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矿
常用的几种选矿方法,选矿过程的一些作业组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常用的几种选矿方法,选矿过程的一些作业组成选矿是根据矿石中各种矿物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彼此分开。
例如根据矿物的粒度、形状、顔色、光泽、比重、摩擦系数、导磁性、导电性、矿物表面的润湿性等这些不同的性质,选择不同的选矿方法,以达到有用矿物和脉石矿物分离的目的。
常用的选矿方法有:重选法、磁选法、浮选法、电选法和化学选矿法等。
重力选矿法(重选法)是一种古老的选矿工艺,它是根据矿物密度(或粒度)的差异来分选矿物的。
密度(或粒度)不同的矿物粒子在运动的介质(水、空气与重液)中受到流体动力和各种机械力的作用,造成适当的松散分层和条件,从而使不同密度(或粒度)的矿粒彼此分开。
重选法广泛用来选别钨、锡、金和其它金属(铁、锰)矿石;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的分选也常采用重选法。
磁选法是根据矿物磁性的不同来进行分选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选别黑色金属(铁、锰、铬)矿石;也用于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石的选别。
浮选法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对矿物进行分选的方法。
浮选法应用极为普遍,可以用来处理绝大多数矿石。
如有色金属铜、铅、锌、钼等矿石主要用这种方法处理;黑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石也常用浮选方法选别。
绝大多数脉金矿山都采用浮选法回收黄金。
电选法是根据矿物导电率的差异对矿石进行分选的方法。
矿石通过电选机中的高压电场时,因矿物的导电率不同,作用于矿物上的静电力也就不同,因而使矿物得到分离。
电选法主要用于稀有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的选别。
化学选矿法是利用化学的、化工的、冶金的原理与工艺使矿石中的有用成分得到富集和回收的过程。
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处理那些用物理和机械的方法不能经济有效利用的贫矿、难选矿和多金属复杂矿。
在回收黄金的过程中,化学选矿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除上述选矿方法外,。
矿物加工过程与矿物加工学---化学选矿

编辑版ppt
17
化 学 选 矿 与 物 理 选 矿 、 冶 炼 的 关 系
矿物的生物与化学处理
第一章 矿物化学18处理
2 化学选矿的一般过程
1)原料准备:矿物原料的破、磨、配料;预先富集。 2)焙烧:使目的组分矿物转变为易浸的或易于物理分选的形态,部分
杂质分解挥发或转变为难浸的形态,且可改变原料的结构构造。 3)浸出:使有用组分或杂质组分选择性地溶于浸出液中,从而使两种组分
7
编辑版ppt
8
-SX-EW
提紫 铜金 矿山 山铜
矿 万 吨 级 生 物 堆 浸
编辑版ppt
9
矿石破碎
萃取
堆浸 电积
编辑版ppt
10
西藏玉龙铜矿(生物)湿法提铜技术
➢ 概况
我国超大型铜矿床之一,累计探明的铜金属储量650万吨 矿床分为三个矿体,分为氧化矿带、次生矿带和原生矿带 海拔4560-5120m,外部环境条件差
绪论(矿物加工过程与矿物加工学)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矿物加工过程
矿物加工方法: 粉体加工 分离加工 改性加工 成型加工
矿物加工目的: 矿物原料 矿物材料 环境保护
选矿过程: 粉体 分选 脱水
典型的矿物加工过程 典型的过程工艺
(单元操作)
编辑版ppt
矿物的生物与化学处理
2
编辑版ppt
第一章 矿物化学处理
一、矿物的化学处理 二、煤炭的化学脱灰
产品形态:矿物精矿 化学精矿
编辑版ppt
矿物的生物与化学处理
第一章 矿物化学处理
16
化学选矿与冶炼 :
相似之处:利用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的基本原理解决 矿物加工中的有关工艺问题。
化学选矿

浅述化学选矿摘要:化学选矿作为一门新兴选矿工艺,推动了矿物加工的发展,为处理贫细杂难选矿石提供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化学选矿,焙烧,浸出,吸附,电解,氰化浸出概论化学选矿,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化学性质的差异,采用化学的方法对目的矿物进行分离富集提纯,生产合格产品的加工方法。
