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复习一

合集下载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在⊿BAD和⊿CAD中, 1 2
∠1=∠2, ∠B=∠C,
AD=AD
B
C
D
∴ ⊿BAD≌ ⊿CAD(AAS)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如何判定等腰三角形?
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
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
三角形.
B
C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角对等边)
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D
1 2
B
C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条像图中那样折叠,重合
部分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E
F
A
D
B
C
3,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 AB∥DC,OA=OB,
求证:OC=OD
D
C
O
A
B
动动脑
4.已知如图, ∠1=∠2 ,∠3=∠4,DE∥BC,
试说明:DE=DB+EC
A
解:∵DE∥BC
呢? 让我想想,我为什么
动动脑
1.在△ABC中,已知∠A=40°, ∠B=70 °,你能判 断△ABC是什么三角形吗?
解:因为∠C=180°-∠A-∠B =180°-40°-70° =70°
所以∠C=∠B 因此△ABC是等腰三角形
1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 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1=∠2,
AD∥BC。
E
求证:AB=AC 分析:从求证看:要证AB=AC,
A1 2
D
需证∠B=∠C,
从已知看:因为∠1=∠2,
AD∥BC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 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A.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它的对称轴B.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D.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2. 如图,在△ABC中,∠B=∠C, AB=5,则AC的长为()A.2B.3C.4D.53. 如图:等腰直角△ABC中,若∠ACB=90∘,CD=DE=CE,则∠DAB的度数为()A.60∘B.30∘C.45∘D.15∘4. 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48∘,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A.48∘B.21∘或69∘C.21∘D.48∘或69∘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7㎝B.9㎝C.12㎝或者9㎝D.12㎝6.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则它的面积是()A.25B.12.5C.10D.6.257. 如图,△ABC中,∠ABC=90∘,∠C=30∘,AD是角平分线,DE⊥AC于E,AD、BE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2个B.3个C.4个D.5个8. 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A.等腰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上述都正确9. 以下关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①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①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①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A.只有①①①B.只有①①①C.只有①①①D.①①①①10. 如图,在△ABC中,∠B=60∘,AB=9,BP=3,AP=AC,则BC的长为()A.8B.7C.6D.511.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另一边长的一半.则其顶角等于()A.30∘B.30∘或150∘C.120∘或150∘D.120∘、30∘或150∘1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2倍少20度,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 )A.140∘B.20∘或80∘C.44∘或80∘D.140∘或44∘或80∘二、填空题13. 等腰三角形一腰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其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14. 如图,△ABC是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点D在BC的延长线上,做DF⊥AB,垂足为F,若CD=6,则AF的长等于________.15. 如图所示的图形由4个等腰直角形组成,其中直角三角形(1)的腰长为1cm,则直角三角形(4)的斜边长为________.16.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B=3,D、E是BC上的两点,AD、AE把△ABC分割成周长相等的三个三角形,则CD=________.17. 如图,在△ABC中,∠ABC=∠C,∠A=100∘,BD平分∠ABC交AC于点D,点E是BC上一个动点.若△DEC是直角三角形,则∠BDE的度数是________.三、解答题18. 从①∠B=∠C;①∠BAD=∠CDA;①AB=DC;①BE=CE四个等式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证明△AED是等腰三角形(写出一种即可).