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高中物理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线运动规律章末质量评估检测 1高一1物理试题

点囤市安抚阳光实验学校章末质量评估(二)(测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直线运动,在相时间内增加的速度相,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恒不变的运动D.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恒不变的运动解析:在任意相时间内增加的速度相的直线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A 错.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变,但加速度不变的运动不一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错,D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变化除与加速度有关外,还与时间有关,C错.答案:D2.飞机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跑道上加速,当达到一速度时离地升空.已知飞机加速路程为1 600 m,所用时间为40 s,若这段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用a表示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a=2 m/s2,v=80 m/sB.a=2 m/s2,v=40 m/sC.a=1 m/s2,v=40 m/sD.a=1 m/s2,v=80 m/s解析:由x =v2t,得v=2xt=2×1 60040m/s=80 m/s,而a=vt=8040m/s2=2 m/s2,故选项A正确.答案:A3.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制动后能在2 m内停下来,如果该以40 m/s的速度行驶,则它的制动距离该是( )A.2 m B.4 m C.8 m D.16 m解析:由于0-v20=2as,s=-v202a,位移s∝v20,故初速度是原来的两倍,位移是原来的4倍,即8 m,C正确.答案:C4.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时间,设直尺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受测者的反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h B.t∝1hC .t ∝hD .t ∝h 2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直尺下落可看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 =12gt 2,可得t =2hg,所以t ∝h ,故C 正确.答案:C5.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vt 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 .在第8 s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 B .在第4 s 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C .在第2 s 末到第4 s 末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最大D .在第4 s 末和第8 s 末在同一位置上解析:由v -t 图象知,在0~6 s 内速度方向为正,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在t =6 s 末,v -t 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最大,即在6 s 末物体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故A 、B 均错误;在4~8 s 这段时间内,vt 图象的斜率最大,即在这段时间内加速度最大,C 错误;在第4 s 末和第8 s 末,物体的位移相同,在数值上均于0~4 s 内vt 图象所围的面积,即在第4 s 末和第8 s 末,物体位于同一位置上,D 正确.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6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6.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 、B 两质点的st 图象,由图可知( ) A .t =0时,A 在B 的前面B .B 在t 2时刻追上A ,并在此后跑在A 的前面C .B 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 小,t 2时刻后才大于A 的速度D .A 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 大解析:t =0时,A 在原点正方向s 1位置处,B 在原点处,A 在B 的前面,A 对.t 2时刻两图线相交,表示该时刻B 追上A ,并在此后跑在A 的前面,B 对.B 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 小,t 1时刻后A 静止,B 仍然运动,C 、D 错.答案:AB7.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2,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高度之比为2∶1,它们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两物体( )A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2∶1B .落地时的速度之比是1∶1C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2D .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1∶1解析: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无关,与其重力无关,C 错,D 对;又根据v =2gh ,A 对,B 错.答案:AD8.A与B两个质点向同一方向运动,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A、B位于同一位置,则当它们再次位于同一位置时( )A.两质点速度相B.A与B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C.B的瞬时速度是A的2倍D.A与B的位移相同解析:由题意可知二者位移相同,所用的时间也相同,则平均速度相同,再由v-=v A2=v B,所以A的瞬时速度是B的2倍,故选B、D.答案:BD三、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9.(15分)(1)在“利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的中,下述器材中不需要的是________(用代号表示).①低压交流电源②220 V交流电源③刻度尺④停表⑤小车⑥带滑轮的长木板⑦纸带⑧天平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时通过测量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迹来测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该同学在时得到6条纸带,在每条纸带上取6个点,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点的时间间隔T均为0.02 s.其中1、2、3点相邻,4、5、6点相邻,在3点和4点之间还有若干个点.s1是1、3两点的距离,s2是4、6两点的距离,s3是2、5两点的距离.①测出s1、s2、s3后,计算打第2点时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v2=________,计算打第5点时瞬时速度的表达式是v5=________,计算加速度的表达式是a =________.②该同学测得的数据是s1=4.00 cm,s2=6.60 cm,s3=28.10 cm,根据数据求出a=________.解析:在(1)中要求学生知道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的是220 V交流电源和打点计时器可直接测出时间,还要根据的需要来选择仪器.