成分复杂嵌布粒度微细且有价成分含量较低的矿石、冶金或化工的中间产品、工业生产的废料以及城市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综合回收利用,传统的选矿方法显得成效甚微,而化学选矿的发展为上述资源提供了有效合理的途径。
化学选矿主要包括对矿石或其他原料的焙烧处理和湿法化学处理两大部分。
我国化学选矿在工业上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广泛地用于处理各种难选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特别是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
一、基本化学选矿作业1、焙烧焙烧是物料在熔点以下加热的一种过程,他的目的在于改变物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以便于下一步处理。
根据焙烧在化学选矿过程中的作用和其主要化学反应性质可分为:还原焙烧、氧化焙烧、氯化焙烧、氯化离析、加盐焙烧、煅烧。
焙烧是在焙烧炉中进行的[1]。
焙烧在选矿中的应用很广泛,不过由于焙烧过程一般都是能耗很高、不易控制、劳动条件差、对环境有污染、投资经费很高的作业,所以应该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才可采用。
焙烧作业往往和其他选别作业一起组成联合工艺流程,如焙烧—磁选、焙烧—浮选、煅烧—浸出等。
2、浸出浸出是溶剂选择性溶解物料中某目的组分的工艺过程。
物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药剂使物料中的目的组分选择性溶解,使该组分进入溶液中,达到有用组分与杂质组分(或脉石)分离的目的。
浸出作业所处理的物料一般为难于用物理选矿法处理的原矿、中矿、粗精矿、混合精矿、尾矿、贫矿、表外矿及冶金、化工中间产品等,依据物料特性,物料经碎磨后或直接进行浸出,或经预先焙烧后浸出。
化学选矿过程中,浸出是最常用的作业。
浸出的方法较多,依据浸出药剂的种类可分为水溶剂浸出(酸浸、碱浸、盐浸等)和非水溶剂浸出(有机溶剂作浸出剂)。
化学选矿

化学选矿目录第一节化学选矿基本原理 (3)1.什么是化学选矿? (3)2.化学分选过程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4)3.常见的焙烧有几种类型? (4)4.常用的焙烧设备有哪些? (5)5.什么是化学浸出? (6)6.常见的化学浸出方法有哪些? (6)7.怎样保证浸出作业有高的浸出率? (8)第二节氰化浸出 (10)8.氰化浸出前矿浆需进行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10)9.如何用氰化物将金从矿石中浸出? (12)10.怎样提高金的溶解速度? (14)11.含金矿石氰化浸出效果差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15)12.含铜高的金矿石应怎样处理? (16)第三节固液分离 (17)13.如何实现矿浆的固液分离和洗涤? (17)14.怎样操作多层浓密机? (19)15.置换用板框压滤机应如何操作? (20)16.怎样选择贵液净化、脱氧设备? (21)17.如何处理多层浓密机泥封槽常见的故障? (23)第四节离子交换吸附净化法 (24)18.如何测定活性炭的活性? (24)19.怎样测定活性炭的强度? (25)20.炭吸附提金过程中常有哪些故障? (26)21.炭浆法提金厂怎样提高已溶银的回收率? (28)22.工业上有哪些可供选择的载金炭解吸方法? (28)23.提高载金炭解吸率的途径有哪些? (30)24.如何实现解吸液循环泵一机多用? (31)25.解吸炭酸洗时应注意什么? (32)26.如何实现活性炭的热再生? (33)27.金电解沉积过程的技术操作有何要求? (34)28.含铜较高的置换金泥熔炼前应怎样处理? (35)29.阴极金泥如何进行冶炼前的预处理? (36)第五节堆浸和混汞提金 (37)30.提高堆浸过程浸出速度的途径有哪些? (37)31.进行粉矿制粒堆浸意义是什么? (39)32.怎样进行多段筑堆和分层筑堆? (41)33.如何实现较粗金粒的回收? (41)34.怎样安装混汞板? (43)35.在混汞板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4)36.