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学习锅炉个人工作总结

学习锅炉个人工作总结

学习锅炉个人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学习锅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想在这里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工作体会。

首先,在学习锅炉方面,我系统地学习了锅炉的结构、原理、运行、维护和安全操作等知识,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我掌握了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在操作锅炉时能够做到规范操作,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断加强了对锅炉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我及时清理和更换锅炉中的沉积物和附着物,定期对锅炉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锅炉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同事一起共同维护和管理锅炉设备,保障生产工艺的正常进行。

另外,我也通过参与一些锅炉维修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维修经验。

在维修过程中,我认真学习现场技术人员的操作和维修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维修水平和技术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我积累了一定的实际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水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学习锅炉这段时间,我对锅炉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维修经验,也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锅炉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也通过实际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中不断提升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处理锅炉故障时,我学会了沉着冷静,迅速定位并解决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理解了锅炉的关键作用和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进行操作和检修。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锅炉设备的异常情况,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还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锅炉维护和维修中,需要和其他工作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做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我非常注重团队协作,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同时也虚心向他人学习,共同进步。

在处理锅炉维修项目时,我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注重沟通协调,协助团队顺利完成每一项任务。

锅炉学习心得(优秀5篇)

锅炉学习心得(优秀5篇)

锅炉学习心得(优秀5篇)锅炉学习心得篇1锅炉学习心得: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自从我踏入锅炉行业,我深深地被这个领域的魅力所吸引。

从理论到实践,我逐渐认识到锅炉在我们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意识到了其操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对锅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

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理论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锅炉作为一种复杂的机械设备,其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需要深入的理解。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室实践,我逐渐掌握了锅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这不仅帮助我理解锅炉的工作过程,也让我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其次,实践操作是学习锅炉的关键。

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亲手操作各种类型的锅炉,如蒸汽锅炉、热水锅炉等。

通过实践,我更好地理解了锅炉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也提高了我的操作水平。

在实践中,我了解到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最后,团队协作是学习锅炉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在实习期间,我有机会与一群专业人士一起工作,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经验。

通过与他们合作,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协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回顾这段学习经历,我深刻地理解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对于锅炉操作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和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

未来,我希望能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质,以更好地服务于锅炉行业。

锅炉学习心得篇2锅炉学习心得经过一段时间的锅炉学习,我收获颇丰。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重要的学习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锅炉运行和管理的重要性。

锅炉是能源转换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

良好的锅炉管理能确保锅炉的稳定运行,防止可能的故障,从而维持能源生产的正常运行。

此外,学习锅炉也让我了解到锅炉制造和设计的复杂性。

锅炉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结构强度、耐高温高压能力、水处理系统等。

锅炉汽包课程设计的总结和展望

锅炉汽包课程设计的总结和展望

锅炉汽包课程设计的总结和展望一、总结锅炉汽包是锅炉的重要部件之一,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锅炉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深入学习了锅炉汽包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锅炉汽包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学习了汽包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随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通过计算和分析,确定了汽包的主要参数和尺寸。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汽包设计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我们还意识到汽包设计中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汽包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

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汽包的使用寿命和锅炉的安全性能。

因此,我们在设计中注重了这些方面的考虑,确保了汽包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不仅掌握了锅炉汽包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

我们深刻认识到汽包设计的重要性,并将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加注重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锅炉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锅炉汽包的设计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和智能化。

以下是对未来锅炉汽包设计的展望:1.节能设计: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环保要求的提高,节能已成为锅炉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未来,锅炉汽包将更加注重节能设计,通过优化结构、采用新型材料等方式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环保设计: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锅炉汽包的环保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未来,汽包设计将更加注重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环保材料和高效除尘技术等手段,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智能化设计: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锅炉汽包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设计。

通过引入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化设备,实现汽包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锅炉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未来锅炉汽包的制造将更加高效和精确。

通过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可以提高汽包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

【精编范文】锅炉课程设计心得-推荐word版 (2页)

【精编范文】锅炉课程设计心得-推荐word版 (2页)

