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背景音乐之父

合集下载

浅析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

浅析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

浅析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作者:邱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摘 ;要:黎锦晖,中国近代音乐的奠基人,中国流行音乐的先导者,其对于中国近现代流行音乐的萌生与发展是莫大的,他不仅开拓了中国流行音乐的新空间、实现其流行音乐与都市生活、城市发展的有效对话,打破了近现代音乐的陈规陋俗,还对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深远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是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中国近代流行音乐;黎锦晖;影响。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1一、中国近代流行音乐的产生背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加之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加重,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重创。

五四运动后,在“新文化”思想的推动下,西方的音乐文化如百老汇歌舞、美国爵士乐等新的音乐形式传入中国,以上海为代表的殖民性大都市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颇大,中国的流行音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

二、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历程(一)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之创作背景黎锦晖,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

字均荃,生于湖南湘潭一书香门第,“黎氏八骏”①之一。

黎锦晖从小就对家乡的戏曲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学习了古琴和弹拨乐器。

1912年毕业于长沙高等师范学院,1915年在北京多所学校教国文、历史等学科,并得到了蔡元培的培养。

随后,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撰写了大量语文教材的同时,提出了“学国语必须从唱歌入手,音乐是最好的方式。

”并开始其创作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之路。

黎锦晖先后创作了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和12部儿童歌舞剧,创办了《小朋友》期刊,并把其传到偏远的山村学校,给孩子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机会。

黎锦晖自发成立了“明月歌舞社”和“中华歌舞专科”,对喜爱音乐的人专门培养,培养了王人美、徐来等音乐表演人才。

(二)黎锦晖流行音乐创作之创作过程当时的上海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重,弥漫着西洋流行音乐的气息,黎锦晖看到此状况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中国要有属于自己的流行音乐,演唱自己的音乐作品,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追求还是非常痴迷的。

中国现代作曲家:陆在易人物简介

中国现代作曲家:陆在易人物简介
• 倡导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 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强调音乐教育的创新性
• 倡导吸收和融合世界音乐文化
• 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4
陆在易的音乐思想与观念
陆在易的音乐思想概述
强调音乐的表现力
• 认为音乐应该传达情感和思想
• 通过丰富的音乐手法和技巧展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学习
1956年毕
业后留校
任教
1980年代
至今担任
上海音乐
学院院长
02
• 师从音乐家李焕之
• 学习作曲、和声学等专业课程
04
• 推动音乐教育改革
• 促进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陆在易的创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
• 受政治环境影响,作品以歌颂为主题
• 音乐风格逐渐多元化
• 如《红旗颂》、《长征组歌》等
• 推动音乐教育改革
• 促进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陆在易在音乐教育领域的贡献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推动音乐教育改革
• 他的学生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
• 提出了一系列音乐教育改革理念
• 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促进了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陆在易对音乐教育的启示与影响
强调音乐教育的民族性
• 创作涉及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等多个领域
• 如《琵琶协奏曲》、《春江花月夜》等
陆在易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
• 作品中融入民间音乐元素
• 如《二泉映月》、《阳关三叠》等
强调音乐的表现力
• 通过丰富的音乐手法和技巧

汪立三器乐音乐创作生活综述

汪立三器乐音乐创作生活综述

013[摘 要] 汪立三先生是中国当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运用中西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音乐作品,对中国现当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器乐音乐创作历程、学术成果及教育思想三方面,对汪立三器乐音乐创作生活进行了综述。

[关 键 词] 汪立三;生平;创作成果汪立三器乐音乐创作生活综述杜 欣汪立三先生(1933—2013年)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纵观汪先生的人生旅途,器乐音乐创作贯穿他的一生,且钢琴音乐创作是他主要的创作领域。

他是我国最早用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也是擅于使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具有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音乐作品的作曲家。

汪立三先生祖籍为四川省犍为县,1933年3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汪正琈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喜爱京剧;母亲苏必蕙学的是会计专业。

童年时期,常跟随父亲进出于戏院的汪先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便曾尝试着写作以京剧曲牌为主题的旋律。

之后由于抗战全面爆发,汪先生一家迁往四川成都。

1944年,他考取教会学校——高琦中学,在这里开始了和西方文化的接触。

一、求学时(1933—1959)(一)积极的学习态度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幼少年时,汪立三先生家庭里充盈着中华传统文化氛围,而在学校则受到欧洲音乐文化的熏陶,这为他日后进行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948年,汪先生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现四川音乐学院),师从何惠仙学习钢琴,并跟随小提琴家张季时学习小提琴。

