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报告中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各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主要特征一览表勘察报告

各岩土层的空间分布及主要特征一览表表32.3、地基土(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2.3.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本次勘察对第②层粉质粘土、第③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第④粉细砂土及第⑤层细砂共取土样397件,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及砂土层颗粒分析统计表见下表4、表5。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表4砂土层颗粒分析统计表表52.3.2剪切试验指标统计本次勘察对土试样进行了直接快剪试验,其抗剪强度指标C、φ值统计详见下表6。
抗剪强度指标统计表表62.3.3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本次勘察对第②层粉质粘土、第③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第④层粉细砂及第⑤层细砂分别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其标贯锤击数统计见下表7。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表72.3.4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统计表(N63.5)本次勘察对第⑥层卵石及第⑦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其动探锤击数统计见下表8。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统计表(N63.5)表82.3.5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统计本次勘察对第②层粉质粘土、第③层粉质粘土夹粉土、第④层粉细砂进行了静力触探试验,其比贯入阻力Ps值统计见下表9。
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统计表表92.3.6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统计本次勘察对第⑦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及第⑧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共取岩样42件,其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见下表10。
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统计表表10说明:以上统计已剔除异常值。
3.4、场地坏境类型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规定,场地环境地质条件为湿润区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故拟建场地环境类型应属Ⅱ类。
4、场地地震效应4.1、抗震设防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武汉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拟建建筑物可按6度进行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类别属标准设防类。
经查阅“武汉市主城规划区地震动参数小区规划图”,本拟建场地属IIIA区。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手册

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手册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手册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手册(讨论稿)1、公司承揽勘察业务后,由公司业务部门(或总工)安排该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接到勘察任务书后,应主动联系建设及设计相关单位,尽量获取以下资料:a、项目批文b、带有地形图的红线图纸c、建筑总平图d、设计单位勘察技术要求。
2、项目负责人布置勘探工作量。
如公司业务部门已布置勘探工作量,必须核实勘察布置工作量是否能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
3、项目负责人野外施工前宜对场地进行踏勘,踏勘应着重检查以下几点:a、核查场地是否做到三通一平。
b、核查场地中是否存在地下电力管线、供水管线、燃气管线、通信光缆等重要的地下管线分布,以及是否有高压低空电缆等危险源。
在施钻前应编制勘察大纲,勘察大纲由总工审核。
4、工程技术人员带领野外机台班组进行野外勘探孔测量放样工作。
原则上,勘探点位测设应采用全站仪等测绘仪器进行放样,勘探孔点位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对于详细勘察阶段:平面位置偏差±0.25米,高程测量偏差±5cm。
对于重要性等级为三级,且地形图齐全,场地没有做过处理,有空间参照物引测的一般工程,可利用地形图结合钢卷尺放样。
测绘的原始记录必须由测量人及检查人签字。
5、工程技术人员在野外施钻前,应对钻机台班进行施工交底,施工交底应由钻机机长及编录人员以及静探操作员工的签字。
6、工程技术人员对野外钻机机台作业质量及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原则上应每天去工地进行野外巡查,巡查内容:a、核对取土勘探孔土芯与编录描述是否一致。
b、核对施工勘探孔的移位情况,如有移位,应在野外布孔图中标注移位的方向、距离。
c、有标准贯入原位测试的,对每一层中若干个测试进行旁站监督。
d、核对静探曲线是否有错误,如有错误,应及时进行纠正弥措施。
e、检查机台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是否到位。
7、项目负责人在野外施工期间进行中间检查,检查次数根据项目重要性等级、场地等级等条件确定,不得少于1次中间检查。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概述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XX地块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
本报告旨在分析该地块的地质情况,为您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勘察范围本次勘察范围包括地表调查、钻探、土壤和岩石取样分析等。
三、勘察结果及分析1. 地质背景本地块属于XX地区,地层主要由XX组和XX组组成。
地层呈现XX倾向,并存在较明显的断裂构造。
该地区多年来无明显的地壳活动记录,地表形态较稳定。
2. 地表调查根据地表调查结果显示,地表主要由松散土层、粉质黏土和岩石等组成。
其中,松散土层较薄,平均厚度约XX米;粉质黏土层较厚,平均厚度约XX米;岩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组成,岩石呈现XX构造。
3. 钻探结果我们完成了XX个钻孔,并对XX米至XX米深的地层进行了取样。
分析结果显示,上部地层主要由XX土、玄武土等松散土层构成,下部地层主要为坚硬的花岗岩和片麻岩。
4. 岩土工程性质根据取样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岩土工程性质:XX土的承载力约为XXkPa,黏土含水量为XX%,抗剪强度为XXkPa。
花岗岩和片麻岩的抗压强度约为XXMPa。
五、结论1. 本地块的地质背景较为稳定,地表主要由松散土层、粉质黏土和岩石组成。
2. 地层深部主要为坚硬的花岗岩和片麻岩,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3. 根据岩土工程性质分析,该地块具备一定的承载力,适合进行工程施工。
4.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六、建议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建议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设计地基基础,根据土壤和岩石的性质确定合适的承载力。
