。
科技
天文历法、医学;雕版印刷、火药等。
文艺
文化全面繁荣(唐诗、书法、绘画等)。
经济
农业
经济作物(棉、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不抑兼并,土地集中;方田均税。
制度政策
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各国变法(商鞅等),分封制、宗法制瓦解。
政局对外
周王室衰落,诸侯混战→局部统一。
文化
思想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私学兴盛;
科技
天文历法;司南
文艺
文化成就辉煌(诗经、楚辞、帛画等)。
二、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希腊、罗马历史对比
春秋战国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自然
大河平原,多地宜耕
海洋港湾、岛屿,少地
罗马→环地中海地区
经济
农耕经济,自给自足;
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商品经济,海外贸易;
维护土地私有制
农耕、商品经济;
保护私有财产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及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及复习策略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及复习策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

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

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

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

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把握六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叙述型。

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

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关于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复习方法的讨论

关于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复习方法的讨论

79B04/2018结合中心,母亲的role model, 我们在故事情节中可以找到母亲通过三种亲身经历(1)faced the challenges of completing your studies (2)starting companies with Dad, while still (3)being a model and a Mom of five kids,来亲身示范,突出中心句子中的you can do anything you want to do.上述分析方法和语文阅读中判断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再次一致,只要学生平时结合语文阅读中的技巧并将其应用到英语完型中,阅读效果会成倍增强。

四、关注作者情感变化和情节发展,明确情节和文章基调作者受启发后写道:I felt unlimited freedom to dream. My whole world opened up. I set out to live my life filled with hope, seeing endless possibilities fo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s. 作者通过情感型词汇unlimited, opened up, endless 的表达再次渗透在母亲的影响下,自己发现生活的无限可能性,明白母亲说的只要你敢想,并且付诸实践,梦想终将实现。

作者在最后一段中提到I have forged ahead (毅然前行) with my life's journey, less afraid to make mistakes, and eager to meet each challenge. You did it, and now I'm doing it. Sorry, got to run. So much to do, so many dreams to live. 关键词核心在于实践do,作者作为一名女性,能在女性极少,甚至不接受女性的环境中做出挑战,unique 一词更是说明了作者对母亲所传递思想的深刻理解,母亲做律师也是挑战偏见的一种表现。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8届高三教学建议.doc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8届高三教学建议.doc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卷“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注重唯物史观的指导,巧妙渗透“以史为鉴”,历史感醇厚,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

仔细研读,无疑对2018年江苏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卷特点评析1.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2018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中外史的三大时间阶段,除了世界古代史比重略多外,考点分布还算合理。

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见下表)。

“考试说明”中一级子目的覆盖率大于55%,总比例达到80%,与2017年相比,二级子目的覆盖率有所上升,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各必修模块知识点考查统计表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

2018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相统一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比2017年有所下降,主观题的难度则保持相对稳定。

主观题主要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目标层面着力较多。

在一些省份历史试题日益专业化、学术化的今天,江苏试题难易适中,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这一朴实的风格,体现的是以命题者为中心转向以考生为中心命题理念的变化,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有利于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2.情境设置与开放探究各具特色与2017年相比,试题材料来源仍然相当丰富,有历史文物照片、历史著作、报纸报道、新闻漫画、人物言论等。

大量图文和数据材料的运用,避免了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更加生动活泼。

除了继续选材于马、恩的经典著作,史学大家的著作或言论入题更为突出。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解析版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解析版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1. ( 2分) (2018·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

从材料“圆”“直线”等名词可以看出,墨家对自然科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反映了墨家思想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A项诸子百家的其他派别思想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A项;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完整”科学体系的内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旨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认识能力,难度中等。

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是显学,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力量的壮大。

儒家思想因为主张仁爱,在春前战国时期与时代不符,得不到重视。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其它各家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2. ( 2分) (2018·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状态并未结束,虽然藩镇掌握财政大权,很多并不上供,但是名义上官员要接受中央任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藩镇只是赋税不上供,不能说控制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项明显与历史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唐代藩镇割据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大。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7