(2)要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中间时刻速度于平均速度,来求打第2点和打第5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再利用所求的速度和s3的数据,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推论v2t-v20=2as即可求出a值.答案:(1)①④⑧(2)①s12Ts22Ts22-s218s3T2②3.07 m/s210.(14分)(2015·卷)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 s这段时间的加速度a的大小;(2)摩托车在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的大小. 解析:(1)据a =v -v 0t ,由图线斜率,得a =1.5 m/s 2.(2)由v-t 图象,得0~75 s 内车的位移s =25+752×30 m =1 500 m ,0~75 s 内车的平均速度v =s t =1 50075m/s =20 m/s.答案:(1)1.5 m/s 2(2)20 m/s11.(14分)为打击贩毒,边防民警在各交通要道上布下天罗地.某日,一辆藏毒高速驶进某检查站,警方示意停止,毒贩见势不妙,高速闯卡.闯卡后,此车在平直公路上可视为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s 1=50t 来描述.藏毒车闯卡同时,原来停于卡口边的大功率警车立即启动追赶,警车从启动到追上毒贩的运动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可由公式s 2=2t 2来描述.本题位移单位均为m ,时间单位均为s.(1)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是多大?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2)在追赶过程中,经多长时间警车与藏毒车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多少?(3)警车经过多长时间追上藏毒车,追上时已距离检查站多远?解析:(1)藏毒车逃跑时的速度v 0=50 m/s ,警车追赶藏毒车时的加速度a =4 m/s 2.(2)当警车速度v 与藏毒车速度v 0相时距离最远即v 0=at 1,得t 1=12.5 s , 此过程藏毒车位移s 1=v 0t 1=50t 1=50×12.5 m =625 m ,警车位移s 2=2t 21=2×12.52m =312.5 m , 最远距离Δs =s 1-s 2=625 m -312.5 m =312.5 m.(3)警车追上藏毒车时位移相同即50t 2=2t 22,得t 2=25 s ,此时与检查站距离s =50t 2=50×25 m =1 250 m.答案:(1)50 m/s 4 m/s 2(2)12.5 s 312.5 m(3)25 s 1 250 m12.(14分)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90 m 、宽60 m .攻方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多大?(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队员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 m/s.该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解析:(1)已知足球的初速度为v 1=12 m/s ,末速度v =0,加速度为a 1=-2 m/s 2,位移为s 1=v 2-v 212a 1=0-1222×(-2) m =36 m.(2)已知队员的加速度为a 2=2 m/s 2,最大速度为v 2=8 m/s ,队员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分别为:t 2=v 2a 2=4 s ,s 2=v 22t 2=16 m ,足球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1=v -v 1a 1=6 s ,之后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其位移为:s 3=v 2(t 1-t 2)=16 m ,由于s 2+s 3<s 1,故足球停止运动时,队员没有追上足球.然后队员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则s 1-(s 2+s 3)=v 2t 3, 得t 3=0.5 s队员追上足球的时间t =t 1+t 3=6.5 s. 答案:(1)36 m (2)6.5 s。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运动的描述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则()A.3 ~ 4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3 s 末质点的速度为零,且运动方向改变C.0 ~ 2 s 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 6 s 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 2 m/s2D.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 8 m【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矢量的负号,只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参与大小的比较,所以3 s~4 s内质点的速度负方向增大,所以做加速运动,A错误,3s质点的速度为零,之后开始向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错误,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所以0~2 s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 s~6 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均为2 m/s2,C正确,v-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所以6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0,D错误,考点:考查了对v-t图像的理解点评: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v-t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围成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负面积表示负方向位移,2.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还要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减少【答案】BC【解析】【分析】【详解】AB.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正确,D错误。
高一上册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检测(提高,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t 图象如图所示.t =0时,两车间距为0s ;0t 时刻,甲、乙两车相遇.00t 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0t 时间内甲车在前,002t t 时间内乙车在前B .002t 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乙车平均速度大小的2倍C .02t 时刻甲、乙两车相距012s D .067s s【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图知在0~t 0时间内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是甲车在追赶乙车,所以A 错误;B .0~2t 0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032v ,乙车平均速度012v ,所以B 错误;D .由题意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即为位移s 0,根据几何关系知,三角形ABC 的面积对应位移s 0∕3,所以可求三角形OCD 的面积对应位移s 0∕6,所以0—t o 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s 0+ s 0∕6得s 0=67s 故D 正确;C .2t 0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ABC 的面积即s 0∕3,所以C 错误.故选D 。
2.某型号汽车出厂标准,为百公里(100 km/h )刹车距离小于44 m ,当刹车距离超过标准距离20%时,就需要考虑刹车系统、轮胎磨损等安全隐患问题。
