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课时植树问题(3)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课时植树问题(3)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3课时植树问题(3)

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2课时植树问题(3)

教学目标:

1.运用转化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在一条首尾封闭的曲线上植树所需棵数与间隔数“一一对应”的数学模型。

2.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以及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的基本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教师:在前面两节课中,我们共同探讨了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还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谁来帮助大家一起回顾这些知识?

预设:在一条线段上植树可以分成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两端都不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少1;一端栽一端不栽时,棵数和间隔数相等。

教师: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我们是怎么做的?

预设: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个猜测对不对,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再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对已学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另一种情况。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展开探索

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 m,如果每隔10 m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教师:这道题与前面学习的植树问题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预设:不同之处在于前面学习的是在线段上植树的问题,这道题是在一个圆形周围植树。(教师追问1:线段是怎样的?圆形又是怎样的?)线段是直的,圆形是一条曲线。(教师追问2:一条什么样的曲线?)

逐步引导得出: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

预设:相同之处是,都是已知长度和间隔距离。

教师:你能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汇报。

2.概括归纳,得出模型

教师:大家想到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画图)120 m的长度太长了,怎么办?(先用简单的数据试一试)

(1)以周长为40 m的圆为例,通过下图得知,能栽4棵树。

(2)如果把圆拉直成线段,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相当于在线段上植树的问题中“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

(3)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

引导得出: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一一对应”。

教师:利用发现的知识,你能解决例3的问题吗?(出示:池塘的周长是120 m?)120÷10=12(棵)

答:一共要栽12棵树。

教师:谁能完整地概括一下刚才的发现?

预设: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所需棵数与间隔数“一一对应”,相当于在线段上植树的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巩固强化

教师:运用刚才的发现,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 m。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 m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150÷15=10(盏)

答:一共需要装10盏灯。

教师:你能利用题目中的数据编出一道在线段上植树(一端栽一端不栽)的问题吗?

学生练习,交流汇报。

2.一条项链长60 cm,每隔5 cm有一颗水晶。这条项链上共有多少颗水晶?

教师:这题与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的知识有关联吗?属于哪一种情况?(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你能说说在这题中谁与谁“一一对应”吗?(水晶的颗数与间隔数)练习校对:60÷5=12(颗)

答:这条项链上共有12颗水晶。

四、拓展延伸,灵活应用

小区花园是一个长60 m,宽40 m的长方形。现在要在花园四周栽树,四个角上都要栽,每相邻两棵间隔5 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教师:仔细读题并思考,这题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是在长方形的四周植树)你能运用画图的方法找到这类问题中隐藏的规律吗?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预设1:可以先求出花园的周长,再按照棵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求。(追问:这种方法跟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

(60+40)×2=200(m) 200÷5=40(棵)

答:一共要栽40棵树。

教师:这样的方法栽树能够保证四个角上都有树吗?为什么?(能够保证,因为长和宽都是5的倍数)

预设2:也可以分别求四条边上各栽多少棵,再求一共栽多少棵。(追问:用这种方法求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四个角上的树不能重复计算。

教师:那我们可以把4条边都当作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来求。(你能自己画一画吗?)

60÷5×2=24(棵) 40÷5×2=16(棵) 24+16=40(棵)

答:一共要栽40棵树。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教师: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强调: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所需棵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相当于在线段上植树的问题中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一端不栽

间隔数=棵树

教学反思:

(完整)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植树问题的规律。 2、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教学内容: 一、知识网络 1、不封闭路线植树问题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如果在植树的两端都植树: 棵树=总距离÷间隔长+1 总距离=间隔长×(棵树-1) 间隔长=总距离÷(棵树-1) (2)如果植树路线的一端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 棵树=总距离÷间隔长 总距离=间隔长×棵树 间隔长=总距离÷棵树 (3)如果植树路线的两端都不要植树: 棵树=总距离÷间隔长-1 总距离=间隔长×(棵树+1) 间隔长=总距离÷(棵树+1) 2、封闭路线的植树问题:(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 棵树=总距离÷间隔长; 总距离=间隔长×棵树; 间隔长=总距离÷棵树。