【精品】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线索7

线索7世界市场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长春模拟)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

这表明()A.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西欧传统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西欧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答案 C解析工业资产阶级这个概念是工业革命后对资产阶级的称呼,与新航路开辟在时间上不符,A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错误;由题中“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可知在商业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经营方式,C正确;社会阶级结构是生产关系范畴,与题干材料无关,D错误。

2.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

从此以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C.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D.三角航程的逐渐兴盛答案 A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基本形成,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题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美洲和黑奴贸易,故D项错误。

3.“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

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

”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C.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D.荷兰的殖民霸权逐渐丧失答案 D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西欧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是在打败法国之后,故C项错误;“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表明此次战争是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荷兰殖民霸权逐渐丧失,故D项正确。

历史选择题八大干扰方式及对策

历史选择题八大干扰方式及对策

历史选择题八大干扰方式及对策我们该把握高中历史题目的特征,从特征出发,总结做题的原则。

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基本特征是,从材料和情境出发,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选择题八大干扰方式及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选择题八大干扰方式及对策一、“正反并存类”(例1)(新课标全国卷Ⅱ)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启示)题中出现了互相对立的两个动词“批评”和“称颂”,解答时如果忽视其中一个就容易误选。

排除这一干扰的做法是将其中一个动词所连带的内容进行转换,与另一个动词表达的内容保持一致。

如将题中“批评……”之后的内容转换为“因为……”,即转换为“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因为现实政治不如夏、商、周‘三代’,希望当代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这样调整之后就可以顺利得出答案为C项。

二、“情景假设类”(例2)(北京卷)“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作《春秋》。

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启示)对于此题,我们需要从背景材料入手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从语法的角度分析,此题的背景材料中含有两个并列的假设句,将其翻译成白话文找出假设的内容,即“如果没有史实依据,虽是圣人亦不能写出《春秋》。

如果不了解某个人的事迹,虽是圣人也无法对其加以评价”。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解题的关键信息:《春秋》是依据史实写出来的,对《春秋》的评价是对这些史实的评价,由此可以推理出这段话体现了“言必有据”和“论从史出”两个原则,从而得出答案为B 项。

三、“似是而非类”(例3)(新课标全国卷Ⅰ)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高考历史选择题得高分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得高分技巧

高考历史选择题得高分技巧目录高考历史选择题得高分技巧高考历史复习方法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高考历史选择题得高分技巧1、做选择题首先得仔细审题要想做好选择题,仔细审题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只有你清楚了题干信息和问题,才能才能准确的找出答案。

如果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很容易选错,这就是为什么每次考试卷子发下来以后,总有一部分学生说明明会做的题,考试的时候却做错了的原因。

2、注意题目的隐含条件审题的时候要注意题干信息给出的隐含条件。

一般隐含条件对于能否选出正确答案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忽略了隐含条件,那么这道题做出来的可能性就很小。

(当然了,还可以靠蒙,而且梦到正确答案的几率也是很大的,毕竟是单选题)。

3、注意选择题的限定条件做选择题除了认真审清题意、注意题目中隐含的条件以外,还要注意限定条件。

历史选择题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符合条件的选项不止一个。

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没有注意到题目的限定条件,如果有了限定,那么符合题目的选项就剩一个了,也就是正确答案。

4、利用排除法排除法是做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不仅能提高答题的正确率,还能提高答题速度。

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可以根据题目的信息,确定时间或者空间范围,先把不符合的选项排除,然后在在符合条件的选项里找出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就是细心、认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帮助找出正确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构建历史知识网络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高考命题的依据。

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应将新课程理念与教材相整合,优化过程,突出能力,以主干知识为主线,将教材知识进行重组,以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构建新的知识模块,实现专题复习的有效性。

比如在复习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以历史知识主题为发展线索进行梳理:统治者维护封建制度与革命者反对封建统治专题、思想家的相近类别思想专题、民族独立专题、资产阶级建立资本主制度与无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专题等等。

通过多角度建立小专题进行知识梳理,深化了知识面,构建了点、线、面立体的知识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