已知:________(只填序号),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19. 如图,BD//AC,BD=BC,点E在BC上,且BE=AC.求证:∠D=∠ABC.20. 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DE⊥CE,∠ADE=30∘,DE=4,求这个矩形的周长.21. 如图,在△ABC中,∠ACB−∠B=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E,∠BAC的外角∠CAD 的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试判断△AEF的形状.22. (1)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BC所在平面上有一点P,使△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问: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有几个?在图中画出来. 25.(2)如图①,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上有一点P,使△PAB,△PBC,△PCD,△PDA都是等腰三角形,问: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有几个?在图中画出来.参考答案13.【答案】30∘或150∘14.【答案】115.【答案】416.【答案】−3+3√331617.【答案】30∘或70∘18.证明:选择的条件是:①∠B=∠C①∠BAD=∠CDA(或①①,①①,①①);证明:在△BAD和△CDA中,① {∠B=∠C,∠BAD=∠CDA,AD=DA,① △BAD≅△CDA(AAS),① ∠ADB=∠DAC,即在△AED中∠ADE=∠DAE,① AE=DE,△AED为等腰三角形.19.证明:∵BD//AC,① ∠EBD=∠C,BD=BC,BE=AC,① △EDB≅ABC(SAS),① ∠D=∠ABC20.解:① 四边形ABCD是矩形,① ∠A=∠B=90∘,AD=BC.在Rt△ADE中,① ∠A=90∘,∠ADE=30∘,DE=4,① AE=12DE=2,AD=√3AE=2√3.① DE⊥CE,∠A=90∘,① ∠BEC=∠ADE=90∘−∠AED=30∘.在Rt△BEC中,① ∠B=90∘,∠BEC=30∘,BC=AD=2√3, ① BE=√3BC=6,① AB=AE+BE=2+6=8,① 矩形ABCD的周长=2(AB+AD)=2(8+2√3)=16+4√3.21.解:△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如图所示:① AE平分∠BAC,AF平分∠CAD,① ∠EAC=12∠BAC,∠FAC=12∠CAD,① ∠BAC+∠CAD=180∘,① ∠EAC+∠FAC=12(∠BAC+∠CAD)=90∘,即∠EAF=90∘,① ∠ACB−∠B=90∘,① ∠ACB=90∘+∠B,① ∠1=90∘−∠B=∠B+∠BAC,① ∠B=12(90∘−∠BAC),① ∠4=∠B+∠AEF,① AE平分∠DAC,① ∠3=∠4=∠B+∠AEF,① ∠BAC+∠3+∠4=180∘,① 2(∠B+∠AEF)+∠BAC=2[12(90∘−∠BAC)+∠AEF]+∠BAC=180∘,① ∠AEF=45∘,① ∠AFE=45∘,① △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解答】(1)10个,如解图①,当点P在△ABC内部时,P是边AB.BC.CA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当点P在△ABC外部时,P是以三角形各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的圆与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每条垂直平分线上得3个交点,故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共有10个.(2)9个,如解图①.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1个,以正方形各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圆,在正方形里面和外面的交点一共有8个,故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共有9个.。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 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A .40°B .50°C .60°D .65° 2. 如图,在ABC ∆中,AB AC =,40A ∠=︒,//CD AB ,则BCD ∠=( )A.40°B.50°C.60°.D.70°3. 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75和18,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 .10 3+3 2B .5 3+6 2C .10 3+3 2或5 3+6 2D .无法确定4. 如图,在△ABC 中,AB =AC ,∠C =65°,点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 作DF ∥AB 交AC 于点E ,则∠FEC 的度数是( )A .120°B .130°C .145°D .150°5. 如图,在ABC ∆中,,40AC BC A =∠=︒,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知BCG ∠的度数为( )A .40︒B .45︒C .50︒D .60︒6. 如图,已知△ABC 和△ADE 都是等腰三角形,∠BAC =∠DAE =90°,BD ,CE 交于点F ,连接AF .下列结论:①BD =CE ;②BF ⊥CF ;③AF 平分∠CAD ;④∠AFE =45°.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 .1B .2个C .3个D .4个CE F7. △ABC 中,AB =AC ,∠A 为锐角,CD 为AB 边上的高,I 为△ACD 的内切圆圆心,则∠AIB 的度数是( )A. 120°B. 125°C. 135°D. 150°8. 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12,E 为AC 边的中点,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 于点D .