如何处理汞板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45)37.汞膏如何处理? (46)38.如何实现金的火法冶炼? (48)39.碱氯法处理含氰废水时应注意什么? (50)40.如何用硫酸法回收氰化物? (51)第六节铜矿物的化学选矿 (53)41.含硫化铜矿物的铜矿石焙烧时应注意什么? (53)42.稀硫酸搅拌浸出氧化铜矿时应掌握哪些操作? (54)43.怎样用离子沉淀法从硫酸铜溶液中除铁? (55)44.如何提高硫酸铜的萃取率? (55)45.怎样从净化后的硫酸铜溶液中制取硫酸铜? (57)第一节化学选矿基本原理1.什么是化学选矿?化学选矿是基于物料组分的化学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方法改变物料性质组成,然后用其他的方法使目的组分富集的资源加工工艺,它包括化学浸出与化学分离两个主要过程。
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化学选矿流程

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化学选矿流程引言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是一种资源富集程度低、选矿难度较大的铜矿石。
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矿石资源,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和实践,深入探索了氧化铜矿的化学选矿流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的化学选矿流程,并详细分析各个步骤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1.矿石预处理矿石预处理是化学选矿流程的第一步,旨在提高矿石的可选性和选矿效果。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矿石破碎、磨矿和浮选等处理过程。
矿石预处理的重点是将矿石细化到一定的粒度,并去除其中的杂质,以便后续步骤的进行。
2.微细氧化铜矿的浸出微细氧化铜矿的浸出是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化学选矿流程的核心步骤之一。
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通常采用酸浸或氨浸的方法,将氧化铜矿中的铜离子溶解出来。
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矿石浸出试验、浸出液的准备和浸出反应等。
3.铜离子的还原与沉淀在微细氧化铜矿的浸出过程中,我们得到的是铜的溶液,接下来需要将铜离子还原为固态物质进行沉淀。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还原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和沉淀物的分离等操作。
通过优化还原与沉淀的条件,可以提高铜的回收率和产品质量。
4.沉淀物的浸出与溶解沉淀物的浸出与溶解是将沉淀物中的铜溶解出来的步骤,这一步骤旨在将沉淀物中的有价金属进行回收利用。
通常可使用酸浸、氯化浸或硫酸浸等方法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酸浸或氯化剂的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以获得较高的浸出率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5.铜的电积铜的电积是最后一步,通过此步骤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金属铜。
这一步骤通常采用电积槽进行,其中包括阳极和阴极两个电极。
通过控制电流密度、电积时间等参数,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金属铜产品。
结论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化学选矿流程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但通过科学的实践和研究,人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简要介绍了低品位难选氧化铜矿化学选矿流程的各个步骤和操作方法。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优化该选矿流程,并提高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化学选矿试卷

