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广告的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特色
商业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及英语翻译

商业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及英语翻译摘要:商业广告英语的出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
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商业广告英语有其自身的语言特色。
词汇特色、句法特色和修辞特色是商业广告英语的三个语言特色。
影响商业广告英语翻译的因素有语言文化的差异、广告英语独特的语言风格、思维的创新(创新论文)及语言艺术的美感等,在商业广告英语的翻译技巧中要了解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贴近广告英语独特的语言风格,注重翻译思维的创新,达到商品宣传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广告英语;语言特色;翻译技巧;文化差异广告是现代商品经济的润滑剂,是发展经济的催化剂,是构架产供销的纽带和桥梁。
厂家依赖广告推销产品,开拓市场,顾客则依赖广告进行消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商品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与西方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商业广告英语比比皆是,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应用性语言。
为了使广告具有特殊的感染力,能在瞬间引起消费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许多商业广告英语都是经过多番推敲而成,用词优美独到,句法洗练而内涵丰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语言艺术美[1]。
商业广告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和企业产品宣传的必要手段之一,同时承担着跨文化交际的任务,然而由于地理(地理论文)环境、民俗习惯、历史背景的不同使得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这对商业广告英语的翻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一、商业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商业广告英语语言大都凝练、生动、诙谐、幽默、富于感染力和感情色彩,同时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有其独特的词汇特色,句法特色以及修辞特色。
这些特色体现了商业广告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语言魅力与商业推销的有机结合体。
(一)商业广告英语的词汇特色1.商业广告英语用词简洁、精练一方面,投放广告者希望以最简短的表达形式来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另一方面,简练的用词往往能让消费者尽快得到信息,从而真正起到广告的作用。
好的广告口号通常是简短的,并且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文广告语的汉译

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文广告语的汉译作者:彭超艺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4期内容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广告和广告翻译越来越为重要。
广告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中国的广告翻译研究尚未完善,传统的翻译理论不能满足翻译广告这种特殊实用文体的要求。
由于译者拘泥于原文字面,缺乏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使得译文生硬晦涩。
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从跨文化视角看英语广告语的汉译,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旨在给英语广告翻译者一个借鉴,以期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忠实原意,提高广告翻译质量。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英语广告语汉译英文“advertise”(广告)源于拉丁语词汇“advertere”,原意为“公开宣传”某产品或企业的质量和优势,从而唤起大众的关注以达到促销该商品的目的[1]。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商品的跨国度流通中,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翻译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试从跨文化视角研究英语广告语的汉译,以充分理解两国文化为前提,通过分析不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试提出翻译英语广告语篇的汉译方法。
一.广告翻译的作用和特点1.广告翻译的作用同其他种类翻译一样,广告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一则成功的广告翻译能穿越文化的障碍,充分照应受众群里的文化心理,顺利地被接受和认可,最终实现广告的功能。
归结起来,广告最基本的作用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拉动消费需求,即:Information(提供信息),Persuasion(争取顾客),Maintenance of Demand(保持需求),Creating Mass Market(扩大市场),以及Quality(确保质量)[2]。
而广告语的最大特征就是对消费者具有感召力。
2.广告翻译的特点为实现广告目的,广告语力求简练、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从而传递有效信息,激发目标群体的购买欲望。
因此,英语广告语有如下特征:(1)使用简单句。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浅谈中英广告中的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浅谈中英广告中的翻译文章从分析中英广告语的特点以及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中英广告翻译的影响入手,论述了广告翻译的一些原则和策略,进而从翻译理论中的归化和异化角度提出一些中英广告翻译中的策略和方法,即以“归化”为基本策略,合理使用“异化”策略。
标签:广告翻译归化异化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交融、开放的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不可避免地,跨文化交际面也就越来越广。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媒介的出现更是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文化格局。