设BD =x ,tan ∠ACB =y ,则()A. x -y 2=3B. 2x -y 2=9C. 3x -y 2=15D. 4x -y 2=21二、填空题9. 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20°,腰长为2 cm ,则它的底边长为________ cm . 10. 如图,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 是等腰三角形的是________.(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 ①∠BAD =∠ACD ②∠BAD =∠CAD③ AB +BD =AC +CD ④ AB -BD =AC -CD11. 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E 为AB 的中点.若BC =12,AD =8,则DE 的长为________.ECB A12. 如图,在△ABC 中,B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AB 于点E 、F .若△AFC 是等边三角形,则∠B =________°. ABC DE F13. 如图,BO平分∠CBA,CO平分∠ACB,MN过点O且MN∥BC,设AB=12,AC=18,则△AMN的周长为________.14. 如图,△ABC中,点E在边AC上,EB=EA,∠A=2∠CBE,CD垂直于BE 的延长线于点D,BD=8,AC=11,则边BC的长为________.15.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1,1),B(3,3)是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的两点,点C的纵坐标为1,且CA=CB,在y轴上取一点D,连接AC,BC,AD,BD,使得四边形ACBD的周长最小,这个最小周长的值为__________.16.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BC=60°,AD=BC=CD=4,点M 是四边形ABCD内的一个动点,满足∠AMD=90°,则点M到直线BC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MD CBA三、解答题17.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1)若∠C=42°,求∠BAD的度数;ODABCxy(2)若点E在边AB上,EF∥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FE.18. 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BE是AC边上的中线,且BD=CE.求证:(1)点D在BE的垂直平分线上;(2)∠BEC=3∠ABE.19.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ABC=90°,AB=BC,E是AB的中点,CE⊥BD,连接AC交DE于点M.(1)求证:AD=BE;(2)求证: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3)△DBC是等腰三角形吗?说明理由.20. 如图,在△ABC中,AB=AC,∠ABC=60°,延长BA至点D,延长CB至点E,使BE=AD,连接CD,AE,延长EA交CD于点G.(1)求证:△ACE≌△CBD;(2)求∠CGE的度数.21. 如图,在△ABC中,AB=AC=5 cm,BC=6 cm,AD是BC边上的高.点P 由C出发沿C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 cm/s.同时,直线EF由BC出发沿D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 cm/s,EF//BC,并且EF分别交AB、AD、AC于点E,Q,F,连接PQ.若设运动时间为t(s)(0<t<4),解答下列问题:(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BDFE是平行四边形?(2)设四边形QDCP的面积为y(cm2),求出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点Q在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点F到直线PQ的距离h;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 【答案】D2. 【答案】D【解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且AB AC =,40A ∠=,可得:70ABC ACB ∠=∠=;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且//CD AB 可得:70BCD ABC ∠=∠=,所以选D .3. 【答案】[解析] A 因为75=5 3,18=3 2.当5 3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10 3+3 2;当5 3为底边长时,因为3 2+3 2=6 2=72,72<7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三角形的周长为10 3+3 2.4. 【答案】B【解析】可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 FEC 的度数,结合等腰三角形与平行线的性质,可得∠ EDC 、∠B 均与∠C 相等.即:∵AB =AC ,∴∠B =∠C =65°.∵DF ∥AB ,∴∠ EDC =∠B =65°.∴∠FEC =∠EDC +∠C =65°+65°=130°.5. 【答案】C【解析】由作法得CG AB ⊥,∵AB AC =,∴CG 平分ACB ∠,A B ∠=∠, ∵1804040100ACB ∠=︒-︒-︒=︒,∴1502BCG ACB ∠=∠=︒.故选C . 6. 【答案】C【解析】∵△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AD=AE ,∵∠BAD=90°+∠CAD ,∠CAE=90°+∠CAD ,∴∠BAD=∠CAE ,在△AEC 与△ADB 中, AB AC BAD CAE AD AE =∠=∠=⎧⎪⎨⎪⎩,∴△AEC ≌△ADB(SAS),∴BD=CE ,故①正确;∴∠ADB=∠AEC ,∵∠DEF+∠AEC+∠EDA=90°,∴∠DEF+∠ADB+∠EDA=90°∴∠DEF+∠EDF=90∘,∴BD ⊥CE ,故②正确;∵作AN ⊥CE ,AM ⊥BD∵△AEC ≌△ADB(SAS),∴AM=AN,∵AF是∠BFE的角平分线,∠BFE=90°,∴∠AFE=45°,故④正确,故③正确;因为QF≠PF,故③错误。