【精编范文】锅炉课程设计心得-推荐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锅炉课程设计心得,仅供参考!锅炉课程设计心得大三开始上锅炉原理的时候就开始听说大四短学期有一门让你痛不欲生的课程设计----锅炉设计,做到现在觉得确实是这样,大量的数据摆在你的面前,而关键却不是计算而是设计,这才是真正令人觉得头疼的地方!刚开始拿到题目后坐在图书馆看书,一开始觉得无从下手,如此庞大的工程不知从何开始,而现在回顾设计的整个过程,只要按序就班的依照例子去设计,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虽然在设计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一开始的那种迷茫的感觉已经不再,而这时候人已经深陷其中,茫然不见泰山,纠结于细节,对于整体完全失去把握,等到最后检查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而一开始也很难从检查中分析出错误的原因,这都是因为随着设计的推进,对于锅炉的认识已经被割裂为分隔的炉膛、前屏、后屏、高在、高过、转向、低再、旁省、主省、空预等各部分,而随着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与检查,这些部分被水蒸汽流程和烟气流程串联起来,虽然现在还难以既宏观又细微的去把握锅炉,但那种感觉有了,那种感觉很难描述,就跟考前复习一样,复习了一段时间你觉得你可以去考试了但其实心里还是没底的那种感觉一样,因为对于锅炉,还是似懂非懂,因为设计是按照例子一步一步来的,觉得能考试是因为我现在还有书在手,但书拿走或者没了例子,那种底气就没了。

刚开始是在图书馆笔算热力平衡,而这就为将来的大错埋下了伏笔,一是我当时的排烟温度用的是150度而不是120度,二是我的锅炉热效率算错了,这不禁让我坚信一个庞大的工程一开始一定要打好基础,和同学们多讨论讨论,否则就会成为“比萨斜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而我后来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时候还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小错,后来排烟温度总是难以校核通过,这是经强大的华老师指点才明白这个错误对于整个锅炉计算式多么的严重,做工程真的来不得半丝马虎,现在也明白国内很多的不好的工程很有可能就是从这样的小错开始的!在算烟气焓温表和烟气特性表的时候发现这就是锅炉原理的作业,于是果断找出当年作业的Excel文件瞬间搞定,这时我一时到Excel实在是算这种大。

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锅炉课程设计感想
历时两周的锅炉课设结束了,两周里我和小组成员共同探讨,相互合作,基本完成了应有的设计任务。

回首这两周的设计,遇到过困难,更收获了知识和方法,无论锅炉知识还是工程计算的领会都在课设中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一、巩固了锅炉知识,更加融会贯通。

学习的目的在于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

在上个学期的锅炉原理课程中,我们了解了锅炉的结构组成和相关知识,对锅炉安全节能环保的相关原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到电厂参观实习给了大家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验。

而这次的课程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以计算的形势,让我更加清楚的掌握了锅炉的结构,第一次将各个部件之间的烟气流程与介质流程全面的融汇在一起。

向实际锅炉的运行计算工作走进了坚实一步。

二、体验到合理方法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科学的方法。

在整个设计中需要计算上百个数据,涉及到计算,估取,查图,查表等各项工作。

既需要个人理解,更需要团队合作。

在团队里,我们进行了分工,将参数查取,数据计算和文档编辑分给个人计算,提高了效率。

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excel表格的使用,在初期我们用计算器完全人工计算,效率低下,特别遇到需要根据误差更改假定值,数据还需要重新计算,让我们的负担很大。

后来使用excel表格后我们效率大大提高,这让我清楚的认识到科学的方法的和合适的选择计算机辅助工具的重要性。

整体来讲,这次课设让我有了很大提高,在今后我将更注重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科学的计算方法,为将来融入实际的工程设计或运行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气燃煤锅炉课程设计总结

大气燃煤锅炉课程设计总结

大气燃煤锅炉课程设计总结篇一:大气燃煤锅炉课程设计总结在大气燃煤锅炉课程设计中,我们旨在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锅炉原理知识,并初步掌握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和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锅炉设计和计算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们了解了锅炉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

其中包括锅炉辅助设计、受热面热力计算、计算数据的分析等内容。

通过这些计算,我们可以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并为锅炉机组的设计和布置提供依据。

其次,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热力计算来确定锅炉的整体设计和布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和综合考虑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初步能力。

我们还需要对锅炉的主要参数和燃料特性参数进行热力计算,以确定锅炉的蒸发量、过热度和压力等参数。

最后,我们进行了锅炉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锅炉的主要参数和燃料特性参数,进行锅炉受热面的设计、计算和布置,并完成锅炉热力计算和热平衡计算等任务。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加深了对锅炉设计和计算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大气燃煤锅炉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实践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锅炉原理知识,掌握了锅炉机组的热力计算方法和锅炉机组设计与布置的能力。

我们也学会了如何通过热力计算来确定锅炉的整体设计和布置,并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需的重要技能和知识。

篇二:大气燃煤锅炉课程设计总结在大气燃煤锅炉的课程设计中,我们旨在通过设计计算和热力分析,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和热力系统,掌握锅炉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锅炉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和整体设计热力计算过程顺序。