某用户以路边相距30 m 的A 、B 两路灯柱为参照物,以100 km/h 的速度紧急刹车,通过A 灯柱时车速仪如图a 所示,通过B 灯柱时如图b 所示,刹车过程可看作匀变速运动。
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约为27.7m/sB .该汽车百公里刹车距离大于60 mC .该汽车百公里刹车距离已超过20%,存在安全隐患D .此测试过程不规范不专业,没有任何实际指导意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取0100km/h v =,180km/h v =,220km/h v =,百公里刹车距离0x ,A 、B 灯柱距离130m x =,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为a ,运动学公式有20002v ax -=-222112v v ax -=-代入数据得050m x ≈ 27.7m/s a ≈04413.6%20%44x -≈< 上述数据可知,选项A 正确,BCD 错误。
高一上册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低头族”在社会安全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若司机也属于低头一族,出事概率则会剧增。
若高速公路(可视为平直公路)同一车道上两小车的车速均为108km/h ,车距为105m ,前车由于车辆问题而紧急刹车,而后方车辆的司机由于低头看手机,4s 后抬头才看到前车刹车,经过0.4s 的应时间后也紧急刹车,假设两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6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车不会相撞,两车间的最小距离为12mB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车速为6m/sC .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后车车速为18m/sD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两车的初速度0108km/h 30m/s v ==,结合运动学公式知两车从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220130m 75m 226v x a ==⨯= 则后车从开始到刹车到速度为0的位移2130(40.4)m 75m=207m>105m+=180m x x ⨯++=所以两车会相撞,相撞时前车已经停止,距后车减速到速度为0的位置相距207m 180m 27m x ∆=-=根据减速到速度为零的运动可以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加速运动处理,则相撞时后车的速度22v a x ∆解得18m/s v =故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v-t 图象如图所示.t =0时,两车间距为0s ;0t 时刻,甲、乙两车相遇.00t 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0t 时间内甲车在前,002t t 时间内乙车在前B .002t 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乙车平均速度大小的2倍C .02t 时刻甲、乙两车相距012s D .067s 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图知在0~t 0时间内甲车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是甲车在追赶乙车,所以A 错误;B .0~2t 0时间内甲车平均速度的大小032v ,乙车平均速度012v ,所以B 错误;D .由题意知,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即为位移s 0,根据几何关系知,三角形ABC 的面积对应位移s 0∕3,所以可求三角形OCD 的面积对应位移s 0∕6,所以0—t o 时间内甲车发生的位移为s=s 0+ s 0∕6得s 0=67s 故D 正确;C .2t 0时刻甲、乙两车间的距离即为三角形ABC 的面积即s 0∕3,所以C 错误.故选D 。
广西桂林市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故选D。
<)的轻2.如图所示,水平线OO'在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一条长为L(L h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和B,小球A在水平线OO'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上,A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
现从OO'上另一点静止释放小球1,当小球1下落至与小球B等高位置时,从OO'上静止释放小球A和小球2,小球2在小球1的正上方。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B 将与小球1同时落地B .h 越大,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大C .从小球2释放到小球1落地前,小球1与2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大D .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设小球1下落到与B 等高的位置时的速度为v ,设小球1还需要经过时间t 1落地,则:21112h L vt gt -=+① 设B 运动的时间为t 2,则2212h L gt -=② 比较①②可知12t t <故A 错误;B .设A 运动时间为t 3,则2312h gt =可得32t t -=可知L 是一个定值时,h 越大,则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小。
高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达标训练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故选D。
2.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B、C,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其x-t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头经过立柱B的速度为0312xt tB .车头经过立柱A 、B 的平均速度为21x t t - C .动车的加速度为()()()()03212132312x t t t t t t t t t -+---D .车头通过立柱B 、C 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032121312x t t t t t t t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车头经过站台上立柱AC 段的平均速度312AC AC AC x x v t t t ==- 由图可知,B 点是AC 段的位置中点,所以B 点的瞬时速度应该大于AC 段的平均速度,故A 错误;B .车头经过立柱A 、B 的平均速度为021ABAB AB x x v t t t ==- 故B 正确;C .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动车的加速度为021331213121322(2)()()()22AC AB v v x t t t v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故C 错误;D .车头通过立柱B 、C 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021331212(2)()()x t t t v a t t t t t --∆=∆=--故D 错误; 故选B 。
高一上册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试卷(word版含答案)(1)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故选D。
2.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
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