化学选矿试卷化学选矿试卷篇一:化学选矿复习题-《化学选矿》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浸出率:在浸出条件下,转入浸出液中的量与在其被浸原料中的总量之比的百分数。
氯化焙烧:在一定温度和气氛条件下,用氯化剂使矿物原料中的目的组分转为气相或凝聚相的氯化物,以使目的组分分离富集的工艺过程。
絮凝:固体颗粒在活性物质或高分子聚合物作用下,通过吸附、架桥等作用凝聚成大颗粒絮团的现象吸附净化法:从稀溶液中提取、分离和富集有用组分或者有害组分的常用方法之一。
分配系数:萃取平衡时被萃取物在不相混溶的两相中的总浓度之比。
分步水解法:分步水解法是分离浸出液中各种金属离子的常用方法之一,当用碱中和或用水稀释酸性浸出液时,其中的金属阳离子将呈氢氧化物的形态沉淀出来。
离子浮选:是利用捕收剂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或不溶性沉淀物,使金属离子附着于气泡上浮为泡沫产品的工艺流程。
浸出选择性:各组分的浸出率之比,此值越接近于1,则浸出选择性越差。
还原焙烧:在低于炉料熔点和还原气氛条件下,使矿石中的金属氧化物转变为相应低价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的过程。
凝聚:胶体颗粒在电解质作用想失去稳定性而互相凝聚树脂中毒:离子交换树脂在长期循环使用过程中其交换容量不断下降的现象。
析出电位:通常将金属、氢气(氧或氯气)等以明显速度在阴极析出的实际电极电位。
分配常数:当溶质以相同形态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分配时,其在两相中的平衡浓度之比为常数。
络合水解法:采用碱性络合剂使某些金属阳离子组分呈可溶性配合物的形态留在溶液中,而溶液中的其他金属阳离子则水解沉淀析出,从而达到浸出和分离的目的。
全容量:指单位体积(或重量)树脂所具有的交换基团的总数目(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
硫酸化焙烧:硫化矿物在氧化气氛条件下加热,将部分硫脱除转变为相应硫酸盐的过程。
协同萃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萃取剂混合物,萃取某些被萃物的分配系数大于其在相同条件下单独使用时的分配系数之和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常用的铁矿石选矿方法

常用的铁矿石选矿方法
铁矿石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广泛应用于钢铁、建筑材料和机械制
造等领域。
常用的铁矿石选矿方法主要包括物理选矿和化学选矿两种方式。
一、物理选矿方法:
1.颚破碎:将块状的铁矿石经过颚式破碎机进行初步破碎,使矿石的
颗粒尺寸达到可处理范围。
2.精细磨矿:经过颚破碎的矿石进入磨矿机,通过磨矿作用使矿石颗
粒细化,提高选矿效果。
3.重介分离:利用铁矿石和其他矿石在密度上的差异进行分离,主要
通过重介介质,例如重介缸和螺旋分级机等设备进行。
4.磁选:利用铁矿石的磁性差异进行分离,一般采用强磁场磁选机,
将磁性较强的铁矿石吸附在磁极上,从而实现磁选效果。
5.浮选:利用铁矿石和其他矿石在表面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通过
给予矿石适当的浮力或疏水性,使之上浮或沉降,从而将有用矿物与其他
矿石分离开来。
二、化学选矿方法:
1.脱硅:利用化学方法将铁矿石中的硅、铝等杂质与铁分离,常用的
脱硅方法有石灰石制碱法、酸洗法等。
2.脱磷:将铁矿石中的磷与铁分离,常用的脱磷方法有矿浆分级法、
干法磷酸钠分离法等。
3.脱硫:将铁矿石中的硫与铁分离,常用的脱硫方法有加热脱硫法、
碱法脱硫法等。
4.浸出法:将铁矿石中的有用金属通过溶液浸出,再经过沉淀、过滤
等步骤得到纯金属。
这种方法适用于低品位、难选的铁矿石。
以上是常见的铁矿石选矿方法,根据矿石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可以选
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选矿。
选矿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选矿成本、工艺流程、环保要求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选矿效果。
采矿业的矿石选矿技术