如果说当今的文化世界是一个开放交融的世界,那么现在的大众媒体(Mass Medium)就是一个充斥着广告的世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丰富的广告文化。
而形式各异的广告语言,要么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要么浓缩了所推广的产品特色,确切地说是真正的语言精华。
因此在当今这个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世界里,如何正确地翻译异域广告使之适应于目标语的大众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英广告语的特点广告翻译,无论是英语广告译成汉语,还是汉语广告译成英语,其基本原则应为:自然、准确、易懂。
这个基本原则反映了广告的宗旨和功能对语言和文化的要求。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译文的语言必须完整反映原文语言的信息和风格,以达到原文的预期功能和效果。
“译文自然”,是指用流畅的,译文读者能接受的惯用表达法来传达原文的信息,使译文读者不产生语言的陌生感。
“译文准确”,是指译文应当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广告信息,这也是广告的功能所要求的。
广告原文的信息在译文中变了样,会误导消费者,错误的信息必然带来负面的广告效果。
“译文易懂”,是指译文要用通俗易懂的词,简明的句子结构。
生僻词、复杂的句子结构难以使译文读者快速了解广告信息,难懂的广告译文无法打动读者的情感。
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中英广告翻译的影响(一)由语言差异引起的在广告翻译中的差异广告英语的口语化和简单化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因为简单的文字容易理解,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看完。
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文广告语的汉译

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文广告语的汉译作者:彭超艺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4期内容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广告和广告翻译越来越为重要。
广告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中国的广告翻译研究尚未完善,传统的翻译理论不能满足翻译广告这种特殊实用文体的要求。
由于译者拘泥于原文字面,缺乏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使得译文生硬晦涩。
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从跨文化视角看英语广告语的汉译,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旨在给英语广告翻译者一个借鉴,以期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忠实原意,提高广告翻译质量。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英语广告语汉译英文“advertise”(广告)源于拉丁语词汇“advertere”,原意为“公开宣传”某产品或企业的质量和优势,从而唤起大众的关注以达到促销该商品的目的[1]。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商品的跨国度流通中,广告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翻译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试从跨文化视角研究英语广告语的汉译,以充分理解两国文化为前提,通过分析不同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试提出翻译英语广告语篇的汉译方法。
一.广告翻译的作用和特点1.广告翻译的作用同其他种类翻译一样,广告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
一则成功的广告翻译能穿越文化的障碍,充分照应受众群里的文化心理,顺利地被接受和认可,最终实现广告的功能。
归结起来,广告最基本的作用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拉动消费需求,即:Information(提供信息),Persuasion(争取顾客),Maintenance of Demand(保持需求),Creating Mass Market(扩大市场),以及Quality(确保质量)[2]。
而广告语的最大特征就是对消费者具有感召力。
2.广告翻译的特点为实现广告目的,广告语力求简练、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从而传递有效信息,激发目标群体的购买欲望。
因此,英语广告语有如下特征:(1)使用简单句。
心态文化视角下的中美广告语言特色比较

心态文化视角下的中美广告语言特色比较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广告语言作为一种商业交流工具,不仅承载着商品信息的传递,更在无形中塑造着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两大巨头,其广告语言特色自然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从心态文化的视角出发,对中美广告语言的特色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两国广告语言背后的文化心理和社会价值观念。
心态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共有的心理特征、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
广告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必然受到心态文化的深刻影响。
因此,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广告语言在风格、表达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两国消费者的心态特征和文化取向,为跨国广告策略和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案例比较和实证研究等。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梳理中美广告语言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广告案例,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揭示两国广告语言的特色和差异;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本文提出的观点和假设,为结论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中美广告语言特色的理解,促进两国在广告创意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广告业的发展和创新。
二、心态文化概述心态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倾向、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道德伦理等精神层面的内容。