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思考距离/m制动距离/m速度(m/s)正常酒后正常酒后157.515.022.530.02010.020.036.746.7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2s B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5m/s 2D .若汽车以25m/s 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 处有险情,正常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由正常情况下的思考距离x 与速度v 可得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7.5s 0.5s 15x t v === 选项A 错误;B .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由酒后情况下的思考距离x '与速度v ',则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15's 1s 15x t v '===' 则酒后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选项B 正确;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时,有一反应时间。
高一上册物理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在0-10 s内,乙车的速度一直比甲车大,两车应逐渐远离,则A错误;B.在10-20 s内,甲车的速度一直比乙车大,两车逐渐靠近,则B错误;C.在5-15 s内,两图象与坐标轴的面积相等,则两车的位移相等,则C正确;D.在t=10 s时两车速度相等,相距最远,则D错误.2.近年来,一些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在关注轿车加速性能的同时,提出了“加速度的变化率”的概念,用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
图示是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取t=0时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关于加速度变化率以及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是m/s2B.当a t-图像是一条横线时,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图像,表示的是物体在做减速运动D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像,已知物体在t =0时速度为5m/s ,则2s 末的速度大小为8m/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加速度的变化率为ΔΔat,a 的单位是m/s 2,所以“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该是m/s 3,A 错误;B .当a t -图像是一条横线时,加速度不变,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错误;C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 t -图像,物体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C 错误;D .由ΔΔv a t =,知在a t -图像中,图像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Δv ,可得在2秒内,汽车的速度增加量为32Δm/s 3m/s 2v ⨯== 若汽车在t =0时速度为5m/s ,在2秒内汽车的速度增加3m/s ,则汽车在2秒末速度的大小为8m/s ,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故选D。
2.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
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
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思考距离/m制动距离/m速度(m/s)正常酒后正常酒后157.515.022.530.02010.020.036.746.7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2s B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5m/s 2D .若汽车以25m/s 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 处有险情,正常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由正常情况下的思考距离x 与速度v 可得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7.5s 0.5s 15x t v === 选项A 错误;B .在制动之前汽车做匀速运动,由酒后情况下的思考距离x '与速度v ',则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15's 1s 15x t v '===' 则酒后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选项B 正确;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时,有一反应时间。
以速度为v =15m/s 为例:若是正常情况下,制动距离减去思考距离才是汽车制动过程中的发生的位移,即x =22.5m-7.5m=15m由22v ax =可得a =7.5m/s 2选项C 错误;D .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汽车速度为25m/s 加速行驶时,酒后驾驶后若要制动停止的距离是22''25200'''''251m m m 227.53v x v t a =+=⨯+=⨯大于前方险情的距离,不能安全停车,选项D 正确。
故选BD 。
3.某型号汽车出厂标准,为百公里(100 km/h )刹车距离小于44 m ,当刹车距离超过标准距离20%时,就需要考虑刹车系统、轮胎磨损等安全隐患问题。
某用户以路边相距30 m 的A 、B 两路灯柱为参照物,以100 km/h 的速度紧急刹车,通过A 灯柱时车速仪如图a 所示,通过B 灯柱时如图b 所示,刹车过程可看作匀变速运动。
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约为27.7m/sB .该汽车百公里刹车距离大于60 mC .该汽车百公里刹车距离已超过20%,存在安全隐患D .此测试过程不规范不专业,没有任何实际指导意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取0100km/h v =,180km/h v =,220km/h v =,百公里刹车距离0x ,A 、B 灯柱距离130m x =,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为a ,运动学公式有20002v ax -=- 222112v v ax -=-代入数据得050m x ≈ 27.7m/s a ≈04413.6%20%44x -≈< 上述数据可知,选项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4.一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a x -图像如图所示,则其2v x -图像可能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CD .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有2202v v ax -=由此可知12~x x 段2v x -图线为直线,故CD 错误;AB .10~x 段,加速度由0均匀增大,将一小段x ∆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2202v v a x -=∆可知对应2v x -图线切线的斜率应为2a ,可知10~x 段2v x -图线切线的斜率应由0均匀增大,故A 错误,B 正确。 故选B 。
5.一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
行驶过程中,司机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
刹车后汽车立即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
已知从刹车开始计时,汽车在 0~2s 内的位移大小为48m ,4s~6 s 内的位移大小为3m 。
用v 、a 分别表示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大小及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则 A .245237m/s ,m/s 88a v == B .232104m/s ,m/s 33a v == C .28m/s ,32m/s a v == D .26m/s ,30m/s a v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为v 0,则在0~2s 内,2s t =的位移为:21012x v t at =- ①汽车在4s 时的速度为04v v a =- ②则4~6s 内的位移为:2212x vt at =-代入数据解得v 0=29.625m/s ,a =5.625m/s 2;但当t =6s 时,可得速度为v 6=-4.125m/s ,这说明在t =6s 时汽车已停止运动,因此上面的计算不成立。