采矿业的矿石选矿技术在采矿业中,矿石选矿技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矿石选矿技术的目标是根据矿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原料中分离和提取有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常用的矿石选矿技术。
一、物理选矿技术物理选矿技术主要通过改变矿石的物理性质,实现矿石和废石的分离。
常见的物理选矿技术包括重选、浮选、磁选和电选。
重选是通过利用矿石中不同密度矿物的重力沉降差异,将不同密度的矿物分离。
重选通常采用重介质选矿、沉降选矿和离心选矿等方法。
浮选是利用矿石和有机物、水等介质的表面张力差异,将矿石中有价值的矿物与废石分离。
浮选过程通常分为搅拌、膏状矿浆的制备、气泡吸附、矿石沉降等步骤。
磁选是利用矿石中不同磁性的矿物对外加磁场的反应差异,将矿石中的磁性矿物与非磁性矿物分离。
磁选通常采用干式磁选和湿式磁选的方法。
电选是利用矿石中不同导电性的矿物对电场的反应差异,将矿石中的导电性矿物与非导电性矿物分离。
电选一般采用高压静电选矿和气流选矿的方法。
二、化学选矿技术化学选矿技术主要通过利用矿石与化学试剂之间的化学反应,实现矿石中有价值矿物的分离和提取。
常见的化学选矿技术包括浸出、吸附和溶解等。
浸出是利用溶剂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溶解出来,从而实现有价值矿物的分离。
浸出过程通常需要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和流速等参数。
吸附是利用化学试剂在溶液中与矿石中的目标矿物发生吸附反应,从而使目标矿物被吸附到吸附剂上。
吸附通常采用活性炭、树脂和氧化铁等吸附剂。
溶解是将矿石中的有用矿物溶解于酸、碱或盐溶液中,从而实现有价值矿物的分离和提取。
溶解过程通常需要控制溶液的酸碱度、温度和氧气含量等参数。
三、综合选矿技术综合选矿技术是将物理选矿技术和化学选矿技术相结合,以提高选矿效果。
综合选矿技术通常包括多级选矿、复杂矿石的分选和多工艺流程的组合等方法。
多级选矿是将原始矿石经过多次分选,逐步提高矿石的品位和回收率。
多级选矿常常与物理选矿和化学选矿技术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学选矿:所谓化学选矿是基于矿物组分的化学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方法改变矿物的性质,使目标组分或杂质组分选择性地溶于浸出溶剂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化学选矿广泛地用于处理各种难选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
2.化学选矿与物理选矿的区别重选、浮选、磁选、电选等都是在没有改变矿物化学组成的情况下进行的。
化学选矿改变矿物化学组成的情况下进行的。
化学选矿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试剂。
3.化学选矿的主要过程:答法:①原料准备阶段→物料分解阶段→产品的制取阶段②焙烧→浸出→固液分离→净液→产品制取固液分离采用沉降倾析、过滤和分级等方法处理浸出矿浆,以便获得供后续作业处理的澄清液或固体物料。
机械:浓缩机(池)、过(压)滤机、离心机、水力旋流器。
1. 焙烧是在适宜的气氛和低于物料熔点的温度条件下,使矿物原料中的目的组分矿物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工艺过程。
该过程通常是作为选矿准备作业,以使目的组分转变为易浸出或易于物理分选的形态。
2. 根据焙烧在化学选矿过程中的作用和其主要化学反应性质可分为:还原焙烧;氧化焙烧;氯化焙烧;氯化离析;加盐焙烧;煅烧。
3. 还原焙烧金属氧化物矿石等在还原剂作用下的焙烧。
目的在于将物料还原为较低价的氧化物或金属,以便于分离和富集,如镍矿石还原成金属后利于浸出;贫赤铁矿还原为磁铁矿石可以磁选富集。
5. 氧化焙烧利用空气中氧与硫化矿作用,将金属硫化物在空气中焙烧成金属氧化物或硫酸盐,或将低价氧化物转变为高价氧化物,有时还可脱去挥发性物质,如砷、锑、硒等。
铜的硫酸化焙烧应该温度低于650℃,氧化焙烧要高于650 ℃。
氧化焙烧温度应高于相应硫化物的着火温度,而硫化物的着火温度与其粒度有关。
实践中焙烧温度常常波动于580~850℃,一般不超过900 ℃6氯化焙烧:在氯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焙烧矿石、精矿、冶金过程的中间产品,使其中某些金属氧化物、硫化物转化为氯化物的过程。
