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十五章理解群体与团队

合集下载

管理学理解群体和团队

管理学理解群体和团队
© Prentice Hall, 2002 15-8
理解群体行为 (cont.)
群体的基本概念 (cont.) – 规范 – 群体成员共同认可的标准或期望 • 每个群体都有: – 自己的一套独特规范 – 常见的规模与努力程度和绩效水平有关 »极大地影响到工作绩效 – 遵从 – 为群体所接受的期望,使某些成员非常敏感于 遵从压力 • 群体规范推动成员遵从 • 使成员保持观点一致
© Prentice Hall, 2002 15 作用于群体 的外部条件 群体过程 工作绩效 与满意度
群体结构
© Prentice Hall, 2002
15-23
使群体转变为高效团队
什么是团队? – 工作团队 – 由一些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相互依 赖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 – 工作团队在组织中非常流行
© Prentice Hall, 2002 15-9
理解群体行为 (cont.)
群体的基本概念 (cont.)
– 地位 – 群体中的威望等级、位置或头衔。 • 可能基于个人特性而获得非正式地位 • 也可能正式获得 – 群体规模 – 对群体行为的影响取决于结果类型 • 大型群体 – 有利于获得多种不同信息 • 小型群体 – 有利于利用信息 • 大型群体中的责任扩散导致搭便车倾向 – 群体内聚力 – 群体成员相互吸引和共同参与群体目标 的程度 • 内聚力和群体效益间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目标与组 织目标的一致性 © Prentice Hall, 2002 15-10
© Prentice Hall, 2002
15-6
群体发展的阶段
前阶段
阶段I 形成
阶段 II
震荡
阶段 III 规范
© Prentice Hall, 2002

群体和团队的定义,相同点和不同点

群体和团队的定义,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我们认为,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它既同社会和个人相区别,又介于社会和个人之间,并且是联结二者的中介。

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某些特定目标而结合在一起。

群体成员共享信息,作出决策,帮助每个成员更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

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群体(Group)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现特定目标、满足特定需求而组成的集合体。

群体大致有以下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群体成员至少有两个人,这是构成群体的主体基础。

在较大的群体中,还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的分工协作,并且有权威人物的存在.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群体目标是群体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组织的灵魂。

没有目标的群体是不可能存在的。

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群体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在心理和行为上互相影响,围绕群体目标开展活动,具有相对独特的互动方式。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群体规范有些是明文规定的,有些则是约定俗成的,它保证群体有秩序地、协调地开展活动。

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任何群体都是现实的社会实体,它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而且在时间上也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从群体的界定可以看到,群体和我们一般所讲的人群是不同的概念。

在社会学研究中,人群通常是指那些偶发聚集体,也就是偶然地在同时间同一地方临时聚集起来的一群人,比如搭乘公共汽车的乘客。

商店里购物的顾客、电影院里观看电影的观众、餐厅里就餐的食客等等。

在这些人群的成员之间并不发生具有意义的社会互动,也没有共同的归属感,聚合的时间也十分短暂。

因此他们不能算作群体。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松散的人群,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化为我们所说的群体。

比方说,公共汽车上突然有乘客晕倒,这时乘客们就可能会彼此交换意见,寻求救助的办法,这时这群人就有了一定的目标,出现了朝向这个目标的社会互动,于是就会形成实际的群体。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作团队课件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作团队课件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 作团队
1-20
团队过程
与团队效能相关的团队过程变量: •共同的目标 •具体的团队目标 •团队效能 •可处理的冲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最小化的群体懈怠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 作团队
1-21
团队行为塑造
• 成员甄选是关键 • 员工培训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 作团队
学习目标
• 10.1 定义群体和描述群体发展的阶段 • 10.2 描述群体行为的主要概念 • 10.3 讨论群体如何发展为有效的团队 • 10.4 讨论管理团队的当代专题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 作团队
1-1
10.1 定义群体和描述 群体发展的阶段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 作团队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 作团队
1-28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 作团队
1-26
全球化团队:团队过程
• 沟通问题 • 管理冲突 • 虚拟团队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 作团队
1-27
什么时候不需要运用团队模式
三项检测: •工作由多于一个人去做可以得到更好的绩效吗 ? •工作可以为团队成员创造一个共同的目标或一 系列的目标,并超越个体目标的总和吗? 1.任务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团队有效性
过程
• 共同的目标
• 具体的目标
• 团队功效
• 冲突程度
• 群体懈怠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 作团队
1-17
团队构成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认识群体和管理工 作团队
1-18
团队构成