1950年,他在天津备考中央音乐学院时,跟随彭维明老师(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学习钢琴,同时他以中国传统说唱性曲艺四川扬琴为素材,写下了目前可考的第一首钢琴作品《扬琴印象》。

1951年,汪先生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进入作曲系与钢琴系进行学习。

在此期间,汪先生因生肺病休学了两年,本该回家养病的他在当时校长贺绿汀的特批下住在琴房,并且可以使用唱片室和图书馆,这使汪先生在这两年里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长进。

家庭背景音乐之父

家庭背景音乐之父

创业
2003年,茂哥开始发展团队核心人员一起创业;也是那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 茂哥发现了智能家居的分支——家庭背景音乐在当时有着更好的市场机会与价值, 于是便审时度势地改变了计划,调整前进方向。 如今再谈到那个直接导致开创了一个新行业的偶然机会具体是什么的时候,茂哥陷入 了遥远的回忆中: 2003年1月,茂哥正在为某知名品牌服装总裁罗总做整套智能家居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就这样,从硬件到软件,茂哥一个人完成了国内历史上首套中央背景音乐系统的研发, 首创了国内第一套内置音源、又能实现多房间独立控制的音响系统。时至今日,茂哥仍 清楚地记得第一批家庭背景音乐产品他做了5套样品,被问及只有一套的订单为什么要 做这么多套样品时,他笑着说,样品当然要多做些,每一套都要经过上千次测试,避免 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终,这套由茂哥亲自操刀独立研发的家庭背景音乐系统受到了客户的大加赞赏。这是 家庭背景音乐行业的历史开端,而适逢其会地通过这件事发现了家庭背景音乐背后的市 场价值与潜力后,茂哥决定先着力开拓这个前所未乐市场发展至今已有16年历史,从2003年第一台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的诞 生开始,就标志着背景音乐这个小众而又充满机遇的行业的诞生。经过最初几年的发 展,背景音乐系统生产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开来。中间经过几轮残酷的市场洗牌 后,到目前剩下的能够叫得上名号的背景音乐品牌也就十家左右:悠达、泊声、澳斯 迪、音丽士、向往、右转等。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快速发展,背景音乐也完全融入了 整个智能家居的体系之中,成为智能家居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背景音乐在整个 智能化市场的推动下,从小众开始逐步面向大众,很多线下实体品牌也开始启动线上 销售,品牌曝光度越来越大。从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来看,背景音乐将成为未来家居 生活主流的听音乐方式。
当时罗总在家里特地打造了一间茶室,他希望在品茶的时候能伴有悠扬的轻音乐,音乐 能很方便地就在茶室开启,同时在客厅也能共用这套音响系统,最好这两个空间的音乐 能独立地开启和关闭。罗总选了国内外很多知名品牌的音响,但都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效 果。 茂哥,主动对罗总表示自己可以帮他做一套这样的音响系统: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听音 乐,在任意房间都很能方便地开启和关闭音乐,而且还可以选择音源,不需要来回跑到 音响设备台去操作,音乐也可以达到高保真立体声的效果。”

中国现代作曲家:张千一人物简介

中国现代作曲家:张千一人物简介

198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得学士学位
• 毕业后开始音乐创作生涯,作品受到广泛关注
• 多次在国内外音乐比赛中获奖
张千一的创作环境与社会背景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 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艺术创作氛围浓厚
• 张千一的作品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关注和认可
21世纪初,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为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5
张千一的音乐创作思想与
理念
张千一的音乐创作哲学思考
张千一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的载体
• 他关注人性、社会、自然等问题的探讨
• 通过音乐作品表达对人类命运和未来的思考
他强调音乐创作应该具有个性和创新精神
• 反对盲目追求商业化和市场化
• 提倡原创性和多样性的音乐创作
张千一的音乐审美观念
张千一认为音乐审美应该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 尊重和欣赏各种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
• 提倡跨界和融合的音乐创作
他强调音乐作品应该具有深度和内涵
• 通过音乐作品展现人性、情感和思想
• 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张千一的音乐教育观点与实践
张千一认为音乐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和创新的培养
•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中国现代作曲家:张千一人物简介
DOCS
01
张千一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张千一的出生与成长经历