二、课堂达标 1.学校有一条长6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旁栽树。每隔3米栽一棵。 (1)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那么共需______棵树苗;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那么共需______棵树苗; (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______棵树苗; 2.先选择所属类型,再列式解答。 (1)小学生广播操队列中,其中一列纵队26米,相邻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是2米。这列纵队一共有几个学生?属于() ①两端种②一端种③两端不种 (2)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60米的道路两旁摆放鲜花(靠墙一端不放),相邻两盆花之间的距离3米。一共需要几盆花?属于() ①两端种②一端种③两端不种 3.两根栏杆之间,每隔5米放一个广告牌,一共放了19个。这两根栏杆之间相距多少米? 三、知识拓展 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第12层,他走到第4层用了60秒,照这样计算,他还需要走多少秒才能到达第12层楼。

【知识学习】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知识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各种特殊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

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材呈现这个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思维方法提升数学的素养与能力,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猜测——验证”这种数学思维方法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以及三角形的特性等这些基础的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从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2.已有部分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却不知道结论的来历,学生在本节课上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测量及其它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方式:

(完整版)五年级植树问题

五年级植树问题 一、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树):总距离÷株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练1、在一条长160米的甬路一侧每隔8米栽一棵紫丁香(两端要栽),每相邻两棵紫丁香之间栽1棵迎春花,一共栽多少棵迎春花? 练2、学校有一条长600米的小路,学校准备在小路的两旁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练3 、在一条公路的两旁共栽柳树40棵,如果每相邻两棵树之间栽3棵迎春花,一共栽多少棵迎春花? 练4、一条公路的一侧共有20根路灯杆(两端都有),每相邻两根之间的距离是50米。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二、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总距离÷株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 例2: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练1、一条甬路长40米。绿化队准备把7棵树苗在甬路的一侧均匀地栽成一行(两端不栽),求每相邻两棵树苗之间的距离。 三、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总距离÷株距=棵数 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练1、一个圆形花坛周长80米,每隔5米摆一盆月季花,每相邻两盆月季花中间摆一盆兰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练2、圆形滑板场一周长200米,沿着这一圈每隔10米安装一盏灯,在每两盏灯之间安放2把椅子,需要多少盏灯?放多少把椅子? 综合练习: 1、把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2厘米长的木块,每锯一次需要10秒,需要多少分钟? 2、一根钢管长10米,要把它锯成5段,每锯下一段平均需要6分钟,锯完这根钢管一共需要多少分钟? 3、有一幢16层的楼,由于停电电梯停开。李叔叔从1层走到3层需要42秒,照这样计算,他从3层走到16层需要多少时间?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应用这一知识解 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一猜,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 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知识的延续,又是进一步学习各种特

殊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材呈现这个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等活动,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数学规律,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数学思维方法提升数学的素养与能力,为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猜测——验证”这种数学思维方法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五年级学生已具 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以及三角形的特性等这些基础的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 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从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除法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除法练习题及答案 ⒈ 据216×32=6912,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积。⒉ 口算。 0.8×7= 1.5×7= 1.32×8=0.7×8=10.3×2=5×0.6= ⒊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72×80.312×1 1.08×25.92×15 7.83×1.2×2.11.82×0.4. 1×0.45 21.6×32=2160×32=0.216×32=.16×32=16×320= 、十个边长为1.5分米的正方形铁圈,需要多少米的铁丝? 5、“a×30的积一定大于30”这句话对吗?请举例说明。 6、水果店运来了3筐苹果,每筐30.5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如果每千克苹果售价2.6元,这些苹果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⒈ 个1.6相加,用加法表示算式是,用乘法表示版式是,结果是。⒉ 0.486×7的积末尾有位小数。 ★⒉ 按一定的规律填数 3.125、_______、12.5、________、________、100。