2. 根据具体地理条件,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材料。
3. 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如加固地基、护坡等,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4. 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细节,加强监测和质量控制,及时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七、风险和注意事项1. 由于地块存在断裂构造,需要注意相关地质风险,如地震、地面沉降等。
2.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岩石的处理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岩土地质勘察报告范本】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岩土地质勘察报告范本】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岩土地质勘察报告范本】岩土地质勘察报告范本普查报告目录1. 绪论11.1 工作目的任务11.2 位置交通1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11.4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21.5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32.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32.1 区域地质32.2 矿区地质53. 矿床地质73.1 矿体分布、规模及产状73.2 矿石特征83.3 矿石中有益及有害组份含量及其变化93.4 矿体围岩地质特征及覆盖层特点103.5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103.6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11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14.1 水文地质114.2工程地质154.3 环境地质165.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165.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165.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175.3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175.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185.5 采样、化验工作及其质量评述196. 资源/储量估算206.1 储量/估算所依据的工业指标206.2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206.3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216.4矿体圈定原则及块段划分226.5资源/储量分类226.6剥采比计算与资源/储量估算结果237.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237.1水泥用石英砂岩资源形势分析237.2矿山开发的技术条件247.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58. 结论258.1结论258.2 建议261. 绪论1.1 工作目的任务为与##水泥灰岩矿寻找配套的硅质原料基地,##省国土资源厅以#国土资勘便字013号文件,将“####水泥用石英砂岩矿勘查”项目下达我队承担。
2021年6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地勘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队提交的《##省###县##水泥用石英砂岩矿普查设计》进行审查,以##国土资勘便字058号文批准实施。
本次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矿区1:2000地形地质草测,基本查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产状及相互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第四章-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划分

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 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 宜布置适量探井。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 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 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 1个控制性勘探点。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
① 岩土工程重要性等级的划分 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征以及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
使用所产生的后果,将工程分为三个重要性等级。
岩土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表
注: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30层以上可定为一级,7~30层可定为二 级,6层及6层以下可定为三级。
② 场地等级划分
③ 地基复杂程度划分
注:关于场地、地基等级的划分应从第一级开始,向第二、第三 推定,以最新满足者为准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地基土和地下水 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 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 浮设计水位的建议。
另外对地震场地效应,桩基及基坑工程的勘察 应符合相应的规范。
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和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建筑 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
对岩质地基,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 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 验确定;
例如: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对场地的地质构造、不 良地质现象、地震烈度、特殊土类等必须查明其分布 及其危害程度,因为这些因素是评价场地稳定性、地 基承载力及地基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
杭州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1 前言1.1 工程概况受杭州xx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了xx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
拟建工程位于萧山区xx街道,总用地面积42039m2,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9000 m2。
项目北侧为两幢十~十二层办公楼及业务楼,南侧为三~五层商业用房,场地整体下设一层地下室,框架结构,办公楼及业务楼预估最大单柱荷载约10000kN,拟采用桩基础;商业用房预估最大单柱荷载约4000kN.拟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或桩基础。