1959年出生于中国四川成都
• 成长于一个音乐家庭,父母都是音乐教师
• 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学习钢琴、小提琴等乐器
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课件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4
CATALOGUE
冼星海的代表作品赏析
《黄河大合唱》
总结词
这部作品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顽强精神和不屈意 志。
详细描述
创作于1939年,以黄河为背景,通过合唱、交响乐、独唱和朗诵等形式,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苦难与 顽强抗争。作品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九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音 乐风格和表现力,使整部作品成为一部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史诗性音乐作品。
家庭影响
尽管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都十 分重视对他的教育。他们鼓励他 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他对音乐的 兴趣。
教育经历与音乐启蒙
教育经历
创作起步
冼星海在岭南大学附中和上海国立音 乐专科学校接受过教育。
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期间,他创 作了《风》《悲怆》等作品,展示出 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才华和潜力。
音乐启蒙
与西方音乐的融合
冼星海的音乐作品融合了东西方音乐元素,为世界音乐的发展注入 了新的活力。
提高中国音乐的国际地位
通过冼星海等音乐家的努力,中国音乐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
后人对冼星海的评价与纪念
高度评价
后人对冼星海的评价普遍很高,认为他为中国音乐事业做出 了卓越的贡献。
纪念活动
为了纪念冼星海,后人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音乐 会、展览等,以缅怀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作Hale Waihona Puke 影响《黄河大合唱》一经演出,立即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 热情,还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传唱至今。
与其他音乐家的趣事和合作经历

中国现代作曲家:谭盾人物简介

中国现代作曲家:谭盾人物简介
品具有独特的东方美学特色,受到国
际音乐界的认可
获得多个国际音乐奖项
积极参与国际音乐活动
• 与西方著名音乐家如柏林爱乐乐
• 如格莱美奖、奥斯卡最佳原创音
• 如担任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
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合作
乐奖、托尼奖等
节等国际电影节的评委
• 成为国际音乐界的杰出代表
• 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及音乐讲
• 为中国电影音乐走向世界树立了典范
《水乐》:探索声音与水的奇妙结合
作品背景
⌛️
• 以水资源为主题,探索
声音与水的奇妙结合
• 倡导环保理念,关注人
类生存环境
作品影响

• 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
音乐特点
推广环保理念
• 为跨界音乐创作提供了
新的可能性

• 采用现场音乐、多媒体
音乐等表现形式
• 将音乐与水流、光影等
•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注地球家园
谭盾对年轻音乐家的培养与扶持
提供学习机会与平台
• 通过音乐工作室、音乐节等活动,为年轻音乐家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 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建议
扶持年轻音乐家的发展
• 为年轻音乐家的作品提供演出机会,推广他们的音乐
• 鼓励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传承音乐精神
• 通过自己的经历与作品,传递音乐精神,激发年轻音乐家的创作激情
创新音乐表现形式
• 采用独特的音乐表演方式,如现场音乐、多媒体音乐等
• 打破传统音乐界限,探索新的音乐可能性
谭盾音乐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01
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 在作品中运用民间曲调、戏曲等元素
• 赋予作品鲜明的东方美学特色

适合父亲节朗诵的背景音乐

适合父亲节朗诵的背景音乐

适合父亲节朗诵的背景音乐在庆祝父亲节的时候,朗诵一段精心准备的诗歌或演讲稿是一种常见的活动方式。

但是,为了让朗诵更具氛围感和感染力,选择一首适合的背景音乐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什么样的音乐适合父亲节朗诵呢?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首背景音乐,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父亲》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是王力宏,歌曲讲述了一个孩子对父亲的感激、感恩之情。

唱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付出的每一份心血,以表达尽孝顺父母的美好感情。

适合场景:在表演和朗诵中喜欢表现感恩、与生活、家庭浓厚感情的人,可以选用这首歌曲作为自己的背景音乐,最好在家庭聚会、或者在家里的小宴会场景中使用。

二、《我的父亲》这首歌曲的歌手是林忆莲,歌曲讲述了一个传统中国的父亲的形象,那种坚实、深沉、负责任、默默奉献的品质,引发了听众的共鸣。

歌曲词句温馨,情感真挚,是很多人记录自己成长经历的一首歌。

适合场景:如果您打算向父亲或其他现实生活中的温柔父亲致敬,那么这首歌会是您的绝佳选择。

最好放在父亲日的当天一起演唱,作为一份亲手制作的精美礼物。

三、《不再犹豫》这首歌曲来自于北京的民谣团体《蛋堡》。

歌词呈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男人的形象,那种狂热的梦想追逐,即便身上穷习奈及福祸,却也仍然矢志不移,干劲十足的状态,让人对生活充满了力量。