简述群体与团队的关系

简述群体与团队的关系

简述群体与团队的关系
群体与团队是有区别的,两者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群体可
以是由若干个成员组成的一个集合,也可以是一个联合体,它一般只
有相关成员之间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关系。

而团队则是一群有组织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地工作以实现这个
目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相互信任,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计划。

群体的特点是随机性、松散结构和个体主导,以及基于个体参与
的组织方式。

群体中的成员通常没有特定的职责和角色,也没有明确
的组织结构,成员通常被允许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一种自由的方式
去完成各自的工作。

此外,群体还特点是信息以轻松自然的方式传播,因为成员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大家可以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快速而有
效地解决它,这样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团队的特点是高度的组织性、明确的结构和任务分配,以及受高
层制约的组织方式。

团队成员必须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不同成员之间
有明确的责任、权利和责任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也必须得到充分的
认可和明确的执行计划。

团队成员之间还要保持适度的合作意识,团
队成员要能够更好地协调、交流和合作,让团队发挥自身的力量,完
成指定的任务和计划。

二者的关系可以说是互补的,群体有其独特的特色,比如更容易
拓展各个领域的经验,激发创新的火花,可以帮助组织灵活地处理紧
急状况;而团队则力求以有效的方式完成任务,通过有序的工作安排
及时完成任务,追求更好的效率。

组织可以将群体与团队有机地结合
起来,利用群体的创新性和凝聚力,将其融入团队的运作,从而有效
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五章笔记:理解群体与团队工作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五章笔记:理解群体与团队工作

第十五章:理解群体与团队工作学习目的:1.区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2.解释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3.陈述角色与规范是如何影响员工行为的4.描述群体行为模型中的一些关键构成要素5.解释在组织中工作团队日益普及的原因6.描述有效团队的特点7.明确管理者怎样才能在员工中构建信任8.描述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团队担任的角色第一节对群体行为的理解一.什么是群体1.群体【group】两个或多个既独立又相互作用的个人组合在一起实现特定目标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由组织创立的群体,它有着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分工;非正式群体则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出现的一种自发形式,它往往在友谊和共同的爱好的基础上产生。

二.人们为什么要加入群体1.安全。

加入群体可以减轻不安全感,人们会感到更为强大,更有自信。

2.地位。

被他人所看重的群体接纳,将是其成员有被承认、受重视和地位高之感。

3.自尊。

群体能够增强人们的自我价值感,尤其是受到好评的群体4.归属。

群体有助于满足人们的友谊和社交需要。

5.权力。

群体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它象征着权力6.实现目标三.群体发展的阶段1.形成【forming】群体发展的第一阶段,其特征是大量的不确定性。

当成员开始感觉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时,这一阶段就结束了。

2.震荡【storming】群体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其特征是群体内部的冲突。

成员们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抵制着群体对他们施加的控制,在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也存在冲突。

该阶段完成后,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确的领导等级。

3.规范【norming】群体发展的第三阶段,其特征是亲密的关系和内聚力。

成员有了一种强烈的群体身份感和认同感。

当结构已固定化,并对正确的成员行为已达成共识是,该阶段结束。

4.执行【performing】群体发展的第四阶段,这时群体已经具备完全的机能。

对永久工作群体来说,执行是最后一阶段。

5.解体( adjourning) 临时群体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其特征是将活动而不是任务表现隐藏起来。

群体与团队九大区别

群体与团队九大区别

群体与团队九大区别根据卡特莱特和赞德的解释,群体就是互有关系、互相依赖到一定重要程度的人的集合。

更精确地讲,群体可以定义为: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个体结合在一起的集体。

关于团队,威廉姆斯认为,它首先是一个群体,在此基础上,其成员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性。