★★⒊ 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字 在积里标上小数点。 小数乘、除法练习——小数乘法 一、用竖式计算。 2.52× 3.41.08×0.12×0.44 0.042×0.5 0.76×0.3 0.25×0.046 三、学校平均每天用电17.3度,5月份一共要用电多少度?如果每度电0.5元,这个月要交电费多少元? 四、无锡灵山大佛高88米,是四川乐山大佛的1.15倍还多0.6米,四川乐山大佛的高度是多少米? 五、水果店每一天卖出苹果32.5千克,每二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0.9倍。⒈ 第二天卖出苹果多少千克?⒉ 哪天卖得多?多多少千克? ⒈ 15名同学要过河,每位同学要过渡费0.6元,10元钱够不够? ★里填上“>”或“<”。 0.73×× ★★⒊ AB两数的和是12.1,如果A数缩小10倍,就与B数相等,B数是多少? ⒈ 根据108×145=15660,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 10.8×1.45= 1.08×1450=0.108×14.5=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单元自测题 一、填一填。(每空3分,共15分) 1.一根小头长15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需锯( )下. 2.刘老师走楼梯从一楼到二楼用了8秒。照这样的速度走到七楼,共用( )秒。3.大钟6时敲响6下,10秒钟敲完.11时敲响11下,需要( )秒钟。 4.一个正方形的每条边放有4枚棋子(每个角各有1枚),四条边上共有( )枚。 5.有一块三角形地.三边分别长120米、150米、80米,每10米种一棵树,那么三 条边上共种树( )棵。. 二、公正小法官。(12分) 1.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数就是间距。 ( ) 2.木匠锯一根长6米的木头,一共锯了3下,他一共锯出了4段木头。 ( ) 3.在方阵图上的植树问题,最外层的棵数=(每条边上的棵数-1)×4 ( ) 4.每5厘米放一颗扣子,到20厘米正好放4颗. ( ) 三、对号入座。(16分) l.在一段公路的两边按树距8米栽树1402棵。如果两端都栽,这条公路长( )米。A. 5600 B. 5616 C.5608 2.-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 )盆花。 A. 8 B.9 C.10 D.11 3.小红家在12楼,她从1楼走到5楼,用了200秒。如果用同样的速度,小红走到臼己家所在楼层还要( ). A 280秒 B 350秒 C.240秒4.将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2分钟.锯完一共用( ) 分钟。 A.10 B。8 C.12 D.5 四、解决问题。(54分)1.同学们在一条长100米的跑道一侧插彩旗,每隔2米插一面(两端要插).一共要插多少面旗? 2.园林工人沿一段长21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一共种了36棵(两端要种).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在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四周每隔3米放一个花盆,四个顶点都要放,每边放了8盆,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4.体育课上,四(1)班36个同学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 距离都是2米,这个圆圈的周长是多少米? 5.小东叔叔的办公室在写字楼的第12层,他走到4层用了60秒。照这样计算,他如果步行还要走多少秒才能走到12层? 6.有一块边长是20米的正方形菜地,为了防止牲畜进去吃菜,要沿四周做一道 篱笆栅栏,需从头尾等距离插40根竿,每两根竿之间相距多少米?

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

三角形 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科小学数学_年级五年级 教师姓名_ ____平台_________上课时间_____________ 1.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的类比,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刺激,促进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有效记忆 3.通过视觉类比法,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激发解决相关问题的潜能 (25分钟) 回顾旧知识 探索新知识

预设1: 预设2: 预设3: 预设4: 总结概括: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充分论证了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拓展提升:只用一个三角形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老师写出新知识)

1、只要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充分论证了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15分钟) 例1: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厘米? 例2:一种三角尺的形状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提示: 通过公示计算。 提示: 通过公示计算。 1.2分4.8分

1.2 厘 米 2厘米 例3:填空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少12.5平方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例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底和高都是0.2分米的三角形的面积是0.2平方米。()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3.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4.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5.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直角边的乘积的一半。() 例5:根据三角形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填表。 例6:应用题。 底(厘米) 6 4 高(厘米) 5 3 面积(平方厘米) 6 12.6 (1)一块三角形地,底长38米,高是27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0.7千克,这块地可以收小麦多少千克?