适合场景:如果您的父亲是一个充满事业心的人,一向追求自我实现与进步,并且对自己的事业投身到过头,那么这首歌会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可以在父亲节的时候为他放一下,表现对他的方向感的理解与支持。

四、《父亲的草原》这是一首优秀的蒙古族歌曲。

歌曲描述了草原上的父爱、家庭、祖先、宁静的场景;让人对“家”,“人性”重新产生强烈感悟。

歌曲庄重、高远,用音乐式地表现了传统元素的永存价值。

适合场景:如果您与父亲或家人之间都存在着与草原有关的回忆或情感纽带,那么这首歌曲会是您的首选。

可以在自家院落里,或是户外自然风景中,一边哼唱这首歌曲,一边回忆与分享这些美好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智能背景音乐之父吴文茂
|正在使用和将来会使用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的家庭,都应该记住吴文茂这个名字。

中国智能背景音乐之父吴文茂先生
人物简介
吴文茂,业内人称茂哥,毕业于中南大学自动控制工程系,2003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家庭背景音乐系统,创办泊声品牌,开创背景音乐行业先河,被誉为“中国背景音乐之父”。

几年后再创建悠达品牌,专注背景音乐和智能家居的研究。

现任悠达CEO及中国智能家居联盟理事单位专家成员。

前言
家庭背景音乐市场发展至今已有16年历史,从2003年第一台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的诞生开始,就标志着背景音乐这个小众而又充满机遇的行业的诞生。

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背景音乐系统生产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蔓延开来。

中间经过几轮残酷的市场洗牌后,到目前剩下的能够叫得上名号的背景音乐品牌也就十家左右:悠达、泊声、澳斯迪、音丽士、向往、右转等。

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快速发展,背景音乐也完全融入了整个智能家居的体系之中,成为智能家居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背景音乐在整个智能化市场的推动下,从小众开始逐步面向大众,很多线下实体品牌也开始启动线上销售,品牌曝光度越来越大。

从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来看,背景音乐将成为未来家居生活主流的听音乐方式。

第一台中央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的诞生
中国第一台中央家庭背景音乐系统主机
2000年,就在这个千禧年,智能家居工程开始在国内悄然萌芽。

当时整个智能家居行业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要在行业里发展可谓举步维艰,但茂哥却怀着一腔热血一直坚持着,因为他深信智能家居行业绝对是未来的朝阳产业。

2003年,茂哥开始发展团队核心人员,特意从北京将其校友罗理生喊回一起创业;也是那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茂哥发现了智能家居的分支——家庭背景音乐在当时有着更好的市场机会与价值,于是便审时度势地改变了计划,调整前进方向。

如今再谈到那个直接导致开创了一个新行业的偶然机会具体是什么的时候,茂哥陷入了遥远的回忆中:
2003年1月,茂哥正在为某知名品牌服装总裁罗总做整套智能家居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当时罗总在家里特地打造了一间茶室,他希望在品茶的时候能伴有悠扬的轻音乐,音乐能很方便地就在茶室开启,同时在客厅也能共用这套音响系统,最好这两个空间的音乐能独立地开启和关闭。

罗总选了国内外很多知名品牌的音响,但都没有达到他想要的效果。

从大学时代起,茂哥对于高保真音响系统就很感兴趣,一直作为一个兴趣爱好在研究探索,就在这一刻灵感被彻底激发,他在脑海中设想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主动对罗总表示自己可以帮他做一套这样的音响系统: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听音乐,在任意房间都很能方便地开启和关闭音乐,而且还可以选择音源,不需要来回跑到音响设备台去操作,音乐也可以达到高保真立体声的效果。


罗总听了茂哥的话后,很有兴趣,当即下了订单。

与现在不同,03年国内外都还没有一套能够自带音源的音响系统,如果要听不同的音源需购买好几台设备,既占地方又不美观,甚至还有将公共广播系统安装在家里来实现简单的多房间音乐需求的,但公共广播是单声道,音质干瘪不饱满,没有立体声效果,要切换音源和开启或者关闭音乐都需要在功放主机上操作,房间与客厅来回跑,非
常不方便。

如此复杂操作大大降低了音响设备的使用率,再加上音响设备一般都只安装在客厅,只有客厅能够听到音乐,其他房间无法共享,这就让家里一套价值不菲的音响慢慢成了摆设,只有过年或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才打开听听。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加上罗总的特别需求,让茂哥产生了家庭背景音乐系统这个新创想。