国内学者同样认为,团队是由更具有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性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由此可见,作为同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群体所涵盖的范围更广,而团队则是建立在群体基础之上的子集。

关于群体和团队的具体区别,威廉姆斯用了四个维度来进行区分:期望、沟通、过程和亲密程度。

在期望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团队的成员在参与、贡献、合作和支持方面有着比群体成员更高的期望值。

在沟通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团队成员对沟通框架的要求比群体成员更高,并且团队成员也需要更快捷的沟通效果。

在过程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团队成员的相互依赖性更强,但是在管理上的要求却要低于群体中的成员。

在亲密程度这一维度上,威廉姆斯认为比较群体中的成员而言,团队成员间的亲密程度更高,虽然较高的亲密程度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结果。

威廉姆斯提出这四个维度的根据主要是他个人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管理与洞察能力。

可以说,这四个维度比较综合地概括了群体与团队的不同。

但是,对于每个维度中的具体指标(如果可能细分的话),威廉姆斯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者描述。

而且这些维度本身也只是相对浅层的集中概括,它们并没有充分展开,因此也不能发掘出团队与群体在更深层面的区别。

比如,在期望维度,虽然威廉姆斯提到了其中的一些诸如参与、贡献、合作和支持等具体层面的不同,但是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期望的原因,比如成员身份的认同,却没有提及到。

而对于希望进行团队建设的组织,那些关于团队区别于一般群体的更详细而明确的描述,则更具现实意义。

笔者参照石金涛等数位国内学者关于群体与团队的区别方面的论述,综合他们所提及的不同的和更加详细的区分,最终将这些群体和团队的区别归纳到九个层面上。

罗宾斯《管理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理解群体与团队)【圣才出品】

罗宾斯《管理学》【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理解群体与团队)【圣才出品】

第15章理解群体与团队15.1 本章要点详解本章要点■理解群体■解释工作群体的行为■使群体转变为高效的团队■当前管理团队的挑战重难点导学一、理解群体1.什么是群体(1)群体(group)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成的集合体。

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安全、地位、自尊、归属、权力或成就的需要。

群体的分类: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2)正式群体指由组织建立的工作群体,有明确的工作分工和具体的工作任务。

例如:命令群体、特别行动小组、跨职能团队、自我管理团队等。

在正式群体中,什么是恰当的行为取决于组织的目标,这些行为直接指向组织目标。

(3)非正式群体指社会性的集合体,没有结构,也不通过组织建立。

非正式群体自然而然地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交往与接触的需要。

2.群体的发展阶段群体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大多数群体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下。

群体发展一般有以下五个阶段:(1)形成阶段(forming)①第一部分。

发生在人们加入群体的时候。

由于组织的工作分配,人们加入了正式群体;由于人们希望得到其他的利益,如地位、自尊、归属感、权利程安全性等,他们加入了非正式群体。

②第二部分。

一旦确定了群体成员,形成阶段的第二部分就开始了,即界定群体的目标、结构、领导层等工作。

特点:极大的不确定性。

成员们常常是“摸着石头过河”,以了解哪类行为方式能够被群体所接受。

(2)震荡阶段(storming)震荡阶段是激烈冲突的阶段,成员们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抵制群体对他们施加的控制,在谁控制该群体上也存在冲突。

震荡阶段的结束: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朗的领导层级,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也达成了共识。

(3)规范阶段(norming)规范阶段中,密切的群内关系得以发展,同时群体也表现出了内聚力。

成员有种强烈的群体认同感和志同道合感。

规范阶段的结束:群体结构比较稳固,群体成员也对什么是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

(4)执行阶段(performing)群体的结构完全功能化,发挥着最大作用,并得到广泛认同。

管理学 群体与团队 (edited)

管理学 群体与团队 (edited)