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0,2009年版)第3.1.1~3.1.4条规定,本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场地下设一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5米,属二级基坑,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勘察目的与任务要求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其目的是通过钻探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主要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作出结论,对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性岩土的防治、地基基础形式、埋深、地基处理、基坑工程支护等方案提出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参数。
本次详细勘察具体要求如下:1查明建筑场地各岩土层的地层结构和均匀性以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2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径流排泄条件,评价腐蚀性及提供稳定水位和水位变化幅度及各主要地层的渗透系数;建议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3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各土层的压缩模量;4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桩周土摩擦力特征值、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对沉(成)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5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建议;6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出意见,并提供所需计算参数;7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险地段;8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预防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范文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1. 序言 (1)1.1 工程概况 (1)1.2 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 (1)1.3 勘察依据和执行标准 (1)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3)2.2 区域地质与构造背景 (3)2.3 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 (3)2.4 地下水 (4)3.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3.1 抗震设防烈度 (4)3.2 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4)3.3 地震效应 (5)3.4 抗震地段划分等级 (5)4. 岩土工程性能分析与评价 (5)4.1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5)4.1.2 标准贯入试验 (6)4.2 各岩土层的工程性能评价 (6)5. 水、土腐蚀性评价 (7)5.1 地下水的腐蚀性 (7)5.2 土的腐蚀性 (7)6.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8)7. 地基与基础 (8)7.1 地基均匀性评价 (8)7.2地基与基础方案 (8)7.2.1浅基础方案 (8)7.2.2基础施工 (9)8.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9)9. 结论及建议 (9)附图表: (10)1. 序言1.1 工程概况我公司受海南省万宁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委托,承担了海南省万宁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食堂拟建场地的详细勘察任务。
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见表1.1:表1.11.2 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目的是为拟建工程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要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主要任务如下:①查明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场地内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②查明各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地层构成、分布规律及其工程特性;③提供场地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对地基土的工程性能作出评价;④查明有无暗河、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⑤查明地下水的分布情况、类型及埋藏条件。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二○一七年七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1.2勘察内容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
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1.4.1勘察工作布置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
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水试验等工作;室内试验自2012年12月29日开始,2013年1月10日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查报告中工程地质岩
组划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工程岩组的划分
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方法,主要是从岩体结构观点出发,即以岩性和原生结构面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等为标志进行划分的。
具体表现在,首先,就岩性而言要求每一岩组内岩性是相同的,主要指的是成因相同和岩石物质成分相类似;其次,要求每一岩组中的原生结构面性质是相同的,这里主要指成因相同、分布规律相同、密度相同、层厚一致及延展性相同等,然后对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岩组划分,划分出的每一岩组都应具有其一定的物理力学指标、一定的水理性质、渗透性质及其一定的波速传播特征等,这些共同点就形成了每一岩组内具有一定相类似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土体是地质灾害产生的物质基础,其类型、性质、结构及构造特征对地质灾害的成生发育存在重要影响。
并且,大量事实业已证明,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关系极为密切。
根据建造特征,将西部地区岩体划分为岩浆岩、沉积碎屑岩、沉积碳酸盐岩和变质岩等5种类型,再依据岩体的强度(表1)及其结构特征,进一步将其划分为10种组合类型,土体主要可分为卵砾类土、粘性土和砂类土、冻土、胀缩土、黄土类土及风积砂等6种类型,它们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见图2、表2。
另外区内还有小面积分布的盐土、淤泥软土等。
这些地区修建构筑物时要注意其地基的不稳定性。
为减轻图面负担,在《中国西部地质灾害图》图面上只表示岩浆岩类(Y)、变质岩类(B)、碎屑岩类(S)、碳酸盐岩类(T)和第四纪堆积层(Q)。
表2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