五年级植树问题详案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详案 王喜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并总结出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开花来不结果,能写会算还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我们这双小手不仅能写会算,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想了解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5个手指,4个空) 师:在数学里面我们把空叫做“间隔”,那么我们张开的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呢?(4个间隔) 如果将5根手指换成五棵小树,那么5棵小树中间有几个间隔呢?6棵呢?7棵呢?观察表格:你发现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植树问题(板书) 二、研究新知 1、课件出示方案: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想在12米的小路一侧每隔4米栽种一棵小树。请四年一班同学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汇报:三种情况 两端都栽:4棵树苗棵树=间隔数+1 一端栽:3棵树苗棵树=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2棵树苗棵树=间隔数-1 课件出示三种情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2题;共36分) 1.把一段木头锯成3段要12分钟,锯成5段要()分钟。 A. 24 B. 30 C. 40 D. 50 2.一辆电车从起点到终点一共要行36千米,如果每隔3千米停靠站一次,那么从起点到终点,一共要停靠()次(起点不算). A. 12 B. 13 C. 14 D. 15 3.小红从一楼走到二楼要1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她从一楼到五楼要()分钟. A. 2 B. 3 C. 4 4.小学生广播操队列中,其中一列纵队26米,相邻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是2米。这列纵队一共有几个学生?属于() A. 两端种 B. 一端种 C. 两端不种 5.一个六边形操场,每边插10面红旗,至少一共要插()面红旗. A. 60 B. 54 C. 48 6.一条路沿一边种了10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这条路最短是()米。 A. 45 B. 50 C. 55 D. 40 7.在长90米的跑道一侧插10面彩旗(两端都插),每相邻两面彩旗之间相距( )米。 A. 9 B. 10 C. 16 D. 8 8.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60米的道路两旁摆放鲜花(靠墙一端不放),相邻两盆花之间的距离3米。一共需要几盆花?属于() A. 两端种 B. 一端种 C. 两端不种 9.在一块长方形草地的周围植树,共植树30棵,则间隔有( )个。 A. 31 B. 30 C. 29 D. 32 10.18颗黑珠子穿成一圈,如果在相邻两颗黑珠子中间穿上一颗白珠子,可以穿上( )颗白珠子。 A. 18 B. 17 C. 16 D. 19 11.在相距180米的两根电线杆之间植树,每隔20米植一棵,共植了( )棵。 A. 10 B. 9 C. 8 D. 7 12.时钟4时敲4下,6秒钟敲完。10时敲10下,()秒钟敲完。 A. 15 B. 18 C. 20 二、填空题(共8题;共27分) 13.一根木料,锯1次,能锯成________段;如果锯成3段,需要锯________次. 14.小龙潭公园有一个池塘,周长600米。如果沿着池塘周围每隔15米栽一棵树,在相邻两棵树之间安装一把椅子,一共要栽________棵树,安装________把椅子。 15.一位魔术师把一根1米长的带子,按20厘米折一折的方法全部折好,折成一捆,再在它的中间剪开,猜猜,这时带子是________段.

(完整)五年级植树问题练习题(带答案)

一、求棵数: 1、有一条长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杨树,需多少棵杨树苗? 2、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多少根? 3、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多少面彩旗? 二、求间距: 1、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多少米? 2、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坚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1700米。每两根电线杆相隔多少米? 三、求全长: 2、在一段公路的一边栽 95 棵树,两头都栽,每两棵树之间相距 5 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3、有 320 盆菊花,排成 8 行,每行中相邻两盆菊花之间相距 1 米,每行菊花长多少米?

四、封闭图形: 1、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300米,每隔5米栽种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株? 4、学校图书馆前摆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摆放 12 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这个花坛一共要多少盆花? 五、锯木头: 2、有一根木料,打算把每根锯成3段,每锯开一处,需要5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4、一个木工锯一根长19米的木条。他先把一头损坏部分锯下1 米,然后锯了8次,锯成许多一样长的短木条。求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 六、爬楼梯和敲钟: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1、从一楼爬到二楼爬了几层?从一楼爬到四楼爬了几层?从一楼爬到六楼爬了几层? 2、业务员小李要到六楼联系工作,他从1楼到4楼走了54级台阶,照这样计算,小李走到6楼要走多少台阶? 7、挂钟6点钟敲6下,10秒敲完,那么9点钟敲9下,几秒敲完?