3
華立圖書
圖9-4五大人格因素理論
外向性
9.1個人、群體與團隊
1
2 3
感受性 五大人 格因素
親和力
情緒 穩定性
華立圖書
誠懇性
外向性
9.1個人、群體與團隊
1
2 3
華立圖書
親和力
9.1個人、群體與團隊
1
2 3
華立圖書
誠懇性
9.1個人、群體與團隊
1
2 3
華立圖書
情緒穩定性
9.1個人、群體與團隊
1
3.跨功能型團隊
9.2團隊類型
1
2 3
第三種團隊類型是跨功能型團隊(crossfunctional work team),大多來自同一個階級, 不同領域的員工組成,此團隊類型通常會結合組 織內部的員工,彼此互相合作,因為個人背景不 同,所以可以替組織帶來不同的腦力激盪,創意
發想。
華立圖書
虛擬型團隊
4.虛擬型團隊
9.2團隊類型
1
2 3
最後一個團隊類型是虛擬型團隊(virtual team),
此團隊類型利用科技之便利性,結合世界各地的人 才,以追求共同目標,與任務達成。在虛擬型團隊 中,成員會線上合作,例如:廣域網、視訊會議、 傳真、E-mail、網際網路,連結一個城市、一個國
家、或是全世界。
華立圖書
華立圖書
個人行為
(2)情感成份
9.1個人、群體與團隊
1
2 3
情感成份(affective component)係個
人對於某事物之情緒或感情部分,最簡單
的如:喜歡或厭惡。
華立圖書
行為成份
(3)行為成份
9.1個人、群體與團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我管理团队
➢ 这是一种基本上独立的群体。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 还承担着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如人员招聘、 计划安排、绩效评估等工作
群体的发展阶段
• 形成阶段
• 执行阶段
➢ 在这个阶段,成员开始加入, ➢ 一个全功能的群体开始发挥作
也开始形成群体的目标、结 构和领导层等
用,群体的主要精力开始关注 于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
群体结构
• 规范
➢ 群体成员共同认可的标准或期望
• 规范的一般类型
➢ 努力与业绩 ❖ 产量水平, 缺勤率, 机敏性, 社交能力
➢ 着装 ➢ 忠诚度
群体结构
• 遵从
➢ 个体为获得群体接受而遵守群体的规范 ➢ 群体压力能够影响个体成员的判断和态度 ➢ 尽管遵从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力量,但它的影响力已不
像原来那么强大 ➢ 群体思维
群体结构: 群体规模
• 小群体
➢ 比大群体完成工作速度要快 ➢ 能够更有效地使用论据.
• 大群体
➢ 比小群体能够更好地解决问 题
➢ 善于获得不同的信息 ➢ 在收集论据上更有效
• 社会惰化
➢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 一个人工作时努力的倾向
群体结构
• 群体内聚力
➢ 群体成员相互吸引和共同参与群体目标的程度 ❖ 但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时,具有高内聚力的群 体比低内聚力的群体的工作效率更高
➢ 回避 ➢ 迁就 ➢ 强制 ➢ 妥协 ➢ 协作
图表 15–9 冲突处理技术
Source: Adapted from K.W. Thomas, “Conflict and Negotiation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 in M.D. Dunnette and L.M. Hough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vol. 3, 2d ed.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92), p. 668. With permission
图表 15–5 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群体运行过程: 群体决策
• 优势
➢ 提供更全面完整的信息和知 识
➢ 产生更多样化的备选方案 ➢ 增加解决方案的可接受性 ➢ 增强合理性
• 劣势
➢ 花费时间 ➢ 少数人控制局面 ➢ 遵从压力 ➢ 责任不明
图表 15–6 群体/个体决策
有效性指标 精确度 速度 创造性 被接纳的程度 效率
图表 15–1 正式组织的例子
• 命令群体
➢ 由组织章程规定,由直接向某个管理者汇报工作的下 属组成
• 特别行动小组
➢ 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的任务由个人组建起来的群体;它 们的存在往往是暂时的,因为一旦任务完成,这个小 组也就解散了