它反映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价值的看法和态度,是驱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心态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心态文化也会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色。
在广告语言中,心态文化的体现尤为明显。
广告作为一种商业信息传播手段,其语言运用不仅是为了传达商品或服务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其购买欲望。
因此,广告语言往往融入了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心态文化元素,以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文化体系,其心态文化的差异在广告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广告英文

2 0 0 9年第4期 到懂英语的专业人员, 又照顾到非专业人员 。 , A N T I S A R S N E E D WEA L L!行动起来 抗击萨斯! ( 二) 英语广告翻译的准确性 : 表现为尽量避免广告汉 译过程中造成歧义, 这种意识应该具有两层含义 , 一是不 译的英语语篇并不是不能译 , 相比较不译反而更有利交 际。语篇语义的标准化是对事物标准化的必要补充 。 任 何一门语言因其具有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和背景 , 而对外 来语言具有自然的抵制力和消化力 。 过去, 翻译人员或语 言工作者常常把英语广告术语吸收和改造成本族语言 。 但随着英语跨国界交流的加快 , 尤其当原语词汇所载的文 化信息在译语没有 “ 对等语 ” , 译者无法用准确、 贴切地译 出其词义内涵, 便原封不动地照搬进汉语语体 , 避免了复 杂翻译过程和翻译过程中造成的歧义 、 误译、 减少信息损 失, 使交际者都能从中获得相同的信息 。 如: ’ ) I mm o r e s a t i s f i e d A s k f o rm o r e ( M o r e 意纵天高, 心有好 M ! o r e ( 三)英语广告翻译的通俗性 : 表现为广告语言运用形 式的广泛程度和通俗易懂 。 不仅体现哲学的思维特点 , 而 且成为 不 同 学 科、 不同文化及主体相互沟通和交际的 媒介。 如‘ , ’ G o o db e t t e rb e s t n e v e r l e t i t r e s t “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 — — —澳柯玛 对英语广告语篇和语码的理解 , 读者往往根据专业不 同、 兴趣的爱好、 依赖语境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 专业性越 强, 信息的传播面就越窄 , 受话者越难理解。 因为, 通俗性 往往体现出一定的针对性 , 语篇语境的转换充当着跨文化 交际的“ 桥梁” , 加快了中英语言接触交融和文化共存 。 所 以任何英语或译语广告语言里出现 “ 异国情调 ” 这是语篇 正是通过这个 “ 桥梁 ” , 缩短了中西方文化 生命力的体现, 的距离。读者喜欢用 A 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经 P E C 而不是 “ 济与合作组织” , 年轻人还是喜欢用 B 电子公告 B S而不是 “ 。英语广告翻译中语篇和语码的调适转换对广告 牌系统” 在目标语的普及和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为语言国 际化, 为多元文化并存打下了基础 。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征

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征篇一:英语广告语的语言特征和表达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礼貌原则视角下萧伯纳《卖花女》人物性格探析2从理解文化角度翻译英语习语3英语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分析4《钗头凤》英译本的对比研究5《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人物形象的特点探析6ForeignPublicityTranslation7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习语的翻译8“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对比研究9论《喜福会》中双重文化对母女关系的影响10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1755671248 11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12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13《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14从麦克尤恩的《黑犬》看家庭冷暴力对儿童的影响15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特点分析16ontheSymbolicmeaningofthemarlininTheoldmanandtheSea17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18TraditionandBeyond—ReadingThedivinersasaBildungsroman19浅谈西方情人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0永恒的精神追求—《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分析21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技巧研究22麦当劳的制胜之道23从语言学的角度解析幼儿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误区24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比研究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25ontheapplicationofPolysystemTheoryintheTwoVersionsofHamlet26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27从华裔女性文学看东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与融合——以华裔女作家林湄及其作品《天望》为例28论《简爱》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启示29英汉日常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30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31从《简爱》看电影对名著的改编32对外交语言准确性与模糊性的语言特点的研究33一小时的自由,永恒的女权主义--评析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34Paradoxinamericanculture:mainstreamandtheTrendofmulticulturalism 35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形象36杰克凯鲁亚克与垮掉的一代37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38论《暮光之城?