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植树问题 练习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植树问题1(两端都栽)1、同学们在全长24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有一条长125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5米栽一棵杨树,园林部门需要运来多少棵杨树? 3、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走廊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几盆花 4、社区要在300米的道路两侧安装路灯,每隔10米安装一盏(两端都安),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5、学校要在60米跑道两侧插上红旗,每隔5米插一面(两端都插),一共需要准备多少面红旗? 6、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多少米? 7、街心公园一条甬道长200米,在甬道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美人蕉,共栽种美人蕉82棵,每两棵美人蕉之间相距多少米? 8、一条路的一侧有一端原来种着一株海棠树,现每隔12米栽一棵海棠树,共用树苗25棵,这条路长多少米? 植树问题2(一端栽一端不栽) 1、沿着100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端栽一端不栽),应该栽多少棵 2、一条路长1000米,在路的一旁安装路灯,每隔20米安装一盏(一端安另一端不安),一共需要准备多少盏路灯?

3、沿着60米小路两边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一端栽一端不栽),栽几棵? 4、环卫工人要在3千米的公路两旁安放垃圾桶(一端安一端不安),每150米安放一个,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桶? 5、在一条赛道的一旁插上小红旗,每隔4米插一面,一端插一端不插,一共插了25面。这条赛道多么长? 6、一条小路全长450米,要在这条路的一旁安装路灯(一端安一端不安),一共安了9盏,每隔多少米安一盏? 植树问题3(两端都不栽) 1、一条路长1000米,在这条路的一旁安路灯,村头村尾都不装,每隔20米安装一盏,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2、一条路600米,每隔20米有一盏路灯(两端都不安),需要几盏路灯? 3、植树节到了,少先队员要在相距72米的两个楼房之间种8棵杨树,如果两头都不种,平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4、用一根长18米的绳子剪跳绳,每3米剪一根,一共要剪几次? 5、木头长10米,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下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几分钟? 植树问题4(封闭图形) 1、一个圆形池塘的周长是120米,如果每隔1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

(完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测试卷

《植树问题》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每空3分,共15分) 1.一根小头长15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需锯( )下. 2.刘老师走楼梯从一楼到二楼用了8秒。照这样的速度走到七楼,共用( )秒。3.大钟6时敲响6下,10秒钟敲完.11时敲响11下,需要( )秒钟。 4.一个正方形的每条边放有4枚棋子(每个角上各有1枚),四条边上共有( )枚。 5.有一块三角形地.三边分别长120米、150米、80米,每10米种一棵树,那么三条边上共种树( )棵。. 二、公正小法官。(8分) 1.植树问题中的间隔数就是间距。 ( ) 2.一个木匠锯一根长6米的木头,一共锯了3下,他一共锯出了4段木头。( ) 3.在方阵图上的植树问题巾,最外层的棵数=(每条边上的棵数-1)×4。( ) 4.每5厘米放一颗扣子,到20厘米是正好放4颗. ( ) 三、对号入座。(16分) l.在一段公路的两边按树距8米栽树1402棵。如果两端都栽,这条公路长( )米。 A. 5600 B. 5616 C.5608 2.-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 )盆花。 A. 8 B.9 C.10 D.11 3.小红家在12楼,她从1楼走到5楼,用了200秒。如果用同样的速度,小红走到臼己家所在楼层还要( ). A 280秒 B 350秒 C.240秒. 4.将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2分钟.锯完一共用( ) 分钟。 A.10 B。8 C.12 D.5 四、解决问题。(54分) 1.同学们在一条长100米的跑道一侧插彩旗,每隔2米插一面(两端要插).一共要插多少面旗? 2.园林工人沿一段长210米的公路一侧植树,一共种了36棵(两端要种).每两探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3.在一个正方形的花坛四周每隔3米放一个花盆,四个顶点都要放,每边放了8盆,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 面积教案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面积91—92例2 【课程标准描述】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小游戏,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在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求三角形面积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借助适当的工具,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地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一组实际问题,能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是用相对应的底和高相乘再除以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学习重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小游戏,结合学生汇报交流,关注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以评价目标1。 2.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关注学生是否会用转化的方法,找出新旧图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公式。展示交流时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评价目标2。 3.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题,汇报交流,关注学生表达的正确性,评价目标3。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新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PPT课件演示) 2.创设情境。(PPT课件演示) 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如果要裁剪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红布吗求所需红布的大小就是求这个三角形的什么 3.回顾引新。 (1)回顾: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植树问题练习题