则4~6s 内的位移为2202v ax -=- ③联立①②③式计算可得a =6m/s 2, v 0=30m/s ,故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6.汽车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而车辆平稳加速(即加速度基本不变)使人感到舒服,否则感到不舒服,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 .加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速度变化越快C .在如图所示的a –t 图象中,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均匀减小D .在如图所示的a –t 图象中,若物体在t =0时速度为5 m/s ,则2 s 末的速度大小可能为8 m/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加速度变化率为0是指加速度保持不变,如果加速度为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加速度不为0,则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故A 错误;B .加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变化越快,选项B 错误;C .若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如图示加速度减小,则物体速度增加得变慢了,但仍是加速运动,故C 错误;D .根据v -t 图象可知,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同理在a -t 图象中可知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即△v ,则得:△v =12×2×3m/s=3m/s 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故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5m/s ,则小球在2s 末的速度为8m/s ,故D 正确. 【点睛】本题要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其定义方法和单位,知道在a-t 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能理解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由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决定而不是由加速度的大小变化决定.7.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开始运动,以物体静止时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力F 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x 轴,物体的加速度随位移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位移为x 1012a xB .位移为x 3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C ()0232a x x +D .0~x 2过程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 2~x 3过程中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BD .在0~x 2过程中,物体加速度a 0不变,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 2~x 3过程中,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但是加速度仍为正值,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位移为x 3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选项B 正确,D 错误;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位移为x 1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012v a x =选项A 正确;C .由公式2202t ax =-v v 可知图像面积表示2202t v v S ax -==又位移为x 2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0222v a x =故物体的最大速度为232max 20232+)x x v S v a x x =+=(选项C 错误。
故选AB 。
8.在光滑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m/s 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5m/s 2,方向沿斜面向下,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7.5m 时,下列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1sB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3sC .物体运动时间可能为)sD .此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5m/s【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AB .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上的7.5m 时,由运动学公式2012x v t at =-,7.5m x =+,解得 13s t =,21s t =故A 、B 均正确;C .当物体的位移为向下的7.5m 时,7.5m x =-,由2012x v t at =-解得32t =(或42t (=舍去故C 正确;D .由速度公式0v v at =-,解得5m/s =-v 或5m/s v =、v =-故D 错误。
故选ABC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
9.某升降机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以10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当到达40 m 高度时,绳子突然断开,重物从绳子断开到落地过程(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A .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 mB .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为5 sC .落地速度的大小为10 m/sD .落地速度的大小为30 m/s 【答案】AD 【解析】 【分析】气球和重物一起以10m/s 的速度上升,当到达一定高度后,绳子断开,物体与气球脱离,这个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向上的运动状态,所以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详解】物体上升过程,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有:-v 02=2(-g )h ,解得2201052210v h m m g ⨯===;故物体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45m ,故A 正确;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h =v 0t −12gt 2,代入数据得:-40=10t-12×10×t 2,解得:t=4s 或者t=-2s ;故B 错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v=v 0-gt=10-10×4=-30m/s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AD .10.由于公路维修只允许单车道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