图表 15–1 正式组织的例子
• 跨职能团队
➢ 汇集了来自不同工作领域和群体的个人的知识和技能, 这个群体的成员受到培训,因而能够相互替代工作
要点概览
解释工作群体的行为
• 描述冲突管理如何影响群体行为 • 说明群体决策的优点和缺点
使群体转变为高效的团队
• 比较群体与团队. • 解释为什么团队在组织中如此普遍 • 描述四种最普通的团队 • 列出高效团队的特征
当前管理团队的挑战
• 详述管理全球团队的挑战 • 届时非正式(社会)网络对管理团队的作用
工作群体的行为
• 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
➢ 群体成员的能力 ➢ 群体规模的大小 ➢ 群体内部的冲突水平 ➢ 成员遵守群体规范的内在压力
影响群体行为的环境因素
• 外部因素
➢ 整体战略 ➢ 权力结构 ➢ 正式的规章制度 ➢ 可获得的组织资源 ➢ 人事录用标准 ➢ 组织绩效管理系统 ➢ 组织文化 ➢ 总体物理布局
群体运行过程: 冲突管理
• 冲突的分类
➢ 具有建设性特点的功能性冲突或积极冲突 ➢ 具有破坏性的功能失调的冲突或消极冲突
• 冲突的类型
➢ 任务冲突: 工作的内容和目标 ➢ 关系冲突: 人际关系 ➢ 过程冲突: 工作如何完成
图表 15–8 冲突与群体绩效
群体运行过程: 冲突管理
• 减少冲突的技术:
理解群体
• 群体
➢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实 现特定的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 正式群体 ❖ 正式群体是由组织建立的工作群体,它有着明确的 工作分工和具体的工作任务
– 在正式组织中,什么是恰当的行为取决于组织的目标,这些 行为直接指向组织目标
➢ 非正式群体 ❖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然而然地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于 社会交往和接触的需要的群体
群体 ✓
✓ ✓
个体 ✓ ✓
图表 15–7 使群体决策更有创造性的技术
群体运行过程: 冲突管理
• 冲突
➢ 由于某种不一致或对立状况而使人感知到彼此融合的 差异
❖ 传统观点: 必须避免冲突.
❖ 人际关系观点: 冲突是自然而然出现的,任何群体都 无法避免.
❖ 相互作用观点: 冲突不仅可以成为群体中的一种积极 推动力,而且有些冲突对群体的有效运作是绝对必 要的。
• 震荡阶段
• 解体阶段 ➢ 群体为解体做好准备,不再
➢ 随着群体成员抵制群体对个
关注于更高的工作绩效
体所施加的控制,以及对领
导层的不赞同,群体内成员
的冲突逐渐凸现
• 规范阶段Biblioteka ➢ 随着群体表现出的内聚力和 建立起来的可被接受行为规 范,密切的群内关系得以发 展
图表 15–2 群体发展的阶段
图表 15–3 群体行为模型
❖ 群体常常会对个体施加大量的压力,使他们的观点 与其他人相一致
图表 15–4 阿施实验中使用的卡片
群体结构
• 地位系统
➢ 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威望等级、位置或头衔,群体中的 成员将之作为个体对群体贡献的认可以及作为一种行 为激励。
❖ 当个体认为自己应该处于的地位与别人认为应该处 于的地位之间存在分歧和差距时,正式的地位系统 就十分有效。
第15章 理解群体与团队
要点概览
•理解群体
➢定义群体的不同类型 ➢描述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解释工作群体行为
➢解释决定群体绩效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详述角色、规范与遵从、地位系统、群体规范和群
体内聚力是如何影响群体行为的 ➢解释群体规范对组织的利与弊 ➢定义群体思维和社会惰化 ➢详述群体内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
• 内部因素
➢ 成员的个体能力和特性
➢ 群体结构
➢ 群体规模的大小
➢ 群体的内聚力和成员间的冲 突水平
➢ 成员遵守群体规范的内在压 力
群体结构
• 角色
➢ 角色指的是在一个社会单元中,人们对于占据特定位 置的个体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这些角色指向任务 的完成,或者指向维持群体成员的满意度
➢ 角色冲突: 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经验 ➢ 角色的不确定性: 角色预期的不确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