一、直线型植树问题 (一)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I求全长 1、在一条小路的一侧,每隔10米种一棵柳树,从头到尾共种20棵,则小路全长多少米? 2、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安装10根电线杆,每隔10米安装一根,则小路全长多少米? 3、10路共公汽车从起点到终点共有13的车站,每两个车站相距2千米,则10路汽车全程多少千米? 4、时钟报时,5时敲5下,每两下之间间隔2秒,则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6、小明家住在6层,他每上一层需要10秒种,则他从一楼到家需要多少秒? 7、小明家住在6层,每个楼梯上有16级台阶,则他从一楼到家需要走多少个台阶? II求棵数 1、在一条小路的一侧,每隔10米种一棵柳树,如果小路全长100米,则可种柳树多少棵? 2、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如果小路全长100米,则可以安装电线杆多少根? 3、10路共公汽车从起点到终点全长24千米,每两个车站相距2千米,则10路汽车全程共有多少个车站? 4、一根木料锯成若干段需要40分钟,每锯一下需要4分钟,则可以把它锯成多少段? 5、小明从一楼到家需要60秒,他每上一层需要10秒种,则他家住在多少层,? 6、小明从一楼到家需要走80个台阶,每个楼梯上有16级台阶,则家住在几层?III求间距 1、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种11棵树,小路全长100米,则每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 2、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安装10根电线根,如果小路全长90米,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多少米? 3、10路共公汽车从起点到终点全长24千米,10路车从头到尾共有13个车站,那么每两个车站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乘除法1练习题

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练习题1 一、小数乘法 1、列竖式计算。 27×0.43(计算并验算)0.86×1.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2×1.4(精确到十分位)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7.06×2.4-5.7 2.33×0.5×40.65×105 3.76×0.25+25.8 4.8×0.25 1.2×2.5+0.8×2.5 二、小数除法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8.8÷4=(2)85.44÷16=(3)67.5÷15= (4)289.9÷18=(5)101.7÷9=(6)243.2÷64= (7)16.8÷28=(8)15.6÷24=(9)0.138÷15=

(10)1.35÷27=(11)0.416÷32=(12)3.64÷52= (13)91.2÷3.8=(14)0.756÷0.18=(15)51.3÷0.27= (16)26÷0.13=(17)210÷1.4=(18)2.688÷0.56= (19)10.625÷25=(20)126÷45=(21)10÷25= (22)2.7÷7.5=(23)15÷0.06=(24)25.6÷0.032= 2、下面各题,商保留一位小数。 (25)14.36÷2.7≈(26)8.33÷6.2≈(27)1.7÷0.03≈ 3、下面各题,商保留二位小数。 (28)32÷42≈(29)1.25÷1.2≈ (30)2.41÷0.7≈ 命题人:王童童 审核人:

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练习题2 一、填空题。 1、根据46×5=690,1575÷15=10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6×15=0.46×0.15=1 5.75÷0.15=15.75÷1.5= 2、0.8+0.8+0.8+0.8用乘法算式表示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用乘法算式表示是()。 3、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或“= ”。 7.5×0.8()7.5 7.5÷7.5()1 7.5÷0.8()7.5 7.5÷1.8()7.5 4、3.7÷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5、李师傅4小时做2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 )个零件,平均做一个零需要( )小时。 6、3.47÷0.62,商是5.5 时,余数是( )。 7、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1.50,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 )。 8、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比原数少2.52,这个小数是()。 9、不计算,在下面各式的□里填上">"、"<"或"=". 34×0.98□34 0.6×1.01□0.6 0.02×1□0.02 789×1.001□789 3.5×5.3□5.3×3.5 4.8×0.999□4.8×1.01 二、选择题。 1、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小于被乘数,那么乘数()。 (1)大于1 (2)小于1 (3)等于1 2、30分=( )时 (1)0.3 (2)3 (3)0.5 3、2.5÷0.01与 2.5×100 的结果比较( )。 (1)商较大(2)积较大(3)相等 4、24.6× 4.6+246× 0.44+24.6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1)24.6×(4.6+0.44+1)(2)24.6×(4.6+4.4+1) (3)24.6×(4.6+4.4) 5、一个小数扩大3倍后得到的数比原数大 7.2,原来的小数是()。 (1)21.6 (2)3.6 (3)2.4 三、计算。 1、用竖式计算。 (1)5.08×0.65(2)9.62÷0.158(3)14.2÷11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鄂城区杨叶镇团山小学:袁国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17页例1及有关练习。 【教材、学生分析】 这节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生在二年级时,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对这类现象也有所发现。但是,因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文字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术语“间距”“间隔数”;通过学生的自主画图,抽象出规律“间隔数+1=棵数”,而后,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植树问题中的数学术语:间隔数、间距。 (2)使学生在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的同时,通过画图,理解和掌握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形成公式。 (3)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在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纸,学生准备直尺和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引发思考 谈话提问:同学们,这张图片是哪儿?(学校院墙外沿河马路)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一排整齐的绿化树) 为了美化乡村,环卫工人在沿河马路上植树。你们知道吗?植树不仅美化环境,其中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这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2、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如果在全长12米的一条路上,每隔4米种一棵树,可以怎样种? 学生摆小棒(由于题目中的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定的,同学们从3个不同角度考虑,出现了3种可能种植的情况。) 学生上台演示(3把米尺、4个学生) 课件展示学生的植树方法: (两端都栽,4棵)(只栽一端,3棵)(两端都不栽,2棵) 师:在实际的植树过程中,“两端都栽”、“只栽一端”和“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都存在,我们必须仔细审题,弄清是哪一种情况。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 板书:“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3、利用课件介绍概念 师问:这里的12是什么?(师:我们称为“全长”) 这里的“4”是什么?(师:我们也可以称为“间距”) 每两棵树间的这一段叫什么(师指着“间隔”说:这是“间隔”)?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练习题 一、先选择所属类型,再列式解答。 1、小学生广播操队列中,其中一列纵队26米,相邻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是2米。这列纵队一共有几个学生? 属于()①两端种②一端种③两端不种 2、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60米的道路两旁摆放鲜花(靠墙一端不放),相邻两盆花之间的距离3米。一共需要几盆花? 属于()①两端种②一端种③两端不种 3、一根木头,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属于()①两端种②一端种③两端不种 二、求棵数: 1、有一条长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杨树,需多少棵杨树苗? 2、在一条长2500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多少根?

3、在一条长50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5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多少面彩旗? 4、公园大门前的公路长 80 米,要在公路两边栽上白杨树,每两棵树相距 8 米(两端也要种)。园林工人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 5、有一条公路长 1000 米,在公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垂柳,可种植垂柳多少棵? 6、两座楼房之间相距 56 米,每隔 4 米栽雪松一棵, 一行能栽多少棵? 三、求间距: 1、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800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41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多少米? 2、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坚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1700米。每两根电线杆相隔多少米? 3、街心公园一条甬道长200米,在甬道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美人蕉,共栽种美人蕉82棵,每两棵美人蕉相距多少米?2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试题-三角形

年 级: 小五 辅导科目: 数学 课时数:3 课 题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的 1、 理解和认识三角形 2、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例1、判断 1、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 2、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它的两条高……………………………( ) 3、在一个三角形中,一条高只对应一条底边……………………………( ) 4、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 =ah ÷2 ……………………………………( ) 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分米,高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 2、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花坛,三角形的一条腰长5米,面积是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2米、4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4、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2.4米,底边上的高是1.5米,它的面积是 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它的一条直角边为8分米,另一条直角边是 6、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一条底边是3厘米,其对应的高是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它对边的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条边的高。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例2、画出下列图形BC边上的高 例3、计算下列三角形的面积(单位:cm) 1、选择适当的数据,求出下面各个三角形的面积(单位:cm) 2、先画后算 下面两个三角形,先画出高并度量底和高,再计算面积(单位:毫米)

