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五首原文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五首原文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五首原文(一)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二)望江南
吴娃初嫁了,
江南好风光。

湖水碧绿绕屋舍,
杨柳依依拂堤岸。

今宵月夜明,
灯火相映照。

云淡风轻伴渔歌,
欲取渔火何处找?
(三)天净沙·秋思
秋风起兮白云飞,
洛阳城外兮芦苇微。

萧萧微雨兮催人归,
烟阁楼台兮望断衣。

浔阳江水兮日夕改,
轻舟已过兮归航迟。

恨此时离别兮心中愁,
明月皎皎兮夜夜愁。

(四)子夜四时歌
四时歌,春夏秋冬知,春夏游,秋冬守书砚。

室中无人,书斋一片空,落花飞絮,萧萧风月通。

子夜歌,月照西楼秋,看取断竹把酒问。

清风浮草,月影几时稀,月半西斜,子夜对此愁。

(五)渔家傲·垆边人
渔家傲·垆边人,
垆边草色斜春烟。

拍案惊精神,
一片经书乱如烟。

九下古诗词五首

九下古诗词五首

九下古诗词五首一《满江红·题临安邸》
满城尽带黄金甲,
银鞍照秋风受霜。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于是以身寸穷,
天地皆不同。

绿叶下寒池,
红梅半亩垂杨。

欢乐年少无穷,
老去如枫叶秋。

二《减字木兰花·秋日怀旧》
西湖秋月明,
水波清细无声。

木兰舞雨中,
减字夹携手。

满眼都是月,
光景如画梦相撩。

几度偷情听雨,
巴山万里古愁绵。

三《清平乐·思乡》
清平之乐莫比美,
明日又回重乡来。

满山芳草朵朵起,满眼思乡处处哀。

天涯何处无故人?长安一片无此情。

千山万水多营营,一颗想家心永憩。

四《苏武牧羊》
九曲一穿行,
几番洗马蹄。

俗人放牛归,
不知苏武家。

细柳蒙蒙雨,
清风草凄凄。

四野拍鞭陌上,
苏武牧羊长独迹。

五《锦瑟·思念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九年级古诗词五首(精选5篇)

九年级古诗词五首(精选5篇)

九年级古诗词五首(精选5篇)第一篇:九年级古诗词五首•望江南赏析诗歌赏析(九年级上)望江南赏析诗歌赏析(九年级上)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蓣洲。

[评析]:词写一个女子盼望意中人归来的心情,以“望”字贯串全文。

望的结果是肝肠寸断。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楼、帆、斜晖、江水、白蘋洲等。

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内)。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

“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

“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江水悠悠,预示着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

等待是充满渴望的,又是苦恼无奈的,其情之深之真,可想而知。

不言相思而相思之情毕现。

4、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

”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

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

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

“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

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课外古诗词前五首

课外古诗词前五首
思乡的眼泪在旅客生涯中已流尽,只看见一片 孤帆飘来. 我想找人问一问,道路在哪里?可是什么也 看不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犊(dú)
怀
回忆
走近作者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 山西龙门)人。生于隋末唐初,文 学史家一般把他列为最早的唐代 诗人。贞观初年,因病告退,仍 回故乡,隐居于北山东皋,自号 东皋子。王绩以诗赋著名,其文 集名《东皋子集》。
课文大意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萧瑟的树林已染上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向东。海:大海。 何:疑问代词,什么。 时:名词,时候。 复:副词,可译作“重新”“又”。 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 归:回。这句意思是光阴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 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诗歌的孤寂——
引入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 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 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 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 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关于生命价值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劝导 世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不要虚度 光阴之情。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
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
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

古诗词背诵五首

古诗词背诵五首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背诵前五首张楠楠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各自特点。

2、自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自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记忆名句。

学习方法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小组检查记忆背诵情况。

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五首诗歌中的一篇,绘制手抄报,张贴板报栏展示。

第一首:赠从弟1、刘桢(?- 217),汉末诗人,字公干,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

建安七子之一。

曹丕曾称赞他的五言诗“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

2、补充注释::①用比兴手法。

②亭亭:高耸。

③瑟瑟:风声。

④罹:遭受。

凝寒:严寒。

罹凝寒:遭受严寒。

3、名句感悟:(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4、背诵默写5、自主练习(1)、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标题《赠从弟》与诗的内容“松”是否有联系,为什么?(3)、诗中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本性的诗句是:第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朗读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名句欣赏(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自主练习(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第三首:登幽州台歌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陈子昂的资料2、学生用几句话描绘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课堂语文教案:五首古诗词赏析

课堂语文教案:五首古诗词赏析

课堂语文教案:五首古诗词赏析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教授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教育。

推崇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中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大大降低,这也让我们老师在教学时间内要耐心而热情地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能力。

通过对五首古诗词的赏析和解读,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加深其爱国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登高》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自己对山的深情,以此映射出自己对国家的忧患之情。

诗中表达了对壮美山峰的景观的赞誉,同时又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既描写了自然景,又表达了杜甫对国家的深情厚爱。