这就是中国家庭背景音乐系统最开始出现的契机。

茂哥没有对客户食言,他根据需求和设想,创造出了国内第一套家庭背景音乐系统。

他的方案设想是这样的:首先把音源集中起来,将所有音源都集中在一台功放上。

那是个MP3很火的时代,茂哥就把MP3音源接入内置在主机里,同时还内置了FM电台;外接音源方面则做了DVD与电视接口,并且开发了一套与之匹配的红外控制系统学习并控制DVD。

这样集4种音源到一台功放主机里,各音源之间可以随意切换,既无需为了听不同音源购买多台设备,也解决了更换音源麻烦的问题。

一台功放的音源和一堆设备的音源一样多——在茂哥看来,繁冗众多、体积庞大的机器终究会被体积轻小却功能等同甚至更先进的机器替代、淘汰,这是时代的趋势,就像智能手机的出现容纳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第一台背景音乐系统控制面板
其次,采用面板进行音乐操作。

面板的设想源于“随时随地听音乐”这个需求。

主机如果内置8个通道,就能满足8个房间音乐需求,但要实现8个房间能方便快捷地听音乐,必须有一个控制终端来开启、关闭、切换音源。

基于这一设想,茂哥设计了背景音乐控制面板配合主机使用,8个通道分别配8个控制面板,即可实现每个房间对音乐的独立控制——比如开关机、调节音量、切换音源等。

整套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的方案设想初步形成,接下来就是落地实施。

茂哥全身心地投入了进去,呕心沥血,每天晚上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一是答应了客户工期,二是出于内心对于研发的强烈兴趣。

就这样连续两个月高强度作战,未曾暂停休息过一天,他从系统设计到结构设计到PCP电路板设计,再到软件编程,甚至最后的焊接、安装调试,
全部亲力亲为,完全一个人完成。

如今茂哥笑着回忆说,那时候一个机子有上千个零件,都是自己从深圳跑出来的,来来回回十几趟。

但那不是“苦干”,而是带着兴奋和快乐的创造,是开路的先锋者能尝到的第一桶蜜。

在这中国第一套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的研发过程中,茂哥也遇到不少困难,比如如何确保系统呈现高保真环绕立体音质。

他用尽所学知识及之前积累的经验,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也拜访了不少音响界的专家,最终选用AB类功放、定阻扬声器,音频信号采用高编织屏蔽线传输,音源采用专业级DSP音频解码,如此,设计出了一套高保真系统解决方案,从“音源——传输——放大——呈现”四个方面进行了精心处理,终于达到了满意状态,呈现出了高音清丽明亮、中音匀称柔和、低音浑厚饱满,声音层次分明、具有环绕立体感的音质效果。

就这样,从硬件到软件,茂哥一个人完成了国内历史上首套中央背景音乐系统的研发,首创了国内第一套内置音源、又能实现多房间独立控制的音响系统。

时至今日,茂哥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批家庭背景音乐产品他做了5套样品,被问及只有一套的订单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套样品时,他笑着说,样品当然要多做些,每一套都要经过上千次测试,避免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

最终,这套由茂哥亲自操刀独立研发的家庭背景音乐系统受到了客户的大加赞赏。

这是家庭背景音乐行业的历史开端,而适逢其会地通过这件事发现了家庭背景音乐背后的市场价值与潜力后,茂哥决定先着力开拓这个前所未有的“没有市场的市场”。

一路前行,引领家庭背景音乐发展
第一套家庭背景音乐系统诞生后,茂哥与合伙人罗理生共同创办了泊声品牌,打开了新市场的大门。

几年后,越来越多厂商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巨大机会,蜂拥而至,但由于中央机的开发难度大,更多厂商选择做单体机。

随着家庭背景音乐市场的壮大,茂哥又成立了悠达品牌,专注单体机市场,实现双品牌运作。

而作为后起之秀的悠达由于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时尚科技的品牌形象以及更人性化的产品设计,受到了年轻白领一族的喜爱,市场表现力非常好,短短几年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结束语
对于家庭背景音乐整个行业而言,变幻的现在仍在继续,未来充满可能,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荣耀属于在过去那段光辉岁月里以一己之力研发创造了中国第一套家庭背景音乐系统的茂哥,属于开创家庭背景音乐这个行业的茂哥。

未来,在智能家居的领域,相信也定会有
颗闪亮的星,照耀中华大地。

向中国智能背景音乐之父吴文茂先生致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