暮色》中英译汉的词类转译39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40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41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42浅谈“白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43《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44从《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探究布朗宁夫妇的爱情45《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46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47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翻译策略48ananalysisofTwowomenintheFilmofTheFrenchLieutenant’swoman—Victorianwomanvs.modernwoman49谈丽莉的悲剧--不够懦弱到随波逐流,又不够勇敢到逃离反抗50善与恶二元关系的整合与分离——试分析《厄舍古屋的倒塌》的道德内涵51Thewesternizationofchinesewedding52ananalysisofimprisonmentandLiberationinGreatExpectations53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54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55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56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开题报告+论)57家庭对汉尼拔和维托科利昂的性格特征影响分析58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美国精神59《哈利?波特》系列里恐怖美的研究60英语歧义现象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61《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对比研究62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63浅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悲剧64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65中美消费观的差异66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67从异化归化角度看汉语四字词组的英译策略—以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为例68从文化差异视角论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词汇空缺69从到《到灯塔去》的主要角色浅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70运用超验主义解读《小妇人》中的女性形象71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72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73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74浅析网络语言翻译中的功能对等75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76浅析《白牙》中爱的力量77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主义78英汉基本颜色词研究79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80StrategiesofV ocabularyTeachinginmiddleSchoolEnglishclass81英语中的性别歧视82论非言语交际行为与外语教师素质的关系83从《生活的艺术》看林语堂的人生艺术84英语“名词+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85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86论英汉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87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88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觉醒》中爱德娜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89applicationofcooperativeLearninginEnglishReadingclassofSeniorHighS chool90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91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92《呼啸山庄》和它的四个版本电影的比较研究93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94《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95metaphorsintheThemesofofmiceandmen96从功能对等理论谈汉语成语的英译97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蜗居》对话折射的生存焦虑98从《法国中尉的女人》看约翰?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局限性99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100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网络聊天室会话的含义101毕业论文]TragedyinThemayorofcasterbridge102跨文化交际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冲突及解决办法103《圣经》的修辞分析104aStudyonthecross-culturalmanagementintheSino-americanJoint-Ventu reEnterprises--withSpecialReferencetochangan&Fordmotorcompany 105汉语中英语借词及其语言文化影响106从目的论角度研究法国香水网络广告语的汉译本的语言特征107《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108汉译英语足球新闻中修辞手法的策略109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110爱伦坡短片小说“美女之死”主题研究111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112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113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114applicationofconstructivismtoTask-basedReadingTeachinginSeniorHi