这样的诗句让学生有了更深刻的爱国教育。

二、《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诗从另一个方向表达了情感的呈现。

无论是描述他当时的环境还是看到的景象,都无从知晓他的内心真正的想法。

但是,这仍然成为人们需要阅读并理解的经典之作。

学生将会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对唐代艺术有所了解,还能增强对古人的情感认识。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在作诗时,通过形似之声的比作手法,为草情人的送别增加了无限的格外之情。

王维通过这种形似之声的构思安排,将诗文中的意象更加形象化,在笔者的眼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通过深度阅读能够加深与古代文学的交流和体验,领略到古代诗词文化影响,启迪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登高一路行进的壮丽景象,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以及协调发展之美。

白居易在诗中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表达了对自然景致的赞叹之情。

让学生了解到这个自然的世界是多么的清新和动人,更能感受到自然美的意义和生命力。

五、《江雪》苏轼在《江雪》中,通过写景的手法,将江上雪景表现得十分淋漓尽致。

诗中的“山舞银蛇”、“原挺蓝冰清”的形象生动具象。

同时,又将这首诗寓于“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正展现了苏轼笔下的山水风光,展现一种传神性的、超越常世的山水意境,使得学生也能够浸润在纯净的自然环境与文化气息中去感受世界之轮的尺度和生命的纵深。

词牌名古诗五首

词牌名古诗五首

有词牌名的古诗五首
《满庭芳·山抹微云》
(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绛唇·感兴》
(宋)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咀嚼涵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感,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古诗四步教学法。

知诗——说诗——悟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迭出,可谓是中华文明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

曾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你缺乏想象力,那么请多读读诗吧。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简介作家、作品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出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谢。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2、指导朗读,初步感受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重音。

凄凉(qīliáng)赋(fù)柯(kē)侧畔(cèpàn)暂(zàn)凭(píng) 长(zhǎng)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疏通诗意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4、名句欣赏(1)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前景无限美好。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之意,同时又友人共勉。

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5、主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通过写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6、附: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及赏析。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你为我举起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那怕你诗才高堪称国手也是白作,命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

放眼而望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岁月蹉跎。

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

三、《赤壁》杜牧1、背景介绍:杜牧于会昌二年(842)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曾游览黄州赤壁矶。

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而思史,回忆三国时代在鄂州赤壁矶所发生的吴蜀联军大败曹兵,想起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

抚今追昔,兴之所至,挥笔写下了这著名的咏史诗。

2、指导朗读,初步感受3、疏通诗意这是一支深埋在泥沙中的折断的戟,还没有被时光完全锈蚀掉;我捡起来磨洗干净,认出它是(六百多年前)三国赤壁之战时留下的遗物。

当年若不是东风相助周瑜火烧赤壁(还有刘备相助),东吴必定失败;美丽的大乔(孙权兄孙策的夫人)小乔(周瑜的夫人)早就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曹操晚年的行乐之处)。

4、名句欣赏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是无能为力。

5、诗歌的主旨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

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6、回答问题(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二乔”表面写两个人的命运,大乔小乔的命运,实际写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

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

由叙事引发议论成语:折戟沉沙。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

形容失败惨重。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年,被害时年仅47岁),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名(即状元),后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1276年,元军迫近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他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

后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群众的救援,由海路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击元军。

曾一度收复了一些失地,后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转战海丰、潮阳一带。

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

后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迭经威逼利诱,受尽百般折磨,始终不屈。

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

2、指导朗读,初步感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疏通诗意我熟读经书而考取功名,(从此一生坎坷)我兵力单薄,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度过了四年(1275正月变卖全部家产组织起义军抗元至1279年被捕)。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国家的命运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一生也命运坎坷,像被风雨吹打的水中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自己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应该留下一颗赤诚的忠心光照史册。

4、欣赏首联: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总写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

颔联:这两句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颈联:这两句回顾一生中很难忘的两件事,一是兵退从惶恐滩经过(所以说内心惶恐),一是被捕囚禁在零丁洋上敌人的战船中(所以说孤苦零丁)。

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自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这两句修辞手法:双关。

尾联: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主题:全诗表现了文天祥大义凛然的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

6、回答问题(1)这首七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2)颔联的上下句有何联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山河破碎风飘絮”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身世浮沉雨打萍”写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这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3)颈联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惶恐滩头说惶恐”,追记过去,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诗人为国献身的自豪与无畏,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请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1、背景介绍: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任太守。

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历时五载,而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又长达七年未能晤面。

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

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直到天亮。

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

这首词就是他为赏月思念亲人而作。

指导朗读,初步感受指导朗读,初步感受2、指导朗读,初步感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疏通诗意明月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我)端着酒杯问上天。

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里,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借着风到天上去,又担心空中的楼宇太高,受不了那里的清寒。

跳起舞来欣赏自己的影子,(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好。

(月光)转过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眠的人,(月儿)对人不应该有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时候,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种事自古就难圆满。

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能共同享受明亮的月光。

4、写人生离合的哲理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表达良好祝愿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主题: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地,对亲人的思念。

六、《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群峰众峦好像在这里聚集,(黄河)波涛巨浪好像发泄着愤怒。

依山[华山]傍河[黄河]的是地势险要的潼关道路。

西望长安古都,心绪起伏不起。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王朝的旧址,那千万间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