7. 煅烧在低于熔点的适当温度下,加热物料,使其分解并除去所含结晶水、二氧化碳或三氧化硫等挥发性物质的过程称为煅烧。
8. (1)回转窑(2)多膛焙烧炉(3)沸腾焙烧炉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制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水煤气:是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
(还原效果最好)混合煤气:以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连续通入气化炉,在高温下进行煤气化反应制得。
(工业最常用)1. 按浸出药剂的种类分为水溶剂浸出非水溶剂浸出。
2. 按物料和浸出剂运动方式分为:渗滤浸出、搅拌浸出。
②就地渗滤浸出(地浸)、矿堆渗滤浸出(堆浸)、槽渗滤浸出(槽浸)、搅拌浸出3.按被浸组分化学反应的本质分为:氧化还原浸出非氧化还原浸出。
4.按浸出介质的区别分为:酸性浸出中性浸出碱性浸出。
7浸出方法和浸出药剂的选择当矿物原料中的脉石矿物以硅酸盐或铝硅酸盐为主时,一般宜用酸浸法浸出。
当脉石矿物以碳酸盐为主时,一般用碱法浸出。
8. 影响浸出过程的主要因素影响浸出速度的主要因素为磨矿细度、药剂浓度、搅拌强度、浸出温度、矿浆液固比和浸出时间等,在一定范围内,目的组分的浸出率皆随上述各值的增大而提高,但有一适宜值。
10.氧化酸浸多数金属硫化物在酸性液中相当稳定,不被酸分解。
但当有氧化剂存在时,几乎所有的金属硫化物在酸液中或碱液中均被氧化分解。
氧化酸浸法除用于浸出金属硫化物外,还常用于浸出某些低价金属化合物,如晶质铀矿、沥青铀矿、辉铜矿、赤铜矿等,使低价金属氧化物氧化为高价金属离子转入酸液中。
2. 电积沉淀的影响因素电流密度、电解液的温度、溶液的搅拌、氢离子浓度及添加剂等因素有关。
①电流密度:电流密度小:粗粒结晶的沉积物电流密度大:细结晶的沉积物②温度低:沉积物较为松软。
③搅拌:可消除浓度的局部不均衡,局部过热等现象。
④PH 值:调整PH 值,对于控制电结晶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⑤添加剂:为了获得致密而平整的阴极沉积物,常常在电解液中加入少量物质作为添加剂,如树胶、动物胶和硅酸胶等表面活性物质。
萃取在液体混合物中加入与其不完全混溶的液体溶剂,形成液-液两相,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个操作过程称为液-液萃取,简称溶剂萃取。
萃取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萃取:将含有被萃取物的水溶液与有机相充分接触,萃取剂与被萃取物发生化学反应合生成萃合物而进入有机相。
两相充分接触前的溶液称为萃取原液或料液,两相充分接触后的水溶液称为萃余液或残相、残液;含有萃合物的有机相叫萃取液或负载有机相。
②洗涤:用一种水溶液与萃取液充分接触,使机械夹带的和某些同时进入有机相的杂质被洗回到水相中去的过程。
③反萃取:用一种水溶液与经过洗杂后的萃取液充分接触,使被萃取物重新自有机相转入水相,这个与萃取相反的过程称为反萃取。
所使用的水溶液称反萃取剂。
经过反萃后的有机相可以返回再使用。
影响萃取过程的主要因素:萃取剂;稀释剂;添加剂;水相离子浓度;水相PH 值;盐析剂;络合剂;操作与设备萃取方式含有被萃取组分的水溶液与有机相充分接触,经过一定时间后被萃取组分在两液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两相分层后,把有机相与水相分开,此过程称之为一级萃取。
生产实践中,一级萃取常不能达到分离、提纯、富集的目的而需要多级萃取。
理想的萃取剂应满足要求:1有选择性,即被分离的元素有较高的分离系数。
2有高的萃取容量,即一定体积的萃取剂能容纳较多的金属离子。
3平和速度快。
4在萃合液反萃后易于再生。
5易于与水相分离,即两相的密度要有较大差别,粘度要小,表面张力要大。
6操作安全,无毒、不易燃、不挥发。
7稳定,便于储存。
8价廉,来源充足。
有色冶金生产中常用的萃取剂有胺盐、醇类、酮类、羧酸类、磷酸类等。
稀释剂是指在萃取过程中不与被萃取物发生化学作用,只改变有机相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比重、粘度等的溶剂。
稀释剂仅起溶剂作用,不改变有机相的化学性质.作用:1改变萃取剂的浓度,以便调节与控制萃取能力,使之有利于元素的分离。
2改变萃取剂的萃取性能。
3改变萃合物在有机相的溶解度。