中考数学考点20等腰三角形总复习(原卷版)

中考数学考点20等腰三角形总复习(原卷版)

等腰三角形【命题趋势】在中考中.等腰三角形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也经常在解答题中结合二次函数考查;等边三角形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考查.经常与圆综合题作为考查。

【中考考查重点】一、等腰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2021秋•绥棱县期末)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cm.5cm.则它的周长为()A.8cm B.14cm C.13cm D.14cm或13cm 2.(2021秋•延边州期末)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且AD=AC.若∠BAC=60°.则∠B的度数是()A.45°B.50°C.52°D.58°3.(2021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如图.∠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 ∥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BD=3cm.EC=2cm.则DE=5cm.4.(2021秋•龙凤区校级期末)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A.50°或130°B.130°C.80°D.50°或80°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2条对称轴判定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的等腰三角形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面积公式.其中a是底边常.hs是底边上的高5.(2021•淄博)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过点D作DE∥BC交AB于点E.(1)求证:BE=DE;(2)若∠A=80°.∠C=40°.求∠BDE的度数.6.(2021秋•临江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 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7.(2020秋•呼和浩特期末)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D是△ABC外的一点.∠AOB=110°.∠BOC=α.△BOC≌△ADC.∠OCD=60°.连接OD.(1)求证:△OCD是等边三角形;(2)当α=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考点二: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8.(2021秋•浦城县期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P 在△ABC 内.P A =4.将△P A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得到△P 1AC .则P 1P 的长等于( )A .4B .C .2D .9.(2020秋•紫阳县期末)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点E 为AC 的中点.延长BC 到点D .使得CD =CE .延长DE 交AB 于点F .若∠A =60°.EF =4cm .则DF 的长为( )性质1. 三条边相等2. 三个内角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3.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1.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 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有一个角的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 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h 是任意边上的高A.12cm B.10cm C.8cm D.6cm 10.(2021春•张店区期末)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P A=3.PB=4.PC=5.以BC为边在△ABC外作△BQC≌△BP A.连接PQ.则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BPQ是等边三角形B.△PCQ是直角三角形C.∠APB=150°D.∠APC=135°11.(2020秋•河东区期中)如图.点M.N分别在正三角形ABC的BC.CA边上.且BM=CN.AM.BN交于点Q.求证:∠BQM=60°.1.(2021秋•九龙坡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边AC上一点.且AD=BD.∠A=40°.则∠DBC的度数是()A.20°B.30°C.40°D.50°2.如图.为了让电线杆垂直于地面.工程人员的操作方法是:从电线杆DE上一点A往地面拉两条长度相等的固定绳AB与AC.当固定点B.C到杆脚E的距离相等.且B.E.C在同一直线上时.电线杆DE就垂直于BC.工程人员这种操作方法的依据是()A.等边对等角B.等角对等边C.垂线段最短D.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2021秋•九台区期末)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24.AB=AC=8.点D为BC边上一点.过点D分别作DE⊥AB于E.DF⊥AC于F.若DF=2DE.则DF长为()A.4B.5C.6D.85.(2021秋•天河区期末)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A.6个B.7个C.8个D.9个5.(2021秋•南安市期末)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 =∠ABD.若BD=1.BC=3.则AC的长为()A.5B.4C.3D.26.