ghSchool115anadaptation-basedapproachtoBrandnameTranslation116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117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18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119试论汉语新词的英译120ananalysisofVerbalHumorinamericanSitcomFriendsfromthePerspectiv eofcooperativePrincipal121论修辞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122《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123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124《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125Thecomparisonofdietculturebetweenchinaandamerica126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127阿瑟·黑利小说《讹诈》中的前景化现象探析128从认知的角度看委婉语129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130文字之乐——浅析广告中的双关131浅议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方法132aPopularFormofSubtitlesTranslationbyFansubGroupontheinternet 133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及可行的方法134继承与颠覆—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模式135浅析《两个新嫁娘》中的不同婚姻观136解读艾丽斯沃克的《日常用品》中的黑人女性文化137解析《诺桑觉寺》中凯瑟琳的自我成长138论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异化和归化139《愤怒的葡萄》主人公性格分析140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141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142分析双城记中的讽刺用法143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144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145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146论报刊语言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147论《哈姆雷特》中的双关语148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149汉英叠词对比研究及其翻译150谈成长中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波折151d.H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152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153汉语请求策略的分析154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155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156礼貌原则在商贸信函中的应用157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158纪伯伦《先知》中辩证的婚姻观及爱情观159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60从操纵理论看儿童文学的复译161JudetheobscureandHardy’sworldView162高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策略163acontrastiveStudyonmeaningsofanimalwordsinEnglishandchinese 164ananalysisontheTreeimageonSethe’sBackinBeloved165EuphemisticExpressionsinBusinesscorrespondences166论加里·斯奈德诗歌的生态意识167从《牧师的黑面纱》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结168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169ananalysisoftheculturalidentityinamyTan’sTheJoyLuckclub170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171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幽默的言语机制和翻译172论《推销员之死》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173接受美学视角下美剧《吸血鬼日记》的字幕翻译—以疑问句为例174《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175中英文化中寒暄语的比较176《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177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达?芬奇密码》的成功178cultural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Greetings179爵士时代美国东西部的差距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180onintegritymanagementinmodernEnterprises181TheUniquecharm--ananalysisofEvilundertheSun182acomparisonoftheEnglishcolorTerms183浅析英汉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184道林格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华丽外表下的丑恶心灵185《简?爱》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初探186论小说与电影《最后的大亨》的叙事特征187ondynamicEquivalenceandTheoryof“ThreeBeauties”—withXuYuanc hong’sTranslationofTangPoemsasanillustration188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旅行主题分析189论女性主义对翻译标准的影响190ananalysisoftheProblemsonchineseEarlychildhoodEducation191试析美国女性政治家希拉里?克林顿的成功因素192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193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分析194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195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196试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密西西比河和哈克的象征意义197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198英汉广告中的双关语及其互译199StudyonTranslationofLongSentencesinLiteratureworks200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学研究篇二:我的毕业论文-----浅论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及翻译技巧浅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及翻译技巧中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广告宣传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企业都存在着广告国际化、全球化问题——即广告翻译问题。