例4、学校三角形花坛,它的底是16分米,高是5分米,这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一块三角形菜地,底是30米,高是14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2、有一块三角形麦地,底长22米,高13米,这块麦地的面积是多少? 不要忘记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五年级数学上乘除法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除法练习卷 一.计算题。(36分) _______ 1 ?直接写得数对又快:(6分) 0.16 X 5 = 7.8 + 2 = 9.6 -0.6 = 1.2 X 0.1 = 0.7 - 0.01 = 2.5 X 0.4 = 10 —3.97= 1.25 X 80 = 6.6 - 0.66 = 4 -0.8 = 5.37 X 0+4.63 = = 0.4 2 2 ?列竖式计算: ( 12分) 6.05 X 3.2 27 -25 9 -0.24 1.55 -3.9 (用乘法验算) (保留两位小数) 3 ?能简算的就简算。(18分) 2.37 X 6.3+2.37 X 3.7 2.5 X 1.25 X 0.32 2.4 )X 3 0.98 - 0.7 = ( )- 7 )-15 1.2 - 0.25= ( ) - 1 2. 4米6厘米=( )米 3.5 平方米=( )平方分米 0 . 75公顷=( )平方米 3 千克80克=( )千克 3.8 X 1.01 5.95 -(1.24+0.46) X 5 0.648 -[(0.5+0.4 )X 0.6] 二.填空题。(26分) 1. 0.24 X 300=( 2.3 - 0.15 =(

3. 6.9548保留整数约是(),精确到十分位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4.在()里填上“=、 > 或“V”。 5.24 X 0.99 ( )5.24 10.65 -0.92 ( ) 10.65 1 . 98 - 1.34 ( )1 4.39 X 10 ( ) 4.39 - 0.1 5.根据114X 56=6384,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11.4 X 5.6=() 1.14 X 0.56=() 63.84 - 0.56=() 6.384 - 5.6=() &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8公顷,平均每小时耕地()公顷,耕地1公 顷需要()小时。 7、黄酒厂有73千克的黄酒,准备将它们装成0.4千克的小袋出售,这批黄酒最多可以装()袋,这时还剩下()千克。 8. 下面是某班级购书的发票,请你把空格填满: (大写数字为: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三.选择题。(5 分) 1 .和6.98 X 7.12最接近的算式是() ①6 X 7 ②7 X 7 ③7X 8 2. 与0.3 X 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 ①3X 1.21 ②12.1 X 0.003 ③0.03 X 0.121 3. 下列小数是循环小数的是(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植树问题知识点

植树问题棵数 一、理解概念:总长、间隔、间隔数、间距、棵树间距 总长:一条路的总长度或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 间隔:相邻两棵树(或其他事物)之间的一段 间隔数:就是段数,间隔的数量间隔总长间隔数 间距:相邻两棵树(或其他事物)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个间隔的距离 二、知识点 1、计算公式:(在路的一侧、一边或一旁的条件下利用这些公式) 总长=间距×间隔数 间距=总长÷间隔数 间隔数=总长÷间距 2、四种情况 ①两端都栽(示意图:)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②一端栽一端不栽(示意图:) 棵数=间隔数 ③两端都不栽(示意图:)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④封闭路线(图形)(示意图:)类似于一端栽一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 3、植树问题的其他情况 ①锯木头 次数=段数-1 段数=次数+1 所需时间=锯一次时间×次数 ②敲钟 间隔数=敲的下数-1 敲一下时间=所花时间÷间隔数所花时间=敲一下时间×间隔数 ③楼层(台阶) 层数=楼数-1 总台阶数=层数×每层台阶数 三、解答方法 1、读题细心,要标记重要词语,如“一旁”“两旁”“一侧”“两侧”等来判断是否求路的一边还是两边。分清是哪一种植树情况,从“两端都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四周”“从起点到终点”“从头到尾”等词语来判断。 2、分析清楚题目已知的条件,题目已知的数,是“总长、间隔、间隔数、间距、棵树”里的哪些量,要求的是哪个量,从要求的那个量的计算公式直接入手,找出或通过计算求出计算公式需要的条件,再利用公式直接计算。 3、例题分析。 例题:城中小学在一条大路两边从头到尾栽树56棵,每隔6米栽一棵。这条大路长多少米?分析:题目关键词语“两边”“从头到尾”(我加黑体并用不同字体表示)说明这是两旁都栽的情况,而且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56棵,是“棵数”(两旁栽的总数),每隔6米,这是“间距”,“这条路长多少米”,很明显是求“总长”。 要求“总长”,我们知道要用“总长=间距×间隔数”这个公式,这里间距题目已知,间隔数没告诉我们,那么就要先求间隔数,因为这道题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利用“间隔数=棵数-1”来求,由知识点我们知道,这些量都是在一旁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公式,那么先求一边的棵数,用56÷2=28(棵),那么间隔数就是28-1=27(个),接着直接可求总长: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