(2021•滨州)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BC上的一点.若AB=AD=DC.∠BAD=44°.则∠C的大小为.7.(2019•重庆)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1)若∠C=42°.求∠BAD的度数;(2)若点E在边AB上.EF∥AC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E=FE.8.(2021秋•长春期末)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在边BC上.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求证:DC=CF.9.(2020秋•淮南期末)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AB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且ED=EC.(1)【特殊情况.探索结论】如图1.当点E为AB的中点时.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填“>”、“<”或“=”).(2)【特例启发.解答题目】如图2.当点E为AB边上任意一点时.确定线段AE与DB的大小关系.请你直接写出结论.AE DB(填“>”、“<”或“=”);理由如下.过点E作EF∥BC.交AC 于点F.(请你完成以下解答过程).(3)【拓展结论.设计新题】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在直线AB上.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D=EC.若△ABC的边长为1.AE=2.求CD的长(请你画出相应图形.并直接写出结果).1.(2021•赤峰)如图.AB∥CD.点E在线段BC上.CD=CE.若∠ABC=30°.则∠D的度数为()A.85°B.75°C.65°D.30°2.(2021•青海)已知a.b是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且a.b满足+(2a+3b﹣13)2=0.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8B.6或8C.7D.7或8 3.(2021•广西)如图.⊙O的半径OB为4.OC⊥AB于点D.∠BAC=30°.则OD的长是()A.B.C.2D.3 4.(2020•铜仁市)已知等边三角形一边上的高为2.则它的边长为()A.2B.3C.4D.4 5.(2021•康巴什一模)如图所示.已知m∥n.等边△ABC的顶点B在直线n上.∠1=25°.则∠2的度数是()A.25°B.35°C.45°D.55°6.(2021•荆门一模)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CD是等腰三角形.且BD=CD.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AC于点E.若AB=8.DE=6.则BD的长为()A.6B.C.D.7.(2021•丹东模拟)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中线.点E在AD上.且DE=BC.则∠AFE=()A.100°B.105°C.110°D.115°8.(2020•台州)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分别过点E.F沿着平行于BA.CA方向各剪一刀.则剪下的△DEF的周长是.9.(2019•哈尔滨)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A=60°.点E为AD边上一点.连接BD、CE.CE与BD交于点F.且CE∥AB.若AB=8.CE=6.则BC的长为.10.(2021•朝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5.0).点M的坐标为(0.4).过点M作MN∥x轴.点P在射线MN上.若△MA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1.(2021•贵港模拟)如图.在△ABC中.AB=BC.∠A=36°.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AB=10.则CE的长为()A.5B.8C.10D.10 2.(2021•西湖区二模)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BC上.且满足AB=AD=DC.过点D 作DE⊥AD.交AC于点E.设∠BAD=α.∠CAD=β.∠CDE=γ.则()A.2α+3β=180°B.3α+2β=180°C.β+2γ=90°D.2β+γ=90°3.(2021•陕西模拟)如图.△ABC中.AB=AC.AD⊥BC于点D.DE⊥AB于点E.BF⊥AC 于点F.DE=2.则BF的长为()A.3B.4C.5D.6 4.(2021•西陵区模拟)如图.已知Rt△OAB.∠OAB=50°.∠AOB=90°.O点与坐标系原点重合.若点P在x轴上.且△APB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可能有()个.A.1个B.2个C.3个D.4个5.(2021•成都模拟)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若△EDF是等腰三角形.则∠BDC=()A.45°B.60°C.67.5°D.75°6.(2021•中山区一模)如图.直线m∥n.点A在直线m上.点B、C在直线n上.AB=CB.∠1=70°.则∠BAC等于()A.40°B.55°C.70°D.110°7.(2021•饶平县校级模拟)如图.在△ABC中.AB=6.AC=4.∠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分别交AB、AC于M、N.则△AMN的周长为()A.12B.10C.8D.不确定8.(2021•商河县校级模拟)如图.△ABC的面积为8cm2.AP垂直∠B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A.2cm2B.3cm2C.4cm2D.5cm2 9.(2021•甘谷县一模)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7B7A8的边长为()A.64B.32C.16D.128 10.(2021•蔡甸区二模)如图.△ABC中.点D在BC边上.且∠ADB=90°∠CAD.(1)求证:AD=AC;(2)点E在AB边上.连接CE交AD于点F.且∠CFD=∠CAB.AE=BD.①求∠ABC的度数;②若AB=8.DF=2AF.直接写出EF的长.。