盐析剂是溶于水相不被萃取、又不与金属离子络合,但能促使萃合物的生成,从而有利于萃合物转入有机相的无机盐类.选矿的概念.生物选矿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将矿物中有价金属以离子形式溶解到浸出液中加以回收,或将矿物中某些元素溶解并除去的技术,也称为生物浸出、生物提取或生物冶金生物选矿的优缺点优点:微生物浸矿具有反应温和、环境友好,生产成本低、投资少、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能处理复杂多金属矿物等优点,特别适于贫矿、废矿、表外矿及难采、难选、难冶矿的堆浸和就地浸出。
缺点:矿物生物氧化分解的速度太慢是目前阻碍细菌氧化工艺应用的主要问题。
嗜中温细菌:最佳生长温度28 一45℃。
它们嗜酸、严格好氧、无机化能自养,广泛存在于金属硫化矿和煤矿等矿山的酸性矿坑水中。
(2)中等嗜热细菌:最佳生长温度45-55℃,为无机化能兼性自养菌绝大多数需要酵母提取液或某种有机物为营养物有坚固的细胞壁能耐受较高的矿浆浓度和较高浓度的金属离子3极端嗜热细菌最佳生长温度60-85℃,多为古细菌,主要包括硫化叶菌属。
为兼性化能自养菌、嗜酸、极端嗜热可氧化亚铁和元素硫。
冶金微生物的一般性特征①营养类型一般属于化能无机自养型,以CO2为碳源。
②能够利用亚铁离子或还原性无机硫作为电子供体,一般以O2 为电子受体尽管某些采矿微生物能够使用Fe3+(并不是氧气)作为电子受体,但它们通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得更好。
③大多数种能够生长在极端酸性的环境中(p HI.4 一2.0),由于对硫的氧化所形成的副产物为硫酸,因而如此,甚至对于那些仅仅能够使用亚铁作为能源的采矿微生物来说,也能够生长在这种极端酸性环境中。
④尽管不同种或同种内不同株系之间对金属的抗性存在着某些差异,但它们通常都能耐受一定范围浓度的金属离子。
细菌的驯化目的对细菌进行转移培养过程中逐渐变化外界条件,使对新环境不适应的细菌死亡,而某些活力较强的细菌会发生变异,演变成耐受性更强的细菌而活下来,形成新在耐性菌株。
生物浸出的机理1接触浸出机制在浸出体系中细菌通过分泌胞外多聚物,吸附于矿物表面形成吸附层。
2非接触浸出机制悬浮在浸出液中的游离细菌在溶液中氧化亚铁离子为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与矿物表面接触而溶解矿物。
3协作浸出机制是指在细菌浸出当中,既有细菌的接触浸出,又有通过Fe3+氧化的非接触浸出..细菌浸出过程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因素菌种,种群密度,活性,耐受能力等2矿石因素矿石类型矿石粒度矿浆浓度3环境物理化学因素PH 值,酸度温度,氧化还原电位,O2 和CO2 的含量,Fe3+浓度,表面活性剂,光照,金属离子,渗透压4操作条件时间浸出方式搅拌方式与强度充气方式和强度混汞法提金是基于汞能选择性地湿润金粒表面,进而向金粒内部扩散生成汞齐这一原理,使金与其它金属硫化物及脉石相分离。
此流程适于处理含粗粒金的石英脉原生矿床和氧化矿石。
原理汞对金粒能选择性地润湿,然后向润湿的金粒中扩散。
在以水为介质的矿浆中,当汞与金粒表面接触时,金与汞形成的接触面代替了原来金与水和汞与水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表面能,亦破坏了妨碍金与汞接触的水化膜。
此时汞沿着金粒表面迅速扩散,并使相界面上的表面能降低。
随后汞向金粒内部扩散,形成了汞的化合物-汞齐(汞膏)。
汞膏中含金低于10%时呈液态,含金高于12.5%时则为微密体。
氰化浸出反应原理金单质由于氰离子的络合作用降低了其氧化电位从而能在碱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可溶性的金酸盐而溶解。
4Au+8KCN+O2+2H2O→4KAu(CN)2+4KOH氰化浸金的热力学原理形成形成客观存在的相邻两区组成固体电极。
阳极区反应:Au+2CN-→Au(CN)2-,促进了金颗粒的溶解。
阴极区反应:O2+2H2O+2e→H2O2+2OH-氰化浸出动力学原理氰化浸出的反应速度属动力学研究范围。
浸出体系是固、液、气多相反应,反应过程大体上可分为:1、溶于水中的气体氧和氰根离子向固体金粒表面的对流扩散2、扩散到金粒阳极区表面的CN 一和阴极区表面的O2 被吸附;3、被吸附的CN-和O2 与金发生化学反应,阳极区溶解Au 十形成Au(CN)2-,阴极区O2 得到电子形成H2O2:和H2O;4、新生成的Au(CN)2-、H2O2、H2O 从金粒表面脱附;5、脱附的产物向溶液内部扩散影响氰化浸出的因素:①氰化物和氧的浓度氧浓度②温度:提高浸出温度有利于浸出,温度为85℃时,金的浸出速度最快。
③粒度和形状:磨矿细度越细,金粒暴露得越完全,浸出速度越快,作业时间越短,浸出率越高。
金粒的形状对金的浸出速度有明显的影响,比表面积越大浸出速度越快。