首先,我们学习了锅炉辅助设计的计算内容,包括锅炉机组的热力学计算、受热面的结构计算和计算数据的分析等内容。

这些计算的目的是为了为后面受热面的热力计算提供必要的基本计算数据或图表。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5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5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5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本系统主要介绍了锅炉的液位检测控制,还介绍了对温度和压力的检测控制,介绍了805 单片机和其它一些单片机在锅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它们的引脚和在系统中的电路图,本设计还采用了多种传感器来对液位、温度和压力的信号采集,利用LED来进行信号的输出显示,我设计的硬件系统的结构简化,系统精度高,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并设有液位报警、高压、低压和阀门失灵等故障报警,有问题立即就能发现。

通过自动调节控制液位并实现锅炉内温度和水位的报警。

液位控制在设定值上正常运行不需要人工干预,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小。

采用单片机设计出的工业锅炉控制器,能够针对汽包水位的不同状态和不同外界条件进行控制,汽包水位运行稳定、控制品质良好、控制效果明显改善;同时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工业锅炉的稳定运行。

控制装置具有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控制性能好等优点,且系统硬、软件维护简单方便,尤其适用于工业控制现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系统所采用的传感器性能稳定,测量准确,大大简化现场安装,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而且利用计算机单片机技术对锅炉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优越性主要在于:首先,通过对锅炉燃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使燃烧在合理的空燃比条件下进行,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由于工业锅炉耗煤量大,燃烧热效率每提高 %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锅炉控制过程的自动化处理以及监控软件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人员在监控计算机上能根据控制效果及时修运行参数,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工人的疲劳和失误,提高生产过程的实时性、安全性。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的普及、可靠性的提高及价格的下降,工业锅炉的微机控制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2对于此次课程设计,我早在寒假就借了linux相关书籍参看,但上面讲的主要是有关linux操作方面的内容,编程方面讲得很少,而且在假期中也并不知道课设的题目是什么,因此此次课设基本上都是在开学后的这两周内完成的。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个人版)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个人版)

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总结(个人版)锅炉课程设计综合分析锅炉课程设计是学习《锅炉原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两个星期来的学习,在老师的教育指导和同组同学的配合合作下,我进一步巩固了课本知识,掌握了热力计算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我对热力问题分析处理的能力。

1. 煤种分析我是17组中的成员,同组成员中还有苟前超、李振环,我们选的是3号煤种,属于低水低硫高灰分的无烟煤,这些成分对煤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当煤粉含有较多水分时,潮湿煤粉流动性差,输送困难,在容器中会造成煤粉搭桥现象,同时也会推迟煤粉的着火和燃烧。

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是煤分类的重要指标,当含量小于10%时属于无烟煤。

煤的挥发分含量对煤粉的爆炸性也有很大影响,挥发分含量越高,煤粉就越容易发生爆炸。

煤粉的爆炸性还随其灰分含量增加而降低。

灰分含量越大,发热量越低,容易导致着火困难和着火延迟,同时炉膛温度降低,煤的燃尽程度降低,造成的飞灰可燃物高。

另外,飞灰浓度高,使锅炉受热面磨损加剧,积灰严重,除尘量增加,锅炉飞灰和炉渣物理热损失增大,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

2. 烟气流速与管道磨损的分析进入尾部受热面的飞灰由于温度较高,具有一定的温度,因此随烟气冲击受热面管道时,会对管壁产生磨损作用。

烟速增加时,飞灰颗粒对管壁的撞击力、冲刷力加大,磨损加快。

我所计算煤种的结果是:屏式过热器烟气流速4.42m/s,凝渣管5.9 m/s,高温过热器热段9.2176 m/s,高温过热器冷段9.41226 m/s,低温过热器10.61 m/s,高温省煤器8.2 m/s,高温空气预热器12.94 m/s,低温省煤器8.01 m/s,低温空气预热器10.6 m/s。

最佳的过热器烟气流速为10-14 m/s,偏高则磨损较大,偏低则容易积灰,烟温高于700?的选择大于6 m/s即可。

综合以上结果,计算结果总体上还是比较合理的。

3(排烟温度与低温腐蚀的分析对于锅炉的设计来说,选用较低的排烟温度会使锅炉效率提高,但另一方面,使尾部受热面的烟气侧与工质侧的温差减少,增加了受热面的金属消耗量,锅炉造价也随之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烧锅炉之声
——锅炉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当我在大二上学期上《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时候,曾听华永明老师说了很多次大四短学期锅炉设计很让人头疼,而且会让我们对整个大学生活都印象深刻。

算完锅炉,我依然对华永明老师的这席话印象深刻!整整三周,我聆听了“锅炉之声”。

当短学期第二周开始的时候,我刚从赵老师那里拿了自己的锅炉题目和参考书,当时单纯地想着:锅炉课程设计,就是把大三下学期锅炉的作业重新做一遍,感觉工作量也还不是很大嘛。