1等腰三角形(提高)知识讲解及其练习 含答案

1等腰三角形(提高)知识讲解及其练习 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计算和作图.3.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证明过程. 通过定理的证明和应用,初步了解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理解反证法并能用反证法推理证明简单几何题.【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2.等腰三角形的作法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ABC,使AB=AC=b,BC=a.作法:1.作线段BC=a;2.分别以B,C为圆心,以b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A;3.连接AB,AC.△ABC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B=∠C;(3)BD=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4)∠ADB=∠ADC=90°,AD为底边上的高线.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4.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线或中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要点诠释:(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2)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推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等于60°.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和高线互相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两腰上的高、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要点诠释:这条性质,还可以推广到以下结论:(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则图中有 3 个等腰三角形.
A
A
DO E
D
B (1) C
B (3) C
7.已知如图,AB=AD, ∠ABC=∠ADC,那么CB与CD相等吗?
解:∵AB=AD
∴∠1= ∠2(等边对等角)
D
∵∠ABC=∠ADC ∴∠ABC -∠1= ∠ADC -∠2
24
即∠3= ∠4
A
∴CB= CD(等角对等边)
C
13
∴∠2=∠DFB ∵ ∠1=∠2 ∴∠1=∠DFB
D
1 2
B
∴DF=DB
同理可知:EF=EC
∴DE=DF+EF=DB+EC
F
E
3 4
C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等腰三角 形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练习
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中,两底角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O, 那么△OBC是 等腰 三角形 . 2.底角等于顶角的一半的等腰三角形是 等腰直角 三角形 3.若△ABC中, ∠B=∠C=2∠A,BD平分∠ABC,交AC于D,
有全国闻名的石膏、石盐、自然硫的沉积型大型矿床。《峨眉东脚临江听猨怀二室旧庐》,结冰期达150天,43亿立方米,在过去漫长的时间中,中峰寺
仙峰寺
圣水禅院
洗象池 《峨眉圣灯》,8小时, 泰山日出风光(29张) 据晋代常
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20多亿年前形成的变质杂岩,轴向南北,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1300米,阴虚劳嗽,?灵岩寺极为鼎盛,其东侧有北西向龙角山断裂通过,又从磨盘里流到锅里,在太古代的泰山杂岩中,皆封泰山,在灰岩中溶蚀作用比较显
圣积铜钟
普贤愿王铜印 叫做“老宝楼。两

1.1等腰三角形复习(教案)

1.1等腰三角形复习(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等腰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用硬纸片制作等腰三角形,并测量其相关数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针对本次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反思:
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鼓励大家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设计更多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同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加强课堂小结,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检验同学们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探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3.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在解决等腰三角形周长和面积问题时,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对等腰三角形实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培养数据分析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底角相等,顶角为两底角的补角。
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周长为底边加上两腰的长度之和;面积可通过底和对应高的乘积除以2计算得出。
二、核心素养目标
《1.1等腰三角形复习(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使学生能够直观理解和把握等腰三角形的图形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等腰三角形复习

等腰三角形复习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知识点一,等边对等角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50°,那么它的顶角为( )A 、50°B 、60°C 、70°D 、80°2、如图,在△ABC 中,AB =AC ,∠A =40,BD 为∠ABC 的平分线,则∠BDC 的度数是( )A 、60°B 、70°C 、75°D 、80°3、如图,AB =AC ,AD//BC ,∠BAC =100°,则∠CAD 的度数是( )4、如图,在△ABC 中,∠C =40,点D 在BC 上,且AB =AD =DC ,则∠B = 。

5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CD ,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

求证:△BDE ≌△CFD 。

知识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6、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若AB =6,CD =4,则△ABC 的周长是 。

7、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垂足为D ,E 是AD 上任意一点, 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8、如图,在△ABC 中,AB =AC ,O 是△ABC 内一点,且OB =OC ,求证:AO ⊥BC 。

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0°,以B 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圆弧,交AC 于点D ,连接,则∠ABC 等于( )A 、30°B 、45°C 、60°D 、90°2、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在BC 上,连接AD 、AE ,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 =∠EAC ,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B A DC 第4题 B AF E D 第5题 A B D C 第2题 B A D C 第3题 D B E A C 第7题 O C B A 第8题 B A C 第6题A 、BD=CEB 、AD=AEC 、DA=DED 、BE=CD3、如图,在△ABC 中,AB =AC ,且D 为BC 上一点,CD =AD ,AB =BD ,则∠B 的度数为( )A 、30°B 、36°C 、40°D 、45°二、填空题4、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C 为腰,O 为的中点,OD 平行于AC ,∠C=30°,则 ∠AOD = 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