论英语广告语的特点和汉译方法,英语广告语

论英语广告语的特点和汉译方法,英语广告语论英语广告语的特点和汉译方法论英语广告语的特点和汉译方法作者:刘晨洁来源:《语言文字学》20XX年第05期摘要:广告几乎无处不在,已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信息来源。
为了使广告翻译既符合广告语言的特点,达到广告原文的效果;又符合中国文化,使顾客乐于接受该产品的信息,就很有必要了解一些英汉文化差异,掌握广告语的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宣传商品,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英语翻译;广告,汉译一、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一)词汇特点1.词的内部结构比较简单;积极肯定、褒义词占绝对优势;多用缩约词。
名词词组中所有格's的出现频率很高,比用of更为精炼。
例如:it’sthetaste!味道好极了!(瑞士雀巢咖啡广告)2.求新求奇的专有名词出现率高,自创的复合词多;例如:Fortwogethertheultmiateallinclusiveonepricesunkissedholiday.两人共度一个阳光灿烂的假日,一切费用均包括在单人价格之内。
(twogether取自together之音,又取“两人”之意,比together更形象,倍添情趣。
3.每个名词词组往往带有许多修饰成分,特点是前置修饰成分比较多。
广告英语的名词词组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出现频率高。
例如:coooo!lafabuloussortofsoftdrinkthat’slightwithkahlua,freshwithkahlua,freshwithcreamormilk.酷!一种极好的软饮料,轻快中带着Kahlua的香味,新鲜中带着奶油和牛奶味。
(二)句型特点1.句子长度一般都很短,结构简单,复合句少。
例如:Tastingisbelieving。
百闻不如一尝。
(一家粮油进出口公司广告)2.祈使句和疑问句在广告中很常见。
如果广告中全都使用陈述句,那么读者很有可能仅仅被动接受信息,而祈使句和疑问句却能使人从被动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以促使读者做某件事,促使读者思考、回答问题,使读者兴奋,加深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英语广告具有鲜明的语言和跨文化交际特色。
国外涌入的大童英语广告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真实语言运用的宝责资源。
如何充分、有效地运用这一资源对加强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前言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大量跨国企业和集团纷纷涌入了我国市场,对外经贸促销活动也不断加强,如何培养既能熟练应用专业实务操作,又能正确运用外语语言国际工具的复合型人才,成了高职教育许多专业所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为使学生能成功地运用外语达成国际交流和交际,许多专业的英语教学开设了文化背景教学课程。
文化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所以如何使经贸英语、国际贸易、文秘、旅游等专业的学生真正理解贯通英美文化知识,成了文化教学急巫解决的难题。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些专业的学生经常接触大量国外广告以获取专业信息。
而近年来有许多国外广告借助互联网、媒体等先进传输手段源源不断地涌入国内以争取销售市场,它们不仅是传递商品信息的媒介,而且是外语学习者能接触到的真实广泛的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学习语料之一。
广告是反映社会文化的万花简,语言学家Wallace把广告称作“所有语篇中最具文化特色的社会语言”。
广告的语言、内容、形式无不反映出其所在国家人们的价值观、审美品味、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可以说,广告是文化的载体,广告与文化密不可分。
如能对英语广告分类筛选,合理运用,将能成为文化教学的理想辅助材料。
英语广告在文化教学中的可用性和积极意义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
一是从广告的语言上来看,广告的语言丰富多彩,谴词造句无不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字、文化底蕴。
而且广告语篇的目的明确,作为一种交际意图极强的社会语言,它体现了广告创作者对消费者心理意识和行为习惯的良好把握,而这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二,从内容上看,广告的内容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来之于生活又还之生活,既能从中感受现代生活节奏的气息,又能体味传统习俗在生活中的影响;且广告语篇内容丰富紧凑,长短适中,恰好能适应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引发学习者的兴趣。
另外,广告的形式活泼多样,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图像和各种视听手段在广告中的变化结合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外语学习者也能直接目击英语国家人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
因而教师可以挖掘英语广告中隐含的文化因素,对比学生熟悉的中国本土文化和中国广告,来进行文化背景教学。
二、利用广告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传统在广告的文字、内容以及形式各方面都有体现。
在英语广告中经常应用到颇具文化内涵的词汇,有些英文词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习俗观念与中文同义词颇有出入,广告的体现会使这种出入更为显著,外语学习者通过比较会留下深刻印象。
如英语中的"dragon"(龙)就跟中文的“龙”有不同的含义。
汉语中的“龙”被古人视为权力、地位和尊严的象征,古时候被制成图腾加以顶礼膜拜;但在英语中,龙“dragon”却被认为是口喷毒火,身长双翼,凶残的怪物。
正因为文化译义不同,所以柯达胶卷在美国的广告词是"My son killed his last dragon"我儿子杀了最后一条龙)。
画面是一个小男孩手执宝剑,面带满足的笑容,这在美国人看来是一种成功的标志。
广告的语言中还经常引用或套用人们耳熟能详的习语、谚语,以增强广告的说服力。