(其实后来发现我错了……)考虑中,第二天就开始了自己计算锅炉的“行程”。

首先,我得感谢赵老师给了我一个非常给力的煤种——神府东胜煤,我甚至不知道这煤产自哪里,写下这篇心得体会的时候特地去百度了一下,发现它产自内蒙古自治区,发热量是同煤种的全国之最(不能肯定这句话的准确性)。

同时,很幸运,这种煤和例题的煤种是一样的,无形中减少了一些假设后的计算量。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可以偷懒的地方,但是其实我在计算过程中并没有偷懒,还是一步一步算下来的,还出了点小问题。

)说到计算,前面部分进行的当然是相当的顺利,大三下学期做过一遍作业,煤种和例题一样,所以计算热平衡的时候大差不差地就在不知不觉中搞定了。

然而,困难还在后头,当第三天的时候在教室算“前屏过热器”的参数时候,我发现了庞大的计算量和复杂地计算公式,这对我真是个挑战!算了一半后,实在算不下去了,于是到了赵老师办公室答疑,赵老师的指点给了我很多的帮助,瞬间让我明白了许多计算流程,并且使我把大三下学期学习的《锅炉原理》课程的很多内容都回忆并且串连了起来,然后很高兴地回到教室,“废寝忘食”地将前屏过热器部分算完了,虽然当时已经是中午一点钟左右的时间,但是还是很开心地完成了我的午餐。

回到宿舍,小憩了一会儿,开始了后屏过热器部分的计算过程,后屏的计算比前屏顺利多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基本搞定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从高温再热器计算开始,第一悬吊管,高温过热器,第二悬吊管,低温再热器垂直段,转向室,低温再热器水平段,汽温校核,算下
来是越算越快,以至于一整天都算锅炉,算锅炉变成了能使我很兴奋的一项“工作”。

而后算到空气预热器,虽然比较麻烦,稍微缓了一天,查了书本的一些资料,然后整体对照书上的一些公式算了下来,再到后来的总校和汇总,都没有遇到什么比较大的麻烦。

第二遍检验的时候,将误差降到了理想的范围。

而后,我又找赵老师答疑了一次,发现低温再热器水平段出口温度和低温再热器垂直段的进口温度相差过大,大约有8°C,而如果按照实际情况分析,相差应该在5°以内,这是一个较大的问题。

所以当天中午,我又开始了核算,发现只能动尺寸才可以将误差降下来,所以我对低再平和低再垂的片数进行了修改(原来各有110片,后增加为113片),效果还不错,而且截距变化也很小(0.003m 左右),最终定稿。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在这些计算过程中主要学习和深化的锅炉知识。

1 排烟温度
书中例题的排烟温度是125°,而我的题目是120°,排烟温度下降了5°之后,排烟热损失降低,锅炉效率提高(通过反平衡计算),锅炉实际消耗燃料量减少,从而计算燃料量减少。

2 热空气温度
书中例题的热空气温度是20°,而我的题目是30°,相当于我设计的锅炉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使用,而书中例题设计的锅炉在我国北方地区使用。

此外,因为热空气温度较高(高了10°),空气带入的炉内的热量较多,炉膛尺寸相同的情况下,理论燃烧温度高(较例题高了17°)炉膛出口烟气温度较高,所以在整个锅炉中,对流换热增多,从而使得锅炉效率提高,与1推出的结论相同。

在完成了锅炉部分的计算后,我用CAD进行了绘图,虽然每张图的尺寸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以前没有接触CAD软件的我来说,俨然是个挑战。

在多次请教了我们学院6班建环的同学CAD的操作方法之后,我将每张图纸都按要求画了出来,大概花了3天左右的时间,期间使我对CAD软件由陌生至较为熟悉以至于熟练,让我对这个画图软件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增强了我用电脑绘图的能力。

在写这篇心得体会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当我提到锅炉之时,我的脑海里就感觉自己设计的锅炉正在源源不断地送着煤,流动着蒸汽,发着人们需要使用的
电力。

那机器的轰隆隆之声和那燃料的燃尽的噼里啪啦之声,难道不正是我内心里听到的“锅炉之声”么?这声音更甚那音乐厅里的交响乐、那舞台广场的明星的歌!
三周,让我更加了解了锅炉,更加深入地学习了锅炉,并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逐渐融会贯通成一个整体,使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了真正地提升!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每次答疑时赵伶玲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我的室友孙伟同学矢志不渝地和我一起“迈着同样的步伐”进行着锅炉的设计与计算!
曾骥敏
03009427
2012.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