如巧克力广告:"A Mars a dayhel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 "(每天一块Mars巧克力,使你工作、休闲、娱乐精力充沛),这则广告很显然是习语“an ap-ply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和“All work and no playmakes Jack a dull boy.”的活用,套用后的习语变体幽默、生动,令观众印象深刻。
如另一则安全驾驶的广告:" Betterlate than late"(为T生命安全宁可迟一些)是习语“Better latethan never的变体。
习语,谚语中往往可显示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底蕴。
在中文广告中也常见这样的套用,如“刘邦家酒,天尝帝酒”套用成语“天长地久”,摩托车广告“骑乐无穷”活用成语“其乐无穷”。
通过英语广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些英谚或习语变体的原形,解释它们的含义,说明它们的由来,让学生在广告上下文语境中领略习语活用的巧妙之时,也能深刻理解英语古谚的深远含义和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广告的内容也处处可见宗教习俗的痕迹。
在一些重大的节日期间,与节日用品、庆祝项目有关的广告往往争先恐后,纷至沓来,如圣诞节、感恩节、母亲节等教师可分类收集各类节日的广告,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节日由来和典故,节日用品以及庆祝情况。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节庆广告拟订节日用品和节日庆祝场所,让学生过一次模拟的节日,以深切体会英语国家节日的氛围与含义。
三、利用广告介绍英语国家的思维观念在英语国家里,人们一般比较注重个体。
广告创作者经常以“个性(individual)" ,“个人(personal ) " , "隐私(private)" 为诉求点或主题,有时甚至以非常明确的针对个人的口吻,对消费者进行说服。
如爱立信公司的企业形象广告中以下的句子:"We expect technology to provide us with global free-dom, and at the same time, respect our privacy as individuals.”(我们希望技术能为我们提供全球通讯自由,同时尊重我们的个人隐私。
)另一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广告则努力迎合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如以下广告语句:"In this age of tech-nology sharing, whatever happened to individuality?"(在这个技术共享的时代,那么个性呢?),而后又引出广告主题. "AtOpel we are constantly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creating Uniquetechnological thumbprints for our cars. "(欧宝汽车卓然出众,与众不同)。
与之相比,中文广告则较多显示出群体倾向,随大流的从众心理还是比较普遍。
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词:“我们都爱喝X x x",“今年流行x x x","x x x年轻人的选择”等等。
英语国家的人还有很强的空间领域感( sense of specialterritory),追崇“独立”(independent)“自由”( freedom ),这些都在广告中有所体现。
而中国人则有“大家庭和美团圆”,“宾朋满堂”等观念,所以柯达胶卷在中国的广告是几代同堂的“合家福”,标题为“享受这一刻”。
而古井贡酒的广告词是:“高朋满座喜相逢,酒逢知己古井贡。
”通过选取的广告范例比较分析,教师完全可以向学生生动地展示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后的文化隐涵。
四、利用广告介绍英语国家的价值取向英语国家的人们具有较为鲜明的实用主义价值观,这一点在美国尤为明显。
他们注重事实,强调实用。
许多产品广告因而附有该产品详细的介绍,甚至列出令人信服的数据,如沃尔沃汽车的广告语句:"Advanced six一cylinder, 24 -valve engine, 2. 5一and 3. 0一litre versions. Intelligent auto-matic gearbox. Sophisticated rear suspension. Volvo's completesafety design, including the Side Impact ProtectionSystem.Specification may vary from market to market. "(先进的六缸,24气门,2.5及3.0升发动机。
智能自动变速箱,技术先进的后悬架。
沃尔沃完备的安全设计,包括侧面撞击保护系统根据不同的市场有各种规格。
)对比中文广告,人们似乎更信服“权威”,所以中文广告常常可见如下字句,“获省优部优”、“获国际金奖”、“经中华医学会权威认证”、“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等等。
英语国家的人们还十分注重个人成就的获取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与注重集团行为的民族(如日本)不一样,在美国,人们强调用个人成就不可湮没于群体行为和集团利益中,集团与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应有益于个人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所以,他们都重视勤劳,力求以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所以许多广告是属于“Do - it - yourelf"自己动手)类型的广告。
在追逐成功的当代美国文化中,“冒险”甚至成了极普遍的狂热现象。
威斯康幸的心理学家Frank Farley就将美国称之为‘'T型”国家—" T'’代表的是“追寻刺激者" ( thrillseeker)。
如这一则“激流泛舟”的广告:"our thrill一of一a一lifetime trips are cheap. Where else can you see the GrandCanyon from the bottom up? Running the rapids of the Col-orado River in a rive raft is an experience you' l1 never forget, 6or 8 days of pure excitement.(我们的“终生刺激’•旅游是很便宜的。
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您由下往上看大峡谷呢?乘着橡皮筏渡过科罗拉多的激流,六或八天的“纯刺激”,将是您终生难忘的经历)。
五、利用广告介绍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很多的涉及衣食住行的广告都映射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饮食广告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饮食习惯加下面一则杂粮食品的广告标题. "Introducing thefirst kids' cereal even mothers will love. "(介绍您第一种连妈妈都会喜欢的儿童杂粮食品。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ereal这个词在英语中有两个主要的意思,一指任何能够生产grain(杂粮)作为食物的草本植物,如rice(大米),corn(玉米),rye(黑麦),oat(燕麦),millet(栗),barley(大麦)等;二指以这些grain做成的食物,如燕麦粥(oatmeal或称porridge),玉米片(corn flake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